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题文】
兰萨罗特岛是西班牙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岛上到处都是环形的山,大片大片的黑色土壤一望无际,显得异常荒凉,且经常性的多发海雾。兰萨罗特岛盛产烈性葡萄酒,当地葡萄种植技术很特殊,单株葡萄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成半圈形石墙,一株株葡萄仿佛就种在一个个浅浅的“石井”里。下图表示兰萨罗特岛位置及其葡萄园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兰萨罗特岛多海雾的主要原因( )
A.大气环流 B.寒流 C.地形 D.暖流
2.“石井”修建的主要作用( )
A.留存水分 B.阻挡大风 C.增加热量 D.增加光照
【答案】
1.B
2.A
【解析】
1.该海域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海水温度相对较低,下垫面温度较低。同时,该海域所处纬度相对较低,太阳辐射较强,海洋上空整体水汽含量相对较大。若暖湿气流流经寒流影响的海域上空,暖湿气流的水汽易发生凝结,形成平流雾,所以该岛多海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寒流的影响,B正确,D错。大气环流、地形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错。故选B。
2.该地受寒流以及副高的影响,降水少,石墙散热快,夜晚利于露水的形成,石井地势相对低洼,可以收集地表水分,所以“石井”修建的主要作用是留存水分,利于葡萄生长,A正确。如果考虑阻挡大风,则石墙的背风侧受石墙对大风阻挡的影响,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与图示信息不符,B错误。石井修建可以增大昼夜温差,但无法增加该地区整体的热量,C错误。光照与区域所在纬度、当地的天气、当地的昼夜长短等有关,石井的建设并不能增加光照,D错误,故选A。
【题文】
鄂霍茨克海位于西北太平洋地区(如下图),该海域平均水深777米,是世界有名的浅海区,该海域盛产帝王蟹,因其体型庞大,力量十足而号称“蟹中之王”。帝王蟹属于冷水蟹,一般生活在深度大于200米的潮间带,相关政府规定每年10月—12月是帝王蟹的捕捞期。虽然帝王蟹“绿色”味鲜,但因捕捞难度大,而被称为“刀尖上的工作”。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因素不属于鄂霍茨克海盛产帝王蟹的原因是
A.纬度较高,水温较低 B.海水深度较浅,适宜帝王蟹生存
C.周围大江大河注入,饵料丰富 D.政府合理规划,人类破坏少
4.不能说明捕捞帝王蟹是“刀尖上的工作”的是
A.帝王蟹体型庞大,攻击性强 B.捕捞时捕捞者极易冻伤
C.冬季风强盛,影响捕捞 D.千岛寒流使捕捞船不易停泊,难以固定作业
【答案】
3.C
4.D
【解析】
3.材料信息表明,帝王蟹属于冷水蟹,鄂霍次克海纬度较高,水温较低,适宜帝王蟹生长,故A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鄂霍茨克海平均水深777米,是世界有名的浅海区,帝王蟹一般生活在水深大于200米的潮间带,鄂霍次克海海水深度较浅,适宜帝王蟹生存,故B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注入鄂霍次克海的大江大河少,帝王蟹一般生活在水深大于200米的潮间带,离河口较远,与其关系不大,故C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显示,相关政府规定了捕捞期,合理规划,人类破坏少,故D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选C。
4.帝王蟹体型庞大,攻击性强,说明捕捞帝王蟹是“刀尖上的工作”,故A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政府规定10~12月捕捞,气候寒冷,海水温度低,捕捞者极易冻伤,故B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0~12月,冬季风强盛,风浪大,难以捕捞,故C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千岛寒流主要在半岛和群岛之外,对捕捞船的停泊影响不大,故D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所以选D。
【题文】
监测显示,2021年7月19日17时~21日17时,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郑州、许昌、新乡等地区出现特大暴雨,郑州一日降水量超过其常年全年的1/3。下图为7月20日17时我国天气形势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河南暴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其主要原因有( )
①台风经过 ②大气环流形势较稳定 ③地形抬升 ④西太平洋副高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图示时刻( )
A.乌鲁木齐烈日炎炎似火烧 B.广州盛行偏南风
C.哈尔滨风力比呼和浩特大 D.杭州阴雨连绵
【答案】
5.B
6.A
【解析】
5.由图可知,当时并没有台风经过河南,排除①;若为西太平洋副高控制,当地将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排除④。由图示天气形势图可知,中国东侧海域有强台风影响,河南位于黄土高原东侧、太行山区南侧,地形对东来气流抬升显著,使得强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西北部沿山地区,且稳定少动,造成河南中西部长时间出现降水天气。因此②③正确。综上所述ACD错误, B正确。故选B。
6.由天气形势图可知,该日乌鲁木齐受高压影响,烈日炎炎似火烧,A正确;广州地区受台风影响,据等压线判断广州应吹偏北风,B错误;哈尔滨市等压线较呼和浩特市更稀疏,风力较小,C错误;据天气形势图判断杭州等压线较稀疏,位于高压脊线上,天气晴朗,并非阴雨连绵,D项错误,综上所述,BCD项错误,本题选A。
【题文】
冬季,当气温下降到0℃及其以下时,含有水分的土壤易冻结形成冻土。低温的传导会加大土壤的冻结深度,最大冻土深度在不同的地区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单位:cm)和冬季平均气温(单位:℃)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东北地区最大冻土深度的水平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积雪 C.气温 D.植被
8.由46°N附近最大冻土深度与冬季平均气温等值线的弯曲状况可推测,东北地区中部:( )
A.地势较低,积雪厚度大 B.气候湿润,最大冻土深度大
C.属山地迎风坡,冬季气温降幅大 D.土地沙漠化严重,植被稀疏
【答案】
7.C
8.A
【解析】
7.由图可知,冻土深度等值线与平均气温等值线的大致南北走势相近有较高的相关性,并结合材料中低温的传导会加大冻土的冻结深度即可得出,影响冻土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ABD均为影响因素,但非最主要的因素,故选C。
8.由等值线判读“凸高为低“的规律可得出,东北地区中部冻土深度较同纬度低,故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东北地区地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土地沙漠化并不严重,故排除D;雪越厚对土地的保温能力越强,致使冻土深度低,且结合对地图的识记,东北地区中部较为平坦,为平原地形,不是山地,故A正确,C错误,故选A。
【题文】
位于黑龙江黑土核心区的绥化市北林区有“中国寒地香米之乡”之称,该地整合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三大板块,在乡村建立稻田公园(是集生态农业、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公园),连接了水稻生产、加工、营销等环节,推出“认购农业”,客户在网络平台下单认购指定地块,在秋天就会收到认购地块生产的香米,并可随时查看认购地块水稻的生长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绥化市北林区获得“中国寒地香米之乡”称号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 B.水源 C.气候 D.地形
10.“认购农业”的推行可( )
①保证稻米质量②增强客户体验感③扩大销售范围④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
9.C
10.D
【解析】
9.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绥化市北林区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纬度高,气温低,故称“中国寒地”,由于热量条件较差,水稻的生长周期长,加上昼夜温差大、光照较强等条件,当地水稻品质优良,故称”香米之乡“,因此气候是其获得“中国寒地香米之乡”称号的主导因素,C正确。土壤、水源、地形虽然也是影响该地区水稻种植的因素,但不是其获得“中国寒地香米之乡”称号的主导因素,ABD错误。故选C。
10.“材料信息显示,“认购农业”可随时查看水稻生长状态及加工过程,增强客户的体验感,给客户一种身临其境的类似亲劳亲为的收获季喜悦感,②正确;“认购农业”的网络销售方式可扩大销售范围,③正确;“认购农业”对保证稻米质量影响不明显,更不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①④错误。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题文】
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
A.京、沪 B.黑、吉 C.粤、鄂 D.渝、黔
12.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1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
【答案】
11.C
12.D
13.A
【解析】
1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所以选C。
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沪、津三地“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六普”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1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主要城市群所在地的“七普”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平均薪资水平更高的城市群集聚,A正确,D错误;中西部地区的“七普”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误;没有体现向沿长江带集聚,C错误。所以选A。
【题文】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以城市内部经济要素交流为纽带。下图为京津冀城市群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图,图中指数越大,表示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石家庄相比,廊坊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自然资源 C.城市等级 D.交通设施
15.北京对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城市的辐射影响不包括( )
A.技术引领 B.资金支持 C.能源供给 D.提供信息
【答案】
14.A
15.C
【解析】
14.廊坊经济联系指数较石家庄大的原因主要是距离北京较近,受北京的辐射和带动强,A正确;城市等级没有石家庄高,交通设施不如石家庄完善,自然资源没有石家庄丰富,BCD错误,故选A。
15.北京是首都,是城市等级最高的城市,在技术、资金、信息方面优于其他城市,但是北京能源不充足,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题文】
为研究放牧对半干旱草原近地面能量收支的影响,某团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长季(6-10月)对其禁牧区和放牧区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观测期内连续两月地面反射太阳辐射的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6~10月该草原( )
A.太阳辐射逐月增强 B.太阳辐射逐月减弱
C.大气辐射逐月增强 D.大气辐射逐月减弱
17.图示时间为( )
A.6、7月 B.7、8月 C.8、9月 D.9、10月
18.图示两月相比,后一个月地面反射量有所增加,可能因为该月( )
①植被较稀疏②空气湿度大③地面积雪增加④放牧活动减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6.B
17.D
18.A
【解析】
16.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可知,该地为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较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是太阳高度角的大小,而且图中连续两月地面反射太阳平均日变化,禁牧和放牧活动区都是正午时最大,因此也说明了该地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因此6~10月期间,6月22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因此6月是该草原太阳辐射最强的月份,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因此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太阳辐射逐月减弱,A错误,B正确;由于热量收支关系,大气温度最高时出现在7月份,因此大气辐射最强时也7月份,因此大气辐射在6~10期间先增强再减弱,CD错误。故选B。
17.读图前一月,由地面反射太阳辐射的平均日变化可知,有地面反射太阳辐射的时间在前一月,是北京时间6:00到北京时间18:00~19:00左右,说明昼长大于12小时;后一个月时间是从北京时间大致7:00到北京时间18:00左右,说明昼长小于12小时,由此可判断连续两个月该地由昼长大于夜长转变到昼长小于夜长时,为9、10月。D正确;6、7、8月、和9月的前半个月该地都是昼长大于夜长,因此ABC错误。故选D。
18.由上题推论并结合图示可知,图示两月相比,后一个月地面反射量有所增加,是秋季后,气温逐渐降低,草本植被开始枯萎,植被变得较为稀疏,地面的反射量开始增加,①正确;进入秋季之后,开始出现降雪,地面积雪增加,地面反射量也会有所增加,③正确;地面反射量与空气湿度关系不大,②错误;由图中可知,放牧活动的地方的反射量比禁牧活动的地方的反射量要高,因此放牧活动减少不是地面反射增加的原因,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题文】
渭干河发源于天山,是塔里木河的重要支流。读塔里木河流域渭干河、库车河水系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克孜尔水库对渭干河中下游的主要作用是( )
A.削减洪峰,减轻洪涝灾害 B.蓄积雨水,增加地下水分
C.蓄水冲沙,减少泥沙淤积 D.调节水量,改善灌溉条件
20.下列关于渭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流流向自南向北 B.越往下游流量越小
C.河流的含沙量较小 D.越往下游河道越深
【答案】
19.D
20.B
【解析】
19.克孜尔水库能够调节渭干河中下游地区的用水量,改善灌溉条件,D选项正确;渭干河地处新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A选项错误。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选项错误;该地区水资源短缺,蓄水的目的不是为了冲沙,而是为了灌溉,C选项错误。故选D。
20.根据材料描述,渭干河发源于天山,是塔里木河的重要支流,因此该河流应该是自北向南注入塔里木河,A选项错误;由于河流主要依靠上游的冰雪融水补给,沿途蒸发强烈,且易下渗,所以越往下游流量越小,B选项正确;渭干河流域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河流含沙量大,C选项错误;河流上游流速快,侵蚀强,下游泥沙淤积,河道较浅,D选项错误;故选B。
【题文】
辐射雾是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大气变冷而形成。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主要位于海拔800~1300米的中低山区,全年雾日天数多,森林雾以辐射雾为主。下图示意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各月份雾日天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在6~8月雾日天数少,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 B.降水多 C.温差小 D.光照强
22.4月是干热季,森林雾持续时间长能够有效( )
A.增加大气降水 B.降低夜晚温度
C.增加植物蒸腾 D.改善土壤墒情
【答案】
21. B
22.D
【解析】21.辐射雾是因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大气变冷而形成,即夜间降水少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云南西双版纳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多,大气湿度大,若形成降水则不易形成雾。西双版纳6~8月是雨季,降水量大,阴天多,夜间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不利于辐射雾的形成,B正确选项。辐射雾的形成需要气温下降的过程,气温高不易形成辐射雾,A选项错误。温差小不利于辐射雾的形成,辐射雾的形成需要冷却,因此要温差较大,C选项错误。光照强弱与辐射雾形成关系不大,D选项错误。故选B。
22.辐射雾形成的时间一般是夜晚或早晨。西双版纳位于热带的北缘,干热季节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水少,晴天多,有利于森林辐射雾的形成,森林雾持续时间长与增加大气降水关系不大,A选项错误。辐射雾在夜晚出现,大气保温作用较强,温度较高,不利于夜晚温度降低,B选项错误。森林雾持续时间长会减弱太阳辐射,植物蒸腾减少,C选项错误。4月份雾日长达23天,雾水的输入极大地缓解了干季森林内土壤的水分不足,为植物的生存和生长创造了有利环境,利于改善土壤墒情,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辐射雾指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并不是指这种雾具有辐射性。辐射雾在北方冬季、初春和秋末等季节比较常见。主要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随着太阳的升高,地面温度上升,辐射雾也会立即蒸发消散。所以,早晨出现辐射雾,常预示着当天有个好天气。民间“早晨地罩雾,尽管晒谷物”、“十雾九晴”的说法就是指辐射雾。
渭河盆地地处暖温带半干旱一半湿润气候区,末次间冰期和末次冰期之间以来地下形成了巨厚的沉积物。一般情况下,沉积物和沉积环境变化取决于气候变化。下表为末次间冰期以来渭河盆地中部某地区沉积物的平均颗粒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深度(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沉积环境
陆相沉积
湖相沉积
距今年代(万年)
0.3
1.5
2.5
3.5
4.5
5.2
6.5
7.5
8
9
10
11
沉积物平均粒径(微米)
21
20
19
20
19
22
21
19
22
12
9
10
23.距今8万年以来,塑造渭河盆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 D.流水作用
24.距今8万~11万年期间,渭河盆地沉积颗粒物粒径平均较小的原因是( )
A.冰川搬运能力强 B.水流速度较慢 C.风力搬运能力弱 D.距离湖岸线近
25.湖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变化,体现出渭河盆地气候( )
A.波动变化,总体冷干 B.波动变化,总体暖湿
C.持续变化,总体冷干 D.持续变化,总体暖湿
【答案】
23.C
24.B
25.A
【解析】
23.距今8万年以来,渭河盆地属于陆相沉积环境,气候相对干燥,塑造的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作用,C正确。风化作用、流水作用不是主要作用,排除AD。该地受冰川作用影响相对较小,排除B。故选C。
24.距今8万年~11万年期间,沉积物平均粒径小,表明水流速度较慢,搬运细颗粒物沉积,B正确。与冰川关系不大,且冰川搬运能力强,粗颗粒较多,A错。距今10~11万年为湖相沉积环境,气候相对湿润,与风力搬运强弱关系不大,C错。距今10~11万年为湖相沉积,在湖相沉积中,粗粒泥沙常沉积在河流入湖处,越向湖心,沉积的颗粒越细,所以如果距离湖岸线近,则颗粒物应较粗,D错。故选B。
25.湖相沉积向陆相沉积演化,表明气候总体向冷干方向演化,BD错。不同年份沉积物粒径粗细波动变化,表明气候波动变化,A正确,C错。故选A。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可鲁克湖是一个外泄湖,巴音河的水在湖中回旋之后,从南面的低洼处,流入与它相通的另一个湖--托素湖。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点。
(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
(3)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提供合理的解释。
【答案】
(1)以山地、盆地为主(以山间盆地为主);熔岩地貌发育;四周多山地,中部为盆地;总体海拔较高,地势北高、南低;四周起伏较大,中部起伏缓和;(任答3点)。
(2)阶段I至阶段II: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II至阶段III:湖底中部岩浆侵人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3)(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解析】
(1)描述地区的地形特点,应该描述整体以什么地形为主,各部分分别是什么地形;地势起伏状况,哪里高哪里低等角度作答。该区域结合图示信息,整体以山地、盆地为主;火山地貌发育;整体地势较高,北高南低;四周多为山地,中间为盆地。
(2)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两部分:1、阶段I至阶段II: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2、阶段II至阶段III:湖底中部岩浆侵人规模加大、出露水面,将原有莲湖一分为二。
(3)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主要从湖泊的补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减少。湖泊水的去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增多,析出盐分增多;内经济活动增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除了以上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外,其次还要分析湖泊是否演变为内流湖,随着地壳的进一步抬升,可鲁克湖外泄通道消失,演变为内流湖。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沙输移根据其携带沙粒的粒径大小主要有蠕移、跃移和悬移(即沿地表移动、跳跃式移动及悬浮移动)三种方式。毛乌素沙地盛行西北风,粒径>100μm的沙粒以蠕移为主。无定河流域(下左图所示)地处干湿气候过渡带,其上游干支流对毛乌素沙地的推进起显著阻截作用,使河道两岸从沙地向沙黄土转变。河道宽度与走向不同,风沙阻截效果存在差异。下右图示意无定河干流南北两岸地表沉积物粒径特征。
(1)判断无定河干流南北两岸沉积物平均粒径大小差异,并说明其成因。
(2)研究显示,无定河流域东南部沙地难以连片发育,请分析原因。
(3)与雷龙湾乡至鱼河镇河段相比,萨拉乌苏河段对风沙阻截作用较弱,请给出合理解释。
【答案】
(1)无定河干流北岸沉积物平均粒径大于南岸。原因:无定河北侧大部分沙粒粒径>100μm;风沙推进以蠕移为主,易受河道拦截(蠕移及部分跃移沙粒落入河中);粒径较小的沙粒以悬移为主,受河道影响小,能到达河南侧。
(2)流域东南(受河道阻截)沙源较少;气候较湿润,降水(增)多,抑制风沙;受流水侵蚀,地形破碎(起伏大),阻碍沙地连续推进。
(3)(与雷龙湾乡至鱼河镇河段相比)萨拉乌苏河段地处上游,河道相对较窄:且河道走向转为西南一东北向,与盛行(西北)风向近于垂直:沙粒跃移距离短,(河流对风沙),阻截作用相对减弱。
【解析】
(1)读图可知,无定河干流北岸沉积粒径0—l00um累计百分数为20%,大于100μm以上的沉积粒径占80%,而南岸沉积粒径0—100um累计百分数为70%,大于100um以 上的沉积粒径占30%,说明无定河干流北岸沉积物平均粒径大于南岸。形成原因是由材料“毛乌素沙地盛行西北风,粒径>100um的沙粒以蠕移为主。”可知,无定河北侧大部分沙粒粒径>100μm占比较大,风沙推进以蠕移为主,受河道拦截作用的影响,蠕移及部分跃移沙粒落入河中,粒径大的沉积物不能到达河流的南岸;粒径较小的沙粒以悬移为主,受河道影响小,能到达河南侧,使河流南侧粒径较小的沙粒增多。因此北岸沉积物平均粒径大于南岸。
(2)读图可知,流域东南部为河流的下游,上游支流众多,来水量大,使东南部地区河流流量大,河面宽阔,并且该毛乌素沙地位于流域北部,东南部地区距离沙源地较远,并且流域东南受河道阻截沙源较少;该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季风东南风能够沿河谷上行,给东南部地区带来较充沛的水汽,加上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因此东南部地区气候较湿润,抑制风沙;东南部河流流量大,地势落差较大,受流水侵蚀,地形破碎,东南部为破碎面分布区,地势起伏大,阻碍沙地连续推进。
(3)读图可知,与雷龙湾乡至鱼河镇河段相比,萨拉乌苏河段地处上游,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河道相对较窄,对风沙跃移影响较小;萨拉乌苏河段为西南—东北向,与盛行西北风向近于垂直,沙粒跃移距离短,河流对风沙阻截作用相对减弱;萨拉乌苏河段大部分处于I区,起伏较小,对风沙阻截作用也较弱。相反雷龙湾乡至鱼河镇河段位于相对的下游区,注入水量大,河道相对宽阔,且走向为东西走向,沙粒跃移距离长,对风沙跃移影响较大;且河段大部分处于Ⅲ区,地表起伏较大,对风沙阻挡作用较强。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几内亚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虽然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近年来,几内亚仿照非洲其他国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下左图示意几内亚及其周边地区,下右图示意科纳克里逐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变化。
(1)描述几内亚境内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科纳克里7、8月份气温较低,而3、4月份气温较高的原因。
(3)分析几内亚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原因。
(4)说明几内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势条件。
【答案】
(1)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无结冰期;水能资源较为丰富等。
(2)科纳克里地处热带地区,3、4月份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7、8月份正午太阳高度虽然比3、4月份大,但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阴雨天气多,厚厚的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导致7、8月份气温较低。
(3)该国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落后;工业落后,能源需求量小;经济不发达,开发资金短缺等。
(4)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原料充足;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劳动力成本低等。
【解析】
(1)几内亚内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河流季节变化大,径流量小,无结冰期;落差大,矿产资源开发,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能资源较为丰富。
(2)根据科纳克里气候资料图可以判断雨季较旱季气温低,可从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科纳克里地处低纬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旱季太阳辐射强,雨季太阳辐射弱。3、4月份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7、8月份正午太阳高度虽然比3、4月份大,但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阴雨天气多,厚厚的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导致7、8月份气温较低。
(3)几内亚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考虑能源需求、技术和资金的角度分析。该国降水丰富,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较为丰富;经济落后,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落后;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能源需求量小;经济不发达,开发资金短缺等。
(4)农产品加工业首先考虑农产品数量,再考虑历史和劳动力成本。地处热带地区,气候条件适宜,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原料充足;受西方殖民以来,以农业为主,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经济落后,劳动力成本低等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地跨我国三大阶梯,流经我国11个省(区)。长江流域形成了独特而多样的生态系统,哺育着人类与各种生物。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m,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湿地总面积达7.33万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被誉为“中华水塔”。
材料二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全身铅灰色,体型较小,体长一般在1.2m左右,最长可达1.9m,寿命约20年,自然繁殖率低,有“水中大熊猫”、“长江生态活化石”之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喜欢单独活动,食物以鱼虾为主。长江江豚的眼睛退化,一般靠声呐进行捕食和探路。
材料三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主要保护迁徙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有记录的鸟类有290种,其中3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
材料四:
(1)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三江源湿地的成因。
(2)从长江江豚种群特点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长江江豚濒危的原因。
(3)说明在长江故道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的主要优势。
(4)阐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答案】
(1)该地为高原地形多冰川分布,冰川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海拔高,气温低,蒸发较弱;气温低,地下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2)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小,喜欢单独活动,自然繁育率低;长江流域过度的渔业活动、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长江水环境污染破坏了江豚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造成长江江豚濒危。
(3)长江故道保存了与长江相似的生态环境,可满足长江江豚的需要;长江故道离现长江较近,迁地保护较为方便。
(4)保护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留下了天然“本底”;是迁徙鸟类的庇护所;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与科学研究。
【解析】
(1)湿地成因可以从“来水”“去水”两个角度分析。来水角度: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平均海拔3500~4800m,为高原地形多冰川分布,冰川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去水角度:该地海拔高(平均海拔3500~4800m),气温低,蒸发较弱;由于常年气温低,地下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高原面,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因此来水多,去水少,从而形成湿地。
(2)根据材料二可知,长江江豚有“水中大熊猫”、“长江生态活化石”之称,种群数量小,喜欢单独活动,自然繁育率低;另外结合长江地区近年来发展背景可知,长江流域过度的渔业活动、航运业的迅猛发展、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长江水环境污染破坏了江豚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造成长江江豚濒危。
(3)因为长江江豚生活在长江干流,所以长江故道保存了与长江相似的生态环境,可满足长江江豚的需要;另外,长江故道离现长江较近,迁地保护较、引水方便。
(4)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保护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留下了天然“本底”;湿地可以为迁徙鸟类提供生存的空间和庇护所。另外,生态保持较好,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与科学研究。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共10页。
2023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