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48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48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36948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沐彬中学地理期中试题(11.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某中学天文观测兴趣小组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月23日20时看到织女星位于头顶正上方。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该同学于9月24日在同样的位置再次观察到织女星位于头顶正上方,此时北京时间为( )
A.20时3分56秒 B.19时56分4秒
C.19时52分8秒 D.19时48分12秒
2.该同学于9月25日20时在同样的位置观察到织女星时,织女星位于( )
A.头顶正上方偏南 B.头顶正上方偏北
C.头顶正上方偏西 D.头顶正上方偏东
图为某日正午海口(20°N)某住宅小区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3-4题。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也是全国多座城市的尴尬。读下图,比较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环节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不透水路面与自然路面相比,不透水路面( )
A. 下渗明显增多 B. 地表径流加大 C. 地面蒸发增加 D. 地下径流增多
4. 为缓解“城里看海”的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 B. 改造升级排水系统
C. 加快城市绿地建设 D. 提高透水路面比率
5. 下列有关水循环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③加剧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下图为燕山山前构造单元图(左图)和Z地钻孔沉积物垂直剖面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对甲河流的影响有
A. 流量减少 B. 汛期变长 C. 流程变短 D. 泥沙增加
7. 山前平原的主要形成过程
A. 褶皱—一断裂 下陷——流水堆积 B. 断裂——褶皱—一隆升——流水侵蚀
C. 断裂 下陷——褶皱——流水堆积 D. 褶皱——断裂—一下陷——流水侵蚀
8. Q1至Q4沉积层形成时期Z钻孔河段水流速度最缓的为
A. Ql B. Q2 C. Q3 D. Q4
下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大洋环流示意图,甲、乙是大洋中的洋流.下右图为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曲线为等温线。据此完成下面9-10题。
9.图右中的洋流能正确表示图左中乙洋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关于甲洋流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能减少沿岸的降水 B.洋流的形成主要与西风带有关
C.沿岸以荒漠为主,植被稀少 D.造成沿岸地区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完成下面小题。
11. 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A. 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 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C. 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 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12. 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 )
A. 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 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C. 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D. 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福建省南部局地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A. 逐步变暖 B. 先冷后暖 C. 逐步变冷 D. 先暖后冷
14. 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水侵蚀能力变化 B. 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C. 河流泥沙沉积速度变化 D. 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
下列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水平的差异 B. 自然条件的差异
C. 文化特点的差异 D. 政治历史的差异
16. 关于图中桥梁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桥桥拱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B. 乙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C. 丙桥目前的主要功能是通行功能 D. 丁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斯堪的纳维亚”的意思是"黑暗的地方"。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构成半岛地形的主轴。受地形影响,挪威、瑞典两国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下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位置和地形。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被称为“黑暗的地方”,从地理角度说明原因。
(2)分析挪威境内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3)分析与甲地相比,乙地的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大小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18. 下图为5月某日地球晨昏线(虚线)分布,其中P点为晨昏线与80°N纬线圈的切点,甲、乙为晨昏线与不同纬线圈的交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当日北极点附近出现____(极昼/极夜)现象,图中的虚线为____(晨/昏)线;甲地处在地球五带中的____带。
(2)图中甲、乙、P三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乙地的地方时为____点。此时太阳直射____经线(即直射哪条经线)。
(3)简述此日全球昼夜分布状况。
(4)试描述北京今后3个月内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趋势。
19.下图为美国西部部分区域图。回答问题。(18分)
(1)图中A地年降水量丰富,接近2000mm,试分析原因。(6分)
(2)图中B、C两地属于同一种气候类型,年降水量却差别较大,试比较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6分)
(3)冬雨率是指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试比较A、B、C三地的冬雨率大小,并分析原因。(6分)
沐彬中学地理期中答案
1.B【解析】1.织女星为离我们遥远的恒星,恒星连续两次处于上中天位置的时间间隔为一个恒星日,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月23日和24日连续两次看到织女星位于头顶正上方,即织女星连续两次处于观测者的上中天位置,时间间隔应为23小时56分4秒,23日处于上中天位置的时间为8时,则24日处于上中天位置的时间为19时56分4秒,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C.该同学于9月25日20时在同样的位置观察到织女星时,与23日20时织女星处于头顶正上方(上中天位置)时相比,时间过去了48小时,比两个恒星日长了7分52秒,即织女星处于头顶正上方(上中天位置)后过了7分52秒,由于地球自转,日月星辰一般都东升西落,因此织女星位于头顶正上方偏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3. B 4. A 5.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由图可知,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下渗量明显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面蒸腾作用减弱,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不能缓解城市内涝。故A错误。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可以加快地表水的排放,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B正确。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C正确。提高透水砖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故D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措施不可取的选项,故符合要求的应是A。故选A。
5题详解】
水资源虽然是可再生的资源,但是如果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也会出现枯竭的。因此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①不符合题意。降水和地表径流通过流水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故②符合题意。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故③不符合题意。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故④正确。故选D。
【答案】6. D 7. A 8.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6题详解】
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燕山成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加大,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冲积扇发育,泥沙含量增加,位置没有变化,汛期和流程不会有变化,D正确。
【7题详解】
山前断裂带南北两侧均有褶皱,故先出现褶皱现有断裂,材料中指出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故下陷后沉积,A正确。
【8题详解】
流速比较快,沉积的物质以颗粒大的物质为主,它的重力比较大,不容易携带。而流速减慢,沉积的物质颗粒较小,黏土颗粒最小,故Q2水流速度最缓,B正确。
9.读世界某区域大洋环流示意图可知,左图中的乙洋流位于北半球,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是寒流。北半球纬度越高,水温越低,右图中③④位于北半球,①②位于南半球,A、B排除;由于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可判断由图中③为寒流、④为暖流,C正确、D排除。故选C。
10.读世界某区域大洋环流示意图,根据海陆轮廓判断甲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该洋流的形成主要与西风带有关,B正确;因为甲洋流是暖流,可以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造成沿岸地区冬季多海雾,影响航运,A、D错误;沿岸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C错误。故选B。
【答案】11. B 12.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天然河道供水能力更强,A错误;城市渠化现象,通过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原来蜿蜒多变、流动缓慢的天然河流,改造成为外形归顺、水流顺畅的人工河道,以达到稳定河势,加大过流能力,尽快宣泄洪水的目的,能及时排除地表积水到渠中,增强排污排涝能力,B正确;城市渠化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增强河道排水能力,但一般没有航运能力,C错误。城市渠化并不具备很强的观赏性,因此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A错误;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净化加快,B错误;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C正确;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D错误。故选C。
【答案】13. D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气候变暖,海面上升,海岸线向陆地延伸。反之气候变冷,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读图,图中中全新世古海岸线较早全新世古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现代海岸线较中全新世古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这说明自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先暖后冷。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海水热膨胀,极地冰川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冷,海平面将会下降,从而导致海岸线的变化。所以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D正确。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不是海岸变迁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答案】15. B 16. D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条件不同,导致对桥梁建设的难度、造型、风格的选择都有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差异,桥梁最早的功能特性都是实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使桥梁打上时代文化的烙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酒桥建在江南水乡环境中,要考虑行船、防洪等因素,A错误;风雨桥为建在河流上连接两岸侗寨(贵州)的桥,现在已成为旅游景观,B错误;卢沟桥建在北方平原环境,已经由交通设施转变为旅游景观,C错误;铁索桥建在西南峡谷环境中,D正确;故选D。
17.【答案】(1)地处高纬度,有部分地区在北极圈以北,冬半年,夜很长,昼很短,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
(2)挪威东高西低,河流向西流。从分水岭到海岸线距离短,相对高度大,超过1000米,坡度陡峭;导致挪威的河流短小,落差大,流速快等。
(3)气候特点: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原因:乙地位于背风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明显。
18.【答案】(1) ①. 极昼 ②. 昏 ③. 北温带
(2) ①. 乙 ②. 18 ③. 120°W
(3)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北纬80°-90°出现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南昼越短,南纬80°-90°出现极夜。
(4)从今日至6.22日,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6.22前后达到最大;从6.22日向后,太阳高度角逐渐降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晨昏线图为基础,考查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信息的提取和解读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此时为5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图中的虚线有白昼过渡到夜晚,所以为昏线。甲的纬度为60°N,地处北温带。
【小问2详解】
地球自转速度赤道地区最大,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乙位于赤道,纬度最低,所以自转线速度最大的为乙。乙处被昏线穿过,时间为18点。太阳直射的经线为12点,已知乙处为18点,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12时所在的经线为120°W。
小问3详解】
此时为5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为80°N,北纬80°-90°出现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南昼越短,南纬80°-90°出现极夜。
【小问4详解】
此时为5月,6.22日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6.22日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步南移,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角逐步降低。
19.【答案】(1)受来自于太平洋的盛行西风影响,携带大量水汽;登陆后受地形抬升,产生较为丰富的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増湿。
(2)B地多于C地。B地纬度较高,受西风控制时间更长,年降水量更大。
(3) A<B<C 三地冬季都受西风控制,冬季降水量相当,而随着三地纬度升高,受西风控制时间更长,年降水量更大,故冬雨率降低。
【分析】本大题以“美国西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美国降水类型及成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区域综合认知的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位置、环流、地形、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A地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东海岸,受来自于太平洋的盛行西风影响,携带大量水汽;且A地东侧为山地地形,受地形抬升,来自海洋的水汽产生较为丰富的地形雨;同时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增温増湿,降水更充足。
(2)B、C两地同受中纬西风带控制,气候类型相同,但是B地纬度较高,西风带带来的充足水汽对其降水的控制时间更长、降水量更多,所以降水量B地更多。
(3)根据所学知识,西风带能在冬季带来充足的水汽,从而影响区域降水以冬雨型为主;结合题干可知A、B、C三地冬季都受西风控制,冬季降水量相当,但是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大约位于南、北半球的纬度35°~65°之间的区域,随着三地纬度升高,受西风控制时间更长,年降水量更大,故三地冬雨率大小排名为:A<B<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高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考),共1页。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部分校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