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模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期末测试卷(三)(解析版).docx
    • 试卷
      期末测试卷(三)(考试版).docx
    • 答案
      期末测试卷(三)(参考答案).docx
    • 试卷
      期末测试卷(三)(PDF版).pdf
    【期末模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01
    【期末模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02
    【期末模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03
    【期末模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01
    【期末模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02
    【期末模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01
    【期末模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02
    【期末模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01
    【期末模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02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模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文件包含期末测试卷三解析版docx、期末测试卷三考试版docx、期末测试卷三参考答案docx、期末测试卷三PDF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历史期末测试卷(三)

    七年级 上册

    (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 每题3分 共60分)

    1.根据已知的考古发现可知,中国早期人类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    )是古人类遗址分布比较多的区域。

    ①辽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③珠江流域                 ④黄河流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A.北京人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衣服                       D.山顶洞人捕鱼

    3.《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4.《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天下为家”的含义是(   

    A.天下为大家所共有                        B.天下为一家所私有

    C.天下一家和睦团结                        D.天下处处可以成家

    5.如图是保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某文物的照片。下列关于该文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B.出土于湖南宁乡

    C.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D.是贵族用的乐器

    6.如图中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

    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

    D.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

    7.“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8.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9.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10.如图所示是纪念邮票《孔子周游列国》《孔子讲学》。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各诸侯国,宣传他的主张和学说。他宣传的内容可能是(     )

    A.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以法治国,全面加强君权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1.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

    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12.“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1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14.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据此可知(    )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                       B.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

    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                       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15.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16.“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一支支驼队驮着茶叶、桃、梨、杏去了西域,又驮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到中原。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A.巩固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C.促进了物种交流                           D.改变了古代经济结构

    17.“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18.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原有旧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措施有)

    ①迁都北京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④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1. 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圆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这一天,很多人会怀念在圆周率值计算上有过杰出贡献的(   

    B.祖冲之                           A.张仲景

    D.宋应星                           C.贾思勰

    20.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选的内容是(   

    第一类:诸子百家,《论语》《老子》《墨子》

    第二类: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

    第三类:农学著作,①《农政全书》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大明历》

    第二部分:主题探究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舂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牛尊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佰(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贷志》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埋怨)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示众),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2分)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措施。(4分)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4分)

     

    (4)根据材料三,说说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2分)

     

     

    22.张骞通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材料二  《汉书·张骞传》载:“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年),惟二人得还。”材料三  汉武帝以前,汉朝与西域几乎处于隔绝状态,后世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

    材料四 《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时期西域的大致范围。(3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张骞此行的目的是什么。(2分)有人说“经历就是财富”,你认为张骞此行是否值得?(2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张骞“凿空”西域会遇到哪些困难?(2分)他的哪些精神和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张骞通西域后哪些物品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内地。(4分)

     

    23.下面的材料节选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学名著。据此,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  顺天时,量(衡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放纵)情返(违反)道(规律),劳而无获······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斜坡)走丸(推圆形的东西),其势难。

    (1)这部著作的名称是什么?(1分)作者是谁?(1分)

     

     

    (2)作者为创作此书做了哪些努力?(2分)此书的主旨是什么?(2分)

     

     

    (3)这段材料揭示了什么道理?(4分)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学情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学情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

    期末达标模拟测试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这是一份期末达标模拟测试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历史--中考模拟测试卷(一): 这是一份部编版历史--中考模拟测试卷(一),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末模拟】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三)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