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二)(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二)(Word版附解析)第1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二)(Word版附解析)第2页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二)(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二)(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二)(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复习题
    生 物(二)
    一、选择题:
    1. 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膀胱内的尿液 B. 泪腺分泌的泪液
    C. 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 D. 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详解】A、膀胱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其内的尿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
    B、泪腺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泪腺分泌的泪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B错误;
    C、脑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属于人体内环境,C正确;
    D、小肠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小肠腔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D错误。
    故选C。
    2.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媒介”维持pH的稳定的实现,与CO32-和HPO42-等离子有关
    B. 若该“媒介”稳态遭到破坏,则必然引起机体患遗传病
    C. 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该“媒介”,但不参与它的形成和维持
    D. 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详解】A、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该“媒介”为内环境,内环境中pH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A错误;
    B、患遗传病的患者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其内环境稳态并不一定遭到破坏,B错误;
    C、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该“媒介”(内环境),但也参与该“媒介”(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错误;
    D、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通过钠-钾泵的主动运输来维持的,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D。
    3.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能调节机体的消化、呼吸、分泌、生长和繁殖等多种生理机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安静时瞳孔缩小,主要由副交感神经支配
    B.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能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C. 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 饭后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胃肠蠕动减弱
    【答案】D
    【解析】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性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相反,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占优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安静时副交感神经占优势,瞳孔缩小,主要由副交感神经支配,A正确;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B正确;
    C、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机体处于兴奋的应激状态,C正确;
    D、饭后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胃肠蠕动减弱,D错误。
    故选D。
    4. 去脑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常用脊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将破坏前后的反应结果记录如下:
    刺激部位
    发生的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右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
    左后肢
    左、右后肢均收缩
    左、右后肢均不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不可能是( )
    A. 感受器和效应器 B.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答案】D
    【解析】
    【分析】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详解】在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分别刺激左、右后肢,都会出现收缩反应;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是传入神经或是神经中枢受到损伤;刺激右后肢,右后肢有反应,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神经中枢未受破坏,可能是左后肢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破坏,不可能是感受器和传入神经,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B. 多数生命活动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不会影响神经调节
    C.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需要利用体液运输和信息分子传递信息
    D. 某些信息分子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需要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作用过程表现为迅速、作用时间短,作用范围有限;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并在靶器官、靶细胞部位发挥调节作用的,其作用特点为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速度慢。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详解】A、若内分泌腺作为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此时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A正确;
    B、多数生命活动以神经调节为主,但体液调节也会影响神经调节,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进而影响神经调节,B错误;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需要利用信息分子传递信息和体液的运输,神经调节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通过神经递质的作用实现了相邻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体液调节的信息分子主要是激素等化学物质,C正确;
    D、某些信息分子,如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能参与体液调节,也可作为神经递质能参与神经调节,D正确。
    故选B。
    6. 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
    B. 若A表示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若A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②来维持体温恒定
    D. 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①②⑤使相应组织重吸收水作用减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详解】A、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垂体控制,血糖调节过程可表示为①⑥④,A错误;
    B、若 A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①⑥过程为神经调节,④过程为体液调节,所以①⑥④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
    C、若A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下丘脑垂体到甲状腺①②③④途径从而 产生较多的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也可由下丘脑到肾上腺①⑥④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来促进产热,也可直接通过神经调节①⑦来完成,C错误;
    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①促使下丘脑产生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加,通过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
    故选B。
    7.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 ①④⑤⑦ B. ①②③⑦ C. ③④⑤⑦ D. ②③⑥⑦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黏膜分泌的物质。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的。第三道防线: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做特异性免疫。
    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一般不会破坏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免疫缺陷病(1)概念: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2)分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与淋巴细胞发育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陷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详解】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①错误;
    ②抗原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自身物质, ②错误;
    ③抗体分布于血清、组织液和一些外分泌液中,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③正确;
    ④吞噬细胞即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④正确;
    ⑤过敏反应的特点之一是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⑤正确;
    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基本丧失,引起免疫缺陷病,⑥错误;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移植的细胞,即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⑦正确。
    故选C。
    8. 某种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相应反应,以应对入侵的该种新冠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机体会产生溶菌酶、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等免疫活性物质并发挥免疫作用
    B. 被新冠病毒侵染的肺部细胞会产三种干扰素,后者可作为信号分子发挥抵抗感染作用
    C. 当再次感染同种新冠病毒时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
    D. 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通过接种针对该种新冠病毒的抗体而获得免疫力,其方式是主动免疫
    【答案】C
    【解析】
    【分析】1、抗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的特点:(1)异物性,但也有例外,如癌细胞、损伤或衰老的细胞;(2)大分子性:抗原多数是蛋白质,其结构较复杂,分子量较大;(3)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病毒的衣壳)。
    2、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详解】A、疫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
    B、肺部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B错误;
    C、当再次感染同种新冠病毒时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有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细胞,C正确;
    D、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通过接种针对该种新冠病毒的抗体而获得免疫力,其方式是被动免疫,D错误。
    故选C。
    9.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梨,可加快果实成熟
    B. 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提高产量
    C.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可促进插条生根
    D. 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成雄花
    【答案】D
    【解析】
    【分析】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解除休眠。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促进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等。脱落酸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详解】A、乙烯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梨,可加快果实成熟,A正确;
    B、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植物茎长高,所以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提高产量,B正确;
    C、生长素具有促进枝条生根的作用,所以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可促进插条生根,C正确;
    D、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成雌花,D错误。
    故选D。
    10. 下表为研究光照和赤霉素(GA)对某种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GA缺陷型是基因突变造成不能合成GA的植株)。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条件
    A组:植株的种子
    GA缺陷型植株的种子
    B组:加适宜浓度的GA
    C组:加等量的旅馏水
    黑暗
    不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适宜光照
    萌发
    萌发
    不萌发

    A. 光照能促进种子萌发 B. 光照通过促进赤霉素的合成促进种子萌发
    C. 光照和赤霉素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D. 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
    【答案】B
    【解析】
    【分析】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详解】A、A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光照,由A组实验结果可知,光照能促进种子萌发,A正确;
    BC、由A组实验结果可知,光照能够促进种子萌发;BC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这说明光照和赤霉素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无法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光照是否是通过促进赤霉素的合成来促进种子,B错误,C正确;
    D、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在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时,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D正确。
    故选B。
    11.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 种群密度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 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保持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用K值表示。K值是种群数量波动的平均值,种群数量的变化可能是增长、稳定、波动、下降。
    【详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A错误;
    B、环境容纳量受到环境影响,种群密度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B正确;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错误;
    D、由于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种群增长到一定数量可能会保持稳定或者在K值上下波动,如果环境受到破坏,种群数量会下降,D错误。
    故选B。
    12. 种群净补充量为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的净补充量和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该种群的数量变化
    B. 在i点进行捕获,有利于人们收获该种家畜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C. 该种群呈“S”型增长,i点时的种群数量最多
    D. 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的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g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最大,超过g点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逐渐减小,但大于0,i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等于0,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出生率和死亡率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该种群的数量变化,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g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为获得可持续性最大经济效益,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g点后开始捕获,捕获后应使家畜种群数量维持在g点,B错误;
    C、分析图可知,该种群为S型增长曲线,i点时净补充量为0,即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等于0,此时种群数量最多,C正确;
    D、分析图可知,该种群为S型增长曲线,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群的年龄组成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正确。
    故选B。
    13. 植物群落的生长具有分层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某高山的山顶和山底的植被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C. 分层现象是植物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结果
    D. 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该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种类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详解】A、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
    B、某高山的山顶和山底的植被不同,这是由垂直地带气候不同导致,并不是分层现象,B错误;
    C、分层现象是植物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结果,C正确;
    D、 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该分层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种类,可提高资源利用率,D正确。
    故选B。
    14. 某学者提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动态平衡。图中曲线表示面积大小不同和距离大陆远近不同的岛屿上物种的迁入率和灭亡率,S1、S2、S3和S4表示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平衡物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多
    B. 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
    C. 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
    D. 物种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实线表示迁入率,虚线表示灭亡率,S1、S2、S3和S4表示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平衡物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据图可知,均为大岛时,近、大岛的预测的物种数S4>远、大岛的预测的物种数S4,均为小岛时,近、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S2>远、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S4,因此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少,A错误;
    B、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如近、大岛的预测的物种数S4>近、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S4,远、大岛的预测的物种数S4>远、小岛的预测的物种数S4,因此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B正确;
    C、据图中四条实线可知,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C正确;
    D、据图中两条虚线可知,物种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D正确。
    故选A。

    1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仍然可以被其他生物所同化利用
    B.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存在倒置情况
    C. 各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同化量包括其产生的粪便和尸体
    D. 次级消费者能量只有初级消费者的10%体现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能量流经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表现为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包括: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详解】A、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不可以被其他生物所同化利用,A错误;
    B、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存在倒置情况,比如生产者树木,而上级消费者为植食性昆虫,B正确;
    C、各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同化量不包括其产生的粪便,C错误;
    D、次级消费者能量只有初级消费者的10%,体现能量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
    故选B。
    16. 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中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增加
    B. 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反转
    C. 肉食性动物间的捕食关系发生反转
    D. 减轻该地区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故生态系统中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增加,A正确;
    B、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由于该大型肉食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可能或导致某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在竞争中失去原有竞争优势,即竞争结果发生逆转,B正确;
    C、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的迁入,不会引起肉食性动物间的捕食关系发生反转,因为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大型肉食性动物对植食性动物有驱赶作用,使生产者在一定程序上得到保护,即减轻该地区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D正确。
    故选C。
    17. 三刺鱼在取食的时候要在获得能量与面临危险之间进行权衡调整。不同条件下,三刺鱼的取食策略也不同。研究人员在有水蚤的人工水域,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与本实验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纵坐标取食次数多少反映了三刺鱼的取食策略
    B. 在水蚤密度高的水域,翠鸟和三刺鱼的取食次数均增多
    C. 在水蚤密度高的水域取食,不利于三刺鱼逃避危险
    D. 在水蚤密度高的水域取食,有利于三刺鱼获得更多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实验涉及两条食物链即植物→水蚤→三刺鱼→翠鸟、植物→水蚤→三刺鱼;三刺鱼和翠鸟之间具有捕食关系。从坐标图可知,在无翠鸟的情况下,三刺鱼主要在水蚤密度高水域取食,因为可以让三刺鱼获得更多能量;在有翠鸟的情况下,三刺鱼会改变取食策略,主要在水蚤密度低水域取食,主要是为了逃避被翠鸟捕食的危险。
    【详解】A、纵坐标取食次数多少反映了三刺鱼的取食策略,在有翠鸟的情况下,三刺鱼会改变取食策略,主要在低水蚤密度水域取食,以逃避被翠鸟捕食的危险,A正确;
    B、在水蚤密度高的水域,在有翠鸟的时候,三刺鱼的取食次数减少,B错误;
    C、据图可知,在水蚤密度高的水域取食,翠鸟取食三刺鱼的次数增加,不利于三刺鱼逃避危险,C正确;
    D、三刺鱼能捕食水蚤,在无翠鸟的情况下,三刺鱼主要在水蚤密度高水域取食,有利于三刺鱼获得更多能量,D正确。
    故选B。
    18. 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B. 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
    C. 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D. 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详解】A、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珊瑚虫和体内虫黄藻互惠互利,属于共生关系,A正确;
    B、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抵抗力稳定性的表现,B错误;
    C、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属于人类过度使用生态系统的资源,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C正确;
    D、协同进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因此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19. 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城市公园类型
    植物园
    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
    山体公园
    物种数量
    41
    52
    63
    38

    A. 植物园为鸟类提供易地保护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鸟类物种多样性
    B. 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
    C. 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相对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
    D. 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详解】A、植物园为鸟类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其中的鸟类不是易地保护迁来的,A错误;
    B、森林公园植物种类多样,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B正确;
    C、湿地公园芦苇、水草繁茂,有机质丰富,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食物和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C正确;
    D、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D正确。
    故选A。
    20. 为建设美丽乡村可构建人工湿地来治理生活污水,监测水质时,常检测水体中的BOD值(BOD值表示微生物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择有较强适应污染环境、处理污水能力的植物栽种,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B. 湿地中放养鱼苗、水禽等,种植莲藕、芦苇等,增加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 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种类有好氧型、厌氧型、兼性厌氧型等
    D. BOD值越高,表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程度越低,水质越好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A、在植树中选中的植物必须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A错误;
    B、通过放养鱼苗、水禽等动物,种植莲藕、芦苇等水生植物,增加了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因此提高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
    C、通过湿地净化,出水口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湿地中的好氧、厌氧及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C正确;
    D、BOD值表示微生物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BOD值越高,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越多,表明污染程度越高,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 辣椒富含维生素C及矿物质,辣椒素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心肌等功能。研究发现,只有哺乳类生物的神经细胞能感觉到“辣”。人进食辣椒后,口腔会有灼热感,这与辣椒素受体(TRPV1)有关,机理如下图所示。已知TRPV1是哺乳类生物重要的温度感知元件,能被40℃以上的高温激活。

    (1)只有哺乳类生物的神经细胞才能感觉到“辣”,其他动物感觉不到,原因可能是______。
    (2)TRPV1的功能有______。辣椒素与TRPV1受体结合后,Na+的跨膜方向是______,导致神经元产生兴奋,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
    (3)关于图中①和②处发生的变化,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均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B. 均有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
    C. 均发生离子通道通透性的改变 D. 均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4)研究者发现,表达TRPV1基因的哺乳动物细胞在辣椒素刺激后,表现出强烈的内向电流反应。为证明TRPV1基因的作用,该实验还需设置的对照组是______。
    (5)结合上图,解释食用辣椒时发生的口腔灼热感和大量出汗的原因______。进食辣椒后,为减轻口腔中的灼热感,可饮用______(填“热饮”、“冷饮”或“常温饮料”)。
    【答案】(1)其他动物的神经细胞没有与辣椒素结合的受体(或受体的结构不同)
    (2) ①. 接受信息、转运离子 ②. 从膜外流向膜内 ③. 单向 (3)AC
    (4)测定TRPV1基因未表达的细胞对辣椒素刺激后的电流反应
    (5) ①. 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引起热觉;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元作用于汗腺,出汗增多 ②. 冷饮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由图示可知,辣椒素特异性结合TRPVI后,离子会通过TRPVI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兴奋产生,其他动物的神经细胞没有与辣椒素结合的受体,所以只有哺乳类生物的神经细胞才能感觉到“辣”,其他动物感觉不到。
    【小问2详解】
    辣椒素与TRPVI的结合后,TRPVI离子通道打开,产生兴奋,所以TRPV1的功能有接受信息,转运离子;辣椒素与TRPV1受体结合后,产生兴奋钠离子内流,则Na+的跨膜方向是从膜外流向膜内;在生物体的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需要经过突触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小问3详解】
    A、②处兴奋后,膜电位会发生变化,当兴奋传导①所处的突触时,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故①和②处均发生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
    B、②树突能将神经冲动传给胞体,没有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而①为突触结构,存在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B错误;
    C、②树突受到刺激时,离子通道通透性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兴奋的产生,①突触中的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时,离子通道通透性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兴奋的产生,C正确;
    D、①突触结构上才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
    故选AC。
    【小问4详解】
    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证明TRPV1基因的作用,该实验的自变量是TRPV1基因是否表达,因变量是细胞对辣椒素刺激后的电流反应,还需设置的对照组是测定TRPV1基因未表达的细胞对辣椒素刺激后的电流反应。
    【小问5详解】
    据图可知,辣椒素和TRPV1结合后,离子通道打开,使膜产生兴奋,兴奋经神经传入大脑皮层扣带区形成灼热的感觉,然后经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传出神经支配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嘴巴通红,同时汗腺分泌,散热增加,大汗淋漓;进食辣椒后,为减轻口腔中的灼热感,可饮用冷饮,TRPV1是温度感知元件,能被40℃以上的高温激活,低温能关闭TRPV1活性,减轻辣椒素引起的灼热感。
    22. 甲状腺激素对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谢紊乱、胰岛B细胞损伤和胰岛素抵抗等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状腺激素参与人体多种代谢途径,机体维持甲状腺激素正常水平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这体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_______。
    (2)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是常见的甲亢类型,患者会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抗体。这种抗体与TSHR 结合,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生理作用。从免疫学角度看,该病属于一种_____病。
    (3)甲亢患者大多存在着糖代谢异常。主要机理是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而引起糖代谢异常。这表明胰岛B细胞具有______(填结构名称)。
    (4)甲亢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甲亢和糖尿病均是高消耗疾病,患者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分析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初期出现体重下降的原因_______。
    【答案】(1) ①. 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②.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 ①. 相同 ②. 自身免疫
    (3)甲状腺激素受体 (4)患者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细胞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同时,患者因葡萄糖随尿液排出,机体通过消耗脂肪和蛋白质来维持对能量的需求,导致体重下降。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多少,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维持存在有分级调节,也存在有负反馈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密切关系,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内分泌腺又作为反射弧的效应器,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
    【小问2详解】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是常见的甲亢类型,故患者产生的针对TSHR的抗体具有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功能。由于抗体攻击自身的物质,所以从免疫学角度看,该病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
    【小问3详解】
    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胰岛B细胞引起糖代谢异常,表明甲状腺激素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小问4详解】
    甲亢与糖尿病造成体重减少的原因不同,甲亢是由于代谢加快,消耗过多造成;糖尿病是大量葡萄糖流失,脂肪和蛋白质消耗过多造成。所以患者体重下降的原因是患者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细胞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同时,患者因葡萄糖随尿液排出,机体通过消耗脂肪和蛋白质来维持对能量的需求,导致体重下降。
    23. 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型,此曲线_____ (填“有”或“无”)K值;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
    (3)调查山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山鼠的迁入和迁出)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
    (4)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_____,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答案】(1) ①. J ②. 无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个体的迁出
    (3) ①. 480 ②. 偏大
    (4) ①. 性别比例 ②. 出生率
    【解析】
    【分析】1、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2、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小问1详解】
    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增长,此曲线没有K值。
    【小问2详解】
    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个体的迁出。
    【小问3详解】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数(m),即种群数量为72×60÷9=480只,则种群密度为480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会导致重捕的标记个数减少,从而导致动物甲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偏大
    【小问4详解】
    消灭某种虫害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结果直接影响害虫的出生率,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24. 近年来,我省部分农村应用稻田蟹综合种养技术,创新发展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蟹共生模式,获得了良好效益。图表示某稻蟹共生系统内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稻蟹共生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稻田微生物的作用是_____。
    (2)流经该稻蟹共生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具有一定的_____结构。
    (3)河蟹与稻田昆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养殖河蟹的意义在于_____。
    (4)在“藻类→浮游动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_____流向分解者。
    (5)稻田昆虫稻螟被蜘蛛网粘住后,会不断扇动翅膀企图逃生,被蜘蛛感知振动后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
    (6)实践对比发现,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请从种间关系和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_____。
    【答案】(1) ①. 水稻、杂草、藻类等生产者 ②.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 ①.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化学能 ②. 垂直和水平(空间)
    (3) ①. 捕食、竞争##竞争、捕食 ②. 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河蟹的粪便 (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6)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与水稻的竞争,水稻得到更多的光、CO2和无机盐用于生长;河蟹捕食昆虫,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增加了水稻产量;残饵和粪便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稻鱼鸭”生态系统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或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而且降低生产成本、或增加鱼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小问1详解】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杂草、藻类等,因此该稻蟹共生系统的主要成分是水稻、杂草、藻类等生产者。稻田微生物大多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小问2详解】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还有外部能量输入,因此流经该稻蟹共生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化学能。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小问3详解】
    河蟹与稻田昆虫都能以水稻为食,且河蟹能捕食稻田昆虫,因此两者之间是竞争和捕食关系。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养殖河蟹的意义在于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小问4详解】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在“藻类→浮游动物→河蟹”的食物链中,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可以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和河蟹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小问5详解】
    稻田昆虫稻螟被蜘蛛网粘住后,会不断扇动翅膀企图逃生,被蜘蛛感知振动后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小问6详解】
    稻田引入河蟹后,杂草密度下降,可减少与水稻对环境和物质的竞争,使水稻获得了更多的能量,从而提高产量;同时加入河蟹可捕食稻田昆虫,减少昆虫对水稻的损伤从而增加水稻产量;另外河蟹的残体、排泄物和残饵可被分解者分解,为水稻提供无机盐等物质,促进水稻生长。

    相关试卷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一)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一)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二)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复习(二)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一)生物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一)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