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也存在某些低等植物),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液泡。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和线粒体,B错误;
C、水稻属于高等植物,无中心体,C错误;
D、小鼠肝细胞是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等细胞器,D正确。
故选D。
2.草履虫、衣藻、变形虫和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尽管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即都具有(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D.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答案】D
【分析】衣藻是低等的单细胞植物,具有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菌是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草履虫、衣藻和变形虫都由真核细胞构成,细菌由原核细胞构成,二者共有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草履虫、衣藻和变形虫是细胞核,细菌是拟核),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3.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一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
A.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B.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十分相似
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D.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
【答案】A
【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即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这说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A正确;
B、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不能说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B错误;
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这不能说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C错误;
D、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这不能说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D错误。
故选A。
4.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苹果 ②呼吸道上皮 ③神经细胞 ④柳树 ⑤细胞内蛋白质、水等化合物 ⑥甲型H1N1病毒 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 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 ⑨一片草地 ⑩某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C.③②①④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
【答案】C
【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详解】①苹果为器官;
②呼吸道上皮为组织;
③神经元为细胞;
④一颗柳树为个体;
⑤细胞中的蛋白质、水等化合物为非生命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⑥甲型H1N1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为多个种群,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为一个种群;
⑨一片草地为生态系统;
⑩某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为群落。
综上分析,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③②①④⑧⑩⑨,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主要侵染肝细胞的DNA病毒,该病毒偶尔也会侵染除了肝脏之外的器官和组织,引起相关疾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BV的遗传物质初步水解为脱氧核苷酸的过程中,需要水的参与
B.HBV的结构极其简单,需要借助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HBV拟核中的染色体元素组成为C、H、O、N、P等
D.HBV入侵人的成熟红细胞,会在人成熟红细胞中合成自身蛋白质
【答案】A
【分析】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遗传物质是DNA。DNA初步水解为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成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详解】A、HBV的遗传物质是DNA,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初步水解为脱氧核苷酸的过程中,需要水的参与,A正确;
B、HBV是病毒,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病毒,B错误;
C、HBV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拟核区,C错误;
D、人成熟红细胞细胞器退化消失,没有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6.如表所示是两种细胞所具有的特征,从表格中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特征
细胞I
细胞II
细胞壁
有
有
核糖体
有
有
细胞核
无
有
光合作用
有
无
细胞呼吸
有
有
A.细胞Ⅰ是原核细胞,可能是蓝藻,叶绿体中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B.细胞Ⅱ中的核糖体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细胞Ⅱ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
D.细胞Ⅰ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2、分析表格:表中细胞Ⅰ没有细胞核,应属于原核生物,又因为其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该生物可能为蓝藻;细胞Ⅱ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又因为其具有细胞壁,该细胞可能为植物的非绿色部位的细胞或真菌等。
【详解】A、细胞Ⅰ有细胞壁且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没有成型细胞核,所以该细胞是原核细胞,可能是蓝藻,蓝藻不含叶绿体,A错误;
B、核糖体不含生物膜,不能构成生物膜系统,B错误;
C、细胞Ⅱ含有细胞核,是真核细胞,该细胞含有细胞壁,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C正确;
D、细胞Ⅰ是原核细胞,虽没有线粒体,但是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D错误。
故选C。
7.N、P等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往往不稳定,在逆境中可从老叶转移至幼叶,而Ca、Mn等元素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转移。某植株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NO3-和H2O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幼叶出现病态的原因是缺乏Ca2+是解题的关键,其中对于题干隐含条件的挖掘对题目解析至关重要,本题的隐含条件是施肥后土壤溶液浓度升高,影响水分的吸收。
【详解】由题图可知,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说明部分幼叶出现病态可能是缺乏Ca2+或NO3-,又由题干信息知,成熟叶正常,这说明缺乏的是不能再被利用的元素Ca2+;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土壤溶液浓度升高,根细胞吸水能力下降,吸收Ca2+量增加,吸收NO3-不变,随细胞吸收Ca2+量增加,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的能力又逐渐增强,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下列有关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青霉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拟核中
B.蓝藻中的核糖体一部分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
C.小麦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放在清水中不易涨破
D.乳酸菌和果蝇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答案】D
【分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2、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A错误;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B错误;
C、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成为细胞的边界,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C错误;
D、果蝇属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也是DNA,D正确。
故选D。
9.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③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螻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④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⑤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
⑥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视野变暗,细胞变大,数目增多
A.②④ B.③⑤ C.①⑥ D.④⑤
【答案】D
【详解】①因为藓类叶片大,在低倍镜下容易找到,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①错误;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需将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上高倍物镜,②错误;
③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螻旋,③错误;
④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④正确;
⑤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⑤正确;
⑥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视野变暗,细胞变大,数目减少,⑥错误。
综上所述,④⑤正确,即D正确。
故选D。
【点睛】
10.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
B.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C.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
【答案】A
【分析】据图示可知,①为种子晒干的过程,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
【详解】A、据分析可知,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A正确;
B、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B错误;
C、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C错误;
D、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可以来自于种子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D错误。
故选A。
1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实验(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
B.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
C.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只是添加试剂的顺序不同
D.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0.1 g/mL的NaOH溶液,后加入 0.05g/mL的CuSO4溶液
【答案】A
【详解】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因为苹果比用植物叶片含有更多的还原性糖,A正确;
B.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而不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B错误;
C.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但不能混合后使用而不是添加试剂的顺序不同,C错误;
D.由于斐林试剂不稳定,应现配现用,而不是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0.1 g/mL的NaOH溶液,后加入 0.05g/mL的CuSO4溶液,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钙参与骨骼的构成
B.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C.一般情况下,植物正常生长所需锌盐量大于所需钾盐量
D.生物体内无机盐含量会因生物的种类、生物所处的生长发育期不同而有所不同
【答案】D
【分析】关于无机盐(1)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离子形式。(2)生理功能:①组成某些复杂的化合物,如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③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
【详解】A.、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A错误;
B、无机盐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错误;
C. 钾是大量元素,锌是微量元素,因此一般情况下,植物正常生长所需锌盐量小于所需钾盐量,C错误;
D、物体内无机盐含量会因生物的种类、生物所处的生长发育期不同而有所不同, D正确.
故选D。
1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 R 基团的不同
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 A 和 B
【答案】B
【详解】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 R 基团的不同,A错误;某些化学物质,如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遗传物质DNA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01g/mL CuSO4溶液)4滴并摇匀,D错误。
14.某多肽由2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其中天冬氨酸残基有4个,分别位于5、6、15、20位(如图所示);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20肽含有C原子至少50个
B.该20肽含有O原子至少30个
C.用肽酶X水解该多肽,产物中的多肽和原多肽O原子数相等
D.分别用肽酶X和肽酶Y水解该多肽得不到同样多的氨基酸
【答案】D
【分析】氨基酸是由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H和一个R基组成,不同的氨基酸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氨基酸至少含有2个碳原子,天冬氨酸有3个碳原子,因此该20肽至少有20×2+4×1=44个,A错误;
B、氨基酸至少含有2个氧原子,天冬氨酸有4个氧原子,某多肽由2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形成过程中脱去19分子水,共减少19个氧,因此氧原子数量至少为20×2+4×2-19=29个,B错误;
C、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天冬氨酸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水解后的产物有5肽(1-5号氨基酸)、1个天冬氨酸、9肽(7-15号氨基酸)、5肽(16-20号氨基酸),破坏的肽键为3,加入的水分子为3,因此产物中的多肽中的氧比原多肽的氧相比:+3-4=-1,少一个氧原子,C错误;
D、肽酶X水解得到6号位的天冬氨酸,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若用肽酶Y,则水解得到5号为的氨基酸和19号位的氨基酸(全部产物为:4肽、9肽、5肽、2个天冬氨酸),D正确。
故选D。
15.用高浓度的尿素溶液处理从细胞中分离纯化的蛋白质,可使其失去天然构象变为松散肽链(称为“变性”);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又可以自发地恢复原来的空间结构(称为“复性”),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
A.氨基酸数量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B.尿素与肽酶的作用结果相似
C.蛋白质在尿素溶液中的溶解度低 D.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该反应是否完成
【答案】A
【分析】由题意可知,尿素可以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除去尿素后,蛋白质能恢复空间结构,且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这说明氨基酸的数目可以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而影响复性效果。
【详解】A、根据题意蛋白质分子越小复性效果越好,所以氨基酸数量越少,越容易恢复空间结构,A正确;
B、尿素除去后可以复性,而肽酶将蛋白质水解之后,蛋白质不会复性,所以作用效果不同,B错误;
C、由题意可知,蛋白质在尿素溶液中的空间结构改变,溶解度较高,C错误;
D、蛋白质变性与否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D错误。
故选A。
16.如图表示某四十九肽经酶1和酶2作用后的情况,已知蛋白酶1作用于苯丙氨酸两侧的肽键,蛋白酶2作用于赖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赖氨酸和苯丙氨酸都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
B.该四十九肽分子中共含有3个赖氨酸
C.酶1和酶2分别处理一个该多肽分子共需要8个水分子
D.经酶1和酶2作用后,所有的产物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抓住题目中两种酶的作用位点,获悉四十九肽中,位点17、31和32是苯丙氨酸;四十九肽中,位点22、23和49是赖氨酸。
【详解】A、成年人的人体内必需氨基酸有8种,赖氨酸和苯丙氨酸都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A正确;
B、该四十九肽中共含有3个赖氨酸,位点为22、23和49,B正确;
C、根据分析,该四十九肽经酶1酶2作用分别需要消耗5个H2O和3个H2O,共需要8个水分子,C正确;
D、经酶1和酶2作用后,所有的产物中,只有多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而单个的氨基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D错误。
故选D。
17.在某只鸟的一窝灰壳蛋中发现一枚绿壳蛋,有人说这是另一种鸟的蛋。若要探究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下列做法中,不可能提供有效信息的是
A.观察该鸟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
B.该绿壳蛋孵出小鸟后观察其形态特征
C.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
D.以绿壳蛋蛋清与该鸟血浆蛋白为材料做亲子鉴定
【答案】D
【详解】A、观察该鸟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属于鸟类的母性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该绿壳蛋孵出小鸟的表现型受基因控制,B不符合题意;
C、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可以找出是否存在差异,C不符合题意;
D、绿壳蛋蛋清蛋白与该鸟血浆蛋白没有种的特异性,不能作为亲子鉴定的材料,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8.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内有一种促进脂肪细胞生成的分泌蛋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可通过采集静脉血检测其含量。该发现将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RACP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B.应在低温下保存TRACP
C.在核糖体上合成的TRACP即具有生物活性
D.理论上可通过抑制TRACP的功能来治疗肥胖症
【答案】C
【分析】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但酶的作用条件是温和的,高温、强酸和强碱都能使酶失去活性。
【详解】A、TRAP本质是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出现紫色颜色变化,A正确;
B、TR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酶的保存需要低温,B正确;
C、蛋白质只有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才有生物活性,需要对在核糖体上形成的肽链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进行加工,C错误;
D、TRAP能促进脂肪细胞生成,可以抑制TRAP从而达到抑制脂肪细胞的生成,来治疗肥胖症,D正确。
故选C。
19.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位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6个肽键 B.二硫键参与形成环状结构
C.该环肽在切割后功能发生了改变 D.激活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胰蛋白酶原和胰蛋白酶相比,肠激酶识别了胰蛋白酶原首端的一段序列,并在6号和7号两个氨基酸之间进行了切割。此时切割的也是肽键,形成的六肽中也存在肽键。
【详解】A、胰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原含有的肽键数分别为222个、228个,所以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的肽键数为228-222=6个,A正确;
B、该蛋白质中的环状结构与二硫键的形成有关,B正确;
C、该环肽在切割后,形成成熟的胰蛋白酶,具有催化活性,功能未变,C错误;
D、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分泌出来时没有活性,到了小肠后才有活性,所以题图中胰蛋白酶的激活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D正确。
故选C。
20.近年来的研究初步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因。 β—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所做的推论错误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AP,有紫色反应
B.一个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链
C.β—AP的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
D.细胞可能无法及时清除β—AP
【答案】B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详解】A、β-AP是一种蛋白质,可以遇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
B、由图可知,β-AP分子中的氨基酸数目=695-596-(695-635)=39,则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8个,B错误;
C、β-AP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征,可见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C正确;
D、 β—AP是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细胞可能无法及时清除β—AP,D正确。
故选B。
21.如图为C、H、O、N、P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丙及结构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则单体3为葡萄糖
B.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
C.若图中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物质丙可控制物质乙的合成
D.物质甲、乙、丙为生物大分子,都有物种特异性
【答案】D
【详解】A、单体3由C、H、O组成,应该是单糖(葡萄糖),物质甲是多糖,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甲为淀粉,则单体3为葡萄糖,A正确;
B、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应该是核糖体,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B正确;
C、若图中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丁为染色体,则物质丙为DNA,可控制物质乙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物质甲是多糖,没有物种特异性,D错误。
故选D。
22.为了验证狗的胰腺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在37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烧杯中不加任何试剂,3、4烧杯中加双缩脲试剂。下列实验组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甲组 B.乙组
C.两组都能 D.两组都不能
【答案】A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具有催化蛋白质水解的作用。
3、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详解】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狗的胰腺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实验的原理是狗的胰腺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由于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和蛋白质均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因此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是否分解。分析实验甲可知,如果胰腺的分泌液中有蛋白酶,试管1中的蛋白块的体积会减小,能达到实验目的;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实验乙不论分泌液中是否含有蛋白酶试管3和4均出现紫色反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23.下图为某胰岛素分子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若该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作为分泌蛋白,胰岛素全程在固着核糖体上合成
B.该胰岛素在合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合成前减少了882
C.该胰岛素分子中游离的氨基、羧基数至少是2、2
D.蛋白质的功能、结构与①②③④⑤均有关
【答案】D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题图分析:胰岛素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中,①③⑤表示R基,②④为肽键。
【详解】A、胰岛素作为分泌蛋白,首先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而后在内质网上加工,此后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以胞吐方式分泌出去,A错误;
B、该胰岛素含两条链,由51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所以在合成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为49个,分子中有3个二硫键,相对分子质量比合成前减少了18×49+2×3=888,B错误;
C、由于①中也含有氨基、⑤中也含有羧基,所以该胰岛素分子中游离的氨基、羧基数至少是3、3,C错误;
D、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推测,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序均有关系,而且与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也密切相关,据此可推测蛋白质的功能、结构与①②③④⑤均有关,D正确。
故选D。
24.如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糖脂,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
B.②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
C.③可以是细胞器膜、核膜的主要成分
D.④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答案】C
【详解】A、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是糖蛋白,具有识别和信息交流的作用,A错误;
B、②是膜蛋白,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等作用,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错误;
C、③是磷脂分子,是细胞器膜、核膜等各种生物膜的主要成分,C正确;
D、④由蛋白质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D错误。
故选C。
【点睛】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地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及数量,尤其需要注意常考的四种“膜蛋白”:
(1)信号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膜蛋白——糖蛋白。
(2)膜载体蛋白:是用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
(3)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其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胞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用于主动运输等)。
(4)识别蛋白:是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间的识别,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25.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需结构
C.台盼蓝可以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D.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膜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C
【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详解】A、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A错误;
B、植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可以通过胞间连丝,故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B错误;
C、台盼蓝染色排除法是用来判断细胞死活的,活细胞对台盼蓝有选择透过性,使台盼蓝无法进入细胞,而死细胞失去选择透过性而被染成蓝色,故台盼蓝染色法可以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若细胞不能被染色则说明细胞处于生活状态,C正确;
D、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主要是细胞壁起着重要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26.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合成、修饰加工、包装的场所
B.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分化及信息传递密切相关
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入侵细胞的多种病毒或病菌
D.液泡中贮存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
【答案】A
【分析】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生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细胞中的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人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详解】A、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核糖体是生成蛋白质的机器,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分化及信息传递密切相关,B正确;
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入侵细胞的多种病毒或病菌,经过消化之后将有用的物质留下重复利用,并将废物排出,C正确;
D、液泡中贮存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因此液泡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D正确。
故选A。
【点睛】
27.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S1~S4表示上清液。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不破坏越来越细微的颗粒,离心机转速应当逐渐调低
B.DNA仅存在于P1、P2和P3中
C.P2、P3、P4和S3均能合成蛋白质
D. S1、S1、S3和P4中均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P1为细胞核、细胞壁碎片,S1为细胞器和细胞溶胶;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P2为叶绿体;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P3为线粒体;S4为除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P4为核糖体;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
【详解】A、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度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度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因此离心机转速应当逐渐调高,A错误;
B、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即P1、S2、P2和P3中,B错误;
C、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核糖体,所以P2、P3、P4和S3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C正确;
D、P4为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28.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研究表明,参与组成线粒体的蛋白质有上千种之多,但线粒体基因能编码的只有20种左右,这20种蛋白质在线粒体内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运送至线粒体内部时,均依赖一段由氨基酸组成的相当于“火车头”的导肽,引导这些蛋白质分配到线粒体的不同部位行使其功能。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
B.线粒体内存在着能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C.线粒体蛋白质的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完成
D.线粒体蛋白质可存在于外膜、内膜和基质中
【答案】C
【分析】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详解】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性细胞器,因此其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A正确;线粒体内存在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核糖体,B正确; 线粒体蛋白质的加工是在线粒体内完成的,不是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完成的,C错误; 线粒体蛋白质可存在于外膜、内膜和基质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线粒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9.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下列叙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叶绿体含有双层膜,有利于扩大光合作用的受光面积
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有利于杀死侵入机体的病毒或病菌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的圆饼状,有利于其自身携带O2并进行有氧呼吸
D.根尖分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
【答案】B
【分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内有很多基粒,基粒由类囊体垛叠而成,扩大了膜面积;血红蛋白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吞噬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也能消化内吞的病原微生物。
【详解】A、叶绿体扩大受光面积的结构是其类囊体薄膜,而非内膜和外膜,A错误;
B、吞噬细胞能吞噬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其中的溶酶体因含有多种水解酶,故能消化内吞的病原微生物,B正确;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D、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D错误。
故选B。
【点睛】对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需要考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30.动物细胞自噬的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
A.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B.水解酶在溶酶体中合成、加工
C.细胞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的相对稳定
D.图中自噬体的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
【答案】B
【分析】据图可知,自噬体由双层膜围成,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
【详解】A、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故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A正确;
B、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由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B错误;
C、细胞自噬可以清除细胞内的老化蛋白质和损伤的细胞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的稳态,C正确;
D、图中自噬体由双层膜,每层膜包括两层磷脂分子,故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D正确。
故选B。
31.MTT法是一种检测细胞是否存活的方法,MTT是一种接受氢离子的染料,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将淡黄色的MTT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TT是可以通过细胞膜的一种染料
B.检测MTT结晶的量一般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
C.MTT与台盼蓝检测细胞是否存活的原理相同
D.MTT法不能检测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否存活
【答案】C
【分析】MTT法:其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该方法也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 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该方法已广泛用于一些生物活性因子。
【详解】A、题意显示MTT能被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因此可推知MTT是可以通过细胞膜的一种染料,A正确;
B、MTT结晶的产生是在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的催化下产生的,因此MTT结晶的量一般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MTT检测的原理是酶催化产生有颜色物质进行检测来实现的,而台盼蓝检测细胞活性的原理是根据膜的选择透过性来检测的,显然二者检测的原理不同,C错误;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因此MTT法不能检测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否存活,D正确。
故选C。
32.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有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答案】C
【详解】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不能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因为该过程中没有发生物质跨膜运输。所以C不正确。
33.下图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和转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由双层膜包被的结构只有①
B.图中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结构有①②③④⑤
C.若②合成的是呼吸酶,则该酶在⑥中发挥作用
D.若②合成的是染色体蛋白,则该蛋白会运送到①⑤⑥中
【答案】B
【分析】分泌蛋白也是基因表达的产物:细胞核DNA转录后形成的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加工,然后由小泡运送到高尔基体加工,再由分泌小泡发送到特定的的场所,在这些过程中由线粒体提供能量,据此解答。
【详解】A图中①~⑥依次是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其中双层膜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A错误;
B胰岛素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线粒体供能,B正确;
C呼吸酶应在线粒体中发挥作用, 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没有染色体,不需要染色体蛋白,D错误;
故选B。
34.如下图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场所是C
B.细胞在清水中不会涨破,是因为有结构H
C.图的下半部分可用来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
D.高等植物细胞都不具有的结构是A
【答案】D
【分听】分析题图可知,A是中心体,B是线粒体,C是高尔基体,D是细胞质基质,E是叶绿体,F是核糖体,H是液泡,I是细胞壁。
【详解】A、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场所是核糖体,为F,A错误;
B、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I是细胞壁,因此植物细胞在清水中不会涨破,H为液泡,B错误;
C、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无叶绿体,因此该图的下半部分不能用来表示紫色洋葱麟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C错误;
D、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高等植物不含有中心体,D正确。
故选D。
35.如图为某同学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变形虫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据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
A.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
B.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RNA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的代谢
C.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后进行移植,则B组实验细胞质中可能无15N的RNA
D.A组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A组用15N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培养液进行实验,首先在细胞核中发现有含15N的RNA,核移植之后,含有15N的RNA的细胞核的重组细胞的细胞质中含15N的RNA,说明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可推知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RNA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的代谢。
【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首先在细胞核中发现有含15N的RNA,核移植之后,含有15N的RNA的细胞核的重组细胞的细胞质中含15N的RNA,这说明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A正确;
B、根据A选项可推知,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RNA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的代谢,B正确;
C、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后会死亡,因此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后进行移植,则B组实验细胞质中无15N的RNA,C正确;
D、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而细胞核中的DNA不能进入细胞质中,因此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不同,D错误。
故选D。
36.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约为原细胞表面积的两倍。则该细胞最可能是( )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叶肉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答案】D
【分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因此将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约为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详解】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约是原细胞的两倍说明该细胞最可能只含细胞膜而无其他膜结构,人的肝细胞和蛙的红细胞有核膜及众多细胞器膜。叶肉细胞内有核膜和细胞器膜。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器只有无膜的核糖体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掌握不同细胞的结构特点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37.如图,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无法生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去核的部分细胞质可以生活一段时间,其原因是已合成的蛋白质等物质仍可发挥作用
B.单独的核不能生存的原因是没有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供应
C.本实验证明变形虫的繁殖离不开细胞核
D.图中“?”处表明细胞核再生
【答案】D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必须要保证细胞的完整性。
【详解】A、由于细胞质中已合成的蛋白质仍能发挥作用,所以细胞去核后仍可以生活一段时间,A正确;
B、细胞核依靠细胞质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没有细胞质的细胞核不能生存,B正确;
C、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生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再植回一个细胞核又能正常生活,证明变形虫的繁殖离不开细胞核,C正确;
D、图中“?”处表明再植回一个细胞核,而非细胞核再生,D错误。
故选D。
38.下图为某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物为动物或低等植物
B.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具有选择性
C.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也随之解旋
D.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答案】C
【详解】A、图中有中心体,故该生物为动物或低等植物,A正确;
B、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但DNA不能出细胞,具有选择性,B正确;
C、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并不随之解旋,C错误;
D、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D正确;
故选C。
【点睛】能准确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
39.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如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有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中,b部分细胞属于实验组,a部分属于对照组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的形成对照
D.两栖类受精卵大,是做此实验的好材料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分裂具有重要作用;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功能。
【详解】A、有核部分或挤入核后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正确;
B、实验①中,a部分无核不分裂也不能长大与b有核部分对照,因此b部分细胞属于对照组,a部分属于实验组,B错误;
C、实验②中,a部分挤入核,与实验①中的无核形成对照,C正确;
D、两栖类受精卵大,容易对其进行操作,是做此实验的好材料,D正确。
故选B。
40.将单细胞的地中海杯状藻先在近核处切断,再在近杯处切断(a),中间的茎(b)置于海水中可再生一杯(c),但将此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杯(d)。对这个实验的解释合理的是( )
①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②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质
③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b)能再生一杯是因为(b)中含有由细胞核传递而来的遗传信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实验结果,b置于海水中可再生一杯,说明b中含有决定藻杯形态的遗传信息,将c此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个杯,说明C中不含决定藻杯的形态的遗传信息,由此可以说明控制合成藻杯的形态的遗传信息最终来自细胞核。
【详解】①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①正确;
②将(c)中藻杯切掉后,不能再生第二杯(d),说明(c)中不含决定藻杯形态的遗传信息,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不是来自细胞质,②错误;
③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该实验不能说明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③错误;
④决定杯状藻藻杯的形态发生的遗传信息最终来自细胞核,细胞核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形成mRNA,进入细胞质中,(b)含有细胞核中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形成的mRNA,因此可以再生一藻杯,④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C。
二、综合题
41.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____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苏丹Ⅲ 橘黄
(2)O
(3) 适宜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无机盐)
【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详解】(1)检测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染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2)油料作物萌发初期脂肪会先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再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而氢的含量更多,所以脂肪转变为糖类时,氧元素增加,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
(3)第11d后,萌发的种子已经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适宜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42.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为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以致死亡。该外毒素为环状肽,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1)该化合物中含有___个氨基,___个羧基,___个肽键。
(2)该化合物是由___个氨基酸组成的,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种,重复出现的氨基酸的侧链基团是___。
(3)有一条多肽链由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XHYOWNZS(Z>12,W>13),这条多肽链经过水解后的产物中有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O2NS)、丙氨酸(C3H7O2N)、天冬氨酸(C4H7O4N)、赖氨酸(C6H14O2N2)、苯丙氨酸(C9H11O2N)。水解产物中天冬氨酸的数目是_____。
【答案】(1) 0 0 7
(2) 7 5 甲基(-CH3)
(3)(W-13)/2
【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的结构简式,其中A的结构简式为-CO-NH-,图中该物质含有7个肽键;B表示R基团,图中的R基共7个,因此是由7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环状七肽。组成该化合物的7个氨基酸中有3个氨基酸的R基团都是-CH3,其余3个氨基酸的R基团都不相同,因此该化合物中的氨基酸共有5种。
【详解】(1)分析化合物的结构式可知,该化合物中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发生脱水缩合形成肽键,分析图解可知,该化合物中含有7个肽键。
(2)该化合物中氨基酸首尾相连,含有7个肽键,则该化合物是由7个氨基酸组成的七肽化合物;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图中一共有5种氨基酸;重复出现的氨基酸的侧链基团是甲基(-CH3),一共出现2次。
(3)肽链中O原子数目是所有氨基酸中氧原子数目之和减去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数,由题意知,天冬氨酸(C4H7O4N)中含有2个羧基,4个氧原子,设该化合物中天冬氨酸(C4H7O4N)的个数是X个,则有关系式:2(12-X)+4X-11=W,解得:X=(W−13) /2 。
43.囊泡在细胞内主要是指由磷脂分子(两层分子)有序组成的密闭双分子层的球形或椭球形结构。细胞质不同部位间的物质转移主要通过囊泡进行,如图1中的各种小球形结构。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两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模式图,A、B、C、D表示细胞内的四种细胞器,a、b表示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两种特殊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标注的细胞器名称:[B]___:[C]___:[D]___。
(2)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位置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___。
(3)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图1所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___;图2所示细胞中属于囊泡的是_____。
(4)糖尿病的产生原因除了可能是胰岛素合成过程有问题或者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外,还有可能是___。
【答案】(1) 核糖体 内质网 溶酶体
(2)蛋白质##糖蛋白
(3)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转运小泡、穿梭小泡、分泌小泡、内吞泡
(4)胰岛素合成后囊泡运输出现障碍或者不能准确释放到目的位置
【分析】分析图1:A为高尔基体,C为内质网,D为溶酶体。分析图2:A为高尔基体,B为核糖体,C为内质网。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需经内质网加工,经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上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再形成囊泡转移与细胞膜结合分泌到膜外,膜外的物质经细胞膜形成囊泡转移到细胞内;从图中可知属于囊泡的有转运小泡、穿梭小泡、分泌小泡、内吞泡等;细胞间的相互识别主要是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详解】(1)由题图可知,A是高尔基体,B是核糖体,C是内质网,D是溶酶体。
(2)“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膜表面的蛋白质(糖蛋白)。
(3)囊泡是膜结构组成的小泡,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均能产生囊泡;图2所示细胞中属于囊泡的是转运小泡、穿梭小泡、分泌小泡、内吞泡。
(4)糖尿病的产生原因除了可能是胰岛素合成过程(环节)有问题或者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外,还可能是胰岛素合成后囊泡运输出现障碍或者不能准确释放到目的位置。
44.根据细胞内底物进入溶酶体腔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细胞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自噬三种方式,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巨自噬过程中的底物通常是细胞中损坏的蛋白质或___(填结构),隔离膜的形成可来自高尔基体或___。该过程充分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的结构特点。
(2)微自噬分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等可以通过溶酶体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进入___(填细胞结构)供细胞代谢使用。
(3)一些具有一定序列的可溶性蛋白底物经分子伴侣识别后才可进入溶酶体,说明该种自噬方式具有一定的___。从图中可看出,分子伴侣一底物复合物形成后,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结合,该受体除了能识别复合物,还能___,以保证底物分子顺利进入溶酶体。
【答案】(1) 线粒体等细胞器(或细胞器) 内质网 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质基质
(3) 专一性(特异性) 促进底物分子去折叠(改变底物结构)
【分析】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溶酶体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0.025~0.8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详解】(1)分析图1,巨自噬过程中的底物通常是细胞中损坏的蛋白质或线粒体等细胞器(或细胞器);隔离膜的形成可来自高尔基体或内质网;该过程存在生物膜的分离和融合,充分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图2中,通过微自噬,分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等可以通过溶酶体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进入细胞质基质供细胞代谢使用。
(3)图3中,一些具有一定序列的可溶性胞质蛋白底物经分子伴侣识别后才可进入溶酶体,说明该种自噬方式具有一定的专一性(特异性);从图中可看出,分子伴侣-底物复合物形成后,将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结合,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底物就变成了链状物,即该受体除了能特异性识別复合物外,还能促进底物分子去折叠(改变底物分子结构),以保证底物分子顺利进入溶酶体。
三、实验题
45.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而谷胱甘肽能缓解重金属盐对蛋白质的破坏作用。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来证实这一观点,请补充完善并做出分析
实验材料:试管、大烧杯、滴管、温度计、恒温水浴锅、唾液淀粉酶、蒸馏水、淀粉溶液、硝酸银溶液、谷胱甘肽溶液、新配置的斐林试剂等
(1)在下列实验设计方案空格内填写相应的材料名称、实验现象:(“—”代表不加)
步骤
材料与方法
试管
乙
丙
1
唾液淀粉酶
2mL
2mL
2mL
2
①___
2mL
—
—
3
②___
2mL
2mL
—
4
③___
2mL
2mL
2mL
5
37℃保温
3min
3min
3min
6
斐林试剂
ImL
ImL
ImL
7
水浴加热
2min
2min
2min
8
观察颜色变化
④___
⑤___
砖红色沉淀
(2)若第4步移到第2步之前进行,则实验失败,原因是___。
【答案】(1) 谷胱甘肽溶液 硝酸银溶液 淀粉溶液 砖红色沉淀 无砖红色沉淀
(2)淀粉酶已催化部分淀粉水解,影响实验结果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若酶分子变性或亚基解聚均可导致酶活性丧失。
【详解】(1)谷胱甘肽能缓解重金属盐对蛋白质的破坏作用,因此第2步加入谷胱甘肽;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第3步加入硝酸银溶液,是重金属盐;第3步加入淀粉,与淀粉酶反应;甲试管中谷胱甘肽能缓解重金属盐对蛋白质的破坏作用,因此呈现砖红色沉淀;乙试管中未加谷胱甘肽,淀粉酶被破坏,淀粉水解量很少,因此无砖红色沉淀。
(2)第4步是加入淀粉与淀粉酶反应,若第4步移到第2步之前进行,淀粉酶已催化部分淀粉水解,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失败。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生物: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生物,共1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六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