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议题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学设计一、课时安排本框内容比较简单,故本框建议安排1课时。二、基本思路:本课以敦煌的莫高窟的历史为载体,探寻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交融四、教学过程本框设计可分为三大部分:一、导入: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立敦煌郡。敦者,大也;煌者,盛也。盛大辉煌,是为敦煌季羡林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问题: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边,远离四大文明中心,大漠孤烟,那么,是什么让一个沙漠之城成为盛大辉煌的敦煌呢?二、议题一:敦煌,因何而“敦”——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播放视频《从希腊到敦煌》,提出具体议题 :观看视频议一议 视频中能够直接看到的文化体系有几种? 敦煌为何从边陲沙漠小城一跃为文化重镇? 敦煌的历史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启示? 视频从佛祖的雕塑讲起。最开始的时候,由于释迦摩尼不主张设立偶像,所以,佛祖圆寂后,他并没有雕塑流传于世。后来希腊入侵东方,所希腊的雕刻艺术传到了印度,印度的佛教徒按照自己心目中圣人的形象雕刻了佛祖的具体形象。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初的佛祖雕像带有明显的希腊风格,这就是文化交流的结果。后来,印度佛教徒结合他们修行的石窟和巨大的石像,创立了石窟艺术。这种艺术通过丝绸之路经中国和印度的佛教信徒得以传到敦煌。敦煌因此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沙漠小城一跃成为多种文明交流的艺术中心。各种文化,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在交流借鉴中创新发展。这说明文化交流构成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也解释了敦煌为何从边陲沙漠小城一跃为文化重镇。这里要结合课本小字做一下拓展 古时候,无论是东来西去,600多公里的路上,只有一个敦煌可以补充饮水和给养,为接下来的行程做足准备。当滞留在敦煌的商人和货物越来越多,作为丝绸之路交通枢纽的敦煌,逐渐走向繁华。伴随着贸易而来的,除了各种肤色的人群、各色各样的商品,还有不同的宗教、语言、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和生产技术,敦煌成为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和谐共生的乐土。从中我们可以拓展知识: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各种各样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承接敦煌的丝路文化传承,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维护各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交流互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排斥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二、议题二:敦煌,又因何而“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播放视频《盛唐的文化交融》,提出具体议题 : 敦煌莫高窟为何能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坐巅峰? 这对今天的文化发展有何启示? 视频介绍了从十六国开始,敦煌就成了各种文明交流的中心,借助石窟艺术,各种文化交流碰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这种形式,经北凉传给北魏,再由北魏传承给隋唐。到了盛唐时期,在武则天利用佛教加强统治的历史背景下,石窟艺术在敦煌得以繁盛,并出现回流现象。石窟艺术,不再是西亚和印度风格为主,而是融合了中原艺术,具有中原人间烟火气,这标志着石窟艺术完成了中西融合,形成独特的中国风格石窟艺术。这充分说明,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敦煌石窟艺术,是融合各民族文化的成果,所以,文化即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通过文化交融,相互借鉴,增强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因此,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核心素养,自主探究,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获奖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论基础和依据,课标要求,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体系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