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课程导案:七上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学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37410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学案
展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导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 |
一、 预习要求 | 1、阅读课文第85页,了解西晋建立的背景,划出并掌握西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划出并掌握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结合86页的《材料研读》,了解西晋建立后的治国方略和社会状况。 2、阅读课文第86页,了解“八王之乱”的背景,划出并掌握“八王之乱”的爆发时期,目的等基本史实,理解并掌握“八王之乱”的影响。 3、阅读课文第87页,结合87页的图示和砖画,了解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结合《西晋内迁少数民族的分布图》,划出并记住内迁的少数民族,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方向、内迁后的生活区域和内迁后的影响。 4、阅读课文第88页,了解在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在北方建立的“十六国”的情况,了解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后采取的统治措施及其影响。 |
二、 预习检测 | 一、西晋的建立 1、建立: 建立晋朝,定都 ; 2、统一: 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二、八王之乱 1、过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 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 2、结果:西晋从此衰落; 3、影响: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 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期:东汉、 晋时期; 2、内迁民族: 、 、羯、氐、羌; 3、规模: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 。 四、十六国 1、时期:从4世纪初到 前期; 2、形成: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 ”; 3、前秦苻坚改革: ;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
三、 合作探究 | 【历史解释】 材料一 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 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西晋]鲁褒《钱神论》 材料二 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 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为次国,置 上军下军,兵三千;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晋统一短暂的原因。
|
四、 我的疑问 |
|
五、 课堂检测 | ★要求:1、不看课本和资料;2、划出关键词;3、把选项写在题号前的括号里。 ( )1.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 )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 B.司马炎 C.苻坚 D.曹丕 ( )3.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 )4.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产生的影响有 ①造成巨大社会灾难,百姓饱受痛苦 ②标志着西晋灭亡 ③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④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了永嘉年间,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 )6.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7.每个王朝兴盛的原因离不开“励精图治、与民休息”这些关键词,但是灭亡的原因都不相同。下图的“晋墓壁画”可以印证西晋王朝灭亡的哪一原因 A.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 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D.皇帝暴病而亡 ( )8.(2019·驻马店质检)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下列少数民族中曾在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A.匈奴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
六、 知识链接 | 1.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4.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要求,预习检测,合作探究,我的疑问,课堂检测,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及答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景之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