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备考资料(知识串讲+专题过关)
【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1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专题过关)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1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专题过关),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专题过关解析版docx、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专题过关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A.混合物:医用酒精、空气、稀硫酸 B.化合物:烧碱、氧化镁、硫酸C.盐:氯化钠、石灰石、生石灰 D.单质:石墨、臭氧、水银【答案】C【解析】A. 混合物:医用酒精是乙醇和水的混合物、空气是氧气和氮气等物质的混合物、稀硫酸是硫酸和水的混合物,故A正确;B. 化合物:烧碱、氧化镁、硫酸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B正确;C. 盐:氯化钠、石灰石,而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 单质:石墨、臭氧、水银三种物质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C。2.下列物质的分类采用树状分类法的是A.铁是单质又是导体B.纯净物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C.氯化钠是钠盐又是氯化物D.氢氧化钙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属于碱【答案】B【解析】A.同时用两个标准对铁进行分类,属于交叉分类法,选项A错误;B.用一个标准进行分类,为树状分类法,选项B正确;C.从阴阳离子两个角度进行分类,为交叉分类法,选项C错误;D.氢氧化钙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为交叉分类法,选项D错误;答案选B。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碱性氧化物:Na2O、Fe2O3、Na2O2B.同素异形体:石墨、C60、金刚石C.非电解质:乙醇、二氧化碳、氯气D.碱:苛性钠、纯碱、一水合氨【答案】B【详解】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石墨、C60、金刚石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乙醇,四氯化碳是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故D错误;故选:B。4.下列有关氧化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凡是含氧的化合物均可称为氧化物B.依据性质不同氧化物只能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C.酸性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答案】C【解析】A.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故A错误;B.依据性质不同氧化物只能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故B错误;C.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D.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五氧化二钒为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5.(2021·河南南阳市·南阳中学高一月考)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烧碱、纯碱、火碱都属于碱C.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D.CuSO4·5H2O、冰水、液氨都属于纯净物【答案】D【解析】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Na2CO3是盐,A项错误;B.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B项错误;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也是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D.CuSO4·5H2O、冰水、液氨都属于纯净物,D项正确;答案选D。6.表中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XYZA光导纤维单质纯净物B纯碱盐化合物C电解质化合物纯净物D淀粉溶液胶体分散系【答案】A【解析】A.光导纤维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单质,A错误;B.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化合物,属于盐类,B正确;C.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C正确;D.淀粉溶液是胶体的一中,胶体属于分散系,D正确;答案为A。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SO4·10H2O是混合物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混合物肯定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答案】B【解析】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Na2SO4·10H2O是单一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所以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故B正确;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不一定是混合物,可能是化合物,同时混合物也可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就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有可能是氧化物,含氧酸或者含氧酸盐等,故D错误;故答案为B。8.(2021·吉林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月考)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2O2 B.Mn2O7 C.Al2O3 D.CuO【答案】D【分析】阴影部分的物质既是金属氧化物又是碱性氧化物。【解析】A.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Mn2O7是酸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不符合题意;C.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不符合题意;D.CuO既是金属氧化物又是碱性氧化物,符合题意;故选D。9.下列物质中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 )A.CO2 B.Na2O2 C.Na2O D.Al2O3【答案】D【详解】A.CO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不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Na2O2属于过氧化物,与碱不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Na2O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不反应,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不符合题意; D.Al2O3与酸和强碱都能够发生反应,且生成物都是盐和水,符合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属于两性氧化物,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点睛】两性氧化物是指遇强酸呈碱性,遇强碱呈酸性的氧化物,既能与酸作用,又能与碱作用。都生成盐和水。两性元素的氧化物和变价金属的中间价态的氧化物通常是两性氧化物,例如氧化铝或氧化锌等。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C.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都是酸 D.能导电的物质均为电解质【答案】B【详解】A.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等,A错误;B.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B正确;C.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都是酸,例如NaHSO4等,C错误;D.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均为电解质,例如金属单质可以导电,但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B。11.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化合物 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两种化合物 D.两种单质【答案】D【解析】A.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若为纯净物,可能是化合物CO、CO2中任意一种,A不符合题意;B.由于C单质在室温下为固体,O元素的单质O2或O3呈气态,则若该气体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只能是O2与CO或O2与CO2的混合物;或O3与CO或O3与CO2的混合物,B不符合题意;C.只含有C、O两种元素的气体若是两种化合物,则该气体是CO、CO2的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D.若为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由于C元素的单质是固体,O元素的单质可能是O2或O3,O2或O3在常温下呈气态,因此一瓶气体中若只含有C、O两种元素,不可能是两种单质,D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D。12.化学概念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BCDX分解反应化合物物理变化化学反应Y氧化还原反应混合物化学变化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右图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A.分解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的属于分解反应,有的不属于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A正确;B.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所以化合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B错误;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故C错误;D.置换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两者是包含关系,故D错误。答案选A。13.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碱的通性的是A.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B.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D.能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答案】D【解析】A.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的通性,故A不符合;B.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的通性,故B不符合;C.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属于碱的通性,故C不符合;D.能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不属于碱的通性,故D符合;答案选D。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D.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都是碱【答案】B【解析】A.CuO与HCl反应,生成CuCl2和H2O,虽然产物为盐和水,但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A不正确;B.碱中含有氢氧根,氢氧根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正确;C.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是由CO2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引起的,CO2不是酸,C不正确;D.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呈碱性,可能是碱,也可能是强碱弱酸盐(如碳酸钠),D不正确;故选B。15.下列逻辑关系图正确的是选项ABCD逻辑关系图【答案】D【详解】A.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故A错误;B.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的阴离子进行分类的,钾盐、钠盐分别与碳酸盐有交叉,故C错误;D.混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化合物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D正确;答案选D。16.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 )A.硫酸镁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氧化钙【答案】C【解析】由信息可知,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碳高温下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稀硫酸和碳不反应,氧气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氧气与Fe反应,氧化钙和碳不反应,“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为CO2。故选C。17.下列物质有给定条件下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Fe2O3FeFeCl3B.H2O2H2H2OC.CaCl2溶液CaCO3CO2D.CuSO4溶液CuCuO【答案】D【解析】A. 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不是氯化铁,不能一步实现,A错误;B.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的是氧气和水,不能生成氢气,B错误;C. 由于盐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C错误;D. 铁比铜活泼,故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铜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D正确;答案选D。18.下列关于浊液、胶体和溶液的知识,错误的是A.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是胶体中分散质大小介于1nm和100nm之间B.浊液、胶体和溶液中的分散剂可以不一定是水C.胶体都可以用来净水D.无色的溶液和无色的胶体从外观上不能简单区分出来【答案】C【解析】A.胶体区别于溶液的本质是胶体中粒子直径分散质大小介于1nm和100nm之间,故A正确;B.胶体有气溶胶和固溶胶,分散剂为气体和固体,液溶胶分散剂为液体,但也不一定是水,故B正确;C.FeCl3等胶体常用于净水,其他的胶体不一定能净水,故C错误;D.胶体和溶液能用丁达尔效应进行区别,而无色的溶液和无色的胶体从外观上不能简单区分出来,故D正确;故答案为C。19.(2021·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高一月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胶体的是①鸡蛋清溶液②清晨雾③石灰乳④淀粉溶液⑤有色玻璃⑥红墨水⑦铝⑧O3⑨稀牛奶⑩泥水A.①③⑤⑦⑧⑨⑩ B.③⑦⑧⑩C.①③⑦⑧⑩ D.①③⑤⑦⑧⑩【答案】B【解析】分散质微粒直径为1-100nm的分散系为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为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为溶液,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①鸡蛋清溶液具有丁达尔现象,属于胶体;②清晨雾具有丁达尔现象,属于胶体中气溶胶;③石灰乳属于浊液,不属于胶体;④淀粉溶液具有丁达尔现象,属于胶体;⑤有色玻璃具有丁达尔现象,属于固溶胶;⑥红墨水具有丁达尔现象,属于胶体;⑦铝是金属单质,不是分散系,不属于胶体;⑧O3属于非金属单质,不是分散系,不属于胶体;⑨稀牛奶属于蛋白质胶体;⑩泥水属于浊液,不是胶体;故B正确。故选B。20.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对所形成的物质描述正确的是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能透过半透膜 ⑥静置后会析岀黑色沉淀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答案】B【解析】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由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所以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性质较为稳定,静置后不会析出黑色沉淀;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故答案为B。21.FeCl3溶液、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都能透过半透膜,都呈红褐色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C.都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D.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C【解析】A.溶液能通过半透膜,胶体不能,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颜色分别为棕黄色、红褐色,故A错误;B.Fe(OH)3胶体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100nm之间,FeCl3溶液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小于1nm,分散质颗粒直径不相同,故B错误;C.胶体具有介稳性,放置不会产生沉淀,溶液是稳定的,故C正确;D.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FeCl3溶液不具备,故D错误;故选C。22.(2021·河南南阳市·南阳中学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卤水点豆腐”“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都与胶体的性质有关②在制备Fe(OH)3胶体实验中,可以长时间加热③向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溶解形成棕黄色溶液④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得到红褐色的Fe(OH)3胶体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⑥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与胶体聚沉有关⑦所有胶体的分散质微粒都可以在外加电源作用下做定向移动A.①③⑤ B.①③⑥⑦ C.①③⑥ D.①②③④⑦【答案】C【解析】①“卤水点豆腐”“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有关,海水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使胶体发生聚沉得到沙洲,①正确;②在制备Fe(OH)3胶体实验中,当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就停止加热,而不能长时间加热,否则胶体会发生聚沉,②错误;③向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胶体先发生聚沉形成红褐色沉淀生成,然后发生酸碱中和反应,Fe(OH)3沉淀溶解形成棕黄色溶液,③正确;④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红褐色Fe(OH)3沉淀,④错误;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但小于悬浊液的固体小颗粒,能够通过滤纸,所以胶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⑤错误;⑥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否则胶体会发生聚沉形成沉淀而堵塞钢笔尖,写字不流畅,⑥正确;⑦有的胶体的分散质微粒选择性吸附正电荷或负电荷,有的则不吸附电荷,因此不是所有胶体的分散质微粒都可以在外加电源作用下做定向移动,⑦错误;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⑥,故合理选项是C。23.(2021·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高一月考)500mL2mol·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D.二者生成胶粒的数目都是1NA【答案】C【分析】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说明甲乙两种分散系均为胶体;【解析】A. 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也有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B. 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但只有乙,沉淀后溶解,故B错误;C. 铁离子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而铝离子不与碘离子反应,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故C正确;D.每个胶粒都由成千上万个分子或粒子聚集而成,二者生成胶粒的数目都少于1NA,故D错误;故选C。24.(2021·河南林州一中高一开学考试)将少量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完成相关问题:甲: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冷水中;乙: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丙: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1)将丙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用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请写出相关的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3)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会出现一系列变化:①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原因为___________。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4)向丙中加入电极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移向___________极;(填“阴极”或“阳极”)(5)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除去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来提纯Fe(OH)3胶体,实验过程中需不断更换烧杯中的蒸馏水。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则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答案】(1)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3)由于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因而形成红褐色沉淀 Fe(OH)3+3H+=Fe3++3H2O (4)阴(5)不出现白色沉淀【解析】(1)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得到红褐色透明液体为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因此判断丙中是否成功制备胶体的操作是用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强光照射,若有光亮的“通路”则已经制备成功。(3)①由于Fe(OH)3胶体遇到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因而形成红褐色沉淀;②氢氧化铁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4)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因此向丙中加入电极通电后,Fe(OH)3胶体粒子应该移向阴极。(5)因为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所以更换蒸馏水若干次后,取少量烧杯中的液体,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该Fe(OH)3胶体中的杂质离子已经完全除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6 化学计量(专题过关),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6化学计量专题过关解析版docx、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6化学计量专题过关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 氯及其化合物(专题过关),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氯及其化合物专题过关解析版docx、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5氯及其化合物专题过关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4 钠及其化合物(专题过关),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4钠及其化合物专题过关解析版docx、期末综合复习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高一上学期期末-专题04钠及其化合物专题过关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