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初中物理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umB,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0×103kg/m3),【答案】D,【答案】C,【答案】A,【答案】BC,【答案】BC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 以下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一张物理答题卡的厚度约为0.1um B. 一支签字笔的质量约为10g
C. 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1min D. 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m/s
2. 如图是中国运动员张家齐和掌敏洁进行双人十米跳台跳水比赛的情景,她们展现出超强的默契取得冠军。“默契”主要是指( )
A. 她们相对于摄像机静止
B. 她们相对于水面静止
C. 她们的动作相同
D. 她们彼此相对静止
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 B. 设置噪声监测装置可以减小噪声
C. 每个人的音色是固定不变的 D. 敲击桌面的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4. 下列关于汽化和液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中有气泡产生即为沸腾状态
B. 将水“烧开”就是将冷水加热到沸点
C. 所有气体降低到一定温度都可以液化
D. 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减小质量便于运输
5. 小龙潜入平静的水中,关于他看到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前看到了鱼是因为鱼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
B. 向上看到的“空中的鸟”比实际位置低
C. 向上看到的“水底”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D. 向下看到的“黑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像
6. 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常常有如图所示的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
A. 工人带的噪声耳罩
B. 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C. 摩托车的消声器
D.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7. 下列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外形是否规则
B. 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C. 天上飘落的雪花是晶体
D. 干净明亮的玻璃是晶体
8. 下列措施中可以减慢蒸发的是( )
A. 湿衣服展开晾晒在阳光下
B. 吐鲁番地区利用坎儿井输水
C. 用电饼铛煎制食物时盖严盖子
D. 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 B. 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
C. 望远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 D.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
10. 光在______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射______(选填“紫外线”、“红外线”或“超声波”)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11. 我国现在的高铁运营里程达3.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小龙在比例尺为1:8000000的地图上,用一段细棉线与沈阳到大连的高铁路线重合,然后按照如图所示方式用刻度尺测这段细棉线的长度,则两地间高铁路线的里程是______ km;若考虑到棉线的弹
性,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目前中国已运营的最快高铁是“复兴号”,速度可达400km/h,已知雨燕的速度可达48m/s,则“复兴号”的速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雨燕的速度。
12.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在t0时刻该图象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a、b两个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在t0时刻,a的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速度。
13. 如图,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太阳光水平射入山洞中,平面镜的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为______。
14. 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固定在______(选填“A左侧”、“AB之间”、“BC之间”或“C右侧”)。烛焰从A到B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 如图,显示了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所需的条件,则甲物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从乙到丙时需要______热(选填“吸”或“放”)。
16. 如图,正在练功的演员利用平面镜来矫正姿势。当演员以0.1m/s的速度垂直于镜面后退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相对于演员的速度是______m/s。
17. 如图,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适当远离小孔,为了使光屏上的像与原来大小相同,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选填序号:①将光屏靠近小孔、②将光屏远离小孔、③保持光屏位置不变)。
18. 1827年,科学家柯莱顿和斯特姆在日内瓦湖进行了第一次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的测量。湖中两只船相距13847m,一条船上的人用锤子敲响水中的钟,同时点燃火药发光,另一条船上的人从______开始计时,记录下听见钟声所需的时间,从而可测得水中声速是1435m/s。由此可知,声可以在水中传播,而且比在空气中______(选填“快”或“慢”)。
19. “三好桥”是沈阳的标志性建筑,横跨于浑河之上,是世界首创的钢拱塔斜拉桥,全长1340m,其中一侧引桥(即接线道路)长度约为300m。一辆汽车匀速经过这一段引桥,用时0.5min。计算:
(1)汽车通过引桥的速度。
(2)汽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整座桥所需的时间。
20. 小龙想测量新大米的密度。他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g。又测出48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出这时的总质量是161g(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计算:
(1)溢出的水的质量。
(2)大米的体积。
(3)大米的密度。
21. 如图,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1)该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
A.光的反射和声反射的区别
B.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C.光在不同表面反射时的区别
D.光在反射时遵循的规律
(2)除了图中的器材和刻度尺,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的入射光AO,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3)小龙用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为了完成实验目的,小龙需要先在纸板上画出______。
22. 小龙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
(1)如图,小龙移动蜡烛B,眼睛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的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观察,直到B与A的像重合。
(2)点燃蜡烛A,此时蜡烛A的像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3)小龙在蜡烛B的位置上竖直放置一个光屏,接下来,小龙的观察方法是
______,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的实验依据是______。
23.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1)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冰均匀受热,还有一个好处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冰的温度是______℃。
(2)冰正熔化时,将酒精灯撤掉,冰______(选填“会”、“不会”)立刻停止熔化。
(3)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若将试管中的水倒掉,装入另一种液体继续加热,发现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这说明水的沸点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24. 小龙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1)如图,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的像是一个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小龙摘下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图中未画出),为了还能在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像,应该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蜡烛。
(3)接下来他在(1)的基础上用焦距略大的凸透镜代替原透镜,只移动蜡烛的位置,重新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第二次成的像与第一次所成的像相比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 小龙测量一件挂饰的密度,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实验台上,天平指针在分度盘上来回摆动如图甲所示的情形,接下来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测出挂饰的质量,天平右盘放置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挂饰的质量为______ g。
(3)在量筒中倒入水,放入挂饰前和放入挂饰后量筒中水面情况如图丙所示。
(4)计算可得该挂饰的密度是______kg/m3。
(5)若小龙需要将这架天平移至另一张实验台上进行其他实验,正确的操作是______。
A.重新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B.直接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26. 小龙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查阅资料发现除了常见的实验用温度计,还有很多种类的温度计。
(1)常见的实验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的规律工作的。
(2)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如图甲所示。将两种不同金属片铆在一起,金属片的一端和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指针相连。当温度变化时双金属片会发生弯曲,带动指针转动指示出温度。为了提高测温灵敏度,应将金属片制成______(选填“乙”或“丙”)图。
(3)关于指针式寒暑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两种金属温度改变时膨胀的程度不同
B.被测温度越低,双金属片形变越小
C.指针式寒暑表的指针做得比较长,能起到将微小形变放大的作用
(4)小龙了解到有一种“干湿温度计”,不但可以测温度还可以测湿度,上面有两支温度计,如图丁所示。其中“湿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有浸水的棉布条。放在教室中时,温度示数比较低的是______(选填“干”或“湿”)温度计。当“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时,表示空气湿度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
A、一张物理答题卡的厚度约为100um=0.1m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支签字笔的质量约为10g,故B符合实际;
C、中小学课间活动一般是10min,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在5min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8m/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2.【答案】D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这里的“默契”主要是指张家齐和掌敏洁两名运动员之间没有位置变化,也就是说他们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完全相同,即她们彼此相对静止。
故选:D。
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是指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完全相同,即两个物体之间没有位置变化。
此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理解相对静止的含义是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次声波的频率在20Hz以下,有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比如大象,故A正确;
B、设置噪声监测装置只能了解有关噪声的情况,但不能减少噪声,故B错误;
C、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随着年龄或其他外在条件的作用下,人的声带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人的音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故C错误;
D、桌面的振动频率由桌面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敲打的频率无关,所以敲击桌面的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2)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来减弱;
(3)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4)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本题考查了对次声波、减少噪声、音色和振动频率的理解,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4.【答案】C
【解析】解:A、水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故A错误;
B、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故B错误;
C、所有气体降低到一定温度都可以液化,故C正确;
D、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减小体积便于运输,故D错误。
故选:C。
A、水沸腾前和沸腾时都有气泡;
B、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C、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D、气体液化可以减小体积。
本题考查了水沸腾特点、水沸腾的条件、气体液化的方法和好处,都是基础题。
5.【答案】A
【解析】解:A、小龙潜入平静的水中向前看到了鱼是因为鱼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故A正确;
B、小鸟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上,当光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射入小龙的眼睛,所以小龙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形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即向上看到的“空中的鸟”比实际位置高,故B错误;
C、向上看到的“水底”是水面发生反射形成“水底”的现象,故C错误;
D、向下看到的“黑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故D错误。
故选:A。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发生“海市蜃楼”的现象。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折射等几种光现象,属光学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6.【答案】C
【解析】解:禁止鸣笛控制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此题结合实例考查控制噪声的方法,要注意其运用,属声学基础题。
7.【答案】BC
【解析】解:A、非晶体也可以做成具有规则外形的物体,例如玻璃,故A错误;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具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吸热的同时温度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故B正确;
C、天上飘落的雪花是晶体,故C正确;
D、玻璃在熔化时先变软、变稀,最后变成液体,是非晶体,故D错误;
故选:BC。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有没有固定的熔沸点,据此分析判断。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沸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8.【答案】BCD
【解析】解:A、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处,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以加快蒸发,故A不合题意;
B、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减小了暴露在空气中水的表面积、减慢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了水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
C、用电饼铛煎制食物时盖严盖子,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避免了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慢蒸发,故C符合题意;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减小了蒸发的表面积,可以减慢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蒸发,就是从降低温度、减小液体面积和减弱空气流动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9.【答案】ABD
【解析】解:A、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因此利用凸面镜可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故A正确;
B、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故B正确;
C、望远镜望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C错误;
D、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ABD。
(1)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够扩大视野,通常用来制作汽车观后镜等,凸面镜同平面镜一样也能成虚像,但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2)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把灯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经凹面镜反射后成为平行光;
(3)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来工作的.
本题是光学综合题,考查凸透镜、球面镜,但难度不大。
10.【答案】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 红外线
【解析】解:光在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故答案为:真空或同种均匀介质;红外线。
光在真空中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红外线有显著的热作用,且有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作用。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和红外线的有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
11.【答案】400 偏大 大于
【解析】解:
(1)图示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0.1cm=1mm;细棉线起始端与1.0cm刻度线对齐,读作1.00cm;末端对应的与6.0cm刻度线对齐,读作6.00cm,细棉线长度为:L图上=6.00cm−1.00cm=5.00cm;
高铁路线的实际长度:L实际=L图上÷(1:8000000)=5.00cm×8000000=4×107cm=4×107×10−5km=400km。
(2)由于棉线拉长,图上距离增加,由此计算出的实际距离偏大;
(3)1m/s=3.6km/h,雨燕的速度:V2=48m/s=48×3.6km/h=172.8km/h<400km/h,所以“复兴号”的速度大于雨燕的速度。
故答案为:400;偏大;大于。
(1)刻度尺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物体端点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物体另一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是物体的长度;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利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得两地的实际距离;
(2)棉线伸长,长度增加;
(3)将“复兴号”和雨燕的速度统一单位后,可以比较出它们速度的大小。
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2.【答案】路程 等于
【解析】解: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
则由图a可知,在t0时刻该图象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路程;
由图b可知,在t0时刻,a、b两物体速度相等。
故答案为:路程;等于。
(1)首先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然后判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从图中直接判断t0时刻的速度大小。
本题考查速度与物体运动的知识,关键是从图中得出有用信息。
13.【答案】20∘
【解析】解:太阳光水平射入山洞中,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80∘−40∘=14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140∘2=70∘,
平面镜和法线垂直,则平面镜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为:90∘−70∘=20∘。
故答案为:20∘。
太阳光水平射入山洞中,已知入射光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40∘,据此得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进而得出反射角的度数,平面镜和法线垂直,进而得出平面镜和水平方向的夹角。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14.【答案】A左侧 变大
【解析】解: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B点,若凸透镜在BC之间或C右侧,
如果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实像,则像应该在凸透镜的右侧,如果凸透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则像应在蜡烛的左侧,故凸透镜不可能在BC之间或C右侧;
若凸透镜固定在AB之间,此时应成实像,且像距应大于一倍焦距,假设凸透镜的位置在D点,如图:
而当烛焰在B点时,此时物距DB应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像距的大小应等于AD的长度,但从图中可知,BC的长度大于AD的长度,故凸透镜不可能在AB之间,
而凸透镜在A左侧时,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C点,两次都为虚像,符合题意。
烛焰从A到B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的大小变大。
故答案为:A左侧;变大。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选项中的四种情况,逐项分析,最终确定凸透镜的位置;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的大小变大。
本题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5.【答案】液态 放
【解析】解:甲物态吸热变成乙物态,丙物态吸热变成甲物态,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所以丙是固态,甲是液态,乙是气态,从乙到丙,属于凝华,需要放热。
故答案为:液态;放。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6.【答案】不变 0.2
【解析】解: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当演员垂直于镜面后退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若演员以0.1m/s速度远离平面镜,同时像也以1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远离,则像对于她的速度是两速度之和,即0.2m/s。
故答案为:不变;0.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
17.【答案】实像 ②
【解析】解: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实像;
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等大的像,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适当远离小孔,为了使光屏上的像与原来大小相同,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将光屏远离小孔,故选②。
故答案为:实像;②。
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像倒立的实像;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等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缩小的像,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8.【答案】看到火光 快
【解析】解:空气中的光速约为3×108m/s,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故另一条船上的人从看到火光开始计时,记录下听见钟声所需的时间,从而可测得水中声速是1435m/s。由此可知,声可以在水中传播,而且比在空气中快。
故答案为:看到火光;快。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
空气中的光速约为3×108m/s,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
本题考查声速及光速的有关知识,难度较小。
19.【答案】解:(1)汽车通过引桥的速度v=st=300m0.5×60s=10m/s;
(2)汽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整座桥所需的时间t′=s′v=1340m10m/s=134s。
答:(1)汽车通过引桥的速度为10m/s;
(2)汽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整座桥所需的时间为134s。
【解析】(1)利用速度公式得出汽车通过引桥的速度;
(2)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式t=sv得出汽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整座桥所需的时间。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
20.【答案】解:
(1)根据题意可知,溢出水的质量:m水=143g+48g−161g=30g;
(2)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大米的体积:V大米=V水=m水ρ水=30g1g/cm3=30cm3;
(3)大米的密度:ρ大米=m大米V大米=48g30cm3=1.6g/cm3。
答:(1)溢出的水的质量为30g。
(2)大米的体积为30cm3。
(3)大米的密度1.6g/cm3。
【解析】(1)根据所测饮料瓶、水和大米的总质量和瓶内大米和水的总质量求出溢出水的质量;
(2)大米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大米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大米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注意大米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
21.【答案】D 量角器 漫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 AO和OB的轨迹
【解析】解: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探究光在反射时遵循的规律,故选D;
(2)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需要量角器,除了图中的器材和刻度尺,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量角器;
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3)小龙用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目的是为了探究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为了完成实验目的,小龙需要先在纸板上画出AO和OB的轨迹。
故答案为:(1)D;(2)量角器;漫;(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AO和OB的轨迹。
(1)实验过程中纸板要与平面镜垂直,探究光在反射时遵循的规律;
(2)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需要量角器;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2.【答案】A 不同 变亮 越过玻璃板上方直接观察 光屏上没有像
【解析】解:(1)如图,小龙移动蜡烛B,眼睛在蜡烛A这一侧的不同位置观察,直到B与A的像重合,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点燃蜡烛A,反射光线明亮此时蜡烛A的像发生的变化是变亮像更明亮;
(3)小龙在蜡烛B的位置上竖直放置一个光屏,接下来,小龙的观察方法是越过玻璃板上方直接观察,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的实验依据是光屏上没有像。
故答案为:
(1)A;不同;(2)变亮;(3)越过玻璃板上方直接观察;光屏上没有像。
(1)用相同的蜡烛B代替相同的蜡烛A,放在蜡烛A像的位置上,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3)平面镜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为虚像;点燃的蜡烛在A侧,故小龙同学应在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3.【答案】−3不会 不能 高于
【解析】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
(2)冰正熔化时,烧杯中的水温度比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酒精灯撤掉后,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仍然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故冰不会立即停止熔化;
(3)①烧杯中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当试管中水温度达到沸点时,试管中水和烧杯中水温度相同,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故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②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沸腾了,说明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液体都能达到沸点,并且都能吸收热量,试管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一定是烧杯中水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即烧杯中的水的沸点高于试管中液体的沸点。
故答案为:(1)−3;(2)不会;(3)不能;高于。
(1)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再根据液面位置读出数值;
(2)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本题考查了冰熔化规律的实验、温度计的读数、晶体熔化特点、沸腾的条件,是一道综合题。
24.【答案】缩小 左 变小
【解析】解:(1)如图,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u>v,此时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为了还能在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像,应该向左移动蜡烛。
(3)在(1)的基础上用焦距略大的凸透镜代替原透镜,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对光的折射能力越弱,需要将蜡烛远离凸透镜,重新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则第二次成的像与第一次所成的像相比变小。
故答案为:
(1)缩小;
(2)左;
(3)变小。
(1)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对光的折射能力越弱;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本题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需要牢记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灵活运用。
25.【答案】左 898.9×103 A
【解析】解:(1)从图中可知,指针向右偏转的角度更大,故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图中样品质量m=50g+20g+10g+5g+4g=89g;
(4)样品的体积V=30mL−20mL=10mL=10cm3,
样品密度ρ=mV=89g10cm3=8.9g/cm3=8.9×103kg/m3;
(5)若小龙需要将这架天平移至另一张实验台上进行其他实验,因实验台不一定水平,同时在移动过程中平衡螺母可能移动,故正确的操作是重新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故选A。
故答案为:
(1)左;
(2)89;
(4)8.9×103;
(5)A。
(1)天平称量前,不平衡时应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天平的分度值为0.2g,样品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4)根据量筒中的示数,读出样品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5)天平使用前要调平衡。
本题为测量一件挂饰的密度的实验,考查天平的调节、使用、排水法测体积和密度的计算等知识。
26.【答案】液体热胀冷缩 丙 AC 湿 大
【解析】解:(1)常见的实验用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由题干可知,这种温度计是利用金属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工作的,温度变化相同时,金属长度越长,热胀冷缩的差异越明显,故应将金属片制成丙图;
(3)A、由(2)中题干可知,这种温度计是利用金属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工作的,故A正确;
B、被测温度越低,金属收缩程度越大,双金属片形变越大,故B错误;
C、指针式寒暑表的指针做得比较长,能起到将微小形变放大的作用,故C正确;
故选:AC;
(4)玻璃泡用湿布包着的温度计,湿布上的水分蒸发时,从温度计上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包湿布的温度计示数比另一个的示数小,故放在教室中时,温度示数比较低的是湿温度计;当“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小,说明湿温度计上的水蒸发慢,故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多,空气湿度大。
故答案为:(1)液体热胀冷缩;(2)丙;(3)AC;(4)湿;大。
(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指针式寒暑表是利用金属热胀冷缩工作的;
(3)温度相同时,金属长度越长,热胀冷缩的差异越明显;
(4)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蒸发吸热。
本题考查了液体温度计、指针式寒暑表、干湿温度计的原理,是一道综合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