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考点1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历史考点1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10年,上海某刊载,据如表可知,当时中国,捐纳,即俗称的卖官鬻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例1.(2021·湖南·高考真题)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 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
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历史阶段性特征掌握模糊,材料描述的是20世纪初的武汉三镇,体现的是汉口通商口岸开通以后给内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港口初开,发展水平还赶不上上海的发展水平,而不能盲目的选择A项。
【学霸解题】
审材料:根据材料“汉口……其盛不亚于上海”只能看出汉口商业发达,并不能得出航运业发展水平超过上海,故A错误;材料不涉及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故B错误。
析选项:20世纪初,武汉三镇尤其汉口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工商业较发达,结合史实武汉工业基础较好,资本主义发展较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了条件,故D正确;20世纪初,长江沿岸没有重新布局工业,故C错误。
【秒杀技巧】
“超过上海”首先排除,因为材料描述的是“其盛不亚于上海”。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能够理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历程。
1、产生(兴起)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2)原因
①受外资企业的刺激(主要原因);②洋务运动的诱导;③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陈启元的机昌厂
(4)特点
①分布在沿海地区;②以轻工业为主;③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规模小、资金小、技术力量薄弱;
④受双重压迫,起步艰难,在夹缝中生存(受外国企业的打压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欺负)
(5)影响:
①中国的社会开始出现新的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②产生新的阶级因素(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2、初步发展
(1)时间: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
(2)原因
①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②设商务部奖励工商;
③受实业救国热潮的影响;
④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3)表现:1904年-1907年大量办工厂,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出现一大批实业家
(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黄金时期(1912年-1937年)
(1)1912年-1919年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
①原因
A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和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实业求国”思潮的影响
D中华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推行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
②表现:新建厂矿和资本增多,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
③影响:无产阶级的队伍壮大
(2)1927年-1937年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夏天)
①原因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家实现统一
B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国民经济
②表现:工业产值增长率高,轻工业发展较快;化学工业有一定发展。
4、萎缩阶段(秋天)
(1)时间:1937年-1945年
(2)原因
①沦陷区,日军破坏
②国统区,国民政府管制,官僚资本掠夺
5、陷入绝境(冬天)
(1)时间:1946年-1949年
(2)原因: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加紧掠夺
6、新的春天
(1)时间:1950年-1952年
(2)原因:国家实行合理的调整工商业的政策
7、结束: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采用国家资本主语,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赎买政策,实行和平过渡。
例2.(2021·山东·高考真题)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
1913—1921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根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可知,一战前后中国的海关税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CD都与这一趋势不符,排除BCD。
【错因分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对关税走势图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比对关税走势进行选择,考生容易忽略1913-1921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这一阶段性特征而直接选择了BCD项。
【学霸纠错】
根据所学1913—1921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此对华商品输入减少,中国的海关征收额一路走低。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海关税收急速增长。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根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可知,一战前后中国的海关税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BCD都与这一趋势不符,排除BCD。
【老师点评】
本题虽然是今年的高考题,难度并不是太大,主要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只要结合1913-1921这一段时期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复习本专题考生需要理清楚近代以来出现的四种经济形态及相关内容。
经济形态 | 特征 | 产生、发展 | 地位 | 结局 |
自然经济 | 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 古代形成,鸦片战争后开始逐渐解体 | 在近代一直占统治地位 |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之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外国资本 | 列强在中国的企业,带有掠夺性 | 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兴起,甲午战争后日益增多 | 近代长期占优势,垄断了重工业部门 | 新中国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将之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
官僚资本 | 依靠国家政权形成对经济的垄断 | 洋务运动时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形成并走向膨胀 |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 新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将之转化为国营经济 |
民族资本 | 近代中国人投资的民办企业,是在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后来日益萎缩 | 是近代新经济因素,瓦解了自然经济,有利于社会进步;在三座大山的压制下艰难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将之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一、单选题
1.(2021·广东·高考真题)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
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 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C
【详解】洋纱(英国纱为主)所使用的原料“棉花”,多进口于印度、美国,经过长途贩运,原料成本较高,而江南地区就地取材,“土纱”虽然没有机器生产的优势,但得益于“地利”,对洋纱形成优势,C正确;材料显示,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在内地的某些地区并不输于沿海,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排除。
2.(2021·全国·高考真题)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年份 | 铁砂产量 | 铁砂及生铁输出量 | 钢铁消费量 | 钢铁输入量 |
1931 | 1840279 | 831652 | 804000 | 557625 |
1932 | 1839212 | 758441 | 404000 | 430655 |
1933 | 1903466 | 992521 | 694000 | 525673 |
1934 | 2135031 | 864107 | 770000 | 617726 |
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
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931年-1934年,中国铁砂产量逐年增加,铁砂及生铁输出量整体呈增长趋势,钢铁消费量总体趋势呈下降趋势,钢铁输入量呈上升趋势,综合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出口铁砂和生铁较多,对铁的加工能力不足,钢铁进口多,重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故可知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故D正确;材料只涉及钢铁行业,并不能代表民族工业,故A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判断民族企业的规模,故B错误;材料与实业政策无关,故C错误。
3.(2021·浙江·高考真题)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
【答案】D
【详解】由材料信息“1910年”“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末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判断得出,这种交通工具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故D正确;汽车由德国人最早发明,故A错误;这不是公共交通工具,故B错误;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故C错误。
4.(2021·湖南·高考真题)据如表可知,当时中国
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
| 1867年 | 1894年 | ||
数量 | 货值(海关两) | 数量 | 货值(海关两) | |
铁 | 113,441(担) | 264,503 | 1,185,411(担) | 2,467,590 |
锡 | 33,502(担) | 582,146 | 97,008(担) | 2,046,897 |
火柴 | 79,263(箩) | 71,384 | 6,615,327(箩) | 1,638,931 |
煤 | 113,430(吨) | 992,649 | 486,295(吨) | 3,21,343 |
糖 | 186,176(担) | 754,609 | 1,823,890(担) | 9,507,153 |
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答案】D
【详解】从1867到1894年,材料所列的进口货物数量大幅度上升,说明这一时期,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海关并不能有效维护本国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中国海关也随之半殖民地化,这一时期列强逐渐把持中国海关,因此出现题干所列现象,说明海关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正确;题干只有进口数据,没有出口数据,无法得出入超结论,排除A;B是甲午战后的史实,排除;甲午战后尤其是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排除C。
5.19世纪50年代,东西方之间久远的贸易失衡再度出现。1854年,英商怡和洋行不得不请客户提防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给英国人带来的问题:“如果进口业务继续同近期一样……我们的贸易逆差将达三四百万英镑”。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英国工业经济的衰落 B.列强对华的贸易竞争
C.洋务运动的迅速展开 D.中国传统经济的韧性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状况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的抵制,D项正确;当时英国工业经济蓬勃发展,排除A项;列强对华贸易竞争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此时洋务运动尚未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6.如图所示为1842〜1852年英国对福建的贸易额情况(单位:万镑)。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厦门和福州开辟为商埠 B.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福建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D.国际环境的显著改善
【答案】A
【详解】从图片中的1842〜1852年英国对福建的贸易额情况可以看出,在鸦片战争后,英国对福建的贸易量增长较快,这主要得益于《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其中就有福建的福州与厦门,A项正确;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排除B项;福建当时是被迫的,排除C项;国际环境并滑 改善,排除D项。故选A项。
7.至1881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使长江生意,华商已占+之六,南北洋亦居其半”,出现了“人人皆知航运之利,各省商民闻风而起创办轮船公司”的景象。这表明,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意在抑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B.使中国重新掌握了航运主权
C.促进了政府经济政策的松动 D.增强了民族运输业的自信心
【答案】D
【详解】材料信息反映了轮船招商局既部分地收回了利权,又刺激了民族运输业创办的兴旺,这是民族运输业自信心增强的体现,D项正确;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是为了“求富”,抵制西方经济侵略只是客观效果,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收回部分航运利权,不等于重新掌握主权,排除B项;清政府经济政策松动是在甲午战争后,此时仍严格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C项错误。故选D项。
8.1919年我国的华商轮船数量由2215艘增至1922年的2562艘,1925年更增加到2943艘。华商轮船吨位也持续增长,由1919年的284696吨增至1925年的523319吨。这
A.侧面反映国内外商品市场的扩大 B.说明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C.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健康持续发展 D.彻底打破列强垄断中国航运业局面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华商轮船的数量及吨位显著增加,说明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侧面反映国内外商品市场的扩大,A项正确;当时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小农经济,排除B项;一战后,民族工业走向萧条,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项。
9.捐纳,即俗称的卖官鬻爵。它通常由政府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并成为制度。晚清众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人通过捐纳获得政治身份,其目的是便于同官场打交道和求得减免各种厘税的优惠。对此分析正的是
A.晚清政府支持民族资本企业发展 B.近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日益频繁
C.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D.民族资本企业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答案】D
【详解】据题意可知,晚清众多民族资本家只有通过捐纳获得一定的政治身份才有机会获得各种厘税的优惠,由此可知当时的民族工业发展实际面临多重困难,D项正确;据题意可知当时清政府并没有支持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排除A;晚清民族资本家通过捐纳获得政治身份只是少部分人,并不能够说明近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日益频繁,排除B项;通过捐纳获得政治身份不是学而优则仕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0.1948年,国民党统治区出现了“工不如商,商不如囤,囤不如投机”的局面,大量各类资本转向了投机商业、囤积物资和炒卖贵金属、外币。这表明,国统区
A.通货膨胀得到遏制 B.工业生产日益恢复
C.货币信誉得到提升 D.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答案】D
【详解】工厂本来用于生产,物资本来是用于出售,而国统区的各类资本不是用于正常的工商业活动,却用于投机,说明经济秩序遭到了破坏,D项正确;商业囤积物资,说明通货膨胀下的货币贬值严重,排除A项;“工不如商”说明工业生产停滞并遭到破坏,排除B项;货币用于炒卖贵金属外币说明货币信誉度下降,排除C项。故选D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考点06 罗马法-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共9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考点05 雅典民主政治-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共8页。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考点03 古代中国的中央官制-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学霸纠错,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