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3 第九单元 第2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础营养物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3 第九单元 第2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础营养物质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乙酸与乙酸乙酯,1烃的衍生物,原子或原子团,2官能团,化学性质,NO2,COOH,乙醇和乙酸,CH3CH2O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
①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的________________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②举例:一氯甲烷、四氯化碳、硝基苯、乙醇等。
①概念:决定有机化合物____________的原子或原子团。②几种常见官能团的名称及符号。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CH3CH2OH+3O2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
(4)用途3.乙酸乙酯(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乙酸乙酯通常为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存在于水果、花草中,可用作饮料、糖果、香水、化妆品中的香料和指甲油、胶水的溶
(3)化学性质①酸性条件下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逆)。
CH3COOC2H5+H2O
CH3COOH+C2H5OH
②碱性条件下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彻底)。
(4)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特点如下:
CH3COOC2H5+NaOH
CH3COONa+C2H5OH
在试管中加入3 mL 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 2 mL浓硫酸和 2 mL 冰醋酸;按②中图示连接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 min,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
a.为防止试管中液体在受热时暴沸,加热前在试管中加入
b.玻璃导管的末端不要插入饱和 Na2CO3 溶液中,以防止液
c.开始时要用小火均匀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减少乙醇和乙酸的挥发;待有大量产物生成时,可大火加热,以便将产物蒸出。
d.装置中的长导管起导气兼冷凝作用。
e.饱和 Na2CO3 溶液的作用:挥发出的乙酸与 Na2CO3 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乙醇易溶于 Na2CO3 溶液,有利于乙酸乙酯与乙酸、乙醇的分离;另外乙酸乙酯在饱和 Na2CO3 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与饱和 Na2CO3 溶液混合时易分层,可用分液法分离。
(2)—OH 与 OH-中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
[ 自主测评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3)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饱和 Na2CO3 溶液加以区别(
(4)CH3COOH+H18O—C2H5
CH3COOC2H5+H2 18O
(5)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乙酸可用饱和 Na2CO3 溶液或
NaOH 溶液除杂,然后分液(
(6)浓硫酸在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作催化剂和脱水剂
2. 【深度思考】(1)CH3COOH 分别与 NaOH 、CH3CH2OH
发生反应,CH3COOH 分子中的断键部位相同吗?
(2)能否用 Na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应如何检验酒精中
答案:(1)不同。与 NaOH 反应断键部位是氢氧键,与乙醇
反应断键部位是碳氧键。
(2)不能。因为 Na 与乙醇也发生反应生成 H2。向酒精中加入适量无水 CuSO4,若无水 CuSO4 的颜色由白色变为蓝色,则证明酒精中含有水。
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1.(2020 年滨州检测)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 Na 反应得到 V1 L 氢气,取另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和足量的 NaHCO3反应得到 V2 L 二氧化碳,若 V1 =V2≠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B.HOOC—COOHD.CH3COOH
解析:Na 既能与羟基反应,又能与羧基反应;NaHCO3 只
与羧基反应,不与羟基反应。A 项符合题意。
2.已知二羟甲戊酸是生物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下列关
于二羟甲戊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产物的分子式为 C8H18O4B.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在铜的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D.标准状况下,1 ml 该有机物可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
解析:A 项,分子式应为C8H16O4,错误;B 项,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错误;C 项,在铜的催化下与氧气反应能将醇羟基氧化成醛基,含醛基的物质可发生银镜反应,正确;D 项,生成标准状况下的 H2 应为 33.6 L,错误。
乙酸、水、乙醇、碳酸分子中羟基氢原子的
[归纳提升]活泼性比较
乙醇、乙酸反应时的断键方式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B.和浓 H2SO4 共热到 170 ℃时键②和键⑤断裂C.和浓 H2SO4 共热到 140 ℃时仅有键②断裂D.在 Ag 催化下与 O2 反应时键①和键③断裂
解析: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乙醇中 O—H 键断裂,A 正确;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是键②和键⑤断裂,B 正确;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醚,其中一个分子键①断裂,另一个分子键②断裂,C 错误;乙醇催化氧化为乙醛,断键为①和③,D 正确。
4.(2020 年临沂检测)已知乙酸的结构如图所示:
关于乙酸在各种反应中断裂化学键的判断正确的是(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③断裂B.和 NaOH 反应时键②断裂C.燃烧时断裂所有的化学键D.酯化反应时键①断裂
解析:乙酸与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A 错误;与NaOH反应时,键①断裂,B 错误;乙酸燃烧生成 CO2 和 H2O,所有的化学键断裂,C 正确;酯化反应时,键②断裂,D 错误。
注意:乙醇催化氧化时,断裂①和③两处键,形成碳氧双键。醇催化氧化时,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两个氢原子时,生成醛;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一个氢原子时,生成酮;不含有氢原子时,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装好试剂。下列有关改进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乙醇氧化及产物检验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其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按图组装好仪器,
A.点燃酒精灯,轻轻推动注射器活塞即可实现乙醇氧化及部分产物的检验
B.铜粉黑红变化有关反应为 2Cu+O2
2CuO、C2H5OH
CH3CHO+Cu+H2O
C.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乙醇氧化反应生成了水D.在盛有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试管中能看到砖红色沉淀
解析:点燃酒精灯,轻轻推动注射器活塞即可反应,空气带着乙醇蒸气与热的铜粉发生反应,选项 A 正确;看到铜粉变
2CuO,看到铜粉由黑变红,发生C2H5OH
CH3CHO+Cu+H2O,选项 B 正确;硫酸铜粉末变
蓝,是因为生成了五水硫酸铜,说明乙醇氧化有水生成,选项C 正确;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需要加热,选项 D 不正确。答案:D
6.(2020 年襄阳三中月考)下图是制备乙酸乙酯的两种装置,
A.相比于 b,a 装置具有副反应少、原料利用率高等优点B.加入的浓硫酸要稍多于催化剂用量的原因是浓硫酸还起
到吸水剂的作用,推动平衡正向进行
C.反应结束后,将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振荡、
放气、静置、分液,然后从下口放出制备的产物D.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
解析:装置 a 采用水浴加热,温度较低且可控,装置 b 采用明火直接加热,温度不方便控制,副反应多,导致原料利用率下降,A 正确;浓硫酸起到吸水剂和催化剂的双重作用,减小了生成物浓度,平衡右移,B 正确;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轻,因此在上层,应从上口倒出,C 错误;根据“相似相溶”原则,碳酸钠溶液极性很大,而乙酸乙酯极性较弱,因此溶解度较低,D 正确。答案:C
①实验过程操作:如图所示。现象:螺旋状铜丝交替出现红色和黑色,试管中散发出刺激性气味。②反应原理a.从乙醇分子结构变化角度看:
脱去的两个H,一个是—OH上的H,一个是与—OH 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的 H。
2CuO(铜丝表面由红变黑)
b.反应过程:2Cu+O2③Cu 的作用:催化剂。
1.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种类、组成及关系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①葡萄糖[CH2OH(CHOH)4CHO]:
C6H12O6+6O2―→6CO2+6H2O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在稀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如 1 ml 蔗糖水解生成 1 ml葡萄糖和 1 ml 果糖,1 ml 麦芽糖水解生成 2 ml 葡萄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
在稀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2)油脂的性质①油脂的水解
3C17H35COOH+
酸性条件下:_____________
②油脂的氢化油脂氢化在工业上用于生产硬化油,便于运输和储存。
碱性条件下(皂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
3C17H35COONa+
3.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用途(1)糖类的用途
①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②用于生产肥皂和甘油。
①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
②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如动物的毛和皮、蚕丝可制作服
③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 自主测评 ]1.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
)(2)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
(3)植物油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和溴水褪色是因为油中含
(4)高温消毒、酒精消毒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
(5)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用作人体的营养
(6)酯类物质在碱性条件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2.【深度思考】写出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1)淀粉:试剂: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2)蛋白质:试剂: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3)葡萄糖:试剂: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
(3)新制 Cu(OH)2 悬浊液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A.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B.油脂的皂化、淀粉制葡萄糖均属于水解反应C.碳链中含碳碳双键的油脂,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D.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 Na2SO4、CuSO4 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解析:纤维素是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A 正确;油脂的皂化指油脂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的反应,属于水解反应,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属于淀粉的水解,可以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B 正确;油脂中,不饱和度越大,沸点越低,C 正确;鸡蛋清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因盐析产生沉淀,盐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会因变性产生沉淀,变性是不可逆的,D 错误。
2.(2020 年济南外国语学校月考)下列关于糖类、油脂、蛋
A.果糖、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C.一定条件下,蛋白质都可以水解为氨基酸D.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水解为葡萄糖,二者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
解析: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分子式相同,都是 C12H22O11,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而果糖是单糖,A 错误;动物油脂主要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植物油脂主要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后者能发生加成反应,而前者不能,其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B 错误;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可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C 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结构不同,但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D 错误。
(1)对比明确油脂“三化”
油脂中的“三化”是指氢化、硬化、皂化。氢化是指不饱和油脂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油脂的反应;通过氢化反应后,不饱和的液态油转化为常温下为半固态的脂肪的过程称为硬化;皂化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的反应。
(2)盐析、变性的异同
①盐析:在轻金属盐作用下,蛋白质从浓溶液中凝聚成固体析出,其实质是溶解度降低,是物理变化,此过程可逆,加水后仍可溶解,蛋白质仍保持原有的生理活性。
②变性:在重金属盐、受热、紫外线照射、酒精等作用下蛋白质凝聚成固体析出,其实质是结构性质发生变化,是化学变化,此过程不可逆,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③二者均是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凝聚成固体的过程。
3.为了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 60~80 ℃的水浴加热 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和丙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实验 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下列结论错. . 的是(
实验 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实验 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 NaOH 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可在水解液中直接
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 1 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解析: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根据砖红色沉淀的产生判断产物的还原性。
4.某学生设计了四种实验方案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中
实验方案设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A.淀粉溶液没有水解B.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结论:淀粉完全无砖红色
沉淀。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有砖红色沉淀。结论:淀粉已水解
解析:A 项,方案正确,结论错误,因为当淀粉部分水解时,残留的淀粉也会使碘水变蓝色;B、D 项,方案设计及结论均错误,因为当水解液呈酸性时,加入的新制 Cu(OH)2 悬浊液(或银氨溶液)首先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而无法与葡萄糖作用。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1)实验流程:(2)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淀粉检验时,应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
为碘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②淀粉、蔗糖的水解实验是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 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检验淀粉或蔗糖的水解产物前应先加入 NaOH 溶液调至溶液呈碱性。
官能团的性质与有机物鉴别
5.(2020 年泉州一模)某有机物 W 的结构简式为
A.是一种酯类有机物B.含苯环和羧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3 种C.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D.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氧化反应
解析:根据有机物W的结构简式,还可写为C6H5OOCCH3,含有酯基,是一种酯类有机物,A 正确;同分异构体含苯环和羧基,则苯环上的取代基为—CH3、—COOH 有邻间对 3 种,—CH2COOH 一种,共有 4 种,B 错误;苯环上的 C 原子及酯基上的碳原子均为 sp2 杂化,则苯环与酯基各为一个平面,当两平面重合时,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C 正确;有机物含有苯环及酯基,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可以燃烧发生氧化反应,D 正确。
6.(2019 年柳州模拟)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
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A.碘水,变蓝色;新制 Cu(OH)2 悬浊液,砖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 Cu(OH)2 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C.新制 Cu(OH)2 悬浊液,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D.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 Cu(OH)2 悬浊液,砖红色沉淀
解析:因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利用碘水来鉴别,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可用浓硝酸来鉴别;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 Cu(OH)2 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综上所述,D 正确。
[归纳提升] 依据官能团的特性鉴别有机物的方法
1.(2020 年新课标Ⅰ卷)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对于上述化学药品,
A.CH3CH2OH 能与水互溶B.NaClO 通过氧化灭活病毒C.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 76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
解析:乙醇分子中有羟基,其与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能与水互溶,A 正确;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通过氧化灭活病毒,B 正确;过氧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3,故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76,C 正确;氯仿的化学名称为三氯甲烷,D不正确。答案:D
2.(2020 年新课标Ⅰ卷)紫花前胡醇(
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化合
A.分子式为 C14H14O4B.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C.能够发生水解反应D.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
解析:根据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以确定其分子式为C14H14O4,A 正确;该有机物的分子在有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其可以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B 不正确;该有机物的分子中有酯基,故其能够发生水解反应,C 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故其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D 正确。
A.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甲烷、汽油、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依次增加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C.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蚕丝与棉花D.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由于等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其含氢量的大小,而甲烷、汽油、氢气中 H 的百分含量大小顺序为汽油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5 第十二单元 第4节 基本营养物质与有机合成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3 第七单元 第3节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总复习 化学 模块3 第九单元 第1节 甲烷、乙烯和苯课件PPT,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