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向着火星进发,如图所示。约6个半月后其减速被火星捕获,后环绕火星飞行2~3个月。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前后都是天体
B.“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前后均不是天体
C.“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时与火星构成天体系统
D.“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时与火星不构成天体系统
2.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陨石坑更多更大,原因是( )
A.火星运行轨道位于地球运行轨道外侧 B.火星的大气密度比地球的大气密度小
C.火星的位置比地球更加靠近小行星带 D.火星的质量体积比地球的质量体积小
【答案】1.C 2.B
【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按其成因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有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流星体、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人造天体是运行在宇宙中的人造卫星、太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后是天体,AB错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巡视时与火星构成天体系统,C正确,D错误;故选C。
2.由于火星的大气比地球大气稀薄,撞向火星的流星体,大部分无法因摩擦燃烧,落在火星表面的较多,冲击力更强,因此陨石坑更多更大,B正确;火星上陨石坑多少与火星自身的大气特点有关,与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无关,与火星与地球的相对质量体积大小关系也不大,AD错误;陨石坑是因为流星体没有在大气中燃烧殆尽而撞向火星而形成,与火星和小行星带的位置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0C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引了适宜厚度的大气层包围着地球,形成大气层;水—结晶水汽化,形成原始的大洋。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图中恒星质量越大,则“生命宜居带”与恒星的距离( )
A.越远 B.越近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条件 B.恒星质量 C.行星体积 D.大气成分
【答案】3.A 4.A
【解析】3.图中显示,恒星质量越大,即纵坐标向上,对应的生命宜居带离恒星越远,即横坐标向右移,因此图中恒星质量越大,则“生命宜居带”与恒星的距离越远,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根据上题的判断可知,图中恒星质量越大,则“生命宜居带”与恒星的距离越远,说明恒星质量越大,放射出的辐射越强,获得适中能量的距离应越远,这样才能保证行星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A正确。图中显示,无论恒星质量是大还是小,都有对应的生命宜居带,因此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是恒星质量,B错误。图中没有表明行星体积和大气成分对“生命宜居带”位置的影响,CD错误。故选A。
【点睛】结合材料,准确从图示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太阳黑子是反映太阳活动的重要指标,它对大气环流、径流量、降水量等都有影响。下图为某地区太阳黑子数与降水距平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太阳黑子与图示地区降水量的关系是( )
A.1985年以前,降水量变化极值年与太阳黑子变化极值年基本对应
B.1968和1979年,降水量变化极值年滞后太阳黑子极值年2~4年
C.1987年以后,降水量极值年相对太阳黑子极值年滞后约1年
D.1960~1990年,太阳黑子高值时期对应降水量正距平年份较多
6.若2008年为太阳黑子极值年,由资料推断2019年该地区出现的现象是( )
A.加固河流堤坝 B.从附近地区调水
C.无线电通信中断频率较低 D.往极地观赏极光的人次偏多
【答案】5.A 6.C
【分析】5.读图可知,1985年以前,太阳黑子变化极值年(包括极大值和极小值)与降水量变化极值年基本对应,A正确;1968年和1979年,降水量变化极值年滞后太阳黑子变化极值年约1年,B错误;1987年以后,降水量极值年相对太阳黑子极值年滞后2~4年,C错误;1960~1990年,太阳黑子高值时期对应降水量负距平年份较多,D错误。故选A。
6.读图可知,2008年为太阳黑子数极小值年,2008年降水量接近该地区平均值,由太阳黑子数变化周期约为11年的变化规律可推知,2019年前后也可能是太阳黑子数极小值年,降水量也可能接近平均值,因此旱涝灾害出现的可能性也较小,无需调水和加固河流堤坝,AB错误;太阳黑子数极小值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较少,C正确;太阳黑子数极大值年,极光现象才较多,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因温度相对较低而显得“黑”的局部区域。黑子一般成群出现在太阳表面,天文学家又将其称为“黑子群”。黑子的形成周期短,形成后几天到几个月就会消失,新的黑子又会产生。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其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周期平均约为11年。黑子群对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会造成干扰,并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引发极光。
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
A.2级 B.3级 C.4级 D.1级
8.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降落在火星,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答案】7.A 8.A
【分析】7.图中地球和月球构成地月系,地球与太阳等构成太阳系,图中共包含两级天体系统,故选A。
8.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降落火星表面,人造天体已经离开地月系,A正确。火星位于太阳系,人造天体并未离开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所以也没有离开银河系。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称为河外星系,人造天体一直不在河外星系中,不存在离开之说。故选A。
【点睛】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具体如下图所示:
下图示意我国甘肃省三种侵蚀作用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甲、乙、丙区域的主要侵蚀作用分别是
A.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
10.丙区域的侵蚀作用强烈,其造成的后果主要是
A.干旱加剧 B.河流水量减少 C.雪线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大
【答案】9.C 10.D
【解析】9.根据甘肃省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判断,甲位于该省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风力较大,因此风力侵蚀作用明显,由于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流水侵蚀作用不强,由于当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水分条件较差,冻融侵蚀不强;乙地区位于祁连山区,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气温变化较大,冰川积雪较多,冻融侵蚀显著;丙区域位于甘肃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降水较多,地表径流较多,因此流水侵蚀作用显著,而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不强,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0.丙区域位于甘肃南部,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降水较多,地表径流较多,且该区域主要位于黄土高原,黄土疏松,植被破坏较严重,因此流水侵蚀作用列强,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把大量泥沙带入河流,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大,D符合题意。干旱加剧、河流水量减少、雪线上升,与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关系不大,不是流水侵蚀作用的后果,排除A、B、C。故选D。
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河道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在
A.河流发源地 B.河流上游
C.山区 D.河流下游平原
1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②~③河段河流的流向
A.从东南流向西北 B.从西北流向东南
C.从西南流向东北 D.从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11.D 12.A
【解析】11.从图中形态可看出,图中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河流应以侧蚀为主,从河流的切面图可以看出,河流的一侧泥沙堆积严重,表明该河段位于中下游平原,D正确;发源地、上游、山区水流速度较快,以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为主,河道较平直,A、B、C错误。故选D。
12.在平直河段,北半球河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水侵蚀右岸、左岸堆积。观察图中沙洲所在河段,大致属平直河段,沙洲接近西南岸,主航道中心线偏向东北岸,表明东北岸受侵蚀较重,说明东北岸为河流右岸,由此判断该河段河流整体上向西流,故图示②~③河段河流从东南流向西北。故选A。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壳 B.②—岩石圈 C.③—一地幔 D.④—软流层
14.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的抗震系数
【答案】13.A 14.A
【分析】13.根据图中地震波变动,横波和纵波经过①层波速增快,应为是地壳;A正确。经过②③分界面时,横波迅速消失,纵波迅速下降,因此②是地幔,③是外核,④是内核,B、C、D错误。故选A。
14.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振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A正确。与B、C、D关系不大,故选A。
【点睛】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2020年4月,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天子岭南侧山脚一带的灰岩中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为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三叶虫、海百合茎等。下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该化石最可能出土的地层是( )
A.前寒武纪地层 B.古生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16.由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可推断,当时该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气候特征为全年干燥少雨 B.喀斯特地貌较发育
C.大部分地表被水体所覆盖 D.土壤腐殖质层深厚
【答案】15.B 16.C
【分析】15.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三叶虫为古生代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所以该地层最可能为古生代地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三叶虫、海百合茎等多为水生生物,说明该地当时大部分地表被水体所覆盖,气候比较湿润,C正确,A错误;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状况和土壤腐殖质层的厚度,BD错误;故选C。
【点睛】生物发展阶段: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沉积 B.风力沉积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18.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的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答案】17.D 18.C
【分析】考查外力作用的形式。
17.魔鬼城是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它的形成和气候密切相关,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力将山地岩石侵蚀成城堡或者怪石嶙峋的模样,所以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正确答案选D。流水作用多发生在湿润或者半湿润地区,所以A错误,冰川侵蚀所发生在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C错误。
18.魔鬼城的地貌主要是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风力作用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域,西北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光照充足,多大风天气,正确答案选C。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和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都不符合西北地区的特征,AB错误。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和风力作用无关。D错误。
【点睛】第一小题易错选B项。注意区别风力沉积和风力侵蚀是不同的,风蚀是对岩石的破坏,岩层的剥落,而风积作用是沉积,比如风积地貌主要是指沙漠地区的沙丘等。
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某海域的“达尔文拱门”,于2021年5月坍塌。图左是“达尔文拱门”景观图,图右是“达尔文拱门”垃塌后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导致“达尔文拱门”坍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浪侵蚀 D.冰川侵蚀
20.下列地貌景观与图示景观的成因相同的是( )
A.雅丹 B.石笋 C.风蚀蘑菇 D.海蚀崖
【答案】19.C 20.D
【分析】19.题意表明,“达尔文拱门”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某海域,从形态来看,应属于海蚀柱等海岸地貌,因此海浪侵蚀是导致其坍塌的主要外力作用,C符合题意;该景观在赤道附近,风力较弱,风力侵蚀不是导致其坍塌的主要外力作用,排除A;该景观位于赤道地区,地势低,当前不可能出现冰川侵蚀,排除D;该景观位于海面上,流水侵蚀不太明显,排除B。故选C
20.根据前题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主要是海浪侵蚀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丹地貌和风蚀蘑菇属于风蚀地貌,由风力侵蚀形成,石笋属于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与图示景观的成因不同,排除ABC;海蚀崖属于海蚀地貌,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与图示景观的成因相同,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海蚀作用有三种:冲蚀作用、磨蚀作用与溶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哈密市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部,平均海拔2692.1m,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资源丰富且四季分布极不均匀。下图示意哈密市逐月平均太阳影辐射变化情况(MJ/m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太阳辐射能( )
A.分布广泛 B.不可再生
C.日变化小 D.是岩浆活动的主要动力
22.影响哈密市太阳能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日照时数 D.人类活动
【答案】21.A 22.C
【解析】21.由于地球的运动,地球表面都能被太阳光照射到,因此太阳辐射能分布广泛,A正确;只要太阳不灭,地球上总有太阳辐射能使用,因此太阳辐射能属于可再生能源,B错误;由于地球自转,大多数地区会有昼夜变化,因此太阳辐射能日变化较大,C错误;岩浆活动的主要动力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能无关,D错误。故选A。
22.材料信息表明,哈密市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少雨,多晴天,因此天气不是影响哈密市太阳能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因素,排除A;地形没有季节变化,一般也不会导致太阳能资源产生季节变化,排除B;哈密地处中纬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白昼时间的季节变化大,使得太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短季节变化大,导致哈密市太阳能资源季节变化大,C符合题意;人类活动对哈密市太阳能资源季节变化影响不明显,排除D。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1)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24.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 )
A. B. C. D.
【答案】23.D 24.C
【分析】23.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图中沙丘地势高、坡度大,不属于冲积平原;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ABC错误,D正确。据此分析本题选D。
24.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项正确。AB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C。
【点睛】河流堆积地貌:位于山谷口的为冲积扇;位于中下游河流两岸的为河漫滩平原;位于河流入海口的为河口三角洲。
25.日偏食,是指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被月球部分遮住的天文现象。2019年1月6日,中国迎来了本年第一场日偏食。下图为山东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日偏食发生过程中拍摄的一组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日偏食发生时,地月位置关系(白色为光照面)应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详解】日偏食是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中间,遮挡住了部分太阳形成的,白色光照面都朝向太阳,B正确;图A表示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A错;CD图中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CD错。故选B。
二、填空题
26.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回答问题。
(1)将图II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____。
(2)图II中各大行星运行的特点有:同向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图I中的___________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使极点附近易观测到极光现象。
(4)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图II中反映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
【答案】(1)木星
(2) 共面性 近圆性
(3)甲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构成安全的宇宙环境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部分结构为背景材料,涉及八大行星、太阳活动和生命存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根据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排列,可以确定①为木星。
(2)图II中各大行星运行的特点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3)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丙在太阳内部附近,为光球层,甲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部,为日冕层,乙位于两者之间,为色球层。当甲层日冕层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出现美丽的极光,使极点附近容易观测到极光。
(4)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作为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与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有利条件有关,安全的宇宙环境包括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和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图Ⅱ中反映地球存在生命的有利的外部条件是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三、综合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玉树地震相关资料。
材料二 图甲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图乙为地震波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
(1)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青海省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地震波,材料二乙图中A为________波,B为________波。
(2)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________。
A.玉树 B.成都 C.上海 D.北京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千米表示________(界面),说出该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________。根据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玉树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填地壳、地幔或地核)。
【答案】(1) 横 纵
(2)A
(3) 莫霍面 从西北向东南递减(从西向东递减) 地壳
【分析】本题以玉树地震、地壳厚度、地震波传播速度图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地震波的判断、地壳厚度等值线判读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主要依靠地震波,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传播速度慢,图示A的传播速度较B慢,故判断为横波,B表示纵波。
(2)在地球的大范围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故玉树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壳厚度大,故地震波到达的晚,A正确;成都、上海、北京海拔较玉树低,地震波到达地面时间早,BCD错误。故选A。
(3)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故地壳厚度为0,表示位于莫霍面上;图示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直接读图即可,西侧地壳厚度大于50km,东侧厚度小于34km,趋势表现出从西向东递减。材料反映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33km处,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3km,玉树所在海拔较高,故地壳应较厚,故判断地震震源位于地壳。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
(1)写出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3)说出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答案】(1)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2)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干旱地区,在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沙丘。
【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为材料,涉及外力地貌的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描述阐释地理事物和基本原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分析的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由图示景观可知,这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沙丘地貌景观。它是在风力作用下,由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2)结合我国气候分布知识,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因此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这种景观是风力堆积地貌:沙丘。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干旱地区,多大风天气,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遇到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的。
2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分析图中从山麓出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答案】(1)由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分析】本大题以宁夏平原的成因、河流地貌为材料,涉及宁夏平原的成因、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的形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宁夏平原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题目要求重点分析外力作用。由图可以看出: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带,地形平坦,河流多发育河曲地貌,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平原相连形成大面积平原,所以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由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在河流的不同河段,流水作用不同,一般上游是侵蚀作用为主,下游是堆积作用为主;读图可知,AB 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其形成原因是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形成河谷(山谷);CD 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其形成原因是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为主(形成地上河)。
(3)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搬运能力的减弱,泥沙逐渐沉积。一般来说,颗粒大,比重大的随着流速减缓、搬运能力减弱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可以随着水流到更远的地方,然后才沉积。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共14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PDF版 (1):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PDF版 (1),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