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统考版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四部分 第十九章 第34讲 中国微观热点区域
展开[考纲呈现] 地域差异;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 【核心素养解读】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特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3.地理实践力:结合“热点”与“焦点”问题,培养观察、思考、分析、评价、解决我国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
1.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
(3)河流:F 、G 、H 、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4)资源
【学以致用训练】[2022·浙江省十校联盟开学考试]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约375 mm,灌溉农业较为发达,素有“北方粮仓”之称。下图为“西辽河流域位置及区域简图”。据此完成1~2题。
1.AB河段干流河道多次左右摆动,是因为该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解析:该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短时间流量大;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含沙量大,泥沙沉积作用明显,使河道多变;地形平坦,水流不畅,干流多摆动;泥沙含量高,河床淤积、抬高,使干流河道左右摆动,故选D。
2.近现代时期,西辽河流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开垦C.过度樵采 D.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解析:西辽河流域虽然在农牧交错带,但沙漠分布区不在农牧交错带附近,A错。西辽河流域灌溉农业较为发达,而过度开垦会导致植被破坏严重,使土地沙化,B正确。过度樵采,会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错。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能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D错。
[2022·山西省晋中市模拟]199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运行后,大坝以下河槽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为“2000~2015年黄河河南小浪底至山东利津段河床高程及河槽断面形态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相较于2000年,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 )A.河流含沙量增加 B.流速变大C.流量增大 D.落差变小
解析:读图可知,相较于2000年,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变深,落差变大,河流流速增大;水库截留河流泥沙,河流含沙量减少,图中看不出河流流量的变化。故选B。
4.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程发生变化,下列因素与该变化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 )A.黄河中游植树造林B.水库拦截泥沙C.河流的侵蚀作用增强D.节约用水,用水量减少
解析: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程降低,有可能是因为河流含沙量减少,河流淤积作用减弱造成的,而河流含沙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黄河中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轻,也可能是水库拦截泥沙导致;该河段河床高程降低,也有可能是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河流侵蚀作用增强造成的。节约用水,用水量减少与河床高程变化关系不大,故选D。
5.与花园口—夹河滩段相比,泺口—利津段河槽较窄,最可能是因为该河段( )A.流速较快,河流下蚀作用更强B.两岸岩石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C.黄河两侧的护堤工程导致河槽两侧不易被侧蚀D.河床底部泥沙较松散,易被侵蚀
解析:一般情况下,外流河愈靠近河口地区,河床越宽,但泺口—利津段河槽较窄,说明该河段河槽被侧向侵蚀较轻,最可能是因为泺口—利津段是地上河,洪涝威胁严重,为防止洪涝灾害,人们不断加固两侧河堤,因此,与花园口—夹河滩段相比,该河段的河槽较窄,C正确。两处河段均位于黄河下游,且从剖面来看地形落差均不大,故流速均较慢,下蚀并不突出,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确定泺口—利津河段两岸岩石较坚硬,河床底部泥沙较松散,排除B、D,故选C。
1.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2)气候
(3)河流: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C 。(4)资源
2.人文地理特征3.环境问题: 灾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红壤肥力下降。
【学以致用训练】[2022·天津模拟]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是国家新阶段14个“整村脱贫”的主战场之一。下图示意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特点是( )A.总体分散,局部集中 B.中部较少,东西较多C.云贵较少,四川较多 D.西南最密,东北最稀
解析:读图可知,乌蒙山片区内几乎每个县都有贫困村分布,但整体上分布较为分散,中部和南部分布相对集中,数量较多,东西相对较少,即整体分散,局部集中,A对,B错。从左上角的小图中可以看出云贵两省贫困村较多,西部即四川相对较少,并非东北最稀,C、D错。
2.推测乌蒙山片区致贫的因素最可能是( )①政策 ②地形 ③人口 ④气候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解析:从材料可知,乌蒙山片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小,土地贫瘠,人口较多,人地矛盾突出,致贫最可能因素是地形和人口,②③正确,C对。政策不会致贫,①错;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利于农业发展,气候不是致贫因素,④错。故选C。
3.目前,乌蒙山片区要实现“整村脱贫”最可取的措施是( )A.积极垦荒,开辟耕地B.打造产业,增加就业C.发展教育,提高素质D.补贴资金,异地搬迁
解析:要实现“整村脱贫”必须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B对。乌蒙山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这里不宜垦荒开辟耕地,A错。发展教育,提高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会有利,但解决不了当前的贫困问题,C错。异地搬迁工程量及补贴资金投入较大,且该区域村落人口较多,应推广“本地脱贫”,少部分生态较差区域可以异地搬迁,D错。
[2022·山西省长治市模拟]2017年6月21~25日江西部分地区出现连续暴雨过程,总雨量与1998年暴雨基本持平,暴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范围广。下图为“该地区地形和暴雨发生时某时段风向图”。据此完成4~6题。
4.此次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 )①东海海域 ②台湾海峡 ③南海北部 ④孟加拉湾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解析:图中显示,2017年6月21~25日江西部分地区出现连续暴雨时,当地盛行西南风,因此水汽应主要来自西南方。东海位于江西省的东部,台湾海峡位于江西省的东南方,南海北部和孟加拉湾位于江西省的西南方,故选C。
5.下列选项中能够表示此次暴雨前后该地区气温、气压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读图可知,长江干流北侧盛行偏北风,长江干流南侧盛行西南风,由此可知,长江干流附近该地区存在一个低压槽,该低压槽形成锋面,材料信息表明,该锋面导致了总雨量与1998年暴雨基本持平,且暴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范围广,结合风向判断,该锋面不太可能是暖锋,应为冷锋。图A中气压先降后升,表明低气压或低压槽经过,气温呈上升趋势,应表明暖锋天气过境,A错;图B中气压先降后升,表明低气压或低压槽经过,气温呈下降趋势,应表明冷锋天气过境,B对;图C和图D中,气压先升后降,表明高气压或高压脊经过,不会形成降雨天气,C、D错。
6.导致此次降水强度大、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增温增湿 B.低山丘陵阻挡C.副热带高压北移 D.热带气旋西移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次江西出现连续暴雨过程是冷锋天气系统导致。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冷锋天气系统在此区域受到地形的阻挡和抬升,使得冷锋移动受阻,气流上升强度增大,导致降水强度大,本次降水历时长,B对;当地西南风来自海洋,空气湿度大,水汽含量足,鄱阳湖增温增湿对此次降水强度及时间长度影响不大,A错;副热带高压北移会使得雨带位置发生变化,C错;此次暴雨出现在2017年6月21~25日江西部分地区,此时热带气旋势力弱,难以西移至内陆地区形成暴雨,D错。
【必备知识落实】1.自然地理特征(1)气候(2)地形:a 、准噶尔盆地、c 、b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3)河流、湖泊:稀少,且多 河流。(4)资源: 、 、天然气和稀土资源丰富。2.人文地理特征3.环境问题: 化、水土流失、沙尘暴。
【学以致用训练】[2020·天津月考]读“祁连山冰川朝向玫瑰图”,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祁连山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太平洋、北冰洋 B.太平洋、印度洋C.大西洋、北冰洋 D.大西洋、印度洋
解析:读图可知,祁连山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北部,南部分布少。主要原因是祁连山位于内陆地区,夏季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祁连山山脉的抬升,降水多;冬季受来自北冰洋的极地东风从北冰洋带来水汽,在山地的北坡形成地形雨;祁连山与印度洋之间有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阻挡,西侧远离大西洋和受阿尔泰山及天山的阻挡,基本上不受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影响,故选A。
2.祁连山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水源丰富、林地多B.地势平坦、降水多C.光照充足、风沙小D.草原广布、温差大
解析:祁连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林地少,A、B错。祁连山位于内陆干旱地区,风沙天气多,C错。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该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草原,故选D。
[2020·天津模拟]下图中R地为我国内陆某地,大气运动夏季主要受局地温差影响,冬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全年多大风,风力发电产业发达。读图完成3~4题。
3.R地的风向( )A.夏季为西北风 B.冬季为东南风C.夏季为东南风 D.冬夏季节相反
解析:读图并结合图中信息可知,R地为我国内陆新疆天山中部,大气运动夏季主要受局地温差影响,东南部为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夏季升温快,大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西北部山地受海拔及冰川分布影响,升温慢,气压高,风由西北吹向东南,A正确,C错。该地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盛行西北风,B、D错误。
4.影响R地风力大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局部温差C.地形地势 D.植被差异
解析: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R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区,受峡谷地形影响,易形成峡谷效应,全年多大风,故选C。
1.自然地理特征(1)气候(2)地形:a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b 、c 、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3)河流、湖泊(4)资源: 、地热能、 等清洁能源丰富。
2.人文地理特征3.环境问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 退化。
【学以致用训练】[2021·湖南省湘潭县一中月考]羌塘草原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600米,多大风,几乎没有树木生长,当地的一些鸟类和老鼠同住在一个洞穴里,老鼠负责打洞,当鸟雀发现香鼬等进入洞穴时,立即向老鼠鸣叫报警,鸟鼠和谐共处,形成奇特的“鸟兽同穴”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羌塘草原不利于树木生长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水热条件 B.冻土广布C.风力较大 D.人类活动
解析:由材料可知,羌塘草原平均海拔4 600米,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无法满足树木生长需求,A正确。该地冻土分布广且厚度大,树木根系无法正常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当地多大风,可能引起树木形态上的变化,不利于树木存活,但都不是主要原因,B、C错。该处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少,且人类活动不属于自然条件,D错。
2.分析“鸟兽同穴”现象形成的原因( )①没有树木,鸟类无法筑巢 ②洞穴内多食物,鸟兽同穴觅食 ③洞穴内气温较高,避风 ④洞穴安全性强,易躲避天敌 ⑤鸟类为老鼠警示天敌 ⑥高原光照强烈,洞穴内遮阴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解析:结合材料“几乎没有树木生长”可知羌塘草原树木极少,鸟类无法筑巢。结合材料“多大风”可知该地海拔高,气温低,多大风,鸟类生存环境恶劣,洞穴内气温较高,避风。结合材料“当鸟雀发现香鼬等进入洞穴时,立即向老鼠鸣叫报警”,可知鸟类为老鼠警示天敌。再结合生活常识可知,洞穴安全性强,易躲避天敌,①③④⑤对。洞穴空间狭小,不是觅食场所,②错。在青藏高原上长期繁衍生息的鸟鼠对青藏高原的强烈光照有适应性,且光照还可提高温度,洞穴的主要功能不是为了遮阴,⑥错。故选B。
[2021·云南民族中学月考]“雪卷”(见下图)是冬天一种极为罕见的自然现象,只有在温度、湿度、风速、地形及雪花之间完美结合后才能形成。它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外部条件:首先,地形为缓坡,地面上要先有一层快要结冰的积雪;其次,要在积雪上降落比较厚的新雪,温度要保持0~1 ℃,否则雪卷会立即散掉;最后,时速至少达到40 km的阵风,如果是持续不断的大风,雪花则会被吹散,不会形成“雪卷”。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地区,“雪卷”最有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 D.南岭
解析:根据材料,形成“雪卷”必须同时满足缓坡、温度0~1 ℃、短时强阵风等三个条件才能形成。青藏高原上有缓坡,高原风力强大,且冬季气温能达到甚至保持0~1 ℃,能够满足材料中提到的三个条件,最有可能出现“雪卷”。故选C。
4.该地的特色农业类型是( )A.坝子农业 B.立体农业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农业的发展应该选择在地势较低、热量较好的河谷地带,其特色农业为河谷农业;坝子农业是云贵高原的特色农业;立体农业主要适用于南方低山丘陵区;灌溉农业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且有灌溉水源的地区。故选D。
5.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和制约性条件分别是( )A.光照 热量 B.降水 耕地资源C.昼夜温差 水源 D.气候 地形
解析: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光照条件是这里发展农业的突出优势条件;但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较弱,气温低,热量不足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故选A。
第49讲 中国微观热点区域课件PPT: 这是一份第49讲 中国微观热点区域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热点一,热点二,热点三,热点四,知识体系导学,热点一北方地区,必备知识基础落实,松嫩平原,华北平原,寒冷干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52讲热点2 中国人文区域: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52讲热点2 中国人文区域,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中国的农业,半湿润,内蒙古,2作物分布,古长城,秦岭淮河,水土流失,商品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52讲热点1 中国自然区域: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复习课件:第52讲热点1 中国自然区域,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阶梯状,大兴安岭,武夷山,台湾山脉,祁连山,贺兰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