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9)课内文言文阅读——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

    (9)课内文言文阅读——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第1页
    (9)课内文言文阅读——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第2页
    (9)课内文言文阅读——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9)课内文言文阅读——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9)课内文言文阅读——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2年湖南株洲】阅读,【2022年湖南娄底】文言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课内文言文阅读——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
    1.【2022年北京】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达官显贵 B.洛阳纸贵 C.物以稀为贵 D.春雨贵如油
    (2)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3)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材料二
    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
    (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
    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①____”。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②____”。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2022年天津】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B.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
    C.良多趣味 良:甚,很 D.林寒涧肃 肃:严肃,严厉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B.至于夏水襄陵 C.清荣峻茂 D.空谷传响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2022年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如上石何 安求其能千里也
    B.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D.惧其不已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2)下列对各句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 B.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判断句)
    C.帝感其诚。(被动句) 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愚公“聚室而谋”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在大家“杂然相许”后才信心大增。
    B.智叟作为旁观者,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既傲慢又武断。
    C.选文第一段极言山之高大,是为下文写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衬托愚公决心之大。
    D.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4)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愚公”中的“公”是敬称;“智叟”中的“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B.选文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愈加突显,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形象到最后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文中的“孀妻弱子”除了与“智叟”形成对比外,还突出了愚公移山鲜有人助,势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
    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4.【2022年广东广州】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知其善也 陈康肃公善射
    B.然后能自反也 窥谷忘反
    C.女有归 一屠晚归
    D.是谓大同 是非木柿
    (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引《兑命》佐证了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互相促进。
    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都能够安居乐业。
    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为了自己。
    D.甲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了整齐铺排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5.【2022年海南】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duān) B.飞漱其间(sù) C.饮少辄醉(zhè) D.觥筹交错(gōng)
    (2)给下列加粗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沿溯阻绝( ) ②绝谳多生怪柏( )
    绝:A.隔断 B.独一无二 C.极(高) D.气息中止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②临溪而渔( )
    临:A.到 B.居高面下 C.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6.【2022年四川成都】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调素琴 素:不加装饰的
    B.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C.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D.衡于虑 衡:平衡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思而不学则殆
    B.何陋之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舜发于畎亩之中 所恶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7.【2022年重庆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是“⺮”,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
    B.“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
    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
    D.“隶而从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
    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
    (4)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对《小石遭记》的分析?请简要评析。
    【链接材料】
    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
    (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三》)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22年重庆B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粗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艸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
    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
    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的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
    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
    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
    (4)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
    曲池荷
    卢照邻①
    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9.【2022年湖南株洲】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对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阙处 阙:同“缺”,缺口
    B.①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①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 ②素湍绿潭 素:素雅
    D.①林寒涧肃 肃:肃杀 ②属引凄异 引:延长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①第二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_______的特点;②第三、四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________”和“_______”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10.【2022年湖南娄底】文言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教然后/知困 D.今齐地方/千里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光下澈(清澈) B.可百许头(可以)
    C.凄神寒骨(凄凉) D.佁然不动(……的样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
    B.第①段开头寥寥数语便颇有情致地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的位置、环境,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作者探幽的浓厚兴味。
    C.文章②③④三段中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对小石潭周围的景物进行了细致描绘,渲染出幽僻凄清的氛围。
    D.柳宗元在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寓情于景,奇丽的小石潭风光中始终流淌着喜悦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永州山水的热爱。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小石潭本是永州一无名小潭,却因柳宗元诗情画意的笔调而闻名古今。结合全文说说柳宗元描写山水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11.【2022年湖南湘潭】文言文段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1)下列选项中加粗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得兼 风雨兼程 统筹兼顾
    B.不为苟得 一丝不苟 苟全性命
    C.人之所恶 深恶痛疾 褒善贬恶
    D.可以辟患 不以物喜 严阵以待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文段中蕴含着一个人生准则,请你概括出来。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准则的理解。
    12.【2022年湖北十堰】读文言文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选项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皆良实 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B.陟罚臧否 陟:赞扬
    C.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D.危急存亡之秋 秋:时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先阐述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接着陈述不利处境,最后提出三条建议。
    B.诸葛亮以先帝叹惜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意在劝谏刘禅赏罚分明。
    C.选段语言华丽,言辞间充满殷切期望,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
    D.选段在谈论形势、提出建议中,表达作者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4)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阅读《出师表》选段与链接材料,分别说说诸葛亮、文天祥、欧阳修的选择。
    【阅读链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渝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①,谓如公者②,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③,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④。功名成就,不居而去⑤,其出处进退⑥,又庶乎⑦英魄灵气,不随异物⑧腐散,而长在乎箕山⑨之侧与颍水⑩之湄。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注释】①后事,身后之事。这里指老皇帝死后王位继承之事。②谓如公者,(宋仁宗)说像先生这样的人才。③指顾:手指目盼,比喻行动迅速。④千载而一时:千载难逢的大事,一下子就得以决断了。⑤不居而去:不以有功自居,而是请求退职而去。⑥山外进退:从出官职,到民家隐处。⑦庶乎:大概,几乎。⑧异物:肉体、尸体。⑨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⑩颍水:颍河,源头在登封县境内的颍谷。
    13.【2022年四川内江】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句子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欲穷其林(尽) 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C.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D.处处志之(记号)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真无马邪
    D.闻之,欣然规往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语言精练、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语句盛新图定为成高,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用借代手法,用“黄发”代指青年,“垂髫”代指孩子。
    C.文章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二者在文中相得益彰,交融得天衣无缝。
    D.文章讲述了一个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借此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4)翻译下面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4.【2022年四川凉山州】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1)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选文是诸葛亮呈给刘禅的表。
    B.选文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
    C.诸葛亮首先向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三条建议。
    D.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B.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C.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D.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
    (2)B
    (3)①见其大而忘其小;②使人皆乐(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辨析。“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是“显贵”。A项,显贵;B项,价格高;C项,宝贵;D项,价格高。故答案选A。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这句话的意思。结合语境可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强调了在坚守义的条件下,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的生活也很有乐趣。然后分析所给选项可知,A项强调读书的乐趣;C项强调健康饮食、劳逸结合对心情的影响;D项强调艰苦的物质生活可以使人获得乐趣。三项与句意都不相符。故答案选B。
    (3)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材料一中,周敦颐先描述了颜回的生活状态,接着提出“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的问题,然后进行了解答,即颜回“见其大而忘其小”,因而心中安定而满足,不在乎富贵贫贱。考生据此不难写出第①空的答案。材料二中,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以天下为重而不顾个人忧乐,他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而“使人皆乐”。考生据此填写第②空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富贵,是人们所喜爱的。颜回不爱、不求(富贵),却乐于贫穷,这是什么心理呢?天地间有极珍贵极可爱的东西可以追求,而这是与富贵不同的,(颜回)见到大的(即高尚的道义)而忘掉小的(即富贵)。见到这大的便心中安定,心中安定就没有不满足的了。没有不满足的,那么处于富贵和处于贫贱就是一样的了。
    材料二
    当初,范文正公还没有显贵的时候,已经想要担当天下的重任,(他)曾经说:“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为别人的忧虑而忧虑,而且想要免除别人的忧虑,使人们都快乐,这样之后与他们一同快乐。
    2.答案:(1)D
    (2)A
    (3)D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辨析。D项,“肃”是“肃杀,凄寒”的意思。
    (2)本题考查辨析通假字。A项,“阙”,同“缺”,“空隙、缺口”的意思。
    (3)本题考查辨析文意。D项,抓住文中的“至于夏水襄陵”“春冬之时”“每至晴初霜旦(秋)”可知,文章并非“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3.答案:(1)D
    (2)B
    (3)A
    (4)C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不同,副词,表示反问/代词,指千里马;B.不同,顽固/巩固;C.不同,愁/使……劳苦;D.相同,停止。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式辨别。ACD.正确;B.有误,这是一个陈述句,不是判断句。故选:B。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有误,愚公“聚室而谋”时用的不是疑问语气,说明他对移山心里有底,需要通过大家的努力来把山移走;BCD.正确。故选:A。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孀妻弱子”除了与“智叟”形成对比外,还突出了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连小孩也欣然参与。故选:C。
    4.答案:(1)D
    (2)选举有才能的人(为大家服务),讲究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A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善:好处/擅长;B.反:反省/同“返”,返回;C.归:归宿/回来;D.是:这/这。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与,同“举”,推举,选举。信,诚信。修,培养。句意:选举有才能的人(为大家服务),讲究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有误,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与现在的理解不一样,现在的理解“教”“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即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其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BCD.正确。故选:A。
    5.答案:(1)D
    (2)①A;②C;①B;②A
    (3)①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②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4)【甲】示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乙】示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辨析。A项,duān—tuān;B项,sù—shù;C项,zhè—zhé。
    (2)本题考查文言词义辨析。第题,“沿溯阻绝”的意思是“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绝”应取“隔断”的意思;“绝献”的意思是“极高的山峰”,“绝”应取“极(高)”的意思。第题,“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的意思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应取“居高面下”的意思;“临溪而渔”的意思是“到溪边钓鱼”,“临”应取“到”的意思。考生据此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选项即可。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把握语段整体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文内容理解句意,并力求以直译为主。翻译时要做到字字落实,文从字顺,不能只翻译大概而不求精准,特别是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要翻译到位。如第①题要注意“虽”“奔”“疾”等词的意思,第②题要注意“意”的意思。
    (4)本题考查对写法的把握。作答时,首先疏通【甲】【乙】两文的大意,然后逐句分析,从中找出既描写了动态景物又描写了静态景物的句子,摘录出来即可。
    6.答案:(1)D
    (2)A
    (3)D
    (4)B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BC.正确。D.有误,句意:思虑阻塞。衡,同“横”,阻塞。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则:就/就;B.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的;C.于:从/比;D.而:表并列/表转折。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以,用。动,使……震撼。曾,同“增”。句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故选:D。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甲文写作者身居陋室,安贫乐道。故选:B。
    7.答案:(1)D
    (2)①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②(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3)B
    (4)概括:不写尽不游尽(或留白、言已尽而意无穷)。
    评析:赞同、不赞同或部分赞同均可,紧扣文本合理评析。
    示例一: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所见之景极多,但作者只写了溪身和岸势(或作者只写了潭西南方向之景,未写其他方向之景),这就是不写尽;潭上不久坐一段,作者游了小石潭之后,即无心再游,这就是不游尽。
    示例二:不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见溪流却不知其源,这应是不游尽;潭上不久坐一段,只写了对环境的感受,未写内心的贬谪之愁,这应是不写尽。
    示例三:部分赞同。评析参照示例一、示例二的答案处理。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隶而从者”和“择其善者而从之”的“从”意思不同,前者为“跟随”,后者为“学习”。故D项理解有误。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语境原则,即将句子放到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切忌断章取义;二是直译原则,即尽量做到字字落实,要牢记统编教材推荐的“留”“替”“调”“补”“删”五字翻译法,准确翻译句中的实词,尤其是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存在活用现象的词等。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也要翻译到位。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项,应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C项,“闲适宁静”理解错误,应为“孤凄悲凉”;D项,“斗折蛇行”是写溪身,“犬牙差互”是写岸势。
    (4)本题考查观点概括以及内容分析。作答第一问,一定要疏通链接材料大意。链接材料首句点明观点,即“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第二句对观点进行阐述;第三句以《小石潭记》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由此可知,应锁定第一句来概括观点,如可将观点概括为“不写尽不游尽”。作答第二问,要在理解“不写尽妙景”“不游尽妙境”的基础上,联系《小石潭记》第③④段内容,具体分析哪些是“不写尽妙景”,哪些是“不游尽妙境”;然后判断画线句分析是否恰当,进而阐述理由。
    8.答案:(1)B
    (2)①(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污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娇艳。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3)A
    (4)描写的内容不同:选文描写了莲的外形、姿态和气质;(答到其中1点即可)链接材料描写了荷叶的形状。
    表达的情思不同:选文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和对君子人格的追求;链接材料表达了对莲凋零的担忧和对自己命运的担忧。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不蔓不枝”的意思是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这里的“蔓”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横生藤蔓。故B项表述有误。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遇到省略句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此外,还要注意关键词要翻译到位,本题中要重点关注“染”“涩”“涟”“妖”“之”“鲜”“闻”等字词的翻译。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意思是“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着”,据此可知该句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故B项“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表述错误。“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以莲自况,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故C项“坚强不屈”说法有误。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世人追名逐利的现象,故D项“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说法有误。
    (4)本题考查古诗文对比阅读。结合所学可知,《爱莲说》第一段“予独爱莲……不可亵玩焉”描写了莲的外形、姿态和气质,第二段通过对莲、菊和牡丹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和对君子人格的追求。链接材料中,“浮香绕曲岸”写出了莲的香气,“圆影覆华池”写出了荷叶的形状。“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表达了对莲凋零的担忧,结合注释中作者的人生经历,可知作者也借莲表达对自己命运的担忧。考生据此不难作答。
    【参考译文】
    曲池荷
    荷花清幽的香气萦绕在曲折的堤岸,圆圆的荷叶覆盖着美丽的池子。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你来不及饱赏荷花,花就凋零了。
    9.答案:(1)C
    (2)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3)湍急;清荣峻茂;林寒涧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BD.正确;C.有误,奔,飞奔的马。素:白色。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自,如果。亭午,正午。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文章第二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了夏水湍急的特点;第三段中“清荣峻茂”和第四段中“林寒涧肃”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10.答案:(1)B
    (2)D
    (3)D
    (4)①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
    (5)作者描写小石潭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①移步换景。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②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动静结合。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③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④侧面描写,烘托景色。第二段无一字写水,却将水的清澈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A.有误,正确停顿为“伐竹/取道”;B.正确;C.有误,正确停顿为“教/然后知困”;D.有误,正确停顿为“今齐地/方千里”。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解释。A.有误,正确解释为穿透;B.有误,正确解释为大约;C.有误,正确解释为使……凄凉;D.正确。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本文作者在一开始有欣赏美景的愉悦,但氛围最终出发了作者心头的忧愁,流露出孤寂抑郁之情。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句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重点词:以,因为;居,停留。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描写小石潭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①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②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冽”“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③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全文不满200字却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所以说这篇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精品。④侧面描写,烘托景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运用侧面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11.答案:(1)B
    (2)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3)准则:舍生取义。
    理解:生命是珍贵的,当面对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要坚守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在新的时代也要见义勇为,勇于坚持正义的事业,做于人于国有益的事。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兼:同时占有几样东西或进行几件事情/兼:同时占有几样东西或进行几件事情/兼:同时占有几样东西或进行几件事情;B.苟:苟且偷生/苟:马虎/苟:苟且偷生;C.恶:厌恶/恶:厌恶/恶:坏;D.以:用/以:因为/以:来。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是,这。皆,都。丧,丧失。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能力。根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文段中蕴含的人生准则是:舍生取义。通俗地说,就是为了正义,为了信仰而放弃或者是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了正义事业,为维护正义事业而不怕牺牲生命。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舍生取义精神,对于引导人们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与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生死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正如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但到底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彰显信仰追求,体现精神境界,检验气节品质。
    12.答案:(1)B
    (2)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3)D
    (4)诸葛亮选择的是“兴复汉室”,为国尽忠。文天祥选择的是视死如归、舍生取义。欧阳修选择的是功成身退、淡泊名利。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CD.正确。B.有误,句意:晋升、处罚、赞扬、批评。陟,晋升。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远,疏远。此,这。所以,……的原因。句意: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有误,诸葛亮先陈述不利处境,接着阐述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最后提出三条建议。B.有误,诸葛亮以先帝叹惜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意在劝谏刘禅亲贤臣,远小人。C.有误,选段语言整齐,句式工整,言辞间充满殷切期望,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也切合长辈口吻。D.正确。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出师表》中诸葛亮先陈述不利处境,接着阐述蜀国当时的有利条件,最后提出三条建议,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和“兴复汉室”的决心。《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表达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祭欧阳文忠公文》中欧阳修“功名成就,不居而去”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高洁志趣。
    13.答案:(1)D
    (2)A
    (3)B
    (4)(他们)说自己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解析:(1)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D.句意: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故选D。
    (2)此题考查的是虚词的意义。A.都是“……的样子”;B.副词,竟然,居然/判断动词,是;C.代词,他语气词,加强诘问语气;D.代词,指这件事/助词,的;故选A。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B.“黄发”代指“青年”理解有误。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故选B。
    (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句中:云:说。先世:祖先。率:率领。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同乡(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复:再,又。
    14.答案:(1)C
    (2)D
    (3)B
    解析:(1)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A.“开张”古义是扩大,今义是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B.“异同”古义是不同,今义是不同和相同;C.“和睦”古今义相同,团结和谐;D.“痛恨”古义是痛心、遗憾,今义是极端憎恨或悔恨;故选C。
    (2)D.“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有误。“亲贤远”是文章的主旨所在。③④⑤段重点论述了“亲贤远”。故选D。
    (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今,现在疲弊,民生凋敞,困苦穷乏。此,这。诚,确实,实在。秋,时候A.“今”、“秋”解释有误;C.“今”、“疲弊”解释有误;D.“疲弊”、“秋“解释有误;故选B。
    参考译文:
    ①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土们奋不顾身,这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想要报答陛下。陛下你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过分地看轻自己,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②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为非作歹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④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从前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⑤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相关试卷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6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比较:

    这是一份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6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比较,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4文言文阅读——课内篇目:

    这是一份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4文言文阅读——课内篇目,共36页。

    (10)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

    这是一份(10)课外文言文阅读——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2年湖南株洲】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