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7551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7551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7551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kJ⋅ml−1,0∼3,【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a2S可除去污水中的Cu2+
B. 应避免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C. 风能发电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D. 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下列状态的铝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
A. B.
C. D.
下列有关化学概念或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离、电镀、电解均需要通电才可发生
B. 激发态的钾原子回到基态,会形成发射光谱
C. 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熵增的过程
D. 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g由H218O与D2O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 0.1ml⋅L−1HClO4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1NA
C. 32.5gFeCl3(s)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2NA
D. 0.5mlSO2与0.25mlO2充分反应生成SO3分子数为0.5NA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类由Fe−Se−As−F−O组成的磁性超导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态Fe2+与Fe3+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5:4
B.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3474Se与 3477Se的相互转化
C. As、F、O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最大的是F
D. 基态O原子的核外电子有8种空间运动状态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中性溶液中:Fe3+、K+、Cl−、SO42−
B.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Mg2+、NO3−、Cl−
C. 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Na+、K+、SO42−、ClO−
D. Kwc(OH−)=1×10−13ml⋅L−1的溶液中:NH4+、Na+、Cl−、CO32−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仪器甲中液体读数为10.60mL
B. 用乙装置进行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
C. 用丙装置模拟外加电流法保护铁
D. 用丁装置比较CuSO4、FeCl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
氮氧化物在空气中易形成酸雨,已知反应2NO(g)+O2(g)⇌2NO2(g)ΔHvb
C. 平衡常数:K(T1)>K(T2)D. 图中a点:v正v逆=1.6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常温下,向⋅L−1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用H2R表示邻苯二甲酸)溶液中滴加0.1000ml⋅L−1的K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KOH溶液的体积(V)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的电离程度:a>b>c>d
B. a点溶液中:Kwc(R2−)>c(OH−)>c(HR−)
甲酸(HCOOH)常用于橡胶、医药等工业。铋基催化剂对CO2电化学还原制取HCOOH具有高效的选择性。其反应历程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制取HCOOH催化效果较好的催化剂为 ______。
(2)不同催化剂下,该历程的最大能垒(活化能)为 ______eV;由 *CO2−生成 *HCOO−的反应为 ______。
(3)HCOOH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离子交换膜为 ______(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②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______。
③当电路中转移0.2ml电子时,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 ______L,需补充物质X的化学式为 ______。
乙酸、碳酸、次氯酸、亚磷酸(H3PO3)在生产、生活及医药方面有广泛用途。
已知25℃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常数如表所示。
(1)根据表中数据,将pH=3的下列三种酸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小的是 ______(填标号)。
a.CH3COOH
b.H2CO3
c.HClO
(2)常温下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①CH3COONH4②CH3COONa③CH3COOH,其中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填标号)。
(3)常温下,pH=10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______ml⋅L−1;请设计实验,比较常温下0.1ml⋅L−1CH3COONa溶液的水解程度和0.1ml⋅L−1CH3COOH溶液的电离程度大小:______(简述实验步骤和结论)。
常温下,已知H3PO3溶液中含磷微粒的浓度之和为0.1ml⋅L−1,溶液中各含磷微粒的pc−pOH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pc=−1gc,pOH=−1c(OH−);x、z两点的坐标为x(7.3,1.3)、z(12.6,1.3)。
(1)H3PO3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2)表示pc(H2PO3−)随pOH变化的曲线是 ______。(填“①”、“②”或“③”)。
(3)常温下,NaH2PO3溶液中的c(HPO32−)______c(H3PO3)(填“”或“第二电离能>第一电离能,基态大于激发态,A属于基态第三电离能、B属于基态第二电离能、C属于激发态第三电离能,D属于激发态第一电离能,所以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最小的是D,
故选:A。
电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所需能量:基态>激发态,第一电离能T2,则K(T1)>K(T2),故C正确;
D.在T1条件下,设SiHCl3的起始加入量为1,平衡时SiHCl3的转化率为0.22,平衡时SiHCl3的量为1−0.22=0.78,SiH2Cl2和SiCl4的量均为0.11,K=xSiH2Cl2⋅xSiCl4xSiHCl22=k正k逆=0.11×≈0.02,对于a处,SiHCl3的转化率为0.2,SiHCl3的量为1−0.2=0.8,SiH2Cl2和SiCl4的量均为0.1,v正v逆=xSiHCl22xSiH2Cl2⋅xSiCl4×k正k逆=0.820.1×0.1×0.02=1.28,故D错误;
故选:D。
A.由温度变化对平衡的影响判断反应吸放热;
B.温度高,反应速率快;
C.由温度变化对平衡的影响判断K值变化;
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v正=v逆,k正xSiHCl22=k逆xSiH2Cl2xSiCl4,则K=xSiH2Cl2⋅xSiCl4xSiHCl22=k正k逆。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题目难度中等,掌握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D
【解析】解:A.偏铝酸根离子可促进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生成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铝,则AlO2−结合氢离子能力比CO32−强,故A正确;
B.ZnS溶解而CuS不溶解,可知CuS更难溶,则Ksp(CuS)HF,故C错误;
D.充分反应后,一份滴加淀粉溶液,一份滴加KSCN溶液,前者变为蓝色,后者变为红色,可知反应生成碘,且少量氯化铁不能完全转化,则存在平衡:2Fe3++2I−⇌I2+2Fe2+,故D正确;
故选:AD。
A.偏铝酸根离子可促进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
B.ZnS溶解而CuS不溶解,可知CuS更难溶;
C.用pH计测0.1ml⋅L−1NaX溶液和0.1ml⋅L−1NaF溶液的pH,前者小于后者,可知前者的碱性弱,水解程度小;
D.充分反应后,一份滴加淀粉溶液,一份滴加KSCN溶液,前者变为蓝色,后者变为红色,可知反应生成碘,且少量氯化铁不能完全转化。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难溶电解质、化学平衡、盐类水解、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A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由a点到d点过程中,KHR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减小,而HR−的电离大于水解,故其电离出的H+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依次减弱,故水的电离程度:ac(OH−)>c(HR−),故D正确;
故选:A。
由题干图像信息可知,a点为邻苯二酸氢钾KHR溶液,显酸性,说明HR−的电离大于水解,即Ka2>Kh2,b点为KHR和K2R等浓度的混合溶液,溶液呈酸性,c点溶液显中性,也是KHR和K2R的混合溶液,d点为KHR和KOH恰好完全反应,即为K2R溶液,溶液呈碱性,据此分析解题。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中和滴定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示曲线变化的意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16.【答案】(1)Bi2O3
(2)0.38;*CO2−+HCO3−+e−=*CO32−+*HCOO−
(3)①阳;②HCOO−+2OH−−2e−=HCO3−+H2O③1.12;H2SO4
【解析】(1)根据能量变化图可知,Bi2O3催化条件下应过程活化能最低,因此使用Bi2O3催化效果较好;
故答案为:Bi2O3;
(2)该历程的最大能垒(活化能)为E正=−0.51−(−0.89)=0.38eV,根据反应能量图可知:*CO2−生成*HCOO−的反应为:*CO2−+HCO3−+e−=*CO32−+*HCOO−,
故答案为:0.38;*CO2−+HCO3−+e−=*CO32−+*HCOO−;
(3)①根据得到的硫酸钾是处于正极区域,则钾离子是向着正极区域移动了,所以交换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故答案为:阳;
②左侧电极上HCOO−中的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则左侧电极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HCOO−+2OH−−2e−=HCO3−+H2O,
故答案为:HCOO−+2OH−−2e−=HCO3−+H2O;
③在正极区域,氧气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氧气做氧化剂,1ml氧气伴随4ml电子的转移,则当电路中转移0.2ml电子时,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O2的物质的量为0.05ml,体积为1.12L,电解质储罐中生成的硫酸钾可知X为H2SO4,
故答案为:1.12;H2SO4;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以及电化学原理的应用知识,涉及反应历程图的分析与应用,注意催化剂的作用原理是难点,题目难度中等。
17.【答案】c ②①③ 10−4 将等浓度的CH3COONa、CH3COOH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然后用pH测定溶液pH。若溶液pH7,说明CH3COOH电离作用小于CH3COO−的水解作用
【解析】解:(1)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等浓度时该酸电离程度就越大。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电离平衡常数:K(CH3COOH)>K(H2CO3)>K(HClO),所以pH=3的三种溶液的浓度:c(HClO)>c(H2CO3)>c(CH3COOH),当将溶液稀释100倍后,弱酸电离产生H+,使溶液中c(H+)有所增加,因此稀释100倍后溶液中c(H+):HClO>H2CO3>CH3COOH,故溶液中 pH变化最小的是HClO,故合理选项是c,
故答案为:c;
(2)常温下相同浓度的溶液:①CH3COONH4、②CH3COONa、③CH3COOH,①②是盐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而③是弱酸,只有很少部分发生电离,所以③CH3COOH中c(CH3COO−)最小;在②CH3COONa中只有CH3COO−部分水解,而在①CH3COONH4中CH3COO−、NH4+双水解,水解彼此促进,使c(CH3COO−)比②CH3COONa溶液中少,因此三种溶液中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③,
故答案为:②①③;
(3)常温下,pH=10的CH3COONa溶液中,c(H+)=10−10ml/L,则溶液中c(OH−)=10−4 ml/L,溶液中的OH−完全由水电离产生,所以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4 ml/L;要比较常温下0.1ml/LCH3COONa溶液的水解程度和0.1ml/LCH3COOH溶液的电离程度大小,可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等浓度CH3COONa、CH3COOH的混合溶液,然后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根据pH大小进行判断,由于溶液中同时存在CH3COOH电离作用和CH3COO−的水解作用,若溶液pH7,说明CH3COOH电离作用小于CH3COO−的水解作用,
故答案为:10−4;将等浓度的CH3COONa、CH3COOH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然后用pH测定溶液pH。若溶液pH7,说明CH3COOH电离作用小于CH3COO−的水解作用。
(1)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等浓度时该酸电离程度就越大。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电离平衡常数:K(CH3COOH)>K(H2CO3)>K(HClO),所以pH=3的三种溶液的浓度:c(HClO)>c(H2CO3)>c(CH3COOH),当将溶液稀释100倍后,弱酸电离产生H+,使溶液中c(H+)有所增加;
(2)常温下相同浓度的溶液:①CH3COONH4、②CH3COONa、③CH3COOH,①②是盐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而③是弱酸,只有很少部分发生电离,所以③CH3COOH中c(CH3COO−)最小;在②CH3COONa中只有CH3COO−部分水解,而在①CH3COONH4中CH3COO−、NH4+双水解,水解彼此促进,使c(CH3COO−)比②CH3COONa溶液中少;
(3)常温下,pH=10的CH3COONa溶液中,c(H+)=10−10ml/L,则溶液中c(OH−)=10−4 ml/L,溶液中的OH−完全由水电离产生,所以由水电离出来的c(OH−)=10−4 ml/L;要比较常温下0.1ml/LCH3COONa溶液的水解程度和0.1ml/LCH3COOH溶液的电离程度大小,可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等浓度CH3COONa、CH3COOH的混合溶液,然后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根据pH大小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关键是明确明确图象曲线所对应的物质,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以及特殊数据在解题中的作用,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和意义,题目难度中等。
18.【答案】H3PO3+2OH−=HPO32−+2H2O② <
【解析】解:(1)图示有三条曲线说明H3PO3是二元弱酸,所以H3P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HPO3、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PO3+2OH−=HPO32−+2H2O,
故答案为:H3PO3+2OH−=HPO32−+2H2O;
(2)图示三条曲线中①表示pc(HPO32−)、pc(H2PO3−)、pc(H3PO3)随pOH变化曲线,所以表示pc(H2PO3−)随pOH变化的曲线是②,
故答案为:②;
(3)在常温下NaHPO3溶液中存在电离产生HPO32−和H+,使溶液显酸性;也存在H2PO3−水解产生H3PO3和OH−,使溶液显碱性。由于①表示pc(HPO32−),③表示pc(H3PO3),根据图示可知:在y点c(HPO32−)=c(H3PO3)时,溶液pH=10>7,溶液显碱性,所以水解作用大于其电离作用,因此在常温下NaHPO3溶液中c(HPO32−)P2,
故答案为:>;丙烷;
②625K、P1MPa下,反应进行5h后达到平衡,丙烷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0%,列化学平衡三段式,
C3H8(g)⇌C3H6(g)+H2(g)
起始(MPa)P1 0 0
转化(MPa)xxx
平衡(MPa)P1−xxx
则P1−xP1−x+x+x×100%=50%,解得x=P13,v(C3H6)=P13MPa5h=P115MPa⋅h−1;Kp=p(C3H6)⋅p(H2)p(C3H8)=P13×P132P13MPa=P16MPa,
故答案为:P115;P16MPa;
③由反应方程式C3H8(g)⇌C3H6(g)+H2(g)可知,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充入水蒸气,降低了反应体系各气体的分压,相当于减压,从而促进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提高了丙烷脱氢的转化率,
故答案为:提高丙烷脱氢的转化率;
(3)根据坐标系c(H2)和 c(C3H6)的变化不同,根据方程式C3H8(g)=C3H6(g)+H2(g),c(H2)和 c(C3H6)应该相等,因为CO2+H2⇌CO+H2O,c(C3H6)增大,
故答案为:CO2+H2⇌CO+H2O。
(1)反应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2)①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丙烷的平衡体积分数越大,丙烯的平衡体积分数越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丙烷的平衡体积分数减小,丙烯的平衡体积分数增大;
②625K、P1MPa下,反应进行5h后达到平衡,丙烷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0%,列化学平衡三段式,
C3H8(g)⇌C3H6(g)+H2(g)
起始(MPa)P1 0 0
转化(MPa)xxx
平衡(MPa)P1−xxx
则P1−xP1−x+x+x×100%=50%,v=△p△t×100%,Kp=p(C3H6)⋅p(H2)p(C3H8);
③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充入水蒸气,降低了反应体系各气体的分压,相当于减压,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根据C3H8(g)=C3H6(g)+H2(g),c(H2)和 c(C3H6)应该相等,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气反应,造成二者浓度变化不同。
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识图能力和计算能力,根据题目信息结合△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平衡三段式等知识解答,此题难度中等。
21.【答案】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H2C2O4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 当加入最后半滴KMnO4溶液时,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浅紫红色(或淡红色、粉红色等),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10−3cV2×491m×100%偏高
【解析】解:(1)步骤②反应时控制温度为40℃左右,原因是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故答案为: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2)步骤③将Fe(OH)3加入到KhC2O4溶液中,水浴加热,控制pH为3.0∼3.5,若pH偏高应加入适量H2C2O4以降低pH,
故答案为:H2C2O4;
(3)步骤④为将K3[Fe(C2O4)3]溶液转化为K3[Fe(C2O4)3]⋅3H2O,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①高锰酸钾应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故正确操作为b,
故答案为:b;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本身为紫红色,滴定终点现象为:当加入最后半滴KMnO4溶液时,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浅紫红色(或淡红色、粉红色等),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故答案为:当加入最后半滴KMnO4溶液时,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浅紫红色(或淡红色、粉红色等),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得关系式:5Fe2+∼5Fe3+∼MnO4−,则n(Fe)=cml⋅L−1×V2mL×5×10−3=5×10−3cV2,样品中所含K3[Fe(C2O4)3]⋅3H2O(M=491g⋅ml−1)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5×10−3cV2×491m×100%,
故答案为:5×10−3cV2×491m×100%;
④若步骤Ⅰ中滴入KMnO4溶液不足,会有草酸根离子剩余,导致第二次额外消耗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结果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莫尔盐[(NH4)2Fe(SO4)2⋅6H2O]经过NaOH溶液处理后生成Fe(OH)2沉淀,Fe(OH)2经过H2O2氧化得Fe(OH)3红褐色沉淀,Fe(OH)3与KHC2O4反应生成K3[Fe(C2O4)3]溶液,最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K3[Fe(C2O4)3]⋅3H2O,
(1)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2)步骤③将Fe(OH)3加入到KhC2O4溶液中,水浴加热,控制pH为3.0∼3.5,可以使用草酸控制pH;
(3)步骤④为将K3[Fe(C2O4)3]溶液转化为K3[Fe(C2O4)3]⋅3H2O,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①高锰酸钾应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本身为紫红色,据此判断终点现象;
③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得关系式:5Fe2+∼5Fe3+∼MnO4−,则n(Fe)=cml⋅L−1×V2mL×5×10−3=5×10−3cV2,据此计算;
④若步骤Ⅰ中滴入KMnO4溶液不足,会有草酸根离子剩余,导致第二次额外消耗高锰酸钾溶液。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应用、根据实验目的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综合性较强,注意把握物质性质以及对题目信息的获取与使用,难度中等。
选项
实验操作、现象
结论
A
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AlO2−结合氢离子能力比CO32−强
B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少许等物质的量的ZnS和CuS固体,ZnS溶解而CuS不溶解
Ksp(CuS)>Ksp(ZnS)
C
常温下,用pH计测0.1ml⋅L−1NaX溶液和0.1ml⋅L−1NaF溶液的pH,前者小于后者
酸性:HX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kJ⋅ml−1,6kJ⋅ml−1,8kJ⋅ml−1,3kJ⋅ml−1,5℃下,实验数据如表所示,5kJ⋅ml−1,【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东省威海市高二(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NaClO溶液,其浓度逐渐增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