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下 广东省英德市(下)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广东省英德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分)(2008•连云港模拟)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花开时,花香满园
B.
扫地时,灰尘四起
C.
刮风时,黄沙扑面
D.
下雨时,细雨飘飘
考点:
扩散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注意分子运动和物质运动的区别,分子是看不见的,小颗粒是看得见的.
解答:
解:A、花香满园,是花香的分子不停无规则运动的结果,符合题意;
B、灰尘四起是灰尘受力运动,并非分子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C、黄沙扑面是黄沙颗粒受力运动的情况,并非分子运动,不符合题意;
D、细雨不是分子,细雨飘飘属于物质的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2.(3分)(2009•门头沟区二模)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旱冰鞋下装有滚轮
B.
乒乓球拍上贴有橡胶皮
C.
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D.
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应用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
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解答:
解:A、旱冰鞋安装滚轮,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B、乒乓球拍上贴有橡胶皮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符合题意.
C、旅行箱下装有小轮,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是在压力一定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3.(3分)(2009•河南)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考点:
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A、B,A是费力杠杆,B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不费力.根据滑轮组来分析C,D.C吊动滑轮的为2股绳子,D吊动滑轮的为3股绳子,比C省力.
解答:
解:A、动力力臂小于阻力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
B、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不费力.
C、吊动滑轮的为2股绳子,拉力为物重的二分之一;
D、吊动滑轮的为3股绳子,拉力为物重的三分之一,所以最省力.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和滑轮及滑轮组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4.(3分)(2011•河东区一模)在行驶的列车上,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
铁路边的树木
B.
小孩子的座位
C.
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
铁轨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
从实际出发考虑这一问题,“别动”当然是相对于小孩子的座位.
解答:
解:结合实际可以看出,只有当孩子相对于自己的座位位置不改变时,才符合妈妈对他的“别动”的要求.
故选B.
点评:
此题中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时也告诉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
5.(3分)(2009•娄底)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安全警示语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
A.
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
B.
汽车的尾部标有“保持车距”
C.
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
D.
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
考点:
惯性.
分析:
惯性现象一般都伴随着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据此分析.
解答:
解:A、输电铁塔严禁攀爬是为了防止触电;
B、保持车距是为了防止汽车由于惯性在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来而发生交通事故;
C、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这是为了防止人的头部碰到走廊而受伤;
D、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是为了防止人游泳时发生危险.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惯性现象,这是中考一个必考的知识点,是一道好题,重点题.
6.(3分)(2009•奉化市模拟)龙卷风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 )
A.
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B.
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
C.
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D.
迷信说法中的“龙’把物体“抓”到空中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受力情况可以得到物体被“吸”起的原因.
解答:
解:A、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不会变,故A错误;
B、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物体浮力只和物体排开空气的体积及空气密度有关,这两个量没变,浮力就没变,故B错误;
C、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龙卷风内部空气流速快外部流速慢,造成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故C正确;
D、迷信说法中的“龙”把物体“抓”到空中,这是迷信说法,没有科学道理,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这类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判断出什么位置流速快,什么位置流速慢然后解题.
7.(3分)(2010•枣庄)为了支持四川灾后重建,海外华人华侨捐助的物质陆续运抵我国.若一艘满载救灾物质的货轮从海上进入长江后,轮船所受的浮力( )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推理法.
分析:
当船由海上驶入长江后,都是漂浮,自重不变,根据漂浮条件分析船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
解答:
解:当船由海上驶入长江后,都是漂浮,
船受到的浮力:F浮=G,
∵船受到的重力G不变,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故选A.
点评:
本题关键是利用好漂浮条件,类似题目: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受浮力不变.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3分)物理学中,把地面附近物体因 地球的吸引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物体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正比 .
考点:
重力;重力的计算;重力的方向.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解答:
解:物理学中,把地面附近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正比.
点评:
此题考查了重力的施力物体、方向和与质量的关系,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9.(3分)现有一瓶某品牌的饮用纯净水.
(1)瓶盖上刻有一道道竖直的条纹,其目的是 增大 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
(2)用手握住水瓶在空中静止不动,此时水瓶受到的 重 力和手对瓶的摩擦力是平衡力.
(3)瓶中水喝光后,从瓶口向外吸气,瓶子变瘪,是由于瓶子受到 大气压 的作用.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吸气时瓶内的气体减少,空气压强减小,瓶外压强大于瓶内压强,把瓶子压瘪;
解答:
解:(1)瓶盖上刻有一道道竖直的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故答案为:增大.
(2)水瓶静止在空中,水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重.
(3)瓶中水喝光后,从瓶口向外吸气,吸气时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瓶子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瘪.
故答案为:大气压.
点评:
本题通过一个矿泉水瓶考查了增大摩擦的方法、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以及大气压等知识点,充分说明了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平时学习物理时注意联系实际.
10.(3分)切菜刀磨得越锋利,越容易切菜,这是因为在 压力 一定的情况下,减小了 受力面积 ,增大了 压强 的缘故.
考点: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根据压强计算公式p=可知,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故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解答:
解:切菜刀磨得锋利,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压力;受力面积;压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1.(3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 物重G时,物体上浮;当F浮 < G时,物体下沉;当F浮 = G时,物体悬浮或漂浮.(选填“=”或“<”或“>”)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浮沉的应用.
分析:
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根据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解答:
解: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如果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故答案为:>;<;=.
点评:
此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其浮沉是由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
12.(3分)(2010•高淳县一模)小轿车多呈流线型外形如图所示.在快速行驶中不仅能使受到的气流阻力减小,还会因为汽车上方的流速比汽车下方气流流速 快 ,使上方的压强比汽车下方压强 小 ,产生升力,因此也使汽车对地面压力变 小 ,从而使摩擦力变小.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轿车快速行驶时,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解答:
解: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轿车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变小.
故答案为:快;小;小.
点评:
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应用,如:候车时站在安全线内、飞机起飞的升力等.
13.(3分)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密闭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分别是FA和FB,密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分别是p1和p2,则pA > pB,FA = FB,p1 > p2.(选填“=”或“<”或“>”)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
专题:
应用题;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橙汁对杯底的压强是液体压强,可以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进行判断.
密闭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与压强是固体压力与压强的计算,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压力等于重力,压强根据p=通过面积变化来判断.
解答:
解:不论正立还是倒立,杯中装的都是橙汁,液体密度相同,由图可知,倒立时的深度较小,根据p=ρgh可知,倒放是对杯底的压强较小,即pA>pB.
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压力等于重力,重力不变则压力不变,即FA=FB;
倒立时受力面积增大,根据p=可知压强减小,即p1>p2.
故答案为:>;=;>.
点评:
初中物理固体的压力一般等于物体的重力,压强则可通过公式找出不变的量以及变化的量来判断.
14.(3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 间隙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 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 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
解: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故答案为:间隙的;无规则;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三、作图题(本题共9分)
15.(9分)(1)车子陷入泥中,司机利用滑轮组将车从泥中拉出.请在如图1中画出最省力的绕法并画出汽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图2是用软绳悬挂的杠杆,请在A点画出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拉力的示意图.
考点: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在滑轮组中,承重绳子的股数越多越省力;题中的滑轮组有“一定一动”两个滑轮,最多有三股绳子承担阻力,此时的拉力最小,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绕线原则确定绳子的绕法;
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2)根据力臂越长,作用力越小的思路,先确定最长的力臂,然后根据力与力臂垂直的关系确定杠杆的最小作用力.
解答:
解:
(1)在“一定一动”的滑轮组中,最多有三股绳子承担阻力,根据“奇动偶定”的绕线原则,绳子应该从动滑轮的框架钩绕起,然后依次绕线;
重力的作用点在汽车的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作图如下:
;
(2)该题中B端物体的重力不变,即阻力不变,且阻力臂不变,故要想使A端的动力最小,也就是动力臂最大,即以该段杠杆的长度为力臂时动力臂最大,故过A点作垂直于OA的斜向下的作用力(即最小拉力).如下图:
.
点评:
①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有两种绕法,一种由两根绳子承担物重,一种是三根绳子承担物重,本题要求最省力的绕法,故用了三根绳子承担车受到的阻力.
②画出杠杆中最小作用力的关键是找出最长的力臂.
四、实验题(本题2小题,共20分)
16.(12分)(2011•济宁)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加油站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刻度尺 .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4.5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 1、2 (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小明 .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每次的拉力的比值为一常数
或拉力扩大几倍,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也扩大几倍 .
考点: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专题:
简答题;压轴题;实验探究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
(1)先明确小明与小丽的猜想内容是什么;再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选取合适的实验器材;
(2)①通过查表可知,当拉力为0时,橡皮筋的总长度是4.5cm,这个数值就是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
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等于橡皮筋的总长度与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长度之差,橡皮筋的总长度L4=6.3cm,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长度L0=4.5cm,△L=L4﹣L0;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分析拉力与橡皮筋的总长度的关系;
④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两个量的比值是定值时,这两个量就成反比,从而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解:(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需要知道拉力之外还需要知道橡皮筋的长度,因此还需要测量长度的器材:刻度尺;
(2)由表中数据知:
①当F=0N时的橡皮筋长度即为L0;
②用橡皮筋的总长度L减去原长L0即为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即6.3cm﹣5.7cm+1.2cm=1.8cm.
③小丽的猜想是橡皮筋的总长度与拉力成正比,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分析拉力与橡皮筋的总长度的关系,即分析1、2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中第一行与第三行的关系可知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拉力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故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刻度尺.
(2)①4.5;②1.8;③1、2;
④小明;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每次的拉力的比值为一常数(或拉力扩大几倍,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也扩大几倍).
点评:
本题是实验探究题,用补充内容的方式来考查弹簧测力计的制造原理,从侧面帮助学生理解了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充分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
17.(8分)(2010•泉州)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上每格等距: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上翘,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
左 旋一些(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
水平 位置平衡.
(2)实验中,用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平衡,但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这主要是因为
D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
2 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平衡.
考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
实验题;错解分析题.
分析:
(1)为了避免杠杆重力对杠杆平衡产生的影响和便于测量力臂,实验前,应首先进行杠杆平衡调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左、右两端的螺母(或一端的螺母)向杠杆上翘的一端调节.
(2)在初中阶段,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只有一个动力和一个阻力,不探究多个动力或阻力的作用下的杠杆平衡.
(3)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进行判断右侧的力与力臂不变,左侧的三个钩码一起所挂的位置.
解答:
解(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上翘,则重心应向右移动,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左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中,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平衡是杠杆的左侧在多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这主要是因为杠杆的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第三个钩码的下方,即左侧的力是三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2个×3格=3个×n格,n=2;即保持左侧第2格的钩码不动.
故答案为:(1)左、水平;(2)D;(3)2.
点评:
本题考查调节平衡螺母的作用、杠杆实验时动力和阻力的实验要求及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5分)
18.(9分)(2010•南平)武夷山景区有一种电动观光车的质量是1200kg,空载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m2.求:
(1)车的重力多大?(g=10N/kg)
(2)空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多大?
(3)观光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3000m,用了300s,速度是多大?此过程中牵引力为2000N,则牵引力做功多少?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重力的计算;功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应用题;压轴题.
分析:
(1)已知车的质量,根据公式G=mg可求车的重力.
(2)已知重力和接触面积,根据公式可求空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3)已知距离和时间,根据公式可求速度.根据公式W=FS可求牵引力做的功.
解答:
解:(1)车的重力G=mg=1200kg×10N/kg=12000N.
答:车的重力为12000N.
(2)空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答:空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120000Pa.
(3)速度,牵引力做功W=F1S1=2000N×3000m=6×106J.
答:速度为10m/s,牵引力做功6×106J.
点评:
本题考查重力、压强、做功的计算,考查面比较广,关键是各种公式的灵活运用,再就是考查知识点比较多,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认真.
19.(6分)“远望六号”航天远洋测量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为25000t,它采用当今航天、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是中国航天活动的护航使者.
(1)满载时,“远望六号”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2)若船底某处的声呐系统探头距海面的深度为8m,则该处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
分析:
(1)知道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利用重力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求“远望六号”受到的浮力;
(2)知道声纳系统探头距海面的深度和海水的密度,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声纳系统探头受到海水的压强;
解答:
解:(1)远望六号”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25000×103kg×9.8N/kg=2.45×108N;
(2)声纳系统探头受到海水的压强:
p=ρgh=1.0×103kg/m3×9.8N/kg×8m=7.84×104Pa;
答:(1)远望六号”受到的浮力为2.45×108N;
(2)声纳系统探头受到海水的压强为7.84×104Pa;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重力的计算、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的计算,知识点多,属于中档题.
六、综合能力题(本题2小题,共14分)
20.(8分)(2009•湛江)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并且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愿望.如图所示,是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时的英姿,请问:
(1)与在地球上相比,航天员在太空上的质量 不变 ,受到的重力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系绳.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这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和力可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3)“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手掌部分有灰色的橡胶颗粒,是为了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从而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摩擦.
(4)若不穿舱外航天服,只带氧气瓶,航天员能否走出舱外活动?运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说出一条理由.答: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因为 太空没有大气压(或太空温度太低、太阳照射面温度太高、太阳光的紫外线太强等) .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
应用题;压轴题;答案开放型.
分析:
(1)根据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而在太空中重力将变为原来的;
(2)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去分析此题.
(3)根据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分析此题.
(4)可从太空没有大气压(或太空温度太低、太阳照射面温度太高、太阳光的紫外线太强等)等角度分析,只要合理的都可.
解答:
解:(1)航天员在太空与在地球上相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质量不变,而重力将变为原来的,
所以与在地球上相比,航天员在太空上的质量不变,受到的重力变小.
(2)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航天员拉着绳子时,绳子也给宇航员一个力,这样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从而也改变了宇航员的运动状态.
(3)“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手掌部分有灰色的橡胶颗粒,这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4)若不穿舱外航天服,只带氧气瓶,因为太空没有大气压(或太空温度太低、太阳照射面温度太高、太阳光的紫外线太强等),航天员走出舱外活动将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不能走出舱外活动.
故答案为:(1)不变、变小;(2)相互、运动状态;(3)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
(4)不能、因为太空没有大气压(或太空温度太低、太阳照射面温度太高、太阳光的紫外线太强等).
点评:
解答此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①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
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③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⑤太空没有大气压、太空温度太低、太阳照射面温度太高、太阳光的紫外线太强等.
21.(6分)小洪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液 体
肥皂液
管子直径/mm
3
5
10
20
50
泡泡产生的情况
容易
较易
较难
难
不产生
请你根据小洪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请你另外提出两种猜想,说明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
(3)设计一个方案,验证你提出的其中一种猜想.
考点: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专题:
实验探究题;设计与制作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
(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用同一种肥皂液,管子的直径越大时,泡泡产生会越难,据此可总结出结论;
(2)泡泡是通过吹气产生的,因此,可以猜测其产生可能与吹泡泡时吹气的速度有关,同时,肥皂液也可能会影响泡泡的产生情况;
(3)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为了探究泡泡产生情况与其中一个变量的关系,应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即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解答:
解:(l)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使用同一种肥皂液,其他条件相同时,管子直径越大越难吹出气泡;
(2)根据吹泡泡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步骤和使用的肥皂液可以做出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时的吹气速度有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肥皂液的浓度有关.
(3)可选择肥皂液的浓度对吹泡泡产生的影响来进行研究,运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管子直径和吹气的速度相同,并设计出具体的步骤.
故答案为:
(1)其他条件相同时,管子直径越大,越难吹出气泡;
(2)泡泡的产生可能与与肥皂液的浓度、液体的种类有关.
(3)器材:三根直径相同的管子、三杯浓度不同的肥皂液.
步骤:分别用三根管子醮三杯肥皂液,用相同的速度吹,观察泡泡的产生情况.
判断方法:如果泡泡的情况相同,则与肥皂液浓度无关;如果泡泡的情况不同,则与肥皂液的浓度有关.
点评:
通过本题的实验,我们应重点从中学习一种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做出自己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是对我们能力的一个考验.
2023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24页。
物理八年级下 广东省中山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广东省中山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如图,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下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级(下)期末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