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Word版附解析)
展开解密0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1.(2022年福建宁德三模)北魏孝文帝时,下令按职官高低授予地方官吏公田,如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各6顷,离职时移交给下任官吏,不得转卖。该政令有助于
A.阻止公田的性质变化 B.规范官员的俸禄制度
C.打压地方的豪强势力 D.阻碍北魏的汉化进程
【答案】B
【解析】根据“下令按职官高低授予地方官吏公田,如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各6顷,离职时移交给下任官吏,不得转卖”可得出这样规定即相当于给予官员一定的财产俸禄,减少其腐败的现象,因此有利于规范官员的俸禄制度,B项正确;阻止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目的不在于打压豪强,排除C项;材料所述措施客观上有利于北魏的汉化进程,而不是阻碍,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年广东汕头二模)据《宋书》记载:南朝宋时期,路太后(孝武帝母)的侄孙路琼之去拜访中书令王僧达,被其讥笑祖上是王家的车夫。路太后震怒、请求孝武帝惩处。孝武帝回道:“琼之年少、自不宜轻造诣(拜访)。王僧达贵公子,岂可以此事加罪!”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 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
C.庶族地主力量不断增长 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路太后的侄孙路琼之拜访中书令王僧达,被讥讽出身卑微;孝武帝认为路琼之不应该拜访王僧达,王僧达是门阀士族,不应该惩罚王僧达,故可知南朝时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庶族地主的信息,得不出庶族地主力量大小,排除C项;科举制加强了社会阶层流动性,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2年福建三明三模)下图为唐朝岭南道怀集百姓在缴纳庸调时,由地方官折纳成银饼上交朝廷。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B.赋税征收方式灵活
C.政府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D.白银进入流通领域
【答案】B
【解析】通过观察图片及文字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22年”即唐朝初期,地方政府专门安排官员,负责将均田制下农民缴纳的庸调,“折纳”成银饼上交朝廷,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赋税征收方式灵活,B项正确;地方官把庸调折纳成银饼,不能说明农民交纳的是货币地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政府“减轻”了百姓赋税负担,排除C项;白银进入流通领域与“银饼上交朝廷”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年山东淄博二模)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类别 | 家庭背景 | 人数 | 比例 |
官宦士子 | 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 | 50 | 42.4%
|
寒素士子 | 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 | 17 | 14.4% |
家世不详 | 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 | 51 | 43.2% |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 D.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文举状元中,寒素士子和家世不详两者占比之和超过了祖辈任官群体,这说明宋代科举制下,社会阶层流动加强,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功能的强化而非弱化,排除B项;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宋代的世家大族已经不能把持选才,排除C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平民入仕的欲望,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2年湖南模拟预测)如表唐前后期长江下游地区水利工程数量(单位:次),这反映出,唐代该地区
| 淮南区 | 浙西区 | 浙东区 | 宜歙区 |
唐前期 | 8 | 12 | 9 | 0 |
唐后期 | 17 | 33 | 26 | 7 |
时间不详 | 1 | 2 | 3 | 1 |
A.人口迁移规模扩大 B.农业经济不断发展
C.日渐成为经济中心 D.水患灾害得到根治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唐朝后期长江下游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数量大大超过唐朝前期的修建数量,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B项正确;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也没有体现出长江下游地区成为经济中心,排除A项、C项;水患灾害得到根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年四川雅安三模)雍熙二年,“宰相李昉之子宗谔、参知政事吕蒙正之从弟蒙亨、盐铁使王明之子扶、度支使许仲宣之子待问,举进士试皆入等。上白:‘此并势家,与孤寒竞进,纵以艺升,人亦谓朕为有私也!’皆罢之。”类似现象在北宋时有发生。这种做法
A.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B.践行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此并势家,与孤寒竞进,纵以艺升,人亦谓朕为有私也!’皆罢之”可知,皇帝认为,官员子弟中榜,让外人看来,有徇私的嫌疑,故而罢免这些官宦子弟,所以寒门更有机会进入仕途,有利于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C项正确;依据材料“宰相李昉之子宗谔、参知政事吕蒙正之从弟蒙亨、盐铁使王明之子扶、度支使许仲宣之子待问,举进士试皆入等”可以看出当时官宦弟子入仕具有优势,不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排除A项;材料与重文轻武国策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宦子弟与有才学的寒门弟子竞争入仕,与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2年山东文登新一中模拟预测)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止。而到了唐代,士庶不婚现象被打破,婚姻中重财的风气逐渐加重,并蔓延到社会下层,“聘财”与“嫁妆”在婚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社会上才子佳人的观念兴起,文人才子成为理想的择偶对象。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的平民化趋势
C.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 D.等级制度被打破
【答案】C
【解析】材料中通过南北朝时期和唐朝时期婚姻观念对比,说明唐朝时期,婚姻中重财风气盛行;同时科举考试使得一些下层士子,可以获得更多跻身为权贵的机会,遂成为理想择偶对象。这反映地是长期以来的“门第观念”逐渐出现动摇,C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是材料中重财风气盛行的主要原因,不代表整个材料的意思,排除A项;婚姻观的改变,更多反映地是唐朝庶族阶层获得了更多向上流动的路径,而并非是社会向平民化方向发展,排除C项;D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
8.(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14%;公府掾属入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
A.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 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
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 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人仕的占50%”等信息可知,两晋时期,选官权逐渐集中到吏部,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项正确;材料涉及多种选官制度,且材料体现不出九品中正制是首选的选官方式,排除A项;材料反映社会阶层在正常流动,并未固化,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科举制的端倪,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2年安徽合肥二模)下图是唐郑仁泰墓出土的一件彩绘釉陶男装女立俑,该女立俑上着红色圆领窄袖长袍,下着红白相间条纹波斯裤,除了唐代男性的经典服饰长袍外,头戴的黑色幞头,更是唐代男装的典型标志。这说明唐朝
A.审美观念多元开放 B.瓷器制作工艺精美
C.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D.民族习俗逐渐趋同
【答案】A
【解析】根据“该女立俑上着红色圆领窄袖长袍,下着红白相间条纹波斯裤,除了唐代男性的经典服饰长袍外,头戴的黑色幞头,更是唐代男装的典型标志”可得出该女立俑的穿着扮相融合了波斯风格,同时较为开放,体现出审美观念多元开放,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瓷器,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城市生活,也没能体现趋同,排除CD项。故选A项。
10.(2022年宁夏中卫一模)鲁迅谈到:“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由鲁迅的论述可见,到魏晋时期
A.统治者谨遵礼制以维护社会秩序 B.儒学丧失了征服人心的力量
C.礼崩乐坏导致地方势力急剧膨胀 D.原社会主流思想地位受冲击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魏晋时期“孝”只是统治者杀人的借口,但自身并不遵守孝道,由鲁迅的论述可见,魏晋时期,佛道盛行,儒学的主流思想地位受到冲击,D项正确;统治者谨遵礼制以维护社会秩序与材料“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不符合,排除A项;魏晋时期儒学仍然是主流思想,排除B项;礼崩乐坏导致地方势力急剧膨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
1.(2022年湖北十堰模拟预测)下图所示为北魏孝子石棺图,上面刻着中国传统著名孝子的故事。据此可知,北魏( )
A.受到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 B.民间风俗画的技法高超
C.政府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 D.极其推崇汉代文化艺术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化程度不断提高,北魏孝子石棺图体现的是受到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不是民间风俗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治理的信息,得不出政府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态度,得不出极其推崇汉代文化艺术,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湖南岳阳三模)魏晋时期,江南涌现出一批“千金之家”,他们“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新开垦的田地),田池布千里。”唐朝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水田推广使用,提高了犁地的速度;同一时期,“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B.江南开发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C.南方文化进步带动经济发展 D.江南商业发展居于全国首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江南涌现出一批‘千金之家’,他们‘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新开垦的田地),田池布千里’”“唐朝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水田推广使用,提高了犁地的速度”“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可知,从魏晋到唐朝时期,南方农业和商业发展状况良好,体现了江南开发促进经济较快发展,B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南方文化进步带动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江南商业与其他地区的对比,不能得出“江南商业发展居于全国首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安徽安庆二模)在唐朝和印度、波斯、大食、希腊、罗马等国的艺术交流中,无论是乐舞、百戏,还是雕塑、绘画,都以输入为主,输出较少;而在与东亚的朝鲜半岛三国、日本进行艺术交流时,以输出为主,输入较少。这反映出唐朝
A.艺术交流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内容 B.居于世界文化体系的中心
C.中外艺术交流的广泛性和不平衡性 D.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唐朝和印度、波斯、大食、希腊、罗马等国的艺术交流中,无论是乐舞、百戏,还是雕塑、绘画,都以输入为主,输出较少;而在与东亚的朝鲜半岛三国、日本进行艺术交流时,以输出为主,输入较少。”可分析出与唐朝艺术交流的国家众多、分布广泛且输入输出存在区域性差异,C项正确;艺术交流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内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居于世界文化体系的中心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中外艺术交流不属于对内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年河北承德一模)下表所示为历史学家张国刚先生对9世纪初叶的唐代藩镇的分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唐代的藩镇割据
类型 | 地区 | 概述 |
独立型藩镇 | 河朔地区 | 多为安史余孽盘踞﹐割据性强 |
防遏型藩镇 | 中原地区 | 归顺朝廷,听从调遣,对河朔跋扈藩镇行制约作用 |
防御型藩镇 | 西北边地 | 所设之军镇乃抵御外辱之需 |
财源型藩镇 | 江淮流域 | 承担着给国家输送粮食、财赋的职能 |
A.具有区域性与制约性统一的特点 B.彻底解决了西北的边患问题
C.造成了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 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地区,其他地区的大多数藩镇虽然也有重兵驻扎,但它们都是唐王朝控制下的地方政权,这体现了藩镇割据的区域性。材料中财源型藩镇从财力上支撑朝廷,防御型藩镇从武力上拱卫了关中安全,防遏型藩镇从军事上镇遏叛镇。河朔地区藩镇割据形式的变化,不光取决于河朔地区藩镇本身的势力消长,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三类藩镇的动向,这体现了藩镇割据的制约性,A项正确;当时西北边患并未得到彻底解决,排除B项;当时唐代仍维持统一的局面,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模)《汉书》在谈到河西地区时说:“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资治通鉴》说:“自安远门(长安城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今甘肃全境加新疆大部)。”这一变化反映了河西地区
A.对外贸易异常发达 B.城市经济日益兴起
C.主导产业发生变化 D.民族文化空前繁荣
【答案】C
【解析】汉代河西畜牧业兴盛而唐代河西则农耕经济繁荣,可见当地支柱产业发生变化,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河西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对外贸易发达和民族文化空前繁荣,排除AD项;根据“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今甘肃全境加新疆大部)”可知反映的不是城市经济的兴起,排除B项。故选C项。
6.(2022年福建省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三模)据下表推断,两宋时期
两宋状元家世统计 | ||||||||||||
阶段 | 政府政策 | 高级官员 | 中级官员 | 低级官员 | 平民子弟 | 阶层不详 | 总人数 |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
建隆元年至庆历六年(960-1046) | 对状元的出身不作限制 | 7 | 16.7 | 10 | 23.8 | 12 | 28.5 | 1 | 2.4 | 12 | 286 | 42 |
皇祐元年至绍兴二年(1049一1132) | 官员子弟不能被选拔为状元 |
|
|
| 10.3 | 7 | 24.1 | 10 | 34.5 | 8 | 2.7 | 29 |
绍兴五年至成淳十年((1135-1274) | 寒士先于贵胄 |
| 21 | 3 | 6.4 | 9 | 19.1 | 16 | 34.0 | 18 | 38.4 | 47 |
A.状元大多出自官宦家庭 B.社会阶层的鸿沟已经被打破
C.选官的渠道趋向多元化 D.状元出身受政策导向的影响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两宋时期当政府“对状元的出身不作限制”时,平民子弟在状元中的占比仅为2.4%;当“官员子弟不能被选拔为状元”或“寒士先于贵胄”时,平民子弟在状元中的占比达到34%以上,这说明政府政策对状元的出身有较大影响,D项正确;状元大多出自官宦家庭,符合政府“对状元的出身不作限制”的时代,与“官员子弟不能被选拔为状元”的时代不符,排除A项;社会阶层的鸿沟在宋代之前就已经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两宋时期状元的出身受政府政策影响,没有体现选官的渠道趋向多元化,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2年山东济宁二模)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高宗以后,李义府等“奏请多畏人之知”,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提高决策效率 B.实现政事公开 C.抑制政治腐败 D.避免决策失误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C项正确;史官随同记录制度对决策效率没有影响,排除A项;实现政事公开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避免决策失误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2年山东烟台二中模拟预测)唐初,受封的王公贵族,封户的租调由受封者征收。唐玄宗改变旧制,规定封户的租调由朝廷统一征收,食封者到朝廷定额领取。其做法旨在
A.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 B.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
C.奠定税制改革的基础 D.加强朝廷财政控制力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封户的租调由受封者征收,受封者实际上就代表国家控制了部分的地方财政,唐玄宗规定由朝廷统一征收,加强了中央对财政权的控制,有利于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D项正确;A项是唐玄宗举措的客观效果,不是其做法的宗旨,排除A项;唐玄宗的做法与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无关,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2年江苏苏州市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一模)下表是唐朝部分著名诗人的诗作摘抄。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唐朝
诗作 | 来源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李白《南陵别儿童人京》 |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人朝明光宫。 | 高适《塞下曲》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 杜甫《后出塞》 |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A.诗人在性格上狂放不羁 B.诗歌以蔑视权贵为主要内容
C.诗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D.社会风貌呈现开拓进取精神
【答案】D
【解析】材料涉及的诗作多体现了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态度,根据唯物史观,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说明唐代社会风貌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D项正确;A、B项符合李白的诗作,排除A、B项;C项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0.(2022年陕西榆林二模)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魏晋玄学的开拓者之一,其《与山巨源绝交书》甚至在千年之后仍被视为经典散文。《三国志》及《晋书》中都有他(及其后人)的列传,但《三国演义》却对他只字未提。对材料中的文献(文章)的史料价值,概括最准确的是
A.嵇康的文章可能出自后人杜撰
B.《三国演义》等后人的文学创作不具备史料价值
C.官修史书偏重于记录政治事件
D.嵇康的文章相较于正史更能反映魏晋学术面貌
【答案】D
【解析】“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其文章出自本人之手,因此相较于正史更能反映其生活的时代面貌和学术面貌,D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嵇康的文章可能出自后人杜撰”的结论,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文学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B项;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材料“《三国志》及《晋书》中都有他(及其后人)的列传”体现了官修史书不一定偏重于记录政治事件,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2年福建漳州三模)唐代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是唐代风貌的写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诗人 | 篇名 | 内容 |
李白 | 《少年行》 |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
孟郊 | 《登科后》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王维 |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节选) | 绛幘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冤旎。 |
白居易 | 《登观音台望城》 |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
根据材料,提炼相关历史信息,并说明以诗证史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答案】历史信息:中外、民族政治经济交流密切;科考致仕;长安布局齐整;开放向上的城市文化风貌。(答出三点即可)
基本原则:应注意辨析文学渲染、诗人心境和具体史实的关系。
【解析】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中的诗歌来提取历史信息,如:根据李白的《少年行》和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诗句中的内容,可以提炼出长安布局齐整;开放向上的城市文化风貌等信息;根据孟郊的《登科后》,可以提炼出科考致仕的信息;根据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节选),可以提炼出中外、民族政治经济交流密切的信息。然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诗证史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可以从文学本身的特点、诗歌同时代背景的联系、诗作者本身等角度出发,要注意辨析文学渲染、诗人心境和具体史实的关系。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20核心素养--历史解释(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20核心素养--历史解释(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市民文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19核心素养--唯物史观(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19核心素养--唯物史观(Word版附解析),共11页。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18核心素养--家国情怀(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统编版)18核心素养--家国情怀(Word版附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