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的得3分,不选、多选或选错的均得0分。)
1.(2分)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 )
A.量角器 B.卷尺
C.直尺 D.三角板
2.(2分)如图所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3.(2分)声纹锁可以通过识别人的声音进行解锁,是根据每个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4.(2分)如图所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24节气倒计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霜降”节气到来,路边草木附着一层白色的霜,霜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液化
5.(2分)下列做法中,不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不高声喧哗
B.调低跳舞音响设备的音量
C.在公路上不鸣笛
D.在学校周围植树
6.(2分)小明坐校车上学,校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校车驾驶员
B.沿途的路灯
C.路旁的树木
D.旁边车道上迎面驶来的公交车
7.(2分)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B.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C.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D.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8.(2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9.(2分)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图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形成
C.滴水成冰 D.雾凇结枝
10.(2分)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11.(2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2.(2分)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
C.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13.(2分)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 )
A.水能灭火,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
C.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不吸收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14.(2分)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熔化形成的
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
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15.(2分)如图是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音叉时,分别在示波器上截取同等时长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色与乙的音色相同
C.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D.甲的是噪声,乙的是乐音
16.(2分)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7.(2分)玉林大容山随处可闻鸟鸣声,鸟的发声器官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
18.(2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mm,铅笔的长度是 cm。
19.(2分)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的特点。
20.(3分)声音的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最快;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蝙蝠靠超声波探索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1.(3分)在干旱少雨的季节,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这是由于干冰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迅速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或者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小冰晶。
22.(3分)如图所示,野兔在草地上匀速直线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到达树洞所需时间如图所示是 s。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相对于野兔,秃鹰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秃鹰若想追上野兔,其速度至少比兔子快 m/s(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三、作图题与简答题(23小题每小问2分,24小题4分,共8分.)
23.(2分)如图,A图是一物体运动的v﹣t图象,请在B图中作出其对应的s﹣t图象
24.(2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请根据你实验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大致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5.(4分)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如图所示)。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四、实验与探究题(25小题6分,26小题7分,27小题7分,共20分.)
26.(6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
(1)通过观察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2)如果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大小,振动的 越大,发出声音的 越大。
(3)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此时刻度尺产生的声音与 (选填“声呐”或“海啸”)产生的声音有着相同的特征,都属于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7.(7分)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
(3)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m/s。
(4)可以看出小车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28.(7分)如图所示,某实践活动小组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前应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图甲采用“水浴”加热的好处是使固体 。
(2)图乙是冰熔化的图像,由图像知从冰开始熔化到所有冰完全熔化,一共持续 min,BC段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态”)。
(3)在冰完全熔化成水之后,某同学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段时间,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数据画成了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知,盐水混合物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选填“低”或“高”),盐水混合物凝固过程温度 (选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混合物中,如图丁所示,烧杯中盐冰混合物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五、综合应用(28小题6分,29小题9分,30小题10分,共25分。)
29.(6分)我国南极科考队的一艘测量船,以10m/s的速度前往距离基地144km远的海域进行探测,到达目的地后,科考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如图),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发射回波所用时间是6s,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
(1)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2)所测的海水深度。
30.(9分)如表是D412次动车组列车运动时刻表的一部分。
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徐州
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11:50
里程/km
0
84
300
648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29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
(3)D412以50m/s的平均速度通过全长为3200米大桥,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多少秒?(列车长为150m)
31.(10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面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即刹车),又经过4.5s滑行45.9m车停下。求:
(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若司机饮酒,会使反应时间变长,若某司机饮酒后驾驶,从发现前方障碍物到车停下来共行驶了65.9m,请计算司机的反应时间。
(3)汽车以20m/s匀速行驶中,在某处鸣笛,经3s听到正前方的回声,听到回声时,车到障碍物距离?(v声=340m/s)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对的得3分,不选、多选或选错的均得0分。)
1.(2分)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 )
A.量角器 B.卷尺
C.直尺 D.三角板
【分析】刻度尺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要选择不同量程、分度值的尺子,以满足不同需要。
【解答】解: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2~3m之间,最小分度值达到1cm就比较适当,量程为0~5m的卷尺就可以,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们对身边常见的测量结果有所了解,能对结果的精确程度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测量前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的刻度尺去测量,才能少走弯路,准确性高。
2.(2分)如图所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对比图中正确与错误的操作可以得出使用温度计时的注意事项。
【解答】解:A、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故A错误;
B、读数时中,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错误;
C、温度计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故C错误;
D、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温度计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熟悉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2分)声纹锁可以通过识别人的声音进行解锁,是根据每个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分析】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4.(2分)如图所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采用24节气倒计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霜降”节气到来,路边草木附着一层白色的霜,霜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液化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5.(2分)下列做法中,不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不高声喧哗
B.调低跳舞音响设备的音量
C.在公路上不鸣笛
D.在学校周围植树
【分析】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解答】解:A、不高声喧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调低跳舞音响设备的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公路上不鸣笛,属于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在学校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有关噪声问题是声学中常见考点,理解其减弱的三个途径,还要和实际生活结合,题目比较简单。
6.(2分)小明坐校车上学,校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校车驾驶员
B.沿途的路灯
C.路旁的树木
D.旁边车道上迎面驶来的公交车
【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小明坐校车上学时,他与沿途的路灯、路旁的树木和旁边车道上迎面驶来的公交车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以它们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小明与校车驾驶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说自己是静止的,应该以校车驾驶员为参照物。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7.(2分)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B.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C.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D.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可以振动发声,但声音不能传播,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8.(2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正确;
D、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而误差是在正确的测量下也会产生的,因此误差不可避免,测量中的错误可以避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9.(2分)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图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形成
C.滴水成冰 D.雾凇结枝
【分析】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露的形成是从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冰的形成是从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
D、雾凇的形成是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凝固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10.(2分)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解:
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蝙蝠的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1.(2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分析】(1)分析前300m内甲车和乙车运动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结论;
(2)分析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利用速度公式v=求出甲车的速度;
(3)分析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乙车的运动状态;
(4)根据甲、乙两车在20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比较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为15s,乙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也等于15s,所以甲、乙两车前300m内所用时间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400m所用的时间为20s,所以甲车的速度:v===20m/s,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
D、甲在20s内通过的路程s甲=400m,乙在20s内通过的路程s乙=450m,即甲、乙两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公式的运用,注意路程和时间的一一对应,能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12.(2分)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
C.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分析】速度是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它取决于物体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时间的比值,与物体的路程、时间无关。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一个定值。
【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速度的定义运用了比值定义法,速度的大小取决于路程s与时间t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路程s、运动时间t无关。
13.(2分)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把盛有水的纸锅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锅仍不会燃烧,这是因为( )
A.水能灭火,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点
C.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不吸收热量,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分析】水沸腾时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纸锅燃烧的条件:达到纸的着火点。
【解答】解: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吸热温度保持100℃不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因此,在纸盒里面装上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水烧开了,而“锅”不会损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沸腾的特点,要注意液体沸腾时要不断从外界吸热,而温度不变。
14.(2分)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熔化形成的
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
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分析】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根据题目所给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解: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由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故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两种不同情境下的“白气”为载体,考查液化现象,属于基础题目。
15.(2分)如图是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音叉时,分别在示波器上截取同等时长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色与乙的音色相同
C.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D.甲的是噪声,乙的是乐音
【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由图可知,
A、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故A不正确;
B、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故B正确;
C、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故C不正确;
D、甲、乙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都是乐音。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16.(2分)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乙同学得知消息后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5倍
【分析】首先使学生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是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时两同学相遇,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v甲===18km/h,
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6km/h
显然,v甲=3v乙,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v乙′===12km/h,v乙′=2v乙,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16km/h;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8km、h,显然v甲平=2v乙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同时考查学生应用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读懂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7.(2分)玉林大容山随处可闻鸟鸣声,鸟的发声器官由于 振动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空气 传入人耳。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解答】解:鸟的发声器官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一道基础题。
18.(2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铅笔的长度是 2.50 cm。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解答】解: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5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2.50cm。
故答案为:1;2.50。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是一道基础题。
19.(2分)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 熔化吸热 的特点。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需要吸热。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沸水倒入“55°”水杯后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
说明这种颗粒由固体变为液体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这种颗粒是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熔化吸热的特点。
故答案为:晶体;熔化吸热。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物体的变化,是一道基础题目。
20.(3分)声音的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固体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最快;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蝙蝠靠超声波探索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
【分析】①声速跟介质、温度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声速不同。
②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③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1)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3)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固体;340;信息。
【点评】此题考查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属于识记内容,比较简单。记住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1.(3分)在干旱少雨的季节,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这是由于干冰在 升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迅速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或者 凝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小冰晶。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或者凝华成小冰晶。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凝华。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人工降雨过程物态变化的分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抓住物质的状态变化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22.(3分)如图所示,野兔在草地上匀速直线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到达树洞所需时间如图所示是 3 s。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相对于野兔,秃鹰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秃鹰若想追上野兔,其速度至少比兔子快 36.6 m/s(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分析】根据秒表读出野兔到达树洞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可求秃鹰若想追上野兔的最小速度。
【解答】解:(1)如图所示,秒表小表盘是分钟,在0到1之间,且未超过一半,大表盘是指秒,其读书为3s。
(2)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其速度必然比野兔要快,因此,相对于野兔,秃鹰是运动的。
(3)野兔的速度为:v1===16.7m/s,
秃鹰若想追上野兔,其速度为:v===53.3m/s,
其速度至少比兔子快:△v=v2﹣v1=53.3m/s﹣16.7m/s=36.6m/s。
故答案为:3;运动;36.6。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秃鹰到树洞的距离是秃鹰到兔子的距离与兔子到树洞的距离之和是关键。
三、作图题与简答题(23小题每小问2分,24小题4分,共8分.)
23.(2分)如图,A图是一物体运动的v﹣t图象,请在B图中作出其对应的s﹣t图象
【分析】由图A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速度大小,由s=vt可知s﹣t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求出时间为8s时通过的路程,在图B中找出对应的点,连接原点和这个点即可。
【解答】解:由图A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5m/s,由s=vt可知,s﹣t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
当时间为8s时,通过的路程为:
s=vt=5m/s×8s=40m,在图B中找出对应的点,连接原点和这个点,如下图OA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速度图象作s﹣t图象,要掌握。
24.(2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请根据你实验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大致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分析】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但要继续吸热。
【解答】解:根据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但要继续吸热,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水的温度不变,如图所示:
。
故答案为:见上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沸腾的图象,属于基础题。
25.(4分)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如图所示)。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分析】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加快蒸发的办法有: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答:当小明刚从水中出来时,身上的水分会蒸发,蒸发吸热,当有一阵风吹来时,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冷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
【点评】此题考查了蒸发制冷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四、实验与探究题(25小题6分,26小题7分,27小题7分,共20分.)
26.(6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
(1)通过观察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 快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选填“高”或“低”)。
(2)如果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大小,振动的 幅度 越大,发出声音的 响度 越大。
(3)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此时刻度尺产生的声音与 海啸 (选填“声呐”或“海啸”)产生的声音有着相同的特征,都属于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分析】(1)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都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之外,都是人听不到的声音。
【解答】解:(1)通过观察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如果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大小,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3)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此时刻度尺产生的声音与海啸产生的声音有着相同的特征,都属于次声波。
故答案为:(1)快;高;(2)幅度;响度;(3)海啸;次声波。
【点评】本题考查了音调、响度,是一道基础题。
27.(7分)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较小 (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便于测量时间 。
(3)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0.3 m/s。
(4)可以看出小车在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分析】(1)实验原理是v=;
(2)坡度较大,小车下滑速度较快,所用时间较短,不容易准确测量时间;
(3)根据AC段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可以求得AC段的平均速度;
(4)根据小车通过上下两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可以知道速度的变化;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偏小,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5)利用速度公式v=分别求出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公式v=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v=;
(2)坡度较小,小车下滑速度就较慢,所用时间较长,这样就比较方便的测量时间;
(3)由图可知sAC=10.00dm﹣1.00dm=9.00dm=0.900m,所用时间tAC=15:35:23﹣15:35:20=3s,则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0.3m/s;
(4)由图可知,sAB=10.00dm﹣6.00dm=4.00dm,sBC=6.00dm﹣1.00dm=5.00dm,sAB<sBC;
tAB=15:35:22﹣15:35:20=2s,tBC=15:35:23﹣15:35:22=1s,tAB>tBC。小车通过BC段的路程大于AB段的路程,而通过BC段所用时间小于AB段所用时间,因此小车在BC段比AB段运动的快,小车做变速运动;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量的时间就会偏小,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路程不变,时间越少,速度越大,所以测得的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5)设前、后半程小车通过的路程都为s,则总路程s总=2s;由速度公式v=可知,前半程所用时间t1=,后半程所用时间t2=,则小车所用的总时间t总=t1+t2,
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故答案为:(1)v=;(2)较小;便于测量时间;(3)0.3;(4)变速;偏大;(5)。
【点评】本题目考查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关键是能正确计算出不同阶段的路程和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8.(7分)如图所示,某实践活动小组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前应按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图甲采用“水浴”加热的好处是使固体 受热均匀 。
(2)图乙是冰熔化的图像,由图像知从冰开始熔化到所有冰完全熔化,一共持续 10 min,BC段是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态”)。
(3)在冰完全熔化成水之后,某同学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段时间,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数据画成了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知,盐水混合物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低 (选填“低”或“高”),盐水混合物凝固过程温度 不变 (选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混合物中,如图丁所示,烧杯中盐冰混合物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 变少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分析】(1)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实验过程中要用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外焰的位置,据此分析;
水浴加热法是指将物质放在水中进行加热,其好处是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
(2)从图中可知冰开始熔化的时间和结束熔化的时间,便可得出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
晶体在熔化前是固态,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在熔化后是液态;
(3)水的凝固点是0℃,从图中可读出盐水混合物的凝固点,二者比较即可;从图丙中可知盐水混合物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
(4)晶体凝固需要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需要先确定外焰的位置,因此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图甲采用“水浴”加热的好处是使固体受热均匀;
(2)由图可知,从冰开始熔化到所有冰完全熔化一共持续的时间:15min﹣5min=10min;
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
(3)水的凝固点为0℃,由图丙可知,盐水混合物的凝固点是﹣2℃,因此盐水混合物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
盐水混合物凝固过程温度不变;
(4)由上述分析可知盐水混合物的凝固点是﹣2℃,则盐冰混合物的熔点是﹣2℃,盐冰混合物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水的凝固点是0℃,因此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达到水的凝固点,并且可以向盐冰混合物放出热量,因此水会凝固成冰,则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变少。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受热均匀;(2)10;固液共存态;(3)低;不变;(4)变少。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特点,难度不大。
五、综合应用(28小题6分,29小题9分,30小题10分,共25分。)
29.(6分)我国南极科考队的一艘测量船,以10m/s的速度前往距离基地144km远的海域进行探测,到达目的地后,科考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如图),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受发射回波所用时间是6s,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
(1)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2)所测的海水深度。
【分析】(1)已知测量船的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2)声音的反射产生回声,超声波发出后4s收到信号说明单程时间是2s,再根据速度公式s=vt来计算海底深度即可。
【解答】解:
(1)已知测量船的速度v=10m/s,路程s=144km=144000m,
由v=可得,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t===14400s;
(2)超声波从海面处传到海底的时间:
t′=×6s=3s,
由v=可得,所测的海水深度:
h=s′=v′t=1500m/s×3s=4500m。
答:(1)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为14400s。
(2)所测的海水深度为45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30.(9分)如表是D412次动车组列车运动时刻表的一部分。
时间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徐州
到站时间
09:51
10:33
11:45
发车时间
09:15
09:53
10:35
11:50
里程/km
0
84
300
648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为129km/h,则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多少?
(3)D412以50m/s的平均速度通过全长为3200米大桥,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多少秒?(列车长为150m)
【分析】(1)已知列出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和时间,利用v=得到行驶速度;
(2)已知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速度和时间,利用公式s=vt得到两地的路程;
(3)列车穿越隧道时,行驶的路程为车长加隧道长,则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可得。
【解答】解:(1)由表格知,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为s1=300km,时间为t1=11:45﹣9:15=2.5h,
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v1===120km/h;
(2)由表格知,苏州到常州的时间为:
t2=10:33﹣9:53=40min=h,
由v=可知,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
s2=v2t2=129km/h×h=86km;
(3)由题意可知,列车长150m,它以50m/s的速度匀速穿越3200m长的隧道,
由v=可得行驶时间:
t3===67s。
答:(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120km/h;
(2)苏州到常州的里程为86km;
(3)火车全部通过该隧道需要67s。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速度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读懂列车运行时刻表,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有用信息,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31.(10分)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面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即刹车),又经过4.5s滑行45.9m车停下。求:
(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若司机饮酒,会使反应时间变长,若某司机饮酒后驾驶,从发现前方障碍物到车停下来共行驶了65.9m,请计算司机的反应时间。
(3)汽车以20m/s匀速行驶中,在某处鸣笛,经3s听到正前方的回声,听到回声时,车到障碍物距离?(v声=340m/s)
【分析】(1)知道汽车的速度和反应时间,求出反应距离;
求出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总和就是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
(2)若司机饮酒,会使反应时间变长,而减速过程中运动的距离不变,用总距离减去滑行距离算出反应距离,根据v=算出司机饮酒后司机的反应时间;
(3)由公式s=vt分别求出汽车和声音通过的路程,声音传播的路程与车行驶的路程之差为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障碍物距离的2倍,据此求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障碍物的距离。
【解答】解:(1)根据v=得汽车在司机反应时间内的路程为:
s1=vt1=20m/s×0.5s=10m;
从发现到停车通过的路程:
s=s1+s2=10m+45.9m=55.9m;
(2)若司机饮酒,会使反应时间变长,而减速过程中运动的距离不变,
所以反应过程中运动的距离为:
s1′=s′﹣s2=65.9m﹣45.9m=20m,
此时司机的反应时间为:
t1′===1s;
(3)3s内车行驶距离:
s车=v车t=20m/s×3s=60m,
3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40m/s×3s=1020m,
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障碍物的距离:
s=(s声﹣s车)=×(1020m﹣60m)=480m。
答:(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55.9m;
(2)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
(3)汽车以20m/s匀速行驶中,在某处鸣笛,经3s听到正前方的回声,听到回声时,车到障碍物距离是48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关键是弄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与障碍物距离的2倍。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文件包含八年级物理pdf、2024年春季期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共6页。
2023年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