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蝉-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79026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1课 蝉-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79026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1课 蝉-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79026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1课 蝉-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79026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1课 蝉-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79026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1课 蝉-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 试卷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379026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1* 蝉课后复习题
展开每课一考点
【考点示例】 作比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展示】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典例精析】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这里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标准答案】 将蝉的幼虫与跳蚤作比较,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幼虫的形体。
★第一步 基础巩固
1.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A.yǒng yú jī xiā B.yōng yù zhī xià
C.yǒng yú zhī xiā D.yōng yù jī xià
【答案】B
【解析】“臃”读作yōng,“御”读作yù,“汁”不能取半边字的读音,读作zhī,“?隙”缝隙、裂隙。读作xià。故选B。
2.下列各项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扎扁 黏土 喧嚣B.轻舒 慷慨 金蜣
C.漂浮 刹那 瞬间D.轻盈 沸腾 涂墁
【答案】A
【解析】A“扎扁”应写作“轧扁”。
3.下列词语填入括号处正确的一项( )。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 )了我门前的树。我要( )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 )刺出三四十个孔。
A.占据 观察 牢固 往往
B.占领 考察 坚固 常常
C.占领 观察 牢固 往往
D.占据 考察 坚固 常常
【答案】D
【解析】一空:“占据”:用强力取得并保持(地域﹑场所等)。“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某个地方。根据语境可知,一到七月初,蝉就抢占了我门前的树,因此用“占据”。二空:“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实地观察调查。对于“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遗,必须用刀子来挖掘”,这属于“考查”。三空:“牢固”:坚固,结实。“坚固”:形容结实。根据语境“铁路工程师用砖墙”可知,这样做可使地道“坚固”。四空:“常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往往”:每每,时常。根据语境“它不受干扰”,表明“一根枯枝上刺出三四十个孔”是经常的行为,故用“常常”。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长津湖》这部电影的高票房靠的是它真实地还原了抗美援朝的历史取得的。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大力地开展“读经典、润心灵”的手抄报活动。
C.北京的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
D.不管袁隆平已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来的遗产及结束饥饿的使命将持续下去。
【答案】C
【解析】A.有误。句式杂糅,删去“靠的”或“取得的”;B.有误。缺主语,在“大力地”前面加上“我校”;D.有误。关联词搭配不当,把“不管”改为“虽然”。故选C。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②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
③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④蝉喜欢干燥、阳光多的地方。
⑤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⑥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A.④②①⑤③⑥B.③②⑥④①⑤C.②⑥⑤①④③D.④②⑤①⑥③
【答案】B
【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③是领起句,②承接“出现”介绍蝉出现的小圆孔,⑥说蝉从圆孔爬出,④说明蝉爬出小孔后的喜好,①承接“蝉喜欢干燥、阳光多的地方”介绍蝉破土而出的工具,⑤说明根据蝉的特点,我做研究时要准备的工具。正确顺序为:③②⑥④①⑤。故选B。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刻板,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生动传神、颇有情趣。
B.本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人格化,读来生动形象,使人倍感亲切。
C.从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成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突出了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D.本文的结尾段运用了抒情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了对蝉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答案】C
【解析】C.课文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选项错误;故选C。
★第二步 阅读提升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7~9题。
蝉的卵(节选)
①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②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③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④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⑤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⑥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⑦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⑧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⑨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⑩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⑪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7.第⑩段作者列举了两个数据,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
【答案】内容上强调突出地说明幼虫在地下生活时间之长,在地上生活时间之短;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要结合语境,结合文章主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简洁准确表述。内容上,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大概是四年”,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强调蝉幼虫在地下生活时间之长,在地上生活时间之短;结构上,“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承接上文,“大概是四年”“只有五星期”引出下文作者对蝉的赞美,第⑩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蝉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所选文段,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能力。结合第①段中“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第③段中“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第⑥段中“不久,它落到地上”,第⑦段中“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第⑧段中“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可知蝉选择树枝产卵防御危险,孵化出的幼虫艰难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结合第⑩段中“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四年苦工,最后才能换一个月的阳光下生活。所以,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坚韧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9.本文在介绍蝉时,多次以“小动物”“弱小的动物”“小生物”来称呼。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对小生命的尊重和同情,字里行间充满对小动物的怜爱和呵护。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要读懂全文,梳理思路,了解内容,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简洁准确表述。“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小动物”“小生物”这样的称呼表现出作者对小动物生存艰难的同情和疼惜,也流露出作者对动物的关心和爱护之情。“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对每一个弱小生命的尊重敬畏,更饱含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
蜘蛛的巢
法布尔
蜘蛛在母性方面的表露甚至比猎取食物时所显示的天才更令人叹服。它的巢是一个丝织的袋,它的卵就产在这个袋里。它这个巢要比鸟类的巢神秘,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气球,大小和鸽子蛋差不多,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围着一圈扇蛤形的边。整个看来,这是一个用几根丝支持着的蛋形的物体。
巢的顶部是凹形的,上面像盖着一个丝盖碗。巢的其他部分都包着一层又厚又细嫩的白缎子,点缀着一些丝带和一些褐色或黑色的花纹。我们立刻可以猜到这一层的白缎子的作用,它是防水的,雨水或露水都不能浸透它。
为了防止里面的卵被冻坏,仅仅使巢远离地面或藏在枯草丛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些专门的保暖设备。让我们用剪刀把包在外面的这层防雨缎子剪开来看看。在这下面我们发现了一层红色的丝。这层丝不是像通常那样的纤维状,而是很蓬松的一束。(A)这种物质,比天鹅的绒毛还要软,比冬天的火炉还要暖和,它是未来的小蜘蛛们的安乐床。小蜘蛛们在这张舒适的床上就不会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了。
在巢的中央有一个锤子一样的袋子,袋子的底部是圆的,顶部是方的,有一个柔嫩的盖子盖在上面。这个袋子是用非常细软的缎子做成的,里面就藏着蜘蛛的卵。蜘蛛的卵是一种极小的橘黄色的颗粒,聚集在一块儿,拼成一颗豌豆大小的圆球。这些是蜘蛛的宝贝,母蜘蛛必须保护着它们不受冷空气的侵袭。
那么蜘蛛是怎样造就这样精致的袋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做袋子时的情形吧!它做袋子的时候,慢慢地绕着圈子,同时放出一根丝,它的后腿把丝拉出来叠在上一个圈的丝上面,就这样一圈圈地加上去,就织成了一个小袋子。袋子与巢之间用丝线连着,这样使袋口可以张开。袋的大小恰好能装下全部的卵而不留一点空隙,也不知道蜘蛛妈妈如何能掌握得那么精确。
产完卵后,蜘蛛的丝囊又要开始运作了。但这次工作和以前不同。只见它先把身体放下,接触到某一点,然后把身体抬起来,再放下,接触到另一点,就这样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毫无规则,同时它的后脚拉扯着放出来的丝。这种工作的结果,不是织出一块美丽的绸缎,而是造就一张杂乱无章、错综复杂的网。接着它射出一种红棕色的丝,这种丝非常细软。它用后腿把丝压严实,包在巢的外面。
然后它再一次变换材料,又放出白色的丝,包在巢的外侧,使巢的外面又多了一层白色的外套。而且,这时候巢已经像个小气球了,上端小,下端大,接着它再放出各种颜色不同的丝,赤色、褐色、灰色、黑色……让你目不暇接,它就用这种华丽的丝线来装饰它的巢。直到这一步结束,整个工作才算大功告成了。
(B)蜘蛛开着一个多么神奇的纱厂啊!靠着这个简单而永恒的工厂——它可以交替做着搓绳、纺线、织布、织丝带等各种工作,而这里面的全部机器只是它的后腿和丝囊。
10.蜘蛛的巢在外观上有什么特点?请阅读全文简要作答。(温馨提示:仔细筛选信息,分条概括。)
【答案】整体呈蛋形(或倒置的气球形);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凹形的;白色并点缀着其他颜色的花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把握关键词句即可。如:它这个巢要比鸟类的巢神秘,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气球,大小和鸽子蛋差不多,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围着一圈扇蛤形的边。可以概括出“整体呈蛋形(或倒置的气球形);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 巢的顶部是凹形的,上面像盖着一个丝盖碗。巢的其他部分都包着一层又厚又细嫩的白缎子,点缀着一些丝带和一些褐色或黑色的花纹。可以概括出“顶部是凹形的;白色并点缀着其他颜色的花纹”。总结概括即可。
11.【考点一点通】文中画线句子(A)(B)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温馨提示:先判断说明方法,然后看看说明方法或具体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答案】(A)作比较。将“红色的丝”与“天鹅的绒毛”“冬天的火炉”作对比,强调了红色的丝具有的松软舒适和保暖的特点。
(B)打比方。将蜘蛛织巢比作开纱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织巢的复杂与神奇。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把握。注意先判断说明方法,然后分析作用。A句中“比天鹅的绒毛还要软,比冬天的火炉还要暖和”的“比”可以看出本句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红色的丝”与“天鹅的绒毛”“冬天的火炉”作对比,强调了红色的丝具有 “松软舒适和保暖”的特点。B句中“蜘蛛开着一个多么神奇的纱厂啊!”把“蜘蛛织巢”,比喻成“开纱厂”,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蜘蛛织巢的复杂与神奇,表达了作者对蜘蛛的赞美之情。
12.下列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蜘蛛织一个巢,要放出各种颜色的丝。
B.蜘蛛巢中央的袋子很精致,恰好能装下全部的卵而不留一点空隙。
C.蜘蛛织巢的顺序是“产卵——加白色外套——织外巢——华丽装饰”。
D.蜘蛛织巢工作分为产卵前后两个过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因为,织巢程序缺做袋子一项,且顺序有误。正确顺序是“做袋子——产卵——织外巢——加白色外套——华丽装饰”。
★第三步 综合拓展
13.学习了本文,班上准备进行一次以“有趣的昆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了解昆虫的休息特点——“蛰”。“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你能说出与之相关的一个节气及其含义吗?
(2)为了更好地研究昆虫,小明为大家推荐了一本好书《虫子旁》,请你帮他补写一个过渡句。(不超过15个字)
《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的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3)活动结束后,老师要求写一篇活动感悟,下面是李华同学写的一个片段,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
走进昆虫的世界,我领略了这个微妙世界无穷的奥秘:蝴蝶的美丽,将我带入了蝶象翩避的神秘王国;__________________。昆虫的世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
【答案】(1)惊蛰。惊蛰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来活动。
(2)虫子的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
(3)示例:蟋蟀的鸣唱,将我引入了乐曲悠扬的音乐殿堂
【解析】(1)根据题干“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二十四节气中与“蛰”有关的节气是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为惊蛰节气,惊蛰是指冬眠的那些小动物被雷震醒开始出来活动了。(2)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根据横线上的四个比喻句可知,横线上必须填一个比喻句,且要根据《虫子旁》书里的内容“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来确定比喻句的本体是“虫子”。(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即“偏正短语”“将我……”,比喻修辞仿写即可。
初中人教部编版口语交际 讲述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口语交际 讲述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口语交际讲述-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解析版docx、口语交际讲述-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乡愁(余光中)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4 乡愁(余光中)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第4课乡愁解析版docx、第4课乡愁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解析版docx、第8课列夫·托尔斯泰-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考点基础+提升+拓展三步通关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