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1:写人类文章 试卷 18 次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2:记事类文章 试卷 17 次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4:状物类文章 试卷 17 次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5:童话、寓言 试卷 15 次下载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7:古诗词 试卷 14 次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3:写景类文章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3:写景类文章,共14页。
1.阅读方法指南
示例:《游子吟》 作者:孟郊(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占迹为中心,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写景类文章。写景的文章一般有三类:一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二是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色。在答题时,我们要注意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一、明确描写的顺序。
阅读写景类文章时,要分析它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一般来说,描写的对象是固定的,作者常常采取这样以下四种顺序:
1.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移步换景,落笔写景,条理清楚。
2.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来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依次出现不同的变化。有的依据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后顺序来写,也有的按春、夏、秋、冬季节变换顺序来写。
3.按空间顺序来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4.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二、抓住文章的中心部分。
抓住文章的中心部分是答题的关键所在,把握与景类文章中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通过分析文章中的有关画面,结合作者的内心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中关键性句子和段落,特别是首尾段,从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抓住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在答题时,常出现找修辞手法、仿写句子、缩写句子等形式的题目,这些都是建立在我们准确理解句子意思和修辞手法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在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另外也要养成勤思考的习惯。
典型例题讲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西湖的绿(节选)
①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
②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青苔,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如同一幅青绿山水画。
③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2.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当成_____________来写。
3.文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方面的“绿”,表现西湖的盛景,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写“西湖的绿”时有详有略,其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绿是详写,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绿的略写。
5.第③自然段把初春的杨柳和初夏的荷叶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要你来写一处景物的绿,你想写什么呢?试一试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我爱家乡的小河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
记得我小时候,妈妈领我到河边去玩。我指着哗哗的流水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水往哪里流哇?”妈妈笑着说:“向东流入大海。”从此,我心里一直想着这条小河,一有空,就来到小河边。我就像岸边的小树一样,伴随着小河的流水慢慢地成长。
春天到了,我看到河边的冰雪融化了,河边垂柳的枝条上吐出了数芽:慢慢地,那粉红色的桃花也探出了枝头。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在清澈的水面上自由飞翔。放了学,我们就来参加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在铺满新绿的河滩上跳舞、唱歌。
夏天到了,两岸的景色更美了。河堤上绿树成荫,河滩上瓜果满园。放了学,我们常到小河里游泳。游累了,就跑到瓜地里吃瓜,白皮的脆瓜、花皮的甜瓜,可好吃了。有时我们就在岸边的树荫下帮妈妈洗衣服,直到黄昏送走一天的酷热。
秋天到了,河里的鱼虾肥了,岸边的苹果熟了。假期里,我总爱和爷爷去看果园。高兴了,我就又跑到河里捉鱼摸虾。河水映照着笑脸,秋风伴奏着丰收的音乐。
冬天的小河也不寂寞。迎着满天飞舞的雪花,我们又结伴到河上滑冰,可热闹了。我爱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都爱它。我爱源源不断的流水,我爱两岸美丽的景色,更爱它用涓涓细流滋润了两岸的田地,给人们带来丰收和欢乐。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澈——( ) 酷热——( )
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源源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画“√”。
(1)这篇文章赞美了家乡的河水多、瓜果多、鱼虾多。( )
(2)这篇文章描写了美丽的家乡。( )
(3)这篇文章描写了家乡美丽的小河,表达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
10.用“_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11.文章是按照____顺序写的,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看出来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
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2.第1自然段把威尼斯小艇比作_____________,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_____________,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_____________,写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的特点。
13.“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话采用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夜晚威尼斯的_________________,与第3自然段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_________________。
14.第2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你从文中哪个词语体会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段从哪三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河道上一只只往来自如的小艇,是威尼斯一道独特、耀眼的风景线。你的家乡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吧,请选择其中一处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暴风雨
①闷热的夜,令人_____________,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_____________。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甲]_____________,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乙]_____________。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不一会,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仿佛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的人们。
⑦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⑧乌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哈薄而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宁的花草儿伸着懒腰,[丙]_____________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味,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致瑰色的丽装;远处林含闪闪发亮,[丁]_____________使人心潮激荡。
⑩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⑪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
⑫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⑬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却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
17.依次填入第①自然段空白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疲惫 惊悸B.惊恐 窒息
C.窒息 惊悸D.惊恐 疲惫
18.根据文意,将下列四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只写序号)
A.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如姑娘送出的秋波
C.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D.宛如天神听到信号
19.第6自然段中“铿锵的乐曲”实指__________;“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____;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
20.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写了雨后的美景,其中写听觉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嗅觉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题为“暴风雨”,却用相当篇幅描写了雨后的美景,由此可见,作者意在表现(不得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波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校真题在线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月的槐乡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好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桌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像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的蜜。“咯咯咯……” 孩子们笑着跑来了,篮儿挎走了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码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会摆出香喷喷的槐花饭,( )香、( )香、( ) 香……这时候,连风儿打的旋涡都是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xūn)醉了,摇摇晃晃地卧在槐花树下不归家,好客的槐乡该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精白粉拌槐花蒸的,若吃咸的,就浇上麻油、蒜泥和陈醋;若吃甜的,就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亮的槐花蜜。
五月,洋槐花开了,槐乡的小妞儿变得格外俊。他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孩子呢,衣裤的口袋里塞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往嘴里塞上一把槐花,甜丝丝的,香喷喷的……
23.照样子,写词语。
(1)白茫茫 红__________ 黄__________ 绿__________
(2)香喷喷 甜__________ 酸__________ 臭__________
(3)大大咧咧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4.根据文意填空。
(1)第1自然段中描写槐花饭连用了三个含“香”的词,按表达的程度由浅到深应该是( )香、( )香、( )香。
(2)第1自然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词语写出了槐花“白”的特点。
25.仿照文中画线句子续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6.槐乡的槐花除了“白”的特点外,还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本文多处运用了对称的句式,如第1自然段中“采走了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的蜜”。请找出第2自然段中的对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8.你能为五月的槐乡写一段导游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详解】略
2. 比喻 排比 青苔的形状非常多,既有趣味,又有美感 拟人 柳枝儿 人
3. 黄龙洞 屏风山 九溪十八涧 苏堤 花港观鱼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4. 苏堤 花港观鱼 黄龙洞 屏风山 九溪十八涧
5.表达了作者对初春杨柳的喜爱和对初夏荷叶的赞美,对生机勃勃的绿的热爱。
6.示例:走进我们的学校,你会发现校园被一片绿色笼罩了:大树小树绿绿的,草地也是绿绿的。榕树高大挺拔,抬头仰望,一树鲜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着光,展现出无穷的生机。法国梧桐和榕树一样高大,也是一树碧绿,它们向四周伸展的树枝上,手掌似的绿叶密密麻麻,给校园留下一片片绿荫。
【分析】2.本题考查修辞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例如,比喻的判定,要找到直接比喻词“仿佛”“像”等,另外还有“是”“成了”等隐性的比喻词;排比要注意词语、句式的重复出现;拟人的判定要注意有人的神态、动作、思想等。接着看句子“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如同一幅青绿山水画。”,这句话中有相同的句式有三句及其以上,所以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景色比作青绿山水画,所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3.本题考查梳理并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此题,需理解概括全文内容,找准“绿”,结合原文内容“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可以找出答案,描写了黄龙洞、屏风山、九溪十八涧、苏堤、花港观鱼方面的“绿”。从这些可以得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
4.本题考查对文章材料详写略写的把握能力。文章材料详写略写是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从原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是对苏堤和花港观鱼的绿的描写,所以详写的是苏堤和花港观鱼。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主要是对黄龙洞、屏风山和九溪十八涧的描写,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文略写的。
5.本题考查作者的写作意图。写景一般是为了抒情,从景物描中找到能反映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句,然后总结答案即可。这里有“最爱”“持重”等词语,表现的是作者正面的情感,虽然是对比写,但没有贬低哪一个,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最爱”表示的是喜爱之情,而“持重”表达了赞美之情,这些都是绿色的,所以也是点题的,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绿的热爱。
6.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题干的要求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景物”,一个是“绿”。所以我们一定要选取突出绿色的景物,在描写时也要抓住“绿”的特点。逐一语言的完整和流畅,不要写错别字。符合题干的要求即可。
7. 清亮 闷热
8. 孤单冷清。 形容接连不断,连续不停。
9.(3)√
10.我爱家乡的小河,一年四季都爱它。
11. 时间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
清澈的近义词清亮、澄澈。酷热的近义词闷热、炽热。
8.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学生作答时要联系文本内容,“寂寞”的意思是孤单冷清,文中指冬天的小河也不孤单冷清。
源源不断的意思是形容接连不断,连续不停。文中指我爱连续不断的流水。
9.本题考查了对于文章主旨内容的把握。本文通过描写一年四季家门前小河的景色,表达了“我”对家乡小河的喜爱之情。
10.本题主要考查找中心句。“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中心句的特点: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文章从第三段开始每段的开头都是以四个季节开头,说明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从第③④⑤⑥的开头可以看出,“春天到了”“夏天到了”“秋天到了”“冬天的小河也不寂寞”。
12. 独木舟 长、窄、深 新月 两头翘起 水蛇 行动轻快、灵活
13. 拟人 寂静 对比
14.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操纵自如。
15.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船夫高超的驾船技术;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6.我的家乡是美丽而诱人的。 春天,小草发芽了,漂亮的花儿开放了,树木长出嫩绿的叶子。调皮的孩子们在玩耍,几只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的欢笑。
【分析】12.本题考查了对比喻句的理解。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从“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可知小艇的特点是长、窄、深。从“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可知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向上翘起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灵活的特点。
13.本题考查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所以文中把威尼斯赋予人的特点,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威尼斯夜晚的寂静,与第3段“商人夹着大包在河边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4.本题考查了找出中心句。整个段落都是在写船夫的驾驶技术好,所以中心句为第一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操纵自如”的意思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从这个词语体会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15.本题理解考查了选段内容理解和填空,《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主要讲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展现出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的风土人情。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写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写船夫驾驶小艇的技术高超;“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看出小艇的重要作用。
16.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按照题意要求写自己家乡独特的风景,写作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风景进行描写。
示例:家乡秋天的果园非常美:那压弯了枝头的红苹果,似少女含着的脸蛋,那黄澄澄的大鸭梨,笑得列开了嘴的石榴和那满树的大柿子,都给秋天的果园抹上了艳朋的色彩秋风中飘着淡淡的果香,沁人心脾,令人沉醉忘归。
17.C
18.[甲]D [乙]A [丙]C [丁]D
19. 暴雨 小雨 比喻
20.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 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21.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
22.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却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
理解示例:在大自然的舞台上,每一种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值得敬畏的。
【分析】17.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根据词义结合语境理解即可。
窒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形容因受阻而中断。
惊悸:因惊恐而心跳得利害。
疲惫:极度疲劳。
惊恐:惊慌害怕。
根据“闷热的夜”“辗转不眠”等内容,可知,是让人有呼吸不过来的感觉,第一处用“窒息”;根据“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可知,用“惊悸”。
18.此题考查对比喻的合理运用。要联系上下文作答。
第②自然段中“一声清脆的霹雳”和“天神听到信号”、第③自然段中“呜呜的声响”和“在黑夜中哽咽”、第⑧自然段中“伸着懒腰”与“刚从睡梦中苏醒”都有相通之处,“姑娘送出的秋波”和第⑨自然段中的“使人心潮激荡”前后连贯。据此,可以得出答案。
19.此题考查对句子的解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即可。
从“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仿佛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的人们。”,指雨声声音越来越小,“铿锵的乐曲”从上文知道指“暴雨”,“节奏单一的旋律”指小雨。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暴雨比作铿锵的乐曲,把小雨比作节奏单一的旋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同雨势的特点。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20.此题考查对的视觉、听觉、嗅觉等描写的把握,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
文章中有很多有标志性的词语,如“唱着欢乐的歌”“披上玫瑰色的丽装”等,任选一处即可。如:写听觉的句子“鸟儿唱着欢乐的歌”;写嗅觉的句子“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里,注意结合文章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写一场暴风雨以及雨后美景,说明“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却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的道理。由此可见,作者意在表现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
22.此题考查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一般情况下,作者会在最后一段,但也有在开头和中间的,一般都有提示性的词语出现,来揭示自己写此篇文章的目的,表达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写一场暴风雨以及雨后美景,说明“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却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与美”的道理。所以可以从第⑬自然段中寻找到答案。
据此谈理解即可,答案不唯一。如:在大自然的舞台上,每一种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值得敬畏的。
23. 彤彤 澄澄 油油 丝丝 溜溜 烘烘 嘻嘻哈哈 风风火火 明明白白
24. 清 醇 浓 瑞雪 白茫茫 玉雕 白生生
25.示例:有的槐花一串串地挂在枝上,仔细一看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鸽子。
26.香、甜、美。
27.若吃咸的,就浇上麻油、蒜泥和陈醋;若吃甜的,就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
28.示例:请到我们槐乡来,五月槐花遍地开。槐花香,槐花美,只要你到槐乡来,便能吃到香甜可口的槐花饭!
【分析】23.本题考查词语积累,注意看清题目要求作答。
(1)要求学生能够根据“ABB”式形容颜色的词语来进行仿写,还要注意结合给出的字,可以得出答案:红彤彤、黄澄澄/黄灿灿、绿油油。
(2)要求学生能够根据“ABB”式的词语来进行仿写,根据要求结合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得出答案:甜丝丝/甜蜜蜜、酸溜溜、臭烘烘。
(3)要求学生能够根据“AABB”式的词语来进行仿写,这类词有:轰轰烈烈、密密麻麻、勤勤恳恳、风风火火、明明白白、嘻嘻哈哈等。
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进行分析即可。
(1)结合文章,写槐花饭可以用三个词,清香:清淡的香味。醇香:(气味、 滋味)纯正芳香。浓香:浓郁的香气。按词语表达程度的深浅排列,应该是清香、醇香、浓香。
(2)槐花”白“的特点表现在“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好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桌球““篮儿挎走了白生生的槐花”可得到答案:“瑞雪”“白茫茫”“玉雕”“白生生”。
25.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题目要求续写一个比喻句,本体是“槐花”,喻体则可以发挥想象,仿照例句的句式写出来即可,比如:有的槐花一串串地挂在枝上,仔细一看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鸽子。有的槐花拥在一处,远望像撑开了的雨伞。
26.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原文分析即可。
根据“这时候,连风儿打的旋涡都是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在洋槐开花的季节, 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可以概括出槐花“香”的特点。根据“不时往嘴里塞上一把槐花,甜丝丝的,香喷喷的”可以概括出槐花“甜”的特点。根据“五月,洋槐花开了,槐乡的小妞儿变得格外俊。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可以概括出槐花“美”的特点。因此,槐乡的槐花具有白、香、甜、美的特点。
27. 本题考查学生查找文章信息的能力,结合题目要求认真查找即可。
“对称句”是指两个短句之间共同构成一种文体对称关系的句子。
文章第二段中,“若吃咸的,就浇上麻油、蒜泥和陈醋;若吃甜的,就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是对称句式。
2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导游词是对景点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吸引游客参观。
因此要抓住五月槐乡最大的特点、最吸引人的地方进行介绍,也就是要着重介绍槐乡的槐花,抓住槐花白、香、美、甜的特点。在语言上要注意多用日常口语词汇和浅显易懂的书面语词汇,突出趣味性。本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如:请到我们槐乡来,五月槐花遍地开。槐花香,槐花美,只要你到槐乡来,便能吃到香甜可口的槐花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3:写景类文章,共14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2:记事类文章,共14页。
这是一份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3:写景类文章,共13页。