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五年2018-2022高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26-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五年2018-2022高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26-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解析)第1页
    五年2018-2022高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26-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解析)第2页
    五年2018-2022高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26-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解析)第3页
    还剩8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五年2018-2022高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26-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五年2018-2022高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26-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解析),共8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五年2018-2022高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26-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解析)

    一、单选题
    1.(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相关有机物分别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mol环己烷()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2ΔH1≈ΔH2,说明碳碳双键加氢放出的热量与分子内碳碳双键数目成正比
    B.ΔH2<ΔH3,说明单双键交替的两个碳碳双键间存在相互作用,有利于物质稳定
    C.3ΔH1<ΔH4,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三个完全独立的碳碳双键
    D.ΔH3-ΔH1<0,ΔH4-ΔH3>0,说明苯分子具有特殊稳定性
    2.(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气态时的相对能量如下表:
    物质(g)
    O
    H
    HO
    HOO




    能量/
    249
    218
    39
    10
    0
    0



    可根据计算出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的键能为
    B.的键能大于中氧氧单键的键能的两倍
    C.解离氧氧单键所需能量:
    D.
    3.(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18O标记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部分反应历程可表示为:+OH-+CH3O-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为快速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Ⅱ、Ⅲ为决速步
    B.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
    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CH318OH
    D.反应Ⅰ与反应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
    4.(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共价键的键能与热化学方程式信息如下表:
    共价键
    H- H
    H-O
    键能/(kJ·mol-1)
    436
    463
    热化学方程式
    2H2(g) + O2 (g)=2H2O(g)  ΔH= -482kJ·mol-1

    则2O(g)=O2(g)的ΔH为A.428 kJ·mol-1 B.-428 kJ·mol-1 C.498 kJ·mol-1 D.-498 kJ·mol-1
    5.(2021·北京·高考真题)丙烷经催化脱氢可制丙烯:C3H8C3H6+H2。600℃,将一定浓度的 CO2与固定浓度的C3H8通过含催化剂的恒容反应器,经相同时间,流出的 C3H6、CO和H2浓度随初始 CO2浓度的变化关系如图。

    已知:
    ①C3H8(g)+5O2(g)=3CO2(g)+4H2O(l) △H=-2220kJ/mol
    ②C3H6(g)+9/2O2(g)=3CO2(g)+3H2O(l) △H=-2058kJ/mol
    ③H2(g)+1/2O2(g)=H2O(l) △H=-286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3H8(g)=C3H6(g)+H2(g) △H=+124kJ/mol
    B.c(H2)和c(C3H6)变化差异的原因:CO2+H2CO+H2O
    C.其他条件不变,投料比c(C3H8)/c(CO2)越大,C3H8转化率越大
    D.若体系只有C3H6、CO、H2和H2O生成,则初始物质浓度c0与流出物质浓度c之间一定存在:3c0(C3H8)+c0(CO2)=c(CO)+c(CO2)+3c(C3H8)+3c(C3H6)
    6.(2021·浙江·高考真题)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反应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7.(2021·重庆·统考高考真题)“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研究表明,利用Ir+可催化消除大气污染物N2O和CO,简化中间反应进程后,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CO(g)的燃烧热∆H = -283 kJ·mol-1,则2N2O(g)=2N2(g) + O2(g)的反应热∆H (kJ·mol-1)为

    A.-152 B.-76 C.+76 D.+152
    8.(2020·天津·高考真题)理论研究表明,在101kPa和298K下,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N比HNC稳定
    B.该异构化反应的
    C.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9.(2020·北京·高考真题)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燃烧是放热反应
    B.1molC(石墨)和1molCO分别在足量O2中燃烧,全部转化为CO2,前者放热多
    C.C(石墨)+CO2(g)=2CO(g) ΔH=ΔH1-ΔH2
    D.化学反应的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10.(2020·江苏·高考真题)反应可用于纯硅的制备。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 、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高温下反应每生成1 mol Si需消耗
    D.用E表示键能,该反应
    11.(2020·浙江·高考真题)关于下列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12.(2019·浙江·高考真题)MgCO3和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Ca、Mg):
      M2+(g)+CO32-(g)  M2+(g)+O2−(g)+CO2(g)
         
    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1(MgCO3)>ΔH1(CaCO3)>0
    B.ΔH2(MgCO3)=ΔH2(CaCO3)>0
    C.ΔH1(CaCO3)-ΔH1(MgCO3)=ΔH3(CaO)-ΔH3(MgO)
    D.对于MgCO3和CaCO3,ΔH1+ΔH2>ΔH3
    13.(2019·江苏·高考真题)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氢能源应用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2H2(g)+O2(g) 2H2O(g)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ΔH
    (4)58%
    (5)     反应①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左移     温度高于时,大于21%,载氧体无法载氧
    (6)     膨润土    
    载氧体II,故答案:>。
    (4)设往盛有载氧体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氧气的物的量分数为21%,则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21mol,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氧气的物的量分数为10%,设反应的O2为xmol,有,x=0.122mol,则 时的平衡转化率=58%,故答案:58%。
    (5)因为①为放热反应,随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氧气的浓度正大。因为往盛有载氧体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空气【氧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1%】,由图可知,当温度高于时,大于21%,载氧体无法载氧。故答案:反应①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左移;温度高于时,大于21%,载氧体无法载氧。
    (6)由表中数据可知:使用氧化铝掺杂的载氧体反应的活化能比使用膨润土掺杂的载氧体反应的活化能高,所以使用膨润土掺杂的载氧体反应较快。
    使用氧化铝比使用者膨润土掺杂的载氧体反应较慢,单位时间内燃料反应器释放的热量少,所以p3;温度升高,反应I和II平衡逆向移动,反应III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1温度时,三条曲线交与一点的原因为:T1时以反应III为主,反应III前后分子数相等,压强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
    (4).根据图示可知,温度越低,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CH3OH的平衡产率越大,压强越大,CO2的平衡转化率越大,CH3OH的平衡产率越大,所以选择低温和高压,答案选A。
    【点睛】本题为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考查了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图象的分析,难点为平衡常数的计算,巧用了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了数据的处理,得到反应III的各项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平衡常数。
    38.     430     AD               的产率低,说明催化剂X有利于提高反应Ⅲ速率     选择性膜吸附,促进反应Ⅱ平衡正向移动
    【分析】根据题中信息用相对能量求反应热;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温度、压强和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作出相关的判断;根据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和活化能算出中间产物、过渡态和最终产物的相对能量,找到画图的关键数据;催化剂的选择性表现在对不同反应的选择性不同;选择性膜是通过吸附目标产品而提高目标产物的选择性的,与催化剂的选择性有所区别。
    【详解】(1)①由图1的数据可知,C2H6(g)、CO2(g)、CO(g)、H2(g)的相对能量分别为-84kJ∙mol-1、-393 kJ∙mol-1、-110 kJ∙mol-1、0 kJ∙mol-1。由题中信息可知,∆H=生成物的相对能量-反应物的相对能量,因此,C2H6(g)+2CO2(g)⇌4CO(g)+3H2(g) ∆H3=(-110 kJ∙mol-1)´4-(-84kJ∙mol-1)-( -393 kJ∙mol-1)´2=430 kJ∙mol-1。
    ②A.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能使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其平衡常数增大,A正确;
    B.反应Ⅰ和反应Ⅱ的正反应均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其化学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不正确;
    C.反应Ⅲ的产物中有CO,增大CO的浓度,能使反应Ⅱ的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其不利于乙烷脱氢,不利于乙烯的生成,C不正确;
    D.反应Ⅳ的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在恒温恒压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水蒸气,体系的总体积变大,水蒸气的浓度变大,其他组分的浓度均减小相同的倍数,因此该反应的浓度商变大(大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确。
    综上所述,描述正确的是AD。
    ③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Ⅱ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的反应是C2H6(g)+CO2(g)®C2H4(g)+H2(g) +CO2(g),C2H4(g)、H2(g)、CO2(g)的相对能量之和为52 kJ∙mol-1+0+(-393 kJ∙mol-1)= -341 kJ∙mol-1;第二步的反应是C2H4(g)+H2(g) +CO2(g)®C2H4(g)+H2O(g) +CO(g),其活化能为210 kJ∙mol-1,故该反应体系的过渡态的相对能量又升高了210 kJ∙mol-1,过渡态的的相对能量变为-341 kJ∙mol-1+210 kJ∙mol-1= -131 kJ∙mol-1,最终生成物C2H4(g)、H2O(g)、CO(g)的相对能量之和为(52 kJ∙mol-1)+(-242 kJ∙mol-1)+(-110 kJ∙mol-1)= -300 kJ∙mol-1。根据题中信息,第一步的活化能较小,第二步的活化能较大,故反应Ⅱ分两步进行的“能量—反应过程图”可以表示如下:。
    (2)①由题中信息及表中数据可知,尽管CO2和C2H6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料,但是C2H4的产率远远小于C2H6的转化率,但是CO2的转化率高于C2H6,说明在催化剂X的作用下,除了发生反应Ⅱ,还发生了反应Ⅲ,而且反应物主要发生了反应Ⅲ,这也说明催化剂X有利于提高反应Ⅲ速率,因此,CO2氧化C2H6的主要产物是CO。故答案为:CO;C2H4的产率低说明催化剂X有利于提高反应Ⅲ速率。
    ②由题中信息可知,选择性膜技术可提高C2H4的选择性,由反应ⅡC2H6(g)+CO2(g)⇌C2H4(g)+H2O(g) +CO(g)可知,该选择性应具体表现在选择性膜可选择性地让C2H4通过而离开体系,即通过吸附C2H4减小其在平衡体系的浓度,从而促进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而可以提高乙烷的转化率。故答案为:选择性膜吸附C2H4,促进反应Ⅱ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点睛】本题“能量—反应过程图”是难点。一方面数据的处理较难,要把各个不同状态的相对能量算准,不能遗漏某些物质;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两步反应的活化能不同。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有耐心和细心,准确提取题中的关键信息和关键数据,才能做到完美。
    39.     O2(或氧气)     放出     小于     cd     催化剂     0.015mol·L-1·min-1     S2O+H2OHSO+H++SO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方程式分析产生的气体;根据过氧化氢的质量计算放出的热量;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分析反应快慢的原因;根据一段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根据过硫酸根结构分析水解产物。
    【详解】(1)利用双氧水消毒的时候会有气泡放出,是由于双氧水分解生成的氢气的缘故,故放出的气体是氧气,故答案为:氧气;
    (2)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题干,34g过氧化氢为1mol,1mol过氧化氢完全分解生成水蒸气和氧气,由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吸收一部分能量,故生成水蒸气时放出是热量小于生成液态水使放出的热量,故答案为:放出、小于;
    (3)实验表明在54℃下恒温贮存2周,浓度仍能保持99%,说明在54℃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较慢,产生较慢反应速率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的需要的能量较高,化学反应活化能较大,而54℃的温度所提供的能量较少,故反应速率较慢,故答案选择cd;
    (4)向H2O2稀溶液中滴加数滴含Mn2+的溶液,即有气泡快速逸出,说明Mn2+的加入加快双氧水的分解速率,但Mn2+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故Mn2+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起始时双氧水的浓度为0.7mol/L,30min时双氧水的浓度为0.25mol/L,其浓度变化量Δc=0.7mol/L -0.25mol/L =0.45mol/L,则这段时间内双氧水的反应速率v===0.015mol·L-1·min-1,故答案为:催化剂、0.015mol·L-1·min-1;
    (5)过硫酸根在水中易发生水解生成过一硫酸氢根、硫酸根和氢离子,加热升高温度有助于加速水解,其溶液pH降低,故过硫酸根水解的方程式为S2O+H2OHSO+H++SO,故答案为:S2O+H2OHSO+H++SO。
    40.     大于     C     小于     2.02     COOH+H+H2O=COOH+2H+OH或H2O=H+OH     0.0047     b     c     a     d
    【分析】(1)由H2、CO与CoO反应后其气体物质的量分数判断二者的倾向大小;
    (2)根据三段式以及CO与H2的倾向大小关系综合判断;
    (3)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能量差大小进行比较判断;根据反应物达到活化状态所需能量为活化能以及相对能量差值大小计算并比较最大能垒;根据最大能垒对应的反应历程对应的物质写出方程式;
    (4)根据图中曲线a在30~90 min内分压变化量计算平均反应速率;水煤气变换中CO是反应物,H2是产物,该反应又是放热反应,根据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判断出在不同温度下曲线对应的物质。
    【详解】(1)H2还原氧化钴的方程式为:H2(g)+CoO(s)Co(s)+H2O(g);CO还原氧化钴的方程式为:CO(g)+CoO(s)Co(s)+CO2(g),平衡时H2还原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高于CO还原体系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故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大于H2;
    (2)721℃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可设其物质的量为1mol,则

    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因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x0.5,由此可判断最终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介于0.25~0.50,故答案为C;
    (3)根据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并结合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相对能量可知,CO(g)+H2O(g)的能量(-0.32eV)高于CO2(g)+H2(g)的能量(-0.83eV),故水煤气变换的ΔH小于0;活化能即反应物状态达到活化状态所需能量,根据变换历程的相对能量可知,最大差值为:

    其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1.86-(-0.16)eV=2.02eV;该步骤的反应物为COOH+H+H2O=COOH+2H+OH;因反应前后COOH和1个H未发生改变,也可以表述成H2O=H+OH;
    (4)由图可知,30~90 min内a曲线对应物质的分压变化量Δp=(4.08-3.80)kPa=0.28 kPa,故曲线a的反应在30~90 min内的平均速率(a)==0.0047 kPa·min−1;由(2)中分析得出H2的物质的量分数介于0.25~0.5,CO的物质的量分数介于0~0.25,即H2的分压始终高于CO的分压,据此可将图分成两部分:

    由此可知,a、b表示的是H2的分压,c、d表示的是CO的分压,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分压增加,H2分压降低,故467℃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b、c;489℃时PH2和PCO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a、d。
    【点睛】本题以水煤气交换为背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应用,较为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难点在于材料分析和信息提取,图象比较新,提取信息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比较吃力。第(3)问来源于我国化学工作者发表在顶级刊物Science中的文章“沉积在α-MoC上单层金原子对水煤气的低温催化反应”,试题以文章中的单原子催化能量变化的理论计算模型为情境,让学生认识、分析催化吸附机理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本题属于连贯性综合题目,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第(1)问的信息理解与应用,若本题的第(1)问判断错误,会导致后续多数题目判断错误;第(2)问可以采取特殊值法进行赋值并结合极限法计算,考生若只是考虑到完全转化极限,则只能判断出H2的物质的量分数小于0.5,这是由于对题干的信息应用能力不熟练而导致;对于第(4)问中曲线对应物质的确定需根据第(1)(2)问得出的相关结论进行推断,需先确定物质对应曲线,然后再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判读相关物质的变化。
    41.     89.3     40%     3.56×104     BD     CD     Fe电极     Fe+2+H2↑(Fe+2C5H6Fe(C5H5)2+H2↑)     水会阻碍中间物Na的生成;水会电解生成OH−,进一步与Fe2+反应生成Fe(OH)2
    【分析】(1)利用盖斯定律解题;
    (2)利用差量法计算转化率;三行式法计算平衡常数;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3)通过外界因素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状态的形成分析A、B、C选项,D选项观察图象计算;
    (4)根据阳极:升失氧;阴极:降得还进行分析确定阴阳极;根据题干信息中Na元素的变化确定环戊二烯得电子数和还原产物,进而写出电极反应式;注意Na与水会反应,Fe2+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沉淀。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反应③的ΔH=89.3kJ/mol;
    答案:89.3;
    (2)假设反应前碘单质与环戊烯均为nmol,平衡时环戊烯反应了xmol,根据题意可知;
    (g)+I2(g)= (g)+2HI(g)  增加的物质的量
    1mol        1mol      1mol      2mol        1mol
    xmol                                          2n×20%
    得x=0.4nmol,转化率为0.4n/n×100%=40%;
    (g) + I2(g)=   (g)+   2HI(g)
    P(初) 0.5×105 0.5×105 0 0
    ΔP 0.5×105×40% 0.5×105×40% 0.5×105×40% 1×105×40%
    P(平) 0.3×105 0.3×105 0.2×105 0.4×105
    Kp==3.56×104;
    A.T、V一定,通入惰性气体,由于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无影响,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环戊烯转化率升高,故B正确;
    C.增加环戊烯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环戊烯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
    D,增加I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环戊烯转化率升高,故D正确;
    答案:40%;3.56×104;BD;
    (3)A.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减少越多,则T1v(逆),a点反应物浓度大于b点,故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故C正确;
    D.b点时环戊二烯浓度由1.5mol/L减小到0.6mol/L,减少了0.9mol/L,因此生成二聚体0.45mol/L,故D正确;
    答案:CD;
    (4)根据阳极升失氧可知Fe为阳极;根据题干信息Fe-2e-=Fe2+,电解液中钠离子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得环戊二烯得电子生成氢气,同时与亚铁离子结合生成二茂铁,故电极反应式为Fe+2=+H2↑;电解必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因为中间产物Na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亚铁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
    答案:Fe电极;Fe+2=+H2↑(Fe+2C5H6=Fe(C2H5)2+ H2↑);水会阻碍中间物Na的生成;水会电解生成OH-,进一步与Fe2+反应生成Fe(OH)2。
    【点睛】本题以能力立意,考查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创新意识和学科价值,易错点第(2)小题平衡常数计算;第(4)小题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42.     大于          O2和Cl2分离能耗较高、HCl转化率较低     ﹣116     增加反应体系压强、及时除去产物     Fe3++e−=Fe2+,4Fe2++O2+4H+=4Fe3++2H2O     5.6
    【详解】(1)根据反应方程式知,HCl平衡转化率越大,平衡常数K越大,结合图象知升高温度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K(300℃)>K(400℃);
    由图象知,400℃时,HCl平衡转化率为84%,用三段式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

    起始(浓度)  c0 c0 0        0
    变化(浓度)  0.84c0     0.21c0 0.42c0 0.42c0
    平衡(浓度)(1-0.84)c0   (1-0.21)c0 0.42c0 0.42c0
    则K=;根据题干信息知,进料浓度比过低,氧气大量剩余,导致分离产物氯气和氧气的能耗较高;进料浓度比过高,HCl不能充分反应,导致HCl转化率较低;
    (2)根据盖斯定律知,(反应I+反应II+反应III)×2得  ∆H=(∆H1+∆H2+∆H3)×2=-116kJ·mol-1;
    (3)若想提高HCl的转化率,应该促使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以增大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也可以及时除去产物,减小产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
    (4)电解过程中,负极区即阴极上发生的是得电子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还原反应,则图中左侧为负极反应,根据图示信息知电极反应为:Fe3++e-=Fe2+和4Fe2++O2+4H+=4Fe3++2H2O;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需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4=0.2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
    43.     247     A          劣于     相对于催化剂X,催化剂Y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应速率大     AD     pc(CO2)、pb(CO2)、pa(CO2)
    【详解】(1)已知:
    ①C(s)+2H2(g)=CH4(g) ΔH=-75 kJ·mol−1
    ②C(s)+O2(g)=CO2(g) ΔH=-394 kJ·mol−1
    ③C(s)+1/2O2(g)=CO(g) ΔH=-111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③×2-②-①即得到该催化重整反应CH4(g)+CO2(g)=2CO(g)+2H2(g)的ΔH=+247 kJ·mol−1。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高温低压,答案选A;某温度下,在体积为2 L的容器中加入2 mol CH4、1 mol 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50%,根据方程式可知

    所以其平衡常数为mol2·L−2。
    (2)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催化剂X,催化剂Y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应速率大,所以催化剂X劣于Y。
    A.正反应均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K积、K消均增加,A正确;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均增大,B错误;
    C.根据A中分析可知选项C错误;
    D.积碳量达到最大值以后再升高温度积碳量降低,这说明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D正确。
    答案选AD。
    ②根据反应速率方程式可知在p(CH4)一定时,生成速率随p(CO2)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根据图象可知pa(CO2)、pb(CO2)、p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pc(CO2)、pb(CO2)、pa(CO2)。
    44.     O2     53.1     30.0     6.0×10-2     大于     温度提高,体积不变,总压强提高;NO2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     13.4     AC
    【详解】分析:(1)根据还原剂失去电子转化为氧化产物判断;
    (2)①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②根据压强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计算;
    ③根据温度对压强和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④根据五氧化二氮完全分解时的压强计算出二氧化氮、氧气的压强,然后再根据二氧化氮转化的方程式计算平衡时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的压强。
    (3)根据三步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
    详解:(1)氯气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作氧化剂,硝酸银中只有氧元素化合价会升高,所以氧化产物是氧气,分子式为O2;
    (2)①已知:
    ⅰ、2N2O5(g)=2N2O4(g)+O2(g)  △H1=-4.4kJ/mol
    ⅱ、2NO2(g)=N2O4(g)   △H2=-55.3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ⅰ÷2-ⅱ即得到N2O5(g)=2NO2(g)+1/2O2(g)  △H1=+53.1kJ/mol;
    ②根据方程式可知氧气与消耗五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又因为压强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消耗五氧化二氮减少的压强是2.9kPa×2=5.8kPa,则此时五氧化二氮的压强是35.8kPa-5.8kPa=30.0kPa,因此此时反应速率v=2.0×10-3×30=6.0×10-2(kPa·min-1);
    ③由于温度升高,容器容积不变,总压强提高,且二氧化氮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所以若提高反应温度至35℃,则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大于63.1 kPa。
    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五氧化二氮完全分解时的压强是63.1kPa,根据方程式可知完全分解时最初生成的二氧化氮的压强是35.8kPa×2=71.6 kPa,氧气是35.8kPa÷2=17.9 kPa,总压强应该是71.6 kPa+17.9 kPa=89.5 kPa,平衡后压强减少了89.5 kPa-63.1kPa=26.4kPa,所以根据方程式2NO2(g)N2O4(g)可知平衡时四氧化二氮对应的压强是26.4kPa,二氧化氮对应的压强是71.6 kPa-26.4kPa×2=18.8kPa,则反应的平衡常数。
    (3)A、第一步反应快,所以第一步的逆反应速率大于第二步的逆反应速率,A正确;
    B、根据第二步和第三步可知中间产物还有NO,B错误;
    C、根据第二步反应生成物中有NO2可知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C正确;
    D、第三步反应快,所以第三步反应的活化能较低,D错误。答案选AC。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侧重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有关分析与计算,题目难度较大。试题设计新颖,陌生感强,计算量较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压强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从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角度去理解压强与气体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注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和表中数据的灵活应用。也可以直接把压强看作是物质的量利用三段式计算。
    45.                   阴极     或     1000℃     导致反应②的小     a、c          减小     、
    【分析】I.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标注出各物质的状态,要将热化学方程式中焓变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对应。本题的反应温度需要标注为条件;
    II.(1)惰性电极电解KOH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产生氢气的必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2)“看图说话”,将反应①的纵、横坐标对应起来看,即可顺利找到最低温度。影响自由能变的因素主要是焓变和熵变,分析发现熵变对反应②反而不利,说明焓变影响大,为主要影响因素;
    (3)据图判断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移动是分析的关键。注意时间是一个不变的量。
    (4)此问是盖斯定律的简单应用,对热化学方程式直接进行加减即可。
    【详解】I.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固态的Si、气态的HCl,生成的是气态的SiHCl3和氢气,反应条件是300℃,配平后发现SiHCl3的化学计量数恰好是1,由此可顺利写出该条件下的热化学方程式:Si(s)+3HCl(g) SiHCl3(g)+H2(g) ∆H=-225kJ·mol-1;SiHCl3中硅与1个H、3个Cl分别形成共价单键,由此可写出其电子式为:,注意别漏标3个氯原子的孤电子对;
    II.(1)电解KOH溶液,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O2、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才产生H2;阴极的电极反应式可以直接写成2H++2e-=H2↑,或写成由水得电子也可以:2H2O+2e-=H2↑+2OH-;
    (2)由题目所给的图1可以看出,反应①(最上面那条线)当∆G=0时,对应的横坐标温度是1000℃;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的变化来看,反应①的熵变化不大,而反应②中熵是减小的,可见熵变对反应②的自发更不利,而结果反应②的∆G更负,说明显然是焓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即∆H2     反应Ⅱ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使反应正向移动,H2SO4 的物质的量增大,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H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SO2                  SO42—     4H+     0.4     I−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反应ii比i快;D中由反应ii产生的H+使反应i加快
    【详解】分析:(1)应用盖斯定律结合反应II分析。
    (2)采用“定一议二”法,根据温度相同时,压强与H2SO4物质的量分数判断。
    (3)依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i+反应ii消去I-得总反应。
    (4)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
    详解:(1)根据过程,反应II为SO2催化歧化生成H2SO4和S,反应为3SO2+2H2O=2H2SO4+S。应用盖斯定律,反应I+反应III得,2H2SO4(l)+S(s)=3SO2(g)+2H2O(g)ΔH=ΔH1+ΔH3=(+551kJ/mol)+(-297kJ/mol)=+254kJ/mol,反应II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SO2(g)+2H2O(g)=2H2SO4(l)+S(s)ΔH=-254kJ/mol。
    (2)在横坐标上任取一点,作纵坐标的平行线,可见温度相同时,p2时H2SO4物质的量分数大于p1时;反应II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2SO4物质的量增加,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H2SO4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则p2p1。
    (3)反应II的总反应为3SO2+2H2O=2H2SO4+S,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总反应-反应i)2得,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I2+2H2O+SO2=4H++SO42-+2I-。
    (4)①B是A的对比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B比A多加了0.2mol/LH2SO4,A与B中KI浓度应相等,则a=0.4。
    ②对比A与B,加入H+可以加快SO2歧化反应的速率;对比B与C,单独H+不能催化SO2的歧化反应;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I−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③对比D和A,D中加入KI的浓度小于A,D中多加了I2,反应i消耗H+和I-,反应ii中消耗I2,D中“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反应速率DA,由此可见,反应ii比反应i速率快,反应ii产生H+使c(H+)增大,从而反应i加快。
    点睛:本题以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为载体,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图象的分析、方程式的书写、控制变量法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8.     −136.2     HNO2−2e−+H2O3H++NO3−     2HNO2+(NH2)2CO2N2↑+CO2↑+3H2O     24/7     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x去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NOx去除反应速率增大     催化剂活性下降;NH3与O2反应生成了NO
    【分析】(1)应用盖斯定律解答。
    (2)根据电解原理,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阳极反应为HNO2失去电子生成HNO3。
    (3)HNO2与(NH2)2CO反应生成N2和C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方程式。
    (4)①NH3与NO2的反应为8NH3+6NO27N2+12H2O,该反应中NH3中-3价的N升至0价,NO2中+4价的N降至0价,生成7molN2转移24mol电子。
    ②因为反应时间相同,所以低温时主要考虑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高温时NH3与O2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
    【详解】(1)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编号,
    2NO2(g)+H2O(l)=HNO3(aq)+HNO2(aq) ΔH=−116.1 kJ·mol−1(①式)
    3HNO2(aq)=HNO3(aq)+2NO(g)+H2O(l) ΔH=75.9 kJ·mol−1(②式)
    应用盖斯定律,将(①式3+②式)2得,反应3NO2(g)+H2O(l)=2HNO3(aq)+NO(g)ΔH=[(−116.1 kJ·mol−1)3+75.9 kJ·mol−1]2=-136.2kJ·mol−1。
    (2)根据电解原理,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阳极反应为HNO2失去电子生成HNO3,1molHNO2反应失去2mol电子,结合原子守恒和溶液呈酸性,电解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HNO2-2e-+H2O=NO3-+3H+。
    (3)HNO2与(NH2)2CO反应生成N2和CO2,N元素的化合价由HNO2中+3价降至0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NH2)2CO中-3价价升至0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NO2+(NH2)2CO=2N2↑+CO2↑+3H2O。
    (4)①NH3与NO2的反应为8NH3+6NO27N2+12H2O,该反应中NH3中-3价的N升至0价,NO2中+4价的N降至0价,生成7molN2转移24mol电子。生成1molN2时转移电子数为mol。
    ②因为反应时间相同,所以低温时主要考虑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高温时NH3与O2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在50~250℃范围内,NOx的去除率迅速上升段是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增大与温度升高共同使NOx去除反应速率迅速增大;上升缓慢段主要是温度升高引起的NOx去除反应速率增大,温度升高催化剂活性下降。反应温度高于380℃时,NOx的去除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NH3与O2反应生成了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点睛】本题以有效去除NOx为载体,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电解原理、指定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的计算、图象的分析。主要体现的是对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查,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9.     CO32-     10     +120 kJ·mol-1     B     900 ℃时,合成气产率已经较高,再升高温度产率增幅不大,但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     Al–3e–=Al3+(或2Al–6e–=2Al3+)     催化剂     2Al+6CO2=Al2(C2O4)3
    【详解】(1)CO2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因为得到溶液的碱性较强,所以CO2主要转化为碳酸根离子(CO32-)。若所得溶液c(HCO3−)∶c(CO32−)=2∶1,,则根据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K2==5×10−11,所以氢离子浓度为1×10-10mol/L,pH=10。
    (2)①化学反应的焓变应该等于反应物键能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所以焓变为(4×413+2×745)-(2×1075+2×436)= +120 kJ·mol-1。初始时容器A、B的压强相等,A容器恒容,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逐渐增大(气体物质的量增加);B容器恒压,压强不变;所以达平衡时压强一定是A中大,B中小,此反应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所以B的反应平衡更靠右,反应的更多,吸热也更多。
    ②根据图3得到,900℃时反应产率已经比较高,温度再升高,反应产率的增大并不明显,而生产中的能耗和成本明显增大,经济效益会下降,所以选择900℃为反应最佳温度。
    (3)明显电池的负极为Al,所以反应一定是Al失电子,该电解质为氯化铝离子液体,所以Al失电子应转化为Al3+,方程式为:Al–3e–=Al3+(或2Al–6e–=2Al3+)。根据电池的正极反应,氧气再第一步被消耗,又在第二步生成,所以氧气为正极反应的催化剂。将方程式加和得到,总反应为:2Al+6CO2=Al2(C2O4)3。
    【点睛】本题的第(2)小问中的①涉及了恒容容器和恒压容器在不同反应中的影响。此类问题可以直接利用如下的结论:如果初始状态完全相同,是由恒容和恒压的区别,则一定是恒压容器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除非是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恒压和恒容是一样的。本就可以直接得到,容器B恒压,所以有利于反应进行,反应的更多,热量也更多。
    50.     -196     小于     Cr3+     B     大于     pH升高,c()增大,分解速率加快     H2O2浓度越大,其电离度越小,分解率越小
    【详解】(1)已知:① H2(g)+O2(g)=H2O(l) △H1=-286 kJ·mol¯1
    ②H2(g)+O2(g)=H2O2(l) △H2=-188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2得:2H2O2(l)=2H2O(l)+O2(g)的△H=2△H1-2△H2=-196kJ·mol¯1。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所以K(313K)Kw,故H2O2电离出氢离子浓度大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故H2O2的酸性>H2O;
    pH增大,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正向进行,HO2-的浓度增加,分解速率加快;
    过氧化氢浓度越高,其电离程度越低,故分解率越小。
    故答案为:大于;pH升高,c()增大,分解速率加快;H2O2浓度越大,其电离度越小,分解率越小。

    相关试卷

    五年2018-2022高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77-分子的性质(含解析):

    这是一份五年2018-2022高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77-分子的性质(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结构与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五年2018-2022高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53-有机推断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五年2018-2022高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53-有机推断题(含解析),共1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五年2018-2022高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50-有机物的分类(含解析):

    这是一份五年2018-2022高考化学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50-有机物的分类(含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