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2月联考(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考试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黄河流域既可以分为上中下游区,也可以分为不同的城市群和经济区(见下图),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区反映了( )
A. 区域内部的整体性 B. 区域间的相似性 C. 区域内部的差异性 D. 区域间的关联性
2. 黄河流域各城市群( )
A. 以分水岭为界线 B. 界线与上中下游区界线一致
C. 界线具有显著过渡性 D. 按照人文特征划分
3. 黄河流域不同城市群的划分主要是为了( )
A. 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B. 消除地方贫困,体现社会公平
C.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D. 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区,反映了区域内部存在差异性,而不是整体性,A错误,C正确;区域的划分不反映区域间的关联性和相似性,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黄河流域与其他流域以分水岭为界线,但城市群的划分不以分水岭为界线,A错误;城市群界线与上中下游区界线不一致,B错误;黄河流域各城市群之间的界线属于行政界线,界线是明确的,没有过渡性,C错误;呼包鄂榆城市群地跨黄河流域上游和中游,城市群是按照经济、城市和人口等人文特征划分的,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城市群是依据城市的资源、经济和人口等特征划分的,城市群的建立有利于发挥不同城市的优势,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A正确;对口支持区和国家扶贫地区的划分是为了消除贫困,B错误;生态保护区的划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C错误;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划分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D错误。故选A。
【点睛】黄河上游城市群,又称环兰州城市群、西兰银城市群,是以西北中心城市兰州市为中心,以西宁、银川为副中心,由兰州都市圈、西宁都市圈、银川都市圈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和大都市圈联合体,是西北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的最高形式。
“荷兰病”是指一国特别是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油气资源及相关产业,出现了"荷兰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国际直接投资集中在油气资源及其相关产业会使哈萨克斯坦( )
A. 国民人均收入下降 B. 不同产业差距拉大
C 国外人口迁入减少 D.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5. 为应对“荷兰病”,哈萨克斯坦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是( )
A. 增加油气资源的储量 B. 增加油气资源对外出口量
C. 开发风能和太阳能 D. 提高油气资源的销售价格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国际直接投资集中在油气资源及相关产业会促进油气资源的开发,增加国民人均收入,但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生态环境破坏,AD错误;与油气资源关系不密切的产业得到的投资少,发展慢,不同产业的差距拉大,产业结构日趋不合理,B正确;油气资源开发利于吸引国外人口迁入,C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油气资源的储量由地质条件决定,不能人为增加,A错误;增加油气资源对外出口量会进一步促进油气资源开采量增加,不利于缓解“荷兰病”,B错误;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等资源,有利于促进能源多元化,减轻对油气资源的依赖,从而缓解“荷兰病”,C正确;油气资源的价格由国际市场供需决定,盲目提高价格会降低竞争力,D错误。故选C。
【点睛】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其他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中国很多城市出现荷兰病,例如辽宁阜新。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西南州,地处云、桂、黔三省区接合部,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境内森林资源少,石漠化面积广,生态环境脆弱,属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下图示意黔西南州2000—2020年石漠化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无石漠化
潜在石漠化
轻度石漠化
中度石漠化
重度石漠化
2000
3479.09
2477.43
2582.08
3006.98
5244.78
2010
5831.76
2049.64
3644.66
4203.73
1060.57
2020
6294.50
1856.62
5231.25
2759.14
648.85
6. 黔西南州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根本上是由于( )
A. 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 B. 森林植被覆盖率较低
C. 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低 D. 人类对耕地需求增加
7. 2000—2020年,黔西南州石漠化的总体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 降水量减少 B. 植物蒸腾量增加 C. 下渗量减少 D. 水汽输送量明显增加
8. 促使20年来黔西南州石漠化面积发生变化的直接措施是( )
A. 改善生态环境 B. 大规模生态移民 C. 实行生态退耕 D. 严格控制旅游规模
【答案】6. D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和森林资源少是黔西南州生态脆弱区的基础条件,不是根本原因,A、B选项错误;黔西南州农业技术水平低会使农业生产破坏生态,这是导致生态退化的直接原因,C选项错误;根本原因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城镇化发展,当地对耕地的需求持续增加,导致植被不断遭到破坏,生态退化,D选项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2000-2020年,黔西南州石漠化程度总体降低,植被覆盖率提高,会增加下渗量和蒸腾量,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但对水汽输送量和降水量影响较小,其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A、D选项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生态环境改善是石漠化治理的结果,而不是治理措施,A选项错误;大规模生态移民不符合黔西南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B选项错误;实行生态退耕有利于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C选项正确;旅游对当地石漠化的直接影响较小,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石漠化也称作石质荒漠化。石漠化与荒漠化的主要区别是形成的区域不同。在我国雨水较充沛的南方地区,由于土层较薄,雨水冲刷导致泥土流失,石头裸露,形成石漠化;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降雨量远小于蒸发量,泥土逐渐沙粒化,形成荒漠化。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更有人为因素。在自然因素方面,岩溶地区的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慢,同时山高坡陡,雨水丰沛,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人为因素则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各种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如过度樵采柴草、过度开垦,山坡地耕种、乱砍滥伐、放牧牲畜等,毁坏了地表林草植被,加上雨水的冲蚀,造成土壤流失。石漠化地区水旱灾害频繁,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大余县位于江西省的西南边缘,县境西北部山脉因地质构造运动形成钨矿床,长期的矿产开采导致钨矿资源枯竭。2012年大余县被评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开采后的生态修复成为该县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下图为大余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大余县长期开采钨矿( )
A. 能够促进人均收入增加 B. 会降低大余山的海拔
C. 会促进钨矿资源循环利用 D. 会不断降低钨矿开采成本
10. 为修复钨矿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大余县应该( )
A. 回填土壤填平所有矿坑 B. 在矿坑里大规模植树造林
C. 矿坑注水发展水产养殖 D. 生态复垦与发展旅游结合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大余县钨矿资源丰富,长期开采钨矿可以为当地增加收入,促进人均收入的增加,A正确;开采钨矿主要是在地下,不会降低山地的海拔,B错误;开采钨矿并不能促进钨矿资源循环利用,C错误;长期开采会导致优质钨矿资源减少,开采成本上升,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10题详解】
回填土壤填平所有矿坑难度大,A不好实现;在矿坑里大规模植树造林不符合实际,B错误;不是所有的矿坑都适合注水发展水产养殖,C错误;对采矿过程中被破坏的土地进行修复,可以进行复垦,并与旅游相结合,既有利于治理环境,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转型方向一般是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确保产业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
城市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有城市等级、经济水平、城市功能、地理位置等。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城市辐射强度前10名的城市辐射强度及GDP排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辐射强度(标准化)
辐射强度排序
GDP排序
深圳市
100
1
3
上海市
87
2
1
广州市
78
3
4
苏州市
68
4
6
南京市
62
5
11
武汉市
60
6
8
北京市
59
7
2
无锡市
55
8
13
郑州市
46
9
15
杭州市
43
10
9
11. 深圳市辐射强度高于上海市,主要是由于深圳市( )
A. 地理位置优越 B. 城市规模大 C. 经济活力强 D. 城市等级高
12. 武汉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表现在( )
A. 提升其城市等级 B. 带动其产业向外转移 C. 加剧其环境污染 D. 增加其就业机会
13. 为了进一步提升辐射强度,郑州市需要( )
A.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B. 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周边人才 D. 完善城市内部交通网络
【答案】11. C 12. D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位置更优越,A错误;上海的城市规模更大,经济水平更高,B错误;上海为直辖市,等级更高,D错误;但深圳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城市,且为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政策支持力度大,经济活力强,C正确。故选C。
【12题详解】
受辐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就业机会增多,D正确;但城市等级不一定提高,A错误;武汉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表现在促进周边城市承接其产业转移,B错误;加剧周边城市的环境污染不属于武汉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加强郑州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有利于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A正确;仅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并不能增强郑州的辐射带动作用,B错误;吸引周边城市的人才会产生大城市"虹吸效应",不利于周边城市发展,C错误;完善郑州市的交通定输网络,对增强其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的辐射功能::辐射功能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的范围来表示。城市腹地范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城市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腹地范围和腹地条件(农业、矿产资源、产业基础、交通等)。
下图为1978—2018年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在山东省的三大产业中( )
A. 第二产业产值2006年最高 B. 第二产业长期是主导产业
C. 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 D. 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升高
15. 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变化会( )
A. 改变劳动力的就业结构 B. 加快第一产业的衰退
C. 不断提高重工业的比重 D. 持续增加服务业的类型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山东省第二产业在2006年所占比重最高,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经济总量会增加,到2018年第二产业比重虽然下降,但产值仍然会上升,A错误;第二产业多数年份比重在40%以上,长期是山东省的主导产业,B正确;图中体现了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没有体现出第一产业产值的变化,但应该不会不断下降,C错误;第三产业比重在波动上升,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山东省第一产业比重总体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波动变化,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会改变劳动力的就业结构,A正确;第一产业的比重虽然下降,但其产值仍然会上升,不会加快衰退,B错误;;第二产业占降低,重工业的比重不会一直提高,C错误;服务业类型并不会持续增加,D错误。故选A。
【点睛】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产业结构升级是通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实现生产要素改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附加值提高的系统工程。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最基本的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根本动力。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国际河流,沿途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等11个国家对水资源需求量均较大且日益剧增,上中下游各国用水矛盾突出,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下图示意尼罗河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尼罗河沿岸国家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A. 上游出现水资源短缺 B. 中下游沼泽面积增大
C. 下游河流含沙量增大 D. 下游土壤盐渍化加剧
17. 要实现尼罗河流域协调发展,应该( )
A. 增加复兴大坝水库蓄水量 B. 拆除中上游干支流大坝
C. 扩大流域内种植面积 D. 建立流域开发的国际合作组织
【答案】16. D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上游为河流源头,上游用水过多会导致中下游水资源短缺,A错误;由图可知,尼罗河流域沼泽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上游,且中下游沼泽面积可能减小,B错误;上游过度用水,导致下游径流量减小,泥沙含量减小,C错误;下游过度用水会加剧土壤盐渍化,D选项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增加水库蓄水量,会影响水库下游国家用水,A选项错误;拆除中上游干支流大坝不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B选选项错误;扩大种植面积会加剧水资源短缺,C选项错误;对于水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应成立流域内政府间的协调组织,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大型水利工程的不利影响: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挟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2022年9月28日,新疆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的4×100万千瓦煤电基地项目在哈密市巴里坤县三塘湖矿区启动建设,这标志着"疆电入渝"工程配套煤电工程正式开工。下图为疆电入渝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在“疆电入渝”项目中哈密的优势是( )
A. 距离重庆近 B. 发电成本低 C. 交通运输便利 D. 新能源丰富
19. 影响"疆电入渝"线路在甲地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地势 B. 城市分布 C. 煤炭分布 D. 河流流向
20. “疆电入渝”能够( )
A. 改善哈密的环境质量 B. 解决重庆能源短缺问题
C. 促进哈密产能的提高 D. 促进重庆打造能源基地
【答案】18. B 19. A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哈密与重庆距离远,A错误;哈密煤炭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发电成本低,B正确;交通运输对"疆电八渝"无直接影响,C错误;"疆电入渝"哈密输出电力是煤电,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河西走廊地势低平,"疆电入渝"线路经过甲地时向北弯曲,有利于减小施工难度,A正确;该线路不为沿途城市供电,B错误;煤炭主要在新疆,不在甲地,C错误;高压输电是空中输电,河流对其影响小,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疆电入渝”增加了哈密的发电量,可能加剧哈密的环境污染,A错误;“疆电入渝”可以为重庆提供丰富的能源资源,缓解重庆的能源短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能源短缺问题,B错误;随着"疆电入渝"工程的实施,哈密发电量增加,产能提高,有利于哈密打造能源基地,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重庆是西南地区唯一的能源净输入省市,电力保障长期处于紧平衡。由于市内资源条件限制,未来新增电力需求必须依靠外来。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是国家确定的‘三基地一通道’,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储量和电力装机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开发潜力巨大。实施“疆电入渝”重大项目,既可以促进新疆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又能大幅缓解重庆电力短缺压力,对优化全国电力资源配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下图为2001—2018年我国部分地区间工业产业相对转移程度统计曲线图(正值为转入,负值为转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黄河中游工业产业相对转移的特征是( )
A. 承接的产业在持续增长 B. 承接产业转移的年际变化最大
C. 前期产业转出,后期产业转入 D. 后期承接产业转入的波动减小
22. 2007—2013年工业产业相对转移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是( )
A. 加剧人口流出 B. 增加就业机会 C. 改善环境质量 D. 减少黑土冲刷
23. 2013年以后南部沿海工业产业相对转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工业智能化发展 B. 劳动力成本降低 C. 国家政策支持 D. 市场需求多样化
【答案】21. D 22. B 23. A
【解析】
【21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黄河中游工业产业相对转移程度统计曲线整体来看,多为正值,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承接产业转移程度在2007年以前波动上升,在2007年以后波动下降,相对其他两个地区,年际变化相对较小,后期的波动减小,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2007—2013年东北地区工业产业转移以转入为主,能够促进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B正确;减少人口流出,A错误;可能会降低东北地区的环境质量,C错误;工业发展对黑土冲刷直接影响小,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2013年以后南部沿海出现了产业回流现象,主要是由于工业智能化水平提高,对劳动力需求减少,A正确;南部沿海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并没有下降,B错误;国家政策一直支持南部沿海发展,C错误;市场需求多样化,不一定会吸引产业回流,D错误。故选A。
【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丹江口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我国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下图为2003——2018年丹江口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丹江口市下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属于调节服务功能的是( )
A. 维持生物多样性 B. 废物处理 C. 土壤形成与保护 D. 提供美学景观
25. 丹江口市水源涵养功能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B. 局地气候的不断改善
C. 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 D. 水库蓄水量逐年增加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在丹江口市各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中,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形成与保护属于支撑服务功能,AC错误;废物处理属于调节服务功能,B正确;提供美学景观属于文化服务功能,D错误。所以选B。
【25题详解】
丹江口市水源涵养功能不断提升,不是城镇化水平提高造成的,A错误;局地气候改善属于气候调节服务功能,B错误;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会增强山区涵养水源的能力,C正确;南水北调水库蓄水会使水量增加,但不会不断增加,D错误。所以选C。
【点睛】生态服务价值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景泰县(下图)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腾格里沙漠南部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5%。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仅为185毫米,蒸发量却达2303毫米,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典型生态脆弱区,县域内盐碱危害、干旱和风沙共存,水资源缺乏,生态功能弱,生态环境基础差。
(1)简析景泰县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
(2)简述脆弱的生态环境对景泰县农业发展的影响。
(3)请为景泰县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位于沙漠向高原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变化显著;地势起伏大,多山地丘陵地形,生态系统不稳定;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沙活动多;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
(2)多山地丘陵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不稳定,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气候干旱,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多风沙活动,风沙灾害会造成农业减产甚至绝收。
(3)因地制宜恢复植被,减少风沙活动;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改进灌溉技术,治理土壤盐碱化;生态退耕与旅游相结合,实现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景泰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和防治生态问题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图文材料获取地理信息,并结合地理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景泰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南部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生态脆弱;山地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5%,地势起伏大,生态系统不稳定;年均降水量仅为185毫米,植被稀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典型生态脆弱区;蒸发量却达2303毫米,县域内盐碱危害、干旱和风沙共存,水资源缺乏,生态功能弱。
【小问2详解】
多低山丘陵,耕地面积小,生态系统不稳定,农业生产不稳定;土地盐碱化危害农业产量和质量;水资源缺乏,风沙活动多,易造成农业减产等。
【小问3详解】
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抑制风沙活动;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克服水资源短缺的不利条件;改进灌溉技术,治理土壤盐碱化,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质量;生态退耕与旅游相结合,实现区域生态、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其产业结构也不同。下图为1978——2017年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拉动率以及城镇化率变化统计图。
(1)描述1978—2017年第二产业对我国城镇化的拉动作用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专家提出应提高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也有专家反对该观点,请说明反对的理由。
【答案】(1)第二产业对我国城镇化的拉动作用年际变化较大;1993年以前拉动作用波动上升,1993年以后拉动作用波动下降;大部分时间第二产业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是最大的,2013年以后被第三产业超越。
(2)随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第一产业的比重会不断下降;虽然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农产品产量仍然会上升,能够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三次产业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图文材料为背景,涉及第二产业对城镇化拉动的变化描述、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论证的探究,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提取能力和对地理事物的描述和阐释、论证、探究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1993年以前,第二产业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是呈波动上升,1993年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总体看,第二产业对城镇化拉动作用波动较大,年际变化最大;2013年之前,第二产业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是最大的,但之后,由于我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小问2详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比例上升,提高第一产业的比例,不符合发展的规律;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加上国家对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有能力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贸易开放度,且其影响程度和班列开通数量呈直接正相关关系。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胜利油田的崛起地,石化产业发达,目前胜利油田已进入开采的中后期。2022年9月19日,鲁北铁路物流园开园暨中欧班列首发仪式在东营市利津县举行。作为东营市首条开通运行的中欧班列线路,其将有效保障东营市及周边地区企业供应链、产业链的畅通,推动更多"东营造"优质货品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加速区域优势产业发展、更好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提供载体和平台。下图为中欧班列路线图。
(1)简述东营市在参与国际石化产业分工中的优势。
(2)说出中欧班列的开通对东营市石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3)请为东营市石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东营市有胜利油田,石化产业发展早,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相对于发达国家,东营市劳动力、土地价格低,石化产品生产成本低,在国际上竞争力强。
(2)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利于东营市从俄罗斯、中亚以及中西欧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石化原料;有利于东营市石化产品向中西欧地区出口;有利于缩短东营石化产品出口的运输时间和成本,增强竞争力。
(3)加强国际合作,从国际探寻质优价廉的石化原料;从国际社会引进先进的石油冶炼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延长化工产品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国际调研,积极开拓化工产品的国际市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东营中欧班列开通为情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国际合作、交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东营市是胜利油田的崛起地,其石化产业是随着胜利油田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石化产业发展早,历时长,经验丰富,石化产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相对于国际上的发达国家,东营市劳动力及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低,石化产品的生产成本低,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小问2详解】
中欧班列的开通有利于东营市从俄罗斯、中亚以及中西欧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石化原料,增加了石化原料的来源渠道;有利于东营市石化产品向中西欧地区出口,拓宽了东营市的石化产品的国际市场;有利于缩短东营石化产品出口的运输时间和成本,从而使石化产品的成本降低,增强国际竞争力。
【小问3详解】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海外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业务,增加可控原油储备和原有产量,从国际探寻质优价廉的石化原料;与国外的大型公司合作,从国际社会引进先进的石油冶炼技术,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化工产品精制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盈利能力;加强国际调研,树立国际化经营战略意识,积极开拓化工产品的国际市场。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自然条件限制,黄河沿线地区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黄河沿线省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灌溉区和工业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指人类生活生产及自然环境维持自身进化所消耗的水资源。下图为2006年和2018年黄河沿线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统计图。
(1)推测宁夏人均生产用水足迹远高于山东的原因。
(2)简述2006—2018年黄河沿线省区人均生态用水足迹占比变化的原因。
(3)简述黄河沿线省区应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协调利用。
【答案】(1)宁夏生产用水中用于农业比重高于山东,宁夏的农业生产水平低于山东,农业灌溉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量大;宁夏气候干旱、灌溉水量大,人均生产用水量多。
(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提高,生态用水量显著增加;工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工农业生产用水比重下降,导致人均生态用水足迹占比提高。
(3)通过黄河水利委员会对沿线省区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分配;加大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节水力度。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黄河沿线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发展差异、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人均生产用水足迹主要是用于工农业等产业活动的用水。宁夏工业落后,农业以灌溉农业为主,生产用水中主要是农业用水,气候干旱、灌溉用水量大;其农业发展水平低于山东,灌溉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量大;用水量大,加上宁夏人口较少,人均生产用水量就大了。
【小问2详解】
由图对比出,黄河沿线省区人均生态用水足迹占比都在增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提高,使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生态用水量显著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工农业技术水平提高,生产用水比重下降,人均生态用水足迹占比提高。
小问3详解】
黄河沿线省区同饮一江水,应该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的水资源,需要统一调度和分配;在使用水资源的同时,做到节约水资源才能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作用。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 波兰一年中降水量偏多的季节是, 波兰的气候特点有, 河南省四大水系的共同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皖豫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阶段测试(一)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皖豫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阶段测试(一)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1页。
2022-2023学年皖豫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皖豫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