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抚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段考物理试卷(一)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抚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段考物理试卷(一) (含答案)第1页
    辽宁省抚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段考物理试卷(一) (含答案)第2页
    辽宁省抚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段考物理试卷(一) (含答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抚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段考物理试卷(一)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抚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段考物理试卷(一) (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抚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段考物理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0分。1~6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7~10题为多选题,每题2分,漏选得1分,错选得0分)
    1.如图所示,为了培养学生安全出行意识,某校携手交警大队组织开展了“安全才会快乐”的户外交警体验活动,体验者小玉对有关物理量进行了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交通指示灯距离地面约3dm
    B.绿灯熄灭后黄灯每次亮起时间约1s
    C.行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m/s
    D.汽车鸣笛声音的强弱等级约30dB
    2.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1.80cm B.5.20cm
    C.1.81cm D.1.87cm
    3.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一切物质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下列形式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萌娃滑雪 B.醒发面团
    C.白云飘动 D.河水奔流
    4.如图所示是小莹乘坐高铁时的情景,她看到地面上的房屋风驰电掣向后运动。小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车厢 B.地面 C.树木 D.铁轨
    5.如图所示的声现象,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吹哨时,向上推活塞,是为了改变哨声的音色
    B.乙图: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丙图: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传递能量
    D.丁图:噪声监测仪能有效的减弱噪声污染
    6.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起源上古时期,人们用于狩猎,模仿动物的声音,来诱捕猎物获得食物。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主要是模仿动物声音的(  )
    A.声速 B.音调 C.音色 D.响度
    (多选)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
    B.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的越快
    C.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越大,运动的越快
    D.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越小,运动的越快
    (多选)8.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对结石病人进行“超声”碎石
    B.儿科医生利用听诊器给幼儿诊断病情
    C.119火警车发出急促刺耳的声音
    D.利用超声波使清洗液产生剧烈的振荡清洗眼镜片
    (多选)9.下列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减弱噪声的(  )
    A.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B.校园周边植树种草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
    D.射击运动员戴耳罩
    (多选)10.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始终相同
    D.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1.(3分)人的眼睛能直接分辨出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1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为2.5    m。
    12.(3分)如图所示,水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在音乐伴奏声中做出整齐优美的艺术动作。音乐伴奏声是通过    传到运动员耳中;声波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为了能使动作整齐,运动员之间要保持相对    (填“运动”或“静止”)。

    13.(3分)如图所示,箜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拨弦乐器。它是靠琴弦    产生乐音,当从左到右拨动琴弦时,所产生乐音的音调逐渐    (填“变高”或“变低”)。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时,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

    14.(3分)如图所示是某校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时的情景。地震警报的声音通过    传到同学们耳中,听到警报后,同学们立即有序跑出教学楼,这是利用声传递    。发生地震时会伴有    波的产生,这种波的频率低于20Hz。

    15.(2分)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根据    (填“响度”或“音色”)能辨别出猿发出的声音;李白以轻舟为参照物,看到万重山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16.(4分)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路程﹣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0~5s内,乙车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速度。在这段时间内,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    (填“东”或“西”)运动。
    (2)在t=15s时,甲、乙两车相距    m。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计算过程、数值、单位和答)
    17.(7分)2022年8月4日,中国解放军在我国台岛周边海域举行大规模的围岛军演。如图所示,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s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后经过了7.2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求:
    (1)火箭弹发射点距离目标多远;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8.(7分)小莹乘坐爸爸的车去上学,距离一个交通路口的停车线还有200m时,小莹看到汽车上的速度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停车线距离对面路口20m,此时绿灯倒计时显示剩余20s。
    (1)小莹爸爸保持速度表显示的速度不变,能否在红灯亮起前通过此路口?
    (2)小莹爸爸保持速度表显示的速度行驶,当绿灯倒计时显示剩余11s时,小莹爸爸发现路口有一人闯红灯横穿路口,立即踩刹车减速,车子刚好停在停车线上时,绿灯倒计时显示为0,求小莹爸爸从减速到停车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9.(7分)小霞练习使用刻度尺、秒表测量长度和时间。

    (1)用如图甲所示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的长度是    cm。
    (2)小霞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6.98cm、26.01cm、26.00cm、26.0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
    (3)小霞用如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如果测量时缠绕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小霞用秒表测量同学跑800米所用时间如图丙,秒表显示的时间是    s。
    20.(7分)小莹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时,不用蹬自行车也会越来越快。为了探究沿斜面下滑的物体速度如何变化,于是她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

    (1)实验开始前,应将斜面以较小的倾角放置,目的是增加小车运动的    (填“距离”或“时间”)。
    (2)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    释放,当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C处时被金属片挡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数据表格:
    路段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1)
    AB
    40.0
    2
       
    AC
    80.0
    3
    0.27
    BC
    40.0
       
       
    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填“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
    (4)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偏    。
    21.(6分)同学们分组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

    (1)如图甲所示,敲击音叉发声,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到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再次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听到    (填“更大”或“更小”)的声音,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
    (2)如图乙所示是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时音叉发声的音波形图,请在图乙中画出乒乓球被弹开得较近时音叉发声的大致音波形图。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手机声音的响度变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手机声音大小与抽气时相反;推理得出:声音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4分)小曹同学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如图甲,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再次实验,要改变    。
    A.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B.拨动钢尺的力度
    C.钢尺改为塑料尺
    实验现象表明:尺子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    。
    (2)如图乙所示是小曹自制的小乐器,她猜想声音的音调与橡皮筋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    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橡皮筋的粗细有关,她在实验中要控制橡皮筋的    、松紧相同,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3.(4分)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   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   。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什么要素?   。这里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   。

    辽宁省抚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段考物理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0分。1~6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7~10题为多选题,每题2分,漏选得1分,错选得0分)
    1.如图所示,为了培养学生安全出行意识,某校携手交警大队组织开展了“安全才会快乐”的户外交警体验活动,体验者小玉对有关物理量进行了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交通指示灯距离地面约3dm
    B.绿灯熄灭后黄灯每次亮起时间约1s
    C.行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m/s
    D.汽车鸣笛声音的强弱等级约30dB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交通指示灯距离地面约3m,而不可能是3dm,故A不合实际;
    B、由生活经验可知,绿灯熄灭后黄灯每次亮起时间一般为3s,故B不合实际;
    C、行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m/s,故C符合实际;
    D、汽车鸣笛声音的强弱等级约70dB,故D不合实际。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1.80cm B.5.20cm
    C.1.81cm D.1.87cm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A、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对齐被测工件的一边,故A错误;
    B、图中刻度尺的使用符合要求,工件左端与3.00cm整刻度线对齐,但记录结果未减去3.00cm,故B错误;
    C、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长度,故C错误;
    D、图中刻度尺的使用符合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属于基础题。
    3.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一切物质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下列形式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萌娃滑雪 B.醒发面团
    C.白云飘动 D.河水奔流
    【分析】机械运动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A.萌娃滑雪,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醒发面团,没有位置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白云飘动,有位置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河水奔流,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4.如图所示是小莹乘坐高铁时的情景,她看到地面上的房屋风驰电掣向后运动。小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车厢 B.地面 C.树木 D.铁轨
    【分析】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A、以车厢为参照物,地面上的房屋是运动的,故A符合题意;
    B、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上的房屋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树木为参照物,地面上的房屋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铁轨为参照物,地面上的房屋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本题属于基础性题目。
    5.如图所示的声现象,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吹哨时,向上推活塞,是为了改变哨声的音色
    B.乙图: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丙图: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传递能量
    D.丁图:噪声监测仪能有效的减弱噪声污染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
    (3)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答】解:A、甲图:吹哨时,向上推活塞,空气柱长度改变,振动频率改变,是为了改变哨声的音调,故A错误;
    B、乙图:通过“土电话”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这里传声的主要是棉线,故B正确;
    C、丙图: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丁图: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生活中声现象的分析与理解,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6.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起源上古时期,人们用于狩猎,模仿动物的声音,来诱捕猎物获得食物。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主要是模仿动物声音的(  )
    A.声速 B.音调 C.音色 D.响度
    【分析】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
    【解答】解:不同的发声体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口技主要是模仿动物声音的音色。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属基础题目。
    (多选)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
    B.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的越快
    C.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越大,运动的越快
    D.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越小,运动的越快
    【分析】由速度公式v=可知,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由路程和时间决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二是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速度公式v=可知,当时间相同时,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故A正确;
    B、由速度公式v=可知,当路程相同时,运动时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越快,故B正确;
    CD、由速度公式v=可知,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越大,运动的越快,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分析时注意用好控制变量法。
    (多选)8.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对结石病人进行“超声”碎石
    B.儿科医生利用听诊器给幼儿诊断病情
    C.119火警车发出急促刺耳的声音
    D.利用超声波使清洗液产生剧烈的振荡清洗眼镜片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医生对结石病人进行“超声“碎石,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儿科医生利用听诊器给幼儿诊断病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120救护车发出急促刺耳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利用超声波使清洗液产生剧烈的振荡清洗眼镜片,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熟悉生活中的应用。可解答此题。
    (多选)9.下列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减弱噪声的(  )
    A.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B.校园周边植树种草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
    D.射击运动员戴耳罩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答】解:A、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校园周边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射击运动员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防治噪声的途径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是一道基础题。
    (多选)10.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始终相同
    D.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分析】(1)根据图分析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再分析甲车的运动状态;
    (2)根据图分析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进而分析乙车的运动状态;
    (3)由(1)(2)可得出结论;
    (4)分析小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因此乙车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可能始终相同,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为20s,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的时间大于20s,所以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题关键是要知道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1.(3分)人的眼睛能直接分辨出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1  mm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为2.5  μ m。
    【分析】据日常生活中关于长度的常识进行估测。
    【解答】解:人的眼睛能直接分辨出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1mm;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为2.5μm。
    故答案为:mm;μ。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的估测,属基础题目。
    12.(3分)如图所示,水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在音乐伴奏声中做出整齐优美的艺术动作。音乐伴奏声是通过  水 传到运动员耳中;声波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快 ,为了能使动作整齐,运动员之间要保持相对  静止 (填“运动”或“静止”)。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运动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可让动作更整齐。
    【解答】解:声音通过水传播,水下运动员才能听到音乐伴奏声;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运动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可让动作更整齐。
    故答案为:水;快;静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基础题。
    13.(3分)如图所示,箜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拨弦乐器。它是靠琴弦  振动 产生乐音,当从左到右拨动琴弦时,所产生乐音的音调逐渐  变高 (填“变高”或“变低”)。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时,所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大小叫响度,与物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弹奏古琴,琴弦受到力的作用振动发声;
    由图可知,从左到右琴弦越来越短,则拨动时振动频率会越来越大,所产生乐音的音调逐渐变高;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弦的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变高;响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条件以及影响音调、响度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4.(3分)如图所示是某校进行地震逃生演练时的情景。地震警报的声音通过  空气 传到同学们耳中,听到警报后,同学们立即有序跑出教学楼,这是利用声传递  信息 。发生地震时会伴有  次声 波的产生,这种波的频率低于20Hz。

    【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3)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在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
    【解答】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地震警报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耳中;
    听到警报后,同学们立即有序跑出教学楼,这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发生地震时会伴有次波的产生,这种波的频率低于20Hz。
    故答案为:空气;信息;次声。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利用、次声波,是声现象重要的知识点,难度不大。
    15.(2分)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在欣赏的时候,经常发现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根据  音色 (填“响度”或“音色”)能辨别出猿发出的声音;李白以轻舟为参照物,看到万重山是  运动 (填“运动”或“静止”)的。

    【分析】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不同的发声体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李白根据音色能辨别出猿发出的声音;万重山相对轻舟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因此李白以轻舟为参照物,看到万重山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音色;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参照物的选择,属基础题目。
    16.(4分)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路程﹣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0~5s内,乙车做  匀速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速度。在这段时间内,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  西 (填“东”或“西”)运动。
    (2)在t=15s时,甲、乙两车相距  10 m。

    【分析】(1)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速度越快;根据甲、乙两车的速度关系判断两车的运动关系;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t=15s时,甲、乙两车运动的两车,据此求出两车的距离。
    【解答】解:(1)由图可知,0~5s内,乙车的运动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乙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乙车在0~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从图中可知,0~5s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根据v=可知,0~5s内,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所以在0~5s内,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西运动;
    (2)由图可知,在t=15s时,甲车通过的路程s甲=30m,乙车通过的路程s乙=20m,
    所以,在t=15s时,甲、乙两车相距Δs=s甲﹣s乙=30m﹣20m=10m。
    故答案为:(1)匀速;小于;西;(2)10。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s﹣t图象的认识与理解,能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计算过程、数值、单位和答)
    17.(7分)2022年8月4日,中国解放军在我国台岛周边海域举行大规模的围岛军演。如图所示,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s命中目标,命中目标后经过了7.2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m/s)求:
    (1)火箭弹发射点距离目标多远;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1)火箭弹发射点到目标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距离,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距离;
    (2)知道火箭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经过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平均速度。
    【解答】解:(1)火箭弹发射点到目标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v声t声=340m/s×7.2s=2448m;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弹===1020m/s。
    答:(1)火箭弹发射点距离目标2448m;
    (2)火箭弹发射后到命中目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020m/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速度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8.(7分)小莹乘坐爸爸的车去上学,距离一个交通路口的停车线还有200m时,小莹看到汽车上的速度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停车线距离对面路口20m,此时绿灯倒计时显示剩余20s。
    (1)小莹爸爸保持速度表显示的速度不变,能否在红灯亮起前通过此路口?
    (2)小莹爸爸保持速度表显示的速度行驶,当绿灯倒计时显示剩余11s时,小莹爸爸发现路口有一人闯红灯横穿路口,立即踩刹车减速,车子刚好停在停车线上时,绿灯倒计时显示为0,求小莹爸爸从减速到停车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1)求出汽车通过路口行驶的路程。由速度计读出汽车行驶速度,利用s=vt求2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汽车通过路口行驶的路程比较得出能否在红灯亮起前通过此路口。
    (2)先求出刹车前汽车匀速行驶的时间,利用s=vt求行驶的路程,进而求出刹车时到刹车线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莹爸爸从减速到停车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汽车通过路口行驶的路程s=200m+20m=220m,
    由速度计得出汽车行驶速度v=40km/h=40×m/s=m/s,
    由v=可得在2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s1=vt1=m/s×20s≈222.2m>220m,
    汽车能在红灯亮起前通过此路口;
    (2)刹车前汽车匀速行驶的时间t2=20s﹣11s=9s,
    汽车刹车前行驶的路程:
    s2=vt2=m/s×9s=100m,
    刹车时到刹车线的距离:
    s3=200m﹣s2=200m﹣100m=100m,
    小莹爸爸从减速到停车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v3==≈9.1m/s。
    答:(1)小莹爸爸保持速度表显示的速度不变,能在红灯亮起前通过此路口;
    (2)小莹爸爸从减速到停车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约为9.1m/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分析题意、确定几个过程中的s、v、t是关键,注意用下标区分清楚。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9.(7分)小霞练习使用刻度尺、秒表测量长度和时间。

    (1)用如图甲所示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物体的长度是  4.00 cm。
    (2)小霞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6.98cm、26.01cm、26.00cm、26.0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26.98cm ,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26.01 cm。
    (3)小霞用如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如果测量时缠绕的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小霞用秒表测量同学跑800米所用时间如图丙,秒表显示的时间是  282 s。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为减小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先去除差距较大的错误数据,再求取平均值;
    (3)测量结果准确与否,取决于线圈长度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线圈圈数是否准确;
    (4)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4cm对齐,估读为4.0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4.00cm;
    (2)小霞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测量结果中26.98cm与其他三个数据差距较大,是错误的;
    课本的长度为;
    (3)如果线圈缠绕时没有紧密靠在一起,线圈之间有间隙会导致线圈宽度变大,则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大;
    (4)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4”和“5”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2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2s,即秒表的读数为4min42s=282s。
    故答案为:(1)1mm;4.00;(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6.98cm;26.01;(3)偏大;(4)282。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累积法测细铜丝的直径、秒表的读数,经常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活动对于解决此类题目很有帮助。
    20.(7分)小莹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时,不用蹬自行车也会越来越快。为了探究沿斜面下滑的物体速度如何变化,于是她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

    (1)实验开始前,应将斜面以较小的倾角放置,目的是增加小车运动的  时间 (填“距离”或“时间”)。
    (2)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  静止 释放,当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C处时被金属片挡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完成数据表格:
    路段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1)
    AB
    40.0
    2
     0.2 
    AC
    80.0
    3
    0.27
    BC
    40.0
     1 
     0.4 
    由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越来越大 (填“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
    (4)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偏  大 。
    【分析】(1)实验开始前,应将斜面以较小的倾角放置,目的是减缓小车下滑速度,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C处时被金属片挡住。
    (3)将表中相关数据代入速度公式求出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根据tAC和tAB计算出小车通过BC段所用时间tBC;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vBC;
    (4)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计时偏晚,所测小车运动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距离一定时,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据此判断测得的平均速度vAC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1)实验开始前,应将斜面以较小的倾角放置,目的是减缓小车下滑速度,增加小车运动的时间。
    (2)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C处时被金属片挡住。
    (3)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vAB===20cm/s=0.2m/s;
    小车通过BC段所用时间为:
    tBC=tAC﹣tAB=3s﹣2s=1s;
    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40cm/s=0.4m/s;
    (4)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计时偏晚,所测小车运动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距离一定时,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因此测得的平均速度vAC会偏大。
    故答案为:(1)时间;
    (2)静止;
    (3)0.2;1;0.4;
    (4)大。
    【点评】此题考查了“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实验、速度公式及其计算,属基础题目。
    21.(6分)同学们分组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

    (1)如图甲所示,敲击音叉发声,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到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产生,再次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听到  更大 (填“更大”或“更小”)的声音,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振幅 有关。
    (2)如图乙所示是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时音叉发声的音波形图,请在图乙中画出乒乓球被弹开得较近时音叉发声的大致音波形图。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手机声音的响度变  小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手机声音大小与抽气时相反;推理得出:声音  不能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在波形图中,偏离原位置越远,表示响度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近,表示响度越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由实验可知,敲击音叉发声,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再敲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振幅变大,会听到更大的声音,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乒乓球被弹开得较近时的波形图,应该偏离原位置较小,但振动频率不变,如图所示:

    (3)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手机声音的响度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手机声音又变大;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1)振动;更大;振幅;(2)见上图;(3)小;不能。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利用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以及画波形图等,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22.(4分)小曹同学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如图甲,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再次实验,要改变  A 。
    A.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B.拨动钢尺的力度
    C.钢尺改为塑料尺
    实验现象表明:尺子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  高 。
    (2)如图乙所示是小曹自制的小乐器,她猜想声音的音调与橡皮筋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  频率 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橡皮筋的粗细有关,她在实验中要控制橡皮筋的  长短 、松紧相同,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分析】(1)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要控制拨动钢尺的力不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2)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而对橡皮筋来讲,其粗细、长短、松紧都会对音调造成影响。
    【解答】解:(1)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要控制拨动钢尺的力不变,第二次实验中应控制尺子不变、拨动尺子的力度不变,只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故选A;
    实验表明,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这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用相同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此时粗的振动慢,细的振动快,即橡皮筋振动的频率不同,橡皮筋发出的音调不同,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橡皮筋的粗细有关,他在实验中要使橡皮筋的长短、松紧相同。
    故答案为:(1)A;高;(2)频率;长短。
    【点评】此题是探究音调和频率关系的实验,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难点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3.(4分)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
    (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 声音 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 能量 。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什么要素? 响度 。这里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
    【分析】(1)根据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来解答此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
    (3)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
    (1)因为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所以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声音的影响;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即音箱发出声音的响度增大,说明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声音的响度增大,即音量控制的是音箱响度的;
    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需控制音调不变,这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声音;能量;(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3)响度;控制变量法。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多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N,下列现象能用惯性解释的是,下列事例中,应用大气压强的是,以下实例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