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二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洲和大洋),自然环境),世界人文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二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一)大洲
1.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其中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分界线 | 运河、海峡、山脉 | 沟通的海洋 |
亚洲—欧洲 |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 巴伦支海、黑海与地中海 |
亚洲—非洲 | 苏伊士运河 | 地中海和红海 |
欧洲—非洲 |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 地中海、红海和大西洋 |
亚洲—北美洲 | 白令海峡 | 北冰洋和太平洋 |
南美洲—北美洲 | 巴拿马运河 | 太平洋和大西洋 |
南美洲—南极洲 | 德雷克海峡 | 太平洋和大西洋 |
2.大洲内部的划分(或分区):例如,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和欧洲划分如下。(见课本P25图27)
(1)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六个地理区域(中国位于东亚)。
(2)欧洲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理区域。
3.各大洲的位置特点
位置特点 | 大 洲 | 位置特点 | 大 洲 |
处于东半球 | 亚洲、非洲、大洋洲、欧洲和南极洲的一部分 | 南回归线穿过 | 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
处于西半球 | 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一部分 | 北回归线穿过 | 亚洲、非洲、北美洲 |
处于南半球 | 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的一部分 | 北极圈穿过 | 欧洲、亚洲、北美洲 |
处于北半球 | 北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大部分 | 南极圈穿过 | 南极洲(南极洲也是跨经度最广的洲) |
赤道穿过 | 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 ||
经纬度位置 | 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 ||
有关包围 | 南极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围。北美洲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包围 |
(二)大洋
1.四大洋的位置、特点
四大洋 | 位置特点 | |
太平洋① | 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包围,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体最深 | |
大西洋② | 被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包围,跨纬度最广,呈S形 | |
印度洋③ | 被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包围,全在东半球 | |
北冰洋④ | 被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包围,也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面积最小,纬度最高,全在北半球 | |
经纬度位置 | 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
2.著名海峡、运河
类 型 | 名 称 | 地理位置 | 沟通的海洋 |
海 峡 | 马六甲海峡 | 位于东南亚(见课本P27图212) | 太平洋—印度洋 |
直布罗陀海峡 | 位于欧洲、非洲之间 | 地中海—大西洋 | |
麦哲伦海峡 | 位于南美洲最南端 | 太平洋—大西洋 | |
运 河 | 苏伊士运河 | 位于亚洲和非洲的分界处(见课本P27图212) | 地中海—红海 |
巴拿马运河 | 位于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处 | 太平洋—大西洋 |
3.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1)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资源。
(2)为人类提供渔盐之利、矿产资源、巨大能量。
(3)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资源,为人类提供了空间资源。
(一)自然环境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的两个基本着眼点: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
2.自然环境的三个基本要素:地形、气候、河湖。
(二)地形多样
五种基本形态: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1.地形描述:一般可以从海拔、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三个方面来描述。
地形类型 | 海 拔 | 主要地形特征 | 世界主要地形区 | 中国主要地形区 |
山地 | 500米以上 | 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山脉排列有序,脉络分明 | 阿尔卑斯山脉(欧洲)、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南美洲) |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亚洲)、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 |
平原 | 200米以下 | 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 | 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亚洲)、东欧平原、美国中部大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南美洲)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高原 | 500米以上 | 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也有的高原表面山峦起伏,凹凸不平 | 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伊朗高原(亚洲)、巴西高原(世界最大,南美洲) |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
丘陵 | 500米以下 | 坡度和缓,连绵起伏 | —— |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
盆地 | 无标准 | 四周高,中间低 | 刚果盆地(世界最大,非洲) | 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
2.亚洲地形特点: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地形复杂多样(五种基本地形都有),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3.地形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
(1)地形影响人口的分布:平原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见课本P40-41)
(2)地形影响村落的形态:平原上的村落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中的村落一般呈带状分布。(见课本P7-8)
(三)气象万千
1.气候概念: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如四季如春、温和湿润、炎热干燥、干旱多风沙等。
2.天气:指瞬时或短时间内风、云、降水、温度、气压等大气状况。天气具有短时、多变的特点,如雷电交加、电闪雷鸣。
3.气候描述:可以通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各地不同的气候特点。如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炎热、温和”是反映气温这一特点的,“干燥、多雨”是反映降水这一特点的)。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
类 型 | 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 热带沙漠气候 | 亚热带季风和 湿润气候 |
示 意 图 | |||||
气候 特点 | 终年高温多雨 | 终年高温,一年之中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 终年高温,一年之中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 | 终年高温,终年炎热干燥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分布 地区 | 赤道附近地区,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 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南北两侧,大致在南北纬10°到回归线之间 | 亚洲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大致在南北纬10°到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部 |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如非洲北部、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中西部 | 亚洲大陆东部,北回归线以北至北纬32°附近。如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和日本等 |
类 型 | 地中海气候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温带季风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寒带气候 |
示 意 图 | |||||
气候 特点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夏季比较凉爽,冬季比较温暖(冬温夏凉),全年降水较多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月平均气温低于0℃ |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 |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积雪不化 |
续表
类 型 | 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 热带沙漠气候 | 亚热带季风和 湿润气候 | |
分布 地区 | 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广,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的气候) | 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广,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 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 | 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 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南极大陆以及北冰洋的岛屿和沿岸地区 | |
类 型 | 高原山地气候(示意图见左) | 说 明 | ||||
气候特点 | 终年低温(寒冷),很多地方终年冰雪覆盖,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日温差较大,降水较少 | ①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 ||||
分布地区 |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高原山地地区,如亚洲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等 | |||||
5.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
(1)气候影响地区旅游:如英国人在夏季选择去地中海沿岸旅游。欧洲地中海沿岸地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旺季为夏季),这里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而欧洲西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受到来自大西洋潮湿海风的影响,以多云或阴雨天气为主。因此,对于生活在欧洲西部和北部的人来说,晴朗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正是他们所渴望的。
(2)气候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或气候与农业的关系):海南省是中国重要的热带作物基地。这里全年平均气温高,是热带季风气候。充足的热量资源对热带水果,如椰子、香蕉、荔枝、杧果和菠萝等的生长十分有利。以色列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主要种植节水、抗碱的枣椰树;湄公河流域是热带季风气候,适合种植水稻。
(3)气候与建筑的关系: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冬季十分寒冷。人们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设计、建造房屋。墙很厚,窗户较小且是双层玻璃,屋内建有壁炉。降雪量大的地方,屋顶倾斜角度较大,以尖顶和坡顶为主,利于排雪。湄公河流域和中国云南傣族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建高脚屋,房屋斜顶。
6.从动植物上看气候:叶小而厚,或只有尖刺,说明是热带沙漠气候或当地气候干燥少雨;植被茂盛、高大、郁郁葱葱,则说明当地可能高温多雨;长颈鹿、斑马则出现在热带草原气候地区。
(四)众多的河湖
1.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河 流 | 流 向 | 所在大洲 |
尼罗河 | 自南向北 | 非洲(世界第一长河) |
多瑙河 | 自西向东 | 欧洲(流经的国家最多) |
刚果河 | 自东北向西南 | 非洲(水能资源最丰富) |
亚马孙河 | 自西向东 | 南美洲(流量最大,面积最广) |
黄河 | 自西向东 | 亚洲(世界上含沙量最大,形状呈“几”字形) |
长江 | 自西向东 | 亚洲(形状呈“之”字形) |
京杭大运河 | —— | 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
湖 泊 | 世界之最 | 湖 泊 | 世界之最 |
里海 | 面积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最大的湖泊 | 纳木错湖 | 海拔最高的湖泊 |
苏必利尔湖 | 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 死海 | 海拔最低的湖泊 |
贝加尔湖 | 最深的湖泊 | —— |
|
世界主要的河流 亚洲主要河流发源示意图
2.河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亚洲河流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决定了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亚洲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2)河湖与气候
①湿润地区河湖众多;干旱地区河湖稀少。
②湿润地区的河流,大多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干旱地区的河流水源不足,沿途多沙漠、戈壁,河水蒸发和渗漏严重,很多河流为季节性河流。
△河流流向表示方法:前后顺序不能换,如长江自西向东流,不能说成自东向西流(因为有上下游)。
△山脉走向表示方法:前后顺序可以换,如小兴安岭西北—东南走向,也可说成东南—西北走向。
3.河湖对人类的意义
(1)供给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具有航运、发电、灌溉、养殖和旅游之利。
(2)是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并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等功能。
(五)风光迥异
世界各地在地形、气候等方面的差异,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
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气候→(生长)不同的植物→(养育)不同的动物→(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北极冰原带:冰雪覆盖,北极熊。 南极地区:企鹅。 内蒙古高原:蓝天白云下面马儿跑。
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蟒蛇。 非洲热带草原带:稀树高草,斑马、狮子、野象和长颈鹿。
亚寒带针叶林带:松,云杉,狐。 热带沙漠气候区:单峰驼。
造成陆地自然带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气候。 陆地自然带景观最明显的标志:植物。
人文环境由地球上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如人口、人种、语言、宗教和生产活动等方面。它们的时空变化特点都有自然环境影响的痕迹。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2018年年中,世界人口总数达76亿。
(2)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情况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用“人/千米2”表示。人口密度=地区的总人口数量(人)/地区的总面积(千米2)。
(3)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分布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疏。
(4)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与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南部等地区。大多处于中、低纬度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所以人口密度大。
(5)人口稀疏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非洲北部、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大洋洲的中西部地区。基本属于高海拔、极地、沙漠、热带雨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
2.人种
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1)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及分布特点
人 种 | 外貌特征 | 主要分布地区 | 分布特点 |
白色人种 | 肤色白,头发弯曲而金黄,鼻梁高,嘴唇薄 |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东部和南部,亚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 | 世界人种在分布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如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非洲,但由于历史不同,不少黑人也生活在其他洲) |
黄色人种 | 黄色皮肤,乌黑通直的头发,脸庞扁平 | 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 |
黑色人种 | 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厚 |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的西北部 |
(2)形成原因及分类依据
形成原因:由于生存环境差异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分类依据:主要依据人们在皮肤颜色、头发的颜色和形状、面部特征等体质方面的特征。
(3)正确的人种观
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世界大家庭的成员。他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这些富有浓郁特色的文化,使得世界文化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姿。
(二)语言与宗教
1.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这六种语言被确定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语 言 | 主要分布地区 | 备 注 |
汉 语 | 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 使用人数最多 |
英 语 | 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南部、非洲南部等地 | 使用范围最广 |
俄 语 | 俄罗斯、东欧等地 | — |
法 语 | 法国、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 | — |
西班牙语 |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 | — |
阿拉伯语 | 西亚、北非地区的阿拉伯国家 | — |
2.宗教
(1)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特色体现:每种宗教都有各自的特色,体现在宗教节日、宗教仪式和宗教建筑等方面。宗教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文化景观。如基督教的教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佛教的寺庙和佛塔等。如今,很多宗教建筑已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3)宗教影响: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传播范围很广,对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三大宗教 | 特 色 | 主要分布 |
基督教 | 信仰人数最多。耶稣是传说中的创始人。节日:圣诞节,复活节。经常做教堂礼拜,教典是《圣经》。建筑:教堂(建筑成尖顶,哥特式建筑,用白色装饰,有十字架标志) |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
伊斯兰教 | 在中国又称为清真教或回教,不吃猪肉。创始人是穆罕默德。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徒又称为穆斯林,教典是《古兰经》。建筑:清真寺(大圆顶,顶端有装饰物) | 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东南亚为主) |
佛 教 | 始创于古印度。节日:佛诞节。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建筑:佛塔(圆形的塔,同时用金黄色来装饰)、寺庙 | 亚洲的东部(东亚)和东南部(东南亚) |
(三)国家的差异
1.面积差异
(1)俄罗斯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2)陆地面积前六国家从大到小依次为: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人口差异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密度比较高,但不是最高的)。
(2)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最多。
(3)世界人口超一亿的国家及所在大洲(见下表)。
国 家 | 所在大洲 |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 亚洲 |
美国、墨西哥 | 北美洲 |
巴西 | 南美洲 |
尼日利亚 | 非洲 |
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 | 跨亚欧两大洲 |
3.发展水平差异
(1)分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世界上的国家通常被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类 型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分布地区 |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日本 |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
举 例 | 美国(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 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埃及、墨西哥、尼日利亚 |
注:非洲和南美洲没有发达国家。
(2)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教育、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等方面。
(3)发展中国家的现状: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抓住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通过改进生产方式,开发新产品,加强合作与交流,在经济和科技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从总体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很大差距。
4.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任何国家都应该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下,共同为维护世界大家庭的繁荣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人文地理)第一框 地形多样习题,文件包含第2课自然环境第1节地形多样练习题解析docx、第2课自然环境第1节地形多样练习题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1)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3) 作业 初中历史与社会二轮复习(2022年),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问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