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9.1《陈情表》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9.1《陈情表》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页
    9.1《陈情表》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解题和背景,初读,感知课文,合作探究,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推敲词句,体会文言的魅力。
    2、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一、导入
    1、课间视频播放王凡的演讲《做一个怎样的子女》。
    2、师:刚刚,我们观看的是“超级演说家”中的一个演讲,北大女博士王凡的《做一个怎样的子女》。我们为人子女,总有一天要面对家中日渐老去的父母,要怎样做?王凡博士在演讲最后告诉我们:“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情是,亲情更是。现在是,古代更是。我们传统文化就要求我们“百善孝为先”。“孝”是会意字,甲骨文像长着长头发的老人,金文和小篆像孩子背着老人的样子。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意思是,孝,善于奉侍父母的人。它的上半部分是老,下半部分是子,子承老也,是表示子女承奉父母老去。
    跟孝相对应的是中国儒家传统中还有一个美德——忠。何为“忠”?把心放在中间,不偏不倚yǐ才是忠。孝子忠臣是传统知识分子一生的追求,但忠和孝似乎天生有矛盾,叫做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板书】孝忠
    古时有个知识分子,叫李密。先来了解下这个人。李密,西晋武阳人,以学问文章和谨孝著名于世。曾在蜀汉做官,很有才辩。蜀汉灭亡后,新朝廷叫晋朝,晋请他入朝为官,但是他家中却有一高龄卧床的祖母需奉养。忠孝之间,李密将何去何从?他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尘烟,回到晋朝,走近李密和他的《陈情表》,来读一读这篇被苏轼称作“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的古今第一孝文《陈情表》。
    二、解题和背景
    1、我们从题目中获得什么信息?“表”是文体,内容是“陈情”。
    (1)表:又称表文,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皇帝的一种文书。西汉初年,当时制定礼仪制度,把臣下给天子的上书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hé,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李密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
    (2)在本文中,是臣李密“陈述衷情”于当时的皇上晋武帝,再了解下晋武帝这个人。
    晋武帝:司马炎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陌生,司马昭肯定知道。三国时候魏国,司马家族世代为官,权倾朝野,司马昭掌管家族后继续发展家族的势力,当时的魏王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魏王率人讨伐司马昭,却反被刺死,司马炎就是司马昭的长子zhǎng,继承家族势力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大力征召蜀汉旧臣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
    李密是亡蜀旧臣,如若不应诏,必然会引起晋武帝的猜疑,不与司马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所以李密就写了《陈情表》来说明自己为什么 “不仕”,为什么不去做官。
    (3)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自查资料,相互帮助疏通字词,通晓全文。本节课,我们来看看李密陈情,他陈述了哪些事,抒发了哪些情,又是怎样陈述出来,能让晋武帝感叹“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并“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三、初读,感知课文
    诵读要求:读音正确、断句清楚,注意情感基调的变化。
    (一)、分析第一段
    1、作者在文中陈述了哪些事,抒发了哪些情?
    ——列叙了自己的不幸,抒发了和祖母更相为命,不可废离之情。
    2、什么阶段的不幸?屡试功名不第,还是怀才不遇?
    ——陈述了自己身世的不幸。
    3、表文一开篇李密便用一个字告诉晋武帝他这一生很早很早就很不幸了,是哪个字?
    ——夙。早年的意思。
    4、早到什么时候?——六个月的小婴儿时。
    5、我们可以把李密的不幸概括一下:
    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两代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从中我们看到,从六个月,到四岁,再到九岁,到成立,李密始终是零丁孤苦,从内到外,既无关系较近的亲属,又无可照应门户的童仆。在这一段中李密详细列述了自己从出生至今所遭遇的不幸。
    6、文中,李密在列叙他身世悲惨遭遇的最后,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总结,是?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什么意思?
    ——生活孤单无靠,只能身子和影子相互安慰。
    7、“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仅仅是李密吗?
    ——不,还有祖母。
    为什么?
    ——文中陈述的这些悲惨的经历,对李密而言是:先丧父,后失母,无伯叔,鲜兄弟,家门衰,福分薄,有儿子,年尚小,无亲族,无童仆。对祖母刘氏而言是:儿早逝,媳改嫁,有一孙,体多病,无儿女,家门衰,福分薄,一曾孙,年尚小,无亲族,无童仆。两人的孤弱是同步的。
    所以,李密和祖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依为命!如果说在李密和祖母的生活中还有“幸”的话,两人就是彼此的唯一的“小确幸”。在李密年小孤弱之时,是祖母的躬亲抚养,才使他“至于成立”,现在祖母“夙婴疾病”(婴:本义是妇女颈饰,就是现代的项链,引申为缠绕),卧床不起,所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他得用行动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
    祖母病中李密的照顾,《晋书•李密传》曾记载:“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作者对祖母感情的深切、侍奉的殷切和关系的亲密,从中可见一斑。
    8、小结:李密对自己身世的这段陈述,是作者最终选择“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铺叙渲染,把祖孙两人长久相互依靠,更相为命写得诚挚真切,凄婉动人,可谓字字苦,句句泪,他不只是告诉晋武帝自己身世悲苦,更想让晋武帝明白祖母疾病缠身,需要也只有我才能近身奉养,原本连续被拒暴怒的晋武帝,恐怕也会对此满心同情,转怒为悲切了吧。
    9、生读第一段,尝试读出孤苦悲苦之情。
    (二)分析第二段
    1、这一段中李密陈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
    ——列叙了朝廷征召自己为官的事,抒发了进退两难的狼狈之情。
    2、朝廷先后对李密进行了几次征召?征召的级别如何?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哪些词体现不断被提拔重用?察举拜除哪个词比较陌生?——“除”讲解除的本义是台阶,不断的上升引申为拜受官位。)
    “察”、“举”、“拜”、“除”先后进行了四次征召,秀才、孝廉属于荣誉称号,是地方性的,后是国家级的,郎中、洗马是官职了,洗马是太子身边的文官,也算的重臣了。
    3、由此可以看出朝廷,或者说晋武帝对李密怎么样?
    ——很器重,优礼有加。
    4、面对朝廷的征召,李密做了什么?
    ——李密先是“辞不赴命”,后是“辞不就职”。
    “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不是官职,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用“辞不就职”。
    5、朝廷对李密的“辞”是什么态度?
    ——李密辞不赴命,则“诏书特下”;李密“辞不就职”,则“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接着“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从“特下”到“切峻”, 从“逼迫” 到“临门”,从“责”到 “催”再到“急”,从中可见朝廷对李密的态度——越来越强硬。
    这晋武帝还真是怪,为什么非逼着李密做官呢?
    ——李密想尽孝,本是好的,朝廷对他的征召,也正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孝”,由“察臣孝廉”可知。可由于他前朝旧臣的特殊身份以及晋武帝刚掌握政权要笼络人心的特殊用意,李密的“辞”就很可能被认为是矜守名节,不愿效忠当朝。所以,朝廷越来越强硬的态度下隐藏的是越来越重的杀机。
    6、文中李密对朝廷的这番征召持什么态度呢?文中有个句子可以说明。
    ——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李密说他不是不愿效忠,只是“刘病日笃”(祖母的病一日日更重了),自己怎能忍心离去呢?忠孝之间,他实难抉择。
    7、小结:文章第二段,李密列叙了被征召的过程,因为推辞不就,朝廷就步步紧逼,连续几个句子,就把危急的情势摆了出来,让我们读者都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而李密在陈说中“微贱”的感恩的态度,“奉诏奔驰”与“苟顺私情”的矛盾心理,加上前段所述的想要奉养祖母之真情,又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他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8、生读第二段,读出“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读出满怀的忧惧。
    (三)分析第三四段
    1、经过一二两段的铺垫,李密在第三段有没有明确提出了自己的选择?
    ——“愿乞终养”。
    2、为了最终提出这个“愿乞终养”的请求,作者在三四两段做足了文章,我们来讨论讨论,作者为“愿乞终养”陈述了哪些事实?其目的是什么?
    (1)颂扬晋武帝治国纲领,表明“愿乞终养”虽是“苟顺私情”,却也符合国规。
    (2)陈述自己从政态度,表明自己仕于前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并没有效忠前朝之心,消除晋武帝们的疑虑。
    (3)重申祖母“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如果李密在这时离开了,那么祖母就“无以终余年”了,所以此时的李密“区区不能废远”。并比较祖母和自己的年纪,证明“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所以要先尽孝后尽忠,最终明确提出“愿乞终养”的要求。
    (4)精妙的是,作者明确提出请求之后,再作出了第四段的印证。先说自己不能奉诏就职的辛酸悲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就是“皇天后土”也“实所共鉴”,然后再次恳请,希望皇上“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怜悯自己的愚拙之诚,应允自己侍奉祖母之愿),并承诺对晋武帝的怜悯之情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生死相报)。
    3、小结:这两段话,尤其是第四段,说得是谦卑有情,真挚恳切,我们眼前仿佛又出现了李密零丁孤苦、祖母躬亲抚养及祖母卧病在床、李密侍奉汤药的场景,仿佛看到了李密为求为祖母尽孝,匍匐于地,痛苦哀切的形象。读到这里,任那晋武帝是如何野蛮、阴险、多疑之人,也不得不掩卷涕泣,感怀李密至孝之情,应允李密先孝后忠之请了。
    四、合作探究
    今天我们在一起感悟了《陈情表》中李密对祖母那感人心扉的的至孝之情,但其实,本文中的作者,是一个忠孝双全、两尽其美的形象,而且《陈情表》陈情的是像晋武帝那样野蛮、阴险、多疑的人,李密如果单表孝情,是不足以打动他,说服他的,所以李密在《陈情表》中不仅陈了孝情,也表了忠心。我们找出这些句子,来细细读一读,品一品,你能品出什么来。
    1.“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寻蒙国恩”,“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欲奉诏奔驰”
    2.“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4.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对朝廷和晋武帝是抬高抬高再抬高,谦卑谦卑再谦卑;对自己是否定否定再否定,自贱自贱再自贱,何等诚惶诚恐,何等卑微谦恭,怎一个苦楚了得。
    五、小结,布置作业
    《陈情表》送达后,晋武帝被李密拳拳孝心感动,准允他在家为祖母养老,李密终于做到了“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几年后刘氏过世,《晋书李密传》记载:“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读音是fú què,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可见李密在文中的尽忠尽孝的承诺都是情真意切的,那么,作为古代文人中忠孝做得相当有名望的人,你对李密的这种“忠”和“孝”,或者说对古人的忠孝观可有什么看法?
    请再听王凡的演讲《做一个怎样的子女》,查阅资料,结合社会和自己生活,写不少于300的微作文。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精品教案,共11页。

    2020-2021学年9.1 陈情表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9.1 陈情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1 陈情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