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四条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12月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人类活动中一定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是( )
A. 外来物种的引入
B. 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C. 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D. 建立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当环境被破坏、由外来物种入侵时生物多样性会减少。
【详解】A、若引进的不是入侵物种,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引入外来物种不当才会导致本地物种多样性下降,A错误;
B、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B错误;
C、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当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一定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
D、建立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误。
故选C。
2. 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遗传病发生.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进行产前诊断,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B. 将患者的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C. 禁止近亲结婚以减少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 在人群中随机调查,判断遗传方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生,这些措施包括:进行产前诊断,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进行遗传咨询等,A正确;基因的诱变带有不确定性,并且基因发生诱变的概率是很低的,B选项错误;禁止近亲结婚是因为近亲中携带隐性治病基因的性大,导致后代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增加,C选项错误;要判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好是选择有该遗传病的家族进行调查和研究,D选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3. 叶绿体基因编码的D1蛋白是光合复合体的核心蛋白,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结构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D1蛋白肽链氨基端位于细胞质基质
B. D1蛋白的亲水部分分布于脂双层内
C. D1蛋白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
D. D1蛋白在叶绿体内的核糖体上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细胞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含有核糖体。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D1蛋白肽链氨基端位于叶绿体基质中,A错误;
B、磷脂的尾部疏水,头部亲水,故D1蛋白的亲水部分分布于脂双层外,B错误;
C、分析题图和题干可知,D1蛋白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而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故D1蛋白不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C错误;
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且叶绿体基因编码的D1蛋白是光合复合体的核心蛋白,故D1蛋白在叶绿体内的核糖体上合成,D正确。
故选D。
4.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实验数据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 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以菌落数统计接种的菌体数
B.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D.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或干漏斗分离器)分离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答案】C
【解析】
【分析】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应统计位于两边及其夹角的个体;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菌落是指由单个或少数微生物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详解】A、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以上的细胞增殖产生的细胞群体,所以以菌落数统计接种的菌体数会偏小,A错误;
B、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只统计样方内的个体,会导致所得到的数值可能比实际数值偏小,B错误;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其种群密度的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与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之积/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若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所得到的数值可能比实际数值偏大,C正确;
D、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高温、趋湿的的特性,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若没有打开电灯,则所得到的数值可能比实际数值偏小,D错误。
故选C。
5. 小肠黏膜受到食物和胃酸的刺激后会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能作用于胰腺引起胰液分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定向作用于胰腺细胞
B. 机体中促胰液素含量少,可反复使用多次
C. 胰液的分泌与促胰液素发挥的催化功能有关
D. 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1、小肠黏膜受到酸刺激会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就会被灭活。
【详解】A、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运输弥散到全身各处,与胰腺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定向作用于胰腺细胞,A正确;
B、激素一经起作用就会被灭活,B错误;
C、胰腺通过促胰液素的调节作用促进了胰液的分泌,不是催化功能,C错误;
D、胰腺细胞分泌消化酶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A。
6. 下列有关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胚胎学证据看,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会出现鳃裂和尾
B. 从分子水平证据看,当今生物的细胞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C. 从比较解剖学证据看,对比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推断不同物种的进化关系
D. 从化石证据看,通过较早形成的化石研究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包括:1、化石证据,最直接最重要的生物进化证据。2、比较解剖学证据,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3、胚胎学证据,研究动植物胚胎的形成和发育过程。4、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甚础。
【详解】A、从胚胎学证据看,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的祖先,在胚胎发育早期都会出现鳃裂和尾,A正确;
B、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看,当今生物细胞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结构基础属于细胞水平,B错误;
C、从比较解剖学证据看,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反映出生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比对基因序列不属于比较胚胎学,C错误;
D、从化石证据看,通过较早形成的化石研究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D错误。
故选A
7. 科研人员通过对缺少H蛋白的癌细胞进行研究,发现染色体在一些关键位置处于展开状态,激活了一系列基因,使癌细胞“永生”,癌细胞因此持续分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肿瘤的发生可能与某些染色体解螺旋有关
B.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其易无限增殖
C. 在癌细胞中H蛋白基因可能处于关闭状态
D. 能提高癌细胞H蛋白合成的药物有助于攻克癌症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发现染色体在一些关键位置处于展开状态,激活了一系列基因”,即表明该部分染色体为发生高度螺旋或者已经发生解螺旋,导致此处的基因可以顺利的表达。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发现染色体在一些关键位置处于展开状态,因此肿瘤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解螺旋有关,A正确;
B、癌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细胞易分散转移,但不是无限增殖的原因,根据题意可知,癌细胞是由于激活了一系列基因,使癌细胞“永生”,因此癌细胞无限增殖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B错误;
C、题干中提出,癌细胞中缺少H蛋白,在癌细胞中H蛋白基因可能处于关闭状态,C正确;
D、提高癌细胞H蛋白合成的药物有助于攻克癌症,D正确。
故选B。
8. 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下列关于酒精的使用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脂肪鉴定实验中,染色后滴加1~2滴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 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95%的酒精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
C.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用75%的酒精对外植体和操作者双手进行消毒
D.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用95%的冷酒精溶液溶解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等。
【详解】A、脂肪鉴定实验中,用苏丹Ⅲ染色后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用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严格的无菌和无毒条件下进行,因此要用75%的酒精对外植体和操作者双手进行消毒,C正确;
D、DNA不溶于冷酒精,所以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析出DNA,D错误。
故选D。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及抗体检测,下表是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检测靶标
①
②
③
检测原理
④
⑤
⑥
假阳性率
低
低
较高
A. 靶标①②均为新冠病毒 B. ④⑤⑥均为抗原—抗体反应
C. 三种检测均采用鼻咽拭子采样 D. 抗体检测阳性说明体内携带病毒
【答案】A
【解析】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可采用病毒抗原-抗体检测,其原理是抗原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若抗体检测如果呈阳性,则可以确诊为新冠患者。
【详解】A、靶标①②分别是对病毒的核酸和病毒上的抗原进行检测,故靶标①②均为新冠病毒,A正确;
B、④为核酸分子杂交原理,⑤⑥均为抗原—抗体反应,B错误;
C、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核酸即核酸检测,也可以对抗原检测,而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抗体,即抗体检测,C错误;
D、抗体检测阳性说明体内存在该病毒的抗体,但体内不一定携带病毒,比如康复者体内可以存在该抗体,但体内可能不存在该病毒,D错误。
故选A。
10. 下列关于葡萄糖丙酮酸CO2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②可在蓝藻和某些细菌中进行
B. 过程②可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 葡萄糖中的能量经过程①②全部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
D. 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经过程①产生的产物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1)②过程代表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可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呼吸过程中的能量转化:①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少部分释放出来,部分转移至丙酮酸中。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形成ATP。
【详解】A、①②过程可代表有氧呼吸,可在蓝藻和某些细菌中进行,A正确;
B、②过程代表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可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正确;
C、经过①②过程可能是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所以葡萄糖中的能量部分转移至酒精中,未全部转变为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C错误;
D、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进行①过程,且产物相同,D项正确。
故选C。
11. 有氧运动能改变骨骼肌细胞中的DNA甲基化状态,引发骨骼肌的结构和代谢变化,改善肥胖、延缓衰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甲基化能改变骨骼肌细胞中基因的碱基序列
B. 骨骼肌细胞中的DNA甲基化状态可以遗传给后代
C. DNA甲基化程度可能影响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转录
D. 所有成年人都适合进行长时间、剧烈的有氧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A错误;
B、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是可遗传变异,但骨骼肌细胞属于体细胞,其中的甲基化不能遗传给后代,B错误;
C、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DNA甲基化可能影响DNA分子的解旋,进而影响相关酶基因的转录,C正确;
D、有氧运动能改变骨骼肌细胞中的DNA甲基化状态,但并非所有成年人都适合进行长时间、剧烈的有氧运动,如一些有基础病的个体不能进行剧烈运动,D错误。
故选C。
12. 下图表示科研人员获得青蒿素含量较高的黄花蒿的植物组织培养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取黄花蒿的花粉作外植体,经培养后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
B. 过程①一般不需要光照,后续培养中每日需给予适当光照
C. 过程②和过程③的培养基中,过程③的细胞分裂素比例较高
D. 从愈伤组织中提取青蒿素效果不理想,可能是相关基因未表达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脱分化,②表示再分化诱导生芽,③表示诱导生根,④表示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详解】A、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为单倍体,外植体若是黄花蒿的花粉,则经培养后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A正确;
B、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一般不需要光照,愈伤组织再分化可形成胚芽,故后续培养中每日需给予适当光照,以促进胚芽的光合作用,B正确;
C、过程②和过程③中,需添加不同比例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以促进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当细胞分裂素比例较高时,促进生芽,当生长素比例较高时,促进生根,因此过程②中使用的培养基细胞分裂素比例较高,从而有利于生芽,C错误;
D、从愈伤组织中提取青蒿素效果不理想,可能是相关基因没有在愈伤组织中表达,即与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有关,D正确。
故选C。
13. 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
B. 通过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烧,实现碳循环
C. 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CO2量
D. 只需将d含义改为非生物环境,右图即可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e化石燃料。
【详解】d表示大气中的CO2,夏天光合作用相对较强,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故其含量低于冬季,A正确;通过a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固定、a生产者、b消费者的呼吸、c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及e化石燃料的燃烧,实现碳循环,B正确;正常的演替过程中,群落不断发展,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生产者固定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CO2量,C正确;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的,故把d改为非生物环境也不能表示能量流动过程,还应该去掉d→a、→e→d的箭头,加上光→a的箭头,D错误。故选D。
14. 如下图为胚胎工程中各种胚胎操作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从良种母牛体内获得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B. 早期囊胚a、b、c基因型相同,但发育得到的个体表型不一定相同
C. 可取早期囊胚c的滋养层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来鉴定小牛f的性别
D. 为防止杂菌污染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培养胚胎干细胞e的培养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1、体外受精:(1)试管动物: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在体外受精,经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进行移植产生的个体。(2)体外受精:①步骤: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精子的获取和受精等。②意义:体外受精技术是提高动物繁殖能力的有效措施,还可以为胚胎移植提供可用的胚胎。
2、胚胎早期发育:(1)卵裂:胚胎发育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分裂的,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总体积不断增加。(2)胚胎早期发育的阶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
3、分析题图:图中超数排卵需要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性母牛;体外受精形成了多个受精卵,再通过早期胚胎培养获得了a、b、c三个不同的早期胚胎,分别进行了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胚胎移植获得不同的产物。
【详解】A、在卵巢内获得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A错误;
B、据图可知,三种早期囊胚由不同受精卵发育而来,故a、b、c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一定相同,B错误;
C、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胎盘,胚胎移植前,可取囊胚的滋养层细胞进行性别鉴定,C正确;
D、可以在培养液中应加入适量抗生素来防止杂菌污染,D错误。
故选C。
15.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的过渡地带称为群落交错区。交错区内单位面积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于相邻群落均有所增加,生态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交错区能为生物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通常生物多样性较高
B. 森林和草原的交错区内,群落的水平结构比较明显,无垂直结构
C. 海陆潮间带的群落交错区既有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也有其特有物种
D. 交错区的群落演替可能向着相邻两个群落发展,也可能发展成特有的群落
【答案】B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交错区内单位面积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于相邻群落均有所增加,通常生物多样性较高,A正确;
B、任何群落都有垂直结构,B错误;
C、交错区内生物种类有所增加,因此既有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也有其特有物种,C正确;
D、演替由环境决定,由于环境的可变性,交错区的群落演替可能向着相邻两个群落发展,也可能发展成特有的群落,D正确。
故选B。
16. 研究人员用EcoRI和Smal两种限制酶处理某DNA分子,图1为EcoRI切割该DNA分子后的结果;图2是酶切后的凝胶电泳图谱,其中1号泳道是DNA Marker,2号、3号、4号分别是EcoRI单独处理、Smal单独处理、两种酶共同处理后的电泳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1可知EcoRI的识别序列为—GAATTC—,切割位点在G和A之间
B. 据图2可知琼脂糖凝胶的加样孔在B端,且连着电泳槽的负极
C. 据图2可知该DNA分子最可能是含1000个碱基对的环状DNA
D. 据图2可知该DNA分子中两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各有一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切割DNA 分子的工具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又称限制酶。这类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它们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详解】A、图1中DNA双链片段被切割成两段,该片段序列是—GAATTC—,断开的部位是在G和A碱基之间,A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会影响物质在电泳时的迁移速率,DNA片段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迁移就越慢,分子量越小,迁移速度越快,据图2可知琼脂糖凝胶的加样孔在A端,B错误;
C、2号、3号、分别是EcoRI单独处理、Smal单独处理后的电泳结果,两个泳道均只出现一个DNA片段,且分子量是1000,说明该DNA分子最可能是含1000个碱基对的环状DNA,C正确;
D、图2中4号是EcoRI和Smal两种酶共同处理后的电泳结果,显示800bp和200bp两个条带,说明在该DNA分子中,两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各有一个,D正确。
故选B。
17. 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圆形纸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图示为培养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有些未形成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对该抗生素很敏感
B. 有些抑菌圈很小可能与该抗生素扩散速度太慢有关
C. 若抑菌圈内出现一个菌落,则该菌落可能由抗药性变异菌体形成
D. 从抑菌圈边缘挑取病原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未出现抑菌圈可能的原因是该病原菌对该抗生素不敏感,A错误;
B、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故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太慢可能会导致抑菌圈很小,B正确;
C、部分抑菌圈内出现零散细小的菌落,说明这些菌落对该抗生素具有抗性,可能是菌株出现了抗药性突变,C正确;
D、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病原菌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因为经过多次选择后,菌体对抗生素的抗性越来越强,因而抑菌圈会变小,D正确。
故选A。
18. 某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1)被激活,阳离子内流导致AC神经元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高温引起夜间觉醒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 神经递质CNMa与其受体结合不会使PI神经元发生电位变化
C. 干扰AC神经元中TrpA1的合成会使高温对夜晚觉醒的影响减弱
D. 用药物抑制CNMa的合成和释放,可降低高温环境中的睡眠质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详解】A、高温引起夜间觉醒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A错误;
B、神经递质CNMa与其受体结合会强化PI神经元的静息电位,B错误;
C、TrpA1为阳离子通道,阳离子通道(TrpA1)被激活,阳离子内流导致AC神经元兴奋,因此干扰AC神经元中TrpA1的合成会减弱AC神经元的兴奋,从而使高温对夜晚觉醒的影响减弱,C正确;
D、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所以用药物抑制CNMa的合成和释放,降低对PI神经元兴奋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温环境中的睡眠质量,D错误。
故选C。
19. 取某动物(XY型,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有丝分裂周期后形成两个相同的精原细胞,将所得子细胞全部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实验误差和质DN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
B.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含3H的X染色体
C. 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
D. 一个精细胞中最多可能有4条含3H的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1、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2、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个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详解】A、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精原细胞中,每个DNA均为一条链标记,另一条链未标记。精原细胞经过间期DNA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A正确;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但由于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DNA只有一条链含3H,所以即便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也只有一条X染色体含3H,B错误;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成的两条Y染色体,一条含3H,一条不含,随后它们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所以最终形成的精子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也可能有一条不含3H的Y染色体,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细胞均含4条含3H的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形成的8条染色体,其中有4条含3H的染色体,4条只含1H的染色体,随机分向细胞两级,一个精细胞可能获得0或1或2或3或4条含3H的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20. 在短日照、短日照+赤霉素(GA3)、自然条件+脱落酸(ABA)、自然条件下分别生长的桃树植株,其休眠进程和深度各不相同(如图1所示)。已知第一颗芽萌发所需时间≥10d时,表明芽已进入休眠状态。图2表示在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时期桃叶芽中GA3含量/ABA含量的值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图1可知,短日照条件下生长的桃树植株最先进入休眠状态
B. 由图1可知,在短日照+GA3条件下桃树植株可能不进入休眠状态
C. 分析两图可知,GA3含量/ABA含量的值较低可能会造成桃树植株进入休眠状态
D. 分析两图可知,短日照可能会引起桃树植株内部脱落酸含量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第一颗芽萌发所需时间≥10d时,表明芽已进入休眠状态”,据图1可知,短日照条件下最先进入休眠期,其次是短日照+GA3条件下进入休眠期,而自然条件下和用ABA处理的组几乎不进入休眠期。
图2表示不同处理条件下的GA3含量/ABA含量的值,据图可知,只有短日照+GA3组该比值为先升后降,而其它各组均为下降。
【详解】A、已知第一颗芽萌发所需时间≥10 d时,表明芽已进入休眠状态。由图甲可知,短日照条件下植株芽萌发所需时间最先大于10d,故最先进入休眠状态,A正确;
B、在短日照+GA3条件下,植株芽萌发所需时间小于10d,故桃树植株在此条件下可能不进入休眠状态,B正确;
C、由图甲可知在短日照或自然条件+ABA处理条件下,桃树植株易进入休眠状态,而在图2中,这两种处理条件下桃叶芽的GA3含量/ABA含量的值均较低,推测GA3含量/ABA含量的值较低可能会造成桃树植株进入休眠状态,C正确;
D、在图1、图2中,短日照和自然条件+ABA这两种处理条件下的曲线变化趋势相似,在图1中均进入了休眠状态,在图2中GA3含量/ABA含量的值均较低,说明短日照与自然条件+ABA的效果相似,很有可能短日照引起了植物内部脱落酸含量的增加,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1. 研究者以某弃耕农田中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入侵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常见优势种的生态位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注:下表为不同入侵梯度地中常见本土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值越大则生态位宽度越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梯度
0(株数/m2)
5-7(株数/m2)
11-13(株数/m2)
>18(株数/m2)
①野老鹳草
0.6753
0.4864
0.3955
0.1991
②禺毛茛
0.2000
0.3827
0.3997
0.4894
③天胡荽
0.2982
0.3476
0.3816
0.4503
④细柄草
0.6979
0.6864
0.7885
0.8715
⑤雀稗
0.8876
0.4648
0.2810
0.1993
(1)表中数据表明:在未入侵阶段,群落的三个优势物种是______(填植物名称前的序号)。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密度逐渐增加,各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都发生了变化,其中______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填序号)。后期研究发现,生态位宽度减少的植物氮元素含量明显降低,说明______成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过程中决定本土植物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
(2)加拿大一枝黄花一般在农田弃耕初期就进入,此时的______和资源状况正虚位以待,对其定居和生长都十分有利,因此在入侵的初期种群呈______形增长。
(3)随着时间的推移,入侵地的草本植物逐渐被加拿大一枝黄花替代,则发生替代的原因是______,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
(4)加拿大一枝黄花除影响本土植物的丰富度外,也会影响入侵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入侵地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变化时,用______进行土壤采样,利用土壤小动物______的特性进行调查研究。
(5)为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有专家建议现有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应在______(填“开花前”或“开花后”)收割,然后用做牛羊的饲料;另有专家建议采用复种(即在同一耕地上一年种收一茬以上作物)的方法进行防治。依据生态学原理分析:前者实现了______;后者降低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______。
【答案】(1) ①. ①④⑤ ②. ①⑤ ③. 氮元素的积累能力
(2) ①. 空间 ②. J
(3) ①.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②. 次生演替
(4) ①. 取样器 ②. 避光(趋暗)、趋湿
(5) ①. 开花前 ②. 资源的多层次利用(或能量的多级利用或物质的良性循环) ③. 环境容纳量##K值
【解析】
【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小问1详解】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未入侵阶段(0株),群落的三个优势物种是①野老鹳草( 0.6753)、④细柄草(0.6979)和⑤雀稗(0.8876);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密度逐渐增加,各种群的生态位宽度都发生了变化,其中①野老鹳草(0.6753-0.1991=0.4726,占初始值70%)、⑤雀稗(0.8876-0.1939=0.6937占初始值78%)的生态位都明显减少;研究发现,生态位宽度减少的植物氮元素含量明显降低,说明氮元素的积累能力成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过程中决定本土植物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
【小问2详解】
加拿大一枝黄花一般在农田弃耕初期就进入,此时的空间和资源状况正虚位以待,对其定居和生长都十分有利,处于理想环境,故在入侵的初期种群呈J形增长。
【小问3详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入侵地的草本植物逐渐被加拿大一枝黄花替代,则发生替代的原因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能更好地利用光照等资源;该演替过程中,由于具有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故发生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小问4详解】
由于土壤小动物具有活动能力强、体积微小等特点,调查入侵地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变化时,用取样器进行土壤采样;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趋暗、趋湿的特点,可利用该特点进行调查取样。
【小问5详解】
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有专家建议现有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应在开花前收割,以避免其花粉和种子的传播;在开花前收割,然后用做牛羊的饲料的方法实现了资源的多层次利用,而采用复种(即在同一耕地上一年种收一茬以上作物)的方法进行防治则是通过与一枝黄花竞争土地等资源,从而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22. 为了探究不同遮光和温度处理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A品种水稻均分为6组并置于人工气候室中培养。对照组(1组)模拟田间环境;实验组共5组,分别进行如下表处理;实验过程中维持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下: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实验组3
实验组4
实验组5
遮光比例
不遮光
不遮光
遮光30%
遮光30%
遮光50%
遮光50%
温度/℃
25
30
25
30
25
30
净光合速率/(mgCO2·dm-2h-1)
11.25
9.12
24.90
21.5
13.51
10.40
注:A品种水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______;水稻成熟时叶片变黄的原因是______;若取成熟期的水稻叶片为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材料,实验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缺失的色素带是第______条。
(2)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对水稻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3)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实验组1净光合速率低于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在实验中,为使实验组3的水稻光合速率升高,则可考虑适当提高______(填“光照强度”、“CO2浓度”或“温度”)。
(5)根据实验组1、3、5的结果分析,可采取______的措施来提高植物光合产物。
(6)该研究小组在水稻灌浆期做了如下实验:给对照组、实验组2、实验组4的水稻叶片分别提供等量的14CO2用于光合作用,24h后对三组水稻的等量叶片和籽粒进行放射性强度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叶片放射性强度高,籽粒放射性强度低。
①碳反应过程中,水稻叶片固定的14CO2被______还原生成糖类,以______形式由叶片运到籽粒转化为淀粉储存起来。
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弱光胁迫会______。
【答案】(1) ①. 类囊体膜 ②. 叶绿素缺失 ③. 3、4
(2) ①. 不同遮光和温度 ②. 光强度 ③. 遮光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温度改变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30℃下呼吸速率升高
(4)光照强度 (5)适当遮光
(6) ①. ATP、NADPH ②. 蔗糖 ③. 抑制光合产物由叶片运输至籽粒
【解析】
【分析】提取的原理:色素可以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分离的原理: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为不同色素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所以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上升快,所以四种色素会分开。
【小问1详解】
水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稻成熟时叶绿素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因此变黄;成熟期的水稻叶片叶绿素很少,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布在滤纸条从上到下的第三、四条带。
【小问2详解】
可变因素即人为改变的量(自变量)为不同程度的遮光和温度;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2可知,同样是25℃,遮光30%净光合速率为24.9,是对照组11.25的2倍左右,而比较实验组2和3,同样是遮光30%,温度由25℃转变为30℃,净光合速率下降,但下降的幅度较遮光影响小,因此对水稻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光强度。
【小问3详解】
实验组1和对照组均是不遮光,因此光合作用接近,而对照组是25℃,实验组1是30℃,实验组1的净光合速率更低,可能是实验组1的呼吸速率更大,即30℃比25℃更适宜植物的呼吸。
【小问4详解】
实验组3和5相比,遮光更多反而使净光合速率下降,实验组3和2相比,温度更高净光合速率也下降,因此可以适当提高光强度,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所有组别CO2浓度适宜,因此提高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不大。
【小问5详解】
对比实验1、3、5,温度均为30℃,而净光合速率是组3最大,不遮光和遮光50%的净光合速率均较低,因此,可以采取适当遮光来提高植物光合产物。
【小问6详解】
①CO2与五碳糖反应生成三碳酸,称为CO2的固定,三碳酸被光反应产物ATP(提供能量)、NADPH(提供能量和作为还原剂)还原成三碳糖;在植物细胞间,糖类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进行运输。
②对照组、实验组2、实验组4温度均为25℃,而对照组不遮光、实验组2为30%遮光、实验组4为50%遮光,检测发现,实验组的叶片放射性强度高,籽粒放射性强度低,说明适当遮光会抑制光合产物由叶片运输至种子(或其它器官)。
23. 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有性别转换基因T,隐性基因在纯合(tt)时导致雌果蝇转化为不育雄果蝇,但在雄果蝇中没有性转变效应。果蝇的眼色有红眼和白眼之分,由基因B和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不考虑Y染色体)。将某亲代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得F1,F1中雌、雄果蝇之比为1:3,且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两种。
(1)果蝇用做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
(2)根据题干信息判断,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为:______。
(3)写出亲本果蝇的基因型:雌果蝇______,雄果蝇______。
(4)F1中雄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种,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F2中雌、雄果,蝇的性别之比为______,F2红眼雄果蝇中可育果蝇的比例为______。
(5)请写出亲代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得到F1的遗传图解______。
【答案】(1)具有相对性状明显、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量多、染色体数量少等优点
(2) ①. X ②. 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得F1,F1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性状表现在不同的性别中有差异(不考虑Y染色体),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 ①. TtXbXb ②. ttXBY
(4) ①. 3 ②. 5∶11 ③. 8/11
(5)
【解析】
【分析】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有性别转换基因T,隐性基因在纯合(tt)时导致雌果蝇转化为不育雄果蝇,但在雄果蝇中没有性转变效应。即基因型为tt的雌果蝇会转化为雄性,且不育。
【小问1详解】
果蝇具有相对性状明显、易饲养、繁殖快、子代数量多、染色体数量少等优点,所以是常见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小问2详解】
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得F1,F1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性状表现在不同的性别中有差异,说明是伴性遗传,据题干信息不考虑Y染色体,所以控制果蝇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干某亲代雌、雄果蝇杂交所得F 1中雌、雄果蝇之比为1:3,可知雌性个体中有性转变效应。假设雌性个体中有x比例出现性转变,则1-x为正常雌性个体,由于雄性个体中没有性转变效应,所以不管基因型是什么,均为雄性,所占比例为1。那么(1-x) : (1+x) =1:3,求得x=1/2,所以雌性有一半变成了雄性,则双亲的基因型为Tt(雌性)和tt(雄性);亲代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得F1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两种,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所以亲本果蝇的基因型:雌果蝇TtXbXb,雄果蝇ttXBY。
【小问4详解】
亲本雌果蝇TtXbXb和雄果蝇ttXBY交配后代有TtXBXb、TtXbY、ttXBXb、ttXbY。据题干信息“隐性基因在纯合(tt)时导致雌果蝇转化为不育雄果蝇”,则后代中TtXbY、ttXBXb、ttXbY均表现为雄性。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雌果蝇TtXBXb产生的雌配子有1/2T、1/2t。ttXBXb为不育雄果蝇,雄果蝇(TtXbY和ttXbY)产生的雄配子有1/4T、3/4t。则F2中TT=1/8、Tt=1/2、tt=3/8。由于tt雌性变为雄性,则tt为雄性,TT和Tt雌雄各一半,所以F2中雌雄果蝇性别之比为5∶11,其中雄性中有3份是雌性转变而来,所以F2红眼雄果蝇中可育果蝇的比例为8/11。
【小问5详解】
亲代白眼雌果蝇(TtXbXb)与红眼雄果蝇(ttXBY)
24. 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杀死杂草的同时也杀死农作物。它与植物体内的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结构相似,可与PEP竞争结合EPSP合酶,阻止PEP转化,影响植物细胞正常代谢。我国科学家从草甘膦施用土壤中的某微生物体内获取GR79基因(草甘膦抗性基因),并将其导入植物体细胞中获得抗草甘膦的转基因植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GR79基因发挥抗草甘膦作用的机理可能是______。从分离得到的某土壤微生物体内获取含有GR79基因的质粒,并将其保存在某细菌群体(受体菌)中,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该微生物的不同的基因,这些受体菌群中该微生物的所有DNA序列克隆的汇总,称为______。
(2)据图推测,利用PCR技术扩增GR79基因时,需设计能与该基因两条模板链3’端______的引物;同时为构建该基因表达载体,需在引物1和引物2的______端加上限制酶______的识别序列。
(3)实验中常采用______法将GR79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植物受体细胞;为避免该基因在近缘农作物中传播,可将其导入植物受体细胞的______;除温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外,影响该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成功率的因素有______。
(4)为检测GR79基因是否导入植物体细胞,可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筛选含该基因的受体细胞;也可利用______技术更加精准地进行检测,若待检DNA中含有该基因,则会发现硝酸纤维素膜上会出现______。
(5)经检测,科研人员发现部分获得GR79基因的植物幼苗不具有抗草甘膦的能力,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 ①. GR79基因表达的产物阻止( 抑制)草甘膦与PEP竞争结合EPSP合酶 ②. 基因文库(或基因组文库)
(2) ①. 碱基互补配对 ②. 5′端 ③. PstⅠ和XhoⅠ
(3) ①. 农杆菌转化法 ②. 细胞质DNA上(或叶绿体DNA或线粒体DNA或叶绿体和线粒体DNA上) ③. 农杆菌的种类和活性、受体细胞的基因型和活性等
(4) ①. 草甘膦 ②.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或PCR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③. 放射性或荧光条带
(5)草甘膦抗性基因转录或翻译异常(或草甘膦抗性基因表达异常)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杀死杂草的同时也杀死农作物。它与植物体内的PE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结构相似,可与PEP竞争结合EPSP合酶,阻止PEP转化,影响植物细胞正常代谢。
【小问1详解】
草甘膦与植物体内的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结构相似,会与PEP竞争结合EPSP合酶,影响细胞正常代谢,由此推测,GR79基因表达的产物能阻止草甘膦与PEP竞争结合EPSP合酶,从而发挥抗草甘膦作用;基因文库能够储存一种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基因。
【小问2详解】
据图推测,利用PCR技术扩增GR79基因时,需设计能与该基因两条模板链3’端碱基互补配对的引物;由题图可知,扩增目的基因时,应在引物的5′端添加相应的限制酶识别序列;由题图中质粒结构可知,限制酶BamHⅠ的识别序列位于标记基因中,不能选用,且为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和反向插入,应选择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即PstⅠ和XhoⅠ,将它们的识别序列分别加在引物1和引物2的5′端;
【小问3详解】
实验中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GR79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植物受体细胞;为避免该基因在近缘农作物中传播,可将其导入植物受体细胞的细胞质DNA上(或叶绿体DNA或线粒体DNA或叶绿体和线粒体DNA上);除温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外,影响该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成功率的因素有农杆菌的种类和活性、受体细胞的基因型和活性等。
【小问4详解】
为检测GR79基因是否导入植物体细胞,可在培养基中添加草甘膦筛选含该基因的受体细胞;也可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或PCR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更加精准地进行检测,若待检DNA中含有该基因,则会发现硝酸纤维素膜上会出现放射性或荧光条带。
【小问5详解】
获得GR79基因的植物幼苗通过基因表达可以表现出抗草甘膦的性状,若不具有抗草甘膦的能力,则意味着草甘膦抗性基因(GR79基因)转录或翻译异常,即草甘膦抗性基因(GR79基因)表达异常。
25.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是甲状腺疾病的主要诊断标准,某医院对两位患者进行了相关测试及诊断。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现有甲、乙两名患者,经临床初步诊断发现两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为进一步查明病因,医生对这两名患者进行了131I摄入率检查,即让患者摄入131I,24h后,测量其体内的相关物质含量,结果如下表:
受检对象
血清中的131I
甲状腺内贮存的131I-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内贮存的无放射性甲状腺激素
血清131I-甲状腺激素
正常人
低
中等
中等
中等
甲
低
高
高
高
乙
高
低
低
低
据上表分析:
(1)患者甲的甲状腺细胞对131I的摄入率______,进一步检测发现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明显升高,推测该抗体对甲状腺功能具有______作用。
(2)患者乙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功能减退,推测其血清中总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二)长期高脂肪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使学习能力下降。研究发现,蔬菜水果中富含槲皮素,槲皮素能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现利用下列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发现。
实验主要材料: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高脂膳食、正常膳食、水溶性槲皮素、生理盐水、注射器、相应的检测仪等
(3)实验思路: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随机分成三组,完善实验分组,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填入表格:
槲皮素能缓解高脂膳食危害的实验分组及预期结果记录表
组别
食物
饲喂物质
实验预期结果
甲组
正常膳食
______
甲状腺激素含量正常
乙组
______
生理盐水
______
丙组
______
______
______
(4)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研究发现:人体大脑中的海马区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以选择性的促进神经元Na+通道______,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______,增强兴奋的传递,从而促进学习记忆。据此推测: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的机理可能是______。
【答案】(1) ①. 高 ②. 促进
(2)甲状腺细胞受到炎症破坏,甲状腺内贮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
(3) ①. 生理盐水 ②. 高脂膳食 ③. 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 ④. 高脂膳食 ⑤. 水溶性槲皮素(生理盐水溶解的槲皮素溶液) ⑥. 甲状腺激素含量正常
(4) ①. 开放 ②. 神经递质 ③. 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海马区的BDNF合成减少,神经兴奋传递减弱,学习记忆下降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人体几乎全部细胞。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代谢等等。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减少时,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小问1详解】
据表可知,患者甲血清中放射性碘的含量低,而血清和甲状腺中131I-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均高,因此患者甲的甲状腺细胞对131I的摄入率高;甲状腺的功能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也可以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结合题意可知,该结合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因此是促进作用。
【小问2详解】
据表可知,患者乙血清中的131I含量高,而甲状腺内贮存的131I-甲状腺激素、血清131I-甲状腺激素含量低,说明患者乙的甲状腺细胞对131I利用较少,说明患者乙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功能减退,但是其血清中总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推出其原因最可能是甲状腺细胞受到炎症破坏,原来贮存在甲状腺内的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
【小问3详解】
实验目的是研究榭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为了说明结果,需要有正常膳食的组作为对照,故表中①横线处的处理为生理盐水;据题干信息“长期高脂肪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使学习能力下降”,则②处为高脂膳食,③处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还需要有高脂膳食并饲喂槲皮素的组,则④处为高脂膳食,⑤处槲皮素,预测结果该组⑥甲状腺激素含量正常。
【小问4详解】
动作电位形成时,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则BDNF可促进神经元Na+通道开放。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据此推测,甲状腺激素可能是通过促进海马区的BDNF合成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海马区的BDNF合成减弱,减弱兴奋的传递,继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生物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生物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12月)生物含解析,文件包含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