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河外星系属于,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文】
    2016年9月“超级天眼”(FAST)在贵州省平塘落成启用。该望远镜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河外星系属于(   )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最有可能干扰“超级天眼”搜索宇宙无线电信号的是(   )
    A.天气变化 B.太阳辐射 C.流星雨 D.太阳活动

    【答案】
    1.A   
     2.D
    【解析】
    1.可观测宇宙包括河外星系和银河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A正确。故选A。
    2.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从而影响“超级天眼”搜索宇宙无线电信号,D正确;根据题设信息“干扰搜索宇宙无线电信号”,其他选项对无线电信号的干扰甚微。故选D。

    3.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来源于太阳外部的核裂变 B.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C.地球上具备生命的唯一条件 D.纬度越低辐射越弱
    【答案】B
    【解析】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B正确;稳定且适量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具备生命的条件之一,而不是唯一条件,C错;总体而言,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D错。故选B。

    4.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零点,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下称“计划”)。据此,完成下列小题。“计划”流浪2500年,最终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全新的地球时代到来。关于地球泊入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不可信的是(   )
    A.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岩石,防止星际物质撞击
    B.比邻星性质较为稳定,能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
    C.与比邻星距离适中,能保持适宜的温度
    D.比邻星周围的宇宙环境较为安全、稳定
    【答案】A
    【解析】地球泊入宜居轨道,应满足地球生命条件,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应与比邻星距离适中,从而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宜居带应接受足够光照,以满足生物需要,比邻星性质稳定会为地球提供温度的光照条件;安全、稳定的的宇宙环境是生命繁衍的必要条件之一,BCD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大气层的存在能够减少小天体对地球的撞击,岩石表面不能防止撞击,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5.“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塔里木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鱼光互补”需要大面积的水域,塔里木盆地气候比较干旱,水资源比较缺乏,不适宜建设大范围“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A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气候比较湿润,降水较多,水域面积较大,且该区域的地理纬度比较低,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因此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里最适宜大规模建设“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相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来说其水资源较少,不太适合建设“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CD错误,B正确,故选B。
    【题文】
    据中国天文科普网报道:2018年,太阳活动迎来了低峰年,随着太阳黑子数目的减少,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将会减少,地球可能进入温度较低的“小冰期”。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6.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太阳活动所发生的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A.日珥——②层 B.黑子——③层
    C.日冕物质抛射——②层 D.耀斑——①层
    7.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
    6.A    
    7.D
    【解析】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划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由此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①)的主要太阳活动现象是太阳黑子,是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B错误;色球层(②)的主要活动现象是耀斑和日珥,是能量急剧释放的方式,日珥是色球层向外延伸的火舌状物体,A正确,D错误;日冕层(③)的主要活动现象是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风,是太阳大气向外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C错误。故选A。
    7.太阳辐射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①正确;太阳活动是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②错误;煤炭、石油等是地质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主要能量来源,③正确;太阳内部核反应是太阳辐射的能量源泉,不是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题文】
    近日,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如下图)在山东济南亮相,这是我国首个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这种路面的最上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可以让阳光透过它,使下面的太阳能电池 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送至电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西北地区相比,在济南周边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的优势是
    ①光照充足 ②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③节约土地 ④高速公路网密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9.对光伏高速公路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
    A.地质及水文条件 B.气象及水文条件 C.气象及气候条件 D.地质及气候条件
    10.下列地区中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的是
    A.南方水乡 B.西北戈壁 C.青藏高原 D.东南丘陵

    【答案】
    8.C   
     9.C  
      10.C
    【解析】
    8.济南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比西北地区发达,资金、技术比西北地区有优势,交通比西北地区便利,高速公路网密集,②④正确。但是光照和土地资源不如西北地区优势明显。故选C。
    9.光伏发电依靠太阳光照,所以受天气(即气象)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影响其建设成本,对其运行影响较小,故C符合题意,ABD错。故选C。
    10.根据所学知识四个地区中,南方水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阴雨天较多,太阳辐射较少,故A错。西北戈壁全年降水稀少,光照较强,因其纬度较高,冬季日照时间短,故B错。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烈地区,所以建设光伏高速公路的发电效能最高,故C符合题意。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阴雨天较多,太阳辐射较少,故D错。故选C。
    【题文】
    极光是被公认为是地球上最壮观的三大天文奇观之一,受到全世界天文爱好者和摄影家的追捧。2013年是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极光活动也达到高峰。为让更多天文爱好者和公众有机会欣赏这一天文现象,中国科学院天文科普网络委员会、上海天文台组织观测团赴加拿大黄刀镇(62.3°N)进行极光观测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1.中国天文爱好者到加拿大黄刀镇极光观测活动,主要是由于黄刀镇(   )
    A.观察技术先进 B.纬度高 C.黑夜灯光稀少 D.晴朗天气多
    12.关于极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极光只出现在寒带
    B.极光发生在光球层
    C.观测北极光的最佳时间是每年7月
    D.极光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影响地球大气层产生的现象
    【答案】
    11.B    
    12.D
    【解析】
    11.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到加拿大黄刀镇极光观测活动,主要是由于黄刀镇纬度较高,B正确。观察技术、黑夜灯光以及天气等对极光观测有影响,但不是中国天文爱好者到加拿大黄刀镇极光观测活动的主要原因。故选B。
    12.极光的产生和太阳的活动有紧密关系。每当太阳活动特别大的年份,就可以看到此往常更为壮观的极光,在一些低磁纬的地区,偶尔也有极光出现,A错误。极光现象是发生在日冕层的太阳风冲击地球两极的高层大气,产生的发光现象,不是发生在太阳光球层,B错误。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附近多极昼现象,不适合观测极光,C错误。极光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影响地球高磁纬地区的大气层产生的现象,D正确,故选D。
    【题文】
    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2015年太阳正在“大发脾气”。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认为目前太阳活动正处于第24周期中,而2015年正好是第24个周期中的最活跃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中的最活跃的年份约为(   )
    A.1997年 B.2004年 C.2019年 D.2026年
    14.“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发生的是(   )
    ①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    ②引发严重的低温冻害
    ③固定电话信号中断        ④信鸽迷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3.D   
     14.D
    【解析】
    13.读材料可知,科学家认为2015年正是第24个周期中的最活跃期。太阳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即两个相邻最活跃期的时间间隔约为11年,故第25个太阳活动最活跃年份应是2015年后11年,即2026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材料信息表明,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太阳活动频繁时,释放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强烈的射电,这些物质有可能影响通信卫星及发射的信号,干扰无线短波通信,导致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①正确;低温冻害与太阳活动直接关系不大,②错误;太阳活动影响的是无线短波通信,不能直接影响有线的固定电话信号,③错误;信鸽飞行一般受地球磁场影响,太阳活动释放的物质到达地球后有可能干扰地球磁场,从而导致信鸽迷途,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题文】
    2018年2月2日15点51分,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相比(   )
    A.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 B.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是天体
    C.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 D.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是天体
    16.“张衡一号”正常工作后,对其电磁监测影响最大的太阳活动是(   )
    A.黑子 B.日冕物质抛射 C.日珥 D.台风

    【答案】
    15.A   
     16.B
    【解析】
    15.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张衡一号”发射前依附于地球,因此不属于天体,发射成功后进入宇宙中,则属于人造天体。故选A。
    16.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有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物质抛射等,日冕物质抛射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日冕物质抛射释放的高能带电离子流能扰乱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电磁监测影响最大,B正确,排除AC。台风不属于太阳活动,D错。故选B。
    【题文】
    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关于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乙丁甲丙 D.乙丁丙甲
    18.与丙化石相同地质年代,陆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是(   )
    A.孢子植物时代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答案】
    17.C    
    18.D
    【解析】
    17.图文信息表明,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但在新生代快速发展,鱼类在晚古生代大量繁衍。因此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分别是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即为乙、丁、甲、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图文信息表明,丙化石为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但在新生代快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因此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被子植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题文】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如果把地质年代比作一本4600页的书,那么地球演化历史的五个宙代中,占有页数最多的是(   )
    A.太古宙 B.元古宙 C.古生代 D.中生代
    20.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关于这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
    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
    D.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代

    【答案】
    19.B   
     20.A
    【解析】
    19.占有页数最多即是表明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中占据时间最长,根据图示可知元古宙所占历史最长,因此元古宙占有页数最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据图可知,从①到⑤,距离现今时间越来越近,故①最古老,⑤最近现代,地质时期的时间,从古至今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质年代是③古生代,B错误;含有恐龙化石的地质年代是④中生代,C错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⑤新生代,D错误。故选:A。
    【题文】
    生物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产生,同时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1.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2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是(   )
    A.太古宙末期和元古宙末期 B.元古宙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D.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

    【答案】
    21.C 
       22.C
    【解析】
    21.石炭纪—二叠纪气候温暖潮湿、森林茂密,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期,C正确;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A错误;全球气候分带明显并不能反映植被覆盖情况,B错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D错误。故选C。
    2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所处的地质年代,C正确,排除A、B、D。故选C。
    【题文】
    下图是某地6月7日-6月12日每日19时月相观测记录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五月初三的月相是(   )
    A.蛾眉月 B.上弦月 C.满月 D.凸月
    24.从6月12日到第一次出现下凸月(又称亏凸月)还需要经过的时间是(   )
    A.20天左右 B.15天左右 C.10天左右 D.5天左右
    25.“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里的“残月”是指(   )
    A.农历初一的月亮 B.农历初七、初八的月亮
    C.农历十五的月亮 D.农历二十五左右的月亮

    【答案】
    23.A   
     24.D    
    25.D
    【解析】
    23.根据所学月相变化知识可知,五月初三对应的月相是蛾眉月,A正确,上弦月一般对应农历初七、八,B错;满月一般对应农历十五、十六, C错误;凸月一般对应农历十二,十三或十七、十八,D错误。故选A。
    24.6月12日为初八,第一次出现凸月在十二、十三左右,还需要5天左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前后,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牙,弓背朝向旭日,下半月的峨眉月也叫“残月"。因此,“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残月”是指农历二十五左右的月亮。故选D。
    【题文】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和某地自然景观图,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地球内部圈层,完成下面小题。


    2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合在一起为岩石圈 B.②③之间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
    C.地震波在②和③层之间传播速度减慢,直至为零 D.③层物质呈固态
    27.2020年01月19日21时27分,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公里,附近地区皆有震感。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8.在上面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森林 D.大气

    【答案】
    26.B   
     27.A 
       28.C

    【解析】
    26.根据地震波在地面以的传播特点,可直接确定①②③④分别示意地壳、地幔、外核、内核。①和②层的顶部为岩石圈,故A项错。地震波在通过②和③两层之间时,横波消失,纵波突然下降。故C项错误。③层横波不能通过,可推测为液态。故D选项错误。地面以下大约2900千米处的地震波显著变化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即:②③之间的分界面。所以只B项是正确的。
    27.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地处我国内陆。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为16千米。可直接确定震源位于地壳。所以A选项正确。
    28.图中某地自然景观中的蓝天、瀑布、森林、岩石等,包括了地球所有外部圈层。其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森林代表生物圈。故C选项正确。

    29.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下储有石油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两种类型,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传播,而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传播。图乙中纵波传播速度低于横波,不符合地震波传播特征,B错误;石油为液态矿产,横波不能在其中传播,因此如果地下储有石油,在一定深度横波传播速度应整降为0,图甲中横波在一定深度波速度骤降为0,因此地下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大,A正确;图内和图丁中横波随深度加深而传播速度增加,表明地下储有石油的可能性小,CD错误。故选A。
    【题文】
    2020年6月21日当天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默拉皮火山两次喷发 ,将灰色的火山灰云喷射到了6000米的高空中。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图中信息显示(   )
    A.①为长波辐射 B.②为大气的反射
    C.③为短波辐射 D.④为大气逆辐射
    31.默拉皮火山的喷发,会导致(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
    30.D  
      31.B
    【解析】
    30.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①为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一般认为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故选D。
    31.默拉皮火山的喷发,火山灰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即②减弱,B正确;不影响①,A错误;地面辐射③减弱, 大气逆辐射④增强,C、D均错误。故选B。
    【题文】
    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 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连续的霜冻天气
    C.持续的伏旱天气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33.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答案】
    32.C   
    33.D
    【解析】
    32.白色透明塑料薄膜和玻璃的透光率较高,内部热量不易散失,保温效果好,而黑色尼龙网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太阳辐射的透过率较小,网状结构,利于通风散热。由此可知,安装黑色尼龙网是为了削弱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推测此时上海的天气可能为连续晴热的伏旱天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33.黑色尼龙网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太阳辐射的透过率较小,网状结构,利于通风散热。所以主要是为了削弱太阳辐射,降低棚内温度,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网状结构,通风透气,不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不利于增强地面辐射; 因尼龙网削弱了太阳辐射,降低了地表温度,降低了地面辐射。故 ABC项错误。综合分析,D项增强。
    【题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当大气中的云量或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f可能增强    ②箭头b可能增强    ③箭头d可能增强    ④箭头a可能减弱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晚秋晴朗的夜晚,箭头b减弱,霜冻出现机会多
    B.人造烟雾使箭头c增强,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C.月球因箭头c、f、d减弱,故昼夜温差大
    D.大气对箭头a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反射和折射

    【答案】
    34.D    
    35.B
    【解析】
    34.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f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而当云量和水汽增加,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辐射降低,而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即f为增强,b减弱,c可能增强,d可能增强,而太阳辐射a不受地球而影响,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所以选D。
    35.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损失的热量多,气温低,大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容易形成霜冻。人造烟雾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可以防御霜冻,即使箭头c增强,B项正确;在晚秋晴朗的夜晚,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增多,地面辐射b增强,A项错误;月球上无大气层,C项错误;大气对箭头a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反射和散射,D项错误。所以选B。

    36.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图的四个选项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海陆之间,白天陆地和海洋相比,由于陆地的热容量小,升温快,比海洋温度高,海洋形成高气压中心,陆地形成低气压中心,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与图A气流方向相反,A错误。在山谷中,夜晚,由于散热不畅,降温慢,比两侧的山坡气温高,谷地上空气流上升,两侧山坡气流下沉,形成山风环流,图中气流方向相同,B正确;市区排放的废热较多,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郊区气流下沉,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上空相反,而图C中气流方向相反,C错误;受热的地方一般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冷的地方吹向热的地方,高空气流流向相反,图D中气流方向明显错误,D错误。故选B。
    【题文】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关于图中各层大气运动状况叙述错误的是(   )
    A.a层对流运动显著 B.b层以平流运动为主
    C.c层没有对流运动 D.d层会有少量空气逃逸
    38.关于各层中人类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层集中了全部的人类活动 B.b层含有臭氧,不适宜人类活动
    C.c层天气晴朗,适宜航空飞行 D.d层虽然远离地面但是对人类通信具有重要价值

    【答案】
    37.C  
      38.D
    【解析】
    37.根据图中信息,a为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为平流层,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层空气下热上冷,有较明显的对流运动,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层位于最外层,受地球引力作用小,会有少量空气逃逸,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所以选C。
    38.a层集中了主要的人类活动,也有部分人类活动在其他层,如航空飞行在b层,A错误;b层含有臭氧,臭氧浓度过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利用密闭空间,可进行人类活动,如航空飞行,B错误;c层对流运动显著,且高度过高,不适宜航空飞行,C错误;d层中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D正确,所以选D。
    【题文】
    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氮气
    78.08
    75.52
    氧气
    20.94
    23.15
    氩气
    0.93
    1.28
    二氧化碳
    0.03(变动)
    0.05

    39.下列关于大气成分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短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C.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40.下列正确表述二氧化碳浓度的是(   )
    A.城市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乡村低 B.平流层里没有二氧化碳
    C.华北地区夏天二氧化碳浓度比冬天高 D.森林里的早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答案】
    39.A    
    40.D
    【解析】
    39.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A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有效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命具有保护作用。BCD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
    40.城市工业发达,人口多,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且城市植被覆盖率较乡村更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少,所以城市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乡村高,A错。平流层里依然有少量的二氧化碳,B错。华北地区夏季植被光合作用更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同时,冬季燃煤取暖量大,排放的二氧化碳多,所以华北地区夏天二氧化碳浓度比冬天低,C错。夜间植被的呼吸作用较强,所以森林里早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D正确,故选D。
    【题文】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下图是我国北京、成都、上海、昆明四个城市的太阳辐射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1.图中表示昆明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2.7月和8月④地太阳辐射强度大于①,是因为④地(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阴雨天气较少 C.白昼时间较长 D.海拔较高
    43.①地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夏季,但气温低于夏季,可能是因为春季(   )
    A.大气逆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弱 C.大气污染重 D.气压较高

    【答案】
    41.A    
    42.C  
     43.B
    【解析】
    41.我国太阳辐射强度最大值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强度最低,故可知④为成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8月份出现伏旱,③为上海;昆明的纬度比北京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大,且白昼时间长,冬季昆明的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北京,故为①为昆明,②为北京,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2.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为昆明,④为成都,7、8月份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大于昆明,是因为与昆明相比,成都纬度较高,白昼时间较长,C正确。昆明的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成都,A错误。两地夏季降水都较多,阴雨天气都较多,B错误。昆明的海拔较高,D错误。故选C。
    43.①为昆明,昆明春季太阳辐射大于夏季,但气温却低于夏季,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可能是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引起的,B正确,大气逆辐射具有保温作用,不能解释春季气温较低,A错误;大气污染会削弱太阳辐射,但春季太阳辐射强度较大,C错误;春季昆明受暖气团控制,气压较低,D错误。故选B。
    【题文】
    左图为我国广东沿海某发电厂排放的SO2浓度等值线分布图,人们在P地发现SO2浓度在一天内随时间有规律地发生变化。右图为该区域某一天内的海陆气温曲线图,当时平均风速为4km/h。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发电厂排放大量污染物使发电厂附近地区(   )
    A.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会减少 B.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会增强
    C.地面射向宇宙的辐射会增加 D.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
    45.右图中,下列时间段发电厂排放的SO2对P地影响最小的是( )
    A.4~6时 B.6~8时 C.8~10时 D.10~12时

    【答案】
    44.D   
     45.A
    【解析】
    44.发电厂排放大量污染物不会影响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AB错误;大量污染物吸收地面辐射,地面射向宇宙的辐射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增强,C错误,D正确。故选D。
    45.8时~16时,陆地气温高,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气温低,海洋形成高压,吹海风,发电厂排放的SO2能影响P地;16-次日6点,陆地气温低,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气温高,海洋形成低压,吹陆风,发电厂排放的SO2能不能影响P地;且陆风持续从16-次日6点,4~6时是发电厂排放的SO2对P地影响最小的时间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6.读“某地某时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丁相比,高压是_____。
    (2)甲、乙、丙、丁四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
    (3)该地形成了热力环流,方向是_______时针。
    (4)甲、乙相比,为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_。
    【答案】
    (1)丁
    (2)     甲
         乙
    (3)逆
    (4)乙
    【解析】
    (1)丁处等压面向高处凸起,为高压,丙处等压面凹向低处,为低压。所以丙、丁相比,高压是丁。
    (2)结合上题分析,丙、丁相比,高压是丁,低压是丙。同理,近地面甲乙相比,甲为高压,乙为低压,且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所以甲、乙、丙、丁四点,气压最高的是甲。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所以甲乙气温高于丙丁,甲乙相比,甲地遇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乙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所以乙气温较甲更高,所以气温最高的是乙。
    (3)乙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甲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空气由甲流向乙,高空由丁流向丙,热力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4)甲、乙相比,乙地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甲地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调研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调研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4,0分),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该地质时期被称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白沙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白沙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