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11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11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11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11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11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11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用甲基绿染液单独对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DNA的分布B.有丝分裂装片经低温处理后,有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用苏丹染液对花生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并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用未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35S的大肠杆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C【分析】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详解】A、观察细胞内DNARNA的分布是用甲基绿与吡罗红混合染色,对比观察,甲基绿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内DNARNA的分布,A错误;B、制作临时装片时,细胞已经死亡,再采用低温处理不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用苏丹染液对花生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并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正确;D、分别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2.关于细胞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断裂一次,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断裂两次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C.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核仁、核膜消失,一段时间后重建现象D.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因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答案】C【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也不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没有交叉互换现象,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粒在后期断裂一次。2、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还会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粒在减后期断裂一次。【详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都断裂一次,A 错误;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B 错误;C、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核仁、核膜消失,一段时间后重建现象,C 正确;D、交叉互换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 错误。故选C3.下图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部分离子的跨膜运输情况。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Na+K+离子跨膜运输不需要有载体蛋白的协助B.细胞外的K+浓度降低或升高,不能引起静息电位的增大或减小C.图示细胞膜可能是处于静息状态DNa+-K+泵有水解酶功能,与Na+K+离子结合后,可引起其空间构象的改变【答案】D【分析】1、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通过钠-钾泵,钠离子和钾离子都是逆浓度运输,所以是属于主动运输。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下去。【详解】A、图中运输Na+K+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有两类,通道蛋白参与的协助扩散和Na+K+泵(载体蛋白)参与的主动运输,两者都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A错误;B、细胞外的K+浓度升高,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减小,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减小,反之细胞外K+浓度降低,直接引起静息电位的增大,B错误;C、从图示可知,K+离子通道关闭,Na+离子通道打开内流,故可能引起兴奋,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C错误;DNa+K+泵既有ATP水解酶功能,又是Na+K+的载体蛋白,结合后可引起其空间构象的改变,D正确。故选D4.某兴趣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叶片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CO2量表示B.利用纸层析法可准确、定量测得叶片叶绿素的含量C2d-4d净光合速率下降不是因叶绿素含量降低引起的D4d后净光合速率下降还可能与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不足有关【答案】B【分析】分析两个曲线图,图中通过对照,很明显的看出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的含量均下降,只是时间有先后顺序。图中光合速率在第2天就开始下降,叶绿素含量在第4天才开始下降。【详解】A、叶片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CO2量表示或释放的O2量表示或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A正确;B、利用纸层析法只能估算叶片叶绿素的含量,B错误;C、图乙中,实验2-4天中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没有下降,C正确;D、对比甲乙两图可知:光合作用速率下降除了叶绿素含量下降外,还有可能是由于干旱,水分减少,气孔关闭,导致叶片中CO2浓度下降而引起的,D正确。故选B【点睛】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D.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答案】D【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B、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C、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而且染色体组数的增加,也未必会导致产生的配子数增加,C错误;D、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进行加倍处理后,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于育种,D正确。故选D【点睛】6.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B.溶酶体的酶和运往细胞膜的蛋白加工路径相同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正常功能会受到影响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答案】D【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只有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M6P标志,才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最终转化为溶酶体酶,无识别过程的蛋白质则被运往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详解】A、由题干“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可知,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A正确;B、溶酶体的酶和运往细胞膜的蛋白都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正确;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某些蛋白质上就不能形成M6P标志,此类蛋白质就不能转化为溶酶体酶,造成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不能及时清理而在细胞内积累,细胞功能异常,C正确;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不能表达出正常的M6P受体蛋白,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经囊泡运往细胞膜,D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7MPP-9是一种明胶酶,能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科研人员通过人工合成与MPP-9基因互补的双链 RNA,利用脂质体转入低分化胃腺癌细胞中,干扰细胞中MMP-9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一定的疗效,部分图示如下。请据图回答:(1)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 ,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2)过程表示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过程_______(选填需要不需要)消耗能量,穿过________层核膜。(3)根据图示推测沉默复合体中的蛋白质具有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4)过程表示_______,从而干扰了基因表达的_________过程,最终使得细胞中MMP-9的含量减少。(5)上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时,可以先分析乙肝病毒基因中的_________,据此通过人工合成_________,注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细胞,可抑制乙肝病毒的繁殖。(6)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的幼芽一段时间后,取处理过的芽组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发现有4n的细胞,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RNA聚合酶     核糖核苷酸(2)     需要     0(3)使双链RNA解旋(4)     单链RNAmRNA互补配对     翻译(5)     碱基序列     双链RNA(6)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后2n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据图分析,是转录过程,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是单链RNAmRNA互补配对,是剪切过程。1过程是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转录的产物是RNA,原料是核糖核苷酸。2过程表示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核孔是一种选择透过性结构,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由于mRNA通过核孔到细胞质,所以穿过0层核膜。3据图可知,人造双链RNA与沉默复合体结合后变为单链RNA,故推测沉默复合体中的蛋白质具有的作用可能是使双链RNA解旋。4据图可知,过程表示单链RNAmRNA互补配对;因mRNA是翻译的模板,故两者互补配对后会干扰翻译过程。5如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时,可以先分析乙肝病毒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据此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双链RNA注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细胞,抑制乙肝病毒增殖。6秋水仙素可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的幼芽一段时间后,取处理过的芽组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发现有4n的细胞,原因可能是经秋水仙素诱导后形成2n的细胞,部分2n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图中及题中信息准确答题。8.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某科研小组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正常通气与低氧条件对两个新疆棉品种(甲、乙)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一周后测得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正常通气情况下,新疆棉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产生乙醇的场所是________2)低氧条件下,新疆棉根系细胞吸收无机盐能力下降,原因是______;长期无机盐吸收障碍,新疆棉叶肉细胞中____________合成受阻,进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3)实验结果表明,低氧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最可能是品种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答案】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少,主动运输受阻     叶绿素、ATPNADPH、酶、磷脂等         甲品种根细胞内丙酮酸含量低于乙,而乙醇含量高于乙【解析】分析题图:在正常通气下,两个新疆棉品种(甲、乙)根系中都有乙醇产生,说明在正常通气情况下,新疆棉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在低氧条件下,甲根系中丙酮酸含量小于乙,但甲根系中乙醇含量大于乙,说明低氧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是甲。【详解】(1)据分析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新疆棉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乙醇来自于细胞的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根系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低氧条件下,新疆棉根系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少,使主动运输受阻,吸收无机盐能力下降。无机盐是构成某些化合物的重要成分,长期无机盐吸收障碍,新疆棉叶肉细胞中叶绿素(含N和镁)、ATPNADPH(含NP)、酶(含N)、磷脂(含NP)等合成受阻,进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3)据图可知,在低氧条件下,甲根系中丙酮酸含量小于乙,但甲根系中乙醇含量大于乙,说明低氧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是甲。【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过程、主动运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在病原体的攻击下,人体可能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环境化学成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范围是0~45IU/L,下限为零的原因是_____。正常人体在感染细菌或病毒后,机体在_____调节网络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作用下机体的稳态得以维持。2)由于病原体感染,导致人体发热且体温维持在385℃左右,此时产热量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持续发烧,造成机体食欲不振,与正常人相比,其血糖浓度略_____(填)。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刺激位于___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促使垂体释放的_____增多,从而促进_____,减少尿量排出,保持体内水分平衡。4)病菌病原体感染还可能引起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缺乏或其作用减弱,患者会出现身体疲倦、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这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具有的关系是_____【答案】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胞内酶     神经-体液-免疫     等于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分析】1、人在寒冷环境中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增加产热的途径有: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提高代谢;减少散热的途径有: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分泌增多。2、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此时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胞内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因此内环境中可以没有该酶,故人体内环境化学成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范围是0~45IU/L,下限为零。内环境的稳态在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下共同维持,正常人体在感染细菌或病毒后,通过机体内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作用下机体的稳态得以维持。2)发热过程中,体温维持在38.5°C左右,说明体温相对恒定,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持续发烧,造成机体食欲不振,与正常人相比,则进食少,从消化道中吸收的葡萄糖减少,血糖浓度较正常人低。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导致体内水分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促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保持体内水分平衡。4)病菌病原体感染还可能引起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缺乏或其作用减弱,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患者会出现身体疲倦、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这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具有的关系是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点睛】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并加以识记,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等。10.雄性不育一般是指雄配子丧失生理机能的现象。玉米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雄性不育基因(ms)对雄性可育基因(Ms)为隐性,该对等位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若某品系植株(甲)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子代植株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则甲为保持系。回答下列问题:(1)让雄性不育植株与纯合的雄性可育植株杂交,所得F1表现为____________。让F1自交,若所得F2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则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该F1不属于保持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种易位双杂合品系(乙),其染色体和相关基因如图1所示:注:69分别表示6号和9号染色体,69表示9号染色体的片段易位到6号染色体上,96表示6号染色体的片段易位到9号染色体上。乙在产生配子时,染色体行为正常且产生的雌配子活力均正常。按图1的形式画出乙产生的含异常染色体的配子,要求标出染色体的编号和相关基因______________将乙作为母本与染色体正常的杂合雄性可育植株杂交,从子代中挑选得到染色体和基因组合类型如图2所示的植株丙。丙在子代中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若丙能作为保持系,则其配子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条件。(3)为获得大量的保持系应用于生产,以上述保持系为材料,培育保持系的方法是_________【答案】(1)     雄性可育     雄性可育植株雄性不育植株≈3∶1     F1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子代一半表现为雄性可育、一半表现为雄性不育(2)               带有69染色体的雄配子不具有活力(或带有69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能完成受精作用)(3)让该保持系进行自交(或将该保持系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是:在同一对基因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1让雄性不育植株(msms)与纯合的雄性可育植株(MsMs)杂交,所得F1Msms,表现型为雄性可育。让F1Msms)自交,如果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则所得F2Ms_(雄性可育):msms(雄性不育)≈31F1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子代一半表现为雄性可育、一半表现为雄性不育,因此该F1不属于保持系。2乙在产生配子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易位双杂合品系产生的雌配子的染色体组合类型有6ms-96ms-9669-Ms969-Ms96四种类型,其中6ms-9669-Ms969-Ms96均含有异常染色体,如图所示:将该品系(乙)作为母本与染色体正常的杂合雄性可育植株杂交,杂合的雄性可育植株产生的雄配子共有2种类型,分别为6-Ms96ms-9,易位双杂合品系产生的4种配子中,其中69-Ms9类型的雌配子和6ms-9类型的雄配子受精产生题图2所示的植株丙,丙在子代中所占比例为(1/4×1/2)=1/8。根据保持系的概念某品系植株(甲)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子代植株均表现为雄性不育,则甲为保持系可知,雄性不育系不能作为父本,只能作为母本,则图2所示丙保持系在杂交时作为父本,产生两种雄配子。分别为: ,保持系的后代全部不育,说明染色体和基因组合为 的雄配子不具有活力,后代才能全部为不育系。3根据易位双杂合品系产生的雌配子均可育的特点,保持系产生的雌配子全部正常,而雄配子只有一种类型可育,所以让保持系进行自交或者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均可得到大量的保持系。【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11.山东山亭地处山区,有大面积的野生柿子林,柿子酒可润肺生津、清热健脾、软化血管,有益健康。利用野生柿子发酵制作柿子酒是一项值得发展的经济项目。用野生柿子制作果酒的工艺流程如下:柿子原料清洗脱涩晾干破碎调配接种发酵分离沉淀过滤陈酿回答下列问题:(1)清洗时,先冲洗后去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接种时,需先将酵母菌活化,活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2)制作柿子酒的过程中,发酵是关键环节,而发酵过程中果胶酶的用量直接影响果酒品质。下表为以野生火晶柿子为材料,进行的果胶酶用量对果酒品质影响的实验结果:果胶酶添加量(mg·L-1酒精度(%风味指数澄清效果012.48.05.02012.57.8624012.67.26.76012.76.07.88012.85.08.6 注:酒的风味指数越高,品质越佳。从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果胶酶添加量的增加,风味指数____________;果胶酶能使柿子酒澄清度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表中数据,果胶酶的适宜添加量应为____________mg/L左右。若要重复利用果胶酶,可对果胶酶适宜采用_______________法进行固定化。(3)若要将柿子酒进一步制成柿子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柿子酒、柿子醋发酵是否成功的方法除尝、闻外,还可通过检测____________的变化来确定。【答案】(1)     防止杂菌污染     让酵母菌从休眠状态恢复为生活状态(2)     逐渐降低     果胶酶将果胶分解为成可溶解性的半乳糖醛酸     20     物理吸附法或化学结合(3)     通入充足的无菌空气,温度维持在30-35℃     发酵前后pH、菌种数量 【分析】1、果胶酶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为水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是使榨汁容易,使果胶水解为半乳糖醛酸,果汁澄清,提高质量和稳定性。2、果酒发酵原理:酵母菌喜欢偏酸性且富含糖的环境中生长,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无氧的环境中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温度条件:控制在1825℃3、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1清洗时,先冲洗后去梗,防止柿子破损而增加杂菌污染的机会,即防止杂菌污染;接种时,需先将酵母菌活化,需要将酵母菌加入到水中,使其活化,活化是让酵母菌从休眠状态恢复为生活状态。2从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果胶酶添加量的增加,风味指数逐渐降低;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柿子酒澄清度提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果胶酶添加量对酒精度影响不大,对风味指数和澄清效果影响较大,且随果胶酶添加量的增加,风味指数逐渐降低,由于酒的风味指数越高,品质越佳。因此果胶酶的适宜添加量应为20mg/L左右,此时风味指数影响不大且澄清效果相对较高;固定化酶能重复利用,其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以及包埋法,但酶更适合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因此若要重复利用果胶酶,可对果胶酶适宜采用物理吸附法或化学结合。3醋酸发酵需要用到醋酸菌,属于好氧菌,其最适发酵温度为30~35℃,因此若要将柿子酒进一步制成柿子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改为通入充足的无菌氧气,温度维持在30~35℃;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改变pH,且随环境条件改变菌种数量也会发生变化,故检测柿子酒、柿子醋发酵是否成功的方法除尝、闻外,还可通过检测发酵前后pH、菌种数量的变化来确定。【点睛】本题考查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果酒的制作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果胶酶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识记果酒制作的原理和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