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芣苢》《插秧歌》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展开第六课 《芣苢》、《插秧歌》
【教学目标】:
- 整体感知,穿越时空走进古人的劳动场景。
- 鉴赏表现劳动生活的词句,学习赏析诗歌的技巧。
- 研讨劳动的崇高与美丽,引导学生树立新时代新青年的劳动观。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升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两篇有关劳动的古代诗文,体会劳动之美,唱响给劳动者的赞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从古至今,辛勤的劳作带来丰收的喜悦,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劳动中的崇高与美丽。
课前准备
利用导学案完成两首诗的预习工作
二、学习任务布置
任务一 整体感知 描绘劳动场景
1. 这两首诗歌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通过填写下表,对比诗歌内容上的差异,描绘出两幅不同的劳动图画。(学生结合预习导学案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结合学习提示、课下注释,对诗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为后续情感的铺排做好基础)
| 人物 | 劳动场景 | 表达的情感 |
《芣苢》 |
|
|
|
《插秧歌》 |
|
|
|
任务二 选词酌句 鉴赏诗歌
2. 《芣苢》中句式重叠,只有六个动词的变化,但前人却评价颇高,试分析这六个动词把握诗歌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诗歌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动词重现劳动场景,体会田间妇女采摘车前草的愉快心情,感受六个动词变化下展现出的采摘全过程,深入理解任务一中的情感)
芣 苢
采采①/芣苢②,薄言③/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⑤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⑦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⑧之。
①采采: 茂盛的样子。
②芣苢:车前草。
③薄言: “薄” “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④有:取得,获得。
⑤掇(duō):拾取,摘取。
⑥捋(luō):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⑦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
⑧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明确三幅场景: 1.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
2.在采摘过程中女子们动作越来越熟练
3.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
前人评价此诗“自然生其意象”,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3.杨万里创立“诚斋体”,诚斋体的特点之一就是语言浅近明白、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情趣,请结合《插秧歌》“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进行赏析。
(设计意图:检验预习成果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分析语言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通过词句把握诗歌情感)
明确:1.此句将“笠”比作“兜鍪”,将“蓑”比作“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将抢插秧苗比作一场紧张的战斗,突出农忙抢种的题旨。
2.描绘雨势之猛运用了通俗直白的话语。
小结:这两句描写了农人在大雨环境之下吃苦耐劳插秧不辍,使读者身临其境,人物生动形象。
- 除了颔联所描绘出的大雨下抢种插秧的一幅辛苦劳作场景之外,你还能从那些语句中感受到农人插秧时其他情感?(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设计意图:这一学习活动主要突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鉴赏诗歌的能力)
任务三 表达交流 探讨劳动的崇高与美丽
学习完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劳动有了怎样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劳动观呢?
(设计意图:通过两首诗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劳动是崇高且美丽的,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结语:到这里,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世界上可能有成百上千的职业,那就有着百万千万的劳动者,这其中有着很多杰出的劳动模范,但也有着千千万万的平凡劳动者,他们都彰显着劳动的崇高与美丽。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继续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
【作业】
1.选取《插秧歌》中的任一形象,为他/她描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内心独白。
2.深化学习任务3(单元学习任务)谈一谈劳动的崇高与美丽。注:以身边较为熟悉的人物做例子。
(设计意图:落实单元写作任务)
【板书设计】 《芣苢》 《插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