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一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一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一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第一次物理半期考试,你很兴奋,看看自己和周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考试的课桌的高度约0.75m
B.文具盒里一支新铅笔长约17mm
C.虽然有点兴奋,但是自己心跳10次的时间约为1min
D.电视机计时屏幕发的光以3×108km/h的速度传递到自己眼睛里
2.当广播里传出英语听力的声音时,你立刻听出是自己的英语老师录制的听力。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老师发出声音的( )
A.声速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不同
3.当你不经意抬头看同一考场的同班同学时,被另外一个同学挡住了。你反应过来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因。下图中所示的四个情景中也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水中倒影 B.光的色散
C.海市蜃楼 D.小孔成像
4.同学用一把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木块的厚度,其结果分别是6.12cm、6.14cm、6.12cm、6.31cm,求解木块厚度的平均值,记录最正确的是( )
A.6.17cm B.6.127cm C.6.13cm D.6.12cm
5.你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你在10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你的100m测试的成绩是13s,则你的平均速度为6.25m/s
D.800m测试中你的平均速度为3.5m/s,而小亮的成绩是240s,所以你跑的要快些
6.你坐车前来学校时,汽车沿直线运动,每10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50m,则汽车(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每10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m/s D.每秒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m/s
7.关于虚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头在湖里看到天上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低头看到湖里游动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太阳光通过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成的虚像
D.用放大镜看书上的文字,看到正立放大的字是虚像
8.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A. B. C. D.
9.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5,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的速度之比为( )
A.2∶5 B.5∶2 C.9∶10 D.10∶9
10.一束光与水面成60°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可以确定,此时光线经水面后的反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 )
A.大于120°小于150° B.小于120°
C.等于120° D.大于150°
11.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竖直的仪表显示的像,如图所示.则
A.像是实像
B.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D.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o
1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在16cm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则( )
A.一定成倒立缩小实像 B.一定成倒立放大实像
C.可能成正立放大虚像 D.一定成正立放大虚像
13.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14.甲车从点、乙车从点同时相向沿同一直线运动,两车的图像分别如图所示。若两车相遇时,乙车距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均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C.、两点间的距离为 D.甲,乙两车的相对速度为
二、填空题
15.一名粗心的学生测量时忘记了写单位,请你给他补上:课桌长为0.580______ ,某同学身高是165.6______。
16.苏轼《江上看山》写道“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前一句“山如走马”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帆如飞鸟”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17.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
18.2020年4月24日,江西福建多省出现了日晕现象,如图(a),这是太阳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_________形成的;2020年6月21日,重庆大部分地区都观测到了日环食,如图(b),日环食是由于光_________形成的。
19.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大厦玻璃幕墙反射强光刺眼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____反射造成的。(均选填“漫”或“镜面”)
20.小娇上学出门前照一下镜子正衣冠,当她从距平面镜2m处以1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于她的速度是_______m/s。
21.如图,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下降拍摄近景时,须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22.太阳能发电厂需要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集热器上。为了使和水平方向成40°角的阳光水平反射到集热器上,如图,那么平面镜的反射面和水平面应成__________度角放置;(填锐角)如果太阳光与水平方向夹角增加20°角,仍使阳光水平反射到集热器上,则平面镜应转__________度角。
三、作图题
2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4.请画出图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四、实验题
25.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
(2)该实验需要用到秒表计时,如图甲,该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s;示数是_________s;
(3)实验如图乙所示,小车从斜面顶端A运动到底端C的路程s=_________cm,则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_m/s,小车在整个运动中做_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4)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的坡度应_________(选填“缓一些”或“陡一些”)。若某次测量中,其他测量过程都准确无误,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全程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一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__。但在实验中,由于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并且玻璃板的厚度对研究成像规律也有影响。聪明的小明利用生活中梳洗用的两块小镜子(该平面镜的前表面为反射面)也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将两块平面镜上下分开一定距离竖直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A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_________。
(2)小明用与铅笔A完全一样的铅笔B找到了铅笔A像的位置,他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_。
(3)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的影响,小明用图乙的方法测出了物距和像距,图丙为图乙的简化图,图丙中_________表示像距(选填“BD”或“BC”)。
(4)实验中小明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铅笔A和B目的是_________。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贾同学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小贾同学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像。此时取下光屏,从原光屏处透过透镜看蜡烛,看到的是烛焰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3)在图乙中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安,把凸透镜向右移到刻度为30cm处,适当调节光屏(光具座足够长),光屏上能成一个_________的像;此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又能成一个_________的像(两空均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移动屏顶端,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5)小贾同学在调整凸透镜时,手上的墨水涂在了透镜中央,形成了一个黑色指纹,则此时在光屏上看到蜡烛的像__________。
A.像变暗且正中间出现黑斑
B.像亮度不变中间出现指纹的影像
C.像变暗形状不受影响
五、计算题
28.甲、乙两地相距162km,汽车以10m/s的速度从甲地出发,行驶了72km后,休息了30min后,接着又以45km/h的速度行驶到乙地,求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29.重庆轻轨2号线“李子坝轻轨站”因列车穿楼而过成为了外地游客来渝必打卡之地。已知列车长度为120m,居民楼长度130m,列车的平均速度为25m/s。问:
(1)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所花的时间为多少?
(2)该列车以相同速度完全通过鱼洞长江大桥主桥耗时30s,可知该大桥主桥长为多少?
30.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以15m/s沿马路直线行驶,在图中的A点发现前方危险情况(一行人正从路边距离C点3m的D点横穿马路),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5s,在图中的B点才作出踩刹车动作,再经过1s车头到达图中C点才将车刹住,若刹车距离为2.5m。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求这辆汽车从A点发现情况到刹住车后的C点的平均速度?
(3)若行人以1.3m/s的速度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m)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75cm=0.75m
左右,故A正确;
B.文具盒里一支新铅笔长约17cm,故B错误;
C.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心跳10次的时间约为8s,故C错误;
D.电视机计时屏幕发的光以3×108m/s的速度传递到自己眼睛里,故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当广播里传出英语听力的声音时,立刻听出是自己的英语老师录制的听力,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老师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根据四次测量结果,可以观察出6.31cm与其他三次结果偏差较大,属于错误数据,应去掉,木块厚度的平均值应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测量跳远成绩时,精确到1cm就可以了,所以测量时可以选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A错误;
B.跑道与看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而跑步者自己与看台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在10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自己,故B错误;
C.100m测试的成绩是13s,则你的平均速度为
故C错误;
D.800m测试中小亮的成绩是240s,小亮的平均速度为
800m测试中自己的平均速度为3.5m/s,所以自己的平均速度大于小亮的平均速度,自己跑的要快些,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B.汽车沿直线运动,每10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50m,不能保证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在这10分钟内,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汽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
CD.汽车的平均速度
说明该汽车每10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25m/s,每秒钟的平均速度可以大于0.25m/s,也可以小于0.25m/s,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低头在湖里看到天上白云,此时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低头看到湖里游动的鱼,鱼反射的光经过水面时发生折射,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太阳光通过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用放大镜看书上的文字,此时文字位于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字是虚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
故选B.
9.C
【详解】甲、乙的速度之比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由题可知入射角为
90°-60°=3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等于30°,由此可知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60°;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30°,那么折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就大于60°,而且小于90°。所以反射光线与入折射光线的夹角最大要小于150°,最小要大于12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详解】由题,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司机借助透明挡风玻璃能看到仪表显示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因此:
A.像是虚像,故A错误.
B.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像与驾驶台上的仪表大小相等,故C错误.
D.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仪表在挡风玻璃上的像是竖直的,根据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o,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B
【详解】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
18cm>2f ①
放在16cm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
2f>16cm>f②
由①②式得:
9cm>f>8cm,
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即u=10cm时,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
13.C
【详解】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当用力压桌面时,平面镜向中间倾斜(如下图所示),造成入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光线远离法线,导致了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点睛】
14.C
【详解】A.两车的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当甲路程为6米时,时间为6秒,乙路程为12米时,时间为6秒,则则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
故B错误;
C.相遇时,乙车距点米,即甲通过的路程为米,则相遇的时间
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甲车从点、乙车从点同时相向沿同一直线运动,则、间的距离为
故C正确;
D.甲乙两车相向运动,甲乙两车的相对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C。
15. m cm
【分析】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详解】[1]中学生一步的距离在60cm=0.6m左右,课桌的长度与一步的距离差不多,应该是0.580m。
[2]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5cm左右,某同学的身高应该是165.6cm。
16. 船 山上的人
【详解】[1]在船上看两岸的山,就如同看骏马疾走一样,这是以船或者自身为参照物,看岸边的山是运动的。
[2]在船中举起手想要和山上的行人打招呼,孤单的船却像飞鸟一样而去,这是以山上的人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17. 【答题空18-1】信息 【答题空18-2】能量
【详解】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点睛】(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18. 折射 的直线传播
【详解】[1]日晕是太阳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折射形成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
[2]发生日环食,就是太阳被月亮给挡住了,即月亮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9. 漫 镜面
【详解】[1]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2]玻璃幕墙表面光滑,当光照射到它们的表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亮度大。
20. 不变 2
【详解】[1]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当她向平面镜移动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2]若人以1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1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对于她的速度是两速度之和,即2m/s。
21. 缩小 增大
【详解】[1]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当无人机下降拍摄近景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需增大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22. 70 10
【详解】[1]使水平方向成40°角的阳光水平反射到集热器上,法线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ON,平面镜与法线垂直,如图所示:
则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4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与反射角为20°,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反射面夹角为
90°-20°=70°
又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夹角为40°,此时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α=180°-(40°+70°)=70°
[2]当阳光与水平方向夹角增加20°角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40°+20°=60°
则入射角为30°,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反射面夹角为
90°-30°=60°
此时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180°-(60°+60°)=60°
原来是70°,所以平面镜转
70°-60°=10°
23.
【详解】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所示:
24.
【详解】透镜中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我们把其总结成如下的口诀:经过光心画直线,平行光线过焦点,经过焦点变平行,光线总向厚处偏;作图如下所示:
25. 0.1 228.7 80.0 0.16 加速 缓一些 大
【详解】(1)[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根据得到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
(2)[2][3]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分度值为0.5min;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分度值为0.1s。分钟指针所指的为3min,秒针所指为48.7s,时间为
3min48.7s=228.7s
(3)[4][5从斜面顶端运动到低端的路程为
s=80.0cm=0.8m
所用时间为
t=15∶35∶25-15∶35∶20=5s
则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6]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与BC段路程相等,BC段所用时间小于AB段所用时间,由可知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小车在整个运动中做加速运动。
(4)[7]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斜面的坡度应缓一些。
[8]若某次小车过了A点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由可知所测全程的平均速度偏大。
26.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虚 清晰 见解析 BD 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详解】[1]玻璃板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像的位置,所以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2]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将铅笔A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虚像。
[3]玻璃板既能反射光也能透过光,而平面镜只能发射光,所以平面镜反射的光比较多,比玻璃板成像要清晰。
(2)[4]蜡烛A的像在平面镜的另一侧,用与铅笔A完全一样的铅笔B找到了铅笔A像的位置的具体操作是:将蜡烛B放在平面镜的后侧,移动蜡烛B,使蜡烛B与平面镜中蜡烛A的像看起来像一根蜡烛,此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像的位置。
(3)[5]由图可知,反射面在D处,B处为蜡烛A的像的位置,所以图丙中BD表示像距。
(4)[6]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实验中小明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铅笔A和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27. 15 不能 正立 放大 缩小 下 C
【详解】(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
(2)[2][3]由图乙可知,此时的物距
烛焰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
(3)[4]在图乙中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安,把凸透镜向右移到刻度为30cm处,此时物距
这时,f [5]此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对调,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6]蜡烛变短了,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凸透镜可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蜡烛向上移动。
(5)[7]当透镜上粘上黑色指纹时,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汇聚成像,像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改变,但由于透过透镜的光线减小,所以像会变暗,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8.36km/h
【详解】解:汽车的速度
10m/s=36km/h
汽车行驶72km所用的时间
=2h
余下的路程
s2=s-s1=162km-72km=90km
汽车行驶剩下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2h
30min=0.5h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用的时间
t=t1+t2+0.5h=2h+2h+0.5h=4.5h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36km/h
答: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36km/h。
29.(1)10s;(2)630m
【详解】解:(1)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所走过的路程为
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所花的时间为
(2)30s内列车走过的路程
该大桥主桥长为
答:(1)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所花的时间为10s;
(2)该大桥主桥长为630m。
30.(1)22.5m;(2)10m/s;(3)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详解】解:(1)根据题意知道,汽车的反应距离是
s=vt=15m/s×1.5s=22.5m
(2)汽车从A点到C点通过的路程是
s′=22.5m+2.5m=25m
汽车从A点到C点所用时间是
t′=1.5s+1s=2.5s
汽车从A点发现情况到刹住车后的C点的平均速度是
(3)汽车从A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
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是
s人=v人t总=1.3m/s×2.5s=3.25m
由于该车的宽度约1.8m,s人小于3m+0.9m=3.9m,所以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答:(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22.5m;
(2)求这辆汽车从A点发现情况到刹住车后的C点的平均速度是10m/s;
(3)若行人以1.3m/s的速度行走,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