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 湘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专题训练4《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7866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 湘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专题训练4《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7866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 湘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专题训练4《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37866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期末全复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备考(知识课件+专题训练+冲刺试卷)
【期末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 湘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专题训练4《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 湘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专题训练4《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湘教版)专题过关四 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一、选择题(共25小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井引发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完成下面1-2小题。1.此次地震中心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2.依据板块构造理论,日本多地震也主要因为日本位于哪个火山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澳大利亚火山地震带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在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下图),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3.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地球仪上( )A.纬度度数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极点的纬度度数应标注为90°C.经度度数的范围是20°-160°D.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4.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仪( )①应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②从北极俯视时,顺时针围绕灯泡转动③被照亮的半球是夜半球④同时保持自西向东的自转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同学们观察地球仪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表示地球表面的高低状况,较低的平原显示的颜色是( )A.红色 B.蓝色 C.绿色 D.棕色读下图漫画,完成下面6-7小题。6.图中漫画反映的是( )A.天圆地方说 B.浑天说 C.日心说 D.大陆漂移说7.该学说的提出者是( )A.魏格纳 B.麦哲伦 C.哥伦布 D.哥白尼读下图,完成下面8-9小题。8.图中丙地的海拔高度是(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9.下列描述中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米 B.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C.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D.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10.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 )A.8679米 B.9003米 C.8999米 D.8689米如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地中相对最不易发生地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下列板块中绝大部分位于海洋的是( )A.非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13.2020年2月12日18时37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北纬37.33度,东经141.37度)发生5.2级地震,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内部B.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C.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D.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14.下列属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是( )A.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B.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C.火山、地震都分布在各个大陆的边缘D.南美洲东岸的凸出部分,恰好与非洲西岸凹入部分轮廓吻合15.现代测量表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最主要的原因是( )A.板块碰撞 B.海平面上升 C.板块张裂 D. 地球公转16.下列地理现象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潮起潮落 B.气候变暖 C.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D.修建跨海大桥17.下列有关海陆变迁、板块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冲之鸟礁涨潮淹没,退潮露出,证明海陆在变迁B.福建、台湾处在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地震C.板块运动导致海陆的变迁,同时在板块交界处形成火山地震带D.世界两大山系主要分布在板块的内部读简笔画世界图和某大洋大洲图,完成下列18-21小题。18.图中M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19.M大洲两侧的大洋是( )A.大西洋和太平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C.印度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印度洋20.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甲大洋的面积可能会( )A.缩小 B.扩大 C.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21.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 )A.魏格纳 B.麦哲伦 C.哥伦布 D.张衡2020年10月底,湖北省某实验中学七年级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秋季研学,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去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著名楼阁—黄鹤楼,小明同学还绘制了黄鹤楼的平面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22-25小题。22.下列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小的应是(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C.湖北省地图 D.黄鹤楼平面图23.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地图反映内容最详细的是( )A.中国交通图 B.湖北省交通图C.武汉市交通图 D.黄鹤楼平面图24.地理老师在指导小明画图时强调:绘平面图应该具备地理最基本的三要素( )A.方向、比例尺 B.方向、比例尺、颜色C.方向、比例尺、注记 D.方向、比例尺、图例25.武汉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地的颜色应为( )A.白色 B.黄色 C.绿色 D.褐色二、综合题(共4小题)26.图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_米。(2)地形部位:A______,B______。图中①②③三处,不可能发育河流的是_____处。(3)C点位于D点的______方向,D点与C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4)④处与③处相比,坡度陡的是_____处。27.如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①____,②____。(2)图中王村和李村,海拔较高的是____村;据图推测,王村的海拔高度可能为____。A.400米 B.453米 C.500米 D.532米(3)图中小河在a处和b处,流速较快的是____处,判断理由是____。28.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扬州某学校组织学生到图中区域开展研学活动,团队共分为两组人员,下图为学生绘制的研学点等高线地形图。(1)图中所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________,学生绘制的河流支流①和②中,与实际相符的是________(填序号),因为其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2)图中山峰位于研学集中点的________方向,研学集合点到山峰的图上距离约4厘米,则实际直线距离约为________千米。(3)此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为________米,甲地海拔是________米,如果从甲地爬到山峰处,需要登高________米。(4)两组人员从研学集合点出发到乙地汇合乙地所在地形部位是________;行进过程中上坡较轻松的是第________组(填“一”或“二”)。29.读“大洲、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大洲:D_______(2)大洋:②_______,根据板块运动学说,可推测该洋的面积还在不断_______(扩大/缩小),原因是位于板块与板块_______处(碰撞/张裂)。(3)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2010年起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请问材料中提到欧洲位于图中哪个位置_______(填字母)。(4)我国于2010年7月1日至9月23日开展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此次科考路线将基本沿用我国前三次北极考察的路线,考察海区包括白令海峡、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其中材料中提到白令海峡,该海峡是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分界线,沟通了______洋和_________洋。(填名称)(5)C、F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答案】1.B 2.D【解析】1.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故B正确,AC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读图可知,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3.B 4.A 5.C【解析】3.通过学习知道,纬度度数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故A错误。极点的度数应标注为90°,故B正确。经度度数的范围是0°~180°,故C错误。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故D错误。故选B。4.在演示地球公转时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故①正确。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仪应逆时针围绕灯泡转动,故②错误。被照亮的半球是昼半球,故③错误。在演示地球公转的同时要保持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故④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5.同学们观察地球仪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表示地球表面的高低状况,较低的平原显示的颜色是绿色;黄色表示低山丘陵,蓝色表示海洋。故选C。【答案】6.D 7.A【解析】6.图示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台,反映了大陆漂移学说。天圆地方说和浑天说与地球形状有关,日心说与日地运动有关,故选D。7.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故选A。【答案】8.B 9.C【解析】8.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看出,丙地的海拔是100+100=200米,故选B。9.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读图可知,甲地海拔为300米,乙地海拔为100米,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 200=100米,甲乙的相对高度为300- 100=200米,故ABD正确,C错误,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10.B【解析】10.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处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8848-(-155)=9003米。故根据题意选B。【答案】11.D 12.C 13.C【解析】11.读图可得,④位于板块的内部,该地地壳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①、②、③都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故选D。12.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故选C。13.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因而多火山地震。故选C。【答案】14.D【解析】14.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火山、地震都分布在各个大陆的边缘是体现了板块的运动。故选D。【答案】15.C【解析】15. 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张裂拉伸,使红海面积不断扩大,专家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故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16.C【解析】16. 地球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海洋与陆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化的,以上四个地理现象中,潮起潮落是由太阳与月球的引力作用引起;气候变暖与大气运动有关;地中海不断缩小是由板块运动引起,是海陆变迁的例子;修建跨海大桥与海陆变迁无关,故选C。【答案】17.C【解析】17.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不属于海陆变迁,故A不正确。福建、台湾位于太平洋沿岸,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故B不正确。板块运动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形成火山地震带,故C正确。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D不正确。故选C。【答案】18.D 19.C 20.B 21.A【解析】18.图中M位于南半球,四面环海,距离其他大陆较远,为大洋洲,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19.根据上题可知,M大洲为大洋洲,大洋洲东侧为太平洋,西侧为印度洋,故C选项正确; ABD选项错误。故选: C。20.图中甲位于南美洲和非洲之间,为大西洋,地球表面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在不断地发生变迁,根据大陆漂移学说,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是一个整体,后来分裂,并以缓慢的速度分离,因而根据大陆漂移说,大西洋面积不断扩大,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21.大陆漂移假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他是在看到非洲东部和南美洲西部的轮廓十分吻合的情况下提出的,后来人们在两岸发现了相同习性的动物和相似的地层,得到了人们的证实;麦哲伦是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哥伦布是发现了新大陆,张衡是发明了地动仪,故选A。【答案】22.A 23.D 24.D 25.C【解析】22.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湖北省地图、黄鹤楼平面图四幅地图中,世界地图表示的范围最大,所以世界地图的比例尺最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中国交通图、湖北省交通图、武汉市交通图、黄鹤楼平面图四幅地图中,黄鹤楼交通图表示的范围最小,所以黄鹤楼交通图反映的内容最详细,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打开各种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图例构成了地图最基本的三要素,D正确,ABC错误。故选D。25.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白色表示被冰雪覆盖的部分,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高原、丘陵、山地,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武汉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应该用绿色表示,C正确,AB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共4小题)【答案】26.(1)350(2)鞍部 山峰(山顶) ③ (3)东北 300 (4)④【解析】(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图中比例尺为1:35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50米。(2)A为位于两山峰之间比较平缓的鞍部,B处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山顶)。①②两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③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河流发育于山谷中,所以图中①②③三处,不可能发育河流的是③处。(3)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C点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C点的海拔是100米,D点的海拔是400米,所以D点与C点的相对高度是400米-100米=300米。(4)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④处的等高线间距较③处的密,说明④处的坡度较③处的坡度大,所以④处与③处相比,坡度陡的是④处。【答案】27.(1)鞍部 山脊 (2)李 B (3)a a处相比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因此流速较快 【解析】(1)读图可得,①位于两个山顶之间部位,是鞍部;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2)地图可得,王村的海拔在400米—500米之间;李村的海拔在500米—600米之间,故海拔较高的是李村;王村的海拔高度可能为453米,故选B。(3)图中小河在a处和b处,流速较快的是a处,理由是a处相比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大,因此流速较快。【答案】28.(1)山地 ② 山谷 (2)西北 8 (3)100 400 540 (4)鞍部 二 【解析】(1)图中所示区域海拔较高,且等高线密集,是山地类型;①和②两条河流支流中,与实际相符的是②,此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属于山谷地形。(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图中山峰是位于研学集中点的西北方向;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2千米,当研学集中点到山峰的图上距离约4厘米时,实际直线距离约为8千米。(3)由图可知,图中区域两条相邻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100米即等高距是100米;甲处的海拔是400米,山峰的海拔是940米,甲处与山峰的相对高度是540米,所以从甲地爬到山峰需要登高540米。(4)乙地位于两座山之间的低洼处,属于鞍部地形;行进过程中上坡较轻松的是第二组,此处等高线更稀疏、坡度更缓。【答案】29.(1)非洲 (2)大西洋;扩大 张裂 (3)A 亚 北美(4)太平 北冰(5)巴拿马运河 【解析】(1)世界七大洲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读图可知大洲D是非洲.(2)世界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洋②是大西洋,根据板块运动学说,可推测该洋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原因是位于板块与板块张裂处。(3)图中A表示欧洲;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东与亚洲大陆相连。欧洲国家大多属于发达国家。(4)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5)C、F两大洲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 湘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专题训练9《世界的发展差异》,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的发展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 湘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专题训练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 湘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学期-专题训练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