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4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上学期第次考试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及物质成分的选项,正确的是( )

    ①钙离子、葡萄糖 ②血红蛋白、呼吸酶 ③血浆蛋白、神经递质 ④CO2、激素
    A. 甲;①②④ B. 乙;①②③ C. 丙;①③④ D. 丁;②③④
    2. 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晶体渗透压
    B. 营养不良导致手脚肿胀的患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C. 葡萄糖、血浆蛋白、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D. 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
    3. 如图所示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⑤中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多,所以⑤的渗透压高于②和④
    B. 体液⑤中的氧气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6层生物膜
    C. 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⑤中与NaHCO3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D.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②和④
    4.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突触前膜本质上属于细胞膜,分泌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5.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媒介”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B. 该“媒介”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 该“媒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 该“媒介”pH的相对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6. 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无氧呼吸产物可使血浆pH显著下降
    B.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只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
    D.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
    7. 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①②属于神经纤维
    B. 该神经元有多个突触
    C. 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只有神经元
    D. 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冲动沿神经纤维传播
    8. 下列成语和人的神经活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A. “出口成章”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B. “气喘吁吁”主要与下丘脑调节有关
    C. “踉踉跄跄”主要小脑调节异常
    D. “过目成诵”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
    9. 下面分别是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和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由细胞体、长的树突、短的轴突共同构成
    B. 只要刺激神经元,神经元均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C. ③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D. 完整的反射弧一般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组成
    10. 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逃生反应的部分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警报声感受器X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肌肉收缩逃生
    A. 警报声感受器X位于人体肌肉内
    B. 若传出神经受损,听不到警报声
    C. 逃生反应有多个神经中枢参与
    D. 若传出神经受损,不影响肌肉收缩
    11. 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参与
    B. 图中①④⑤构成突触,其中④突触后膜
    C. 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 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
    12. 吃到梅、看到梅和谈到梅时唾液分泌增加,这3种情况分别属于( )
    A. 都是非条件反射 B. 都是条件反射
    C.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D. 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13. 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  )。
    A. 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B.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 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D. 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
    14. 如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能表示信息在突触中传递方向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④②③ D. ⑤②③
    15. 某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①~⑥为基本结构,a与b为可测膜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在实验前后细胞始终保持活性,反射弧的结构保持正常状态,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刺激①后,引起⑥收缩的因素为神经递质
    B. ③处可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C 分别刺激②和⑤,a、b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相同
    D. ④为突触,其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
    16. 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
    A. 体液调节是激素调节的基础 B. 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C.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D. 激素调节包含体液调节
    17. 如图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分泌细胞分泌物靶细胞
    A. 靶细胞不可能是分泌细胞
    B. 内分泌细胞可能是神经细胞
    C. 分泌物在靶细胞中起催化作用
    D. 分泌物组成靶细胞的结构
    18. 如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结构X、Y分别是垂体和下丘脑
    B. 人体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 ①和②的含量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D.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影响①和②的含量
    19. 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细胞,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乙分别是胰岛细胞、肝脏细胞
    B. 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 激素a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D. 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
    20. 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 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 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 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21. 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舒张
    B. 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 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 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
    22. 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无关的生理功能是( )
    A. 胆汁分泌增加 B. 胃肠蠕动加快 C. 支气管扩张 D. 瞳孔孔收缩
    23. 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只能接受神经信号的刺激,不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
    B. 进食后,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
    C. 寒冷刺激下,激素Ⅱ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D. 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含量下降
    24. 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者都是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
    B. 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 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
    D. 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25. 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丙是图乙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突触后膜上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 图丙中a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C. 图丙中物质a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 图丙的b与a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
    26. 如图①~③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
    B. ②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细胞
    C. ③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肌细胞
    D. 三种方式中,②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
    27. 下列有关人体和动物激素及其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碘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
    B. 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在寒冷环境中会出现产热量急剧增加的现象
    C. 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人体是否患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D. 男运动员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会造成自身分泌的雄性激素相对减少
    28. 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中神经纤维没有接受刺激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
    B. 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
    C. 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
    D. 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由Na+内流形成的
    29. 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 属于神经调节
    B. 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直接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则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激素
    C. 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
    D. 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30. 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 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 阻断了部分K+通道
    C. 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 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
    31. 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B. 兴奋传导过程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C. 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
    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定
    32.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B. 血常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C. 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
    D. 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33. 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示意图,在反射弧左侧的神经纤维细胞膜外表面连一电流计。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处的神经元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B. 刺激b点引起③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
    C. 分别刺激a点和b点,电流计指针均可发生偏转
    D. 刺激a点,①②③和b点均可产生兴奋
    34. 下列关于常见动物激素或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B. 垂体中具有多种不同功能的内分泌细胞
    C. 醛固酮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
    D. 下丘脑和垂体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
    35. 下图是人体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及其相关调控关系的模式图,图中X、Y表示相应内分泌器官,序号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是下丘脑
    B. ②是促甲状腺激素
    C. ③对X、Y的作用为反馈调节
    D. ④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36.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B.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
    37. 硝酸甘油(C3H5N3O9)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药,是预防和紧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舌下黏膜薄且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硝酸甘油在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并释放NO,使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关于上述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时,尽可能坐好,因为硝酸甘油会使某些人的血压急剧下降,可能会造成跌倒危险
    B. NO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由突触前膜胞吐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C. 在惊恐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能够加快呼吸、加速心跳与血液流速,可见NO和肾上腺素对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收缩状态的调节结果一致
    D. 心肌供血不足是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推测心肌缺血时疼痛的发生,可能是心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刺激心脏神经导致的
    38. 如图为人体水平衡调节机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中的B、C分别为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B. 图示A是由垂体分泌的,并通过体液运送才能发挥作用
    C. 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在脑干
    D. 由图可知通过调节水的来源和去路可以维持水的平衡
    39. 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B. 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C. 如果给丙组小鼠饲喂胰岛素,也会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会恢复正常
    D. 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40. 任氏液是一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共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另外还含钾离子、钙离子等其它离子。在任氏液中培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微电极插入神经细胞,可记录该细胞的动作电位,如图所示,a、b、c、d为曲线上的点。研究小组进行下述两个实验,实验一:在任氏液中加入四乙胺(一种阻遏钾离子通道的麻醉药物);实验二:降低任氏液中钠离子浓度,其它条件不变。两实验均测定动作电位的发生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获得的动作电位,从c到d速度减慢
    B. 实验一中,内外两侧均不会产生局部电流
    C. 实验二获得的动作电位,c点膜电位会降低
    D. 实验二中,有可能检测不到动作电位产生
    三、非选择题
    41. GLP-1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即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的情况下,GLP-1才发挥降糖作用,而在血糖水平正常时,则不会使其进一步降低。肠道进食可以促进入体整个肠道内GLP-1的分泌,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1)GLP-1分泌后,一方面在促进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同时还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肝脏分泌激素FGF21抑制__________________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该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开发的新一代降糖药物索马鲁肽是GLP-1的类似物,有口服片剂和注射针剂两种。实验发现:同样的治疗效果,注射用药量是口服用药量的1/10。推测口服疗效低于注射疗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索马鲁肽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与传统降糖药相比,索马鲁肽这类降糖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42. 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虹吸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可在图中________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
    (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_________。
    (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向海兔的尾部施加一个强电击,再轻触它的虹吸管(喷水管),将诱发一个更强烈的缩鳃反射,且在刺激后几分钟之内,只要轻触它的虹吸管,都会引发更强烈的缩鳃反射,即产生了“短时记忆”;如果向海兔的尾部多次重复施加强电击,引发强缩鳃反射的反应可以持续一周,即产生了“长时记忆”。图2为两种记忆的形成机制,请分析回答如下问题:

    ①两种记忆的形成都是由于电击海兔尾部会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5-TH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环腺苷酸,继而激活了__________,从而促进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大量释放,使缩鳃反射增强。与短时记忆的形成不同的是,在重复刺激下,蛋白激酶A促进CREB-1基因的表达,导致____________的形成,从而形成了长时记忆。
    ②连续给海兔40个刺激会诱发习惯化,但只能持续一天。如果每天给10个刺激,连续4天,习惯化效应就能持续一周。训练中间穿插一些休息,能促进长时记忆建立。人类的记忆形成与上述机理相似,若要产生长时记忆,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


    高二上学期第次考试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及物质成分的选项,正确的是( )

    ①钙离子、葡萄糖 ②血红蛋白、呼吸酶 ③血浆蛋白、神经递质 ④CO2、激素
    A. 甲;①②④ B. 乙;①②③ C. 丙;①③④ D. 丁;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叫做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详解】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双向箭头,甲和乙错误;组织液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因此,丙正确,而丁错误;钙离子、葡萄糖属于内环境,①正确;血红蛋白、呼吸酶属于细胞内物质,不属于内环境,②错误;血浆蛋白、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成分,③正确;CO2、激素属于内环境成分,④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根据题意作答。
    2. 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晶体渗透压
    B. 营养不良导致手脚肿胀的患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C. 葡萄糖、血浆蛋白、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D. 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分析】1、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与组织液或淋巴比较,血浆中蛋白质较多、无机盐的含量较少,因此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或淋巴的晶体渗透压,A错误;
    B、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导致手脚肿胀患者,血浆蛋白高有利于组织液中的水分排出,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B正确;
    C、葡萄糖、血浆蛋白和Na+等都是血浆中的物质并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C正确;
    D、人体内环境渗透压有利于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D正确。
    故选A。
    3. 如图所示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⑤中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多,所以⑤的渗透压高于②和④
    B. 体液⑤中的氧气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6层生物膜
    C. 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⑤中与NaHCO3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D.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②和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①是毛细血管,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
    【详解】A、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⑤中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多,但⑤的渗透压与②和④相当,A错误;
    B、⑤血浆中的O2进入③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被利用,至少要通过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细胞膜+线粒体的2层膜),共5层膜,B错误;
    C、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⑤血浆中,血浆中NaHCO3与之发生中和作用,使pH基本稳定,C正确;
    D、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由②组织液形成的,D错误。
    故选C。
    4.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突触前膜本质上属于细胞膜,分泌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正确;
    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
    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
    D、突触前膜分泌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5.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媒介”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B. 该“媒介”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 该“媒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 该“媒介”pH的相对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
    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胞内酶、消化酶以及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等。
    3.内环境稳态的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该“媒介”指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A正确;
    B、该“媒介”指内环境,但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该“媒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
    D、内环境中pH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D正确。
    故选B。
    6. 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使血浆pH显著下降
    B.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只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无关
    D.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可表示体液调节,B可表示免疫调节,C可表示体温,D可表示血糖或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出现下列情形,稳态会遭到破坏: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通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pH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C错误;D、据图分析,A可表示体液调节,B可表示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D正确。故选D。
    7. 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①②属于神经纤维
    B. 该神经元有多个突触
    C. 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只有神经元
    D. 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冲动沿神经纤维传播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
    【详解】A、图中①属于树突,②属于神经末梢,A错误;
    B、该神经元有多个树突,但只有一个轴突,B错误;
    C、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还有胶质细胞,C错误;
    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冲动沿神经纤维传播,D正确。
    故选D。
    8. 下列成语和人的神经活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A. “出口成章”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B. “气喘吁吁”主要与下丘脑调节有关
    C. “踉踉跄跄”主要是小脑调节异常
    D. “过目成诵”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出口成章”涉及到的语言区是S区,而S区位于大脑皮层上,A正确;
    B、“气喘吁吁”与呼吸中枢有关,而呼吸中枢在脑干,B错误;
    C、小脑与躯体平衡有关,“踉踉跄跄”主要是小脑调节异常,C正确;
    D、“过目成诵”属于学习及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9. 下面分别是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和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由细胞体、长的树突、短的轴突共同构成
    B. 只要刺激神经元,神经元均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C. ③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D. 完整的反射弧一般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感受器、突触、效应器。
    【详解】A、神经元由细胞体、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长的轴突共同构成,A错误;
    B、神经元受到适宜且一定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而非有刺激即可,B错误;
    C、连接①出的神经上含有神经节,故①为感受器,③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C正确;
    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组成,D错误。
    故选C。
    10. 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逃生反应的部分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警报声感受器X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肌肉收缩逃生
    A. 警报声感受器X位于人体肌肉内
    B. 若传出神经受损,听不到警报声
    C. 逃生反应有多个神经中枢参与
    D. 若传出神经受损,不影响肌肉收缩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详解】A、警报声感受器X位于人的耳蜗中,A错误;
    B、由题图可知,若传出神经受损,不影响听觉,B错误;
    C、由于题图可知,逃生反应有大脑皮层和脊髓等神经中枢参与,C正确;
    D、由于题图可知,传出神经受损,影响肌肉收缩,D错误。
    故选C。
    11. 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参与
    B. 图中①④⑤构成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
    C. 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 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兴奋在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即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其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换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在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之间或与腺体细胞之间也存在突触。
    【详解】A、图中①—⑤分别表示突触前膜、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存在于③突触小泡中,它以胞吐的方式释放需要②线粒体供能,A正确;
    B、图中①④⑤构成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B正确;
    C、兴奋在突触处的转换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突触后膜处的转换形式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
    D、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某些腺体细胞,D正确。
    故选C。
    12. 吃到梅、看到梅和谈到梅时唾液分泌增加,这3种情况分别属于( )
    A. 都是非条件反射 B. 都是条件反射
    C.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D. 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答案】C
    【解析】
    【分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详解】人吃酸梅分泌唾液是人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不在大脑,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看到酸梅、谈到酸梅时都会分泌唾液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所以人吃酸梅,看到酸梅,谈到酸梅时,都会分泌唾液,这三种情况依次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及其区别,明确两者的主要区别为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同样是分泌唾液,刺激不同,引起的反射类型也不同。
    13. 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科学的是(  )。
    A. 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B.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 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D. 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
    【答案】B
    【解析】
    【详解】A.脑干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A错误;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正确;
    C.S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C错误;
    DH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D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B。
    14. 如图是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能表示信息在突触中传递方向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④②③ D. ⑤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题图可知,①上有特异性受体,是突触后膜,②是突触间隙,③内含有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⑤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故选B。
    15. 某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①~⑥为基本结构,a与b为可测膜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在实验前后细胞始终保持活性,反射弧的结构保持正常状态,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刺激①后,引起⑥收缩的因素为神经递质
    B. ③处可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C. 分别刺激②和⑤,a、b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相同
    D. ④为突触,其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为突触,⑤是传出神经,⑥是效应器。
    【详解】A、刺激①(感受器)后,兴奋最终到达传出神经末梢,末梢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⑥(肌肉),引起⑥收缩,A正确;
    B、③是神经中枢,可产生兴奋并对传入信息分析和综合,B正确;
    C、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方向为①→②→③→⑤→⑥,刺激②,a、b电流计均发生2次方向相反偏转,刺激⑤.a电流计不偏转,b电流计发生2次偏转,C错误。
    D、④为突触,兴奋在突触结构上只能单向传递,故其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等。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16. 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
    A. 体液调节是激素调节的基础 B. 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C.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D. 激素调节包含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详解】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故选C。
    17. 如图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分泌细胞分泌物靶细胞
    A. 靶细胞不可能是分泌细胞
    B. 内分泌细胞可能是神经细胞
    C. 分泌物在靶细胞中起催化作用
    D. 分泌物组成靶细胞的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微量高效。如: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
    (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详解】A、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作为分泌细胞。例如: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分泌物可以是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的靶细胞是性腺细胞,A错误;
    B、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可分泌抗利尿激素,故内分泌细胞可能是神经细胞,B正确;
    C、分泌物有调节作用,所以体液调节中分泌物的作用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不起催化作用,C错误;
    D、分泌物有调节作用,不组成靶细胞的结构,D错误。
    故选B。
    18. 如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结构X、Y分别是垂体和下丘脑
    B. 人体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 ①和②的含量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D.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影响①和②的含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分析题图:X为下丘脑,Y为垂体,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虚线表示抑制,实线表示促进。
    【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图中结构X、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A错误;
    B、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因此人体长期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B正确;
    C、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由于分级调节,①和②的含量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含量,C正确;
    D、若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对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作用增强,①含量降低,②含量降低,D正确。
    故选A。
    19. 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细胞,a、b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乙分别是胰岛细胞、肝脏细胞
    B. 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 激素a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D. 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器官甲能产生a、b两种激素,其中a激素能降低血糖,代表胰岛素,b激素能升高血糖,代表胰高血糖素,则器官甲代表胰岛,器官乙是肝脏,能合成和分解糖原。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即②过程、合成糖原即①过程、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由图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器官乙是肝脏,能合成和分解糖原,A正确;
    B、激素a、b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肝糖原,B错误;
    C、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C正确。
    D、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的调节过程解题时首先要能够通过血糖调节的过程识别图中的各标号所代表的含义,注意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
    20. 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 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 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 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当声音传到听毛细胞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开放,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K+内流为顺浓度梯度,可知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
    B、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局部电流,即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兴奋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相应的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听觉的产生过程,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并准确获取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1. 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舒张
    B. 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 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 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据图分析,A点开始血流量增加,则室内温度升高,B点开始血流量减少,则室内温度降低。
    【详解】A、A点时,室内温度升高,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加快,立毛肌舒张,A正确;
    B、AB段室内温度高于人体温度,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B错误;
    C、人是恒温动物,在不同的外界温度条件下,人的体温维持稳定,故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与BC段时间相同,C错误;
    D、BC段,温度下降,肾上腺素能促进机体产热,所以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错误。
    故选A。
    22. 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无关的生理功能是( )
    A. 胆汁分泌增加 B. 胃肠蠕动加快 C. 支气管扩张 D. 瞳孔孔收缩
    【答案】C
    【解析】
    【分析】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完全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副交感神经通过迷走神经和盆神经支配胃肠道,到达胃肠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都是节前纤维,它们终止于胃肠道壁内的神经元,与内大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形成突触,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腺细胞,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其神经未梢大都释放Ach(乙酰胆碱),对胃肠运动和分泌起兴奋作用。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也可直接支酸胃肠道的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及胃肠道的腺细胞。胃肠交感神经未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通常对胃肠运动和分泌起抑制性作用。
    【详解】A、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胆汁分泌增加,A正确;
    B、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胃肠蠕动加快,B正确;
    C、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收缩,C错误;
    D、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瞳孔缩小,D正确。
    故选C。
    23. 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只能接受神经信号的刺激,不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
    B. 进食后,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
    C. 寒冷刺激下,激素Ⅱ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D. 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含量下降
    【答案】A
    【解析】
    【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水平衡)调节中枢。
    【详解】A、下丘脑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同时还受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因此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的刺激,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A错误;
    B、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通过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B正确;
    C、据题图分析可知,激素Ⅱ是甲状腺激素,其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C正确;
    D、据题图分析,激素Ⅲ是抗利尿激素,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下降,D正确。
    故选A。

    24. 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者都是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
    B. 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 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
    D. 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详解】A、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错误;
    B、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都能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
    C、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此后立刻被灭活或运走,因此,二者不会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C错误;
    D、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产生动作电位;去甲肾上腺素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不会引起细胞膜对Na+通透性的改变,因而不会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B。
    25. 图乙是图甲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丙是图乙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突触后膜上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 图丙中a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C. 图丙中物质a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 图丙的b与a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中A、B为两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结构为突触;图乙为突触的放大图,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图丙为神经递质的产生与释放,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受体。
    【详解】A、图甲中突触后膜上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
    B、图丙中a是神经递质,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B错误;
    C、丙图中物质a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泌属于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与线粒体有关,C正确;
    D、a表示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丙图的b如果与a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C。
    26. 如图①~③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
    B. ②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细胞
    C. ③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肌细胞
    D. 三种方式中,②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1、当血糖低于正常水平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作用于肝细胞,加速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但是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
    2、分析题图,可知①代表神经—体液调节,②代表神经调节,③代表体液调节。
    【详解】A、①可表示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A正确;
    B、②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细胞,B正确;
    C、③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故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不是肌细胞,C错误;
    D、由图示可知,①代表神经—体液调节,②代表神经调节,③代表体液(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速度最快,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为图像分析题,考察考生对神经体液调节过程的记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掌握身体内生理活动调节过程和方式。
    27. 下列有关人体和动物激素及其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碘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
    B. 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在寒冷环境中会出现产热量急剧增加的现象
    C. 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人体是否患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D. 男运动员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会造成自身分泌的雄性激素相对减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不同是由于R基不同,所以碘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故A正确
    B.垂体受损,其分泌的促激素会减少,导到受其控制的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减少,新陈代谢降低,产热量减少,故幼犬在寒冷环境中不会出现产热量急剧增加的现象。B错误
    C.内分泌细胞产生激素要通过体液运输,所以在血浆中含有各种激素,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人体是否患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故C正确
    D.根据激素的反馈调节机制,如果体内雄性激素含量过多,会导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激素量减少,从而使性腺分泌的雄激素减少,故D正确
    答案选B
    28. 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中神经纤维没有接受刺激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
    B. 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
    C. 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
    D. 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由Na+内流形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装置A电极均在膜外,静息时无电流产生,刺激后,由于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处不同时兴奋,所以两个电极之间会出现两次电位变化,导致指针偏转2次;图2中的A点的电位为静息电位。C点的电位为动作电位。神经受到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2中的B段。
    【详解】A、图1中神经纤维没有接受刺激前的电位为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由K+外流引起的,A正确;
    B、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测量到电位是零电位,不是静息电位,B错误;
    C、如果将神经纤维膜外的Na+浓度降低,则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即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C正确;
    D、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由Na+内流形成的,D正确。
    故选B。
    29. 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 属于神经调节
    B. 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直接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则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激素
    C. 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
    D. 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的基本模型如下:

    ①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②反馈调节:如图所示,“相应激素”的含量变化,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进而影响“相应激素”的分泌量。
    【详解】A、在光暗信号的刺激下,视网膜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有关的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松果体,进而引起褪黑素的分泌,可见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
    B、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通过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因此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神经递质,B错误;
    C、光暗信号的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影响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C正确;
    D、HPG轴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睾丸增加雄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雄性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减少,可见,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
    30. 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 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 阻断了部分K+通道
    C. 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 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此时为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大量外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元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大量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药物处理后静息电位没有变化,而动作电位变小,可能是接受刺激后钠离子内流的量减少引起的,说明药物阻断了部分钠离子通道,A正确。
    故选A。
    【点睛】
    二、不定项选择题
    31. 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B. 兴奋传导过程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C. 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
    D. 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定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看做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详解】A、泪液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而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属于内环境,所以兴奋传导过程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B正确;
    C、组织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发生在内环境,C正确;
    D、碳酸氢钠属于缓冲物质,存在于血浆中,故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定发生在内环境,D正确。
    故选BCD。
    【点睛】
    32.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肝酶即转氨酶,主要有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临床上,丙型肝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B. 血常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
    C. 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
    D. 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O2,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AD
    【解析】
    【分析】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A、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故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
    B、进行检查时,化验单中各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某数值,说明了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维持动态平衡,B正确;
    C、丙型肝炎患者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导致肝水肿,C正确;
    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非酒精和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AD。
    【点睛】
    33. 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示意图,在反射弧左侧的神经纤维细胞膜外表面连一电流计。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处的神经元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B. 刺激b点引起③发生的反应属于反射
    C. 分别刺激a点和b点,电流计指针均可发生偏转
    D. 刺激a点,①②③和b点均可产生兴奋
    【答案】B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是传入神经,a是轴突,b是传出神经元的胞体,②是传出神经,③是效应器。
    【详解】A、脑皮层可通过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控制脊髓中的神经中枢,进而控制传出神经元的活动,因此b处的神经元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A正确;
    B、刺激b点能引起肌肉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
    C、刺激b点,兴奋不能通过突触传到电流计,因此电流表指针不能发生偏转,C错误;
    D、刺激a点,兴奋能够传至①②③和b,故①②③和b点均可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BC。
    34. 下列关于常见动物激素或腺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B. 垂体中具有多种不同功能的内分泌细胞
    C. 醛固酮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
    D. 下丘脑和垂体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理清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能促进产热,能促进幼小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正确;
    B、垂体中具有一类可以分泌促激素的内分泌细胞,还具有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细胞等,因此垂体中具有多种不同功能的内分泌细胞,B正确;
    C、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C错误;
    D、下丘脑产生的某些激素能作用于垂体,两者之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D正确。
    故选ABD。
    【点睛】
    35. 下图是人体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及其相关调控关系的模式图,图中X、Y表示相应内分泌器官,序号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是下丘脑
    B. ②是促甲状腺激素
    C. ③对X、Y的作用为反馈调节
    D. ④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及其相关调控关系的模式图,其中X为下丘脑,Y为垂体,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
    【详解】A、X是下丘脑,A正确;
    B、②是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B正确;
    C、③为甲状腺激素,其对X、Y的作用为负反馈调节,C正确;
    D、④由X合成、Y释放到内环境中,可能是抗利尿激素,D错误。
    故选ABC。
    36.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B.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
    【答案】ACD
    【解析】
    【分析】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详解】A、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则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变小,A错误;
    B、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渗出形成的,B正确;
    C、细胞质基质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C错误;
    D、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液增多,D错误。
    故选ACD。
    37. 硝酸甘油(C3H5N3O9)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药,是预防和紧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舌下黏膜薄且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硝酸甘油在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并释放NO,使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关于上述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时,尽可能坐好,因为硝酸甘油会使某些人的血压急剧下降,可能会造成跌倒危险
    B. NO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由突触前膜胞吐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C. 在惊恐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能够加快呼吸、加速心跳与血液流速,可见NO和肾上腺素对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收缩状态的调节结果一致
    D. 心肌供血不足是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推测心肌缺血时疼痛的发生,可能是心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刺激心脏神经导致的
    【答案】AC
    【解析】
    【分析】题干中描述“硝酸甘油在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并释放NO”,由此可知NO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的。
    【详解】A、由于硝酸甘油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药,血管扩张后人体的血压会下降,此时尽可能坐好,防止血压急剧下降造成脑部供血不足而跌倒,A正确;
    B、在该题中NO的作用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符合神经递质作用的机理,B错误;
    C、肾上腺素可以加速心跳与血液流速,推测其能够引起血管扩张,导致血液流动加快,与题中NO的作用机理相同,C正确;
    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酒精,D错误。
    故选AC。
    【点睛】该题属于信息题,需要学生从题干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考察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8. 如图为人体水平衡调节机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示中的B、C分别为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B. 图示A是由垂体分泌的,并通过体液运送才能发挥作用
    C. 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在脑干
    D. 由图可知通过调节水的来源和去路可以维持水的平衡
    【答案】BC
    【解析】
    【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所以图中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所以图中B、C依次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A正确;
    B、图示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B错误;
    C、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C错误;
    D、水的来源和去路的相对平衡,可以维持水的平衡,D正确。
    故选BC。
    39. 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B. 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C. 如果给丙组小鼠饲喂胰岛素,也会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会恢复正常
    D. 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A、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代谢活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B正确;
    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饲喂胰岛素会使其被分解,不能起作用,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如果丙组小鼠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该激素有可能是甲状腺激素,C错误;
    D、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代谢活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D正确。
    故选C。
    40. 任氏液是一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共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另外还含钾离子、钙离子等其它离子。在任氏液中培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微电极插入神经细胞,可记录该细胞的动作电位,如图所示,a、b、c、d为曲线上的点。研究小组进行下述两个实验,实验一:在任氏液中加入四乙胺(一种阻遏钾离子通道的麻醉药物);实验二:降低任氏液中钠离子浓度,其它条件不变。两实验均测定动作电位的发生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获得的动作电位,从c到d速度减慢
    B. 实验一中,内外两侧均不会产生局部电流
    C. 实验二获得的动作电位,c点膜电位会降低
    D. 实验二中,有可能检测不到动作电位产生
    【答案】ACD
    【解析】
    【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且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分析题图可知,ab段为静息状态;b点给予适宜的刺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c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cd段钾离子大量外流,逐渐恢复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d点已恢复静息状态。
    【详解】A、实验一获得的动作电位,从c到d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钾离子外流,由于加入了阻遏钾离子通道的麻醉药物,因此速度减慢,A正确;
    B、实验一加入四乙胺阻遏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不受影响,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时,钠离子大量内流,会产生局部电流,B错误;
    C、实验二适当降低任氏液中钠离子浓度,钠离子内流减少,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峰值(c点电位)降低,C正确;
    D、实验二中,若任氏液中钠离子浓度过低,则有可能检测不到动作电位产生,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
    41. GLP-1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即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的情况下,GLP-1才发挥降糖作用,而在血糖水平正常时,则不会使其进一步降低。肠道进食可以促进入体整个肠道内GLP-1的分泌,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1)GLP-1分泌后,一方面在促进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同时还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肝脏分泌激素FGF21抑制__________________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该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开发的新一代降糖药物索马鲁肽是GLP-1的类似物,有口服片剂和注射针剂两种。实验发现:同样的治疗效果,注射用药量是口服用药量的1/10。推测口服疗效低于注射疗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索马鲁肽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与传统降糖药相比,索马鲁肽这类降糖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胰岛B ②. 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③. 胰岛素与FGF21、GLP-1与FGF21 ④. 索马鲁肽是一种多肽,口服时易被消化道内肽酶水解而失去药效 ⑤. 不能 ⑥. 降糖时GLP-1的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受损会降低药物的疗效 ⑦. 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特性,可避免因剂量问题引发的低血糖现象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GLP-1可增强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由图可知,GLP-1分泌后促进肝脏分泌激素FGF21进而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和FGF21都能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FGF21和GLP-1都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2)GLP-1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口服时易被消化道内肽酶水解而失去药效,因而其疗效低于注射疗效。
    (3)索马鲁肽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因为索马鲁肽是作用于胰岛B细胞,而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故没有相应的靶器官,索马鲁肽不能发挥作用,与传统降糖药物相比,索马鲁肽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特性,可避免因剂量问题引发的低血糖现象等优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有关知识,以饭后血糖浓度、FGF21、GLP-1、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含量变化为背景重点考查了学生对题图的分析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42. 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虹吸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可在图中________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
    (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_________。
    (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向海兔的尾部施加一个强电击,再轻触它的虹吸管(喷水管),将诱发一个更强烈的缩鳃反射,且在刺激后几分钟之内,只要轻触它的虹吸管,都会引发更强烈的缩鳃反射,即产生了“短时记忆”;如果向海兔的尾部多次重复施加强电击,引发强缩鳃反射的反应可以持续一周,即产生了“长时记忆”。图2为两种记忆的形成机制,请分析回答如下问题:

    ①两种记忆的形成都是由于电击海兔尾部会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5-TH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环腺苷酸,继而激活了__________,从而促进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大量释放,使缩鳃反射增强。与短时记忆的形成不同的是,在重复刺激下,蛋白激酶A促进CREB-1基因的表达,导致____________的形成,从而形成了长时记忆。
    ②连续给海兔40个刺激会诱发习惯化,但只能持续一天。如果每天给10个刺激,连续4天,习惯化效应就能持续一周。训练中间穿插一些休息,能促进长时记忆的建立。人类的记忆形成与上述机理相似,若要产生长时记忆,可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 ②. 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2)d (3) ①. Ca2+ ②. 神经递质 ③. 降低
    (4)增加 (5) ①. 蛋白激酶A ②. 新突触 ③. 多次重复,中间穿插休息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可知,此反射弧包含了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种神经元,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图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分析图2可知,习惯化后Ca2+进入神经细胞减少,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小问1详解】
    由图和分析可知,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缩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Na+内流,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小问2详解】
    若给予b有效刺激,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小问3详解】
    习惯化后,海兔的缩跟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结合图分析可知,Ca2+内流减少,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小问4详解】
    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增加。
    【小问5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两种记忆的形成都是由于电击海兔尾部会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5-TH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根据题图可知,产生的环腺苷酸激活了蛋白激酶A,从而促进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大量释放,使缩鳃反射增强,在重复刺激下,蛋白激酶A促进CREB-1基因的表达,新突触的形成,从而形成了长时记忆。要产生长时记忆,必须形成新突触,而多次重复,中间穿插休息有利于新突触的建立。
    【点睛】本题以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建立与消除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相关试卷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二中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二中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1):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1),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