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含解析)
(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第34讲反应热的计算(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第34讲反应热的计算(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8 J·g-1·℃-1=4,50 ml·L-1 盐酸、0,5的含量,7 kJ·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掌握盖斯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并能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考点一 反应热的测定 燃烧热 能源
1.中和反应反应热及其测定
(1)中和反应反应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l H2O(l)时所放出的热量。
(2)测定原理
ΔH=-eq \f(m酸+m碱·c·t终-t始,n)
c=4.18 J·g-1·℃-1=4.18×10-3 kJ·g-1·℃-1;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稀溶液的密度用
1 g·mL-1进行计算。
(3)装置如图
(4)注意事项
①隔热层及杯盖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损失。
②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碱稍稍过量(0.50 ml·L-1 盐酸、0.55 m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③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器代替玻璃搅拌器的理由是铜丝导热性好,比用玻璃搅拌器误差大。
2.燃烧热
(1)燃烧热
eq \b\lc\{\rc\ (\a\vs4\al\c1(概念:在101 kPa时,1 m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意义:衡量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
(2)对完全燃烧的理解
3.燃料的选择 能源
(1)燃料的选择原则
eq \b\lc\{\rc\ (\a\vs4\al\c1(首先:保护环境,其次:热值大小,其他:稳定性、来源、价格、运输等))
(2)能源及利用
1.煤油是可再生能源( )
2.H2燃烧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
3.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
4.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 )
5.根据2H2(g)+O2(g)===2H2O(l) ΔH=-571 kJ·ml-1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571 kJ·ml-1
( )
6.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ΔH=2×(-57.3 kJ·ml-1)( )
答案 1.× 2.× 3.√ 4.√ 5.× 6.×
一、燃烧热、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含义
1.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为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
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
已知燃烧1 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 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为( )
A.3.8×104 kJ·ml-1
B.-3.8×104 kJ·ml-1
C.3.4×104 kJ·ml-1
D.-3.4×104 kJ·ml-1
答案 C
解析 燃烧热是指25 ℃、101 kPa下,1 m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则1 ml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为eq \f(3.8×104 kJ,1 000 g)×884 g·ml-1≈3.4×104 kJ·ml-1。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l-1,用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测出的中和反应反应热为28.65 kJ·ml-1
B.CO(g)的燃烧热ΔH=-283.0 kJ·ml-1,则反应2CO2(g)===2CO(g)+O2(g)的ΔH=+(2×283.0) kJ·ml-1
C.1 m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l水,放出57.3 kJ热量
答案 B
解析 中和反应反应热是以生成1 ml H2O(l)作为标准的,A不正确;有水生成的燃烧反应,必须按液态水计算燃烧热,C不正确;稀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吸热,放出的热量要小于57.3 kJ,D不正确。
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操作及误差分析
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
50 mL 0.55 ml·L-1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的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是
。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下同)。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杯盖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玻璃搅拌器轻轻地搅动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 。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
g-1·℃-1。为了计算中和反应反应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C (3)D (4)ΔH1=ΔH2<ΔH3 (5)-51.8 kJ·ml-1
解析 (4)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都完全电离,它们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相同,稀氨水中的溶质是弱电解质,它与盐酸的反应中一水合氨的电离要吸收热量,故反应热的数值要小一些。
考点二 盖斯定律及应用
1.盖斯定律
(1)内容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意义
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3)应用
2.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1)根据反应物的量的大小关系比较反应焓变的大小
①H2(g)+eq \f(1,2)O2(g)===H2O(g) ΔH1
②2H2(g)+O2(g)===2H2O(g) ΔH2
反应②中H2的量更多,因此放热更多,故ΔH1>ΔH2。
(2)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比较反应焓变的大小
③C(s)+eq \f(1,2)O2(g)===CO(g) ΔH3
④C(s)+O2(g)===CO2(g) ΔH4
反应④中,C完全燃烧,放热更多,故ΔH3>ΔH4。
(3)根据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比较反应焓变的大小
⑤S(g)+O2(g)===SO2(g) ΔH5
⑥S(s)+O2(g)===SO2(g) ΔH6
方法一:图像法,画出上述两反应能量随反应过程的变化曲线。
由图像可知:ΔH5<ΔH6。
方法二:通过盖斯定律构造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由⑤-⑥可得S(g)===S(s) ΔH=ΔH5-ΔH6<0,故ΔH5<ΔH6。
(4)根据特殊反应的焓变情况比较反应焓变的大小
⑦2Al(s)+eq \f(3,2)O2(g)===Al2O3(s) ΔH7
⑧2Fe(s)+eq \f(3,2)O2(g)===Fe2O3(s) ΔH8
由⑦-⑧可得2Al(s)+Fe2O3(s)===2Fe(s)+Al2O3(s) ΔH
已知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ΔH=ΔH7-ΔH8<0,故ΔH7<ΔH8。
一、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1.已知(g)===(g)+H2(g)
ΔH1=+100.3 kJ·ml-1①
H2(g)+I2(g)===2HI(g)
ΔH2=-11.0 kJ·ml-1②
对于反应:(g)+I2(g)===(g)+2HI(g)
ΔH3= kJ·ml-1。
答案 +89.3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①+反应②,则ΔH3=ΔH1+ΔH2=(+100.3-11.0)kJ·ml-1=+89.3 kJ·ml-1。
2.Deacn直接氧化法可按下列催化过程进行:
CuCl2(s)===CuCl(s)+eq \f(1,2)Cl2(g)
ΔH1=+83 kJ·ml-1
CuCl(s)+eq \f(1,2)O2(g)===CuO(s)+eq \f(1,2)Cl2(g)
ΔH2=-20 kJ·ml-1
CuO(s)+2HCl(g)===CuCl2(s)+H2O(g)
ΔH3=-121 kJ·ml-1
则4HCl(g)+O2(g)===2Cl2(g)+2H2O(g)的ΔH= kJ·ml-1。
答案 -116
解析 将所给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2可得:4HCl(g)+O2(g)===2Cl2(g)+2H2O(g) ΔH=[(+83 kJ·ml-1)+(-20 kJ·ml-1)+(-121 kJ·ml-1)]×2=-116 kJ·ml-1。
二、根据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嫦娥”五号预计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火箭的第一、二级发动机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可用肼来制备。用肼(N2H4)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二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已知:
①N2(g)+2O2(g)===N2O4(g)
ΔH=+10.7 kJ·ml-1
②N2H4(g)+O2(g)===N2(g)+2H2O(g)
ΔH=-543 kJ·ml-1
写出气态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 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 096.7 kJ·ml-1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由2×②-①得:
2N2H4(g)+N2O4(g)===3N2(g)+4H2O(g)
ΔH=2×(-543 kJ·ml-1)-(+10.7 kJ·ml-1)=-1 096.7 kJ·ml-1。
4.[2018·北京,27(1)]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反应 Ⅰ:2H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 kJ·ml-1
反应Ⅲ:S(s)+O2(g)===SO2(g)
ΔH3=-297 kJ·ml-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 3SO2(g)+2H2O(g)===2H2SO4(l)+S(s)
ΔH2=-254 kJ·ml-1
解析 由题图可知,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3SO2+2H2Oeq \(=====,\s\up7(催化剂))2H2SO4+S↓。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Ⅱ=-(反应Ⅰ+反应Ⅲ)可得:3SO2(g)+2H2O(g)===2H2SO4(l)+S(s) ΔH2=-254 kJ·
ml-1。
5.[2020·全国卷Ⅰ,28(1)]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2的催化氧化:SO2(g)+eq \f(1,2)O2(g)eq \(――→,\s\up7(钒催化剂))SO3(g) ΔH=-98 kJ·ml-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V2O5(s)与SO2(g)反应生成VOSO4(s)和V2O4(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2V2O5(s)+2SO2(g)===2VOSO4(s)+V2O4(s) ΔH=-351 kJ·ml-1
解析 据图写出热化学方程式:①V2O4(s)+2SO3(g)===2VOSO4(s) ΔH1=-399 kJ·ml-1;②V2O4(s)+SO3(g)===V2O5(s)+SO2(g) ΔH2=-24 kJ·ml-1,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可得:2V2O5(s)+2SO2(g)===2VOSO4(s)+V2O4(s) ΔH=ΔH1-2ΔH2=(-399 kJ·ml-1)-(-24 kJ·
ml-1)×2=-351 kJ·ml-1。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两种方法
(1)虚拟途径法:先根据题意虚拟转化过程,然后根据盖斯定律列式求解,即可求得待求反应的反应热。
(2)加和法:将所给热化学方程式适当加减得到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作相应的加减运算。 流程如下:
三、反应热的比较
6.已知:①S(g)+O2(g)===SO2(g) ΔH1;
②S(s)+O2(g)===SO2(g) ΔH2;
③2H2S(g)+O2(g)===2S(s)+2H2O(l) ΔH3;
④2H2S(g)+3O2(g)===2SO2(g)+2H2O(l) ΔH4;
⑤SO2(g)+2H2S(g)===3S(s)+2H2O(l) Δ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ΔH10)
总反应:CH3OH(g)+H2O(g)===CO2 (g)+3H2(g) ΔH3=c kJ·ml-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是放热反应
B.1 ml CH3OH(g)和H2O(g)的总能量大于1 ml CO2(g)和3 ml H2(g)的总能量
C.c>0
D.优良的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并减小了ΔH3,节约了能源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总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因此为吸热反应,故ΔH3>0,根据盖斯定律,ΔH1=ΔH3-ΔH2>0,则反应Ⅰ为吸热反应,故A、B错误,C正确;优良的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但焓变不变,焓变只能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决定,故D错误。
9.[2021·全国甲卷,28(1)]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CO2(g)+3H2(g)===CH3OH(g)+H2O(g)
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①CO2(g)+H2(g)===CO(g)+H2O(g)
ΔH1=+41 kJ·ml-1
②CO(g)+2H2(g)===CH3OH(g)
ΔH2=-90 kJ·ml-1
总反应的ΔH= kJ·ml-1;若反应①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 (填标号),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 -49 A ΔH1为正值,ΔH2和ΔH为负值,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可得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总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 ΔH=(+41 kJ·ml-1)+(-90 kJ·ml-1)=-49 kJ·ml-1;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反应①为慢反应,因此反应①的活化能高于反应②的活化能,同时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示意图中能体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A项。
1.(2021·浙江6月选考,2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反应的Δ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ΔH1>0,ΔH2>0
B.ΔH3=ΔH1+ΔH2
C.ΔH1>ΔH2,ΔH3>ΔH2
D.ΔH2=ΔH3+ΔH4
答案 C
解析 环己烯、1,3环己二烯分别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因此,ΔH1<0,ΔH2<0 ,A不正确;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其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共价键,因此,其与氢气完全加成的反应热不等于环己烯、1,3环己二烯分别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反应热之和,即ΔH3≠ΔH1+ΔH2,B不正确;由于1 ml 1,3环己二烯与氢气完全加成后消耗的氢气是等量环己烯的2倍,故其放出的热量更多,则ΔH1>ΔH2;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3环己二烯的反应为吸热反应(ΔH4>0),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苯与氢气完全加成的反应热:ΔH3=ΔH4+ΔH2,因此ΔH3>ΔH2,ΔH2=ΔH3-ΔH4,C正确,D不正确。
2.[2021·广东,19(1)]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H4与CO2重整是CO2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该重整反应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a)CH4(g)+CO2(g)2CO(g)+2H2(g) ΔH1
(b)CO2(g)+H2(g)CO(g)+H2O(g) ΔH2
(c)CH4(g)C(s)+2H2(g) ΔH3
(d)2CO(g)CO2(g)+C(s) ΔH4
(e)CO(g)+H2(g)H2O(g)+C(s) ΔH5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a的ΔH1 = (写出一个代数式即可)。
答案 ΔH2+ΔH3-ΔH5(或ΔH3-ΔH4)
解析 根据题目所给出的反应方程式关系可知,(a)=(b)+(c)-(e)=(c)-(d),根据盖斯定律则有ΔH1=ΔH2+ΔH3-ΔH5=ΔH3-ΔH4。
3.(2020·北京,12)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燃烧是放热反应
B.1 ml C(石墨)和1 ml CO分别在足量O2中燃烧,全部转化为CO2,前者放热多
C.C(石墨)+CO2(g)===2CO(g) ΔH=ΔH1-ΔH2
D.化学反应的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答案 C
解析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根据图示,C(石墨)+O2(g)===CO2(g) ΔH1=
-393.5 kJ·ml-1,ΔH1<0,则石墨燃烧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1 ml C(石墨)和1 ml CO分别在足量O2中燃烧,全部转化为CO2,1 ml C(石墨)放热多,故B正确;①C(石墨)+O2(g)===CO2(g) ΔH1=-393.5 kJ·ml-1,②CO(g)+eq \f(1,2)O2(g)===CO2(g) ΔH2=-283.0 kJ·
m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可得:C(石墨)+CO2(g)===2CO(g) ΔH=ΔH1-2ΔH2,故C错误。
4.(2019·浙江4月选考,23)MgCO3和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Ca、Mg):
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H1(MgCO3)>ΔH1(CaCO3)>0
B.ΔH2(MgCO3)=ΔH2(CaCO3)>0
C.ΔH1(CaCO3)-ΔH1(MgCO3)=ΔH3(CaO)-ΔH3(MgO)
D.对于MgCO3和CaCO3,ΔH1+ΔH2>ΔH3
答案 C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得ΔH=ΔH1+ΔH2+ΔH3,又已知Ca2+半径大于Mg2+半径,所以CaCO3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CO3的离子键强度,CaO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O的离子键强度。A项,ΔH1表示断裂MCO3中的离子键形成M2+和COeq \\al(2-,3)所吸收的能量,离子键强度越大,吸收的能量越大,因而ΔH1(MgCO3)>ΔH1(CaCO3)>0,正确;B项,ΔH2表示断裂COeq \\al(2-,3)中共价键形成O2-和CO2吸收的能量,与M2+无关,因而ΔH2(MgCO3)=ΔH2(CaCO3)>0,正确;C项,由以上分析可知ΔH1(CaCO3)-ΔH1(MgCO3)ΔH3(MgO),ΔH3(CaO)-ΔH3(MgO)>0,错误;D项,由以上分析可知ΔH1+ΔH2>0,ΔH3ΔH5,C项正确。
6.已知碳、一氧化碳、晶体硅的燃烧热分别是ΔH1、ΔH2、ΔH3,则工业冶炼晶体硅的反应为2C(s)+SiO2(s)===Si(s)+2CO(g) ΔH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2ΔH1-2ΔH2-ΔH3=ΔH4
C.C(s)+eq \f(1,2)O2(g)===CO(g) ΔH1
D.Si+O2===SiO2 ΔH3
答案 B
解析 1 ml C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 ml 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ΔH1ΔH2>ΔH3
B.ΔH2>ΔH3>ΔH1
C.ΔH2>ΔH1>ΔH3
D.ΔH3>ΔH2>ΔH1
答案 B
解析 对于反应a、反应b,升高温度平衡都向右移动,故二者均为吸热反应,ΔHa>0、ΔHb>0。经分析知a=②-③,ΔHa=ΔH2-ΔH3>0,推知ΔH2>ΔH3;b=③-2×①,故ΔHb=ΔH3-2ΔH1>0,推知ΔH3>2ΔH1>ΔH1。
8.发射运载火箭使用的是以液氢为燃料、液氧为氧化剂的高能低温推进剂,已知:
①H2(g)===H2(l) ΔH1=-0.92 kJ·ml-1
②O2(g)===O2(l) ΔH2=-6.84 kJ·m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与O2(g)反应生成H2O(g)放热483.6 kJ·ml-1
B.氢气的燃烧热ΔH=-241.8 kJ·ml-1
C.火箭中液氢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l)+O2(l)===2H2O(g) ΔH=-474.92 kJ·ml-1
D.H2O(g)===H2O(l) ΔH=-88 kJ·ml-1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每2 ml H2(g)与1 ml O2(g)反应生成2 ml H2O(g)放热483.6 kJ,选项中未指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氢气的燃烧热ΔH=-eq \f(483.6+88,2) kJ·ml-1=-285.8 kJ·
ml-1,故B错误;由盖斯定律可知,火箭中液氢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l)+O2(l)===2H2O(g) ΔH=-483.6 kJ·ml-1-(-0.92×2-6.84)kJ·ml-1=-474.92 kJ·ml-1,故C正确;H2O(g)===H2O(l) ΔH=-44 kJ·ml-1,故D错误。
9.(2022·湖南汨罗市高三检测)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MgF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步步高版)第6章 第35讲 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共17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6章 第34讲 反应热的计算,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面,扎实训练学科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6章 第33讲 反应热,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面,扎实训练学科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