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6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含解析)
展开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是 ______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高、低),其原因___。
[答案] (1)C3化合物 (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 (3)高 (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和[NADPH]少
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含量的变化将会是( ) A.a上升、b下降 B.a、b都上升 C.a、b都下降 D.a下降、b上升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 1.单因子外界因素的影响 (1)光照强度
b.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 (2)CO2浓度 图1 图2
①曲线分析:图1中A点表示CO2补偿点,即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时的CO2浓度,图2中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B和B′点所对应的CO2浓度都表示CO2饱和点。 ②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3)矿质元素
①曲线的含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但当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使植物吸水困难从而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②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适量地增施肥料,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4)温度图107
①曲线分析:温度是通过影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 ②应用: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降低温度。
2.多因子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1)曲线分析 ①P点前,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其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②P点到Q点之间,限制因子既有横坐标因素,也有其他因素。 ③Q点后,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子,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图示中的其他因子的方法。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A植物和B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光饱和:当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点后,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强度也不增加的现象 A.与B植物相比,A植物是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B.当光照强度超过9klx时,B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 C.当光照强度为9klx时,B植物的总光合速率是45 mg CO2/100 cm2叶·小时 D.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A植物与B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4mgCO2/100 cm2叶·小时
2.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CO2和[H]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过程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过程⑦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⑧只发生在线粒体中 C.过程⑤⑥均需要[H]作为还原剂,均需要ATP提供能量 D.过程①③产生的[H]都将与氧气结合产生水
下面坐标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该曲线是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 CO2 吸收和释放的情况。你认为下列四个选项中,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
曲线中 A 点相符的是(
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绘制了下列四幅图,除哪项外,图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 )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和矿质营养、水分等。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这些因素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甲图可知,限制AB段光合作用速度的因素一直是光照强度和温度B.由甲图可知,强光照下因光反应阶段受到限制导致光合作用速度不再增加C.由乙图可知,CD段光合作用速度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影响C3化合物的还原D.综合两图可知,在光照强度为B、温度为30℃时,再适当提高温度,光合作用速度仍会提高
下图所示均与植物光合作用有关,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光合效率受光照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丙代表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结构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在a点时,气体进出叶绿体的状况是______。(2)图甲中在c点时,结构M内ATP与ADP的流向是________。(3)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与f点比较,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或“基本一致”)(4)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能否生长?________
(1)没有气体进出 (2)ATP从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移向叶绿体基质,ADP从叶绿体基质移向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3)低 高 (4)能
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3标记)(2)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1)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 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3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的限制因素是 。2)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2千勒克司,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时的光合速度。“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2012-7-13标记)
1)当在 千勒克司光照强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相同。2)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2小时单位叶面积可积累葡萄糖 m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3)A植物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 千勒克司。
答案:(1)光反应 暗反应 (2)1)L1 光照强度 2)见下图 (3)1)6 2)10.9 3)6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多,光合作用最强B.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C.D点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细胞呼吸强度相等D.D点较B点CO2浓度高,是因为D点温度高,使植物细胞呼吸强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 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 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该植物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约为25℃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 保持在20℃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 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1给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 率的关系,如图2表示CO2的转移方向。
请据图回答:(1)根据图1,当光照强度为4 klx时,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是每100 cm2叶每小时吸收CO2____________________mg。(2)若该植物叶肉细胞处于图2状态时,则对应图1的曲线中__________点。(3)c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回答一种即可)。(4)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C3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将是__________。(5)在图1中c点所示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
高中生物高考考点精讲6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课件)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考点精讲6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课件)练习题,共46页。
高中生物高考考点精讲6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考点精讲6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课件),共46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15细胞工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精讲课件15细胞工程(含解析),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植物细胞工程,接触抑制,动物细胞工程,细胞核,胚胎工程,试管动物生产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