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6893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36893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人教部编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解诗句,感受其美,比较阅读,发现特点,模拟情景,巩固所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解析本课由3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前两句诗写景,大意是: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这两句诗写出了不同天气下西湖的景色。“潋滟”“空蒙”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晴方好”“雨亦奇”写出了诗人对西湖不同美景的赞叹。后两句与前两句照应,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水。在作者的眼里,西湖就像西施一样, 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是晴是雨,都神韵独待。“总相宜”既写出了西施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也写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前两句诗的大意是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后两句诗的大意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教学内容《饮湖上初晴雨后》《望洞庭》教学目标1.用统整的方法学习《饮湖上初睛后雨》《望洞庭》,发现其特点。2.想象诗境,会用自己的话说“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感受湖光山色的壮美。3.创设各种情景,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并背诵古诗。难点:能说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承接前课,读通全诗(一)回顾学法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想象画面体会感情(二)读准字音1.检验书上的生字新词。2.讲解多音字“抹”和“磨”(三)解释课题注意“饮”字位置。(四)巩固生字讲解“初”字(五)读通诗句二、理解诗句,感受其美(一)依题猜诗,感受画面题目上提到“先晴后雨”,那西湖的晴天是什么样的?雨天又是什么样的?(二)听句猜诗,聚焦比喻1.根据老师说的话猜一猜是哪一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把这首诗改成“欲把西湖比孔子”好不好,为什么?(三)看图猜诗,直译诗意观察图片,对应的是哪首诗里的哪一句?同时想想这句诗的诗意是什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四)看画猜诗,体会情感 观察老师画画,仔细想一想,是哪一首诗的哪一句诗?为什么?(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样的联想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三、比较阅读,发现特点1、山水之景2、运用比喻3、借景抒情四、模拟情景,巩固所学 个人追逐赛(1)你说我猜:“遥望洞庭山水翠”的前一句?2.攻擂资格赛(1)诗句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西子”指?杨玉环 B.西施 C.貂蝉(2)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镜”指的是?A.西湖 B.铜镜 C.洞庭湖3.擂主争霸赛(1)请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七言宋诗。 淡妆浓抹总相宜。浓总子山妆欲西相淡宜抹水 五、板书设计晴方好 雨亦奇 景↓比西子 情总相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