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0讲 中国区域地理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0讲 中国区域地理,共30页。
第40讲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2018·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2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 767 m,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3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4 ℃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地形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
读北方地区简图,回忆下列知识。
(1)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形
地形、地势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主要地形区
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和E黄土高原
②气候
类型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特征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度带
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
干湿区
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
气象灾害
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
③河流:F松花江、G汾河、H渭河、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
④资源
林业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
水资源
水资源不足
矿产
资源
煤、石油等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主要的油田:I大庆油田,J辽河油田,K胜利油田,L中原油田
(2)人文地理特征
农业
耕作类型
旱地农业
耕作制度
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作物类型
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
工业
工业分布
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山西能源基地
工业类型
以重工业、能源、纺织业为主
(3)突出环境问题
地区
问题
东北平原
黑土流失
华北平原
旱涝、风沙、盐碱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华北地区的旱涝、盐碱、风沙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成因
防治措施
春旱
总降水量少;春季升温快、降水少;春播需水量大
修建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打机井
夏涝
降水集中;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土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
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
盐碱
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
酸性物质中和;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改良土壤
春季
风沙
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冬季风强烈;土地沙化严重
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2020·湖北黄冈中学模拟)农田覆盖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农业增产增收之路,是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丘陵沟壑区山地枣林不同覆盖技术比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实施覆盖技术可以( )
A.延长生长期,提高土壤温度
B.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C.促进地表水分下渗,保持土壤墒情
D.节约灌溉用水,减轻水土流失
2.该地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改变枣林内外裸地间风速风向
B.减少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
C.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
D.阻碍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
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较大,冬春季节干旱严重,是枣林的休眠期,同时也是枣林土壤水分损失的重要时期,枣树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扎入土壤很深。因此,为了保持土壤水分,可实施枣林覆盖技术,促进休眠期枣林土壤水分向深处下渗、运移,从而保持土壤墒情。故C正确。第2题,枣林采用秸秆、地膜、石子覆盖于土壤表层,阻碍了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有效吸收与传导,导致土壤升温较慢,故D正确。
答案:1.C 2.D
(2020·青岛模拟)根据某适宜度指标,将我国东北单季稻主产区划分为三个区域。通过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使东北单季稻种植环境趋于平均和优化,对单季稻生产总体表现为正效应,三个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区域划分。据此回答3~4题。
3.划分东北地区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的主要指标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4.推测M区域单季稻生产适宜度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市场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整体来看,东北地区南部种植单季稻适宜度较高,北部适宜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因此,可推知图中划分单季稻主产区适宜度的主要指标是热量。第4题,与周边地区相比,M区域单季稻适宜度较高,说明该区域热量条件较好。结合图示和选项分析,对热量影响较明显的因素是地形。
答案:3.B 4.A
南方地区
(2017·高考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D 2.B 3.D
读南方地区简图,回忆下列知识。
(1)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形
地形、
地势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而分散
主要
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A江南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四川盆地、E云贵高原
②气候
类型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特征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气象灾害
夏季洪涝,夏秋季节多台风,冬季寒潮、冻害
③河流: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C澜沧江、M汉江。
④资源
林业
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
水资源
水资源丰富
能源及矿产资源
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丰富
(2)人文地理特征
农业
耕作类型
水田农业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作物类型
水稻、油菜、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工业
工业分布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工业类型
南部沿海为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重庆、成都、攀枝花等)为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3)环境问题:洪涝灾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
(2020·宜昌质检)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坯房是用泥土做墙的房子。做好墙脚后(一般以石为墙脚)把木做的模具置于上面,将泥土倒入模具内人工分段分层夯实成墙。一般土坯房建筑会选择黏土夯筑,内外各刷一层石灰水泥浆。近年来乡村地区主要采用砖混结构的住房,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大多成为危房,逐渐被拆除。右图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以土坯房为主的聚落景观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土坯房所在地区的典型特点是( )
A.地形平坦 B.湿润多雨
C.红壤肥沃 D.树木常青
2.土坯房外墙刷石灰水泥浆的主要作用是( )
A.防寒保暖 B.反射阳光
C.减少侵蚀 D.驱蚊防虫
3.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坯房保留比较多的地区( )
A.地质灾害较少 B.交通比较便利
C.降水破坏较少 D.多位于河流源头区
解析:第1题,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红壤广布,肥力低,故A、C错误;处于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故B正确;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自然带中的“常绿”并不是说树木都是常绿的,森林中也有较多的落叶树种,故D错误。第2题,土坯房的墙体厚,隔热效果好,外墙刷石灰水泥浆不是为了防寒保暖和反射阳光,故A、B错误;石灰水泥浆可以减少雨水对墙面的直接侵蚀,保护墙面,故C正确;涂石灰水泥浆对驱赶蚊虫并没有明显作用,故D错。第3题,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坯房保留较多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多位于山间河流源头区,B错误、D正确;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故而降水对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坯房的破坏作用较大,C错误;位于河流源头区,加上降水多,往往地质灾害比较多,故A错误。
答案:1.B 2.C 3.D
(2020·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综合测试)读某区域等值线图,且等高距与等深距相同,回答4~5题。
4.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丘陵区,适合种植茶树、苹果等经济作物
B.甲处与乙处海底的相对高度最大是548米
C.在A、B、C三地中,选择C处建设大型港口最佳
D.乙海域的海底地形为大陆坡
5.下列诗句能够正确描述图示季节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C.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析:第4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不适合种植苹果等温带水果,故A错误;甲处海拔在200~250米之间,乙处的深度在-200~-150 米之间,故甲乙之间的相对高度在350~450米之间,故B错误;C处为海湾,等深线密集,深度较大,适合建设港口,C对;乙海域的海底地形为大陆架,D错误。故该题选C。第5题,由图中该季节的相同等盐度线较年平均等盐度线距河口海岸线较远,说明该季节河流径流量大,陆地淡水注入较多,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可推知该季节为夏季。B选项和季节无关,C选项描述的是春季,D选项描述的是秋季,A选项描述的是夏季,故选A。
答案:4.C 5.A
西北地区
(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读西北地区简图,回忆下列知识。
(1)自然地理特征
①气候
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征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
②地形:a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c塔里木盆地、b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③河流、湖泊:稀少,且多季节性河流。
④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资源丰富。
(2)人文地理特征
农业
区位因素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但是降水不足,水源有限
农业类型
及分布
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工业
分布
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
部门
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3)环境问题: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
(1)农作物品质优良的分析思路
①太阳辐射状况: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②昼夜温差的大小: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③该地植物生长期气温的高低:气温低,植物的生长周期长,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④环境状况: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化肥、农药使用量小,环境污染少,农作物品质高。
(2)区域特征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方法——以西北地区为例
(2020·西安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籽瓜属于西瓜的一个变种,以取子为主。籽瓜浑身是宝,瓜肉可加工成籽瓜原汁罐头、低糖籽瓜罐头等,瓜皮可做瓜条、米饯,籽就是畅销的大板瓜子。目前,籽瓜的利用主要以收取瓜籽为主,利用率仅为5%左右,其汁、瓤、皮被倒掉。近年来,靖远县把黑瓜籽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大力推广砂田覆膜、滴灌等技术,使靖远黑瓜籽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靖远县建立了国内首家籽瓜全利用生产线。下图为靖远县位置示意图。
(1)简述靖远县种植籽瓜的有利条件。
(2)分析靖远县大力推广砂田覆膜、滴灌等技术的原因。
(3)说出靖远县建立籽瓜全利用生产线产生的综合效益。
解析:(1)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半年晴天多,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气候干燥,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临近黄河干支流,有灌溉水源;籽瓜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旺盛;有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等。(2)根据该地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蒸发旺盛,覆膜技术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早春夜晚气温低,覆膜可减轻低温冻害对籽瓜种植的影响;该地春季多风沙,覆膜可减轻春季风沙天气,保持土壤肥力。靖远县所处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较为短缺,推广滴灌技术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面积耕地的用水量,降低用水成本。(3)根据材料可知籽瓜浑身是宝,瓜肉可加工成籽瓜原汁罐头、低糖籽瓜罐头等,瓜皮可做瓜条、米饯,籽就是畅销的大板瓜子。目前,籽瓜的利用主要以收取瓜籽为主,利用率非常低,收入少,因此建立籽瓜全利用生产线可以带动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延长籽瓜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籽瓜利用率,减少浪费;改善环境质量等。
答案:(1)夏半年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气候干燥,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临近黄河干支流,有灌溉水源;籽瓜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市场需求旺盛;有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等。
(2)覆膜技术: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轻低温冻害对籽瓜种植的影响;可减轻春季风沙天气,保持土壤肥力。
滴灌技术:靖远县所处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较为短缺,推广滴灌技术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面积耕地的用水量,降低用水成本。
(3)带动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延长籽瓜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籽瓜利用率,减少浪费;改善环境质量等。
青藏地区
(2018·高考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下图,回答1~3题。
1.与成都相比,拉萨( )
A.日出早,白昼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海拔高,日照强 D.大气逆辐射强
2.图示区域( )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C 2.D 3.B
读青藏地区简图,回忆下列知识。
(1)自然地理特征
①气候
类型
高原山地气候
特征
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②地形:a祁连山、h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b巴颜喀拉山、c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
③河流、湖泊
河流
d金沙江、e怒江、f澜沧江、g雅鲁藏布江
湖泊
多内流湖,如i青海湖
④资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丰富。
(2)人文地理特征
农业
区位因素
日照时间长,但热量不足
农业类型
及分布
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麦、豌豆)
工业
分布
西宁、拉萨、林芝
部门
毛纺织、皮革、毛毯
(3)环境问题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
青藏高寒区发展农牧业的条件
(1)有利条件:①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②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③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提供了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可能性。
(2)不利条件:①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放牧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②绝大部分地区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
(2020·太原模拟)青海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藏高原。每年降雪初始日至降雪终止日为雪季。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下图示意1962-2012年青海省平均降雪初始、终止日期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3题。
1.四地中,雪季最长的是( )
A.五道梁 B.冷湖 C.贵德 D.格尔木
2.影响冷湖雪季长短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
3.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 )
A.降雪初始日期提前 B.降雪终止日期提前
C.雪季延长 D.积雪厚度增加
解析:第1题,由“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可知降雪初始、终止日期数值越小,雪季越长;图示四地中,五道梁降雪初始、终止日期数值均最小,说明该地雪季最长。第2题,图示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结合“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可判断,冷湖因地势低、北部有山地阻挡冷空气而气温较高,则雪季最短。第3题,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温会有所升高,则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降雪初始日期推后、降雪终止日期提前,故雪季变短。因雪季变短而降雪量减少、气温升高而融化量增加,则积雪厚度会有所减小。
答案:1.A 2.A 3.B
一、选择题
(2020·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联考)坎儿井的原理是利用地形条件,通过人工地下暗渠,将水源引流至山麓涝坝(小型蓄水池)中,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近年来,我国吐鲁番盆地大量建设机电井导致坎儿井水量锐减。下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局部区域涝坝和机电井分布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推断该地交通线路的大致走向为( )
A.西北—东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环湖分布
D.呈“之”字形爬升
2.坎儿井中的水可以四季长流,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
B.当地较为稳定的山地降水补给
C.灌区调蓄工程的建设
D.集水区的地下水较为稳定
3.图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涝坝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干旱区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区,交通线必然沿人口、城市分布。图示涝坝“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则涝坝所在地为人口主要分布区;据此可判断交通线走向为东北—西南。第2题,“四季长流”说明有稳定的水源补给,而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性,降水、高山冰雪融水都不具有全年稳定性,故D正确。灌区建设调蓄工程的目的是保证夏季农田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对冬季水源作用很小。第3题,②处的机电井位于涝坝上游多个坎儿井汇水地带,随着机电井的大量抽水,会使位于其下游的②处涝坝中的水量明显减少。
答案:1.B 2.D 3.B
(2020·常德调研)2017年4月1日,“在南海边画一个圈”的历史画面正式重演,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通知,将雄县、容城、安新这三座紧邻京津的县城纳入统一规划,成立雄安国家级新区。读雄安新区、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的对比表,回答4~6题。
地区名称
成立时间
GDP
(亿元)
区域优势
产业发展规划
深圳经济
特区
1980年8月
19 492
对接香港、珠三角
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
浦东新区
1993年1月
8 732
怀抱太平洋,长三角
国际金融中心、现代服务业
雄安新区
2017年4月
200
京津冀腹地
高端高新产业、创新产业
4.与北京和天津相比,雄安新区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技术发达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 D.地价较低
5.为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雄安新区首先需要改善的是( )
A.基础设施 B.劳动力素质
C.科技水平 D.社会治安
6.雄安新区与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相比,在成立初期承接产业转移中可能面临的不同问题是( )
A.产业基础薄弱 B.环境污染严重
C.缺乏政策支持 D.矿产资源缺乏
解析:第4题,雄安新区邻近京津地区,是由过去的三个县区合并而成,交通和技术条件不如京津地区,故A、B错;雄安新区离京津地区近,劳动力的空间移动成本低,并且京津地区人口总量更大,所以雄安新区不具备劳动力数量优势,故C错;雄安新区由县区合并而成,地价低于京津地区,故D正确。第5题,雄安新区由县区合并而成,基础设施较差,首先需要改善基础设施来吸引产业的迁入,故A正确;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不是短期能够改善的,而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很好,不会成为产业迁入的制约条件,故B、C、D错误。第6题,雄县、容城、安新三座县城当前的产业基础好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经济特区,三区都有国家政策支持,深圳和浦东当地矿产资源缺乏,故A、C、D错误;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京津冀地区会有一定的环境污染,故选B。
答案:4.D 5.A 6.B
(2020·辽源模拟)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温带沙漠地区,其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下图为2014年我国某胡杨林研究区4-11月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7.据图推测,该研究区的风沙天气多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相对来说,对胡杨蒸腾速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风速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9.根据其生长环境推测,胡杨( )
A.属常绿阔叶林
B.根系发达
C.不耐盐碱
D.为地带性植被
解析:第7题,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干燥,多大风,更容易出现风沙天气。图中也显示春季风速大于夏季和秋季;相较于春季,冬季地表较为湿润,沙尘较少,风沙天气较少。第8题,读图可知,夏季胡杨蒸腾速率大于春季和秋季,但夏季风速小于春秋季节,说明气温对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比风速大。胡杨生长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土壤季节变化不大,故降水和土壤对胡杨蒸腾速率的影响较小。第9题,胡杨生长于温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夏热冬冷,为落叶乔木;为了获取水分,干旱地区的植物普遍根系发达,耐盐碱;胡杨生长在荒漠中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为非地带性植被。
答案:7.A 8.B 9.B
(2020·永州模拟)2018年9月5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首期成果在拉萨发布。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两条山脉部分地区冰川面积近50年变化曲线。读图回答10~11题。
10.据图可知( )
A.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面积持续下降
B.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比西昆仑山的冰川退缩面积更大
C.西昆仑山南坡比北坡冰川退缩更快
D.冰川面积变化与气温和大气环流变化有关
11.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由此将导致( )
A.河流径流量迅速减少
B.高原固态水储量增加
C.出现新型的冰崩灾害
D.高原生态系统更为稳定
解析:第10题,读图,根据图示曲线形态,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面积波动下降,A错。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地区冰川比西昆仑山的冰川退缩百分率更大,不表示退缩面积更大,B错。西昆仑山南坡比北坡冰川退缩更慢,C错。冰川面积变化与气温和大气环流变化有关,D对。第11题,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由此将导致冰川融水量增多,短期内河流径流量迅速增大,A错。高原固态水储量减少,B错。冰川融化增多,出现新型的冰崩灾害,C对。高原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更不稳定,D错。
答案:10.D 11.C
二、非选择题
12.(2020·泰安质检)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柳州市柳江区位于桂中盆地东南部,地势西部高,东部次高,中部低平。柳江区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通过品种改良,柳江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双季莲藕产地,双季莲藕种植总面积5.5万亩(1亩≈666.67 m2),柳江莲藕远销海内外,还带动了竹筐包装、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莲藕喜温,不耐阴,不宜缺水,忌大风。
材料二 下图为莲藕的生长环境示意图。
(1)简述当地莲藕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角度分析柳州莲藕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3)在一次台风来临前,当地的农业气象部门提醒藕农在田里灌满水,来防止大风灾害,结合材料二解释其原理。
(4)为当地莲藕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1)根据莲藕“喜温,不耐阴,不宜缺水,忌大风”的生长习性,结合柳州市的气候、地形、水源等分析其生长的自然条件即可。(2)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扩大了莲藕销售市场,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品种改良促进了该地莲藕迅速发展。(3)从莲藕的生长环境示意图可知其叶片较高,而“泥”“水”是保证其生长的主要条件,灌水可防止荷叶杆被大风折断。(4)主要从加大技术投入、开拓市场、延长产业链、保护生态等方面回答。
答案:(1)夏长炎热、冬短不寒(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源充足);光照充足;盆地地形,风力较弱。
(2)交通运输及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品种改良,产量提高(种植技术的提高);市场对莲藕的需求量增大。
(3)莲藕的叶片较高,大风易导致莲叶杆折断,田里灌满水可以增加叶片摆动的阻力,减小立叶的摆动幅度,从而降低大风灾害。
(4)加大技术投入,培育良种;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保护生态环境,确保食品安全。
13.(2020·九江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西部气候较干旱,却呈现出了湖沼众多、河流蜿蜒的水乡景色。这里曾经非常低洼,包括松辽分水岭在内都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积。受过度开垦等因素影响,湿地面积不断萎缩。近年来吉林实施西部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儿河的洪水资源及灌溉回归水,对区域内湿地、湖沼、水库进行补水。
(1)分析吉林西部湖沼众多的成因。
(2)描述松花江松原市河段的水文特征。
(3)从水资源方面说明吉林西部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
(4)说明实施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对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这里曾经非常低洼,包括松辽分水岭在内都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地壳抬升使古松辽大湖湖水外泄,在低洼处形成众多湖泊。该地纬度较高,地下冻土发育,表层土质黏重,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积,透水性差,地表水难以下渗,使湖泊得以保存。(2)结合当地环境主要从流量及季节变化、流速、汛期、凌汛、结冰期等方面回答。(3)吉林西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湖沼水盐分含量高,难以利用。大部分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可利用的河流水较少。受过度开垦等因素影响,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灌溉水源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4)实施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区域内湖泊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扩大。湿地面积增加会减轻土壤沙化和盐碱化,改善局地小气候,使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1)地壳抬升使古松辽大湖湖水外泄,在低洼处形成众多湖泊;地下冻土发育,表层土质黏重,透水性差,地表水难以下渗,使湖泊得以保存。
(2)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结冰期长,有凌汛现象;流速较缓。
(3)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湖沼水盐分含量高,难以利用;大部分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可利用的河流水较少。
(4)湖泊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扩大;增加湿地面积,减轻土壤沙化和盐碱化;湖区周边地区蒸发量增加,改善局地小气候;生物多样性增加。
章末综合检测(十八)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福州测试)下图是我国某省气候舒适日数分布图。气候舒适状况与气温、湿度、风速有关。人体对温暖、凉爽的天气感觉舒适。读图回答1~3题。
1.从图中等值线分布规律推测,甲、乙两地的气候舒适日数可能分别是( )
A.90 280 B.110 310
C.90 310 D.110 270
2.与丙地相比,甲地气候舒适日数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风力强
C.地势高 D.植被多
3.仅考虑气候舒适状况,最不适宜游客前往丙地旅游的月份是( )
A.1月和2月 B.5月和6月
C.7月和8月 D.11月和12月
解析:第1题,根据舒适日数等值线分布图可知,该省整体上越往北舒适日数越少;根据该省轮廓及经纬度可知,该省为云南省。甲地位于西北部横断山区,位于100日舒适日数等值线以北,舒适日数不足100日,B、D错;乙地位于300日舒适日数等值线南侧附近,按照舒适日数变化趋势和当地环境特征可知,乙地舒适日数应该大于300日,A错,C对。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省西北部位于横断山区,地势高,气温低,气候舒适日数少,C对;云南省东北部小部分地区纬度比甲地还高,但其舒适日数在200日左右,A错;甲地远离冬季风源地,又几乎不受台风的影响,风力弱,B错;植被多,对气候调节作用强,舒适日数应该多,D错。第3题,受季节变化影响,丙地1月和2月气温偏低,气候舒适日数比其他月份少,是一年中最不适宜游客前往旅游的时期,故选A;5月和6月,适逢春末夏初,气候适宜,B错;7月和8月,虽然处于夏季,但当地地势高,气候凉爽,C错;11月和12月,适逢秋末冬初,气候较适宜,D错。
答案:1.C 2.C 3.A
(2020·合肥模拟)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回答4~6题。
4.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5.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
A.积温高 B.年降水量多
C.年平均风力小 D.年太阳辐射量多
6.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A.草场过度放牧
B.作物成熟收割
C.副高逐渐北移
D.夏季降水增加
解析:第4题,华北平原西部、北部为山区,森林分布广,则代表森林生态区的是乙。从森林区向内陆,降水减少,则丙为草原生态区;平原地区对应的甲是农业生态区。第5题,由冬季林地植被覆盖率较草地高,可判断Ⅰ曲线是草原生态区、Ⅲ曲线是森林生态区,Ⅱ曲线是农业生态区。草原生态区气候干旱,则年太阳辐射量多。第6题,Ⅱ曲线(农业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的明显不同在于6月份出现低值。结合华北平原农业类型,6月正是农作物成熟时期,因农作物被收割而植被覆盖度下降。
答案:4.C 5.D 6.B
(2020·遂宁期末)下图示意2018年1月29日-2月7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气温距平(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之差)(单位:℃)等值线分布。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图中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凝冻灾害(气温剧烈下降并伴有雨雪冰冻的现象),给交通、电力、农业等部门造成较大的损失。据此回答7~8题。
7.该时段内,图示区域受低温凝冻损害最大的地区可能是( )
A.滇东 B.青海
C.川西 D.滇西
8.据图推测,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此时段甲地区( )
A.积雪量大,大气反射太阳辐射量多
B.积雪量大,夏季易出现洪涝
C.积雪量少,大气吸收太阳辐射量少
D.积雪量少,春季易出现干旱
解析:第7题,由等值线图可知,滇东地区气温距平值最低,最可能出现凝冻灾害,故图示区域受低温凝冻损害最大的地区可能是滇东,选A。第8题,据图可知,甲地区此时段气温比多年平均气温高,所以积雪量会较往年少,春季积雪融水减少,容易出现干旱,选D。
答案:7.A 8.D
(2020·益阳模拟)张志和《渔歌子》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柳宗元《江雪》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古典诗歌里,蓑衣与志趣清雅的高人为伴,多了一份深沉,多了一份诗意,多了一份禅机。蓑衣,用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民间叫蓑草;南方的蓑衣是用棕栩树叶梢的纤维编织,又称棕蓑)编织而成,一般制成上衣与下裙两块,与头上的斗笠配合使用,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见右图)。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20世纪60年代以后,蓑衣逐渐被塑胶、塑料雨衣所替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再见到蓑衣了。据此回答9~11题。
9.蓑衣的主要作用是( )
A.防风防晒 B.遮身防雨
C.防雪保暖 D.防虫叮咬
10.与新材料雨衣相比,蓑衣的主要优点有( )
①透气性好,披着无闷感
②披着活动自如,无碍手碍脚之感
③压风保暖,可防风避寒
④质轻,韧性好,经久耐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蓑衣被塑胶、塑料雨衣所替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再见到蓑衣的主要原因是蓑衣( )
A.废弃后污染环境
B.原材料紧缺,价格上涨
C.艺人减少,手艺失传
D.携带不便,美观性差
解析:第9题,据材料可知,蓑衣是劳动者用一种不容易腐烂的草编织成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的雨具。蓑衣作用较多,可以防风、防雪、保暖和防雨,但其主要作用是遮身防雨。故选B。第10题,与新材料雨衣相比,蓑衣有以下主要优点:蓑草或棕栩树叶梢的纤维透气性好,披着无闷感;披着蓑衣活动自如,无碍手碍脚之感;蓑衣较厚实,雨天或雪天穿着蓑衣,可压风保暖、防风避寒。蓑衣不如现代雨衣轻便。故选A。第11题,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再见到蓑衣的主要原因在于蓑衣较笨重,不如现代雨衣携带方便,也不如现代雨衣样式、颜色美观。技术进步导致新兴塑胶、塑料雨衣出现。故选D。
答案:9.B 10.A 11.D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20·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峰丛洼地是指经较纯的石灰岩形成的、由山体基部相连的圆锥状山峰和封闭的浑圆形溶蚀洼地组合而成的地貌类型。七百弄乡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多断裂构造发育,全乡海拔在800 m以上的峰丛有5 000多座,洼地有1 326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神仙莫奈何”是当地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
七百弄乡年均温为18~22 ℃,年降水量为1 200~1 700 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全乡人均耕地面积0.8亩,人们生活极度贫困。“七百弄鸡”“七百弄山羊”是当地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畜禽品种。图a示意七百弄乡岩溶洼地、洞穴与谷地关系,图b示意被誉为“天下第一弄”的甘房弄超深洼地剖面。
(1)说出七百弄乡的地形特征。(6分)
(2)分析七百弄乡峰丛洼地形成的条件。(6分)
(3)说明七百弄乡极度缺水的自然原因。(6分)
(4)有人建议,应该以当地特产“七百弄山羊”“七百弄鸡”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你是否赞成?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1)图a显示了洼地、谷地、洞穴多以及谷地延伸方向;文字材料与图b显示了该地高差大。(2)由文字材料可知该地石灰岩广布,属于喀斯特地貌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断层,据此分析即可。(3)降水多却缺水,主要从水资源分布不均、损耗大角度分析。注意水资源主要是地表水。(4)观点要与理由一致,可从区位条件与可持续发展意义角度分析。
答案:(1)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喀斯特地貌广布,高峰丛、深洼地数量多、密度大;谷地多呈东北—西南、西北—东南走向发育。
(2)石灰岩分布广泛,厚度大;地壳抬升高度大,落差大;多断层、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地表水冲蚀和溶蚀作用强烈。
(3)纬度低,年平均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大,10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较少;地表多裂隙,下渗作用强,地表河流发育条件差,水资源贫乏。
(4)赞成。理由: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水源清洁,生态环境良好;山地多,林草资源较丰富,天然饲料充足;当地禽畜品种优良;可以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或不赞成。理由:地形崎岖,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经济贫困,资金投入少,养殖技术落后;可能导致林草资源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禽畜粪便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13.(2020·湖南重点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水分盈亏量是指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力(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地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的差值。图Ⅰ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图Ⅱ是图Ⅰ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
(1)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份最低,7-8月份最高,分析其原因。(4分)
(2)判断丙地地表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月份,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3)判断6-8月甲、丙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6分)
(4)图中乙地水稻单产比小麦高83.9%,净收益是小麦的10.5倍,用水量是小麦的3倍。有人建议该地应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1)由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地雨季在7-8月。(2)由图中水分盈亏量与0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可。(3)影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日照时数、天气状况等。获取图示两地纬度、水分盈亏信息分析即可。(4)本题为开放题,从区位条件与经济、生态效益角度分析即可。答案:(1)5月份气温回升快,温度高,蒸发量大;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7-8月份雨季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2)1月份。1月份水分盈亏量为0,之前水分盈亏量大于0,之后小于0,说明该月地表水量由盈余转为亏损,地表水量达到最大。
(3)甲大于丙。6-8月甲地水分盈亏量小于0,说明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晴天多;丙地水分盈亏量大于0,说明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晴天少;甲地昼长大于丙地,日照时间长于丙地。
(4)赞同。理由:该地自然条件较优越(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半湿润区,有河流提供灌溉水源,土壤肥沃等);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种植水稻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或不赞同。理由:该地区年降水量少,水分盈亏量低;种植水稻耗水量大,大力种植水稻会加剧该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紧张;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40讲 中国区域地理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40讲 中国区域地理 (含解析),共29页。
(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0讲 中国区域地理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0讲 中国区域地理 (含解析),共29页。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55讲 中国地理分区,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