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精品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8306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精品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8306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精品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8306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方案
第1课时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 教学目标
1.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3.运用资料比较东北三省内的地形和气候差异。
4.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三、 教学策略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时分配上分为2个课时。此为第1课时,在教学策略上,通过“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作为导入,展示哈大高铁沿线风光、起止点等画面,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哈大高铁所在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增加趣味性。
四、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课程引入 | 【播放视频】坐着哈大高铁看东北 | 观看视频直观感受东北地区的风貌 | 创造情境,引入正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过渡:这段旅程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我们就随着这一段旅程走进东北地区。 | |||
环节二 位置与范围
| 1.地理位置 | ||
【读图活动】读图说出东北三省在中国的大致方位和纬度位置。 (提示:跨越经度:约118°E~135°E 跨越纬度:约38°N~53°N。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温带。) | 读图、回答 | 培养读图能力,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特征
| |
过渡:那么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法,依次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要素的分布状况。本节课先来学习地理位置和范围。 | |||
2.范围 | |||
【图片示意】东北地区的范围 (提示: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 读图 | 直观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 | |
【视频截图】过渡:坐着哈大高铁一路走来,发现沿线大部分地区一马平川,冬季多积雪,这与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有关。 | |||
环节三 自然地理特征 | 1.地形地势 | ||
【地图展示】中国的东北地区 1.要求学生圈出东北地区的地形区。 (提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2.归纳东北三省地形分布特点。 (提示:山脉从西、北、东三面包围着东北平原,形成一个开口朝南的马蹄形。)
(提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4.展示哈大高铁途经地区的地貌截图,呼应前面过渡性问题。 (提示:哈大线经过的地形区主要是东北平原,因此大部分地区一马平川) 5.读课本P14图6.11,找出东北地区主要河流,并说一说哪些河流是界河? (提示: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辽河、嫩江、图们江、鸭绿江; 界河有:黑龙江——中俄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中朝界河) | 读图、识记、 归纳 |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河流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 |
概括归纳: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 |||
2.气候 |
|
| |
1.【地图展示】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要求:找出东北三省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提示:气温由南向北递减;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展示图片】“中国1月平均气温”和“中国干湿区的分布”,分析东北地区冷湿气候的原因。 (提示:纬度高,临近亚洲冬季风源地;受夏季风和地形的影响,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量小。) 3.【展示图片】“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齐齐哈尔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总结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雨热同期。 | 读图、分析、归纳 | 分别分析东北地区的气温、降水特征,得出“冷湿”的特点,最后再归纳气候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 |
活动:冷湿气候的影响: 1.读图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看看三地的雪期由北到南的变化规律。 提示:雪期:漠河(281天)、沈阳(166天)、齐齐哈尔(242天)。 总结:三地雪期是由北到南不断减少 2.读图找出延吉、长春和漠河积雪厚度,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提示:延吉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大,主要原因是延吉位于山区,而长春位于平原。漠河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大,主要原因是漠河的纬度高于长春,气温低、雪期长。)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关系。 (提示:坡度大可以有效的避免雨水、雪在屋顶的积存。较厚的墙体和较小的窗户有利于室内保温。) | 讨论分析、归纳 | 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五、当堂练习
1.下列山脉没有位于东北地区的是( )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小兴安岭 D.长白山脉
2. 对东北三省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水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3.东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 )
A.山地和平原、丘陵 B.高原和平原 C.高原和山地 D.山地和盆地
4.关于东北地区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B.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
C.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D.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地区1月气温分布
(1)据图归纳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
【答案】
1~4: A;A;A;D
5.(1)南高北低,南北气温差异大。
(2)南部纬度低,且受冬季风影响稍小,气温较高,而北部相反;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使得局部地区气温差异大。
六、课程小结
七、板书设计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范围与范围
1.我国东北部,包括黑、吉、辽
2.118°E~135°E,38°N~53°N
3.北半球、中纬度、温带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与河流
地形区:东北平原、大兴安岭、长白山等
河流: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等
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短促温暖,冬季寒冷漫长,冷湿
原因:纬度高,近冬季风源地
影响
八、课后作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并分析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3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播放视频,图片展示,读图分析,阅读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当堂练习,课程小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