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太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太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太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S表示太阳,则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有( )
A.四级 B.三级 C.二级 D.—级
2.若E表示地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表示月球 B.图中最高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
C.M为一颗恒星 D.S为图中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
【答案】1.C 2.D
【解析】1.若S表示太阳,则围绕太阳运行的为行星,因此图中包括以行星为中心的第一级天体系统和以太阳为中心的高一级天体系统,共二级天体系统。C正确。故选C。
2.若E表示地球,S表示太阳,图中最高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M为一颗绕地球公转的卫星,S为图中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太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天体系统
2008年8月2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命名了一颗“北京奥运星”。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北京奥运星”的运行轨道介于( )
A.地球和金星之间 B.地球和火星之间
C.木星和土星之间 D.火星和木星之间
4.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太阳系行星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关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温度变化幅度不大
B.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宜,液态水存在
C.体积和质量适中——太阳光照稳定
D.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形成大气层
【答案】3.D 4.B
【解析】3.北京奥运星属于小行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D正确,排除ABC。故选D。
4.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产生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有液态水存在,因此生命得以存活,B正确;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稳定运转,而不是导致温度变化幅度不大,A项错误;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气层围绕地球周围,而非导致太阳光照稳定,C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与温度有关,与大气层的形成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稳定的太阳光照。自身条件:①适宜的呼吸的大气②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③液态水的存在。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6.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C.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7.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答案】5.D 6.D 7.D
【解析】5.读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平原PAR强度为23-26;四川盆地PAR强度小于20;华北平原PAR强度为23-29;青藏高原PAR强度为32-38,故青藏高原光合有效辐射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不是太阳活动,A错误;太阳辐射与地震、水旱灾害的关系不大,B错误;不是太阳辐射导致磁暴,是太阳活动导致磁暴,C 错误;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D正确。故选D。
7.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图中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多云雨天气,多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少,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云雨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光合有效辐射(PAR)乙比甲多,故D正确;乙纬度高会导致太阳辐射小,PAR少,不符合题意,A错误;植被不是影响光合有效辐射的主要因素,B错误;乙地比甲地地势高,是乙地光合有效辐射较高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点睛】注意区别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两者对地球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地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地球上的热量传递主要依靠大气环流和洋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太阳辐射能是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太阳灶、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等。另一部分是太阳能转化的能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负相关 B.正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9.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答案】8.B 9.A
【解析】8.从图中年轮宽度和太阳黑子数的相关性曲线来看,两者变化周期相似,太阳黑子增多时,树木年轮宽度也相应增加,太阳黑子减少时,树木年轮宽度也相应减小,但变化并未呈一定比例,说明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但不呈成正比关系,更不呈成反比和负相关关系,B正确,ACD错。故选B。
9.年轮宽度的大小表示植物生长的茂盛状况,植物生长状况一般主要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图中太阳黑子的多少与树木年轮宽度的相关性,表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上气候变化会产生明显的影响,A符合题意;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都不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因此不是此图反映的问题,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研究发现,一些乔木年轮的疏密变化和极地地区永久冰层研究,证明了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有约11年的周期性,与太阳活动周期相同,因此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太阳活动高峰年,一般出现极端天气的频率会增高,全球农业更倾向于增产。
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知识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间。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四种化石中最低级的是( )
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B.恐龙化石 C.甲化石 D.三叶虫化石
11.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
A.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B.甲化石-新生代
C.恐龙化石-前寒武纪 D.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
12.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 )
A.藻类化石-重要的成矿时期 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
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 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
【答案】10.D 11.A 12.B
【解析】10.生物进化顺序是由低级到高级,图中三叶虫最先形成,级别最低,三叶虫化石主要形成于古生代的寒武纪时期,恐龙化石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时期,甲化石所在地层位于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和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中间,其形成的年代在寒武纪和中生代之间,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形成于新生代时期,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1.三叶虫化石主要形成于古生代的寒武纪时期,A正确;甲化石所在地层位于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和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中间,其形成的年代在寒武纪和中生代之间,B错误;恐龙化石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时期,C错误;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形成于新生代时期,D错误。故选A。
12.读图可知,甲化石介于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古生代中期出现鱼类,所以甲化石是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此时陆地面积大大增加,联合古陆形成,B正确;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元古宙出现了藻类,A错误;联合古陆解体在新生代,鸟类出现在中生代,C错误;小型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剧烈的地壳运动发生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B。
【点睛】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日6时48分,四川乐山市犍为县(29.25°N,103.96°E)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Ⅲ圈层 B.Ⅳ圈层
C.莫霍界面以上 D.古登堡界面以下
14.岩石圈( )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 ②位于软流层以上
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④包括水圈的全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3.C 14.C
【解析】13.根据材料,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震源深度为10千米,震源应位于地壳,根据图中信息,Ⅲ圈层为岩石圈,Ⅳ圈层地核,AB错误;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D错误;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C正确,所以选C。
14.根据所学知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软流层以上的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地球内部被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
读“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①圈层的主要特点为( )
A.连续且规则 B.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D.能够塑造地表形态
16.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A.各圈层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独立发展
C.地球原始生物在①圈层中出现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答案】15.D 16.C
【解析】15.读图可知,①圈层是降水直接进入的圈层,应为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循环的过程中可以塑造地表形态,A错,D正确;②圈层是水蒸气进入的圈层,应为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B错误;③圈层提供有机物,并从大气圈中吸收二氧化碳等气体,并向大气圈释放氧等气体,因此为生物圈,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故选D。
16.图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属于外部圈层,各圈层并非独立发展,也并非平行分布,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图中的岩石圈并非外部圈层,属于地球内部圈层,ABD错;①圈为水圈,地球上的原始生物在水圈—海洋中出现,C正确。故选C。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氧气的含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不同的含氧量对人体既有有利的影响,又有不利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
A.运动员训练刻苦,持之以恒 B.地处热带地区,耐高温能力强
C.多是黑人运动员,体质好耐力强 D.地处高原地区,有适宜的缺氧条件
18.我国以下省区可以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及原因正确的是( )
A.云南—高原地形,缺氧环境适宜 B.内蒙古—地形平坦,场地开阔
C.海南—气温高,适合锻炼耐高温能力 D.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
【答案】17.D 18.A
【解析】17.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的中长跑运动员之所以成绩优秀,主要是这些国家地处高原地区,其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有适宜的缺氧环境,利于长跑运动员训练,D正确。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气候较为凉爽,高温环境不明显,B错误;黑人运动员,体质好耐力强和运动员训练刻苦,持之以恒不是主要原因,AC错误。所以选D。
18.通过上题分析可知,高原有适宜的缺氧环境是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的有利条件,而云南正好具备这一条件,A正确;内蒙古的地形平坦和海南的高温不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有利条件,B、C错误;西藏海拔过高,高原反应明显,不是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有利条件,D错误。所以选A。
【点睛】中度高原空气密度只有海拔平面的77%.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3/4左右,氧分压大于平原地区的20—25%、当运动员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训练时、由于"调节适应期"产生应激,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溶解在血管里的部分氧气受低气压的影响不易被身体吸收、使血管体积增大、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血管变粗,通过的血量增多,从而更好地锻炼了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提高了最大摄氧量和血色素浓度,增强了耐受乳酸的能力,产生了高原驯化(高原习服)。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9.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增→递减→递减
B.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20.探空气球在某一高度时,其与基站的通讯设备发生异常现象,该层可能是( )
A.臭氧层 B.热层
C.对流层 D.电离层
21.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大气成分及天气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答案】19.B 20.D 21.A
【解析】19.结合图示可知探空气球将从近地面升入100千米高空,经过对流层(对流层顶平均海拔是12千米),而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距地面越远,气温逐渐降低;气球然后进入平流层(平流层的顶部大约是55千米),由于存在臭氧,气温随高度不断增高;气球继续升高至100千米处,将进入高层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又逐渐升高,因此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B正确;ACD的说法都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20.大气层电离层中含有大量离子和自由电子可以干扰电磁波无线通讯,因而探空气球与基站的通讯发生异常可能出现在电离层,D正确;臭氧层、热层、对流层对通讯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
21.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A正确;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B错误;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C错误;大气组成成分比例会因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比如二氧化碳的增多,D错误。故选A。
【点睛】电离层是地球大气的一个电离区域。除地球外,金星、火星和木星都有电离层。电离层从离地面约50公里开始一直伸展到约1000公里高度的地球高层大气空域,其中存在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产生极化面的旋转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阴天比晴天强
C.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D.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23.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②增强,③减弱 B.②减弱,④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 D.②减弱,③增强
【答案】22.C 23.B
【解析】22.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其是以短波辐射为主的,A错误;阴天天空的云层较厚,因此对于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因此②的阴天比晴天弱,B错误;读图可知③是地面辐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是近地面大气即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正确;读图可知④为大气逆辐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云的夜晚,④的辐射会有所增强,D错误。故选C。
2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进入大气上界后的太阳辐射的能量有所减弱,而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得白天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夜晚的温度不至于过低,因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选择性吸收:臭氧吸收紫外光;水汽,CO2吸收红外光;散射:散射蓝紫光;无选择散射(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明亮)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夏季多云天气温度不高)。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减弱大气辐射 B.减弱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太阳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25.与上海相比,该地节能房光伏发电效率更高,主要是因为拉萨( )
A.纬度较低 B.气温较高 C.离太阳更近 D.大气稀薄
【答案】24.D 25.D
【解析】24.读图可知,白天时,太阳光可以透过双层玻璃,使鹅卵石升温。由于鹅卵石比热容较小,升温快,因此辐射较强,增强了地面辐射,D正确。不能减弱大气辐射,也没有减弱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不受影响,ABC错误。故选D。
25.与上海相比,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烈,因此节能房光伏发电效率更高,D正确。拉萨与上海的纬度相近,气温低于上海,离太阳的距离基本一致,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辐射量大小的影响因素有纬度、地势、天气、大气透明度等。
下图示意江淮地区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西北风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间气压差异 B.纬度位置的影响
C.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D.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26.A 27.D
【解析】26.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池塘气温较低,是高压区,周围陆地是低压区,风由池塘吹向岸,江淮地区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①吹西北风,②吹西南风,③吹东南风,④吹东北风,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7.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由于池塘与周围陆地的热力性质(比热容)差异,白天池塘水域升温慢,池塘内气温低于岸上陆地,使得池塘内气压高于岸边陆地,风从池塘中心吹向岸边陆地;夜晚池塘水域降温慢,池塘内气温高于岸上陆地,使得池塘内气压低于岸边陆地,风从岸边陆地吹向池塘中心,因此该池塘边一天中风向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湖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海陆间气压差异、纬度位置的影响、高低纬间的热力差异无关,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
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
①该时段为夜间②该时段为白天③该时段吹谷风④该时段吹山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 )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28.B 29.C
【解析】28.从图中等压面和等温面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时段河谷等温面向高处凸,等压面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较高,气压较低,为夜晚,①正确,②错误;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吹山风,③错误,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夜间河谷温度高,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夜雨较多,与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相符,C正确;“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水流速度快,A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绘山地垂直变化,B错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蜿蜒道路曲折,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 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均质裸地,空白部分表示林地。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夏季夜晚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30.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
31.若甲林地的面积和密度更大,则( )
A.西南风更强 B.西北风更强
C.甲乙间等压线弯曲更大 D.乙丙间等压线弯曲更大
32.下列示意图中,与上图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30.C 31.C 32.C
【解析】30.裸地与林地相比,夏季夜晚降温快,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因此甲、乙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乙指向甲,即由东指向西,该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下最终风向右偏30°左右,因此,甲处风向为东南风。同理丙处风向为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1.由上一小题分析可知,甲处风向为东南风,AB错误;若甲林地的面积和密度更大,则甲地与乙地(裸地)间的温差增大,水平气压差增大,甲乙间等压线弯曲更大,对乙丙间等压线弯曲状况无影响,C正确、D错误。故选C。
32.白天度假村温度高,应为上升气流;水库温度低,应为下沉气流,图示错误,A错误;夜晚海洋温度高于陆地,陆地上应为下沉气流,海洋上应为上升气流,图示错误,B错误;白天沙地温度高于草地,沙地为上升气流,草地为下沉气流,图示正确,C正确;市中心温度总是高于郊区,市中心应为上升气流,郊区应为下沉气流,图示错误,D错误。故选C。
【点睛】近地面风向的判定: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在此基础上,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一个大约30° -45°的夹角。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图示时刻沿海地区出现大雾天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3.受大雾天气影响( )
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②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
③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 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5.图中A、B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
A.东南风、西北风 B.东北风、西南风
C.西北风、东南风 D.西南风、东北风
【答案】33.B 34.D 35.C
【解析】33.B出现大雾天气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①正确;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少,②错误;出现大雾天气时,云层变厚,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③错误、④正确,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34.据图可知,甲、丁两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与甲地相比,丁地位于陆地,摩擦力较大,风力更小,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35.图中A两地分别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和东侧。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A地吹西北风,B地吹东南风,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
二、综合题
36.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9·5”泸定地震震情信息图”
材料二:图1为太阳辐射量在不同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有效总辐射量是指受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此次地震发生时,说出理论上受地震波的影响泸定县县城居民的先后感觉。
(2)说出此次泸定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地震波的变化情况。
(3)据图1描述太阳可能总辐射量及有效总辐射量的纬度变化特征。
(4)航天器在航行时需要导航,并实时和地面进行无线通信,简述太阳活动的带电粒子流对航天器的不利影响。
【答案】(1)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小。
(3)太阳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不断减少;有效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4)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航天器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现象,使航天器的定位系统受到干扰。
【分析】本题以泸定地震震情信息图和太阳辐射量在不同纬度的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其中纵波的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因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速度快,故人会感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界面之上的地幔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古登堡界面之下的外核具有高温高压下的液态或熔融状态。在不同介质中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不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因此地震波传到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小。
(3)影响太阳可能总辐射量主要因素:纬度位置,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太阳可能总辐射量强;天气状况,晴朗天气,云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可能总辐射量强;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可能总辐射量强;日照长短,日照时间越长,太阳可能总辐射量强。由材料二及图可知,由于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增加不断减少。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雨,云层厚,增强了大气的削弱作用,且多雨天气使得日照时间减短,因而赤道地区有效总辐射量减少;南北纬20度附近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天气晴朗,有效总辐射量最大,所以有效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4)带电粒子流会引起地球电离层的扰动,使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增加,这时通过电离层反射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地、甚至全部地吸收,从而导致通信衰减或中断;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附近时会与地球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其产生的磁场会干扰原有的地磁场,使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都发生不规则的骚动,即磁暴,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航天器定位系统受到干扰。
37.温室大棚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等。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温室大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
(2)在冬季为了保湿,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试说明其有助于保温的原理。
(3)在深秋的清晨,当农民打开大棚工作门后,棚内通过大门与棚外会形成循环气流。在某地温室大棚示意图中用箭头在“”标出温室大棚工作门打开之后的气流运动方向。
【答案】(1)透明覆盖材料能有效阻隔及反射大部分地面、墙体等发出的长波辐射,减少热量散失,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2)在大棚里洒水,可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水汽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夜间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同时洒水可以增加土壤湿度,水的比热容较大,不易降温。因此大棚内夜间温度不至于太低。
(3)
【分析】本题以温室大棚的利用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温室的保温作用及原理,温室门口的大气环流方向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场景的能力。
【详解】(1)温室大棚的原理类似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室大棚可以让太阳辐射透射进来,而透明覆盖材料对地面、墙体吸热之后发出的长波辐射却能有效阻隔和反射,从而造成大棚内热量散失减少;大棚内空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又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很好地保温作用,使大棚内温度较高。
(2)在傍晚洒水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水汽可增强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夜间气温下降较快,水汽的增多导致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使保温效应增强;再加上洒水也增加了土壤湿度,增大了土壤的比热容,使地面的降温幅度减小,从而使储热能力变强。因此大棚内夜间降温幅度下降,夜间温度不至于太低,有助于保温。
(3)深秋的清晨,大棚外气温降低较多,温度低;大棚内由于保温作用强,因此温度高。由此造成棚外空气冷却下沉,气压升高,棚内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由棚外向棚内运动,上方由棚内向外输出,故可得气流运动方向如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推测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太和中学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学业水平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