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17 遗传的基本定律综合-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有答案)
展开专题17 遗传的基本定律综合
【2020年】
1.(2020·课标Ⅰ)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2). 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 (3). 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
【解析】(1)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重组的途径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诱变获得的新个体通常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故可以将该个体进行自交,筛选出符合性状要求的个体后再自交,重复此过程,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
2.(2020·新课标Ⅲ)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
【答案】 (1). 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2). 42 (3). 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4). 秋水仙素处理 (5). 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解析】(1)杂种一是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的产物,细胞内含有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各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高度不育;
普通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所以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
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2)人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以采用秋水仙素处理。
(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抗倒伏的小麦,可以利用杂交育种,设计思路如下:
将甲和乙两品种杂交获得F1,将F1植株进行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即为稳定遗传的抗病又抗倒伏的植株。
3.(2020·课标Ⅱ)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大豆细胞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时,除mRNA外还需要其他种类的核酸分子参与,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豆细胞中大多数mRNA和RNA聚合酶从合成部位到执行功能部位需要经过核孔。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作为mRNA合成部位的是____________,作为mRNA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作为RNA聚合酶合成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作为RNA聚合酶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_________。
(3)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表所示。若来自大豆的某小肽对应的编码序列为UACGAACAUUGG,则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_。若该小肽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了替换,但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此时编码小肽的RNA序列为______________。
氨基酸
密码子
色氨酸
UGG
谷氨酸
GAA GAG
酪氨酸
UAC UAU
组氨酸
CAU CAC
【答案】 (1). rRNA (2). tRNA (3). 细胞核 (4). 细胞质 (5). 细胞质 (6). 细胞核
(7). 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 (8). UAUGAGCACUGG
【解析】(1)翻译过程中除了需要mRNA外,还需要的核酸分子组成核糖体的rRNA和运输氨基酸的tRNA。
(2)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mRNA是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合成后需进入细胞质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进入细胞核用于合成RNA。
(3)根据该小肽的编码序列和对应的部分密码子表可知,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由于谷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各有两种,故可知对应的DNA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替换后,氨基酸序列不变,则形成的编码序列为UAUGAGCACUGG。
4.(2020·课标Ⅱ)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板叶、紫叶、抗病 (2). AABBDD (3). AabbDd (4). aabbdd (5). aaBbdd (6). 花叶绿叶感病、 花叶紫叶感病 (7). AaBbdd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可知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DD,丙为隐性纯合子aabbdd;乙板叶绿叶抗病与丁花叶紫叶感病杂交,后代出现8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1:1:1:1:1:1,可推测三对等位基因应均为测交。
(1)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可知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DD,可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
(2)已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再根据甲乙丙丁的表现型和杂交结果可推知,甲、乙、丙、丁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3)若丙aabbdd和丁aaBbdd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bbdd(花叶绿叶感病)和aaBbdd(花叶紫叶感病)。
(4)已知杂合子自交分离比为3:1,测交比为1:1,故,X与乙杂交,叶形分离比为3:1,则为Aa×Aa杂交,叶色分离比为1:1,则为Bb×bb杂交,能否抗病分离比为1:1,则为Dd×dd杂交,由于乙的基因型为AabbDd,可知X的基因型为AaBbdd。
5.(2020·山东卷)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___,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 (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____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_____ (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 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甲 (2). 雌雄同株 (3). 是 (4). AAtsts (5). 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 (6). 不位于 (7). 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 (8). 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 (9). 1/2 (10). 1/6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基因Ts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当基因突变为ts后表现为雌株,玉米雌雄同株M的基因型为TsTs,则实验中品系M作为父本,品系甲和乙的基因型为tsts,则作为母本。由于基因A只有一个插入到玉米植株中,因此该玉米相当于杂合子,可以看做为AO,没有插入基因A的植株基因型看做为OO,则分析实验如下:
实验一:品系M(OOTsTs)×甲(AOtsts)→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1;让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自交,若基因A插入到ts所在的一条染色体上,则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产生的配子为Ats、OTs,那么后代为1AAtsts抗螟雌株:2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该假设与题意相符合,因此说明实验一中基因A与基因t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
实验二:品系M(OOTsTs)×乙(AOtsts)→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矮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正常株高1,选取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矮株自交,后代中出现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雌株=3:1:3:1,其中雌雄同株:雌株=3:1,抗螟:非抗螟=1:1,说明抗螟性状与性别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现象,说明基因A与基因ts没有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基因A与基因ts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中雌雄同株:雌株=3:1,但是抗螟:非抗螟=1:1不符合理论结果3:1,说明有致死情况出现。
(1)根据题意和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一中玉米雌雄同株M的基因型为TsTs,为雌雄同株,而甲品系的基因型为tsts,为雌株,只能做母本,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中F1的OOTsts非抗螟植株基因型为OOTsts,因此为雌雄同株。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一的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自交,后代F2为1AAtsts抗螟雌株:2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结果,说明实验一中基因A与基因ts插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后代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为AAtsts,将F2中AAtsts抗螟雌株与AOTsts抗螟雌雄同株进行杂交,AAtsts抗螟雌株只产生一种配子Ats,AOTsts抗螟雌雄同株作为父本产生两种配子,即Ats、OTs,则后代为AAtsts抗螟雌株: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1。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中选取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矮株自交,后代中出现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非抗螟雌株=3:1:3:1,其中雌雄同株:雌株=1:1,抗螟:非抗螟=1:1,说明抗螟性状与性别之间发生了自由组合现象,故乙中基因A不位于基因ts的2号染色体上,且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影响了F1的繁殖,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实验二的F1中,后代AOTsts抗螟雌雄同株矮株: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正常株高=1:1,则说明含A基因的卵细胞发育正常,而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故推测最可能是F1产生的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育导致后代中雄配子只产生了OTs 和Ots两种,才导致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小于理论值的现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二的F2中雌雄同株:雌株=3:1,故F2中抗螟矮植株中ts的基因频率不变,仍然为1/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2中抗螟矮株的基因型雌雄同株为1/3AOTsTs、2/3AOTsts,雌株基因型为AOtsts,由于F1含基因A的雄配子不育,则1/3AOTsTs、2/3AOTsts产生的雄配子为2/3OTs、1/3Ots,AOtsts产生的雌配子为1/2Ats、1/2Ots,故雌株上收获的籽粒发育成的后代中抗螟矮植株雌株AOtsts所占比例为1/2×1/3=1/6。
6.(2020·天津卷)小麦的面筋强度是影响面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制作优质面包需强筋面粉,制作优质饼干需弱筋面粉等。小麦有三对等位基因(A/a,B1/B2,D1/D2)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从而影响面筋强度。科研人员以两种纯合小麦品种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以期选育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相关信息见下表。
基因
基因的表达
产物(HMW)
亲本
F1
育种目标
小偃6号
安农91168
强筋小麦
弱筋小麦
A
甲
+
+
+
+
-
B1
乙
-
+
+
-
+
B2
丙
+
-
+
+
-
D1
丁
+
-
+
-
+
D2
戊
-
+
+
+
-
注:“+”表示有相应表达产物;“-”表示无相应表达产物
据表回答:
(1)三对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小麦面筋强度的影响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在F1植株上所结的F2种子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3)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可选择F2中只含________________产物的种子,采用______________等育种手段,选育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纯合品种。
【答案】 (1). 蛋白质的结构 (2). 1/16 (3). 0 (4). 甲、乙、丁 (5). 诱变、基因工程、将其与不含甲产物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
【解析】本题联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育种的相关知识综合考查遗传学相关规律的应用。由题意分析得知,亲本小偃6号基因型为AAB2B2D1D1,安农91168的基因型为AAB1B1D2D2,育种目标中强筋小麦基因型为AAB2B2D2D2,弱筋小麦基因型为aaB1B1D1D1,由此再结合自由组合定律解题即可。
(1)由题意“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从而影响面筋强度”可知,三对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小麦面筋强度的影响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由分析可知,亲本小偃6号基因型为AAB2B2D1D1,安农91168的基因型为AAB1B1D2D2,则F1的基因型为AAB1B2D1D2,而育种目标中强筋小麦基因型为AAB2B2D2D2,弱筋小麦基因型为AAB1B1D1D1,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得出,F2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占1×1/4×1/4=1/16,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占0。
(3)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aaB1B1D1D1),能从F2中选择的只能是AAB1B1D1D1,即含有甲、乙和丁产物的小麦种子。由于小麦AAB1B1D1D1没有a基因,要想获得aaB1B1D1D1,则需要通过诱变或基因工程使其获得a基因,或通过将其与不含甲产物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以获得aa的个体。
7.(2020·浙江卷)某昆虫灰体和黑体、红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及亲体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Ⅰ(红眼♀×白眼♂)
F1
1红眼♂∶1红眼♀∶1白眼♂∶1白眼♀
Ⅱ(黑体红眼♀×灰体白眼♂)
F1
1灰体红眼♂∶1灰体红眼♀∶1灰体白眼♂∶1灰体白眼♀
F2
6灰体红眼♂∶12灰体红眼♀∶18灰体白眼♂∶9
灰体白眼♀∶2黑体红眼♂∶4黑体红眼♀∶6黑体白眼♂∶3黑体白眼♀
注:F2由杂交Ⅱ中的F1随机交配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杂交Ⅰ的F1中选择红眼雌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红眼♀∶白眼♂=1:1:1。该子代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不为3:1的原因是__________,同时也可推知白眼由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2)杂交Ⅱ中的雌性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若F2灰体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__________种表现型,F3中灰体红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从杂交Ⅱ的F2中选择合适个体,用简便方法验证杂交Ⅱ的F1中的灰体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_____。
【答案】 (1). 红眼雌性个体中B基因纯合致死 (2). X (3). aaXBXb (4). 6 (5). 16/27 (6).
【解析】某昆虫灰体和黑体(A、a)、红眼和白眼(B、b)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因此,不用考虑同源区段。从杂交Ⅱ的亲本为黑体♀和灰体♂,F1全为灰体,F2无论雌雄灰体∶黑体=3∶1,可知灰体为显性,且A、a位于常染色体(若位于X的非同源区段,则F1雄性全为黑体,不符合题意)。杂交Ⅱ的亲本为黑体♀(aa)和灰体♂(AA)。同理,根据组合Ⅱ的F2可知,雌性中红眼∶白眼=4∶3,雄性中红眼∶白眼=1∶3,可知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杂交Ⅱ的亲本为红眼♀和白眼♂,F1雄性中红眼∶白眼=1∶1,可知红眼为显性,且杂交Ⅱ的亲本为红眼♀(XBXb)和白眼♂(XbY)。
(1)由以上分析可知,红眼、白眼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杂交Ⅱ的亲本为红眼♀(XBXb)和白眼♂(XbY)。F1雌性为1/2XBXb、1/2XbXb,雌配子为1/4XB、3/4Xb,雄性为1/2XBY、1/2XbY,雄配子为1/4XB、1/4Xb、1/2Y,F2雌性中红眼∶白眼=4∶3,雄性中红眼∶白眼=1∶3,可知红眼中XBXB致死。因此杂交Ⅰ(XBXb、XbY)的F1中选择红眼雌雄(XBXb、XBY)交配,后代比例为红眼♀(XBXb)∶红眼♂(XBY)∶白眼♂(XbY)=1∶1∶1,红眼∶白眼为2∶1,不是3∶1。
(2)据分析可知,杂交Ⅱ的亲本为黑体红眼♀(aaXBXb)和灰体白眼♂(AAXbY),雌性亲本基因型为aaXBXb。若F2灰体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随机交配的亲本为A_XBXb×A_XBY,A_中有1/3AA、2/3Aa,产生的F3表现型有2×3=6种。随机交配的母本为1/3AAXBXb、2/3AaXBXb,雌配子为2/6AXB、2/6AXb、1/6aXB、1/6aXb,随机交配的父本为1/3AAXBY、2/3AaXBY,雄配子为2/6AXB、1/6aXB、2/6AY、1/6aY,利用棋盘法计算,由于XBXB致死,因此F3中灰体红眼的比例为(4+2+4+2+2+2)/(6×6-4-2-2-1)=16/27。
(3)用简便方法验证杂交Ⅱ的F1中的灰体红眼雌雄性个体(AaXBY)的基因型,通常采用将待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即让F1与黑体白眼雌果蝇(aaXbXb)进行杂交。遗传图解的书写要注意:亲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配子及各种符号、子代表现型比例,注表现型中应有性别。正确的遗传图解书写如下。
8.(2020·江苏卷)已知黑腹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偶然出现的XXY个体为雌性可育。黑腹果蝇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①与实验②的主要目的是验证__________。
(2)理论上预期实验①的F2基因型共有_________种,其中雌性个体中表现上图甲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__,雄性个体中表现上图乙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__。
(3)实验②F1中出现了1只例外的白眼雌蝇,请分析:
Ⅰ.若该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该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Ⅱ.若该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该蝇产生的配子为__________。
Ⅲ.检验该蝇产生的原因可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果蝇与其杂交。
【答案】 (1). 眼色性状与性别有关,翅型性状与性别无关 (2). 12 (3). 0 (4). 3/8 (5). XbXb (6). XbXb、Y、Xb、XbY (7). 红眼雄性
【解析】据题图分析可知,实验①和②互为正交和反交,实验①中F1分别为AaXBY(长翅红眼♂)、AaXBXb(长翅红眼♀),实验②中正常情况下F1分别为AaXbY(长翅白眼♂)、AaXBXb(长翅红眼♀),据此分析。
(1)据图可知,无论正交还是反交,长翅性状在雌雄中都无差别,而眼色在雄性中结果不同,故通过实验①和②,主要是验证眼色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而翅形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2)据分析可知,实验①中F1分别为AaXBY、AaXBXb,雌雄相互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种类为3×4=12种。F2的雌性个体中不会出现XbXb个体,故表现甲性状即残翅白眼的概率是0;雄性个体中表现乙性状即长翅红眼的概率为3/4×1/2=3/8。
据分析可知,只考虑眼色,实验②中F1分别为XBXb(长红♀)、XbY(长白♂),因此:
I、若F1中出现的长翅白眼♀果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其基因型应为XbXb;
II、若F1中出现的长翅白眼♀果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其基因型应为XbXbY,该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XbXb、Y、Xb、XbY。
III、若要鉴别F1中出现的长翅白眼♀果蝇基因型是XbXb还是XbXbY,则应选择某一雄性果蝇与之杂交;若选择XbY,则子代无论雌雄都表现为白色,因此,应该用表现型为红色的雄蝇进行杂交。
【2019年】
1.(2019全国卷Ⅰ·32)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16 紫眼基因
(2)0 1/2
(3)红眼灰体
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解析】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粗糙眼和黑檀体对应的基因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2号及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1)根据题意并结合图示可知,翅外展基因和粗糙眼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翅外展粗糙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野生型即正常翅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RURU,二者杂交的F1基因型为:DPdpRUru,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中翅外展正常眼果蝇dpdpRU_ _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图中翅外展基因与紫眼基因均位于2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2)焦刚毛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Y,野生型即直刚毛红眼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SNWXSNW,后代的雌雄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和XSNWY,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焦刚毛的概率为0。若进行反交,则亲本为:焦刚毛白眼雌果蝇XsnwXsnw和直刚毛红眼纯合雄果蝇XSNWY,后代中雌果蝇均为直刚毛红眼(XSNWXsnw),雄性均为焦刚毛白眼(XsnwY)。故子代出现白眼即XsnwY的概率为1/2。(3)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眼黑檀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Y,野生型即红眼灰体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EEXWXW,F1中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EeXWXw,EeXWY,表现型均为红眼灰体。故能够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F1中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红眼灰体,F2中红眼灰体E_XW_:红眼黑檀体eeXW_∶白眼灰体E-XwY∶白眼黑檀体eeXwY =9∶3∶3∶1。因为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验证伴性遗传时应该选择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F1中雌雄均表现为红眼,基因型为:XWXw,XWY,F2中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即雌性全部是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
2.(2019全国卷II·32)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子代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1)绿色 aabb
(2)AaBb 4
(3)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 AABB
【解析】依题意: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说明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①的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②的子代发生了绿叶∶紫叶=1∶3性状分离,说明乙植株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并结合实验①的结果可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bb,紫叶为A_B_、A_bb和aaB_。(1)依题意可知: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绿叶甘蓝甲植株自交,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绿叶甘蓝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②中,绿叶甘蓝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绿叶∶紫叶=1∶3,说明紫叶甘蓝乙植株为双杂合子,进而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②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四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和aabb。(3)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紫叶∶绿叶=1∶1,说明紫叶甘蓝丙植株基因组成中,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另一对为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对显性纯合的基因,因此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绿叶=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均为AaBb,进而推知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3.(2019全国卷III·32)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__________。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答案】(1)显性性状
(2)答:思路及预期结果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解析】(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中存在控制该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其通常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2)玉米是异花传粉作物,茎顶开雄花,叶腋开雌花,因自然条件下,可能自交,也可能杂交,故饱满的和凹陷玉米子粒中可能有杂合的,也可能是纯合的,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首先要确定饱满和凹陷的显隐性关系,再采用自交法和测交法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4.(2019北京卷·30)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的杂种一代会出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的产量。
(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在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由杂交一结果推测,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在杂交二中,雄性不育为_________性性状。
②杂交一与杂交二的F1表现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状由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3个基因(A1、A2、A3)决定。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A2A2、A3A3。根据杂交一、二的结果,判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
(2)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1、3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YF1),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
①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的优良性状与_________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②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_________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
③为制备YF1,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的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_________。
(3)上述辨别并拔除特定植株的操作只能在油菜刚开花时(散粉前)完成,供操作的时间短,还有因辨别失误而漏拔的可能。有人设想:“利用某一直观的相对性状在油菜开花前推断植株的育性”,请用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E、e)及其与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展示这一设想。
【答案】(1)①一 显
②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
(2)①雄性不育 A2A3∶A3A3=1∶1
② A1 A1
③所得种子中混有A3A3自交产生的种子、A2A3与A3A3杂交所产生的种子,这些种子在生产上无杂种优势且部分雄性不育
(3)
【解析】杂交一F2育性正常和雄性不育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控制雄性不育和育性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育性正常为显性,雄性不育为隐性。杂交二,亲本雄性不育与品系3杂交,后代全为雄性不育,说明雄性不育为显性,品系3 的性状为隐性。F1雄性不育与品系3杂交,后代育性正常:雄性不育比例为1∶1,属于测交实验。(1)①通过分析可知,育性正常与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交二,雄性不育为显性性状。②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别为A1A1、A2A2、A3A3,通过分析可知,杂交一A1为显性基因,A2为隐性,杂交二A2为显性,A3为隐性,由此推断A1、A2、A3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A1>A2>A3。(2)①通过杂交二,可将品系3 A3A3的优良性状与雄性不育株A2 A2杂交,得到A2A3,再与A3A3杂交,得到A2A3∶A3A3=1∶1。②将A2A3种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A1A1的品系1种成父本行,制备YF1即A1A3。③由于A2A3×A1A1杂交后代有A1A3和A1A2两种基因型的可育油菜种子,A1A3自交后代皆可育,但是A1A2自交会出现1/4A2A2雄性不育,而导致减产。(3)将E基因移入A2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使其紧密连锁,则表现E基因性状个体为不育,未表现E基因性状个体为可育,这样成功去除A1A2,只留下A1A3。
5.(2019天津卷·10)作物M的F1基因杂合,具有优良性状。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见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具有与F1优良性状一致的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见途径2。据图回答:
(1)与途径1相比,途径2中N植株形成配子时由于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不会发生由 和 导致的基因重组,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 。
(2)基因杂合是保持F1优良性状的必要条件。以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为例,理论上,自交胚与F1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 ,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 。
(3)通过途径 获得的后代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
【答案】(1)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半
(2)1/2n
100%
(3)2
【解析】由题意可知,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获得F1的优良性状,途径1为正常情况下F1自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子代,途径2中先对M植株进行基因改造,再诱导其进行有丝分裂而非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导致其卵细胞含有与N植株体细胞一样的遗传信息,再使得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克隆胚,该个体与N植株的遗传信息一致。(1)途径1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而途径2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配子,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且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减半,故与途径1相比,途径2中N植株形成配子时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也不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减半。(2)由题意可知,要保持F1优良性状需要基因杂合,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获得杂合子的概率是1/2,若该植株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杂合子自交子代中每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1/2n,故自交胚与F1基因型(基因杂合)一致的概率为1/2n。而克隆胚的形成相当于无性繁殖过程,子代和N植株遗传信息一致,故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一致的概率是100%。(3)途径1产生自交胚的过程存在基因重组,F1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经受精作用后的子代具有多样性,不可保持F1的优良性状;而途径2产生克隆胚的过程不存在基因重组,子代和亲本的遗传信息一致,可以保持F1的优良性状。
6.(2019江苏卷·32)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毛色
红毛
棕毛
白毛
基因组成
A_B_
A_bb、aaB_
aabb
(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
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I、i,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答案】(1)4
(2)①AAbb和aaBB ②红毛∶棕毛∶白毛=1∶2∶1 ③4 ④1/3 1/9
(3)9/64 49/64
【解析】由题意: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可知猪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个体相互交配,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9∶3∶3∶1变型的应用。(1)由表格知:棕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b、aaB_,因此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4种。(2)①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均为红毛猪,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②F1测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根据表格可知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红毛∶棕毛∶白毛=1∶2∶1。③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F2的基因型有:A_B_、A_bb、aaB_、aabb,其中纯合子有:AABB、AAbb、aaBB、aabb,能产生棕色猪(A_bb、aaB_)的基因型组合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共4种。④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棕毛猪A_bb、aaB_所占比例为6/16,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所占比例为2/16,故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2/6,即1/3。F2的棕毛个体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1/6AAbb、2/6Aabb、1/6aaBB、2/6aaBb。棕毛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毛个体(aabb)的杂交组合及概率为: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6aaBb×2=1/3×1/3×1/4+1/3×1/3×1/4+1/3×1/3×1/2×1/2×2=1/9。(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的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只要有I基因,不管有没有A或B基因都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IiAaBb个体雌雄交配,后代中红毛个体即基因型为ii A_B_的个体。把Ii和AaBb分开来做,Ii×Ii后代有3/4I _和1/4ii,AaBb×AaBb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故子代中红毛个体(ii A_B_)的比例为1/4×9/16=9/64,棕毛个体(ii A_bb、iiaaB_)所占比例为1/4×6/16=6/64,白毛个体所占比例为:1-9/64-6/64=49/64。
7.(2019浙江4月选考·31)某种昆虫眼色的野生型和朱红色、野生型和棕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2)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F1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是______。
(3)以杂交组合丙F1中的白眼雄性个体与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进行杂交,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
【答案】(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杂交组合甲的亲本均为野生型,F1中雌性个体均为野生型,而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朱红眼
(2)BbXAXa BbXAY 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为白色
(3)如图
【解析】根据杂交组合甲分析可得,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杂交组合乙分析可得,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同时结合杂交组合甲、乙、丙分析可知,白眼雄性个体是由于两对等位基因均呈隐性表达时出现。(1)分析杂交组合甲可得,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受到性别影响,两个野生型亲本杂交,得到全是野生型的雌性后代和既有野生型又有朱红眼雄性后代,故野生型和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析可得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中雌性无朱红眼,雄性有朱红眼,所以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出现野生型∶棕眼=3∶1,故亲本基因型为Bb和Bb,因此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F1中出现白眼雄性个体的原因可以发现是由于A、a基因和B、b基因均呈隐性表达时出现。(3)由于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故杂交组合丙F1中的白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Y,可产生的配子为bXa和bY,比例为1∶1;由于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丙组F1中出现棕眼个体且没有朱红眼个体,故杂交组合乙中的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可产生的配子为BXA和bXA,比例为1∶1;因此可获得后代基因型有BbXAXa、bbXAXa、BbXAY和bbXAY,且比例满足1∶1∶1∶1,故遗传图解如下:
【2018年】
1.(2018全国Ⅰ卷·32)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
性别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有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1/2无眼
1/2雌
9∶3∶3∶1
1/2雄
9∶3∶3∶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_____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
【答案】(1)不能 无眼 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
(2)杂交组合:无眼×无眼,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位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位隐性性状
(3)8 隐性
【解析】(1)分析题干可知,两亲本分别为无眼和有眼,且子代中有眼:无眼=1:1,且与性别无关联,所以不能判断控制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有眼为显性(用基因E表示),则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eXe和XEY,子代的基因型为XEXe和XeY,表现为有眼为雌性,无眼为雄性,子代雌雄个体中没有同时出现有眼与无眼的性状,不符合题意,因此显性性状是无眼。(2)要通过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在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可以选择表中杂交子代中雌雄果蝇均为无眼的性状进行杂交实验,若无眼为显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杂合子,则该杂交子代中无眼:有眼=3:1;若无眼为隐性性状,则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雌雄果蝇均为隐性纯合子,则该杂交子代全部为无眼。(3)表格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可分析出显性性状为灰体(用基因A表示)和长翅(用基因B表示),有眼和无眼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用基因C或c表示),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的基因型可写为AABB和aabb,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BbCc,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2×2×2=8种。F2中黑檀体(Aa×Aa=1/4)长翅(Bb×Bb=3/4)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可知无眼所占比例为1/4,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2.(2018全国Ⅲ卷·31)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
甲
红二×黄多
红二
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
红多×黄二
红二
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
乙
圆单×长复
圆单
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
圆复×长单
圆单
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
【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一对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2)1∶1∶1∶1
【解析】(1)因题干说明是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故杂交的品种均为纯合子,根据表中甲的数据,可知F1的红果、二室均为显性性状,甲的两组F2的表现型之比均接近9:3:3:1,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的F1的圆果、单一花序均为显性性状,F2中第一组:圆:长=(660+90):(90+160)=3:1、单:复=(660+90):(90+160)=3:1;第二组:圆:长=(510+240):(240+10)=3:1、单:复=(510+240):(240+10)=3:1;但两组的四种表现型之比均不是9:3:3:1,说明控制每一对性状的基因均遵循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表中乙组的杂交实验得到的F1均为双显性杂合子,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说明F1产生的四种配子不是1:1:1:1,所以用两个F1分别与“长复”双隐性个体测交,就不会出现1:1:1:1的比例。
3.(2018全国Ⅱ卷·32)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__________,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以此推测,在考虑M/m基因的情况下,若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则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____,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______。
【答案】(1)ZAZA、ZaW ZAW、ZAZa,雌雄均为正常眼 1/2
(2)杂交组合: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 预期结果:子代雌禽为豁眼(ZaW),雄禽为正常眼(ZAZa)
(3)ZaWmm ZaZaMm,ZaZamm
【解析】(1)依题意可知,在家禽中,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由此推知,亲本纯合体正常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亲本豁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aW,二者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ZAZa、ZAW,F1的雌雄个体均为正常眼。F1的雌雄个体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ZAZA∶ZAZa∶ZAW∶ZaW=1∶1∶1∶1,可见,F2雌禽中豁眼禽(ZaW)所占的比例为1/2。(2)雌性亲本将Z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雄性,将W染色体遗传给子代的雌性,而子代的雌性的Z染色体则来自雄性亲本。可见,若使子代中的雌禽均为豁眼(ZaW)、雄禽均为正常眼(ZAZ_),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该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为ZAZa、ZaW,表现型为:子代雌禽均为豁眼(ZaW),雄禽均为正常眼(ZAZa)。(3)依题意可知: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这说明子代中还存在正常眼雄禽(ZAZ_);因子代出现的豁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所以亲本雌禽必然含有Za,进而推知该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ZaWmm,亲本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MM或ZAZaMm或ZAZamm,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ZaZaMm、ZaZamm。
4.(2018江苏卷·33)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型。
(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______,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______。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_________。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其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理论上为_____。
(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亲本杂交组合有(写出基因型)____。
【答案】(1)ZW
(2)1/4 1/8
(3)TTZBZb
(4)TtZBZb×TtZbW 3/16
(5)TTZbZb×TTZBW;TTZbZb×ttZBW;ttZbZb×TTZBW
【解析】(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2)根据题意分析,TtZbZb与ttZBW杂交,后代芦花羽雄鸡(TtZBZb)所占比例为1/2×1/2=1/4;用该芦花羽雄鸡(TtZBZb)与ttZBW杂交,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tZBW)所占比例为1/2×1/4=1/8。(3)芦花羽雄鸡的基因型为T_ZBZ_,与ttZbW杂交,子代中芦花羽(T_ZB_)∶全色羽(T_Zb_)=1∶1,说明该雄鸡基因型为TTZBZb。(4)一只芦花羽雄鸡(T_ZBZ_)与一只全色羽雌鸡(T_ZbW)交配,子代中出现了白色羽鸡,说明两个亲本都含有t,后代出现了3只全色羽,说明父本含有b基因,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TtZBZb、TtZbW,则子代中芦花羽雌鸡(T_ZbW)所占比例为3/4×1/4=3/16。(5)利用纯合亲本杂交,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ttZbZb×TTZBW,后代雌鸡全部是全色羽,雄鸡全部是芦花羽。
【2017年】
1.(2017新课标Ⅰ卷·32)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
【答案】(1)有角∶无角=1∶3 有角∶无角=3∶1
(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
(3)3 5 7
【解析】(1)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通过列表可知Nn×Nn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
子代基因型
1/4NN
2/4Nn
1/4nn
子代雄性表现型
有角
有角
无角
子代雌性表现型
有角
无角
无角
(2)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一代均表现为黑毛,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由于常染色体上遗传与伴X染色体遗传结果后代表现型均为黑毛∶白毛=3∶1,若是常染色体上遗传,通常各种表现型中雌性∶雄性均为1∶1;若是伴X染色体上遗传,则XMXM×XmY,子一代XMXm和XMY,子二代中1/4XMXM、1/4XMXm、1/4XMY、1/4 XmY。(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雌雄基因型相同,为AA、Aa、aa,位于X染色体上的雌性基因型为XAXA、XAXa、XaXa,雄性基因型为XAY、XaY;位于X、Y同源区段上,雌性基因型为XAXA、XAXa、XaXa,雄性基因型为XAYA、XAYa、XaYA、XaYa。
2.(2017新课标Ⅱ卷·32)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
(1)用“ ”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
(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
(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________;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______。
【答案】(1)
(2)1/8 1/4
(3)0.01 1.98%
【解析】(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直接画出。(2)因为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XbY(用B、b表示血友病基因)男孩,所以大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而大女儿的Xb来自她母亲,所以母亲的基因型XBXb,那么小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1/4×1/2=1/8;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的基因型也为XBXb,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1/4。(3)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1%;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2×1%×99%=1.98%。
3.(2017新课标Ⅲ卷·32)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1)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1)实验思路:将确定三对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拆分为判定每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如利用①和②进行杂交去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实验过程:(以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为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正常刚毛∶无眼小刚毛=9∶3∶3∶1,则A/a和B/b位于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否则A/a和B/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2)实验思路:将验证A/a和B/b这两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拆分为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和B/b位于X染色体上分别进行验证。如利用①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利用②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B/b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过程:(以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为例)
取雌性的①和雄性的③进行杂交实验: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子一代中雌性全为有眼,雄性全为无眼,则A/a位于X染色体上;
若子一代中全为有眼,且雌雄个数相等,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
4.(2017海南卷·29)果蝇有4对染色体(I~IV号,其中I号为性染色体)。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
表现型
表现型特征
基因型
基因所在染色体
甲
黑檀体
体呈乌木色、黑亮
ee
III
乙
黑体
体呈深黑色
bb
II
丙
残翅
翅退化,部分残留
vgvg
II
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是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其原因是__________。
(2)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果蝇体色性状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分离。
(3)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直刚毛灰体雌蝇杂交后,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焦刚毛灰体♂∶焦刚毛黑体♂=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
【答案】(1)灰体长翅膀 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II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EeBb 灰体 会
(3)XAXABB、XaYbb
【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甲为eeBBVgVg,乙为EEbbVgVg,丙为EEBBvgvg。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子代为EEBbVgvg,即灰体长翅。F1雌雄交配,由于BbVgvg均位于II染色体,不能自由组合,故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2)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即eeBBVgVg×EEbbVgVg,F1的基因型为EeBbVgVg,表现型为灰体。F1雌雄交配,只看EeBb这两对等位基因,即EeBb×EeBb,F1为9E_B_(灰体):3E_bb(黑体):3eeB_(黑檀体):1eebb,发生性状分离。(3)子二代雄蝇:直刚毛:焦刚毛=(3+1):(3+1)=1:1,雌蝇:直刚毛:焦刚毛=8:0=1:0,表明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子二代雌蝇都是直刚毛,表明直刚毛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雄蝇为XAY,雌蝇为XAXa,亲本为XAXA×XaY。关于灰身和黑身,子二代雄蝇:灰身:黑身=(3+3):(1+1)=3:1,雌蝇:灰身:黑身=6:2=3:1,故B和b位于常染色体,子一代为Bb×Bb。综上所述,亲本为XAXABB、XaYbb。
5.(2017江苏卷·32)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3 个复等位基因IA 、IB 、i 控制ABO 血型,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A 血型的基因型有IAIA 、IA i ,B 血型的基因型有IB IB、IB i,AB 血型的基因型为IAIB ,O 血型的基因型为i i。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下图,Ⅱ-3 和Ⅱ-5 均为AB 血型, Ⅱ-4 和Ⅱ-6 均为O 血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Ⅱ-2 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2)Ⅰ-5 个体有_____________种可能的血型。Ⅲ-1 为Tt且表现A 血型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3)如果Ⅲ-1 与Ⅲ-2 婚配,则后代为O 血型、AB 血型的概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Ⅲ-1 与Ⅲ-2 生育一个正常女孩,可推测女孩为B 血型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若该女孩真为B 血型,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 2/3
(2)3 3/10
(3)1/4 1/8
(4)5/16 13/27
【解析】(1)Ⅰ-1、Ⅰ-2正常,而Ⅱ-1(女性)患病,可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就该病而言,Ⅱ-1患病,则Ⅰ-1、Ⅰ-2基因型均为Tt,Ⅱ-2正常(T_),TT:Tt=1:2,则其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2/3。(2)由于Ⅱ-5为AB血型(IAIB),则Ⅰ-5基因型可能为IAIA、IAIB、IAi、IBIB、IBi,血型共3种:A型、B型、AB型。Ⅰ-1、Ⅰ-2基因型均为Tt,又Ⅱ-3为AB血型,则Ⅱ-3基因型为(1/3TT、2/3Tt)IAIB,由于Ⅰ-3患病,又Ⅱ-4为O型,则Ⅱ-4基因型为Ttii,Ⅲ-1正常(T_),TT:Tt=2:3,则Tt占3/5,血型为A型(IAi)的概率为1/2,故Ⅲ-1为Tt且表现A血型的概率为3/5×1/2=3/10。(3)就血型而言,Ⅲ-1基因型为1/2IAi和1/2IBi,由于Ⅱ-5为AB型(IAIB),Ⅱ-6为O型(ii),则Ⅲ-2基因型为1/2IAi和1/2IBi,Ⅲ-1与Ⅲ-2产生的配子均为IA:IB:i=1:1:2,二者婚配,则后代为O型(ii)的概率为1/2×1/2=1/4,AB型(IAIB)的概率为1/4×1/4×2=1/8。(4)Ⅲ-1和Ⅲ-2的女儿为B血型(IBIB或IBi)的概率为1/4×1/4+1/4×1/2×2=5/16。就该病而言,Ⅲ-1基因型为2/5TT、3/5Tt,产生的配子为7/10T、3/10t,由于Ⅲ-3患病,则Ⅱ-5、Ⅱ-6基因型均为Tt,则正常Ⅲ-2(T_)基因型为1/3TT、2/3Tt,产生的配子为2/3T、1/3t,Ⅲ-1和Ⅲ-2婚配,正常女儿(T_)中TT和Tt的比例为14:13,其中携带致病基因(Tt)的概率为13/27。
6.(2017新课标Ⅲ卷·32)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1)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1)实验思路:将确定三对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拆分为判定每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如利用①和②进行杂交去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实验过程:(以判定A/a和B/b是否位于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为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眼正常刚毛∶有眼小刚毛∶无眼正常刚毛∶无眼小刚毛=9∶3∶3∶1,则A/a和B/b位于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否则A/a和B/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2)实验思路:将验证A/a和B/b这两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拆分为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和B/b位于X染色体上分别进行验证。如利用①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利用②和③进行杂交实验去验证B/b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过程:(以验证A/a位于X染色体上为例)
取雌性的①和雄性的③进行杂交实验: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子一代中雌性全为有眼,雄性全为无眼,则A/a位于X染色体上;
若子一代中全为有眼,且雌雄个数相等,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
7.(2017北京卷·30)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因此在___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_____。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
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___发育而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
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_______。
(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______;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答案】(1)10 减数 染色体组
(2)①卵细胞
②紫粒亲本是杂合子 aaRr/Aarr
③单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白色,基因型为ar;二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aRr;二者籽粒胚乳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aaRrr。
(3)用G和H杂交,将所得F1为母本与S杂交;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
【解析】(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为20/2=10。单倍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染色体随机分配,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2) ①由图可以看出,单倍体子代PCR结果与母本完全相同,说明单倍体的胚由母本的卵细胞发育而来。②A、a与R、r独立遗传,共同控制籽粒的颜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紫粒亲本是杂合子,两对等位基因各自相互分离后,非等位基因发生了自由组合;根据紫∶白=3∶5的性状分离比,紫粒占3/8,由“3/8=3/4×1/2”可推出亲本中紫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双杂合,白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单杂合+隐形基因,即aaRr/Aarr。③根据图中的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二倍体籽粒的颜色应为紫色,基因型为AaRr;单倍体籽粒由母本的配子发育而来,所以其基因型为ar。胚乳都是由一个精子(基因组成AARR)和两个极核(基因组成都为ar)结合后发育而来,基因型为AaaRrr。(3)按照(2)③中的方法,可将G和H杂交,得到F1,再以F1为母本授以突变体S的花粉,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8.(2017海南卷·29)果蝇有4对染色体(I~IV号,其中I号为性染色体)。纯合体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灰体、长翅、直刚毛,从该野生型群体中分别得到了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纯合体果蝇,其特点如表所示。
表现型
表现型特征
基因型
基因所在染色体
甲
黑檀体
体呈乌木色、黑亮
ee
III
乙
黑体
体呈深黑色
bb
II
丙
残翅
翅退化,部分残留
vgvg
II
某小组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探究性状的遗传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用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是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其原因是__________。
(2)用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果蝇体色性状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分离。
(3)该小组又从乙果蝇种群中得到一只表现型为焦刚毛、黑体的雄蝇,与一只直刚毛灰体雌蝇杂交后,子一代雌雄交配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直刚毛灰体♂∶直刚毛黑体♂∶焦刚毛灰体♂∶焦刚毛黑体♂=6∶2∶3∶1∶3∶1,则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
【答案】(1)灰体长翅膀 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II号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EeBb 灰体 会
(3)XAXABB、XaYbb
【解析】(1)根据表格分析,甲为eeBBVgVg,乙为EEbbVgVg,丙为EEBBvgvg。乙果蝇与丙果蝇杂交,子代为EEBbVgvg,即灰体长翅。F1雌雄交配,由于BbVgvg均位于II染色体,不能自由组合,故得到的F2不符合9∶3∶3∶1的表现型分离比。(2)甲果蝇与乙果蝇杂交,即eeBBVgVg×EEbbVgVg,F1的基因型为EeBbVgVg,表现型为灰体。F1雌雄交配,只看EeBb这两对等位基因,即EeBb×EeBb,F1为9E_B_(灰体):3E_bb(黑体):3eeB_(黑檀体):1eebb,发生性状分离。(3)子二代雄蝇:直刚毛∶焦刚毛=(3+1)∶(3+1)=1∶1,雌蝇:直刚毛∶焦刚毛=8∶0=1∶0,表明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子二代雌蝇都是直刚毛,表明直刚毛是显性性状,子一代雄蝇为XAY,雌蝇为XAXa,亲本为XAXA×XaY。关于灰身和黑身,子二代雄蝇:灰身∶黑身=(3+3)∶(1+1)=3∶1,雌蝇:灰身∶黑身=6∶2=3∶1,故B和b位于常染色体,子一代为Bb×Bb。综上所述,亲本为XAXABB、XaYbb。
【2016年】
1.(2016课标1卷.32)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答案】(1)不能
(2)实验1:
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
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解析】(1)同学甲的实验结果显示:在子代雌性中,灰体:黄体=1∶1,在子代雄性中,灰体:黄体=1∶1,即该性状分离比在雌雄个体中相同,所以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以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的两个不同的实验,证明该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对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而且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其实验思路是:让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中的♀黄体与♂灰体杂交或♀灰体与♂灰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若该实验支持同学乙的结论,即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设黄体基因为g),则依题意可推知:同学甲所用的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 和XgY,二者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XgXg、XGY、XgY。其实验杂交组合情况如下:
实验1的杂交组合为:♀黄体(XgXg)×♂灰体(XGY),其子一代的基因型为XGXg 和XgY,即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的杂交组合为:♀灰体(XGXg)×♂灰体(XGY),其子一代的基因型为XGXG、XGXg、XGY、XgY,即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2.(2016新课标2卷.32)(12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
【答案】(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解析】(1)由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可判断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有毛和无毛的基因均为纯合的;由实验3: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
(2)依据实验1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为1:1”,可判断亲本B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为杂合的。结合(1)的分析可推知: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分别为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所以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3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
(5)实验2中的无毛黄肉B(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 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
3.(2016浙江卷.32) (18分)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具体见下表。
请回答:
(1 ) A+基因转录时,在 的催化下,将游离核苷酸通过 键聚合成RNA分子。翻译时,核糖体移动到mRMA的 ,多肽合成结束。
(2) 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亲本杂交获得F1,选择F1中表现型为 的绵羊和 的绵羊杂交获得F2。用遗传图解表示由F1杂交获得F2的过程。
(3) 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从F2中选出合适的1对个体杂交得到F3,再从F3中选出2头黑色细毛绵羊(丙、丁)并分析A+和B+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基因对A+和B+基因表达产物量的影响,推测绵羊丙的基因型是 ,理论上绵羊丁在F3中占的比例是 。
【答案】
(1)RNA聚合酶 磷酸二酯 终止密码子
(2)黑色粗毛 白色细毛
(3)A+A+B+B- 1/16
【解析】
(1)基因转录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将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单链的RNA分子。翻译时,核糖体移动到mRMA的终止密码子,多肽合成结束。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A+控制的是黑色性状,B+控制的是细毛性状。绵羊甲的基因型为A+A-B-B-,绵羊乙的基因型为A- A- B+B-,普通绵羊的基因型为A- A- B- B-。为了得到基因型为A+— B+—的黑色细毛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亲本杂交获得F1,再选择F1中的黑色粗毛(A+ A- B- B-)绵羊和白色细毛(A- A- B+B-)绵羊杂交获得基因型为A+ A-B+B-的黑色细毛绵羊。
(3)绵羊甲和绵羊乙都是分别只含有一个A+或B+基因,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基因的表达量和A+或B+基因的数量有关,所以绵羊丙的基因型应为A+A+B+B- ,绵羊丁的基因型为A+A+B+ B+。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A+A+B+ B+),应从F2中选出表现型为黑色细毛(A+A-B+B-)的1对个体杂交得到F3,即A+A-B+B- × A+A-B+B-,所以理论上绵羊丁在F3中占的比例是1/4×1/4=1/16。
4.(2016天津卷.9) (10分)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 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 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鲤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
请问答相关问题:
(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__________条带。
(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答案】(10分)(1)P3P3或P4P4
(2)25% 3
(3)a1a2a3 100%
【解析】(1)纯合鲫鱼的基因型是a3a3或a4a4,其编码的肽链分别是P3或P4,则其体内GPI类 型是P3P3或P4P4。
(2)鲤鱼与鲫鱼的杂合二倍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1a2和a3a4,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共有a1a3、a1a4 、a2a3和a2a4 4种基因型,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25%。杂交子一代中均为杂合子,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与题干图解类似,图谱中会出现3条带。
(3)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中均含有P1、P2、P3,则三倍体子代的基因型均为a1a2a3,由此推测双亲均为纯合体。
5.(2016四川卷.11)(14分)油菜物种I(2n=20)与II(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住:I的染色体和II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_____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____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学科&网
(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_____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汇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答案】(1)纺锤体 不会 (2)分生 76 (3)①隐 ②R AARR 10/13 ③丙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丙植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1/48
【解析】(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由于Ⅰ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故得到的新植株为纯合子,该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2)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才能进行有丝分裂,该新品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0+9)×2=38,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76条染色体。
(3)①由题意知,实验一F1全为黑色,说明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
②实验二中子二代表现型比例为3︰13,类似于9︰3︰3︰1的比例,说明F1基因型为AaRr,表现为黄色,说明R基因存在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故两实验中亲本的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rr、aarr、AARR,F2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只有1/13AARR、1/13aaRR、1/13aarr,故杂合子占10/13。
③实验二中,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rr、AARR,原本F1基因型为AaRr,现发现子一代体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含R基因(基因型为AaRRr),说明丙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丙植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由于该植株基因型为AaRRr,自交可分解两个分离定律的问题来看,即Aa自交和RRr自交,Aa自交会产生3/4A_,1/4aa,RRr可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分别为1/3Rr、1/3R、1/6RR、1/6r,故后代中产黑色种子(A_rr)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6×1/6×3/4=1/48。
6.(2016海南卷.29)某种植物雄株(只开雄花)的性染色体XY;雌株(只开雌花)的性染色体XX。等位基因B和b是伴X遗传的,分别控制阔叶(B)和细叶(b),且带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雌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子二代中,雄株数∶雌株数为_______。
(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_________;子二代雄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3)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现为_______;子二代雌株中,阔叶∶细叶为_________。
【答案】(10分)
(1)2∶1(2分)
(2)7∶1 3∶1(每空2分,共4分)
(3)阔叶 3∶1(每空2分,共4分)
【解析】(1)阔叶雄株(XBY)和杂合阔叶雌株(XBXb)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中雄株为1/2 XBY、1/2 XbY,可产生1/4XB、1/4Xb、1/2Y三种配子,雌株为1/2XBXB、1/2XBXb,可产生3/4XB、1/4Xb两种配子,子一代相互杂交,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带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理论上,子二代中雌性仅1/2存活,雄株数∶雌株数为2∶1。
(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XBXB、1XBXb,则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子二代雄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XBY、1XbY,子二代雄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3∶1。
(3)据上述分析,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现为阔叶;子二代雄株中,阔叶∶细叶为3∶1。
【2015年】
1.(2005年江苏卷.30) (7 分)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 人有1 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 A、a 表示)。 图1 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 及胎儿Ⅲ1(羊水细胞)的 DNA 经限制酶 Msp玉消化,产生不同的片段(kb 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 cDNA 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1、Ⅱ1 的基因型分别为 。
(2)依据 cDNA 探针杂交结果,胎儿Ⅲ1 的基因型是 。 Ⅲ1 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3)若Ⅱ2 和Ⅱ3 生的第2 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 PKU 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 倍。
(4)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 b 表示),Ⅱ2 和Ⅱ3 色觉正常,Ⅲ1 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Ⅲ1 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 。 若Ⅱ2 和Ⅱ3 再生一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 PKU 患者的概率为 。
【答案】(1)Aa、aa (2)Aa 279/280 (3)46.67 (4)AaXbY 1/3360
【解析】(1)由于Ⅰ1、Ⅰ2正常,而Ⅱ1患病,说明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1基因型是aa,Ⅰ1基因型是Aa。 (2)由图2可知,Ⅱ1基因型是aa,推测Ⅱ2、Ⅱ3、Ⅲ1基因型均为Aa。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是69/70AA、1/70Aa,与Ⅲ1(Aa)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A_)的概率是69/70×1+1/70×3/4=279/280。 (3)Ⅱ2和Ⅱ3的基因型都是Aa,其孩子正常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与一正常异性(69/70AA、1/70Aa)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是2/3×1/70×1/4=1/420,而两个正常男女(69/70AA、1/70Aa)婚配,后代患病(aa)的概率是1/70×1/70×1/4=1/19600,前者是后者的46.67倍。 (4)结合图2可知,Ⅲ1基因型均为Aa,又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Ⅱ2、Ⅱ3色觉正常,Ⅲ1患红绿色盲,则Ⅱ2、Ⅱ3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则Ⅲ1基因型是XbY,综合Ⅲ1基因型是AaXbY,Ⅱ2、Ⅱ3基因型分别是AaXBY和AaXBXb,再生一正常女孩,基因型是(1/3AA、2/3Aa)(1/2XBXB、1/2XBXb)与一正常男性[(69/70AA、1/70Aa)XBY]婚配,后代患两种病(aaXbY)的概率是2/3×1/70×1/4×1/2×1/4=1/3360。
2.(2005年福建卷.28)(14分)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答案】(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解析】(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位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 (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 (3)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或A-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 (4)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或Ab,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AaaBBb。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
3.(2005年山东卷.28)(14分)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 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
(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 ;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 。
(3)用某基因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和 。
(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个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Ⅰ.用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____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
Ⅲ.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
【答案】(1)常 X X和Y(注:两空可颠倒) (2)AAXBYB、aaXbXb(注:顺序可颠倒) 1/3 (3)0 1/2 (4)Ⅰ.品系1和品系2(或两个品系) 黑体 Ⅱ.灰体︰黑体=9︰7 Ⅲ. 灰体︰黑体=1︰1
【解析】【解析】(1)若实验一为正交,则实验二为反交。统计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无论正交和反交,F1都表现为长翅和刚毛,说明双亲都是纯合子。若只研究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无论正交和反交,在F2中,雌果蝇和雄果蝇中的数量比都是3︰1,据此可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在实验一中,F2的雌果蝇都表现为刚毛,雄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1︰1,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据此可推断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上。在实验二中,F2的雌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1︰1,雄果蝇的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是3︰1,如果等位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理论上实验二的亲本基因型应分别为XBY、XbXb,F1的基因型为XBXb、XbY,进而推出在F2中,刚毛与截毛的数量比在雌果蝇和雄果蝇中都是1︰1,理论值与实验结果不符,说明等位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体上。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aaXbXb。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则F1的基因型为XBXb、XbYB,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四种基因型的数量比相等,含有基因B的果蝇均表现为长翅,所以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1/3。 (3)用某基因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则“某基因的雄果蝇”的基因型应为XBYB。在实验一中,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F1的基因型为XBXb、XBYb,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四种基因型的数量比相等,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F2中所占比例为0;在实验二中,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F2中所占比例为1/2。 (4)Ⅰ.若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则品系1黑体的基因型为dd,品系2黑体的基因型为d1d1。用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1,表现型为黑体。 Ⅱ.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则品系1黑体的基因型为ddEE,品系2黑体的基因型为DDee。用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F1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灰体(9 D_E_)︰黑体(3 ddE_+3D_ee+1ddee)=9︰7。 Ⅲ.若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则品系1黑体的基因型为ddEE,品系2黑体的基因型为DDee。用品系1和品系2为亲本进行杂交,F1基因型为DdEe,因d和E连锁,D和e连锁,所以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2种:dE、De,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1,F1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为灰体(2EeDd)︰黑体(1ddEE+1DDee)=1︰1。
4.(2005年天津卷.9)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实验
编号
接种方式
植株密度(x106株/公顷)
白粉病
感染程度
条锈病
感染程度
单位面积
产量
A品种
B品种
I
单播
4
0
—
+ + +
+
II
单播
2
0
—
+ +
+
III
混播
2
2
+
+
+ + +
IV
单播
0
4
+ + +
—
+
V
单播
0
2
+ +
—
+ +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回答:
(1) 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设计Ⅳ、Ⅴ两组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植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实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Ⅰ 、Ⅱ小麦都未感染白粉病
(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3)混播后小麦感染程度下降
(4)Ttrr ttRr 18.75%(或3/16)
【解析】(1)由表格信息知I、II都未感染白粉病由此知A品种具有抗白粉病的特性。(2)IV与V的自变量是B品种的种植密度,应变量是白粉病、条锈病的感染程度和单位面积产量,由此可推知Ⅳ、Ⅴ两组实验探究的B品种的植株密度对该品种的感病程度和产量的影响。(3)由表中信息可知混播可降低B品种患白粉病的程度和A品种患条锈病的程度,即混播降低了小麦感病程度。(4)由表格信息知:丙自交子代患条锈病:不患条锈病=75:25=3:1,患白粉病:不患白粉病=25:75=1:3,由此可知:患条锈病为显性性状(T),不患条锈病为隐性性状(t);不患白粉病为显性性状(R),患白粉病为隐性性状(r),推知丙的基因型是TtRr。甲自交子代患条锈病:不患条锈病=75:25=3:1,全患白粉病,由此可推知甲的基因型为Ttrr。乙自交子代患白粉病:不患白粉病=25:75=1:3,全部不患条锈病,由此可推知乙的基因型是ttRr。丙的基因型是TtRr,自交后代中既不患条锈病又不患白粉病的基因型为ttR_,概率为1/4*3/4=3/16。
5.( 2005年四川卷.11)(14分)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__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 ;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 。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 ,这是 的结果。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①R、r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 ,F2中灰身雄蝇共有 种基因型。
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
【答案】(1)①灰色 性状分离 2/3 ②18% 下降 自然选择
(2)①X BBXrY 4 ②8或6 1/32
【解析】(1)①由“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可知:果蝇体色性状中,灰色对黑色为显性。F1(Aa)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F2的灰身果蝇中,AA:Aa=1:2,即杂合子占2/3。
②由该果蝇种群中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可知,黑身果蝇的基因型频率(bb)为1/100,即黑身的基因频率(b)为1/10,则灰身的基因频率(B)为9/10,群体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9/10=18%。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灰身果蝇的比例会降低。
(2)①由交配结果中雄性和雌性的表型比不同可知: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杂交过程为bbXRXR×BBXrY→F1:BbXRY、BbXRXr,F1随机交配得F2:(1BB、2Bb、1bb)(1XRXR、1XRXr、1XRY、1XrY),F2中灰身雄蝇共有BBXRY、BBXrY、BbXRY、BbXrY4种基因型。
②雌蝇丙(bbXRXR)的一个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后,Ⅰ号染色体变成一条,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中,一个细胞中有Ⅰ号染色体,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另一个细胞中无Ⅰ号染色体,后期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bbXRXR),结合图示及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可推知丙产生的可育配子类型再依次分析。
6.( 2005年课标I卷.32) (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
【答案】(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 1:1
【解析】(1)该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相等,且只有一种基因型Aa,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那么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0.5。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依据遗传平衡公式,子一代AA基因型频率=0.52=0.25,Aa基因型频率=2*0.5*0.5=0.5,aa基因型频率=0.52=0.25,故AA:Aa:aa=1:2:1,子一代A基因频率=0.25+1/2*0.5=0.5。(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子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可推断A基因纯合致死。由于AA:Aa=2:1,则子一代中A基因频率为1/3,a基因频率为2/3,子一代随机交配,子二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1/9,Aa基因型频率为4/9,aa基因型频率4/9,因A基因纯合致死,故子二代中Aa和aa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1。
7.( 2005年课标II卷.32)(10分)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这对等位基因对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
(2) 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
(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 ;此外, (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答案】(1)不能(1分)
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给女儿的A是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祖母(2分)
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来一定来自于祖母(3分)
不能(1分)
【解析】(1)若为常染色体遗传,可推知女孩基因型为AA时,其父母亲均至少含一个A基因,但父亲的A基因可来自该女孩的祖父,也可来自其祖母,同理母亲的A基因可能来自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能来自其外祖母。
(2)若为X染色体遗传,可推知女孩的基因型为XAXA时,其父基因型必然为XAY,而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男性的母亲、Y染色体一定来自于该男性的父亲,由此可推知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祖母。女孩母亲的XA即可来自该女孩的外祖父,也可来自外其祖母。
8.(2005年安徽卷.31)I.(15分)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
(1) 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 中不同的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是 。
(2) 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 ,在控制之死效应上,CL是 。
(3) 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研究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会出现 或 ,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 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 。
【答案】I.(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1/3 (2)显性 隐性 (3)提前终止 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
【解析】I.(1)根据题意:黑羽短腿鸡(BBCLC)与白羽短腿鸡(bbCLC)交配,F1基因型比为BbCLCL:BbCLC:BbCC=1:2:1,其中BbCLCL死亡。所以F1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按照一对对分析的思路,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BbCLC)交配,F2中出现的表现型种类为3×2=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LC)所占比例是1/2×2/3=1/3。 (2)从交配结果(CLC为存活短腿)可判断,CL对C为显性,在控制死亡效应上,CL是隐性。 (3)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翻译时,可能会出现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而提前终止翻译过程或者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的情况。 (4)根据题意可知实质亲本为ZW×ZW,交配过程中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
9.(2005年广东卷.28)(16分)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部分性状
翅型
复眼形状
体色
.........
翅长
野生型
完整
球形
黑檀
.........
长
突变型
残
菱形
灰
.........
短
(1) 由表可知,果蝇具有______的特点,常用于遗传学研究,摩尔根等人运用______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 果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受精卵通过______过程发育为幼虫。
(3) 突变为果蝇的______提供原材料。在果蝇的饲料中添加碱基类似物,发现子代突变型不仅仅限于表中所列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
(4) 果蝇X染色体上的长翅基因(M)对短翅基因(m)是显性。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仅使雌蝇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对双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F1中雌蝇的基因型有______种,雄蝇的表现型及其比列为______。
【答案】(1)多对相对性状且易区分 假说演绎
(2) 减数分裂 增殖分化(分裂分化)
(3) 进化 随机性
(4) 2 长翅:短翅=1:1
【解析】(1)由表可知,果蝇有很多对相对性状,且都容易区分,因此是遗传学实验好材料;摩尔根就是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
(2)果蝇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通过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加,形成不同的组织、器官和系统,最终发育成个体。(3)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由题中信息可知基因突变可产生多个不仅仅限于表中所列的性状,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4)双杂合雌蝇的基因型为FfXMXm,进行测交时雄蝇的基因型是ffXmY,后代的基因型为:FfXMXm、FfXmXm、ffXMXm(雄性不育长翅)、ffXmXm(雄性不育短翅)、FfXMY、FfXmY、ffXMY、ffXmY。其中雌蝇的基因型为FfXMXm、FfXmXm,共2种;雄蝇的基因型为ffXMXm(雄性不育长翅)、ffXmXm(雄性不育短翅)、FfXMY、FfXmY、ffXMY、ffXmY,故雄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长翅可育∶短翅可育∶长翅不育∶短翅不育=2∶2∶1∶1。
10.(2005年上海卷.综合题六)分析有关猫毛色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12分)
猫的毛皮有的呈纯色(如白色、黄色、黑色等),有的呈色斑,两者合称为毛色性状,其控制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决定毛色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及其拉制性状如图24。
55.将不同毛色的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据表2分析,控制毛色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猫的毛色性状由毛色基因W和色素淡化基因C共同决定,两者相互不连锁,色素淡化基因C包括C+(原有毛色)、Cb(奶白色)、Cs(纯白色)、c(白化)。其中,Cb 和Cs对C+呈隐性,对c呈显性,且基因C对基因W有抑制作用(C+除外)。
56.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出现四种颜色不同的猫,其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两种颜色的猫交配,它们生育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57.考虑基因W与基因C的共同作用,若一只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此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58.基因型分别为WlW+C+Cs与WTW+Csc的两只猫交配,生育出白色小猫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答案】55.WT、Wh、WI、W+
56.奶白色:纯白色=1:1
57.WhWIC+Cb WhW+C+Cb WhWIC+CS WhW+C+CS
58.3/4
【解析】
(1)根据白色×白色,后代有白色和纯有色,说明WT对W+为显性;根据小色斑×小色斑,后代有小色斑和纯有色,说明WI对W+为显性;根据小色斑×大色斑,后代有小色斑、大色斑和纯有色,比例为1:2:1,说明Wh对WI和 W+为显性;根据白色×纯色,后代有白色、大色斑,说明WT对Wh为显性,并且都对W+为显性。综上所述,显性顺序为WT、Wh、WI、W+。
(2) 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后代基因型为CbCs、Cbc、Csc和cc四种情况,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猫的基因型为CbCs和cc,它们生育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Cbc:Csc=1:1,表现型为奶白色:纯白色=1:1。
(3)根据题意,该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该白猫的基因型一定为Wh_C+_,根据题意和前面分析的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可以推知可能的基因型有WhWIC+Cb、WhW+C+Cb、WhWIC+CS、WhW+C+CS四种情况。
(4)WlW+C+Cs与WTW+Csc交配,生育出的白色小猫的基因型为WT_ C+_,有四种情况:WhWIC+Cb、WhW+C+Cb、WhWIC+CS、WhW+C+CS。
11.(2005年海南卷.29)(10分)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____,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___,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假设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________。
【答案】(1)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 (2)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3)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解析】(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根据题意,二倍体生物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根据图甲中基因的数量和位置可知,图甲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图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无染色单体,表示精细胞。
(3)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12.(2005年北京卷.30)(17分)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 性状,其中长刚毛是 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
(2) 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 种。③基因型为 ,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
(3) 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
(4) 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 。
(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 ,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
【答案】(1)相对 显 Aa aa (2)两 AA 1/4 (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4)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 (5)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25%的该基因纯合子。
【解析】(1)由实验2两个长刚毛个体的后代中出现了短刚毛个体,可以判断长刚毛和短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短刚毛为隐性性状,则长刚毛为显性性状;则实验1为类似测交实验,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 (2)在实验2的后代中共有三种表现性,其中腹部有长刚毛和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两种与野生型的表现性不同,根据后代性状分离比可以判断出③个体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的基因型为AA。 (3)由实验1、2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AA个体为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Aa个体为腹部有长刚毛,可以得到腹部有长刚毛与A基因有关,但当有两个A基因时,则又会导致胸部无刚毛 (4)根据突变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小,由此可以判断突变基因的相对分子长度也应缩短,所以其基因应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现象 (5)由于实验2中后代性状分离比和基因型比例相同,所以,如果胸部无刚毛是新的基因突变,则其后代中的新性状胸部无刚毛的个体不可能是占后代比例1/4的纯合子。
【2014年】
1.[2014·浙江卷] 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设种皮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
请回答:
(1)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
(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
(3)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首先对种子胚进行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通过________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然后利用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出________,才能进行分裂,进而分化形成植株。
(4)将乙与缺少1条第7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核型2n-1,种皮白色)杂交获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可将种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
(5)通过建立乙植株的________,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因此,转基因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________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
【答案】(1)AA 不完全显性
种皮白色∶种皮浅色∶种皮黑色=1∶2∶1
(3)液体悬浮 细胞壁
(4)种皮浅色∶种皮黑色=1∶1
(5)基因文库 种间(或无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1)已知A控制白色,a控制黑色,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_,乙的基因型为aa,又因为甲和乙杂交后代全为浅色(黑色变浅),则可判断甲的基因型为AA,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为不完全显性。
(2)丙的基因型为Aa,所以丙自交的遗传图解为:
种皮白色∶种皮浅色∶种皮黑色=1∶2∶1
(3)愈伤组织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可以分散成单细胞,这种单细胞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细胞核大,是胚性细胞的特征。用酶处理后得到去掉细胞壁的原生质体,然后经培养后再生出细胞壁,这种细胞具有分裂分化的能力。
(4)乙的基因型为aa,如果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缺少1条7号染色体的种皮白色植株基因型为A,它们的杂交方式为aa×A,后代基因型为Aa和a,表现型分别为种皮浅色和种皮黑色,比例为1∶1。
(5)可以通过建立基因文库,然后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进行转基因操作。基因工程具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优点。
2.[2014·江苏卷] 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中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________。如果用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用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2)图2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_______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________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_______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 ∶1 1∶2 1/3 1/27 (2)棒眼雌性 雄性
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Y 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
正常眼雌性 X 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
【解析】(1)根据图1(♀)VgvgXClBX+×(♂)VgvgX+Y分析,翅形遗传为Vgvg×Vgvg→F1:VgVg∶Vgvg∶vgvg=1∶2∶1,故长翅(Vg)∶残翅(vgvg)=3∶1;
眼形遗传为XClBX+×X+Y→F1:XClBX+ ∶X+X+∶XClBY∶X+Y=1∶1∶1∶1,其中XClBY胚胎致死,故棒眼(XClBX+)∶正常眼(X+X++ X+Y)=1∶2。
由F1:(♀)正常眼长翅×(♂)正常眼残翅求算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即:Vg_X+X+×vgvg X+Y。由亲代可知F1中 2/3Vgvg×vgvg →残翅vgvg的概率是2/3×1/2=1/3;X+X+×X+Y→正常眼(X+X++ X+Y)的概率是1,所以后代中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3。再由F1:(♀)棒眼长翅×(♂)正常眼长翅 → 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即:Vg_ XClBX+×Vg_ X+Y,由亲代可知F1中: 2/3Vgvg×2/3Vgvg→残翅vgvg的概率是2/3×2/3×1/4=1/9;XClBX+×X+ Y→XClBX+ ∶X+X+∶XClBY∶X+Y=1∶1∶1∶1,其中XClBY胚胎致死,棒眼(XClBX+)概率为1/3;所以后代中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9×1/3=1/27。
(2)根据图2亲代(♀)XClBX+×(♂)X? Y→F1:XClBX?∶X+X?∶XClBY∶X+Y,所以鉴定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隐性突变,用正常眼雄果蝇(X+Y)与F1棒眼雌性果蝇(XClBX?)进行杂交。因为F1棒眼雌性果蝇(XClBX?)的X?来源于亲代雄果蝇,所以其子代雄果蝇中X?Y中的X?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ClB基因存在时X染色体间不会发生交换,Y 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若用正常眼雄果蝇(X+Y)与F1正常眼雌性果蝇(X+X?)杂交,由于X+X? 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而不能准确推算突变情况。
3.[2014·全国卷] 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__________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______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3∶1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1)由题干可知,两对相对性状可以自由组合,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实现的条件就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雌雄配子之间,带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的机会应均等,且每种基因型的合子存活的几率也要相同;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因此若使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完全一致,那么抗锈病无芒与感锈病有芒杂交、抗锈病有芒与感锈病无芒杂交均可达到这一目的。
(2)假设抗锈病和感锈病受A、a控制,无芒和有芒受B、b控制,则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
4.[2014·四川卷]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实验一的F2中,白鼠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三
丁×纯合
黑鼠
1黄鼠∶
1灰鼠
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
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2 aabb ②3 8/9 ③黑 aaBB、aaBb
(2)①A 显 ②黄鼠∶灰鼠∶黑鼠=2∶1∶1 ③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①根据实验一,F1全为灰鼠,其后代F2为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际为9∶3∶3∶1的变形,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形成的表现型比例,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2对染色体上,根据表现型及比例可知,灰鼠的基因型为A_B_,F1的基因型应为AaBb,而甲为纯合灰鼠,其基因型应为AABB,由此可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②由题可知,B/b控制黑色物质的合成,则黑鼠的基因型为aaB_,白鼠的基因型除了aabb外,还有AAbb和Aabb,共3种。在实验一的F2中,灰鼠的基因型为A_B_占9份,纯合的为AABB占1份,其余都是杂合的,杂合的占8/9;③根据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图和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可推知有色物质1代表黑色物质(aaB_),有了黑色物质才能形成灰色物质(A_B_);实验二的亲本组合:乙(aabb)×丙(aaBB),它们的F1全为黑鼠(aaBb),F2的情况为:1黑鼠(aaBB)∶2黑鼠(aaBb)∶1白鼠(aabb),黑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
(2)①纯合灰鼠(AABB)突变为黄色鼠(____)与纯合黑鼠(aaBB)(产生的配子为aB)杂交,F1为1黄鼠(_aB_)∶1灰鼠(AaB_),F1黄鼠(_aB_)随机交配,F2为3黄鼠(____)∶1黑鼠(aaB_),没有出现灰鼠(AaB_)和白鼠(__bb),可推知F1黄鼠没有基因A,原因是A基因发生了突变,且相对于a基因为显性,假设突变形成的新基因为X(控制黄色),则F1黄鼠的基因型为XaBB;F1灰鼠随机交配,其F2为3灰鼠(A_B_)∶1黑鼠(aaB_),没有出现白鼠,可推知F1灰鼠的基因型为AaBB(不可能为AaBb);可推知突变产生的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XABB,新基因X相对于A基因也为显性。②如果上述推测正确,F1:黄鼠(XaBB)×灰鼠(AaBB),它们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BB∶XaBB∶AaBB∶aaBB=1∶1∶1∶1,由于X对A和a都为显性,则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灰色∶黑色=2∶1∶1 。③小鼠丁的基因型为XABB,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说明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同时有A、B及新基因,A与新基因为等位基因,虽然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已经分开,但在分开之前可发生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这样在次级精母细胞中既有基因A也有新基因,还有两个基因B。
5.[2014·福建卷] 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_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______。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________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__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________,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__________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答案】(1)1/6 终止密码(子)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Ⅲ
(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F2中的黄色皱粒的基因型为Y_rr共有3份,其中YYrr占1/3,Yyrr占2/3,则它们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为yy(2/3×1/4)×rr(1)=1/6;据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800个碱基对这点分析,若r基因正常表达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应多于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数,而事实相反,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却少了61个氨基酸且为末端处,由此可以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从基因表达的角度,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可以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等原因。
(2)据F1 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可知F1中的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但比例不符合1∶1∶1∶1,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这一基本条件。
(3)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加热杀死的SⅢ与R 型菌混合培养,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说明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的说法不成立。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6.[2014·江苏卷] 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X染色体上存在ClB区段(用XClB表示)。B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X染色体无ClB区段(用X+表示)。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图中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________。如果用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用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F1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2)图2是研究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_______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________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________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 ∶1 1∶2 1/3 1/27 (2)棒眼雌性 雄性
杂交后代中雄果蝇X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Y 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
正常眼雌性 X 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
【解析】(1)根据图1(♀)VgvgXClBX+×(♂)VgvgX+Y分析,翅形遗传为Vgvg×Vgvg→F1:VgVg∶Vgvg∶vgvg=1∶2∶1,故长翅(Vg)∶残翅(vgvg)=3∶1;
眼形遗传为XClBX+×X+Y→F1:XClBX+ ∶X+X+∶XClBY∶X+Y=1∶1∶1∶1,其中XClBY胚胎致死,故棒眼(XClBX+)∶正常眼(X+X++ X+Y)=1∶2。
由F1:(♀)正常眼长翅×(♂)正常眼残翅求算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即:Vg_X+X+×vgvg X+Y。由亲代可知F1中 2/3Vgvg×vgvg →残翅vgvg的概率是2/3×1/2=1/3;X+X+×X+Y→正常眼(X+X++ X+Y)的概率是1,所以后代中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3。再由F1:(♀)棒眼长翅×(♂)正常眼长翅 → 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即:Vg_ XClBX+×Vg_ X+Y,由亲代可知F1中: 2/3Vgvg×2/3Vgvg→残翅vgvg的概率是2/3×2/3×1/4=1/9;XClBX+×X+ Y→XClBX+ ∶X+X+∶XClBY∶X+Y=1∶1∶1∶1,其中XClBY胚胎致死,棒眼(XClBX+)概率为1/3;所以后代中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1/9×1/3=1/27。
(2)根据图2亲代(♀)XClBX+×(♂)X? Y→F1:XClBX?∶X+X?∶XClBY∶X+Y,所以鉴定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隐性突变,用正常眼雄果蝇(X+Y)与F1棒眼雌性果蝇(XClBX?)进行杂交。因为F1棒眼雌性果蝇(XClBX?)的X?来源于亲代雄果蝇,所以其子代雄果蝇中X?Y中的X?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ClB基因存在时X染色体间不会发生交换,Y 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若用正常眼雄果蝇(X+Y)与F1正常眼雌性果蝇(X+X?)杂交,由于X+X? 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而不能准确推算突变情况。
7. [2014·海南卷] 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
(1)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_______。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2)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________。
【答案】(1)1 F2中高茎∶矮茎=3∶1 4 5
(2)27∶21∶9∶7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假设高茎和矮茎的相关基因为A与a,紫花和白花的相关基因为B与b、D与d。由于亲本为纯合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矮茎白花个体,F1表现为高茎紫花,所以高茎为显性。由于F2中高茎(162+126)∶矮茎(54+42)=3∶1,紫花(162+54)∶白花(126+42)=9∶7,故可推测,株高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紫花和白花的相关基因自由组合。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_D_,共4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共5种。
(2)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矮茎=3∶1,紫花∶白花=9∶7,故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矮茎白花=(3∶1)×(9∶7)=27∶21∶9∶7。
9.[2014·江苏卷] 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________。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__________(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2)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结果如下:
由实验一可得出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
由实验二可得出推论:这种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甲、丙、丁 甲、丁 不一定相同 (2)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该时期 (3)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 蛋白质 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
【解析】(1)根据图中各细胞染色体行为及形态判断所处分裂时期分别是:甲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有丝分裂后期,丁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图示含同源染色体的有甲、丙、丁;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图示能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是甲、丁;丁细胞染色体互换现象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对应位点上,可能是相同基因或者等位基因互换,所以互换区段基因不一定相同。
(2)乙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若图片为卵巢切片,而卵巢内只有初级卵母细胞,在排卵前后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排到输卵管中与精子接触时才能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卵巢无法找到乙细胞同时期细胞。
(3)实验一的变量是注入细胞质的来源细胞为早期卵母细胞或者成熟卵细胞,对照结果发现只有在注入成熟卵细胞少量细胞质后早期卵母细胞发育成为成熟卵细胞,说明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有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二早期卵母细胞在添加孕酮的时候发生了与实验一注入成熟卵细胞细胞质的相同结果,说明孕酮激素能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而早期卵母细胞在添加孕酮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后,不能诱导促使早期卵母细胞成熟,说明孕酮诱导合成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10.[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填个体编号)。
【答案】(1)隐性 (2)Ⅲ1、Ⅲ3和Ⅲ4
(3)Ⅰ2、Ⅱ2、Ⅱ4 Ⅲ2
【解析】(1)分析系谱图,Ⅲ1出现该性状,但其双亲Ⅱ1和Ⅱ2均不表现该性状,说明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该性状由Y染色体传递,因此表现该性状个体的所有雄性后代和雄性亲本都表现该性状,且雌性个体不会表现该性状。据此理论上第Ⅲ代各个体的性状表现应为:Ⅲ1 不表现该性状(因为Ⅱ1不表现该性状)、Ⅲ2和Ⅲ3均不表现该性状(因为是雌性)、Ⅲ4表现该性状(因为Ⅱ3表现该性状)。结合系谱图可知,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Ⅲ1、Ⅲ3和Ⅲ4。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设为A、a),由(1)知该性状为隐性遗传。Ⅲ1表现该性状,基因型为XaY,Xa来自其母本Ⅱ2,且Ⅱ2不表现该性状,所以必为杂合子(XAXa)。同理,Ⅱ3表现该性状,其母本Ⅰ2不表现该性状,一定为杂合子(XAXa)。Ⅲ3表现该性状,基因型为XaXa,X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其母本Ⅱ4一定为杂合子(XAXa)。
11.[2014·天津卷]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1)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
(2)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3)果蝇M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
(4)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________和________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
(5)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
F1
雌性∶
雄性
灰身∶
黑身
长翅∶
残翅
细眼∶
粗眼
红眼`∶
白眼
1/2
有眼
1∶1
3∶1
3∶1
3∶1
3∶1
1/2
无眼
1∶1
3∶1
3∶1
/
/
①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________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
杂交亲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红眼、细眼 (2)5 (3)XEXe
(4)B(或b) v(或V) 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
(5)①7、8(或7、或8) 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②杂交亲本:F1中的有眼雌雄果蝇
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
【解析】(1)据图中信息,果蝇M含有显性基因E、R,所以眼色的表现型为红眼和细眼。
(2)要测定基因组的序列需要测定该生物所有的基因,由于X和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不同,所以需要测定3条常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即5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序列。
(3)子代雄性的红眼和白眼均只能来自于母本,因此需要母本同时具有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即XEXe。
(4)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B、v和b、V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配子的组合,理论上后代只有灰身残翅和黑身长翅,出现等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说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5)根据表格结果,若无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果蝇M与无眼雌果蝇的后代中雄性都为无眼,与表格结果不符,所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子代有眼∶无眼=1∶1,同时其他性状均为3∶1,说明有眼无眼性状的遗传和其他性状不连锁,为自由组合,因此和其他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据图可知,应该位于7号或8号染色体上。由于子代有眼∶无眼=1∶1,说明亲代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若判断其显隐性,可选择自交法(即有眼雌性×有眼雄性),若有眼为显性,则亲代均为杂合子,后代有性状分离,若无眼为显性,则亲代均为隐性纯合子,后代无性状分离。
1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________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答案】(1)抗病矮秆
(2)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将纯合的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
【解析】(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从题意可知,抗病与矮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
(2)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故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应位于细胞核内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定律要求的条件是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3)测交是指用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而题干无杂合子,故应先得到杂合子,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
13.[2014·北京卷] 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了所需的植株丙(aabb)。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________经________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
(2)a基因是通过将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法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
(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________种基因型的植株。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_。
(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
图2
①丙获得了C、R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_____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________,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________的交换频率,可确定A基因的功能。
【答案】(1)四分体 同源 (2)Ⅱ和Ⅲ (3)2 25%
(4)①父本和母本 ②蓝色、红色、蓝和红叠加色、无色 ③交换与否和交换次数 乙
【解析】(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四分体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然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
(2)图1中TDNA片段中含有Ⅰ和Ⅱ引物,根据PCR扩增技术中引物的顺序,从3′开始,所选择的引物的组合是Ⅱ和Ⅲ。
(3)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2种,比例是1∶1,自交后代F2中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含有bb的个体,比例是25%。
(4)①植株甲与乙杂交,产生的F1中AaBb(含C)与AaBb(含R)作为父本和母本杂交,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部分片段互换,致使C、R分别与a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所以丙获得C、R基因是由于F1即丙的父本和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产生的4个花粉粒分别为aCRb(蓝和红叠加色)、ab(无色)、aCb(蓝色)、aRb(红色)。
③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个体是为了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统计判断染色体在C、R基因间是否发生互换,通过丙(aa)与乙(AA)比较,可确定A基因的功能。
14.[2014·重庆卷]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小鼠;杂交方法:__________。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
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________。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 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________,这种突变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________。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①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 正反交
②抗原抗体杂交(分子检测) CTCTGA(TGA) 不能
③受体
(2)5/16 aaBb、Aabb、aabb
(3)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解析】(1)为研究某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一对纯合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蛋白质分子检测可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终止密码对应的编码链碱基序列为TAA或TGA或TAG;这种突变可能影响翻译过程,但不会影响转录过程;激素需与靶细胞的受体的识别后才能发挥相应的调节作用。
(2)AaBb×AaBb→9/16A_B_、3/16A_bb、3/16aaB_、1/16aabb,其中含4个或3个显性基因的个体体重超过父母,分别是1/16AABB、2/16AABb、2/16AaBB;子代含1个或0个显性基因的个体体重低于父母,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性状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5.[2014·山东卷] 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或__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__。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 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2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答案】(1)EeBb eeBb(两空可颠倒) eeBb (2)1/2
(3)40% 48% 60%
(4)答案一:①EE Ⅰ.灰体∶黑檀体=3∶1 Ⅱ.灰体∶黑檀体=4∶1 答案二:①Ee Ⅰ.灰体∶黑檀体=7∶9
Ⅱ.灰体∶黑檀体=7∶8
【解析】(1)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E、e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可推知,甲的基因型为Eebb(或eebb),乙的基因型为eeBb(或EeBb),丙为EeBb(或eeBb)。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则由其杂交结果可知,实验一的杂交类型为测交,此时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eebb、EeBb,则丙为eeBb。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有1/4EeBb(1/2Ee×2/4Bb)、1/4eeBb (1/2ee×2/4Bb),则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1/4-1/4=1/2。
(3)由本小题题干信息可知,该种群满足理想条件,且ee的基因型频率为1600/(8400+1600)=16%。由(p+q)2=p2+2pq+q2=1可知,e的基因频率为40%,则E的基因频率为1-40%=60%,Ee的基因型频率为2×40%×60%=48%。在理想条件下,亲子代的基因频率不变,又知亲代群体均为纯合子,则其中灰体(EE)果蝇占60%,黑檀体(ee)果蝇占40%。
(4)该黑檀体果蝇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其基因型为ee,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其基因型为e,此种情况下,可选择基因型为EE的灰体果蝇或Ee的灰体果蝇与之杂交,通过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来判断属于何种情况。若与基因型为EE的灰体果蝇杂交,如果为基因突变,则亲本基因型为ee×EE,F1基因型为Ee,F2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1∶2∶1,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黑檀体=3∶1;如果为染色体片段缺失,则亲本基因型为eO×EE,则F1基因型为EO∶Ee=1∶1,可知F1产生的雌、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均为E∶e∶O=2∶1∶1,雌、雄配子自由结合,则F2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
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因此基因型为OO的个体不存在,F2表现型比例为灰体∶黑檀体=4∶1。若与基因型为Ee的灰体果蝇杂交,如果为基因突变,则亲本基因型为ee×Ee,F1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1∶1,可知F1产生的雌、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均为E∶e=1∶3,雌、雄配子自由结合,则F2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
F2表现型比例为灰体∶黑檀体=7∶9;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则亲本基因型为eO×Ee,F1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O∶eO=1∶1∶1∶1,可知F1产生的雌、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均为E∶e∶O=2∶4∶2,雌、雄配子自由结合,则F2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
由于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因此基因型为OO的个体不存在,故F2表现型比例为灰体∶黑檀体=7∶8。
【2013年】
1.[2013·福建卷]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
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
基因型
AA_ _ _ _
Aa_ _ _ _
aaB____
a___ D__
aabbdd
请回答:
(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基因型是______,F1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
(2)黄花(aaBBDD)×金黄花,F1自交,F2中黄花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______。
(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________。
【答案】(1)AaBBDD 乳白花∶黄花=1∶1
(2)8 1/5
(3)AaBbDd 乳白花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1)白花油菜AABBDD的配子基因型为ABD,黄花油菜aaBBDD的配子基因型为aBD,二者杂交,F1基因型为AaBBDD。由于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F1可产生两种配子ABD和aBD,比例为1∶1,F1与aabbdd测交,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Dd、aaBbDd,从表格推知表现型为乳白花∶黄花=1∶1。(2)黄花aaBBDD与金黄花aabbdd杂交, F1即aaBbDd自交,F2中基因型共有9种,全为aa_ _ _ _,去掉金黄花aabbdd后,黄花基因型共有8种: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黄花个体共占F2的15/16,其中纯合子有3种,占F2的3/16,黄花中纯合子占3/15;即1/5。(3)如果要让四种花色同时存在,则可选择AaBbDd的个体自交,子代会出现所有的基因型组合便会获得四种性状,其中白花AA_ _ _ _的比例是1/4×1×1=1/4,乳白花Aa_ _ _ _的比例是1/2×1×1=1/2,黄花中aaB_ _ _和aa_ _D_的比例是1/4×(1-1/16)=15/64,金黄花的比例为1/4×1/4×1/4=1/64,可知乳白花的比例最高。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为了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以及控制它们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伴性遗传),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确定性状显隐性关系及相应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时,该同学先分别分析翅长和眼色这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再综合得出结论。这种做法所依据的遗传学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分析,可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作出多种合理的假设,其中的两种假设分别是: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那么,除了这两种假设外,这样的假设还有________种。
(3)如果“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的假设成立,则理论上,子一代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子一代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
(2)4
(3)0 1(或100%)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德尔遗传定律及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
(1)由于果蝇长翅和小翅、红眼和棕眼的有关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因此每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研究时可先分析其中一对基因的遗传现象,再将两对基因的遗传一并考虑。
(2)红眼和棕眼的显隐性关系的可能性有两种:红色为显性;棕色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的位置可能有三种: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而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翅长基因位于X染色体而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不可能同时位于X染色体上)。性状的组合方式共有6种,除了题干给出的2种外,还有以下4种:翅长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翅长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翅长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眼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棕眼对红眼为显性;翅长基因和眼色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棕眼为显性。
(3)按题假设,假设棕眼基因为A,长翅基因为B,由于子一代中长翅红眼∶长翅棕眼∶小翅红眼∶小翅棕眼=3∶3∶1∶1,可知子代中长翅∶小翅=3∶1,棕眼∶红眼=1∶1,可推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杂交子代的雌性个体无论何种翅形全为棕眼(XAX—),而子代的雄性个体无论何种翅形全为红眼(XaY),即红眼个体全为雄性没有雌性,故长翅红眼果蝇中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0,小翅红眼果蝇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
3.[2013·浙江卷] 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
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________育种技术。[来源:学科网]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________。
(3)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________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子的鉴定过程。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__________,将其和农杆菌的________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然后借助__________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答案】 (1)单倍体
(2)抗性非糯性 3/16
(3)非抗糯性
P:抗性糯性
(Ttgg)
↓
F1
雌配子
雄配子
Tg
tg
Tg
TTgg
抗性糯性
Ttgg
抗性糯性
tg
Ttgg
抗性糯性
ttgg
非抗糯性
抗性糯性∶非抗糯性=3∶1
(4)抗虫基因(或目的基因) Ti质粒 DNA连接酶
【解析】该题考查了遗传规律和变异育种的知识。甲(基因型为ttGG)的花粉经过EMS诱变(诱变使基因突变,利用了诱变育种)处理并培养等,最终获得了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从中分析可知,甲的花粉(基因组成为tg,经诱变处理后的)培养得到单倍体,但它不可育,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的丙(基因型为ttgg),该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乙(基因型为TtGG)和丙(基因型为ttgg)杂交,后代为抗性非糯性(基因型为TtGg)和非抗非糯性(基因型为ttGg),取其中抗性非糯性(基因型为TtGg)个体自交,后代有抗性非糯性T_G_占9/16,非抗非糯性ttG_占3/16,抗性糯性T_gg占3/16,非抗糯性ttgg占1/16。纯合子自交后排若是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F2中抗性糯性个体自交后代若不出现非抗糯性,即为纯合子。遗传图解见答案。由于玉米不具有抗虫基因,该目的基因必须来自其他物种。在转入受体细胞之前,要将目的基因和基因载体结合,一般取质粒作为基因载体,可以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和正常表达。目的基因和质粒都是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开后要用DNA连接酶将其连接。
4.[2013·北京卷] 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用个体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在上述转基因实验中,将G基因与质粒重组,需要的两类酶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将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________中,整合到染色体上的G基因________后,使胚胎发出绿色荧光。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
①亲代M的基因型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DDgg b.Ddgg
②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包括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DDGG b.DDGg c.DdGG d.DdGg
(3)杂交后,出现红·绿荧光(既有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________(填“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___发生了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通过记录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________。[来源:Zxxk.Com]
【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受精卵 表达
(2)①b ②b、d
(3)N 非姐妹染色单体 4×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遗传基本定律等知识。
(1)基因工程中需要的两类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将重组质粒注射到受精卵中,整合到染色体上的G基因表达(转录、翻译)后,使胚胎发出绿色荧光。
(2)①根据题图可知,M的基因型为D_gg,N的基因型为D_G_,子代基因型分别为:D_G_、ddgg、D_gg、ddG_,由于子代中有ddgg出现,所以M的基因型为Ddgg,N的基因型为DdGg。②由于M的基因型为Ddgg,N的基因型为DdGg,子代中只发出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为DdGg或DDGg。
(3)由于个体N的基因型为DdGg,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其产生的配子只有DG、dg两种,而M产生的配子有Dg、dg两种,二者杂交只有绿色荧光、无荧光和红色荧光三种,而杂交子代出现了红·绿荧光,说明亲代出现了交叉互换。假设M出现了交叉互换,其配子种类仍然是Dg、dg两种,对子代性状无影响,因此发生交叉互换的是个体N,其互换后产生的配子为:DG、dg、Dg和dG四种(注意: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假设个体N中发生交叉互换的比率为x,则产生dG的概率为x/2,而M个体产生dg的概率为1/2,则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出现的概率为x/4,因而通过记录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即为4×。5.[2013·安徽卷] 图1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a)是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2显示的是A和a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 Ⅰ1、Ⅰ2和 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探针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
图1
“↑”或“↓”示酶切位点;kb:千碱基对
图2
图3
(1)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___。
(3)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遗传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两种。据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并切割DNA双链。
(6)根据图2和图3,可以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A或Aa (2)
(3)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
(4)(一对)同源 基因型AaBb个体只产生Ab、aB两种类型配子,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5)特定核苷酸序列
(6)酶切位点①与②之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和基因工程等知识。
(1)分析系谱图可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均为杂合子,Ⅱ2正常,其基因型可能为AA(1/3)或Aa(2/3)。
(2)一个处于动态平衡的群体内,a基因的频率为q,则A基因的频率为1-q,自然人群中AA个体占(1-q)2、Aa个体占2q(1-q)、aa个体占q2。正常人群中,Aa个体占=。Ⅱ2与正常男性婚配,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如果第一个孩子患病,说明这对夫妻的基因型均为Aa,则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
(3)世界不同地区的环境等因素不同,致使各地区基因突变的频率不同,另外,不同环境条件下,自然选择作用也有差异,进而造成世界不同地区杂合子Aa的频率不同。
(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多对夫妻,众多子女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因为AABB只能产生AB配子,进而推导出AaBb也只能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如果符合基因组合定律,AaBb应能产生Ab、AB、aB和ab四种配子,与事实不符,故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5)限制酶的主要特点是能识别DNA上特定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位点切割DNA。
(6)从图3可知,DNA电泳后,再用探针做分子杂交未出现0.2 kb的杂交区段,说明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在酶切位点①与②之间。
【2012年】
1.[2012·四川卷]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Ⅱ.E2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1)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
①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代雌果蝇能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基因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5,无粉红眼出现。
①T、t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F2代雄果蝇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③用带荧光标记的B、b基因共有的特异序列作探针,与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各细胞内染色体上B、b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确定细胞中B、b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不育。
【答案】(1)①aaXBXB 4
②2∶1 5/6
(2)①常 ttAAXbY ②8 1/5 ③2 4
【解析】Ⅱ.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分析题干可知,控制眼色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A、a就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雌果蝇的表现型是粉红眼,题干中指出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因此亲代纯合粉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由于F1代全为红眼果蝇,故亲代中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它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F1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2代基因型为aa__的果蝇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占1/2,雄果蝇有两种aaXBY和aaXbY,各占1/4,因此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1—1/3×1/2=5/6。(2)①若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只分析此对性状),纯合的雌果蝇基因型应为XTXT(XtXt性反转且不育),与雄果蝇(X-Y)交配,F2代不发生性反转。而题目中F2代雌雄比例为3∶5(若不发生性反转,则F2代雌雄比例为1∶1),根据(1/2-N)∶(1/2+N)=3∶5得N=1/8,说明雌果蝇中有1/4发生性反转。所以T、t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而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F2中无粉红眼出现,由此可知F1代中不含a基因,全部都是AA,再者F2中出现了性反转现象,因此F1代全部都是Tt,综合以上分析,题干中指明母本为纯合红眼雌果蝇,则基因型为TTAAXBXB,那么父本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就是ttAAXbY。②由上一小题分析可知,F1代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TtAAXBXb和TtAAXBY,因此F2代雄果蝇中含Y染色体的个体的基因型有3×2=6种,而发生性反转的有ttAAXBXB和ttAAXBXb2种,共8种基因型;F2代雄果蝇中雄果蝇所占比例是5/8,不含Y染色体的雄性个体在F2代中所占比例为1/4×1/2=1/8,所以不含Y染色体的雄性个体占所有雄性个体的比例是1/5。③若雄性可育,说明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B或b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那么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可观察到2个荧光点;若雄果蝇不育,则是性反转的结果,细胞中只有X染色体,不含Y染色体,那么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条X染色体,可观察到4个荧光点。
2.[2012·全国卷] 果蝇中灰身(B)与黑身(b)、大翅脉(E)与小翅脉(e)是两对相对性状且独立遗传。灰身大翅脉的雌蝇与灰身小翅脉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翅脉,49只为灰身小翅脉,17只为黑身大翅脉,15只为黑身小翅脉。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杂交子代中,体色和翅脉的表现型比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两个亲本中,雌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雄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3)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__________,其理论比例为__________。
(4)上述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黑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答案】(1)灰身∶黑身=3∶1 大翅脉∶小翅脉=1∶1
(2)BbEe Bbee
(3)4 1∶1∶1∶1
(4)BBEe和BbEe bbEe
【解析】根据子代数据,灰身个体有(47+49)只,黑身个体有(17+15)只,二者比例约为3∶1,亲本为Bb×Bb。大翅脉个体有(47+17)只,小翅脉个体有(49+15)只,二者比例约为1∶1,亲本为Ee×ee。所以灰身大翅脉的雌蝇基因型为BbEe,灰身小翅脉的雄蝇基因型为Bbee。雌蝇产生卵细胞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会产生BE、Be、bE、be四种比例相等的卵细胞。BbEe×Bbee后代中灰身大翅脉个体基因型为BbEe和BBEe,黑身大翅脉个体基因型为bbEe。
3.[2012·课标全国卷] 一对毛色正常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________,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________性基因突变为________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同窝子代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为________,另一种是同一窝子代全部表现为________鼠,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
【答案】(1) 1∶1 隐 显 只有两个隐性纯合亲本中一个亲本的一个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时,才能得到每窝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1∶1的结果
(2)1∶1 毛色正常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的分离定律,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根据题干中“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分析,且产生了新性状(毛色异常),则只能是由aa突变为Aa才会出现性状的改变。则两亲本和同窝中的雌性鼠的基因型均为aa,毛色异常雄鼠的基因型为Aa,所以杂交子代毛色异常∶毛色正常为1∶1。(2)根据题干中“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亲代基因型均为Aa,毛色异常雄鼠的基因型为aa,毛色正常同窝中的雌性鼠的基因型为AA或者Aa。若雄性鼠与同窝中基因型为Aa的雌性鼠交配,后代毛色异常∶毛色正常的性状分离为1∶1;若雄性鼠与同窝中基因型为AA的雌性鼠交配,后代都为Aa,即毛色全部表现正常。
4.[2012·重庆卷]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________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
(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如图为基因结构示意图),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①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________________。②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____________(填字母)。③若cyp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则该基因突变发生的区段是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9 AaBb×aaBb、AaBb×Aabb 1/8
(2)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27
(3)①3/2
②K和M
③L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变异、基因结构及育种的有关知识。(1)题干中明确指出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控制秆色和叶型的基因型各有3种,分别是AA、Aa和aa,及BB、Bb和bb,因此野生型青蒿最多可以有基因型3×3=9种。若F1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占3/8,即A_B_的个体有3/8,3/8看作是3/4和1/2相乘的结果,显性个体在后代中占3/4,显然是杂合子自交的结果,而显性个体占1/2,则是测交的
结果,因此其杂交亲本的组合可能是AaBb×aaBb,也可能是AaBb×Aabb。无论亲本组合是上述哪一种,F1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aabb)所占比例都为1/2×1/4=1/8。(2)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但不发生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四倍体青蒿细胞内的染色体是36条,因此它与野生型的二倍体青蒿杂交,它们杂交后代细胞内染色体数为36/2+18/2=27条。(3)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条链上的(G+T)/(A+C)互为倒数,因此若一条链上该值为2/3,则其互补链上该比值为3/2。原核生物的基因的编码区是连续的,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含有不编码蛋白质的内含子(如图中的K和M),若要使真核细胞的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应将内含子去掉。cyp基因的编码区中只有外显子能编码蛋白质,若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发生替换,则mRNA上第50个密码子被替换,也就是第148、149、150三个碱基中发生改变,由此推知该基因外显子的第148、149、150对脱氧核苷酸中发生替换,又由于J区段是81个碱基对,L区段是78个碱基对,因此该基因突变发生在L区段内。
5.[2012·山东卷]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_______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答案】(1)2 8
(2)XrY Y(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XRXr、XRXrY
(3)3∶1 1/18
(4)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Ⅰ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
Ⅱ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
Ⅲ无子代产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伴性遗传、概率计算等知识,同时考查实验结果预测、分析的能力。(1)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8条,有两个染色体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比发生了减半,到了后期染色体数目会加倍。(2)减数分裂过程中其中两条性染色体会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这两条染色体会分开,与另一条性染色体随机分入一个细胞,这种情况共形成4种配子,Xr、XrY、XrXr、Y;雄果蝇产生的精子有XR、Y两种,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rY、XRXrXr,其中XRXrXr死亡。(3)F1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Y和AaXRXr,F2代的表现型及其概率为3/8灰身红眼、1/8黑身红眼、3/8灰身白眼、1/8黑身白眼,F2代中灰身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是1/16AAXRXr、1/8AaXRXr,灰身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及其概率是1/16AAXrY、1/8AaXrY;灰身红眼雌果蝇中AaXRXr的概率是2/3,灰身白眼雄果蝇中AaXrY的概率是2/3,二者产生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是2/3×2/3×1/4×1/2=1/18。(4)三种情况下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同,第一种情况下基因型为XRY,第二种情况下基因型为XrY,第三种情况下,母本产生的卵细胞有O和XRXR两种,O型卵细胞与含Xr的精子受精得到的个体为雄性不育(根据题干中图可知),基因型为OXr,要判定其基因型可让该个体与正常的白眼雌果蝇交配,通过子代的情况可判定其基因型,进而可以判定属于哪种情况。
【2011年】
1.[2011·全国卷] 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或___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或________。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2)女儿全都为非秃顶,儿子全部为秃顶
(3) BbDd bbDd Bbdd BBdd
非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褐色眼和秃顶蓝色眼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1)由题意可知,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而非秃顶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BB或Bb,因此他们婚配,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是BB或Bb,表现型是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2)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bb,她与非秃顶男性结婚后,后代基因型为Bb,表现型是女儿全都为非秃顶,儿子全部为秃顶;(3)秃顶褐色眼的男性的父亲秃顶蓝色眼,因此他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女性为非秃顶蓝色眼,因此她的基因型可能是Bbdd或BBdd;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孩子可能的表现型为:非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褐色眼和秃顶蓝色眼。
2.[2011·北京卷] 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aa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常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a和b是________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________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暗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的一部分__________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__________观察切片,统计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答案】 (1)隐 aaBB、aaBb
(2)白 A、B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
(3)父本 次级精母 携带有a、b基因的精子
(4)显微镜 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 K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雄蝇
【解析】 由题意信息可知,这两对基因均位于果蝇2号常染色体上连锁而不交叉互换,得出aaB_(aaBB和aaBb)为朱砂色,A_bb为褐色,A_B_为正常暗红色,aabb为白色。若♂AaBb(暗红色)×♀aabb(白色)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暗红色)∶(白色)=1∶1,则说明A与B、a与b连锁在同一条2号常染色体上;如果在上千次实验中出现6次子代表现型全暗红色,很可能是父本有一部分次级精母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减数分裂,无法产生带ab基因的精子、而只产生带AB基因的精子;该推测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来证实,方法是统计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数目是否符合1∶2比例,同时还应比较雄果蝇K(♂AaBb)、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雄果蝇(♂AABB、♂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数目比例即可。
专题17 遗传的基本定律综合-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17 遗传的基本定律综合-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含解析),共81页。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7 遗传的基本定律综合-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7 遗传的基本定律综合-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原卷版),共39页。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7 遗传的基本定律综合-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专题17 遗传的基本定律综合-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详解(解析版),共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