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为人体中部分体液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丁可表示红细胞的细胞内液
B.甲渗入乙中的量多于乙渗入甲中的量
C.甲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乙
D.丁中CO2浓度比甲中低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根据体液之间的关系可知,图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
【详解】A、据图分析,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为组织细胞,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故不能是红细胞,A错误;
B、组织液是由血浆渗出毛细胞淋巴管壁形成的,据此可推测,组织液甲渗入血浆乙的量少于乙血浆渗入甲组织液中的量,B错误;
C、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进行物质交换,如组织液中的含义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而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通过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据此可推测,甲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乙,C正确;
D、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的产物,且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根据自由扩散的特征可推测,丁细胞内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D错误。
故选C。
【点睛】
2.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有①②
B.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
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答案】C
【分析】本题是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的题目,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分析题图可知,①与③相互渗透,且③可以形成②,因此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详解】A、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或血浆中,故其生活的液体环境是①血浆和②淋巴液,A正确;
B、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③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B正确;
C、①是血浆,其中有血浆蛋白、抗体、水、无机盐等,但不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小泡中或组织液中,C错误;
D、无氧呼吸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点睛】
3.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B.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C.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D.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
【答案】D
【分析】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细胞体这三个区域。神经元的结构如下图:
【详解】A、神经胶质细胞,简称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除神经元以外的另一大类细胞,也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在哺乳类动物中,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细胞数量比例约为10:1,A正确;
B、胶质细胞属于结缔组织,其作用仅是连接和支持各种神经成分,其实神经胶质还起着分配营养物质、参与修复和吞噬的作用, B正确;
C、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C正确;
D、树突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D错误。
故选D。
4.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情况
90
阻断副交感神经
180
阻断交感神经
70
A.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加快
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交感神经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D.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
【答案】D
【分析】根据表格分析: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
【详解】A、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A错误;
B、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的变化并不明显,因此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B错误;
C、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C错误;
D、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进消化道的蠕动,D正确。
故选D。
5.将枪乌贼的神经纤维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
B.若减小模拟环境中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更容易发生兴奋。
C.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的速度加快
D.若减小模拟环境中的Na+浓度,则动作电位峰值变小
【答案】B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详解】A、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进而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A正确;
B、静息电位的产生是钾离子外流的结果,若减小模拟环境中K+浓度,则K+外流的量增加,导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大,使得兴奋不易产生,B错误;
C、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刺激引发动作电位的速度加快,所需时间变短,且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大,C正确;
D、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内流的钠离子变小,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D正确。
故选B。
【点睛】
6.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乙图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⑤点
D.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静息电位状态
【答案】C
【分析】1、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
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因为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
【详解】A、由图可知,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1初始值为零电位,因此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
B、图乙②点时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与Na+的内流有关,①点处于静息电位,因此图乙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B正确;
C、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最大,丙图曲线正处于④点,C错误;
D、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兴奋传递到b处,还没有传递到a处,因此甲图a处正处于静息电位状态,D正确。
故选C。
7.图是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
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答案】C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该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即膜外由右向左;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即膜内由左向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8.为了探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轴突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是单向的
B.A、B、D三点中任选一点给予适宜刺激,都会使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C.无法得出结论的刺激点是C点
D.兴奋在AC之间的传导所用的时间比兴奋从C点到肌肉所用的时间短
【答案】C
【分析】在突触处,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详解】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神经元轴突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刺激A、B、D三点中任一点,产生的兴奋不能同时到达两个电极,兴奋先到达距离微电流计近端的电极,引起指针偏转一次,兴奋向距离微电流计较远端传导时,之前兴奋部位恢复静息状态,当到达距离微电流计较远端的电极时,指针又发生与第一次相反方向的偏转,B正确;
C、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到微电流计两端电极的距离相等,若为双向,刺激C点,兴奋部位产生的局部电流同时传递至微电流计两端的电极,指针不偏转,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若偏转则为单向,C错误;
D、兴奋在AC间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肌肉突触处,需借助神经递质(化学信号)才能完成传递,所以,兴奋在AC之间的传导所用的时间比兴奋从C点到肌肉所用的时间短,D正确。
故选C。
9.人的大脑有很多复杂的功能,使人类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调适和他人帮助得到缓解
C.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会导致人不能听见别人讲话的声音
D.人对自己姓名的记忆由于长年累月的运用,会储存在第三级记忆
【答案】C
【分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
B、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调适和他人帮助得到缓解,B正确;
C、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会导致人听不懂别人讲话,C错误;
D、由于长年累月运用的记忆,会储存在第三级记忆,D正确。
故选C。
10.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对排尿反射控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膀胱缩小
B.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
C.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D.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脑干
【答案】D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的参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但是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详解】A、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A正确;
B、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B正确;
C、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单向传导,C正确;
D、控制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D。
11.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导致食欲降低,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瘦素与神经元A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使其膜上Na+通道开放
B.过度肥胖可能与神经元B所释放的信号分子Z的增多有关
C.只要有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便可形成动作电位
D.上述调节过程与神经调节有关系,与激素调节也存在着关系
【答案】C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瘦素释放量增加,可引起神经元A兴奋,会使信号分子X增多,而神经元B兴奋受到抑制,会使信号分子Y和Z均减少,从而导致食欲下降。
2.激素调节的特点有: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瘦素与神经元A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使其膜上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其兴奋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若神经元B所释放的信号分子Z增多,通过相关神经元传递兴奋引起饥中枢过度兴奋,食欲旺盛导致过度肥胖,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一定量的瘦素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引起神经元A兴奋形成动作电位,神经元B受抑制保持静息电位,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肥胖这种现象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都有关,D正确。
故选C。
12.关于促胰液素和胰岛素发现的科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腺既受传出神经的支配,又受激素的调节
B.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C.研磨胰腺无法直接提取胰岛素是因为其含量太少
D.用胰岛素饲喂患糖尿病的小狗能缓解其症状
【答案】A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起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详解】AB、胰腺既受传出神经的支配,又受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的调节,A正确、B错误;
C、研磨胰腺无法直接提取胰岛素,是由于胰腺产生的胰蛋白酶会将胰岛素分解,C错误;
D、胰岛素是蛋白质,饲喂小狗后,小狗体内的消化酶会使其水解,注射才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D错误。
故选A。
13.下列关于血糖来源和去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肝糖原、肌糖原的分解
B.饭后半小时血糖可以进入肝和骨骼肌细胞中合成糖原
C.胰岛素可通过抑制糖类的消化吸收而降低血糖
D.将葡萄糖转化成甘油三酯是脂肪组织特有的降血糖方式
【答案】B
【分析】血糖的来源有三条途径: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空腹时,消化道内无食物,血糖的来源只能是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使血糖保持稳定状态。
【详解】A、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肝糖原的分解,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A错误;
B、饭后半小时血糖可以进入肝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中合成糖原,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B正确;
C、胰岛素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但不能抑制糖类的消化吸收,C错误;
D、肝也可以将葡萄糖转变成甘油三酯来降低血糖,D错误。
故选B。
14.某研究小组将若干健康状况相同的小鼠平均分成A、B、C三组,对各组的实验处理如下表,并且在适宜条件下正常饲喂。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分组
处理
处理后第5天
处理后第10天测得的代谢水平
A组
切除甲状腺
不做处理
①
B组
切除甲状腺
连续5天注射某种溶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
②
C组
切除甲状腺
③
④
A.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可提高代谢速率
B.本实验采用的基本方法是摘除腺体和注射相应激素相结合的方法
C.①②处测得的结果分别是代谢水平低下、代谢水平正常
D.③④处的操作与结果分别是连续5天注射等量的蒸馏水、代谢水平正常
【答案】D
【分析】验证某激素的生理功能的基本方法有摘除腺体和注射相应激素两种方法。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细胞代谢速率的功能。
【详解】A、分析题干和题表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A正确;
B、实验采用的基本方法是摘除腺体和注射相应激素相结合的方法,B正确;
C、①②处测得的结果分别是代谢水平低下、代谢水平正常,C正确;
D、③处的操作是连续5天注射等量实验用的溶剂,结果为代谢水平低下,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探究激素作用的基本方法和实验叙述能力,培养科学探究。
15.如图是血糖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代表器官,a、b代表相应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a是胰岛素,可通过促进①②过程降低血糖
B.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是机体内唯一可升高血糖的激素
C.激素a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抑制激素b的分泌,属于正反馈调节
D.甲、乙分别为胰腺和肝脏,两者均是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答案】A
【分析】血糖的来源:1、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2、肝糖原分解;3、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血糖的去路:1、葡萄糖的氧化分解;2、合成肝糖原、肌糖原;3、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详解】A、激素a可使血糖水平下降,所以激素a是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②)和合成肝糖原、肌糖原,A正确;
B、激素b可以使血糖水平上升,可能是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B错误;
C、激素a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抑制激素b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C错误;
D、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错误;
故选A。
16.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
有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
B.信号传递过程中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C.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D.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
【答案】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兴奋在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在突触部位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A正确;
B、兴奋从上一个神经元经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在突触部位,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然后再转变为电信号,B正确;
C、视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大脑皮层为高级中枢,C正确;
D、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缺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故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不包括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
故选D。
二、多选题
17.如图甲为人体内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质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根据上述资料做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Na+持续外流的结果
B.图甲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需要消耗ATP
C.图乙中正常情况下随着环境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下降
D.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
【答案】ABC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表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其中ac表示去极化,ce表示复极化。图乙表示Na+-K+泵结构,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
【详解】A、静息电位的产生是钾离子外流的结果,据此可推测,图甲中静息电位的维持是K+持续外流的结果,A错误;
B、图甲中bc段,Na+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Na+-K+泵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随着温度逐渐提高其运输速率会发生改变,正常情况下随着环境温度逐渐提高,当温度达到一定水平,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其化学结构改变,蛋白质的活性丧失,运输速率下降或功能丧失,C错误;
D、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所以有氧呼吸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产生的能量充足,则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D正确。
故选ABC。
18.沃泰默没有发现促胰液素,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促胰液素,下列关于这些科学家的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他们设计实验时都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B.沃泰默设置的实验变量是有无神经
C.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变量是有无小肠黏膜物质
D.沃泰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小肠上的神经完全剔除干净
【答案】ABC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通过实验排除了神经调节的作用,但沃泰默并未得出正确结论。最终斯他林和贝丽斯发现了促胰液素,他们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详解】A、据实验可知,他们都运用了单一变量对照的实验原则,A正确;
B、沃泰默设置的实验中以有无神经为自变量,B正确;
C、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有无小肠黏膜物质,即有无分泌促胰液素的器官,C正确;
D、沃泰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大胆质疑,固执的认为这是个神经调节,D错误。
故选ABC。
19.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针刺产生痛觉和打针时不收缩都属于反射活动
B.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大脑皮层受损的人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D.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答案】ABC
【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A、针刺产生痛觉,只是传到了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而打针时不收缩,是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对脊髓中神经中枢调控的结果,故打针时不收缩属于反射,A错误;
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错误;
C、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故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能完成排尿反射,C错误;
D、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因此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D正确。
故选ABC。
【点睛】
20.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缩手反射完成后产生痛觉,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答案】ACD
【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A、图中B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则A为感受器,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A错误;
B、缩手反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即乙方框处,痛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即甲方框处,高级中枢控制低级中枢,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B正确;
C、受到刺激,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错误;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既能引起乙的兴奋,也能抑制乙的兴奋,D错误。
故选ACD。
【点睛】
三、综合题
21.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图甲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I、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回答相关问题:
(1)B、C、D依次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a对应图乙中____________(填序号),与③相比①含有更多的____________(化学物质),①中该物质减少会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____________。
(3)热干面因富含碳酸钠而口感劲道,倍受消费者青睐。食用热干面后碳酸钠进入血液,但碳酸钠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H2CO3/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答案】(1) 肾脏 皮肤 肺
(2) ① 蛋白质 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3)H2CO3
(4)神经一体液一免疫
【分析】1、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A是小肠,B是肾脏,C是皮肤,D是肺;过程Ⅰ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2、图乙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血浆、血管、组织液、淋巴管和细胞内液。
【详解】(1)据分析可知,体内代谢废物可以通过B排出体外,同时可以通过B重吸收水分,因此B是肾脏;体内代谢废物可以通过C排出体外,因此C是皮肤;D表示机体与体外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因此D是肺。
(2)图甲中a与b相互渗透,说明是血浆和组织液,则c为淋巴,组织液可以渗透进入淋巴,由此判断,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c表示淋巴液。图甲中a对应图乙的①血浆对应,与③组织液相比,①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①血浆中如果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3)碳酸钠呈现弱碱性,因此碳酸钠进入血液,会使血液pH略有上升,但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碳酸钠可以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中的酸性物质H2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2.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缩手反射的效应器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
(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的原因是因为_________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_______(填“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3)下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据图回答
①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_____区段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则图4指针有何变化?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变”)偏转。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_____区段的变化。
(4)上图6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科研小组将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给e点一个强刺激,乙电流计指针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_____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答案】(1)运动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
(2) h 钠离子内流 协助扩散
(3) AB 向左 BC
(4) 不会 不变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是反射弧结构,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是受体,其中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图3中g和i是静息电位,h是动作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1)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缩手反射的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组成。
(2)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形成内正外负的膜电位,所以h表示兴奋部位。
(3)①图4测得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段。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则突触后膜兴奋,Na+内流,膜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此时指针往左偏。
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BC区段的变化。
(4)由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方向的,所以给e点一个强刺激,乙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不变;动作电位是Na+内流形成的,若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给b点一个强刺激,则动作电位将减小。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电位变化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识图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3.乙酰胆碱(Ach)是人体内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在脊髓和脑干的某些神经元内合成,Ach在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的结构或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前膜通过______方式将Ach释放到突触间隙,进而与相应的______特异性结合,从而激活离子通道,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反应。
(2)Ach发挥作用后,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被______,产生的胆碱会通过⑤进入突触小体内,这种机制既能满足突触小体对胆碱的需要,又能减少________。
(3)研究发现,支配心肌的某神经兴奋并释放出Ach后,心肌细胞膜上的K+通道被激活,K+外流增加,对心脏活动产生______(填“兴奋”或“抑制”)作用。
(4)直接刺激新鲜的神经骨骼肌标本相关传出神经后,肌肉标本会收缩。若用新斯的明(药物)处理新鲜的神经骨骼肌标本后,再刺激相关传出神经,肌肉标本会出现痉挛(持续异常收缩),分析原因最可能是该药物______。若用一定剂量的刺桐硫品碱(药物)处理神经肌肉标本,再刺激标本的相关神经,肌肉不出现反应,但在肌肉细胞外可检测到Ach,分析原因最可能是该药物______,但不影响________。
【答案】 胞吐 受体(或③) 分解 物质的浪费 抑制 抑制了④的活性(或抑制了Ach的分解) 能与③的(受体)结合,使Ach失去作用 神经递质的释放
【分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形成的结构,我们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形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其对应的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1)突触前膜内有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内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将Ach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Ach)进而与相应的受体(或③)特异性结合,从而激活离子通道,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反应。
(2)为避免突触后膜一直兴奋,正常情况下,Ach发挥作用后,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被分解。产生的胆碱会通过⑤(细胞膜形成的突触小泡)进入突触小体内,这种机制既能满足突触小体对胆碱的需要,又能减少物质的浪费。
(3)支配心肌的某神经兴奋并释放出Ach后,心肌细胞膜上的K+通道被激活,K+外流增加,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进一步增大,对心脏活动产生抑制作用。
(4)正常情况下,Ach作用后会被分解成胆碱回收至突触前膜,肌肉不会持续收缩,若用新斯的明(药物)处理新鲜的神经骨骼肌标本后,再刺激相关传出神经,肌肉标本会出现痉挛(持续异常收缩),最可能是该药物抑制了④的活性(或抑制了Ach的分解)。若用一定剂量的刺桐硫品碱(药物)处理神经肌肉标本,在突触间隙检测到Ach但肌肉不出现反应,说明Ach能正常释放但不能正常起作用,最可能是该药物能与③的(受体)结合。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及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结合两种药物的作用结果,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24.某盗墓人在一次盗墓行动中,脚掌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图1为某人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位点,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与B、C类似的突触。图2是结构B、C或D的放大示意图,图2中的M、N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兴奋以_________的形式在A上传导,图2的细胞N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_________细胞。
(2)刺激 A点,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若刺激图1中M点,A点____(能、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用图2中数字“④、⑥”和箭头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盗墓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_________区。盗墓人感觉痛之前抬起了脚,但打针时盗墓人的手脚却并不缩回,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_______的调控。盗墓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电信号 腺体
(2) 不能 4-6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 S 大脑皮层(高级中枢) 持续兴奋或抑制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A处在传入神经上,B和C是神经中枢中的两个突触,D是效应器,E是感受器;图2中,①是轴突,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后膜。
【详解】(1)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A(神经纤维)上传导;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到神经细胞,也可以传到肌肉细胞,甚至可以传到某些腺体,因此细胞N可以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
(2)刺激A点,由于此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则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若刺激图1中M点,A点不能发生这种电位变化,这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只能是突触前膜④→⑥突触后膜,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盗墓人大叫一声“哎呀,我的天啊”,叫声与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有关;此人感觉痛之前抬起了脚,但打针时他的手脚却并不缩回,说明缩手、缩脚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可以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此人服用了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神经递质能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25.血糖平衡的意义在于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提供能源物质,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是由_______分泌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
(3)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通过_____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兴奋,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作用的结果反过来会影响其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
(4)机体升血糖的激素比较多,激素之间常表现为协同作用和允许作用。允许作用是指有些激素本身不直接对某器官产生生理效应,却可以使其他激素的作用明显。下图是不同激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在升血糖的激素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起允许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被组织细胞摄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以及转化成甘油三酯等非糖物质
(2) 胰岛B细胞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进入肝和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3) 交感 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4)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可的松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
【详解】(1)血糖的去向有被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以及转变成甘油三酯等非糖物质。
(2)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进入肝和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3)血糖含量降低时,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兴奋,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后反过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
(4)由图可知,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升高血糖,起协同作用;可的松单独使用几乎没有升血糖的作用,但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共同使用时,能使二者升血糖的效果更好,起允许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健康生活的意识。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学科联赛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一中高二下学期学科联赛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非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