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决胜中考语文高分作文写作技巧黄金十讲
第五讲 情景交融,内容宛如画卷-决胜中考语文高分作文写作技巧黄金十讲
展开
第五讲 情景交融,内容宛如画卷
【技巧解读】
情景交融是间接抒情的方式之一,这种方法运用在散文的构思中,一般都是通过传神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露出浓厚的感情色彩,景由情牵,融情于景,营造一种情和景高度融合和统一的境界达到“情语景语浑然一体”的高度。清代诗人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美斋诗话》)无论诗还是散文,情景交融都是较高的艺术境界。
情景交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触景生情式,即作者触及客观景物而引起情思,情由景生,有感而发。二是融情于景式,也就是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熔铸在作品的景物描写中,使外在景物附着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达到“移情”的目的,如王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运用这两种方法,能够使文章显得蕴藉悠长,情深意切。
描绘景物往往离不开抒情。运用情景交融法,最主要的是抒发作者的感情。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或触景生情,或因情设景,但都必须融情于景,景中含情。
一、作文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带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写进作品,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写这一类文章在下笔之前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由此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及顺序。比如,同是写登山,如果是为了表达“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美好的顶峰”这一文题,文章就应突出山路之险,困难之大,意志之坚及登峰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如果是为了抒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则应重点描绘景色之美,抒写感情之真。对文章中情与景的关系的处理,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即所谓借景抒情,借景言理;二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写景,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这叫做寓情于景。日本散文家德富芦花先生的《晨霜》属于第一种情况,文中不仅描绘了晨霜清凛、洁净的特征,而且在开头和结尾直接抒发了爱霜之情。朱自清先生的《春》则不同,作者在文中并没有直抒胸臆,但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春光、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二、运用情景交融法作文,要注意什么?
(一)要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例如,为了抒发欢快之情可以借助于美好的景物,为了抒发悲哀之情可以借助凄凉的景物。
(二)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
(三)可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等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大凡人,总是有情感的。而人写出的文章,字里行间也浸透了作者的情感。因此,文章也应是有情之物,它理当成为思想感情的载体。我们写作文时,应既有情感体现,又有景物描写,要做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景中含情,情寓于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感情浓烈,文采灿然。
【例文赏析】
情景交融话《春》景
朱自清的《春》通篇看去,全是写春天的景物,无一处有“我”,但细细品味,无一处无“我”,于有“我”无“我”的交错中,造出象外之“象”的意境来。今天我就想谈一下作者将景、人、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的写景魅力。
一、人游春景
1.人在景中游。
“盼望着,盼望着”──“我”是一位急切的“盼春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我”是一个细心的“寻春者”;“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细细品尝,“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仿佛面前已满是春的果实──“我”沉溺其中,是一个多情的“恋春者”;“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我”是一个热情的“颂春者”;结尾一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领着我们上前去。”──主客交融,物我同一,“我”和春一同“上前去。”
通览全文,我们可以看出: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色不是孤立的,而是人们活动的园地;人不是多余的,而是盎然春意的参与者、营构者。没有春景,人们无法体会到春的美丽;没有踏青的人们,就无法体现出盎然的春意。春天的景和春天的人是那么和谐地相依相存,构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春日踏青图。
2.巧用拟人,化景为人。
与其说朱自清是在用优美的语言描写春天,倒不如说他是用自己的感觉在和春天约会。他纯然把春天当作一位心爱的人儿,赋予了她优美、新颖、活泼等人格魅力。他充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天的各种景物以人的神态、动作、心理。那一幅幅的春景都在他笔下动了起来,与人们享受着春的美丽。
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像贪睡的孩子一样“张开了眼”,迈着脚步走来了。“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的小草就像小孩子一样“偷偷地钻出来了”。春天的花儿更是不甘示弱,一个个“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让人感到“像眼睛,还眨呀眨的”。温柔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看到这些,春天的“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此时,作者笔下的春景已不是纯自然的东西,而是注入了生命力的活体。春天已经人化了,她有灵气、有感情,那么美丽动人、亲切可爱,让你觉得好像不是在欣赏景色,而是在品味佳人。
二、由景生情
1.“一切景语皆情语”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作者在这篇散文里,写景抒情,“以景结情”,“移情于景”,让“情语”与“景语”水乳交融,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的外部景象融为有机的统一体,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文章处处在写景,又处处表现了作者歌颂大自然、歌颂一切美好事物的欢悦向上的感情。仔细想想,作者笔下的每处春景,以及春景中出现的人,都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例如:
写生气勃勃的春草,就写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为的是赞美春天旺盛的生命力。写五彩缤纷的春花,着力写会结果实的桃花、杏花、梨花,而其他的野花一笔带过;赞美春天不但给人们带来了美丽,还孕育了生活的希望,更是赞颂努力把希望变为现实的人们。写和煦芳香的春风,用春天里的鸟声、风声、水声、笛声这几种特有的声响,谱成了一曲牧童短笛声为主旋律的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写细密绵绵的春雨,重点写在雨中披蓑戴笠劳作的农民,这一方面为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生机(春风吹醒万物、春雨珍贵如油)而感到喜悦,一方面则表达了对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人民的关切和崇敬。写热热闹闹的迎春,写的是“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的人们,意在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结尾处对春天的热情赞颂,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充满自信的乐观精神。
可见,作者是以人入景,以景融情,以情动人,一片深情尽在美好的景色描写之中。
2.真情催生美景
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中华民族处于外欺内压,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民主的年代,社会的春天是迷茫的,因而作者将生活的理想与追求,寄托在春景之中,寄情于自然界的美好春天之中。只要我们慢慢咀嚼本文,就会领略到作者的那种感情,恰如春风化雨,温暖着读者的心房。
如诗如画的美景不是光靠语言技巧描绘出来的,而是靠被景色触发的真情实感孕育而成的;有什么样的情,就有什么样的景,只有富于个性的真情,才能催生出独特新颖的景致;如果没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作者就不可能把春天写得如此生气勃勃,富有生命力;如果没有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念,作者就不会把欣赏的镜头对准耕耘收获的广阔田野;如果没有崇敬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作者就不会把笔触伸向常常被遗忘的憨厚老实的农民。
读完本文,闭目遐思,那群英纷飞的春意图无比清晰地展现于读者面前。那种自我陶醉、自我领略到的意境,怎能不说是一种感悟!
奇文——《与朱远思书》
南朝吴均的《与朱远思书》(也有的作《与宋元思书》)是一篇奇文,作者写风烟俱净的秋日泛舟于浙西富春江上,看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感慨于如此幽静超拔的美景让那些“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从而在景物描写中寄托一种超然物外,潇洒随意的情怀。在作者笔下,富春江的人清澈见底,猛浪若奔,可谓异也;而两岸的高山隔江对峙,蝉转猿鸣,可谓奇哉!这种生机勃勃“天下独绝”的自然景观正是坐在小舟之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作者奇异独绝的性格的外化,正是由于“移情”的作用自然的山水才在追求自然独立人格的作者的眼中才会如此生机盎然,富有生气。文末“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短短四句却刻画了一种幽暗宁静的艺术境界,这不正是“鸢飞戾天”者“息心”“忘返”的所在吗?在这里,主观精神和客观物理间达到契合难分的程度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
【名篇赏析】
我爱乡居
李牧华
有一位诗人说:我从海上来,满袖都是涛声。
我也常有朋友从海上来,却从来没有听到他的衣袖里还有涛声。也许因为我不是诗人,所以没有那么敏锐的耳朵。但是家居郊外,屋靠河堤,堤上有竹林,堤外有河水,竹林里的风声沙沙,河床上的流水潺潺,却听过不少。
河堤像一条弯弯的眉,我的小屋像眉边的一颗痣,如果没有眉,这颗痣会显得无依无靠;如果没有三家村的几座小屋,河堤会显得荒凉孤单。
其实所谓河堤,并不真的是人工筑的河堤,是一座天然的小山,同河床下流的人工堤防相连,小山阻挡了河水泛滥,产生了堤防的作用,于是不管它是不是河堤,住在这儿的人都叫它河堤。
河堤的斜坡上是一片竹林,竹林里有几棵榆树,伸枝展丫,遮盖了竹梢,显出鹤立鸡群的得意姿态。
清晨,树枝上有鸟鸣;午后,竹林里有蝉鸣;晚上,河畔有蛙鸣。生活在这儿的人,不论什么时候,每一个动作都有天然的音乐伴奏。
记得有一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上说:“台湾的鸟不语,花不香。”我相信这位作家一定是住在台北市。在台北市,看到的是高耸的洋楼,蛛网般的电线,根本看不到鸟,自然听不到鸟语。台北市早已是寸土寸金,即使有豆腐干大的一片院子,一般都铺上了水泥,偶然在阳台上种一盆花,过多的二氧化碳,使花朵发暗,叶子发黑,连新鲜都谈不到,自然不会散发香气。只有住在郊外的人,才知道位于亚热带的台湾,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吐香,一天到晚都有鸟语不休。
我爱乡间的清晨,早上从屋子的后窗里望出去,是竹梢树影,农夫荷锄,从河堤上走过,把黑色的剪影投在窗上,窗根切取了远山的一角,作为背景。在背景的树梢修竹、蓝天白云之间,点缀着人物,构成了一幅逼真生动的画。
我爱乡间的黄昏,晚霞染红了田野,微风吹过,秧苗摇曳,田塍上有牛在默默地啃着青草,偶然抬头,长鸣一声,是那么悠扬悦耳,这是另一幅大自然的动人图画。
太阳下山了,带着孩子,沿着野草没胫的小道散步,让晚风吹拂着发丝,让蝴蝶绕身飞舞,从缀满野花的山坡上回来,满身都是花香。
生活在乡间的人,一般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我在不读书、不看电视的晚上,总是熄了灯,谛听蟋蟀唧唧,偶然有蝙蝠噗噗飞过,会自然想起“唯闻古塘里,青蛙跳水声”的诗句。在无风无云的晚上,我会拉开窗帘,想起他曾经在信上写过的两句:“明月装饰了窗子,你装饰了我的梦。”
我爱乡居,因为在乡间无需购画,有大自然的杰作供我自由欣赏。不必种花,却有四季闻不尽的花香。虽不养鸟,每天却有盈耳的鸟鸣。
【赏析与借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老话了,但依旧是真理。我们可以透过作者对乡村景物的描绘体会到其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作者赞美的乡居,并非依伴名山大川、古刹奇林,而只是城郊极为普通的田园一角。因而写景观,也不是像写游记那样渲染山河之胜,而是突出描绘环境与自己内心的和谐,用平实的语言白描勾勒,展示出一幅幅平凡而又赏心悦目的画图。这里有幽静的河堤、竹林,有虫鸟的天然伴奏,有清新明丽的晨景,充满生机的夕照,有宁静安谧的夜景……在作者笔下,乡居的环境是哪样让人轻松惬意,那样让人神往留连,可以这样说,没有闲适恬淡的心境,没有淡泊宁静的追求,那种简陋的乡居生活环境是断然不会有那么美。
【佳作精评】
不能没有你
傍晚时分的云,就像天边悬挂的织女锦缎,用太阳的色彩染得通红通红的;又像儿时最爱吃的棉花糖,感觉触手可及,其实仍在远处飘着。“万云归西”的景色令我陶醉。
不远处的黄豆田里,一个单薄的身影正在暮色下忙碌着。夕阳的余晖洒在空旷的田野和她的身上,这橘红色的余光让她原本瘦小的身影更显苍凉。这画面仿佛是一幅油画,尽管火红的天空占了一大半,可主角却是那小小的身影。
咦,为什么这么晚了外婆还在田里?“外婆!”我呼喊着跑向外婆。外婆转过身来,似乎很惊讶。“外婆,天都要黑了,你怎么还在田里呀?”外婆指着身后的黄豆田说:“敲黄豆。要是现在不敲完,到了明天太阳一出来,这些黄豆壳就自己裂开了。”我似懂非懂地往后一看:呀!好多黄豆呀!它们都被外婆割下来堆成一堆一堆的了,在暮色中一动不动,像沉睡的小宝宝。看着外婆忙碌的身影,我感到一丝心疼。快步跑回家把妈妈也叫了出来。
“你们来干什么?”外婆看到我刚走了又回来,还把妈妈带来了,似乎有些生气,“这儿挺热的,你们快回家吧!”我和妈妈没有理会,将外婆推开,立刻敲起黄豆来,敲得不亦乐乎。“唉,你们哟。”外婆没办法,只好拿起竹竿和我们一起敲。
我拿着竹竿,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敲,“呼嚓……呼嚓”的摩擦声、击打声此起彼伏。一会儿,我就有些累了,汗水浸湿了衣服,额前的碎发也粘在了前额上。外婆看了很是心疼:“你一个小孩子来干什么?累坏了怎么办?”外婆把衣服铺在垄上:“来,坐下来歇一会儿。”我大声说:“不!”擦擦汗,又敲了起来。金黄的豆子在阔大的塑料布上跳跃着、堆积着,渐渐成了一座小山。
暮色四合,一半是天,一半是地,墨绿的田埂上,移动着三个人影,两个大的,一个小的。这又是一幅油画,是“大地的画家”米勒画的吧。这幅油画的标题叫“祖孙三代”,副标题叫“爱”。
不能没有你,深沉的爱。世界因爱而美丽,也只有爱,才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美丽!
【技巧借鉴】本文没有新颖独特的材料,也没有出人意料的情节,然而凭借几个精彩人物细节,几处精美景物描写,顿时有了夺目光彩。本文描写人物活动,极为逼真。像“我和妈妈没有理会,将外婆推开”、“我拿着竹竿,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敲”之类的动作描写,让人物具有了雕塑般的立体感。首尾的景物描写,更为文章平添了几分亮色。开篇写景,着重于色彩的渲染,笔墨详尽,有一种油画的沉重感;结尾写景,侧重于人物活动,笔墨不多,内容却美如画卷。正是这些情景交融的描写,文章也便具备了满分作文的要素。看来,情景交融的描写,不失为获取高分的重要技巧。
【适应考题】本文可以应对“眼前有幅画”“世界因 (而)美丽”“那份爱”“幸福”“风景如画”“情感的美丽”“我们在一起”等作文题。
江上风光
迷江,藏在竹林深处,躲在世外桃源。
走近迷江,任世俗狠狠逃离,随安逸悄悄来袭。这是一个静谧悠闲的好地方,清澈的江水承载着世世代代伴水而居的村民们生活的兴衰,江上鲜而有之的渔船渐行渐远,渔夫少时打渔,是学技,老时打渔,是生活。年年岁岁,迷江长久如此,风光无限,令人遐想连篇。
于身边的事物,于我来说,迷江占据了我大多视线。我喜欢江,是因为她的不急不缓,能随心所欲地奔向那令人憧憬的远方,还有那清澈见底的纯真自我,她的真性情,她的淳朴,我甚是喜欢。黄河滔滔,长江漫漫,是有多么宏伟,是有多么壮观,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屈服于它们的威尊之下,千古名诗至此,数之不尽。然而,我喜欢的是小家碧玉的迷江,她是我的母亲河,是她用自己的甘露来培育我成长,如我母亲一样,留我无限思恋之情。路漫漫,时绵绵,此时我已离家求学好几年,不知,我思恋的迷江是否还记得我。
这次是大年初一,我回到了诗情画意的迷江。江水绵绵,二月春风微冷,江间早晨盈雾,此时的迷江,真有如谜一样,看不清本来面目,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远看着有些气势磅礴,又有些初临仙境,暂离红尘的超然脱俗和畅快。有早起的鸟儿掠过水面,把原本平静的水面,划出了一条长长的水纹,叽叽喳喳的叫声打破了早晨的宁静,也激起了我内心一丝波澜。迷江的早晨,总是那么令人迷茫,令人欣喜,也令人欣喜。
锣鼓声响,鞭炮齐鸣,家家户户都尽情地接受新年祝福的洗礼。在我们的家乡,过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庆祝仪式,但作为伴水而居的人家,在江边祈福,召唤江神保佑来年庄稼丰收,祈求来年打渔能够继续有好收获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祈福的过程中,我们把香插在江岸渡口,把从市场上买来的鱼苗陆续放生,老人们嘴中念念有词,神请说不出的凝重,静静的看着眼前儿孙把鱼苗小心翼翼的放入水中,儿孙因为把鱼放生笑了,老人们也因为儿孙笑了而笑了。
放生鱼苗之后,村民们都陆续赶回了家,此时已是中午。我们生在南方,南方的水,南方的山,在此时都透着新一年朝气蓬勃的气息。中午一场及时雨赶来,而我还在江边。雨不大,丝丝的,我抬头仰望,天上太阳依旧灿烂,小小的雨滴从我眼中一闪即过,想盯住某一滴,它却调皮地混入它的兄弟姐妹们中去,让我一时眼花缭乱。雨,落下江面,激起小小的,密密麻麻的波澜,似烟火,又似绽放红花,霎时,有鱼儿浮上水面一探究竟,却不料雨水忽然骤大,吓得鱼儿甩甩尾巴,急忙蹿逃了回去。我定定地站在江边木亭子里,亭子里的古木气息,让我心神安宁,我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不由心生感叹:对呀,这就是自然,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发生。
待我才想起要回家的时候,已是黄昏了。迷江,在我眼前,它的此刻的美被我容纳在眼里,却欢喜在心里。江面上,小桥边,沉沉的夕阳牵坠着天边的云彩,编织出一天似锦的霞,那明静的水被霞光映照,分不出哪是水哪是天,水天相接的胜景是极美的,美得非凡,美得震撼。那成群的洁白鸭子映着夕阳的光辉,漫身金碧辉煌,它们欢快地拍打着羽翼,一个接一个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水面,留下波光粼粼;玩得快活的鸟儿也离开高大的树枝,飞向西落的红日,渐渐变小了,就在水天交融的那一面留下了一行书写在天边的省略号。
迷江,不管外面世俗如何变迁,一直都不变的是她的淳朴,淳朴的她养育了淳朴的人,淳朴的人保护了淳朴的她。我爱的迷江,风光无限,一直淳朴至今。
【点评】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开篇点题,“迷江,藏在竹林深处,躲在世外桃源”自然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运用排比段形式构思全文,有气势,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明月山让我陶醉
循着潺潺的流水声,我们走进了明月山,游览了我日思夜想的云谷。
青山。白雾。翠竹。
我们仿佛踏入了梦境的天地:山在雾中屹立,薄雾在山中萦绕。雾围着山,山依着雾,依稀朦胧,若明若暗,使我们飘飘欲仙,随着风四处飘荡,好像自己也变成了雾,在山间与伙伴们嬉戏,围在游人周围,跟游人们玩捉迷藏。一阵凉风吹过,我心头一震,灵魂也返回了我的躯壳。看不见山的顶峰,也找不到雾的边缘,只有移动的人群和飘动的彩旗向前蜿蜒伸展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跃跃欲试的神气与要征服所有山峰的勇气。
裸石。流水。人群。
稀落的人群,跨过裸露着的河床,跨过滑溜的卵石,随着流水潺潺、摇曳的小树,给这寂寞的山林带来了无限生机;在山谷中回荡的欢笑声,也给这幽谷带来了一番城市的喧闹。
丛林。红旗。小道。
五彩缤纷的大旗,隐约闪现于郁郁葱葱的树林中,穿梭在苍翠的竹林里,高声的呼唤,欢快的笑语,从队伍的前头,一直溜到队伍的后头,带着满怀的豪情,满腔的希望与满腹的寄托。近了,更近了……
细雨。凉风。飞瀑。
终于,我们看见一条白链,素白晶莹,镶嵌在一片浓绿中,披挂于山涧树丛上。白雾缭绕着……终于,看见了刻在石板上的“云谷”二字,深深的。
走下去,来到谷底,思维似乎已停滞了,这梦中的仙境,这欲飘欲飞欲沉的奇妙感觉。当阵阵凉风使人觉察到一丝凉意,才意识到自己竟沐浴在雨雾中——是溅碎了的飞瀑。
它亲吻着我的脸,头发和蒙尘已久的心。
我举起了相机,把这永恒的一瞬,定格;把这份难得的陶醉,定格。
【点评】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每一部分写作之前,先用三个并列的名词性独词句来总括明月山各处景点的自然风貌。然后再一一描写其各自的瑰丽多姿的景物特色。本文构图新颖别致,婉约动人又不失大气磅礴,大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之意境。语言清新优美,言简意赅,富有游记散文的艺术魅力。
我因生活在江南而自豪
五千年的日子古老了神秘的江南,五千年的日子魂牵梦绕了多情的江南。我是襟衩布裙的女子,素午采桑于绿水之阳;我是皓腕玉镯的妇人,踏着水车剥着菱角;我是茅檐青草旁的那个白发老妇,在醉里吴音中享受天伦之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我因江南而自豪。
小桥
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桥文化从这里荡漾而来。那曼妙的姿态是妇人在轻舞,那奇巧的身姿是飞虹在涧边饮水,那斑斑锈迹是历史的沉淀,那历久弥坚的永存是柔情的坚强在鼎立。你那娇小而又伟岸的身躯,承载了多少的明艳欢笑,多少的国恨家愁。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掩映着那片青房黛瓦;点点碎阳,袅袅炊烟,呼唤着晚归的乌篷船;河畔的那条青石板路悠悠地通向远处那座高高的石拱桥,船悠悠地在下穿行,人轻轻地在上行走,一如在画中……
流水
江南的水流进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流水保持了江南的那份清秀,不张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样子,说话是小启朱唇,走路是金莲晃动。后来河水在入海的时候显得开阔起来,小家碧玉也逐渐成了风姿绰约的妇人,举手投足间将风韵流传,江南流水就这样将一抹姿色表现出来,不卑不亢,没有故作姿态也没有故意卖弄。这是整个江南的性格。
人家
朴素的江南人有着浪漫的幻想。明眸皓齿的江南少女操一口吴侬软语,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就汩汩而过的流水摆着浣衣的姿势,哼着浣衣的小曲,在夕阳里温柔地笑。自古江南多才子,天下才有十斗,江南九领风流。有人说:“东南妩媚,雌了男儿”,对却也不对。这里走出了有声有色有诗有酒的唐伯虎,走出了笑傲儒林的吴敬梓,走出了不惜千金买宝刀的秋瑾。让我们掬泪共戚。前一页的篇章已随着音符的沉寂而淡化,后一页的篇章由我们来为你抒写辉煌。
我的江南在唐诗宋词中吟唱了多少章,在历史画卷中灵秀了多少回;我的江南是雨中的一支短歌,歌中有泛舟江堵的渔人,有早起涉水的樵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如品一杯充满茶韵的低语美酒。江南,我因你而自豪。
【点评】这篇散文,作者开头就引用唐诗宋词中的三幅美妙的意境来切题。接着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小桥流水人家”作为三个小标题,从三个角度描写江南的曼妙奇巧、风姿绰约、人杰地灵。结尾与开头呼应,抒发对江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文层次分明,先后有序。语言流畅典雅、绮丽精工。读完全文我们不能不惊叹小作者丰富的文学积淀以及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底。
那一刻,我没有放弃
当春风还未吹遍大地时,迎着料峭的春风,我们在为紧张而又刺激的体育中考做准备。
慢跑4圈,扩胸运动,正臂运动,腹背运动,正压腿,侧压腿,环绕脚腕,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流程。
红色的跑道,白色的起跑线,还有,遥远的终点线。
“各就各位,预备--跑!”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像离了弦的箭一般飞速向前冲去。
“还有两圈!”体育老师铿锵有力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是对所有人的期望。“老师都这么看好你,你有什么理由放弃?”心里这样想着,我们脚步仍然不放松,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前面同学飞速轮换的双腿,我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
“快跑!还有一圈!”老师呐喊的声音回荡在操场上,也荡进我心里。信念在与体力抗衡,双方僵持不下。“好累,好累……”双腿交换的频率越来越慢,不顾形象地张着大嘴拼命呼吸,双臂酸痛难耐。可是同伴们接二连三地赶超了我,同行三年的他们用无言的奔跑在激励着我。“凭什么都到我前边去?”不知从何而来的一股力量,使我重燃斗志,不断加速,再次跻身于队伍前列。
“冲!冲!快冲过来!”我看见站在终点线的老师用力挥舞着秒表,示意冲刺。可是我力不从心,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早已不听我指挥,嗓子干得像要冒烟,头也一阵阵眩晕“冲!冲!别放弃!”站在终点线的老师扯着嗓子喊着。
“多少艰难险阻都被踩在脚下,要败在最后一步吗?不能!不能!坚持!坚持!再坚持!”三十五米,三十米,二十五米……终点线越来越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双腿像被榨干了所有力量,只是在机械地迈动,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闭了眼,仰面朝天,身子向后弓,像一只放进油锅的虾在濒临死亡之时做的最后一点挣扎,我用力挥动双臂,有意识地使劲抬大腿,伸小腿,终于触及了终点线!
“3分20!”老师报时的声音刚落,累得虚脱的我就地躺下,胸口剧烈地一起一伏,双腿动弹不得,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叫嚣:累死了!但疲累之余,胜利的喜悦早已填满了心间——我成功了!我坚持下来了!
是老师的期望,是同学的鼓励,是信念的支撑……是身边人散发的满满的正能量,使我没有放弃!
【点评】文章的开头用环境描写自然入题,主体部分用几个层次来描写训练比赛的过程,情节紧凑,结尾照应题目,收束有力,特别是结尾“满满的正能量”点明了主旨,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此外,文中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例如,“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早己不听我指挥,嗓子干得像要冒烟”,作者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把“我”累的程度描写得非常逼真。再如,“闭了眼,仰面朝天,身子向后弓,像一只放进油锅的虾在濒临死亡之时做的最后一点挣扎”,这个比喻非常贴切传神,把“我”最后冲刺时的狼狈形象描写得惟妙惟肖。
莫辜负春阳
春暖花开,看繁花似锦,品人生有味。
——题记
野花芬芳而幽香,春日温暖而诱人。春日已至,百花竞放,不负春阳。我,已迷失花丛深处。
初春——
春阳初至,寒风仍然凛冽。
不由得,我停下了脚步。引我驻足的,不过是春日常见的迎春花。“浅艳侔莺羽,纤条结兔丝。”严冬刚过,初春骤至,风还夹杂着很多凉意。迎春花却在这乍暖还寒的空气中,拼命挺直了腰,竟有些像在学海中拼命前行的我,只是,她并未像我一样放弃。细观迎春花,鹅黄色的花瓣小巧诱人,纤纤细腰把花冠高高托起,对着初春的阳光不谙世事地笑着。
“我在开花!”她骄傲地说。
她一定是春天的使者。我思绪翻飞,迎春之梦,不过迎春。我又何尝无梦?迎春如我,即使平凡,决不平庸。这,才是“迎春”的本义。
春暖花开,迎春蕴梦,不负青春不负梦。
仲春——
春阳暖人,花香氤氲。
放学归家,竟在一处拐角,发现一墙紫藤。墙头紫藤,如一串串小风铃,风一吹,摇出一树花香沁人心脾。向下看去,紫藤的根粗而壮,与茎婀娜的腰肢极不相搭。
“紫藤萝的根好啊,吸取的水分、营养极多。她为了开出更美的花,努力把根向深处生长,还要长粗些,四季皆如此。”母亲的话浮在耳边,如春风化雨。
我忽然对紫藤的根生出一种空前的敬意,即使不被他人关注,即使土层又冷又硬,也要努力完善自己。春日阳光泼洒,暖暖的,给紫藤镀上浅浅的金色,花香四溢。
春暖花开,紫藤拼搏,不负韶华不负春。
暮春——
春阳将逝,生命不息。
踏着春天最后的阳光,我发现了—两朵长在岩石间的花。它们的茎柔软细嫩,黄色的花瓣仿佛一触即折,淡淡的暗香牵动我的心。“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浅吟诗句,我忽然读懂了这野花,它们没有莲花的香远益清,也无玫瑰的娇艳迷人,更无牡丹的富贵典雅,哪怕生长于石缝间,无人问津,依然怒放着生命的美,执着完成花的使命,哪怕无水、无营养,可那抹黄,却虎虎有力地流淌,流进春天的阳光里。
春暖花开,野花坚强,不负生命不负心。
春日虽短,但苔花却尽显生命本色,从未辜负春阳的爱抚。
抬头,春阳之中我已找到人生的方向;回首,春阳洒满大地。
【点评】作者寻觅到春日典型的景物,聚焦内心感悟,从初春、仲春、暮春三个时段,用细腻的笔触、细致的观察,使那凌寒盛开的迎春花、拐角处的一瀑紫藤、石缝间的一株苔花,无不彰显梦想的美好、生命的坚韧。文章多处引用诗句,将个人的成长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反映自己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突出不负韶华的主题。
莫辜负这方水土
曲靖的声音是什么?是江南烟雨迷蒙的笛声?是黄土高原上滚滚烟尘里的腰鼓声?我在黑夜之中紧闭双眼,摇摇头。该是那一滴,几千年来从岩洞缝隙里落入水潭中从未止息的辽远的声响。“叮咚”“叮咚”,一条江水之源的声音,从未辜负这方水土。
曲靖啊,千百年来你静默着。自西汉起,你变成了雄鸡身上一缕无声的绒毛,不论是三国的诸葛亮,还是明朝的沐英,多少英雄都没能将这座城推上那个时代的巅峰,数百年来,白石江也只静静地流淌。
就是这样一座独特不起眼的城,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存在着,庇护着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的子民。
曲靖的景,未辜负这方水土。
傍晚,云彩毫不吝啬自己的美,和着夕阳大肆打扮。一抹抹浪漫的色彩渲染着微黄的画布,一番醉态叫人喜爱。
街道两旁绿树成荫,清风拂过,霞光映上街头的广告牌,“创文”二字光芒万丈,绿树新风,欣欣向荣。
霞光里的人,沉溺在这流光溢彩的景里。健步道上,有昂着头、背着手慢慢踱步的老人;绿草坪上,有奔跑嬉戏的小孩,“咯咯”的笑声传得很远。云彩真大方,自己擦脂抹粉不够,硬是要给人的脸颊染得绯红,眼里漆黑的瞳孔亮着浪漫的光。在等待绿灯的片刻,心心念念的是赶快回家,同家人分享此时的惬意与温馨。十字路口,披着黄衣的外卖“大侠”、牵着孙辈回家的老人、骑着自行车的青年学生,他们都在绿灯亮起的瞬间飞出去,披万丈霞光,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曲靖的人,也从未辜负这方水土。
清晨的菜市场里,人来人往。我曾停步于一篮苦瓜前,瓜的颜色青翠欲滴,棱角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嫩生生,水汪汪。卖菜的老人扬起脸,一双澄澈的眼深深地望着我。“小姑娘,买点苦瓜吧。苦瓜好呀,清凉。”他把“涼”字的音拖得很高亢,空气里弥散着活泼的味道。
我忍不住蹲下来,捡起我认为长得最标致的那一个,送到他的秤盘上,耳边是老人的絮叨:“小姑娘,知道这苦瓜又叫半生瓜吗?等你回味过来,就已经过了半生了。”看吧,曲靖人活得亮堂,那一种通透自然,从未辜负这方水土里蕴藏的灵性。
不论是景还是人,都在这片水土上演绎着自己的一生。他们在时间里流转,在韶光里回首,在烟波里释然,他们从来不愿辜负这方水土给予的美妙和恬淡。
朋友嫌曲靖发展缓慢,我却觉得,曲靖只是在以它自己的方式,推动历史的车轮在这一方水土上前进着。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民一座城。
我说:“莫辜负这方水土。”
【点评】这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坐落在曲靖这方水土上,不论是风景、人,还是历史,都给人独特的感受:恬淡平静,和谐美好。
文章选材丰富,既有诸葛亮、沐英这些曾来过曲靖的历史人物,也有菜市场上卖苦瓜的质朴老人;既有傍晚美轮美奂的晚霞,也有形形色色的归家的人们。信笔所至,娓娓道来,无拘无束,其中有一条情感线索贯穿其中,那就是对家乡的爱。
我依然爱您
山,犹如圣哲,沉稳敦厚;水,犹如豆蔻女子,灵动,聪慧。山水造就了世间生命的美丽。
有人生活在绿柳如阴的江南,却向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有人生活在浩瀚无边、波澜壮阔的海边,却期待一览驼走大漠、长河落日的壮美;有人生活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乡间,却向往过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的人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风景,静思品味时,就会发现风景这边独好。
我的家乡在日照,那青幽幽的山,清粼粼的水,无时无刻不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家乡的山上有许许多多姿态各异的石头,有的相互依靠,像是在说悄悄话,那神情宛如羞涩的少女;有的则高高站起,抬头向上,似乎要仰天长啸,抒发心中的激情;更有趣的是像顽童一样的石头,这儿一堆,那儿一块,好像是在做捉迷藏的游戏。春天到来,山上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夏天树木翠绿,树荫遮阳,凉风送爽……真是一派迷人的好风景。
山有山的灵秀,水有水的空灵。在山腰平坦处有一水渠,终日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河水,水流到远处的小河里面,小河河面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小河是活的,层层粼粼细波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玩耍,河中偶有小鱼自由自在的游玩;小河是软的,微风吹过,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丝绸;小河是硬的,像一块无暇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我经常在河边散步,在静静的河边徜徉,偶尔投一块小石子,或放一只小纸船在河里,随着河水轻轻飘荡。正是这充满活力的水造就了那秀丽的山,滋润了花草树木,也滋润了我的心田。
无须去名山大川,无须到沧海大漠,怀有一颗赤诚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无论世事怎样变化,无论走向何方,我依然爱你,家乡的山河。
【点评】这篇文章优点:一、切入点小。山水的散文,往往会描写祖国山河的壮丽,作者并没有重点写祖国山水的壮美,而是从家乡的小山、小河写起,从家乡山的灵秀,水的灵动出发,写出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很好的诠释了主题。 二、语言灵动,作者的语言基本功非常扎实,作者用词非常考究,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在灵动中见内涵,形象中蕴哲理,是一篇不错的作品。
原来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
我放眼前方,一片迷茫,竟不知春天究竟在何方?
我问花儿:“春天在何方?”花儿微笑着摇摇头,她说:“春天的脚步遍布天下,春天的温暖铺满前方,春光的明媚照耀一切,春雨的滋润汇成汪洋。”然而,春天究竟在何方,花儿似乎不愿意告诉我,她又微笑着向我挥手作别,随着一阵清风飘然而去。
我问大树:“春天在何方?”大树先用手臂替我遮挡阳光,我感到凉爽无比。他说:“春天,是初升的朝阳,让你蓬勃生长;春天,是知识的海洋,让你学有所长;春天,是奔放的热情,让你驰骋远方;春天,是梦想的翅膀,让你登上天堂……”大树说着说着,起风了,他说:“回家去吧,要下雨了。”说完,他隐身不见了。
我问风儿:“春天在何方?”春风柔媚,吹奏着动听的歌谣。她说:“春天,是我将你头上的汗珠擦去;春天,是我将满世界的大地吹绿;春天,是雨露对人间万物的哺育;春天,是让你有了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孩子,你一定能知道春天在哪里。我相信你。”风儿说完,悄然飞走,来无影,去无踪。
我又问妈妈:“春天在何方?”妈妈不胜欢喜。她说:“春天,是你离家后母亲的担忧;春天,是我们一家人团圆时的温馨;春天,是儿时你在妈妈怀抱中撒娇;春天,是母亲思念你的轻声呼唤。你可知道,春天在何方了?”我翻然醒悟:原来,春天一直都在自己身边。
春天无处不在。春天是花儿的亲切,是大树的关爱,是风儿的鼓励,是妈妈的柔情。在我的世界里,春天,带给我温馨、欢乐、振奋和幸福。
我放眼前方,我坚信,人生漫漫长路上,秋冬虽寒冷但却短暂,唯有春天会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
【点评】文章“原来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层次分明,从春风、春雨、春夜等方面写出春季带给人的精神上的振奋和无限的希望,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朝气。生动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冬天
春天生机盎然,夏天酷暑蒸人,秋天果实累累,冬天风寒刺骨可是我爱冬天,因为我出生在冬季,只要细细体会,你一定也会发现冬天的美。
每当冬天到来的时候,就会冰天雪地,茫茫的天,地,一切都是白色的。他就像一位美丽,高贵,矜持的公主,舞动着神奇的面纱,送来阵阵寒风,露出清淡,纯 洁,脱俗的美。可谓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我从不喜欢用“天寒地冻”,“寒风刺骨”等一类的词来形容冬天,为什么呢?因为冬天在我心中永远是可爱的,宁静 的,亲切的。
冬天里有寒假,我们可以尽情地放松与玩耍,可以高高兴兴地外出旅游,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渴望下雪,渴望见到千里 冰封,万里飘雪的景色,渴望感受一下滴水成冰,呵气成霜的感觉。到那时,在漫天的雪中我们就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用手去摸摸那冰冰的雪,凉飕飕的好玩极了!
冬天里还有我最喜欢的花——梅花。想想看,在白雪皑皑的世界中,唯有梅花一枝独秀,傲立冰雪,他从不争奇斗艳,在春天百花盛开之 际,却悄然退隐,梅花虽然没有玫瑰的雍容华贵,也没有兰草的清秀漂亮,但他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以幽甜的芳香,赢得了人们喜爱,每逢冬季,许多人家的花瓶里 都要插上一束梅花,梅花在花瓶里可以开放一个多月,不像其他的花,插上几天就凋谢了。梅花百折不饶顽强拼搏的精神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冬天里还有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在春节,大人小孩都放假回家,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享受这一年之中最丰盛的大餐——团年饭。
【点评】这篇文章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冬天的美景。抒写了对冬天的感受,写景中蕴含着对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走过冬天
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一串一串的脚印,娇艳的梅花也在呼啸的北风中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蓝天,白雪,红梅构成一副西洋油画,我牵着你的手来到梅园中促膝长谈。
你说,你喜欢舞蹈。于是,刹那间,雪花便在空中翩翩起舞,舞动的雪花累了,轻轻飘落,舞蹈也嘎然而止,还未欣赏够的你,低声叹息,唤来了你忠实随从——北风。他带着你最爱的音乐在你面前轻轻舞动。飘落的雪花跟着北风的节奏在一次在天空旋舞,而你,又再一次沉醉其中。
你说,你不喜欢过多的色彩。于是,春天的嫩绿,夏天的湛蓝,秋天的金黄一瞬间被漫天的白雪所掩埋,整个世界只剩下你和你最爱的纯洁的白。白茫茫的云与白雪覆盖的山融为一体,夹杂着白雪的北风将春天的绿草变成了白草。可是,你说你也不爱单一的色彩。于是,你召回了北风白雪,留下了雪地中的最后一抹红——梅。一缕缕清香沁入心田,一抹抹艳红点染洁白的雪地。白雪,白云,白山,白草,红梅,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中国画。
你说,你喜欢诗。于是,便有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去输梅一段香”的相互争斗,有了“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的妩媚,有了“众芳摇落独喧研,占尽风情向小园”的坚忍,有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婀娜,有了“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浓浓乡愁。
我问你,你快乐吗?无悔吗?你微笑着,却一言不发。
我问你,你是不是比春,夏秋更美,更迷人呢?你依旧不语。
我问你,你不愿意一生与我为伴吗?你微笑着点点头。你用飞舞的白雪告诉我,你用呼啸的北风答复我,你用用傲梅的清香示意我——你愿意。顿时,我们的心紧贴在一起,一股青春的气息溶入你我的心田。啊!你美丽又睿智,你娇柔又坚忍,你更是纯洁的象征,只要你愿意,我愿一生与你相伴。
我纯洁坚忍的冬天!
【点评】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小作者通过对冬天的风、雪花的描写,表达了对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语言丰富多彩,描写准确生动,选材新颖别致,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黄昏
池鱼归渊,炊烟唤子,客旅兼程。夕阳吻地轻响,划分了白天与黑夜。于是投林的倦鸟,也便如诗人焚烧的诗稿,载着夕阳的殷殷血焰归去了……
一阵清爽的夜风扑面而来,仿佛一切烦恼与疲惫都置之度外了,身体的每一根紧张的神经也渐渐舒缓了;风儿吹皱的河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折射着殷红的霞光,像撒下一河红色的玛瑙,熠熠生辉;远处的小竹林闪着绿幽幽的光,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竹叶,风儿吹动树叶那飒飒作响的声音,像唱着一首动听的歌;高空的风,恣意地追逐着、戏弄着,撕扯着云朵。
再往下看,一条小河—小北江,竹子的色调和晚霞的红晕,使小北江又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气氛,而竹子那风度翩翩的倩影和晚霞那瑰丽似锦的光芒,又使小北江在人们心目中倍增亲切;几条小渔船归航了,在河面划开了一道波光粼粼的水纹。
小鸟时而在半空中飞过,时而能听见喜鹊那清脆悦耳的鸣叫,这时,我才从黄昏的梦中苏醒过来。
太阳落山了,燃烧着的晚霞也渐渐暗淡下来了。
转眼间,西天的最后一抹晚霞已经融进冥冥的暮色之中,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四周的群山,呈现出青黛色的轮廓,暮色渐浓,大地一片混沌迷茫。
这宛如一首交响曲的尾音,优美极了,但却渐渐地归于岑寂、无声,引起人们心中无穷的感喟,给校园的黄昏铺上一层感人肺腑的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它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它成熟的风韵;“人间重晚晴”更衬出了它的宁静……
渐渐的,渐渐的,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视线、我的精神、我的思想……全都被这美得难以形容的“黄昏图”所沉浸了,我陷入了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中,不能自拔。
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静静地离开了这黄昏的边界……
【点评】在作者的笔下“黄昏”是那么的美,是“真实人间仙境”,尤其在对黄昏的描述,更是采用由远及近的手法进行,形象具体。本文行文思路非常清晰,使读者一目了然。
江南烟雨中
在特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江南这细腻柔美的水乡,特定的气质在雨雾氤氲中更显清新。
扬撒的细雨一落数日,缠缠绵绵的把春的慵散发挥到了极致,雨中的江南就像笼着一层薄薄的轻纱,清脆欲滴的嫩绿成了江南永不变更的主调。水巷石桥,深井落花,枕河人家,青瓦白墙上,潮绿的的苔藓连片生长,班驳的青板路纹理可见。这一切,在江南飘飞的细雨中都袭上了萧然的意境。
是杨柳风吹绿了江南岸,还是纷飞的细雨唤醒了春天?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江南已是茵茵一片了。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对其进行了淋漓的描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雨水和江南有着未了的情愫,因而将其抹得红绿分明,赋予江南灵动的美。
在蒙蒙微雨中,躞蹀在幽静的小路上,聆听雨打梧桐嫩叶的响声,如同欣赏幻妙的鸣奏曲,路旁的树木葳蕤非凡,透过叶的罅隙,似乎看到江南的秀美随雨滴旋转。
江南远离了喧阗,细雨的加入更显静谧,可却不萧凉。它澌灭了俗尘的埃土,使一切都变的清爽。瞧那被雨水轻抚的新树,挺直了展示轻健的活力,绿油油的叶子泛着光泽,什么叫春雨贵如油,也许这正是体现。
江南雨中的风景和丰韵给人以享受,自然也成了文人骚客笔下如梦的仙境。
雨中的江南,勾起无尽的思念。记忆中悠长的雨巷,总能逢上一个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行在如烟的江南雨雾中。她那幽幽的眼光,淡淡的惆怅,消散在朦胧诗意中。我们踏着滑润的青石板,带着心中的丝丝感怀,品味着江南的气度,诗作,体会了这纷华尘世中江南的典雅,才会觉得正在阅读一本蕴藏无限玄机的自然之书。
【点评】这篇文章,语言真实质朴,描写细腻,如“雨中的江南就像笼着一层薄薄的轻纱,清脆欲滴的嫩绿成了江南永不变更的主调”,情感表达自然,结尾简洁明了,紧扣文题。
我眼中的色彩
曾经深深地拒绝过黑暗,因为它不若光明般绚烂,给予的,只是无尽的哀思与希望。
——题记
独享黑暗。
不知不觉之中我爱上了黑暗。在朋友的纪念册中,我留下了一纸黑暗。我说,你就把这片幽静的黑暗当作我吧。
我曾经执着地欣赏白色,但后来我发现白色太纯太真,容不下一点杂色,反令人觉得虚假,就像以前的我。
黑色虽然没有红色的热情与奔放,黄色的自由与希望,紫色的高贵与淡雅,但它有自己独特的美:厚实与质朴。
当疲倦的太阳匆匆收工之后,我独自一人拉上窗帘,独享宁静。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世界里,除了黑暗,我眼中没有意思色彩,更加看不到自己的存在。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心在继续,我的思想在奔驰。
最好是在黑暗之中泡上一壶黑咖啡,嗅嗅那咖啡的香气,可以陪伴你一整夜。无需闭上双眼,即可忆起过去的点滴。
看到快乐肆意的,我可以纵情欢笑;看到悲伤难过的,我可以放声痛哭。
不用担心别人会窥探到自己真实的一面,此时陪伴你的,只有黑暗,天和地是你唯一的朋友。把你心里最宝贵的东西掏出来,与地同分,与天共享。不信,你抬头看看夜空中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吧,它们都在黑暗中拥抱着自己的小秘密呢!
黑暗,让我学会在黑暗中获得享受,从享受中获得力量——坚韧与顽强。
当室内的咖啡香气逐渐消散,我拉开窗帘,那远处的黑暗,将灯火阑珊处的小秘密悄悄送到你的耳边。
独享黑暗,不要以为黑色是悲伤失败者的基调,黑暗更是聪明睿智者深思的双眸。
独享黑暗,独享黑暗的乐趣,独享黑暗的精神,独享黑暗的清新。
【点评】本文作者另辟蹊径,欣赏的角度出现在“黑暗”这个词上,“独享黑暗”,确实与众不同,作者的体悟很有特色:黑暗中可以独享宁静、延续思考、纵情欢笑、放声痛哭等等。这种与众不同的思维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成熟和冷静,个性鲜明。
与你一起的春夏秋冬
阳光暖暖地射入屋中,柔柔地映照在纸上,翻开封面,密密的记下了与你一起的春夏秋冬。
你还记得吗?那个微风和煦的午后,你躲在阿姨的背后羞羞地朝我微笑,望着你红扑扑的脸蛋,让我忍不住上前捏了它一下,可谁知你“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惊叹,小小的你连哭都那么惊艳绝伦。3月15日,我用新买的日历记下了与你初识的情景。
骄阳似火,我拉着你穿梭在大街小巷,只为了买一根心仪的冰棒。两元钱两根,伸出手把其中一根送给你。看着你满头大汗地咬下一口,我笑了。如此夏日,有了你的陪伴,如同一阵清凉之风吹进我的心田。我记得,那一日,7月16日。
花开始落了,树叶如断弦之蝶纷纷扬扬落投入大地的怀抱,多愁善感的我不免失落了许多。你突然出现,告诉我你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篇,告诉我等你长大了带我去见陶渊明钟爱的菊。小小的心,因有了你的话而充满期待。用红红的笔记下你的承诺,10月17日,你的诺言。
冷风呼呼的吹着,我整个人瑟缩在厚厚的棉衣之中,不愿动弹。你笨拙地跑来,笑我像个胖胖的企鹅,看着我不高兴地嘟着嘴转身离去,你哈哈笑着追上来,送给我暖暖的热水袋。我咧开嘴笑了,原谅你刚刚笑我是胖企鹅。你看我是多么好骗。我在日历上写道,1月18日。
又是3月15日,我清晰得记得,你哭着被阿姨塞上车,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中。我不会哭,可为什么我越来越看不清楚你?
你还记得吗?那一年的春夏秋冬有我陪你走过,而记下你我岁月的是你送我的小小日历。
【点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本文作者出手不凡,单见题目,便有一种别样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文学的气息,氤氲着别离的怅惘、怀旧的伤感和一个细腻多情的少年模糊的青春向往。跟随着小作者追忆的脚步,我们和他一起重温了那些恍若珍珠般散落在岁月沙滩上的纯真和欢乐。春日的初识,夏季的冰棍,秋日的诺言,冬季的热水袋,春夏秋冬,四季的风景浓缩在四个铭心刻骨的日子里,四张薄薄的日历是四叶漂泊在时光中的小舟,载起一段沉甸甸的往事,一段永不褪色的友情。读完全文,在你欣赏作者如歌如诉的情思、不落窠臼的构思之时,是否也和我一样,内心的触角开始变得柔软而锐敏,并伸向那遥远的往昔?至于其表达上的瑕疵,则大可忽略不计。
下雨天,真好
雨是水的精魂,在绿树间呜咽地歌唱,在荷花中翕忽地蹦跳,在湖面上轻快地奏乐。这一切,似乎能涤尽尘世的浮华,讲演出千年的诗篇。
树“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树在山上啜饮着雨后的露珠,扑腾着翅膀的鸟儿在林子里不停地穿梭。偶尔一声蝉叫清脆入耳,零碎晶莹的露珠惊慌失措地幻化成无数的珍珠,把自己隐藏在土壤里。树的根正错综在土里,悄悄地吸纳进这些个“珍珠”。雨点便悄悄地在树的身体里扎根,发芽,茂盛。朋友啊,当你走过雨后的树边,请你仔细听——听那雨点开花的声音……
丝丝花雨,淡淡幽香,抹抹日光,幽幽树情,尽在雨后这个初晴的日子里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荷
荷花唇齿上,惟独雨可以弥散的殷红,灿烂了整个人寰。因为我爱荷,所以我愿雨以锐利的武器剪裁我冰淋般的孤独。每当这时,我会坐在荷塘边,看着荷叶与花的依偎,那孤独便如蒸干的水没有了踪迹。那荷花在雨中的呢喃早已定格成我眼中绝版的温柔,但是雨怀疑着荷花的婉约,伸出尾巴拍打它。荷叶总是成为擎高天空的神物,用身体阻挡雨的进攻。有人曾说:“荷叶是荷花的母亲。”是的,不错的。否则,怎么会有叶的点点关怀,细细呵护?
这一切,尽在雨中弥散成一幅水彩,牵动母亲的心。
湖
湖像一面镜子,反射无数的阳光。而雨一来,它却不停抖荡身体,像是紧张,又像是兴奋。在雨点的刺痛下,湖却发出了一声又一声欢快的叫喊,不停地颤动着我的心扉。
不一会儿,雨点变成了雨锤,沉重地打击着湖的心灵。我问湖:“痛吗?”“不痛,像抚摸。”哦,我明白了,雨是水的精魂,是世上最纯洁最干净的河流。这一切,尽在雨中氤氲成“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境界。
忽然很想打着伞儿,旋转着雨点在街上跳舞。然后抛掉伞儿在街心让雨浸进灵魂,复活那死去的心,说一句:“下雨天,真好!”
【点评】这篇散文颇得鲁迅《野草》之魂,深刻得令人感动。因为雨,“我”读懂了树、荷、湖,更读懂了雨,最终读懂了自己。
比如“树”篇中的雨,是生命的精魂,她“悄悄地在树的身体里扎根,发芽,茂盛”,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再如“荷”篇中的雨,“剪裁我冰淋般的孤独”,在雨的敲打下,荷叶完成了一次母爱的壮举。又如“湖”篇中的雨,雨锤沉重地打击着湖的心灵,湖却感到一种“抚摸”之感。这雨仿佛一种神圣的情感,直击人的痛处,却让人获得一种新生的幸福。
那山,那水,那片茶
第一次上象窝山已经是几年以前了,但是真真这样的亲近却是第一次,让我第一次留宿在了象窝山,去深切的体会大山之间的那份宁静,去感受大山深处的夜。
山还是那座山,不同的是登山的心情。放下手头繁杂的工作,不去想那些还未完成的琐事。敞开心怀,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虫鸣鸟语,别有一番风味。行进在登山的小道上,感受着眼前的那片翠绿;深深的吸一口气,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氧气。这里没有泰山的雄伟、没有华山的险峻、没有峨眉的奇秀,但是它却带给了我极大的精神享受,8月的阳光照射在身上,和风从山间习习吹来,这里没有城市之中的酷热,丝丝凉意迎面而来。漫步在林间的小路上,穿梭在漫山的树林间,一路向前。站上山顶,看云雾在山间飘过,伸开双臂,做个深呼吸,顿感神清气爽。躺在山顶的草坪上,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点点白云,轻轻的闭上眼,让所有工作的烦恼,生活的压力都随之飘散。
山顶有山顶的风光,山间也有山间的秀美。徜徉在飞天蚕酒店前的人工湖边,感受着另一份安宁。夕阳的余晖洒在平静的湖面上,倒影出象窝山的倩影,就像一个婀娜的少女在梳妆。突然,一片涟漪打破了这片宁静,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乌龟游了上来。只见它悠然自得慢慢的划动着,向水中的那块巨石游去。我驻足在岸边,静静的欣赏着这份悠然。它慢慢的爬上巨石,享受着这片余晖。就在我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巨石下又游来了一只乌龟,同样的动作,爬上巨石,靠近它的身边。柔和阳光的照耀下,平静的湖面上映着它们的倩影。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的象窝山没有仙,也没有寺,但却依然汇聚着灵气,因为这里有一片茶,一片再也普通不过的茶。它没有显赫的身世,也不是名门之后,它相比于云南普洱、祁门红茶、西湖龙井、武夷山的大红袍来说,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出生于大山深处的象窝茶,却让每一个品尝过的贵客,深深难忘,忘不了那入口之时的清醇,更忘不了那过口之后的甘甜。行走在象窝山间的茶树间,错落有致的茶林映入眼帘,薄薄的云雾在微风下轻轻地抚摸着茶树,一片片翠绿的茶叶在微风中慢慢的舒展。闭上眼,伸开双臂,静静的感受着这自然。
山还是那山,水也还是那片水,那片绿油油的茶依然绿油油,同样的上山,不一样的身份。昔日是看他处风景,今日却能静静感受,原来这也是家!
【点评】本文写景细腻,全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清新,作者满怀深情地描写了象窝山是山、水、茶,别有一番风味,令人心驰神往。景美,文美,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田间的曲子
清晨,鲜红的太阳刚露出她的脸庞。我就手捧书卷来到了田野中的小道上,一边阅读,一边欣赏着这碧绿而又有金黄的麦浪点缀的原野。花草散发出的阵阵芳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新鲜的空气,环境的清新优雅,令人悦目赏心,心旷神怡。
正当我被这迷人的景象,浓厚的泥土气息,所陶醉时。一阵“嚓,嚓,嚓——”的声音闯了进来,惊醒了我。我惊疑地抬头向田野寻觅着。原来,在距我不远的地方,已有人在晨风的吹拂下,在珍珠似的露水中劳作了。见此景,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名人所说的话:“人类上最勤劳的是劳动人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创造出无穷的财富。他们是伟大的造物者。”品味此语,见此景,我对这些曾被一部分人污辱为“愚昧的劳动人民”更加敬爱了。是的,他们是伟大的劳动者!”
我久久地凝视着这位老农。他,大约五十开外。也许是风吹,雨淋,日晒的缘故,他的脸膛黝黑,跟头上灰白的银发不相称。岁月的流逝,在他的脸上画刻了深深的皱纹。繁重的生活使他过早地衰老了。这,就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农民的形象了。
此时,他正弯着腰,弓着背,叉着腿,一把一把地收割着麦子。晶莹的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来,湿透了衣服,也渗到了脚底下的泥土中。他直了直腰,又弯了下去……
“嚓,嚓,嚓……”这声音是这样的欢畅。它丰收的乐曲,也是农民的希望。我踱到了他的身边,“你早呀!”他看到了我。直起了腰友善地向我打了个招呼。我也怀着崇敬的心情回答道“您不是更早吗?真辛苦啊!”“没啥,习惯了。”从这简短的语言中,我却思品出了勤勤垦垦的他们,默默无闻地装饰着自然。为大地披上新绿,也为祖国的未来铺红叠绿。
在他身上,我觅到了我国农民朴实的形象,华美的心灵和勤劳的品质。
“嚓,嚓,嚓……”这声音是这样的悦耳。它是农民丰收喜悦的欢欣。“伯伯,能让我也来试试吗?”他微笑着点了点头,欣然答应了我的要求。递给我一把镰刀。我接过镰刀,向他那样,弯着腰,弓着背,叉着腿。嚓,嚓,嚓的交响曲也立刻从我的手中奏了出来。此时,我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乐曲之中。
“嚓,嚓,嚓……”这是一首丰收之曲,它凝结着农民辛勤的汗水,奏出了农民娓娓动听的语言……
“嚓,嚓,嚓……”我没想到机械化的现代还有这种美妙的声音。这声音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耳边,令我陶醉,令我向往,令我难忘。
“嚓,嚓,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