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生物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10月月考试题 高二生物 2022.10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4题,每题2分,总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物质交换的量是不相等的B.正常情况下,冬季和夏季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一般是相同的C.皮下注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的途径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胰蛋白酶、激素、尿素、CO2等2.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的主要部分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尿素都是①的成分C.④可以直接进入A、C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有所增加3.如图所示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外界O2进入内环境是顺浓度梯度,内环境中CO2排出是逆浓度梯度B.O2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C.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D.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过11层生物膜4.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②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③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④淋巴液、组织液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多⑤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⑥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①⑥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5.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中枢神经系统C.脊髓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D.脑干中有些部位可以调节人体的呼吸、心跳等生命活动7.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如果没有吃过山楂,看到山楂不会分泌唾液;但如果吃过,则看到甚至听到人说起山楂时,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关于上述事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吃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看到或听人说起山楂时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看到山楂和听到人说起山楂时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都是条件反射D.吃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上8.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逐渐减小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9.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为标本,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由于钠、钾离子的流动而产生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点达到静息电位的最大值B.bd时间段内发生钾离子的外流C.增大刺激强度,c点对应的动作电位值不变D.ac段钠离子进入细胞和ce段钾离子流出细胞的方式不同10.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研究发现,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味细胞(TRC)识别,经一系列传导和传递,最终抵达大脑皮层的CeA和GCbt区域,产生甜味和苦味(如下图,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甜味和苦味分子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B.神经冲动在①处传递和②处传导形式分别为化学信号和电信号C.CeA产生的甜觉能传至苦味中枢GCbt,所以“甜不压苦”D.GCbt产生的苦觉会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11.人体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成人正常排尿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婴儿由于大脑皮层未发育完善,膀胱充盈的压力通过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直接传到脊髓,通过脊髓完成反射。在排尿中枢的调控下,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进入后尿道,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由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成人的排尿反射存在分级调节B.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膀胱壁的逼尿肌C.排尿反射过程中的负反馈调节使尿液顺利排出D.排尿反射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12.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期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认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为特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的记忆、语言等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的主要是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为永久性记忆不会遗忘C.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可能与大脑左半球相关区域细胞损伤有关D.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看不懂文字、听不懂讲话,说明大脑皮层V、S区受损13.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有关的 4 个实验:①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入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胰腺分泌胰液 对上述实验的分析或所得出的结论描述错误的是( )A.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胰腺B.促胰液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支配C.①与③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减少某种影响因素)D.在稀盐酸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14.青少年在青春期身体的形态、机能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与下列哪些激素有关?( )①胰岛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性激素 ④甲状腺激素 ⑤肾上腺素 ⑥生长激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正确的是(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D.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16.科学家发现人体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它可抑制脂肪的合成,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相关物质含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下图表示小鼠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瘦素大量分泌后,会引起摄食中枢兴奋,饱中枢抑制B.瘦素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可引起下丘脑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c、f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C.下丘脑除了调节摄食行为以外,还参与了血糖平衡调节等D.用一定强度刺激小鼠神经纤维a,使a兴奋,小鼠的摄食会增加17.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从而造成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图1是与膝跳反射有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⑧表示细胞结构),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②收缩,屈肌⑦舒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1中①为感受器,接受刺激后A点膜电位变化为图2中曲线甲,EF过程Na+内流B.图1中有3个神经元,④和⑧均为传出神经C.如果刺激图1中③处,则②发生膝跳反射,N处电位变化为图2中的丙D.若图1中⑤为抑制性神经元,③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使⑤神经元Cl-内流18.神经纤维按结构可分为有髓鞘神经纤维和无髓鞘神经纤维。有髓鞘神经纤维,髓鞘的阻抗很大,刺激很难通过髓鞘而使细胞兴奋。下图甲为某动物有髓鞘的神经纤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b、d区域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其他区域能正常进出;图乙是该神经纤维在两种Na+浓度不同的盐水中受相同且适宜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刺激图甲中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B.图甲c区域给予适宜的刺激后所发生的电位变化对应图乙的a曲线C.图乙中b曲线膜外Na+浓度低于膜内,没有Na+内流因而没有产生动作电位D.若该动物摄入较高浓度的Na+盐水后,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外液19.多巴胺是一种能在脑内传递兴奋和愉悦信息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后可被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摄取回收,毒品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吸毒成瘾者必须依赖足量的毒品才能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多巴胺B.通过减少机体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数量可以缓解毒品成瘾C.可卡因作用于人体可延长其“愉悦感”的持续时间D.多巴胺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后会促进某些阴离子内流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20.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④、⑥表示液体,②、⑤表示结构,③、⑦表示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 ] _________。(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正常情况下,液体④的渗透压和液体⑥的渗透压大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若人体严重营养不良,则会引起________。(3)人体②的管壁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 ] ________和[ ] ________。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4)人体内环境通过____________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④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中_______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5)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O2为例,O2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上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填体液名称)。(6)正常人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⑦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______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④的渗透压将________,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21.下图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它由细胞体、[ ]_____和[ ]_____等部分构成。(2)图中②、⑥依次表示_____、_____,④和⑤组成______。(3)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 ]_____;大量饮酒后呼吸急促与 [ ]_____功能有关;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部位是[ ]_____。植物人具有渗透压和体温,可肯定其[ ]_____未受损。22.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David J.Julius发现了产生痛觉的细胞信号机制。辣椒素受体TRPVI是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等刺激可将其激活,并打开其通道,激活机理如图甲,结合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辣椒素与TRPV1结合引起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______内的谷氨酸(一种神经递质)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经一系列神经传导过程,最终在________ 产生痛觉。(2)科研团队研制了TRPV1受体靶点镇痛药,据图乙分析其原理,该药与TRPV1受体结合后引起Ca+通道____________,进而抑制_____________以阻断痛觉信号传递。(3)据图分析,吃辛辣食物时,喝热饮会加剧痛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某建筑工人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脚掌,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若下图1为其体内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的位点,D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据图作答。(1)与大叫一声“哎呀”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____区,若某人H区出现功能障碍,则表现出_____。(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这种变化,从图中相关字母所示结构分析,这是由于_____,兴奋在上述结构处这种传递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如:毒扁豆碱可使突触间隙中的Ach(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Ach释放;箭毒可与Ach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大脑皮层无感觉的是_____。若该工人受伤后自行用药,误服了可以阻止D处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的某药品,则服用后对D处肌肉的作用效应是_____。(4)研究表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将电表接于H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2所示,这是因为此时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②在突触间隙注入适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___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③步骤②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G神经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4.如图是从动物体内剥离出的两个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图1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图2为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1)假设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若要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先用剪刀在神经A的1、2之间之间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神经A为传出神经。(2)图2中,刺激A点,该处的膜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______(相同、相反)。(3)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上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B、C、D、E中选择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假设药物X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实验步骤:①将药物X放于D点,再刺激________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②将药物X放于__________点,再刺激C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药物X只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药物X只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若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说明药物X是两者都能阻断。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10月月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4题,每题2分,总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10: DCDAB DDCCD11-14:ACBC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 ABC 16 BCD 17 BCD 18 AB 19 AC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20(13分,特殊注明除外,每空1分)(1) ⑥组织液 (2) ①④⑥ 相同 组织水肿(组织液增多或细胞间隙液体增多)(3) ①淋巴 ⑥组织液 蛋白质(4) 神经-体液-免疫PH (5) 自由扩散 细胞内液(6) 吸水 升高21(10分,特殊注明除外,每空1分)(1) 神经元 ③树突 ④轴突(2) 细胞核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3) ⑨大脑皮层 ⑧脑干 ⑩小脑 ⑦下丘脑22(9分,每空1分)(1) 外负内正 突触小泡 胞吐 大脑皮层(2) 关闭 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①)(3)较高温度刺激也能激活TRPV1(1 分),促进Ca2+、Na+进入神经细胞(1 分),增强电信号的传导,使痛觉增强(1 分)23(16分,特殊注明除外,每空1分)(1) S区 不能听懂话(2) 由正变负 不能 兴奋在B、C两处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1 分),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1 分)。(3) 肉毒杆菌毒素、箭毒(答对 1 个得 1 分,答错不得分) 持续兴奋或抑制(或肌肉持续僵直或松弛) (答对 1 个得 1 分,答错不得分)(4) 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存在电位差 向右偏转(或向相反方向偏转) 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或向相同方向偏转且幅度更大) (2分) 刺激G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影响实验结果24(9分,特殊注明除外,每空1分)(1) 肌肉收缩现象(2)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相同(3) E B 若①处理后肌肉收缩(1 分),②处理后肌肉不收缩(1 分) 若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1 分),②处理后肌肉收缩(1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