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部分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分)现代科技的发展迅速,飞机速度超过音速,超音速飞机速度大于 m/s。
2.(3分)测量某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 25.1cm 25.11cm 25.12cm 25.13cm. 14cm,则测量结果 数据是不正确的,测量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更接近 。
3.(2分)小明在窗前看见小狗欢欢正在墙边晒太阳。过一会儿,小明又发现欢欢已躺在花园中。小明笑了笑说:“欢欢跑得真快啊!”小明判断小狗欢欢在跑动的依据是:欢欢相对于窗户的 改变了。这里的窗户就是我们研究机械运动必须选定的 。
4.(2分)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 s,火车完全通过隧洞的时间为 s。
5.(2分)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 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 。
6.(3分)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选用 方案,其优点是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 。
7.(3分)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小孔成的像是 (选“虚像”或“实像”),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2分)为测自己的跑步速度,小明在一段长200m的平直道路的起点开始计时,跑到终点停止计时、停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 s,平均速度为 km/h。
9.(2分)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 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10=20分)
10.(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5mm
B.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30mm
C.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为30m/s
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
11.(2分)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
A.5cm B.5.0cm C.5.00cm D.5.000cm
12.(2分)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3.(2分)下列实例中利用液化放热原理的是( )
A. 液化石油气 B. 仙人掌针状叶
C. 纸锅烧水 D. 蒸汽熨斗
1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15.(2分)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m/s C.5m/s D.无法判断
16.(2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17.(2分)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则这过程中反射光线偏转角度为( )
A.20° B.50° C.30° D.60°
18.(2分)物理研究中,为了方便描述某种规律或现象的本质,常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或者物理名词。以下探究活动与引入的物理量或物理名词不对应的是( )
A.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法线
B.路程、时间均不同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速度
C.光的传播时路线的特点﹣光速
D.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关系﹣长度
19.(2分)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mL B.大于6mL C.等于6mL D.无法确定
三、作图(3分)
20.(3分)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四、实验题(每空1分4+5+615分)
21.(4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斜面应保持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样做是为了 。
(3)AB段距离sAB=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22.(5分)如表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数据。当水温上升到91℃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B.酒精灯;C.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的先后顺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
(2)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图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前的情景;
(5)实验中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种原因即可)
23.(6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五、计算题(第24题5分,第25题7分,共计12分)
24.(5分)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40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此时气温为15℃)
25.(7分)如图为黎明同学到外婆家乘坐出租车的发票。
(1)黎明同学乘车这段时间内,这辆出租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简述理由?
(2)黎明同学乘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多少分钟?
(3)请计算黎明同学所乘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车号
皖H5H##6
上车
8:00
下车
8:10
单价
5.00
里程
8km
金额
¥11.00元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部分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分)现代科技的发展迅速,飞机速度超过音速,超音速飞机速度大于 340 m/s。
【分析】空气中的声速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约为340m/s。
【解答】解:超音速飞机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即大于340m/s。
故答案为:340。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速度,属于基础题。
2.(3分)测量某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 25.1cm 25.11cm 25.12cm 25.13cm. 14cm,则测量结果 14cm 数据是不正确的,测量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物体的长度更接近 25.12cm 。
【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读数应准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在分度值之后要估读一位,据此分析答题;
为减小误差,把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解答】解:由题干所给数据可知,各测量数据单位是cm,除25.1cm、14cm外小数点后有两位数,说明所用刻度尺分度值是1mm;
由题目所给数据可知,物体的长度准确值是25.1cm,而测量结果中25.1cm缺少估读值,14cm与准确数值相差太大,读数错误;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5.12cm。
故答案为14cm;1mm;25.12cm。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问题,知道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读数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分度值之后要估读一位,即可正确解题。
3.(2分)小明在窗前看见小狗欢欢正在墙边晒太阳。过一会儿,小明又发现欢欢已躺在花园中。小明笑了笑说:“欢欢跑得真快啊!”小明判断小狗欢欢在跑动的依据是:欢欢相对于窗户的 相对位置 改变了。这里的窗户就是我们研究机械运动必须选定的 参照物 。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解:小狗欢欢从窗前跑到花园,这里的窗户就是我们研究机械运动必须选定的参照物,以窗户为参照物,窗户与小狗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说小狗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相对位置;参照物。
【点评】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通常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地面上固定的物体做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往往略去不提,如:汽车在奔驰、小鸟在飞、足球在向前滚动、河水在流动…这些运动的描述都是选择地面或地面上固定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4.(2分)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2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 90 s,火车完全通过隧洞的时间为 110 s。
【分析】已知隧洞的长和火车的长,火车完全在洞中行驶的路程等于隧洞长与火车长之差,已知火车的速度,再根据v=可求出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
火车完全通过隧洞的路程等于隧洞长与火车长之和,再根据v=可求出火车完全通过隧洞的时间。
【解答】解:隧洞的长L洞=2km=2000m,火车长L车=200m,
则火车完全在洞中通过的路程:s=L洞﹣L车=2000m﹣200m=1800m,
由v=可知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t===90s;
火车完全通过隧洞的路程:s′=L车+L洞=200m+2000m=2200m,
由v=可知火车完全通过隧洞的时间:t′===110s。
故答案为:90;11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知道火车完全在洞中行驶的路程等于隧洞长与火车长之差,火车完全通过隧洞的路程等于隧洞长与火车长之和。
5.(2分)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用厚塑料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听到的声音是物体 振动 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 能量 。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1)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塑料膜的振动产生的;
(2)纸杯被击落,是声波对纸杯做了功,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振动;能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声音与能量关系的理解,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
6.(3分)小明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时,设计了甲、乙两种方案(如图所示)。实验应选用 甲 方案,其优点是 使物质均匀受热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变化情况是 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
【分析】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甲装置。
实验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化结束后,温度计示数逐渐变大。
故答案为:甲;使物质均匀受热;先升高,后不变,再升高。
【点评】本题考查了固体熔化特点实验,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
7.(3分)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光的直线传播 来解释;小孔成的像是 实像 (选“虚像”或“实像”),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变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很多现象,例如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取决于物体的形状,物体距离小孔越近,成的像越大。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所成的像是实像,由图可见蜡烛距离小孔较近,在光屏上成的像比实际烛焰大;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后,烛焰距离小孔比越来远了,所以成的像也就变小了。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实像;变小。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此类问题学生往往在孔的形状与成像的形状的关系上出错,要牢记孔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完全取决于物体的形状。
8.(2分)为测自己的跑步速度,小明在一段长200m的平直道路的起点开始计时,跑到终点停止计时、停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 40 s,平均速度为 18 km/h。
【分析】秒表读数时,要先读小盘,再读大盘,小盘单位是min,大盘单位是秒;若小盘指针更靠近前一数字,则大盘读数在前30s,若小盘指针更靠近后一数字,则大盘读数在后30s;小盘和大盘的读数之和就是秒表的最终读数;
已知整段路程和所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由图可知,秒表的小盘指针在“0”和“1”之间,读数为0min;由于小盘指针更靠近“1”,因此大盘读数在后30s,因此大盘读数为40s,由上述分析可知秒表的最终读数为40s,即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40s;
已知整段路程s=200m,时间t=40s,
则平均速度为:v===5m/s=18km/h。
故答案为:40;18。
【点评】本题考查了秒表的读数和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9.(2分)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 放出 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 熔化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是霜吸热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
故答案为:放出;熔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10=20分)
10.(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5mm
B.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30mm
C.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为30m/s
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5cm=1650mm,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
B、新的2B铅笔的长度为20cm=200mm左右,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
C、电动自行车的最高速度为10m/s左右,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
D、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2m/s,所以D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D。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1.(2分)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
A.5cm B.5.0cm C.5.00cm D.5.000cm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左端示数167.0cm对齐,右端示数为172.0cm对齐,长高了172.0cm﹣167.0cm=5.0cm。
故选:B。
【点评】在日常生活、物理实验和体育活动中经常使用刻度尺、停表等,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2.(2分)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由甲先到达终点,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正确图象。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B、两图的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B错误;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错误;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
13.(2分)下列实例中利用液化放热原理的是( )
A. 液化石油气 B. 仙人掌针状叶
C. 纸锅烧水 D. 蒸汽熨斗
【分析】(1)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压缩体积,二是使气体温度降低。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这三个方面考虑可以加快蒸发或减慢蒸发。
(3)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没有燃烧。
(4)当你打开蒸汽开关时,储存在蒸汽熨斗里的水就流往高温烫板上,水遇热变为水蒸气,此时水蒸气就往洞外喷,因洞是按需要留的,所以也就只能往设计好的洞往外喷,也就达到把衣物烫好和保护衣物不被烫坏的目的了。
【解答】解:A、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不合题意;
B、沙漠中干旱、高温,水分蒸发很快。仙人掌适合在沙漠中生存,因为它的叶子是针状的,尽量减少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从而减小水分的蒸发。不合题意;
C、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吸热不升温,吸收的热量用于汽化。因此,用纸做的锅装上适量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水烧开了,而锅不会损坏。主要原因是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而这时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故锅不会损坏。不合题意;
D、蒸汽熨斗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来熨烫衣物。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生活中利用液化放热原理工作的工具和常见现象,要会用物理知识来分析。
1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
【解答】解:A、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需要靠无线电来对话交谈,说明真空中不能传播,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琴弦绷紧的音调高,松弛的音调低,不断用手指改变对小提琴琴弦的控制,是用手指改变琴弦的松紧,从而可以控制琴弦的音调,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B超是利用超声来工作的,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声音的特征及应用的掌握情况,需要联系实例来解释其中的原理。
15.(2分)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m/s C.5m/s D.无法判断
【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已知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
【解答】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物体的速度v===5m/s;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物体的速度。
16.(2分)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A、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响度不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所以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17.(2分)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则这过程中反射光线偏转角度为( )
A.20° B.50° C.30° D.60°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根据“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求出入射角的度数;
其次根据“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求出此时反射角的度数。
然后可知则这过程中反射光线偏转角度。
【解答】解:由“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可知,入射角为:90°﹣20°=70°,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则此时入射角为90°﹣50°=40°,这说明反射角减小了30°,即这过程中反射光线偏转角度为60°。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同时要掌握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知道这些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8.(2分)物理研究中,为了方便描述某种规律或现象的本质,常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或者物理名词。以下探究活动与引入的物理量或物理名词不对应的是( )
A.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法线
B.路程、时间均不同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速度
C.光的传播时路线的特点﹣光速
D.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关系﹣长度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速度、光线、长度的知识逐个选项依次分析进行解答。
【解答】解:
A.为了研究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引入了法线,故A正确;
B.为了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引入了速度,故B正确;
C.为了方便的描述光的传播时路线的特点,我们引入了光线,故C错误;
D.为了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关系,我们引入了长度,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知道各选项中物理量和概念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9.(2分)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9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mL B.大于6mL C.等于6mL D.无法确定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结合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
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俯视读数偏大,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9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6mL。
故选:B。
【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大,实际则偏小,仰视读数小,实际则偏大。
三、作图(3分)
20.(3分)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分析】知道了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根据图中标出的入射光线和水平面的夹角,易求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大,由此求得反射角的度数。在标反射角的度数时要注意: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然后过反射点做法线的垂线段即为平面镜的位置;
由图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180°﹣60°=120°,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如图所示:
【点评】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会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会根据角之间的关系计算角的大小。
四、实验题(每空1分4+5+615分)
21.(4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斜面应保持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样做是为了 便于测量时间 。
(3)AB段距离sAB= 40.0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0.16 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B 。
【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据此分析;
(3)刻度尺读数要注意观察分度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据此读出AB、AC段的路程,再由图读出AC段的时间,利用v=可求出AC段的平均速度;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小,再根据v=分析即可;
(5)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再分析选项中的图象,判断哪个符合要求。
【解答】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3)由图可知AB段的距离sAB=80.0cm﹣40.0cm=40.0cm;
AC段的路程为:sAC=80.0cm=0.8m,AC段所用的时间为:tAC=15:35:25﹣15:35:20=5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0.16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会偏小,而路程一定,由v=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5)小车在斜面上是做加速直线运动;
A、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因此是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增加,因此是加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增加,路程不变,因此是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其s﹣t图象是倾斜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B。
故答案为:(1)v=;(2)较小;便于测量时间;(3)40.0;0.16;(4)偏大;(5)B。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
22.(5分)如表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数据。当水温上升到91℃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B.酒精灯;C.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的先后顺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BDAC ;
(2)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 ;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99 ℃;图丙中 B (选填“A”或“B”)是水沸腾前的情景;
(5)实验中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水的初温太低了(或水量过多等) 。(写一种原因即可)
【分析】(1)实验器材的安装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先把酒精灯点燃放在铁架台上,然后把铁圈固定在酒精灯的外焰处,依次放烧杯纸板温度计;
(2)温度计使用的过程中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4)①根据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结合图象确定出沸点;
②掌握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5)要想缩短水的沸腾时间可从水的质量、初温等多个角度考虑改进。
【解答】解:
(1)为了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先下而上的原则,
先把酒精灯点燃放在铁架台上,然后把铁圈固定在酒精灯的外焰处,依次放烧杯纸板温度计,
故安装的顺序是BDAC。
(2)图甲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
(3)根据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4)由图象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99℃,说明水的沸点为99℃;
丙图A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提及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丙图B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
(5)造成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水的初温太低,加热时烧杯没有加盖造成了热量的散失等。
故答案为:
(1)BDAC;
(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
(3)见解答图;
(4)99;B;
(5)水的初温太低了(或水量过多等)。
【点评】此题主要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应能熟练装配实验的装置,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考查了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及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要知道水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在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23.(6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垂直 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顺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C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
【分析】(1)实验中应将硬纸板垂直置于平面镜上;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进行分析;
(2)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根据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分析;
(5)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
(1)白色纸板ACDB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
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
(2)因为一次实验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
(5)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和小刚都能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
故答案为:(1)垂直;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5)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点评】实验题是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题目,要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五、计算题(第24题5分,第25题7分,共计12分)
24.(5分)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40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此时气温为15℃)
【分析】要分析1.5s是谁用的时间?应当是子弹运行340m用的时间和子弹击中靶后声音运行340m所用的共同时间;气温为15℃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解答】解
由v=得子弹击中靶后声音运行340m所用的时间:
t1===1s,
子弹运行用的时间为:t2=t﹣t1=1.5s﹣1s=0.5s,
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为:v2===680m/s。
答: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680m/s
【点评】此题看似是计算速度的一般题目,但此题容易忽略声音的传播也需要时间。
25.(7分)如图为黎明同学到外婆家乘坐出租车的发票。
(1)黎明同学乘车这段时间内,这辆出租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简述理由?
(2)黎明同学乘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多少分钟?
(3)请计算黎明同学所乘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车号
皖H5H##6
上车
8:00
下车
8:10
单价
5.00
里程
8km
金额
¥11.00元
【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均不变的运动,据此分析;
(2)从表中的上车时间和下车时间可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3)从表中可知出租车行驶的路程,再根据v=求出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出租车在起步和停车时,速度都在发生变化,行驶的过程也不可能总是直线,因此这辆出租车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表可该出租车的行驶时间:t=8:10﹣8:00=10min;
(3)由表可知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8km,
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48km/h。
答:(1)黎明同学乘车这段时间内,这辆出租车不是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出租车在起步和停车时,速度都在发生变化,行驶的过程也不可能总是直线;
(2)黎明同学乘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10分钟;
(3)黎明同学所乘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48千米/小时。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速度公式的应用,从表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试卷包括“试题卷”两部分,国庆假期,小明一家开车去旅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5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望天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文件包含物理pdf、八人教物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