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作业ppt课件
展开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1.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不断研发新型材料。可用于汽车车身的玻璃钢是一种( )
A. 金属材料 B. 非金属材料
C. 有机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
2.纳米二氧化钛(化学式为Ti02)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理想的光催化材料。该物质在日光或灯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可催化、光解吸附在其表面上的甲醛等有机物及部分无机物,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醛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B. 纳米二氧化钛在反应后质量减少
C. 纳米二氧化钛具有催化作用
D. 纳米Ti02与普通Ti02化学性质不同
3. 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采用最新的纳米技术,成功地开发出“用二氧化碳制取全降解塑料”的新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技术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
B. 该技术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C. 该技术开辟了利用二氧化碳的新途径
D. 全降解塑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4.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为了减少污染,我们要积极探索无污染或低排放的绿色新工艺
B. 为了减少污染,我们需要探索污染物的防治、转化和综合利用的途径
C. 只要有利于人类的进步,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制造新材料
D. 在化学工业中,不仅要及时处理好“三废”,还要努力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5. 液晶是一类新型材料,广泛地用于电子、仪表产品等。MBBA是其中一种研究较多的液晶材料,化学式为C18H21NO。
(1) MBBA中含有__________种元素,1个MBBA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个原子;
(2) MBB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6.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热结构材料。它比铝还轻,比钢还硬,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的脆性。
(1)在这种新型材料的上述性能中,涉及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涉及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各填一个)
(2)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反应:SiC+2NaOH+2O2==Na2SiO3+X+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Na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7. “智能纤维”是一种新型材料,能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状态的变化做出响应。其中,相变纤维能够通过吸热、放热来实现对温度的调节;凝胶纤维能够对温度做出反应;电子纤维能够导电及消除静电;记忆纤维能在特定环境下恢复原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变纤维制成的衣服可以调节体温,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B. 用凝胶纤维有可能制成显示体温的衣服
C. 电子纤维是一种绝缘体
D. 记忆纤维发生形变后无法恢复原状
8.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比较上述两个方案,你认为方案一的优点是( )
①节约能源 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
③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④提高铜的利用率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 据报道,科学家成功打造出世界上首个硼“足球烯”,它是由40个硼原子构成的硼球分子,这个由硼构成的新形态有望带来新的纳米材料,并可能在储氢中发挥巨大作用。以下关于硼“足球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硼“足球烯”是非金属单质
B. 硼“足球烯”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 硼“足球烯”与C60的原子排列相同
D. 化学性质与普通硼单质不同
10.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材料应用广泛,具有永久、稳定的防静电性能,且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等特点。纳米陶瓷刀具有金属刀无法比拟的优点:刀刃锋利,能切割钢铁等物质。能削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硬度高,其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倍;完全无磁性;不生锈变色,健康环保;可耐各种酸碱有机物的腐蚀;为全致密材料,无孔隙、不沾污、易清洁。纳米陶瓷充分体现新世纪、新材料的绿色环保概念,是高新技术为现代人奉献的又一杰作。
(1)纳米陶瓷刀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磁铁吸引,它的耐磨性好,是因为它的__________高。
(2)如图是纳米陶瓷刀、合金钢刀、普通菜刀磨损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反映纳米陶瓷刀磨损特点的是曲线__________(填字母),反映普通菜刀磨损特点的是曲线__________。
(3)根据纳米陶瓷的特点,它还可以被制成什么生活用品?__________。
11.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某课外活动小组从摄影冲印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形式全部回收。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1)同学甲提出试剂A选用铁粉,此时试剂D应该选用________;同学乙提出试剂A选用铜粉,此时试剂D应该选用____________。在这两种方法中,你认为同学_______(填“甲”或“乙”)的方法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a是_______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
(3)若采用同学甲的方法,写出加入试剂A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硝酸银与生成的银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如果取废弃的定影液2000g,最终回收得到5.4g的银,则这2000g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的硝酸银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12.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展“废物利用、减少污染”的活动中,取某工厂合金废料(含铝、铁、铜)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操作需用到的铁制仪器为______________。
(2)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操作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色固体C加适量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由含铝的钠盐制备氯化铝有两种途径,你认为合理的途径是__________(填“I”或“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某同学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1)用化学式回答: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生成的蓝色沉淀是__________。
(2)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物质_________。
A.氯化物 B.硫酸盐
C.硝酸盐 D.碳酸盐
(3)该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
①金属X为_______,固体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_(写化学式)。
②B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
A.K2CO3 B.Fe(NO3)2 C.MgCl2 D.Ba(NO3)2
③Ⅲ通空气时的化学方程式是4Fe(OH)2+2H2O+O2==4Fe(OH)3,由沉淀M获得Fe3O4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Fe(OH)2+2Fe(OH)3==Fe3O4+4H2O,在第Ⅲ步中应控制“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Ⅳ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参考答案
1. D
2. C
3. D
4. C
5.(1)4;41(2)267
6. (1)密度小(或硬度大、熔点高);抗氧化性(或热稳定性) (2)CO2;+4
7. B
8. A
9. A
10.(1)不能;硬度 (2)c;a (3)盛放强酸、碱、盐的容器(合理即可)
11. (1)稀硫酸(或稀盐酸)硝酸银溶液;甲;用铁比用铜更经济,而且用稀硫酸(或稀盐酸)除去过量的铁粉也比较简便和经济(2)过滤;漏斗(3)2AgNO3+Fe==Fe(NO3)2+2Ag;85:54;8.5
12. (1)过滤;铁架台(带铁圈)或三脚架(2)铁、铜;Fe+H2SO4==FeSO4+H2↑(3)CuO+H2SO4==CuSO4+H2O(4)II;途径II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得到的是纯净的氯化铝溶液(或途径I引入的杂质钠盐,得到的氯化铝不纯净。)
13. (1)AgCl;Cu(OH)2 (2)C(3)①Fe或铁;Fe、Ag、Cu ②BD ③控制O2的量,防止Fe(OH)2全部转化为Fe(OH)3④Ba(NO3)2+Na2SO4==BaSO4↓+2NaNO3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节 电能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节 电能作业ppt课件,文件包含第6节电能pptx、电子教案第6节电能doc、补充习题第6节电能docx、预习作业第6节电能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分类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物质的分类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第4节物质的分类pptx、补充作业第4节物质的分类docx、电子教案第4节物质的分类doc、预习作业第4节物质的分类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1节 食物与营养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1节 食物与营养作业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节食物与营养pptx、电子教案第1节食物与营养doc、补充习题第1节食物与营养docx、预习作业第1节食物与营养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