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3 北方地区
展开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课程标准]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系架构][素养考查]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差异,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课时93 北方地区1.填出下列地形的名称A六盘山,B三江平原,C山东丘陵;D太行山,它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界山。2.填出下列河流和湖泊的名称E黑龙江,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界河,F松花江,是其支流;G鸭绿江、H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界河;湖泊I五大连池,从地质上看,属于休眠火山。3.填出矿产地的名称①鞍山铁矿,②鹤岗煤矿,③大同煤矿,④招远金矿,⑦华北油田。4.填出下列铁路线的名称a京哈线,b京沪线,c陇海线,e大秦线。5.填出下列工业基地、工业中心和城市的名称工业基地:甲辽中南工业基地,乙京津唐工业基地。工业中心:m沈阳,n西安。g北极村,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h黑河,是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即黑河—腾冲一线最北点。6.黄河流域的能源丰富上游河段以水能为主;中游地区煤炭丰富;下游两大油田:⑤中原油田,⑥胜利油田。1.北方地区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水文以雨水补给为主;水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资源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等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主要的油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 (2)人文地理特征人口人口数量多,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东北相对稀疏,华北最为密集农业耕作类型旱地农业耕作制度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华北地区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作物类型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工业工业分布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山西能源基地工业类型以重工业、能源、纺织业为主交通华北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向全国辐射;运煤专线多;高速铁路、公路发展快 2.北方地区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区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东北平原①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黑土肥沃;②夏季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③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④河流众多,水源充足;⑤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①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②受寒潮影响大;③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华北平原①多数地方属于暖温带,热量较丰富,雨热同期,水热配合较好,光照资源充足,降水集中;②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①降水不够充沛,集中于7、8月份,灌溉水源不足;②容易引起春旱,春季多大风和沙尘天气,以及低温冻害;③地势低洼地区容易产生盐碱地黄土高原①位于暖温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②黄土由较细的粉砂颗粒组成,便于耕作;③黄土含有不少氮、磷、钾等养分,比较肥沃①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稀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春旱严重;③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沟壑纵横,不利于连片耕作 3.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地区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东北平原黑土流失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退耕还林、还牧、还湿华北平原春旱总降水量少;春季升温快,多大风,蒸发强;春播大量引水灌溉修建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打机井夏涝降水集中;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土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挖入海新河盐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旱季(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强;滨海地区,由于海水倒灌,土壤含盐量高;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酸性物质中和;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改良土壤;合理灌溉,采用滴灌、喷灌技术;种植耐盐碱的作物春季风沙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冬季风强烈;土地沙化严重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夏季降水集中、黄土质地疏松,植被稀疏、长期的滥垦滥伐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 (全国文综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 m3/s6254.4洪峰流量1 750 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答案 1.B 2.B 3.D解析 第1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会减少河流径流量和河水含沙量,B对、D错。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对减小降水变率和增加降水量影响不大,A、C错。第2题,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增多,因此到第5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从而产生洪峰;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时间短,降水量多,即降水强度大,②③对。由表可知,第5次降水历时只有2天,相对于第2次和第3次降水来说,历时较短,①错。由于当月该地植被覆盖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植被截流差异不明显,④错。第3题,由表中信息可知,第6次和第5次降水过程的影响相比,河流洪峰流量明显增加,且洪水含沙量极高,说明河流水位上升,淹没部分植被覆盖的坡面,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多,D对。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课时精练如图为“我国某山地的地形剖面图”以及“M地的农作物种植的气候条件表”。完成1~3题。 农作物生长期平均气温14~17 ℃≥10 ℃积温(℃)>1 600降水量(mm)400~600日照时数(小时)1 400~2 200 1.图中的山脉最可能是( )A.太行山 B.贺兰山C.小兴安岭 D.武夷山2.M地所在省区( )A.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高B.有“小杂粮王国”之称,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C.光照充足,是我国的枸杞之乡D.发展立体农业,打造茶叶、蔬菜、花卉、水果等产业群3.以下关于M地附近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B.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长C.流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小D.地处内陆,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答案 1.C 2.A 3.B解析 第1题,图中山脉是沿经线所作的剖面,有南、北坡,南边低北边高,可以排除贺兰山(南北走向),B错;根据气候条件表可知该地位于半湿润的中温带地区,排除A、D,选C。第2题,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黑龙江地广人稀,农业商品率高,B应该是山西;C应该是宁夏;D应该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选A。第3题,由上题可知M为小兴安岭周围地区,附近河流由于纬度高,结冰期较长,B正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是黄河中游河段,A错;东北地区的河流以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C、D错。(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期中)距今约8 300~4 700年,火山熔岩流入牡丹江河谷,堵塞河谷形成堰塞湖——镜泊湖(下图)。镜泊湖湖岸曲折多变,四周群山起伏、森林密布,湖泊的出口处是由玄武岩构成的陡峻峭壁,湖水漫流过熔岩台地,冲泻而下形成瀑布。据此完成4~5题。4.镜泊湖湖水南浅北深,推测其成因是( )A.火山熔岩堵塞,南部厚度较大B.河谷南高北低,北部堵塞蓄水C.流水侵蚀严重,南部湖面宽阔D.南部支流较多,泥沙沉积量大5.镜泊湖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时间可能是( )A.4~5月 B.6~7月C.8~9月 D.10~11月答案 4.B 5.C解析 第4题,镜泊湖原为牡丹江干流的一段,东西湖岸都是山地,湖盆处于狭长的山谷地形中;由“湖泊的出口处是由玄武岩构成的陡峻峭壁”可知,山谷海拔自南向北降低,湖水由南向北汇流,镜泊湖北端由于台地和人工堤坝阻挡,水位提高。选B。第5题,镜泊湖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我国的雨带8月北移至东北一带。所以在8月份降水量最多,此时镜泊湖水位最高,瀑布景观最为壮观,选C。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19年8月,山东省北部莱州湾海域启动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下图)。该项目是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虽然该项目施工难度较大,但它将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符合“海上粮仓+蓝色能源”的海洋空间开发战略方向。(1)分析在山东省北部莱州湾海域建设“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6分)(2)推测该项目施工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6分)(3)简述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6分)答案 (1)海域面积广阔,海洋风力资源丰富;海洋生物繁多;经济发达,对渔业产品和清洁能源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2)海水盐度高,腐蚀能力强,对材料的耐腐蚀性要求高;受风暴潮等恶劣天气影响,且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新模式的探索,技术攻关成本高。(3)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风力发电机建设对海洋生态的破坏;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渔业产量;海上风电和水下牧场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