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湘鄂冀三省七校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湘鄂冀三省七校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地理试卷(湘教版)
本试题卷共 7 页,19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规 定位置。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或钢笔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勿在答题卡上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1 年 11 月 7 日 20 时 28 分,神州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
成功出舱。王亚平的出舱标志着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漫步”,她身着的新航天服也 在太空中首次亮相。下图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航天员出舱执行任务照片。据此完 成 1-2 题。
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具有的主要功能有( ▲ )
①隔绝高温
②提供氧气
③防强辐射
④减轻失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空间站采用太阳能帆板发电,与地面太阳能发电相比,其效果更好,主要是因为( ▲ ) A.距离太阳更近B.太阳辐射更强
C.技术水平更高D.太阳活动强烈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 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图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 3-4 题。
3.图中( ▲ )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4.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 ▲ )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2021 年 12 月 1 日 5 时 39 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 4.2 级地震,震源深度 9 千米。下图
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 5-7 题。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①一地壳B.②一地幔
C.③一古登堡面D.④一外核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会间隔约 12 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
的“黄金 12 秒”,在这 12 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还是逃。“黄金 12 秒”确定的依据是( ▲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存在差异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防震减灾的正确做法是( ▲ )
A.往教室中间集中避险B.家中不备应急救援包
C.震后立即跑回家中D.参加地震应急演练下图为辽宁省鸭绿江上游景观图。读图,完成 8-9 题。
图中地理事物,属于岩石圈的有( ▲ )
A.瀑布、森林B.峡谷、山脉C.蓝天、峡谷D.瀑布、山脉9.图示景观说明了( ▲ )
图中涉及的圈层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图示岩石圈连续不规则,与其他圈层互不联系C.图示圈层受重力能、太阳辐射能作用
D.图示景观只涉及地球内部圈层无外部圈层
琥珀是地质时期松脂美树木分必的树脂由于地壳运功理道于地下,经矿化后形成的有机化石。缅甸北部的胡康谷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产地之一。白垩纪时别,当松脂类树木受到 火山灰石块的砸击、动物撞击等损害时,在高气温环境下会从伤口处流出树脂。有些树脂会 浸没一些昆虫,形成虫珀(下图),被鉴为“时间胶囊”,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完成 10-11 题。
白垩纪时明,地球上的动物界正处于( ▲ )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B.哺乳动物时代
C.两栖动物时代D.爬行动物时代11.下列关于胡冈谷地球珀的形成环境与分布,叙述错误的是( ▲ )
A.气候湿热,森林植被茂密B.琥珀多分布于花岗岩中
C.森林中松脂类树木和昆虫广泛分布D.稳定的沉积环境,利于琥珀的形成
下图为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 12-14 题。
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 )
A.光球层B.辐射区C.日冕层D.色球层13.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类型是( ▲ )
A.太阳黑子B.太阳耀斑C.极昼D.极光14.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受到太阳活动影响的是( ▲ )
在海滨户外进行日光浴
在沙漠探险旅途中用罗盘定方向C.在家中收看卫星电视
D.工作中使用有线电话
2021 年 10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进入既定空间站,开启中国探究宇宙
世界的新篇章。读天体系统层级图,完成 15-16 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d 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
②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
③由 b 系统示意图可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
④北极星与 c 是同一恒星系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下列同时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和级别最低的分别是( ▲ )
A.a 和 bB.d 和 bC.b 和 cD.d 和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读太阳系行星分布示意图和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 ▲(2 分)。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有充足的水分;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具备恰到好处的
▲(2 分)和 ▲(2 分)成分;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还形成了适宜的 ▲(2 分)范围。
地球内部圈层中,D 所在的圈层物质呈 ▲(2 分)状态。A、B 面
成为地球内部圈层分界线的依据是因为地震波经过这两界面时 ▲(2 分)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 ▲(2 分)圈,其核心部分分布在地面以上
100 米到水面以下 ▲(2 分)米的范围内。
地震常给人类带来生命与财产的损失,为减轻灾害你有哪些应对地震灾害的合理建 议(4 分)。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9 分)
材料一: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 鸟”。
材料二:甲为“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乙为“太阳系示意图”。
(1)材料一画中的“乌鸦”其实是 ▲(1 分),它发生在图甲中的 ▲(1
分)层(填字母),“日中有踆(cūn)乌”现象爆发的周期一般为 ▲(1 分) 年。
(2)图乙中字母 ▲(2 分)表示地球,它与图中其他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公转, 它们的公转方向为 ▲(2 分),轨道形状具有 ▲(2 分),且大
体在同一平面上运动。
(3)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几个条件中,图乙能够反映出来的是
▲(2 分)和 ▲
(2 分)。
(4)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积极影响有哪些?(6 分)
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3 分)
分析成都附近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4 分)
描述台湾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6 分)
湘鄂冀三省七校 10 月联考答案
高一地理(湘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答案】1.C 2.B
【解析】1.航天员所在的太空环境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失重、昼夜温差变化大等特点。
为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正常活动,舱外航天服主要功能有提供氧气、防强辐射、调节温
度等作用,②③正确,①错误;航天员在太空一直处于失重状态,舱外航天服不具有减轻失
重的作用,④错误。故答案为:C。
2.与地面太阳能发电站相比,空间站处在高真空的环境中,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太阳辐射更强,发电效果更好,故 B 选项正确;与日地距离相比较,空间站距地面高度可以
忽略不计,A 错误;空间站太阳能帆板发电与地面太阳能发电技术水平差异不大,C 错误;
太阳活动不是影响太阳能发电大小的因素,且两者的太阳活动没有差异,D 错误。故答案为:
B。
【答案】3.D 4.C
【解析】3.图中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循环的过程;⑥环节指的是人
类开采化石燃料,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加速岩石圈物质循环;⑤环节是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
循环,碳排放的速度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与其无关;④环节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碳物质,
控制该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D 正确。故答案为:D。
4.⑤环节是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循环,发展火电站使排放到大气圈中的碳增加,引起全球
变暖,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C 正确;人工增雨不会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建设水电站
后可减少洪涝灾害;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大气污染。故答案为:C。
【答案】5.A 6.C 7.D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陆壳厚,洋壳薄,此次地震震源
深度 9 千米,因此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部分。图中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A 正确;
②为莫霍界面以下,为地幔层,B 错误;③位于地下 2900 千米深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
波速突然下降,为古登堡面,C 错误;④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纵波波速较
慢,可能为液态,是外核,D 错误。故答案为:A。
6.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中,纵波速度快,一般先到达,纵波使物体上下颠簸,一般建
筑物不会马上倒塌;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横波使建筑物左右摇晃,引起建筑物倒塌,
这期间的间隔约 12 秒,成为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 12 秒”。因此“黄金 12 秒”确定
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C 正确;地震发生时上传到地上的传播介质不存
在差异,与传播介质差异无关,A 错误;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不同人不一样,不
可能都是黄金 12 秒,B 错误;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也不相同,也不能用来做为黄金 12 秒的确
定依据,D 错误。故答案为:C。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发生时,往教室中间集中,墙体倒塌或者屋顶掉落容易砸伤,
应往墙角或有硬物遮挡的下面躲藏,A 错误;家中应该备有应急救援包,B 错误;震后不要
立即往家跑,有可能有危墙,或者余震等,C 错误;参加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防灾能力
和意识,D 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8.B 9.C
【解析】8.图中的瀑布属于水圈,森林属于生物圈,蓝天属于大气圈,山脉、峡谷属于岩
石圈。B 正确,故答案为:B。
9.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图中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的;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四大圈层受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影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是岩石圈,所
以该景观既有内部圈层也有外部圈层。C 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10.D 11.B
【解析】10.中生代意为“中间的生物时代”,因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而得名,分为三
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
大繁盛,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所以白垩纪时明,地球上的动物界正处
于爬行动物时代,D 正确,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是早古生代,A 错误;石炭纪和二叠纪,两
栖动物十分繁盛,可称为两栖动物时代,C 错误;新生代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B 错误。故
答案为:D。
11.胡康谷位于缅甸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森林植被茂密,琥珀的形成与松
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有关,所以森林越茂盛,昆虫也越多,琥珀形成概率大,A 正确,不符
合题意;琥珀多分布于沉积岩中,B 错误,符合题意;胡康谷位于缅甸北部,属于热带季风
气候,植被为热带季雨林,森林中松脂类树木和昆虫广泛分布,C 正确,不符合题意;稳定
的沉积环境,利于琥珀的形成,因为琥珀的埋藏环境要长期稳定,因为就算成了琥珀,也会
因为火山、地震等原因被破坏掉,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12.A 13.B 14.D
【解析】12.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最里层的光球层,A 正确;辐射
区是太阳的内部结构,不是太阳外部大气层部分,B 错误;色球层和日冕层在太阳大气层的
外围,温度高,颜色暗,在日全食时,光球层的光被遮挡,可以看得见色球层,日冕层在色
球层的外围,只有在特殊仪器下才能观看得到,CD 错误。故答案为:A。
13.图中闪亮主体部分是太阳的色球层,主要太阳活动类型是耀斑,B 正确;太阳黑子是光
球层中的太阳活动类型,发生日全食时不可见,A 错误;极昼现象是地球上出现的现象,C
错误;极光是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地球上出现的现象,D 错误。故答案为:B。
14.在海滨户外进行日光浴,会受到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的电磁辐射的影响(紫外线、X 射
线等),A 不符合题意;在沙漠探险旅途中使用的罗盘,在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受到带电粒
子流的干扰,产生的磁暴现象,不能正确指示方向,B 不符合题意;在家中收看卫星电视时,
卫星的信号是通过电离层反射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活动强烈时,产生的强烈电磁波会干
扰电离层,引起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以至于中断,C 不符合题意。有线电话不会受到太阳活
动的干扰,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15.C 16.B
15.读图可知,d 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也叫可见宇宙(或总星系),①正确;a 是比总
星系低一级的银河系,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是 b,②错误;b 系统是
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③正确;c 系统是地月系,北极星是恒星,与 b 一样,都是
恒星系统,共同存在于 a 银河系中,④错误。综上所述,C 正确,ABD 错误。故答案为:C。
16.下列同时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级的是总星系 d,最低级的是太阳系b。
因此 B 正确,ACD 错误。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分)
(1)自西向东(逆时针);大气厚度;大气;温度(8 分)
(2)液态或熔融;传播速度(波速)(4 分)
(3)生物;200(4 分)
(4)加强地震逃生演练;准备地震急救包;学习逃生技能;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等。(任答
两点得 4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18.(19 分)
(1)黑子;A;11(3 分)
(2)c;自西向东;近圆性(6 分)
(3)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4 分)
(4)为地球提供光热,促进生物生长发育: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
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提供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能源。(6 分)
19.(13 分)
(1)兰州地处内陆,气候干燥,晴天比地处沿海的广州多。(3 分)
(2)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阴雨天较多,日照时间短。(4 分)
(3)分布特点:分布不均;由西南向东北递减。(4 分)
影响因素:纬度因素;(降水)天气因素。(2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湘鄂冀三省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鄂冀三省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湘鄂冀三省七校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