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备考练习】人教版(2019) 生物高二期末-期末考试备考练习4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4章 )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期末备考练习】人教版(2019)  生物高二期末-期末考试备考练习4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4章 )01
    【期末备考练习】人教版(2019)  生物高二期末-期末考试备考练习4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4章 )02
    【期末备考练习】人教版(2019)  生物高二期末-期末考试备考练习4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4章 )03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备考练习】人教版(2019) 生物高二期末-期末考试备考练习4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4章 )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备考练习】人教版(2019) 生物高二期末-期末考试备考练习4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4章 ),共23页。

     选二 3-4章 期末备考练习 4
    1.下列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均来源于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B.细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可作为生产者或分解者
    C.动物因食性的不同可充当消费者或分解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利用氧气和有机物的生物都属于消费者
    2.如图为某沙漠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
    B.该食物网中荒漠雕鸮占据的营养级最多
    C.次级消费者括蛙、沙云雀、蜥蜴、蛇、荒漠雕鸮
    D.大量捕杀蛇之后,荒漠雕鸮的数量减少,沙鼠和蛙的数量增加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箭头未标出,已知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3条或4条食物链
    B.若e为三级消费者,则c是生产者
    C.若a属于第二营养级,则b一定是生产者
    D.若e固定的能量最多,则e一定是生产者
    4.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目录”。“丹霞地貌”中有许多裸露的红色岩石,岩石表面生活着一些地衣、苔藓。地衣可被野兔采食,野兔吃完地衣后拉出粪便,野兔有重新吃回自己粪便的特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丹霞地貌”的形成属于群落演替的初生演替
    B.野兔吃回自己粪便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C.该群落结构简单,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分层的现象
    D.“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地衣先于苔藓出现
    5.如图为某水池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藻和水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轮虫与鲫鱼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黑鱼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
    C.在水草→草鱼→黑鱼食物链中,若黑鱼同化1kJ能量,则至少需要水草同化125kJ能量
    D.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6.胶州湾是我国传统渔业捕捞区,现今该海域的经济鱼种已形不成渔汛,有些甚至枯竭。为了恢复胶州湾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对胶州湾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
    分解者分解
    呼吸量

    1.42
    0.42
    0.19
    0.81


    15.00
    11.94
    39.31

    3825.37
    1986.70
    547.00
    1224.00

    23804.42
    3252.00
    2877.00
    13850.05
    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23804.42
    B.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
    C.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66.25
    D.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7.树林中有一种杂食动物,在其食物中,植食性动物所占的比例为1/4,植物所占的比例为3/4。下表表示该杂食动物体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能量单位 KJ·cm-2·a-1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摄入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51.6
    1.5
    23.1
    27.0

    A.该杂食动物同化的能量是24.6 KJ·cm-2·a-1
    B.该杂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的同化作用
    C.若杂食动物增重1kg,则至少需要消耗10kg的植物
    D.该杂食动物摄入的能量等于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
    8.下图表示某山区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地势的升高,生物类群发生相应变化与群落的水平结构相关
    B.杂食性鸟在该生态系统中可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C.图中某些动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可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图中大型真菌和跳虫均属于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占植物能量的最大比例为20%
    9.下表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甲~戊分别代表各营养级生物,乙为生产者(注:能量单位:102kJ·m-2·a-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同化固定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15. 9
    13. 1

    870.7
    501. 3

    0.9
    0.6

    148. 0
    79. 1

    150. 5
    80.5
    A.表中所有的成分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为1 371.3kJ·m-2·a-1
    C.丁和戊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7%
    10.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11.农田生态系统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出现的,其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季节规律
    B.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
    C.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少,营养结构简单
    D.灭虫和除草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和应用,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是地球的能量源头,进入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将以热能形式散失
    B.流经某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未利用”的能量是随着地壳运动掩埋在地下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成为煤、石油等化学燃料中的能量
    D.“桑基鱼塘”生产方式中蚕获得了桑叶中的能量,鱼获得了蚕粪中的能量,桑树获得了塘泥里腐殖质中的能量
    13.环境中的汞、铅等重金属随食物、饮水进入生物体内,能够形成多种比较稳定的化合物,分布于生物体的多种组织细胞中,不易被排出体外。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某种重金属的浓度,结果如图。关于该生态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
    B.该重金属在极地生态系统的生物体内可检测到
    C.该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回归非生物环境
    D.丁可能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1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指向A的箭头只代表光合作用,所有指向C的箭头均代表呼吸作用
    B.碳在A与C之间均以CO2和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C.用图示A→D→E→B可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D.若缺少B,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15.下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甲~丁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代表生产者
    B.丙中CO2含量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
    C.甲、乙、丁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图示捕食关系中,共有3条食物链,其最高营养级是第三营养级
    16.科研人员发现: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烯醇,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的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周围的茶树。未受害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信号物质顺-3-烯醇的信道是空气
    B.顺-3-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该信号只能被特定的物种识别
    C.茶树和害虫具有捕食关系,茶树和害虫天敌具有互利共生关系
    D.上述现象体现了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还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17.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量的一部分传递到蚂蚁
    B.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
    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
    D.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B.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高
    C.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
    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
    19.通过增强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增强其稳定性,下列相关措施错误的是( )
    A.严格控制河流和湖泊中鱼类的捕捞数量以及草原上的放牧量
    B.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
    C.任何生态系统都有自我调节能力,不需要人为投入物质和能量
    D.采用适宜的方法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20.太湖在几年前因富营养化而出现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大量增加的现象,沉水植物大量消失,严重影响了太湖的水质。随着人类对太湖周边环境的治理,太湖的水质明显好转,湖中生物的种类以及数量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富营养化造成水中某些自养生物的数量大量增加
    B.沉水植物大量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影响透光率
    C.人类的治理使太湖水质出现好转,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太湖水质受到影响说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消失,稳定性下降
    21.为探究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四个生物小组制作了如下四组生态瓶。下列相关评价错误的是( )

    A.甲组生态瓶中各种生物成分齐全,存活的时间最长
    B.甲、乙组生态瓶比较说明光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
    C.甲、丙组生态瓶比较说明生产者是联系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关键因素
    D.生态瓶的稳定性仅取决于生物成分的种类、数量、比例及生活能力
    22.某池塘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污染后,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鱼虾死亡。水中微生物分解死亡的藻类、鱼虾等,进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并产生毒素,水质持续恶化。人们通过种植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能改善水质,使池塘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受污染后,池塘的水质持续恶化可能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有关
    B.受污染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C.香蒲等挺水植物与藻类争夺阳光和无机盐,可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
    D.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3.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B.虫媒花通过鲜艳的色彩和特殊的气味等物理信息吸引昆虫为其传粉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鸟类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造成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与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抵抗力稳定性弱而恢复力稳定性强
    24.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及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和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B.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C.同等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足迹大于农田
    D.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生态承载力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大气之间的循环,如碳循环中的二氧化碳
    D.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6.下面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现状和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一些生物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D.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7.杜甫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的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B.可以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娇莺的种群密度
    C.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还可来自于非生物环境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8.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工程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建立缓冲带,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对湿地的恢复,只需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
    29.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B.循环原理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和转化
    C.协调原理不需要考虑环境的容纳量,但应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D.遵循整体原理,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
    30.下列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依次是( )
    ①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
    ②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
    ③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
    ④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时既要有效选择生物成分,进行合理布设,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
    a.自生原理 b.协调原理 c.循环原理 d.整体原理
    A.a、b、c、d B.d、c、b、a
    C.d、c、a、b D.b、c、d、a
    二、
    31.下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
    C.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
    D.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
    B.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D.污染的湖泊中,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负反馈调节
    3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直接杀灭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34.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黑松老龄(砍伐后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0~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表。据表判断正确的是( )
    碳量
    黑松林
    生产者活生物量
    (g/m2)
    净初级生产力
    [g/(m2·年)]
    异养呼吸
    [g/(m2·年)]
    老龄
    12730
    470
    440
    幼龄
    1460
    420
    380
    注:净初级生产力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A.幼龄黑松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小于老龄群落
    B.幼龄黑松群落每平方米有40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C.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无机环境
    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老龄黑松群落能降低大气碳总量避免温室效应加剧
    35.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以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代化高效农业。设计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下图为种养结合型设施生态农业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酵处理中的生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利用,该设计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B.“设施养殖”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状况,还要考虑社会需求,该生态工程的设计体现了整体原理
    C.该生态农业提高了太阳能的能量传递效率
    D.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模式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8.长春市北郊老李农场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a2和b2分别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和d2分别为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从人工投入有机饲料中同化的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老李农场中的物种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_________________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老李农场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都离不开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
    (2)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它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
    (3)图中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肉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4)图中生产者与植食性动物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植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9.图甲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图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甲图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等过程。
    (2)乙图中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以用______________表示。B比A的能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若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其中丙同化的能量有1/2直接来自于乙,则要使丙同化akJ能量,甲至少需要同化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kJ。

    (3)如果乙图中的初级消费者为蛾类害虫,可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不再对雌虫有反应。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_____信息,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使害虫种群的_________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种群密度,减少对作物的危害。由此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0.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湿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主要植物类型
    昆虫种类数
    昆虫密度实验前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区
    海蓬子
    互花米草
    47
    20
    14只/m2
    2.3只/m2
    对照区
    海蓬子
    海蓬子
    47
    20
    13只/m2
    111只/m2
    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图中: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________。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该演替类型为________。
    (3)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________,而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循环的形式是________。碳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
    (4)若鸟的食物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________,(传递效率按20%计算)。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_。
    (5)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作用。
    42.稳定性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湿地作为全球五大生态系统之一,在污水处理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湿地生态系统受到自然、人为因素干扰而不能通过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除影响时,就会破坏湿地的生态平衡,使其发生演替,此种演替属于_____演替。
    (3)某人工湿地的小型鱼类生活在水体上层,草食性鱼类等生活在水体中层,青鱼等生活在水体下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该结构形成的原因是不同鱼类具有不同的________。
    在利用人工湿地净化养殖场排放的污水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这有利于污染物通过物理沉降、_____和_____消除一部分污染,还有利于芦苇、浮游藻类等植物对_______的充分吸收,以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4)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请例举其多样性的间接价值∶_________(至少列举两个)。湿地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请提出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条)。
    45.一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在自家庭院里建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系统,右图是该家庭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沼气池中有产甲烷菌和不产甲烷菌等微生物,其生态学作用主要是作为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能源来自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____________。
    (4)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的______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减少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6)有人认为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越好,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______






    选二 3-4章 期末备考练习 4
    参考答案
    1.C【详解】A、生态系统中也会含有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生物,他们可以把自然界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错误;B、寄生细菌可以作为消费者,B错误;C、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CO2、水、氨等),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D、秃鹫可以利用氧气和有机物,但是属于分解者,D错误。
    2.D【详解】A、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止于最高营养级,故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A正确;B、该食物网中荒漠雕鸮占据三、四、五营养级,是该食物网中占据营养级最多的,B正确;C、次级消费者括蛙、沙云雀、蜥蜴、蛇、荒漠雕鸮,处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D、荒漠雕鸮捕食沙云雀、蜥蜴、蛇及沙鼠,大量捕杀蛇之后,蛇的数量减少,但由于荒漠雕鸮有多条食物来源,其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D错误。
    3.D【详解】A、根据题干中“图中各食物链的起点和终点是一致的”可推出,该食物网的起点一定不是d,a、b、c、e都可以作为生产者,无论是其中哪一个作为生产者,该食物网都共有3条食物链,A错误;B、若e为三级消费者,则b或c是生产者,即食物链为b→a→d→e或c→a→d→e,B错误;C、当b或c为生产者时,a都属于第二营养级,C错误;D、根据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性,可知固定能量最多的一定是生产者,如e固定的能量最多,则e是生产者,D正确。
    4.B【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丹霞地貌”中有许多裸露的红色岩石,岩石表面生活着一些地衣、苔藓,该演替过程起点是裸岩,故为初生演替,A正确;B、因为粪便中有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地衣)的能量,故野兔吃回自己粪便属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错误;C、据题干信息可知,该群落结构简单,其中的植物主要为地衣和苔藓,两者高度均较低,故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分层的现象,C正确;D、光裸岩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后苔藓出现,D正确。5.C【详解】A、该水池中,绿藻和水草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轮虫与鲫鱼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黑鱼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B正确;C、在水草→草鱼→黑鱼食物链中,若黑鱼同化1kJ能量,则至少需要水草同化1÷25%÷25%=25kJ能量,C错误;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D正确。
    6.C【详解】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即为23804.42t•km-2•y-1,A正确;B、传递效率等于同化量之比,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825.37÷ 23804.42×100%≈16%,B正确;C、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第四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故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1.42+15+11.94+39.31=67.67t•km-2•y-1,C错误;D、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可推测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的维持需要源源不断的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D正确。
    7.D【详解】A、该杂食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51.6-27.0=24.6KJ·cm-2·a-1,A正确;B、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杂食性动物既属于第二营养及也属于第三营养级,因此其粪便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的同化作用,B正确;C、若杂食动物增重1kg,则从植物获取的能量为3/4,至少需要消耗植物3/4÷20%=3.75kg,从动物获取的能量为1/4,至少需要消耗植物1/4÷20%÷20%=6.25kg,则一共至少需要消耗植物3.75kg+6.25kg=10kg,C正确;D、该杂食动物摄入的能量=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D错误。
    8.D【详解】A、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当杂食性鸟吃草本植物或者乔木时,属于第二营养级;当其摄食蝗虫时,属于第三营养级;当摄食蜘蛛时,属于第四营养级,B正确;C、图中某些动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可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0%~20%,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D错误。
    9.D【详解】A、表中所有的成分,即甲~戊分别代表各营养级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即乙同化固定的能量为870.7×102kJ·m-2·a-1,B错误;C、丁和戊同化量相近都是第二营养级,二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只有竞争,没有捕食,C错误;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0.9÷15.9×100%,约为5.7%,D 正确。
    10.C【详解】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所以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③为②的10%~20%,A正确;B、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各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④⑤⑥⑦表示各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除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外,另有一部分贮存在该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中,故②>③+④,B正确;C、图中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是②,其粪便中的能量不包括在其同化的能量中,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①,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⑥途径中,C错误;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只能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D正确。
    11.D【详解】A、农田中不同季节种植的作物不同,因此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季节规律,A正确;B、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C、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需要人类加强管理,C正确;D、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人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12.A【详解】A、太阳能是地球的能量源头,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后进入到生态系统,并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最终在各营养级呼吸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下,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B、流经某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经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错误;C、“未利用”的能量主要是指既没有用于细胞呼吸,也没有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D、“桑基鱼塘”生产方式中,桑树只能获取太阳能,不能从塘泥腐殖质中获取能量,D错误。
    13.B【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所以乙属于第二营养级,甲属于第三营养级,A错误;B、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为有害物质可通过水、大气和生物迁移等多种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因此,该重金属在极地生态系统的生物体内可检测到,B正确;C、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重金属会沿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重金属浓度的相对值越高,但不会通过食物链回到非生物环境,C错误;D、甲、乙、丙、丁为四个营养级,而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所以丁不可能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错误。
    14.D【详解】A、图中C是大气中的CO2,A是生产者,C指向A的箭头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A错误;B、碳在A与C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B错误;C、食物网中不包含分解者,图示A→D→E可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C错误;D、若缺少B分解者,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不能被分解,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D正确。15.D【详解】A、据分析可知,甲代表的是生产者,A正确;B、丙无机环境中的CO2含量增加,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B正确;C、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正确;D、图中有甲→乙1→乙2→乙3、甲→乙4→乙2→乙3、甲→乙4→乙5三条食物链,其最高营养级是第四营养级,D错误。
    16.C【详解】A、信号物质顺-3-烯醇属于化学信息,其信道是空气,A正确;B、顺-3-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的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周围的茶树,即只能被特定的物种识别,B正确;C、茶树和害虫具有捕食关系,茶树和害虫天敌不具有互利共生关系,C错误;D、该实例表明茶树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同时信息传递还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正确。
    17.A【详解】A、蚂蚁吃蚜虫的“蜜露”,蜜露是蚜虫的粪便,而粪便不属于蚜虫的同化量,据此可知蚜虫的同化量没有传递给蚂蚁,A错误;B、物理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和生物,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对于蚜虫来说是物理信息,B正确;C、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都是化学信息,说明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C正确;D、蚜虫的活动能力弱,因此在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进行,D正确。
    18.B【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A正确;B、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较高,但对于极地苔原生态系统而言,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B错误;C、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正确;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D正确。
    19.C【详解】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超过了这个限度,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河流、湖泊中的鱼类的捕捞量应该严格控制,草原上的放牧量也应严格控制,A正确;B、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及利用都应适度,防止生态系统遭到破坏,B正确;C、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增加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这样才能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C错误;D、对有害动物的数量应该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控制,否则有害动物一旦激增,对其他生物会造成威胁,使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20.D【详解】A、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增高,导致一些自养类型的浮游植物大量增加,A正确;B、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影响透光率,使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从而大量消失,B正确;C、人类的治理使太湖水质出现好转,湖中生物的种类以及数量增加,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D、太湖水质受到影响说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而非自我调节能力消失,D错误。
    21.D【详解】A、图中乙瓶缺少光照,丙和丁缺少生产者,所以甲瓶存活时间最长,A正确;B、乙瓶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甲、乙组生态瓶比较说明光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B正确;C、丙没有生产者,生存时间短,所以甲、丙组生态瓶比较说明生产者是联系群落与无机环境的关键因素,C正确;D、生态瓶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生物成分的种类、数量、比例及生活能力,从图中看出还需要外界不断提供能量,D错误。
    22.B【详解】A、池塘受污染出现水华现象,藻类大量繁殖,鱼类等动物死亡,水质变差又导致鱼类进一步大量死亡、污染程度再加剧,水质进一步恶化,池塘的水质持续恶化可能与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有关,A正确;B、生活污水中含大量有机物,池塘受污染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B错误;C、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能遮盖水体,挡住阳光,与藻类争夺阳光和无机盐,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C正确;D、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生物资源,D正确。
    23.C【详解】A、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属于不同地段,不同地段的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虫媒花通过鲜艳的色彩吸引昆虫属于物理信息,通过特殊的气味吸引昆虫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鸟类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会使得再捕标志数变小,计算得出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正确;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环境恶劣,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抵抗力稳定性弱,一旦地衣受到大面积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弱,D错误。
    24.B【详解】A、“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从而有效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B、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增加能量的损耗,从而增大生态足迹,B错误;C、同等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产出比农田低,故其生态足迹要大于农田,C正确;D、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产量,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D正确。
    25.D【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B错误;C、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元素,而不是化合物,C错误;D、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故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26.B【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B、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B错误;C、药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C正确;D、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D正确。
    27.D【详解】A、日照时间的长短为物理信息,其对植物开花期的调节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A正确;B、娇莺活动能力较强,所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娇莺种群密度,B正确;C、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也可来自非生物环境,如光照、温度等,C正确;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28.C【详解】A、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动植物物种引进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A正确;B、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B正确;C、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显然不是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的,C错误;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D正确。
    29.C【详解】A、自生是指生物组分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A正确;B、循环原理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和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B正确;C、协调原理要考虑环境的容纳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C错误;D、遵循整体原理,要遵从社会——经济——自然的规律,D正确。
    30.B【详解】①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②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能避免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③在西北降水量少的地区种植灌木和草,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④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时既要有效选择生物成分,进行合理布设,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依据的是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因此①对应的是d,②对应的是c,③对应的是b,④对应的是a。31.ABC【详解】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低竞争低捕食,所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A正确;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导致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B正确;C、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使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较少,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D、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D错误。
    32.AB【详解】A、害虫数量增多时,食虫鸟的数量增多,食虫鸟增多会使害虫数量减少,害虫数量的减少又会抑制食虫鸟数量增多,因此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A正确;B、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恢复力稳定性较低,B正确;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C错误;D、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是正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AB。
    33.ACD【详解】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A正确;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但不能直接杀灭有害动物,B错误;C、要提高黄麻产量,应促进其营养器官生长而抑制其生殖器官生长,延长光照时间不利于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开花,有利于提高麻皮产量,C正确;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D正确。故选ACD。
    34.CD【详解】A、据题表可知,幼龄黑松群落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20/1460≈0.288,老龄黑松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70/12730≈0.037,因此,幼龄黑松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A错误;B、幼龄黑松群落用于生产者生长、发育和繁殖量=光合作用总量-呼吸消耗量=420g,B错误;C、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最终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CO2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C正确;D、老龄黑松群落净初级生产力大于异养呼吸,说明该群落的碳吸收大于碳释放,利于缓解温室效应,D正确。
    35.ABD【详解】A、发酵处理中的生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利用,该设计主要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A正确;B、“设施养殖”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状况,还要考虑社会需求,该生态工程的设计利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B正确;C、该生态农业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并没有提高太阳能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模式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因是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D正确。38.种间关系 合成和分解 未被利用的能量 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也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 a1+a2+a3 a2、d1 a2/(a1+a2+a3+a4) b2/(a2+d1)
    39.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②④ B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5a 化学 出生率 有益于种群的繁衍
    40.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 样方法 次生演替 含碳有机物 CO2 光合作用 7/9 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 次生 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化学分解 微生物分解 无机盐(N 和P) 具有抵御洪水、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区域生态平衡等多种生态和环境功能 控制对湿地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体系,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加强管理;通过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45.黄瓜、番茄等蔬菜 分解者 可再生,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 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物质循环 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 自生原理 循环原理 协调原理 整体原理 不支持
    相关试卷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2 (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2 (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2选择性必修2解析版doc、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期末试卷02选择性必修2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4 免疫调节(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4 免疫调节(选择性必修1),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4免疫调节解析版选择性必修1doc、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4免疫调节原卷版选择性必修1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4 人与环境(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4 人与环境(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4人与环境解析版选择性必修2doc、期末综合备考人教版2019生物高二专题备考专题4人与环境原卷版选择性必修2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末备考练习】人教版(2019) 生物高二期末-期末考试备考练习4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3-4章 )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