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展开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姓名: 学科: 历史 第 周 八 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第6课 戊戌变法 课型: 新 课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了解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2、理解“百日维新”的变法内容;知道京师大学堂;
3、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
【学习重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
【“五步导学”流程】:
(一)课前先学先行(预习检测):
1.维新派
背景:甲午战争后,有识之士认识到仅凭技术的变革无法救亡,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日渐高涨。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主要活动:(1)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成功地扩大了社会影响,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作用;(2)北京发起成立强学会 ;(3)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影响:以救亡国存为目的的维新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启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形成一种新的时代气象。
2.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以后,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光绪帝表示不愿做亡国之君,下令筹划变法。
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
实施受阻:实际掌控权力的慈禧太后反对变法,多方阻挠。
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下令搜捕维新派,“戊戌六君子” 被杀。
影响:维新运动所开启的制度改革以及思想启蒙并未中断。
3.京师大学堂
基本内容: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课程分成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大类;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新式教育的最高学府,还是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
影响:对晚清新式学堂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
戊戌变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自主探究:
(三)、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
(四)、课内训练巩固(课堂演练)
1.根据下图判断,晚清时期持有以下主张的是 ( B )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A.洋务派B.维新派C。革命派D.顽固派
2.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是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颁布《定国是昭》是变法的开始
C从开始到结束仅维持了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D.使中国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芬在给清政府的,《请推广学校折》中,第一次正式提议设立“京师大学’’。1898年初,随着变法维新运动的日益发展,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再次提出:“自京师立大学,各省立高等中学,各府县立中小学及专门学”。这里介绍的是 ( A )
A.京师大学堂的诞生过程
B.京师大学堂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
C.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
D.京师大学堂的历史地位
4.陈旭麓先生在其著作《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提到,“知识分子是民族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对于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而言,他们的“使命”曾是 ( A )
A.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抵御西方侵略
C.推翻满清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D.努力发展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5.著名史学家戴逸在谈到戊戌变法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强调了戊戌变法 ( C )
A.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B.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
C.结果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结果是确立了民主政治
【反思】:
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难点,课前预习,巩固提升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难点,戊戌政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