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共3页。
《毫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毫米的含义与 1 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 1 厘米=10 毫米。难点: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硬币、卡片、尺子、数学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用手比划1厘米、1米。估计一下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导入新课:不到1厘米那到底有多长,我们需要一个更小、更精确的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吧。二、新知探究(一)认识毫米估一估数学课本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量一量数学课本长、宽、厚有多长。预测:数学书长:20厘米多一点;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思考: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怎么办呢?揭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有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二)认识1毫米你能在尺上找到1毫米吗?(同桌交流、统一汇报指一指)放大1厘米,看清1毫米。(为了看得更清楚,把尺子放大,我们把1厘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任何1份都是1毫米)你觉得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预测:1厘米=10毫米再指一指1毫米。(指名指、自己指)通过尺子上找到的1毫米,再去找找身边、身上有没有1毫米的东西。预测:卡片厚度、硬币厚度、指甲厚度……用手势比划1毫米,说说对1毫米的感受。(三)用毫米1.想一想: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时会使用毫米作单位?预测:比较短的、不足1厘米的、……2.再次测量数学书长、宽、厚,用上毫米来表示长度。三、巩固练习书本P22,做一做1、2(1)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数,不足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2)说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书本p24,2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四、总结归纳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延伸:现在已经学习了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但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有兴趣可以在课后通过课外书本以及网络查找有关长度的知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理解,设计理念,学情简介,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