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07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析(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专题07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析(无答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反射弧,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神经元,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冲动的传导特点分析,“三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电位测量与电流计偏转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实验设计与探究 一、反射弧 二、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兴奋传导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适宜的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兴奋(神经冲动)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的一部分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胞体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一部分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规律性应答只有感觉无效应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三、神经元结构:结构模式图如下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四、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五、神经冲动的传导特点分析(1)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如下图)①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②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2)生理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是神经纤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在切断、机械压力、冷冻、电击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作用下,使其结构和局部功能改变,都会中断冲动的传导。六、“三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 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比较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形式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过程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未兴奋部位兴奋→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速度快慢(有突触延搁)方向可双向传导单向传递八、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曲线表示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情况。(2)a点:静息电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4)bc段:动作电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九、电位测量与电流计偏转原理(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2)指针偏转原理图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如下:十、兴奋的传递传递结构: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突触的类型(甲图)(1)甲图中A突触为轴突—胞体型,简画为。(2)甲图中B突触为轴突—树突型,简画为。突触的形成与结构(乙图)(1)形成: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即乙图中g),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2)结构:由d、e、f组成(填字母),分别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十一、兴奋传递过程十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分析(1)单向传递: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只存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所以传递方向是单向的。(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 ms),这段时间就叫突触延搁。因此,一个反射需要的神经元越多,突触就越多,消耗的时间就越长。(3)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这可以应用于医学麻醉。十三、神经递质(1)种类(2)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3)受体化学本质:糖蛋白。(4)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5)去向:迅速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十四、突触传递异常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十五、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信息分子神经冲动(生物电)、神经递质激素、体液中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一、 选择题1.如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 B.bc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c点将上移 D.若增加培养液中的K+浓度,则a点将上移2.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3.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C )4.下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B.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C.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5.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箭头a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b、c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Na+进出B.动作电位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的C.兴奋的传导方向只是从b到cD.在整个过程中记录仪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6.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会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A.动作电位峰值不变 B.动作电位峰值先升高后降低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7.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a点兴奋时,a点膜内电位为正、b点膜内电位为负C.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D.神经递质通过④的方式为自由扩散8.如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1/2CD,图乙是突触结构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时,B点与D点会同时产生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若电流表两电极分别置于A、C两点的神经纤维膜外,刺激B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D.③的内容物一定会使神经细胞兴奋,其释放到②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9.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流计,可记录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A为骨骼肌,C为神经中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刺激b点,甲、乙两电流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C.刺激a点,乙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表明反射弧的某部位受损D.刺激b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10.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相同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不都能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C.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11.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 L清水、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c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12.下图曲线显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AB段下丘脑活动加强 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在D点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13.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14.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②通过作用于垂体b,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激素③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①②激素分泌减少C.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D.幼年时激素③分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15.如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也能进行的是①②③过程B.图甲②③过程发生在不同的场所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图乙中de段抗体浓度上升到m,与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和分化有关16.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C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二、 非选择题17.将室温(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 ℃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 ,汗液分泌会 ,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 ,分解代谢会 。18.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图。(1)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 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图中b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 和突触后膜。(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 ,导致血糖浓度降低,维持血糖稳定。(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 ,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 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19.回答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传导的问题:(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 (填“正”“负”或“零”)电位。(2)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通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 向内扩散更容易。(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是 。(4)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 )A.K+经主动运输出膜 B.Na+经主动运输出膜C.K+经主动运输入膜 D.Na+经被动运输入膜20.当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动物的肢体时,即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已知屈肌反射中屈肌处于收缩状态。反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释放一种神经递质(M、N、E、F表示神经元,a、b表示一段神经纤维)。(1)动物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后,E神经元接受了 (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膜对 的通透性加大,使 加大,E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2)假设E与M不经过N(中间神经元)相连,当神经冲动传导到E时,该神经元的活动仍受抑制,原因是 。(3)当发生屈肌反射时,神经纤维中已兴奋的部位和未兴奋的部位间可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F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 (用“a”“b”和“→”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 (填“单向的”或“双向的”),原因是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专题10 探究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析(无答案),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物学实验的设计,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专题08 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析(有答案),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成分,不同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反射,反射弧,促胰液素的发现,主要内分泌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专题08 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透析(无答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成分,不同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反射,反射弧,促胰液素的发现,主要内分泌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